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产业链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华邦健康:多领域协同发力 上半年业绩实现稳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4:28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9.45亿元 同比增长0.39% [1] - 归母净利润3.8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3.9%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5.37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46.10% [1] - 拟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分红计划 [1] 医药板块发展 - 原料药糠酸莫米松和克唑替尼通过A认证 [2] - 6个制剂产品获批上市包括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等 [2] -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为国内首仿及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 [2] - 巩固处方市场优势并开拓国内广域市场及海外原料药市场 [2] - 布局泛皮肤健康管理业务 推出功能性护肤品三蕊紧致淡纹舒缓乳 [2] 医疗板块扩张 - 重庆松山医院新增减重和代谢病门诊及睡眠特需门诊等特色科室 [2] - 打造重庆首家民营医院特需中心 [2] - 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床位增至457张 诊疗人次稳步攀升 [2] - 北京巴拉塞尔诊所投入运营 重庆松山会员医院有序发展 [2] - 拓展精准医疗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2] 农化板块复苏 - 受北半球春耕用药旺季需求释放及海外补库需求回升影响 [3] - 行业细分品种供需改善 价格显著上涨 呈现局部回暖态势 [3] - 农化板块主业盈利能力逐步修复 业绩企稳回升 [3] 新材料与旅游板块 - 新材料板块需求回暖带动订单增加 叠加低价液氯成本优势 [3] - 产品出货量及毛利提升 业绩同比明显增长 [3] - 旅游板块利润同比稳健提升 市场竞争力增强 [3] 战略规划 - 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 业务覆盖医药医疗农化新材料旅游五大领域 [1] - 完善原料药制剂功能性护肤品泛皮肤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全产业链模式 [3] - 深化医药医疗农化新材料旅游多领域协同 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
龙头引领 梯队跟进 呼和浩特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聚“链”成势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15:13
产业集群发展 - 呼和浩特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形成乳、肉、粮、油、薯、菜、草七大主导产业链 [1] - 集聚规上企业110家,较2024年新增28家,占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总数的29.8% [3] - 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引领贯通"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 [8] 科技创新突破 - 优然牧业赛科星首创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较国外提升3倍、成本降低70%、性别控制准确率达94% [3] - "育种一号芯片"集成CAGT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可筛选高产、高繁、抗病、低碳、长生产期的优良基因型奶牛 [3] - 芯片已应用于300余头奶牛检测,基因筛选准确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市场化应用该技术的企业 [4] 草业技术升级 - 正时集团通过智慧气象管理模块实现苜蓿种植精准决策,提升效率并节约灌溉量 [6] - 攻克苜蓿越冬难、雨季收储风险高等难题,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升至20%以上,亩均产量从600公斤增至1200公斤 [6] 政府战略规划 -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重点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数字产业集群及科技引领型集群 [8] - 布局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创建国家级草业技术中心与奶牛核心育种场,突破农牧业卡脖子技术 [8] 产业协同效应 - 科技赋能推动"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全链发展格局,形成生态友好、链条完整的现代农牧业体系 [3][8][10] - 乳业、草种业技术突破显著提升牛群遗传品质和牧场降本增效能力,同时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5][6]
湖北南漳奶产业串起“牛链条”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10
公司业务与运营 - 云上牧歌智慧牧场总投资12亿元 占地1200亩 填补湖北规模化奶源空白[1] - 牧场采用现代化设施 包括挤奶车间 自动清理设备 奶牛佩戴监测脖环和耳标实时监控生理状态[1] - 奶牛饲料使用小麦秸秆 公司与农户签订500吨收购协议 收购价每吨420元 要求秸秆水分降至8%[2] - 每头奶牛年需3.5亩草料供给 公司流转农民土地3万余亩分包给合作社种植牧草 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2] - 鲜奶蛋白含量达3.6克/100毫升 通过保温罐车运输 207国道接入厂区道路节约半小时运输时间[1][3] 产业链布局 -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包括牧草种植 奶牛养殖 饲料加工 有机肥生产 乳制品精深加工和牧场观光旅游[3][4] - 云上有品乳制品项目总投资3.5亿元开工 与丰达食品签订协议拟投资3亿元新建肉牛屠宰及加工厂[4] - 与上海申汲环境科技共同投资2亿元建设生物质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处理农作物秸秆和畜牧粪便[5] - 盛科生物年消耗畜禽粪便超10万吨 新增水溶肥生产线 投产后两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5] 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 - 南漳县财政局联合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贷款2.6亿元 争取产业链补贴1200万元[3] - 对种植青贮玉米农户实施每亩300元补贴 创新推出"智慧农业贷"支持项目[3] - 县政府组建10多个部门工作专班 提供项目用地 供电保障 秸秆收储等全周期服务[6] - 着力构建覆盖25家企业强链聚能 推动6个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效[6] 技术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教学实习基地 推动智慧牧场建设和绿色低碳养殖技术[4] - 建立"牧光互补+农废循环"体系 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等高附加值产品[5] - 通过订单化收购模式实现饲草料种植与奶牛养殖配套衔接 降低企业饲草料投入成本[2][3]
