Workflow
增量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财富陈果:增量资金或推动A股牛市第二阶段加速演绎!本轮牛市较近2轮牛市高点仍有明显距离
搜狐财经· 2025-08-25 04:00
市场表现与指数动态 - 上证指数本周连破3700点和3800点整数关口,创10年新高[1][5][8] - 全A指数单周上涨3.67%,科创50指数单周大幅上涨13.31%,上证50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6.31%和5.85%[8]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连续5个交易日超过2.4万亿元[8] 资金流向与投资者行为 - 7月私募基金备案金额达792.8亿元,创2022年来新高,环比大幅增加164.4%[10] - 8月15日当周百亿私募仓位指数大幅上涨8.16个百分点至82.29%,创年内单周最大加仓纪录[10] - 近3周龙虎榜营业部净买入金额超过200亿元,显示游资和私募积极活跃[10] - 6月27日当周以来龙虎榜上沪深股通专用席位净流入金额近180亿元,外资因FOMO情绪加速增持A股[12] - 8月中下旬小单净流入金额提速,8月21日和8月14日单日净流入分别达702.4亿元和829.1亿元,接近3月峰值1089.2亿元水平[16] - 8月16日至22日行业和主题型ETF净申购134.4亿元,为2024年9月24日以来周度第三高[17] - 险资二季度增配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6223亿元,股票和基金投资比例升至13.53%,创2023年来新高[22] 行业结构与风格切换 - 占优近三年的杠铃策略经历极致缩圈后向中间段回摆迁移,科创50和创业板指大幅跑赢[5][10] - 红利板块因股息率性价比向极致缩圈后见顶回落,小微盘股相对收益明显跑输[10] - 外资增配推动市场由杠铃策略向中间回摆,青睐大盘成长类核心资产[12] - 个人投资者对追涨相对谨慎,半导体ETF大幅净流出,券商、化工、光伏等相对低位板块更受青睐[17] 流动性环境与政策影响 - 香港金管局6月27日以来连续干预汇市,累计回收近1200亿港元流动性[24] - 香港银行间拆借利率8月15日以来大幅飙升,隔夜、1个月和3个月利率最高跳升至2.79%、2.86%和2.93%[24]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暗示9月可能降息,美元走弱减轻港币贬值压力[3][26] - 港股互联网、科技等利率敏感性资产较A股性价比凸显,短期或有更好表现[3][26] 牛市阶段与估值指标 - 当前牛市处于第二阶段,上证指数ERP可能即将突破近10年均值,全A与沪深300尚有一定空间[1][5][25] - 指数波动率近期上升后仍仅相当于14-15年牛市二阶段初始水平,呈现"震荡慢牛"特征[4][27] - 从ERP、存款搬家和PB角度,当前相当于14-15年牛市二阶段中后期[4][28] - A股证券化率(A股总市值/GDP)为74.59%,较14-15年牛市三阶段的98.37%仍有31.9%的距离[29] - A股总市值/M2比为31.11%,较14-15年牛市三阶段的50.08%有61.0%的距离[29] - A股总市值/居民存款余额为63.79%,较14-15年牛市二阶段的125.32%有96.5%的距离[29] 重点关注行业 - 短期成长风格主导,重点关注港股、计算机、机器人、国产算力、半导体、海外算力、医药、非银、化工、有色、军工等行业[1]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散户并非行情推动者!新旧资金正在接力,关注盈利改善兑现
券商中国· 2025-08-24 14:21
市场行情驱动因素 - 本轮行情主要由产业趋势和业绩推动,并非散户主导 [2] - 充裕流动性构成行情主要基底,居民存款搬家构成国内流动性改善的积极信号 [3] - 全球降息预期和制造业景气回升推动全球股市同步上涨 [8] - 增量资金来自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增持,融资资金和私募交易活跃,外资关注度升温 [12] 行情特征与阶段判断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II,特点是资金驱动、赛道为王 [4] - 指数在科技成长主线引领下创新高,市场未整体过热,行业拥挤度多处于中等区间 [9] - 全市场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处于合理区间 [2] - 北证50突破1500点后新中枢预计处于1450-1650点 [10] 配置策略与行业聚焦 - 聚焦有真实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行业: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 [2] - 战略配置重点包括AI链、创新药、军工、大金融 [3] - 关注创新药、CXO、国产算力、机器人、国产AI Agent赛道 [4] - 重点关注通信、计算机、半导体、传媒、新消费、新能源、非银、有色等行业 [6] - 围绕"三优框架"构造长期组合: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水电、锂电设备 [7] - 关注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内需相关领域 [8] - 五大布局方向: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券商保险、新消费 [9] - 投资主线可降维为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低估红利三个方向 [11] - 聚焦新技术新成长方向如国产算力、机器人、AI应用,辅以大金融、新消费 [12] 板块轮动与机会挖掘 - 建议关注化工板块,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关注消费电子 [2] - 在景气赛道领域寻找低位新方向 [6] - 成长内部从小盘向大盘切换延续 [8] - 挖掘科技成长主线内部低位方向和尚未充分定价细分领域 [9] - 关注北交所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具备新型生产力稀缺性标的 [10] 港股投资机会 - 美联储降息预期改善美元流动性,叠加香港本地流动性压力缓解,看好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 [4] - 重视恒生互联网板块投资机会 [11]
A股分析师前瞻:策略普遍看好行情延续性,这些方向或蓄势待发
选股宝· 2025-08-24 12:09
增量资金来源分析 - 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在过去三年多来持续增持A股 [1] - 融资资金和私募基金交易持续活跃,外资对A股关注度升温 [1] - 居民存款搬家迹象显现但仍处于早期阶段,资产荒下居民资金有望通过ETF、直接持股、公募基金等渠道持续入市 [1] 行情特征与资金结构 - 本轮A股牛市行情从"924"演绎至今,核心线索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并非散户市 [2] - 聪明的钱入场占主导地位,不能执迷于类比过往行情走势 [2] - 随着2020~2021年发行的产品整体步入盈亏平衡区域,市场会有新旧资金接力过程 [2] 板块配置方向 - 聚焦新技术、新成长方向如国产算力、机器人、AI应用等 [2] - 辅之以部分大金融、新消费如IP经济、口含烟等 [2] - 继续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和军工,开始关注化工,逐步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消费电子板块值得关注 [3] - 五大方向蓄势待发:AI扩散(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券商保险、新消费 [3] 市场趋势与驱动因素 - 健康牛中良好的持股体验和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3] - 科技成长主线内部不断向低位方向纵深扩散,消化高位板块拥挤度 [3] - 主线外部的低位板块可在局部过热板块阶段性休整时承接市场资金与热度 [3] - 行情多点开花,主线引领下各行业、主题机会交替轮动 [3] 全球背景与盈利预期 - 关税冲突后全球股市出现明显同步上涨,背后是全球降息预期和制造业景气回升的定价 [4] - 盈利改善预期的兑现是下个阶段市场的主要驱动 [4] - 降息周期开启加速制造业投资上行,强化制造业强于服务业的特征 [4] 投资策略与经验规律 - 牛市思维确立后,震荡市经验规律可能失效 [4] - 交投热度与指数涨跌无直接对应关系,增量资金入场时期换手率冲高作为指数调整信号事后来看都是失效的 [4] - TMT成交额占比接近40%不构成兑现收益信号,科技行情阈值在增量资金时期无规律 [4] - 公募基金单季加仓最多的行业下季度股价表现处于劣势的规律已被打破 [4] 行业配置建议 - 海外制造业修复下实物资产迎来顺风:工业金属(铜、铝、钢铁、基础化工)、资本品(工程机械、专用机械、机械零部件、重卡) [4] - 保险长期资产端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其次是券商 [4] - 盈利修复后内需相关领域出现机会 [4] - 科技与整体指数一季度强势行情并未结束,维持三季度科技(半导体、算力等自主可控)+港股红利+券商非银配置 [4] - 反内卷关注新能源、农业等重点领域 [4]
散户投资者的牛市赚钱策略:跟着机构“喝汤”(上)
市值风云· 2025-08-22 10:14
市场表现分析 - 自7月初至8月18日,A股5400多只股票的涨幅中位数约为8.15% [3] - 沪深300ETF同期涨幅8.66%,在A股中排名约2600名 [3] - 创业板ETF同期涨幅21.05%,在A股中排名约1040名,跑赢超80%的股票 [3] 增量资金特征 - 投资机构资金实力雄厚,正在A/H股市场划分"地盘" [4] - 机构资金无需经历传统"吸筹-洗盘-拉升"过程,直接推动"涨不停,一直涨"态势 [4] - 大型增量资金变化具有持续性,通常持续一年半载,适合散户跟踪 [4] 机构资金策略 - 公募、私募、险资等机构资金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5] - 通过分析机构投资偏好和持仓动向,可借机布局获得收益 [4][5] - 增量资金动向研究应聚焦于其投资风格和具体标的分布 [4]
【资金观察】沪指连续突破,谁在做多?谁在“畏高”?这只ETF规模大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8-22 01:13
