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

搜索文档
对话浙江省科技厅前厅长周国辉:杭州何来“六小龙”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2:11
真正的发展经验很难像技术一样被克隆,生搬硬套往往难以成 功。我更倾向于用"学习借鉴",就像我们以前到其他地区考 察,在回来的总结会上,会学习借鉴一个好做法、好作风和好 理念,但完全照搬是不可取的。 作者:刘亚宁 封图:图虫创意 近期,《经济观察报》专访了周国辉,试图通过他的视角,解读浙江在创新生态构建中的独特路径与底层逻辑。 以下为访谈内容。 浙江科创"基因"进化论 千禧年之际,杭州因阿里巴巴的崛起,开启了电商时代的序幕;20多年后的2025年,这座城市又因"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站上科技创业的潮头。 今年5月,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技厅前厅长周国辉推出了新作《有为与有效:解码"杭州六小龙"背后的科创生 态》。作为浙江科技创新进程中的亲历者、观察者与推动者,他在书中融汇了十多年来的实践洞察与阶段性思考,为读者剖解杭州何以成为创新企业的 生长沃土。 《有为与有效:解码"杭州六小龙"背后的科创生态》 周国辉 |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周国辉的职业生涯贯穿浙江县市与省级机关多个岗位,他曾在永康、台州、舟山等多地工作。2008年起任舟山市市长,2013年执掌浙江省科技厅, 2018年转任浙江省政 ...
周国辉:杭州何来“六小龙”,“懂”比“给”更重要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09:20
千禧年之际,杭州因阿里巴巴的崛起,开启了电商时代的序幕;20多年后的2025年,这座城市又因"杭 州六小龙"的涌现,站上科技创业的潮头。 今年5月,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技厅前厅长周国辉推出了新作《有 为与有效:解码"杭州六小龙"背后的科创生态》。作为浙江科技创新进程中的亲历者、观察者与推动 者,他在书中融汇了十多年来的实践洞察与阶段性思考,为读者剖解杭州何以成为创新企业的生长沃 土。 《有为与有效:解码"杭州六小龙"背后的科创生态》 周国辉 | 著 中信出版(300788)集团 周国辉的职业生涯贯穿浙江县市与省级机关多个岗位,他曾在永康、台州、舟山等多地工作。2008年起 任舟山市市长,2013年执掌浙江省科技厅,2018年转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如今,周国辉作为浙江省科 普联合会会长,仍在投身浙江科技创新和科普服务工作。 "杭州六小龙"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更深层的追问:"为什么是杭州?"在周国辉看来, 答案并非某单一优势所致,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生态结果。他在书中提出一个"创新公式":成功 = 政府 (阳光)× 市场(土壤)× 人才(种子)× 文化(气候),政府规划的" ...
顶尖科技人才超50万城市:印度4个,中国3个,美国0个
吴晓波频道· 2025-09-16 00:21
全球科技人才集群格局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首位 结束五年第二地位 超越东京-横滨集群[2][12] - 全球科技人才超50万的第一梯队城市全部位于亚洲 包括印度班加罗尔/德里-古尔冈/海得拉巴/孟买 中国北京/上海/深圳 日本东京[4] - 亚太地区占据全球科技人才核心市场16席 北美地区以美国12席居第二 欧洲仅巴黎与伦敦进入30万人才级别[6] 人才集群量级与创新能级关联 - 10万科技人才规模是产业萌芽起点 30万标志全球影响力形成 50万意味着掌握技术主权[6] - 人才超过10万人的城市全球共48个 其中8个超50万人的超级集群均位于亚洲[4][6] - 深圳人口占全国1.28% 但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23% 聚集超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7] 中国创新集群具体表现 - 深港广集群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1.3万件 占全国总量12.1% PCT申请量1.9万件占全国27.5%[13] - 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居全球创新百强集群首位 美国22个 德国7个 印度与英国各4个[13] - 北京/上海-苏州进入全球十大创新集群 北京全球占比4.0% PCT3.8% 风险资本2.9% 上海-苏州HH版物7.5% PCT3.3% 风险资本3.7%[14][15] 非科技行业人才集群案例 - 好莱坞聚集3.2万家电影服务企业 六大制片厂包揽全美83%院线票房和91%流媒体收入[17] - 杭州聚集超6万家电商企业 实现"一天组建团队/一周上线推广"的集群加速度[21] - 菲律宾凭借英语优势成为全球BPO首选地 马尼拉/宿务聚集大量客服与电销人才[22] 人才集群形成机制与城市竞争力 - 人才密度需结合结构交叉度/创业生态连接效率/技术产品化速度 形成创新生态复合体[40] - 面对面交流促进隐性知识传递 科学家更愿待在聪明人密度高的区域产生知识外溢[35][37] - 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评价体系包含六大吸引力指标与四大发展生态友好度[32]
立足创新化解大城市病
经济日报· 2025-09-16 00:04
创新城市建设核心框架 - 建设创新城市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旨在破解大城市病并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1] - 创新需要政府 企业 高校 科研机构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 政府需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高校科研机构需加强产学研合作 民间资本需通过天使投资和风险基金支持早期科技企业 [1] - 城市需从土地财政和资源消耗模式转向创新驱动 培育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如制造业城市苏州 [1] 城市空间优化与更新策略 - 高质量城市更新需避免大拆大建 采用留改拆并举模式 例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旧厂房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 [2] - 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 完善社区商业 教育 医疗设施 发展智慧城市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优化交通能源环保系统 [2] -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优化空间布局 发展公共交通 推广绿色建筑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机制 - 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全链条转化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为创新主体 [2] - 构建开放型创新网络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融入全球创新链 [2] - 创新城市需通过多方协作培育创新生态 增强经济动能 优化空间布局 促进科技产业融合 以构筑发展新引擎 [3]