新疆喀什用核桃串起七十二亿元全产业链
产业规模与产值 - 新疆喀什地区拥有全疆最大核桃种植版图 种植面积200万亩 年产核桃43万余吨 全产业链产值72亿元[1] - 核桃精深加工年加工量达18万吨 产值25亿余元 带动就业1.8万余人[1] - 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年产值1.9亿元 通过提纯单宁酸、生产机制炭和板材实现全要素利用[1] 种植管理与技术升级 - 通过网格化责任机制实现3万亩核桃精细化管护 亩产较传统种植增效超30%[2] - 构建"专家团队+技术员+农户"三级培训网络 推广标准化生产体系[2] - 叶城县实现脱青皮、水洗、烘干等初加工环节标准化生产 拥有加工设备1045台和生产线33条[3] 产业链结构与带动效应 - 叶城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核桃收入占比30% 全县超35万人围绕核桃产业链增收致富[3] - 形成"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经营模式 拥有14家加工企业(含1家国家级龙头)及415家合作社[3] - 产业融合模式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包装、电商等多领域[3] 科技研发与创新 -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联动 设立昆仑鲜果产业研究院等三大研发平台[4] - 聚焦品种优选、栽培技术、产品研发与健康营养等关键环节开展产学研攻关[4] 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 - 建成区域性核桃综合交易市场 年交易量逾10万吨[4] - 依托自贸试验区区位优势 年出口俄罗斯等国超1.6万吨[4] - 通过"大仓东移"等多元化销售平台年销售核桃4万吨 120余款商品入驻"832平台"[4]
禹王:从一颗大豆到百种产品的价值裂变
齐鲁晚报网· 2025-08-06 08:3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通讯员 庞占英 8月4日,在位于德州禹城市的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王"),这个全球最大的非转基 因大豆蛋白及原料加工基地内,一场关于"一粒大豆的奇幻冒险"正在上演。从田间地头的金黄豆荚,到 实验室里跃动的分子结构;从生产线上的精密加工,到餐桌上的健康美味,以全产业链创新,禹王将一 颗普通大豆的价值提升了数百倍,书写了现代农业的"魔法传奇"。 大豆膳食纤维和大豆乳清水含有丰富的小分子活性物质,以大豆乳清水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提取的大豆 β淀粉酶,主要用于高麦芽糖浆、啤酒、面包等淀粉糖化,与其它淀粉酶相比,大豆β淀粉酶具有适温 范围广、酶活稳定、糖化作用均衡的特点。 近年来,禹王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倡导"少吃肉蛋白,多吃豆蛋白"的健康理念,依托产业集群优势, 建设2万吨植物蛋白肉系列食品透明工厂,研发并量产植物酱牛肉、植物牛肉干、手撕素肉等系列高品 质植物蛋白肉新产品,加快植物蛋白肉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正积极拓展"大豆—大健康"生态版图。 "植物蛋白肉替代动物肉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8月1日德州市举行的第二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 牌"系列记者见面会上,该公司总 ...
四川:内江天冬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 2025-08-01 14:05
行业动态 - 天冬和麦冬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 推动产业发展[1] - 内江天冬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提升品牌价值[1] - 天冬产业采用粮药、林药套种模式 兼顾粮食产量和经济收益[2] 产品开发 - 已开发天冬膏、天冬粉、天冬饮品等40余个大健康产品[3] - 天冬系列产品包括洗护用品、蜜饯等 销售达3000多万元[3][5] - 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公司目标2024年相关产品产值突破5000万元[3] 种植情况 - 东兴区天冬种植面积近5万亩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0.3亿元[5] - 天冬栽种3年采收 亩产约8000斤 鲜货价格约3.5元/斤[1] - 建立54个生态种植基地保障品质 研发新品种"川冬1号"[2] 科研合作 - 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开展20余项研究 包括良种繁育和抗衰老研究[2] - 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产业技术分院等科研平台[2] - 开展天冬"药食同源"科研和精深加工实验[3] 发展战略 - 实施育苗、种植、加工、研发等"七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5] - 通过政策赋能和科技驱动促进产业升级[5] - 发挥产业引领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5]
湾区市民有口福!“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在33家餐饮上新
南方农村报· 2025-07-28 14:36