市场资金流向分化 - 沪指突破3674点与3700点关口 单日成交额重回2万亿元以上呈现强势突破态势 [1] - 剔除国家队增持后 存量ETF年内净赎回超2000亿元 但中证2000增强ETF逆势净流入11.54亿元 [1] - 游资8月上半月龙虎榜日均成交308亿元创年内新高 杠杆资金6月下旬以来两融净流入超2000亿元推动融资余额破2万亿 [2][5] - 私募上半年量化产品备案2448只占总量45% 股票多头私募平均仓位61.1%较去年末提升5.3个百分点 [5] 散户投资行为谨慎 - 7月上交所新增A股开户196万户与4月持平 但明显低于2-3月水平 场外散户未出现跑步进场迹象 [6] - 8月15日当周小单资金净流入1134亿元 较一季度周均1312亿元仍有差距 证券客户保证金余额增速处于2019年以来58%分位 [8] - 场内ETF单周净流出161亿元创2024年新高 混合型基金年初以来份额净减少1296亿份 [8] 增强型ETF表现突出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份额增幅超5000% 近一年涨幅达111.83% 超额回报34.43% [1][9] - 在指数突破前高波动加大环境下 能提供超额收益的增强型产品更易获得聪明资金青睐 [12] 潜在增量资金分析 - 下半年及明年将迎定期存款及理财到期高峰 低利率环境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 [13] -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存款环比多增2.14万亿元 显示资金向资本市场迁移迹象 [13] - 5-6月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88亿美元 险资一季度环比增5%约4000多亿元投向股市 [14]
买买买!是谁在做多市场?
券商中国· 2025-08-20 15:27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近期上涨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私募、杠杆资金和游资等活跃资金驱动 而非散户资金大规模涌入 外资关注度提升但投资分歧仍存 [2][6][7][8] 散户入市情况 - 新开户呈现温和放量趋势 以80后和90后为主 线上渠道未出现明显开户放量 [3] - 个人投资者新开户绝对数值偏弱 7月上交所新增开户196万户 与4月持平但低于2月和3月 [4] - 中小投资者参与热度评分约120分(去年9月初为0分 2020年6月为100分) 远低于去年10月的200-300分 [3] - 保证金余额增速19.4% 处于2015年以来64%分位和2019年以来58%分位水平 [4] - 前七个月月均新增开户208万户 峰值307万户 远低于2015年月均334万户和单月720万户的峰值 [5] 机构资金动向 - 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 基本恢复至2021年高位水平 [6] - 私募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显著增加 量化产品上半年备案2448只 占全市场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45% [7] - 私募股票多头平均仓位61.1% 较去年年末提升5.3个百分点 二季度私募资金净流入接近2000亿元 [7] - 杠杆资金7月以来日均流入55亿元 [6] - 游资活跃度创年内新高 8月上半月龙虎榜营业部日均成交金额308亿元 [7] 外资参与情况 - 全球对冲基金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 多头与做空回补比例约9:1 [8] - 韩国投资者截至7月底累计交易中国股票55.14亿美元 超去年全年水平 [8] - 7月净流入中国股票型基金约4021亿韩元(约20.8亿元人民币) [8] - 5-6月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88亿美元 [9] - 美国投资者关注度提升但未充分体现在投资组合持仓和资金流动上 [9]
A股市场情绪明显提升,增量资金积极入场,A500ETF南方涨0.55%
证券之星· 2025-08-20 03:21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中证A500指数早盘低开高走小幅上涨 A500ETF南方(159352)涨0.55% 中国平安涨0.79% 紫金矿业涨0.69% 贵州茅台涨0.66% [1] - 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达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显示居民存款向理财基金股票转移趋势 [1] - 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余额1.38万亿元 占总投资资产4.2% 较一季度末增加0.45万亿元 [1] - 多路增量资金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外资积极入场 上市公司回购资金增多 [1] 中证A500指数特征 - 成分股行业分布均衡 覆盖高端制造和科技成长性行业 反映中国核心资产与新质生产力表现 [2] - 显著超配国防军工医药电子等新经济领域 金融与消费传统行业权重降低 [2] - 动态反映中国经济转型方向 适合捕捉A股长期增长机会 [2] 后市展望 - 居民资金入市仍有较大潜力 将加速流入理财产品并通过固收+基金等渠道进入权益市场 [1]