北京怀柔重点产业领域5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北京商报· 2025-09-14 10:58
怀柔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怀柔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发布"1+N"创新政策体系 打造10余个特色园区 布局46个创新平台 建立"大装置小平台聚企业"发展模式 [1] - 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依托怀柔科学城科研基础 搭建仪器设备研发 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的对接载体 推动仪器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 [1] 国际合作与服务平台建设 - 北京市怀柔区国际商会揭牌 聚焦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 整合全球经贸渠道与服务资源 提供政策咨询 商务对接等精准服务 [1] - 中国国际商会与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国际交流 投资促进 宣传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2] - 5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涵盖中医药现代化 高端精密制造 新材料检测等重点产业领域 [2] 未来发展重点 - 怀柔区持续以科学城建设为核心 以开放共享为抓手 打造国际化 市场化创新生态 [2] - 吸引全球创新机构 企业和人才集聚怀柔 共享发展机遇 [2]
怀柔区国际商会、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揭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4 07:18
活动概况 - 怀柔区举办"开放共享 链接国际"合作交流会 由怀柔区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国际商会 北京市商务局 北京市贸促会及创新型企业代表参与[1] - 活动包含北京市怀柔区国际商会和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揭牌仪式[1][6] - 活动设置推介环节 签约环节和对话环节等多维度交流内容[6][7] 政策与产业布局 - 怀柔区已发布"1+N"创新政策体系 打造10余个特色园区并布局46个创新平台[2] - 建立"大装置小平台聚企业"发展模式 旨在共筑创新生态和拓展国际合作[2] - 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平台 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并向全球开放共享[6] 机构功能定位 - 怀柔区国际商会聚焦企业国际化需求 整合全球经贸渠道与服务资源 提供政策咨询和商务对接等精准服务[6] - 怀柔仪器一区一平台依托怀柔科学城科研基础 搭建仪器设备研发 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对接载体[6] 合作项目进展 - 中国国际商会与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覆盖国际交流 投资促进和宣传推广等领域[6] - 5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涵盖中医药现代化 高端精密制造和新材料检测等重点产业领域[6] 产学研交流 - 对话环节汇聚中国科学院大学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等科研机构专家[7] - 太平洋建设集团 北京云汉星驰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参与"共享平台赋能企业合作发展"主题交流[7] - 讨论内容涵盖平台开放共享成效 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路径以及全球研发资源合作计划[7]
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网· 2025-09-13 08:32
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 会接连举行,持续唱响开放共赢的时代强音,释放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携手应对挑战的鲜明信 号。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全球跨境投资面临挑战。何处寻觅发展新空间?何以激活增长新引擎? 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各国企业纷纷用脚投票——要"牵手"而非"筑墙",开放就是最大的风口。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黄韬铭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以24个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 球第一,"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第一……中国的创新生态优势在一场场经贸盛会中集中呈现。以5G、 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既是跨国投资中国的新热点, 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新优势。 "保持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对于维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一位美国商协会代表道出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共 同心声。 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唯有 ...