行业动态 - 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清远英德举行,发布"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并授牌33家餐饮店为体验店 [2][3][4] - 西牛麻竹笋是清远特色农特产品,为清远市五大百亿现代农业产业之一,截至2024年底种植面积达99.25万亩,从业人员超8.8万人,产量151.3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09.65亿元 [15][16][17][18] 产品推广 - "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由广州酒家、清远市饮食服务行业商会研制,包含红油鱼笋伴牛展、梅菜笋丝、竹笙竹笋炖老鸡等十余道菜品 [7][8][9] - 首批33家体验店覆盖广州、清远、佛山、深圳、东莞等地,包括英德10家、清远12家、大湾区11家餐饮门店 [11][12][13][14] 产业链发展 - 清远、英德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以全产业链理念推动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成为清远首个农业综合产值破百亿元的产业 [15][16][17][18] - 活动旨在构建笋食文化"体验空间",展示西牛麻竹笋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14]
田野股份:以品质筑基,借政策东风,绘就全产业链发展蓝图
中国食品网· 2025-07-28 10:10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热带果蔬原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原料果汁、速冻果蔬、鲜果等[1] - 原料果汁产品包括浓缩果汁、NFC、调配果汁等多种形态和规格 掌握芒果、西番莲、荔枝等四十多种果蔬加工工艺[1] - 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参与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非浓缩还原果蔬汁用原料》 在热带原料果汁细分行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1]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司建立了覆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1] - 旗下四大生产基地均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BRCGS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认证[1] - 从原料端严格把关 供应商需经实地考察、农残检测等多重审核 生产环节采用低温杀菌、无菌灌装等工艺确保产品风味与安全性[1] - 公司成为奈雪の茶、农夫山泉等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在客户验厂审核中屡获高分评价[1] 政策支持与区域布局 -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在广西、海南等主产区布局现代化工厂[2] - 海南自贸港政策带来显著利好 子公司海南达川利用加工增值超30%免税政策降低原料进口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2] -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与产业扶持政策助力攀枝花、荆门工厂快速投产完善全国产能网络[2] - 公司将"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模式与区域特色农业结合 在海南打造芒果产业集群 在四川开发金沙江干热河谷特色水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公司精准卡位农业全产业链中游 向上游连接种植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原料稳定供应[3] - 向下游融入食品饮料与新茶饮企业供应链 提供定制化原料解决方案[3] -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30天内即可完成从需求分析到量产的全流程 近年推出的刺梨汁、油柑汁等新品迅速打开市场[3] - 通过果皮果渣资源化利用、节能设备应用等举措实现绿色循环生产降低综合成本[3] - 这种"技术+资源+服务"的多维协同推动了热带果蔬加工行业的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3]
仙池茶业董事长张国富:以大湾区为支点,推动油茶走向世界|三江·油茶面孔③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09:36
党员民营企业家 等荣誉,入 仙池茶业董事长 张国富:以大湾 区为支点,推动 油茶走向世界|三 江·油茶面孔③_ 南方+_南方plus 7月19日,在广 西三江侗族自治 县仙池茶业的总 部,张国富匆匆 忙忙地赶到采访 现场。在此之 前,他正在安排 公司园区油茶精 深加工新厂相关 工作,"每天都 围着油茶产业 转。"张国富笑 道。 张国富是广西三 江仙池茶业董事 长,粮油专业科 班出身的他,已 经深耕油茶、茶 叶行业30多年, 目前为三江县人 大代表、柳州市 茶业协会会长, 曾荣获柳州市优 秀共产党员、柳 州市优秀乡村振 兴人才、广西百 名表现突出中共 选"2024年度 《中国科学家年 鉴》封套人 物" 。 广西三江仙池茶业董事长张国富。 "山茶油是世界 上公认最好的食 用油,国际粮农 组织将其首推为 卫生保健植物食 用油,作为一名 土生土长的三江 人,更是从小就 深有体会。"缘 于对三江油茶品 质的绝对自信和 清晰的市场预 判,油茶产业一 直是张国富心中 不可动摇的支柱 产业。 如今,仙池公司 新增富硒油茶林 约1.8万亩已进 入丰产期,通过 自主研发的富硒 山茶油种植及精 深加工专利技 术,打造出"侗 美仙池 ...
清风为伴产业兴 | 监督沉下去 发展旺起来
蕲艾产业发展现状 - 蕲艾产业形成艾草种植、精深加工、艾灸养生、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1] - 蕲艾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登记注册相关经营主体4000余家 品牌价值达142.58亿元 [1] - 全产业链累计带动30万人就业创业 [1] 政府支持措施 - 纪委监委组建蕲艾产业护航小组 对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环节开展监督 [1] - 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和一网联办政务服务系统 实现行政审批"一门全办、一窗通办、一次办好" [2] - 农业农村局提供专用肥并安排技术指导 交通局实施蕲艾数智云仓项目补齐物流短板 [2][3] 企业扩张计划 - 湖北省茧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新增200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2] -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2] 监督机制创新 - 政务服务系统设置纪委监委监督端口 重点关注证照办理和惠企政策落实 [2] - 对不担当不作为行为从严追责问责 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2] - 采用跟进式、点穴式监督方式解决产业发展障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