首席观点 | 本轮股市行情新高有何不同?多元资金“共生” 驱动指数稳健上涨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20:17
市场表现与指数动态 - 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746.67点 刷新近十年来新高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1] 资金结构与性质变化 - 本轮A股上涨行情由中央汇金公司托底 散户资金 量化策略等多路资金共同主导 资金性质从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 [2] - 公募资金加仓动力有限 保险资金稳步入市 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一季度新增持有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3604亿元 为去年同期1.92倍 [2]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2] - 散户和外资成为7月以来行情主要边际增量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大关 [3] - 北向资金7月日均成交额2024亿元 较6月大增36.3% [3] - 融资余额占比较十年前高点20%仍有差距 [3] 行情特征与驱动因素 - 市场呈现结构性稳健上涨格局 行业重心从消费医药转向科技和周期 [1][2] - 行情三大特征:指数稳步向上且波动率逼近历史底部 结构性热点交替轮动 机构逐步成为增量资金主力 [4] - 上涨逻辑基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及制度完善 [4] - 本轮上涨有上市公司盈利改善作为支撑 非单纯情绪驱动 [4][5] - 中国股市获利修正幅度全球排名较前 估值较其他市场更低 [5]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券商板块被视为上涨行情直接载体 建议关注券商 AI产业链 反内卷等题材 [6] - 关注三大方向:科技AI+ 消费板块估值修复 低估红利板块 [6] - 全部A股市净率接近历史估值上限 需企业盈利持续兑现消化估值压力 [6] - 市场可能经历进三退二式震荡上行 建议把握景气行业轮动机会 [6]
A股市场情绪提升,更多增量资金可期
新华社· 2025-08-19 12:26
《中国证券报》19日刊发文章《A股市场情绪提升 更多增量资金可期》。文章称,近期,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外资等多路增量资金积极入场, 资金从银行存款向权益市场迁移的迹象明显,上市公司回购资金增多。市场人士预期,随着政策面、基本面持续向好,投资情绪回暖以及风险收益比改善, 股票配置的性价比持续提升,更多资金有望流向A股市场。 资金积极入场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公私募基金积极入场。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大幅提高。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2025年上)》显示,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余额为1.3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2%;与一季度末相比,增加0.45万亿元。从私募基金看,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备案规模保持上行趋势,成为当前重要的增量资金渠道。 此外,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尤其是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 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保险资金也是增量资金重要来源。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数据,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 ...
中证报头版:A股市场情绪提升 更多增量资金可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22:54
资金流向 -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外资等多路增量资金积极入场 [1] - 资金从银行存款向权益市场迁移的"存款搬家"迹象明显 [1] - 上市公司回购资金增多 [1] 市场预期 - 政策面、基本面持续向好 [1] - 投资情绪回暖以及风险收益比改善 [1] - 股票配置的性价比持续提升 [1] - 更多资金有望流向A股市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