257.5万户!他们为何选择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9-12 06:09
经济总量与市场主体增长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1] - 民营经济年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1] - 市场主体净增幅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从2020年141万户增至2023年上半年257.5万户 增长83%[1][8] - 2023年上半年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8] 营商环境改革成效 - 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 累计服务企业群众超250万次[6] - "免申即享"模式惠及超万家企业 如10万元稳规奖励直达企业账户[6] - 实施"数据赋能无证明城市"省级试点 对120类高频电子证照近11万份材料免提交 累计调用量1205万次[8] - AI智能服务覆盖近9万家个体工商户 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6][8]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建成210家市级中试平台和32家概念验证中心 加速生物医药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成果转化[16] - 湖北青创园孵化254家企业 培育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环岛生物科技估值达3亿元[16] - 九峰山实验室吸引50多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0] - 高德红外从红外芯片拓展至脑机接口(6.5万个通道)和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1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经开区智能网联产业园实现"隔墙供应" 200余家企业形成半径50公里的两小时供应链圈[22] - 莲花跑车全球智能工厂与武汉爱机新能源形成零部件协同供应体系[20][22] - 阳逻国际港实现铁路与水运无缝衔接 货物通关时间压缩40% 光谷光器件当晚可发往杜伊斯堡[31] 外资与开放格局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FDI)稳居中部城市第一[29] - 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142.7亿元 同比增长超20%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中部第一[32] - 高通 盖瑞特 斯丹德等国际头部企业追加投资 高通称武汉有"来了不想走"的营商环境[27] - 为外籍人士提供社保卡"一卡通办"服务 全省首张外籍社保卡在武汉发放[27]
257.5万户!他们为何选择武汉 ——大城奋进·武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践③
长江日报· 2025-09-12 00:36
经济总量与市场主体增长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 [1] - 民营经济年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1] - 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增加超过2000家 [1] - 市场主体净增幅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1] - 经营主体从2020年141万户增至2023年上半年257.5万户(增长82.6%) [5] - 2023年上半年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5] 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 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累计服务超250万次 [4] - 实施"免申即享"模式,企业无需主动申报即可获得政策奖励(如10万元稳规奖励) [4] - 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平台注册企业近3万家,超万家企业享受"免申即享"便利 [4] - 开展"数据赋能无证明城市"省级试点,120类高频电子证照近11万份材料免提交,累计调用1205万次 [5] - AI赋能政务服务(如"光谷个体通")为近9万家个体工商户提供24小时智能服务 [4] 创新生态与科技成果转化 - 建成210家市级中试平台和32家概念验证中心,加速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成果转化 [10] - 概念验证中心帮助初创项目降低成本和风险(如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 [10]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3年孵化254家企业,培育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0] - 环岛生物科技凭借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突破国际难题,团队估值达3亿元 [10] - 九峰山实验室吸引5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13] 产业协同与供应链优化 - 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产业园实现"隔墙供应",200余家企业形成半径50公里的"两小时供应链圈" [13] - 莲花跑车与武汉爱机新能源实现零部件就近配套,保障生产连续性 [13] - 九峰山创新街区打造千亿元产业街区,提供"拎包入驻"式芯片制造服务 [13] 招商引资与外资布局 - 2023年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600余个,签约金额超330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50%以上 [15] - 市投资促进局实施全流程闭环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效率 [15]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稳居中部城市第一 [20] - 国际企业加速布局(如盖瑞特创新中心、斯丹德工厂、高通电信业务) [19] 开放枢纽与贸易增长 - 阳逻国际港实现铁路与水运无缝衔接,货物通关时间压缩40% [20] - 光谷货物可通过中欧班列当日直达杜伊斯堡 [20] - 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42.7亿元,同比增长超20%,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中部第一 [20] - 外籍人士享受"一卡通办"服务(如全省首张外籍社保卡) [19]
寻找未来城市的科技坐标
科技日报· 2025-09-08 00:09
城市发展政策框架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 从优化城市体系、培育发展动能、增强安全韧性、促进文化繁荣、提升治理能力等多维度提出具体要求 [1]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地区通过高效汇集科技资源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并共享科研成果 [3]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已超200项 推动跨省办事便利化 [3] - 五大国家级城市群承载全国75%人口 贡献85%左右国内生产总值 [4] - 城市群通过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创新网络、产业网络形成有机整体 [4] 创新产业发展 - 河南安阳2024年无人机产业产值达16.5亿元 同比增长30% [5] - 蓝天实验室作为创新引擎聚焦成果转化 推动新技术从实验室向应用场转化 [6] - 深圳加快出台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支持举措 打造多层次创新格局 [6] - 武汉东湖高新区年涌入20万大学生 汇聚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7] 文化遗产保护 - 山西平遥分布1075处不可移动文物 串联4000余处民居院落 [8] -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系统梳理历史文脉与特色符号 在城市规划中精准保留和活化利用 [8] - 无锡玉祁街道严格守护"浜—潭—街—院"空间格局 将文化地标转化为生态教育基地 [8][9] - 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结合成为新潮流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穿越古今" [10] 智慧城市建设 - 武汉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在暴雨中道路鲜有积水 [11] - 重庆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 与41个区县治理中心、1031个镇街基层治理中心联动 [11] - 重庆将迭代建设超大城市运行和治理大模型 提升人工智能赋能能力 [12] - 青岛市南区上线"慧安佳"智慧社区小程序 嵌入求医问诊、送餐跑腿、家电维修等服务模块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