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

搜索文档
中国贸促会:第三届链博会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21万人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6000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03:27
展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于7月16日开幕,20日闭幕,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超21万人次,较上届增长5% [1] - 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较上届增长67%,其中链博首发站发布55项,直播观看超5000万人次 [1] - 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及意向超6000项,第四届链博会已有102家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协议,较去年现场签约数量增50% [1] 国际参与 - 境外参展商占比逐年攀升,从首届26%、第二届32%升至本届35%,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 [5] - 参展商覆盖国家和地区从首届55个增至本届75个,美国、欧盟、日本企业积极参展,25家国际组织观展参会 [5] - 美国企业和机构覆盖全部"6链1展区",数量较上届增15%,参展面积增10%,60%为世界500强企业 [8] 创新亮点 - 首次设置先进制造链展区的创新链专区和"链博首发站"主题区,发布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形成指数矩阵 [6] - 新兴产业表现突出,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优必选等领军企业及22家湖北科创企业展示"机器人总动员",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低空飞行器技术 [6] - 展陈方式强调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观众可体验虚拟工厂漫游、智能机器人调配饮品及XR眼镜应用场景 [6] 产业链合作 - "链主"与"链属"企业联合参展,如苹果第三次携中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技术,力拓集团与中国宝武钢铁展示合作成果 [7] - 浙江数字科技、贵州大数据、湖北人形机器人、陕西汽车制造等地方优势产业集群组团参展 [7] - 中国贸促会优化指标评价体系,突出帮助参展商"找朋友、找伙伴、找解决方案、找应用场景" [7] 行业意义 - 链博会直观呈现中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生产能力,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 [9] - 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成为共识,企业合作从产品技术层面向供应链层面延伸,中国供给成为稳定性来源 [9] - 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链博会彰显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决心,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投资未来沃土 [10]
南京在链博会上发布全球合作三大机遇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12:44
活动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南京日"专场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为"IN南京——链接全球,与宁同行" [1] - 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展示产业、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势,释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信号 [1] - 活动吸引10多个国家的商协会及西门子、美团、世和基因等龙头企业参与 [1] 南京产业战略与合作机遇 -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肯定南京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的成效,称其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支撑全球产业链韧性提升 [1] - 南京市副市长提出向全球开放三大机遇:共筑韧性产业链协同生态、共育创新驱动动能、共拓数字贸易空间 [1] - 南京多部门分别推介城市优势,包括整体投资环境、国家级新区发展机遇、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领先布局 [2] - 国际机构代表认为南京兼具产业根基与创新活力,是全球产业链合作的重要支点 [2] 重点项目与合作成果 - 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与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签约,推进贸易服务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 [1] - "中国贸促会南京培训基地"授牌,将培养贸易投资、商事法律等领域专业人才 [1] - 五大签约项目覆盖关键领域:全球供应链贸易单证急速送达体系(顺丰集团、擎天全税通参与)、数字贸易战略合作(阿里巴巴)、行云智慧港口项目(秦淮区)、脑功能检测仪器及医疗陶瓷种植体产业化(江北新区) [2] - 活动促成近20项合作意向,涵盖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 [2] 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 - 南京定位为长三角"战略支点",构建辐射全球的产业链网络 [2] - 南京将持续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资源,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红利 [2]
1200家企业参展第三届“链博会” 用“链”诠释中国与世界的紧密关系
证券日报· 2025-07-16 16:39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1] - 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占比逾65%,连同上下游合作伙伴实际参展企业数量达1200家 [2] - 展会期间将有超100项新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首发、首展、首秀,较上届增长10% [7] 产业链展示亮点 - 先进制造链展厅展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应用到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成型的全产业链,低空经济领域十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展示无人机全产业链 [3] - 绿色农业链按照从"田园"到"餐桌"的逻辑展示农业全产业链,健康生活链展示覆盖出生到养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3] - 以岭药业展示创新专利中药的最新循证研究、海外注册成果及60余个道地中药材基地 [4] 企业合作与创新 - 浪潮通用软件连续三年参会,希望通过数智技术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生态 [2] - 国华智能装备期待与工业智造、人形机器人、康复医疗等行业客户开展合作,收集全球需求进行精准产品研发 [3] - 西门子表示将发挥"链主"作用,以数字化和低碳化技术赋能中国企业升级先进制造核心能力 [4]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杭州市13家企业参展,将举办"智链全球"AI数字科技新品发布会 [5] - 湖北省21家企业参展,展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组件及整机产品 [6] - 武汉光谷华汇的双臂复合机器人应用于商业服务、新零售、应急救援等领域 [6] 产业升级推动 - 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被视为助力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制造业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 [2] - 链博会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帮助各省市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 [6] -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6]
第三届链博会 | 伊利三赴链博会 亮出“国奶自信”
内蒙古日报· 2025-07-16 15:24
链博会开幕与伊利活动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为期5天 [1] - 伊利集团在链博会首日举办中国首个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发布会,发布《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与《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 - 公约从"坚守卓越品质""聚焦创新突破""深化全链共赢"三个维度推动行业品质提升 [2] 奶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 中国奶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供应链体系处于快速迭代与深刻变革关键期 [5] - 从奶源建设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终端消费各环节持续创新升级 [5] - 行业正推动产量与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5] 伊利的战略布局 - 伊利连续三届参加链博会,与"全球健康生态圈"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8] - 公司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合作伙伴,覆盖6大洲 [8] - 计划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强化端到端一体化协同优势 [8] - 将加速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 [10] 行业机遇与展望 - 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健康消费需求增长,乳业迎来新机遇 [10] -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8] - 伊利表示要通过国际合作编织更紧密联结纽带,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愿景 [8]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增强跨国企业在华深耕信心——访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尹正
新华社· 2025-07-14 02:47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 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稳定器"和"创新源" [1] - 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领先,为产业链提供坚实基础,并成为全球产业链创新的核心力量 [2] -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集成度高、韧性强,为跨国企业提供稳定预期并增强其在华深耕信心 [1] 施耐德电气在华发展 - 施耐德电气自1987年进入中国,已在华扎根38年,中国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供应链及研发基地之一 [2] - 公司在华建成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携手1600多家中国供应商,构建覆盖各环节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 [2] - 依托中国先进产线,公司推出多款行业定制化产品,有效响应风电、充电桩等新兴产业需求 [2] 链博会的作用与意义 - 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和产业深度融合提供重要平台 [1] - 链博会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名片,为跨国企业展示创新成果和拓展全球合作带来切实机遇 [1] - 施耐德电气参展链博会,旨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转型路径,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1] 中国产业发展趋势 - 新质生产力发展强调以数字和绿色为核心生产要素,为产业技术型跨国企业提供更广阔平台 [2] - 创新和协作成为中国产业生态关键词,中国企业敢为人先、开放协作,为产业链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3] - 施耐德电气推动"创赢计划",搭建创新赋能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和AI转型 [3] 未来合作方向 - 施耐德电气将继续依托中国发展动能,坚持可持续发展使命,推动绿色转型 [3] - 公司将大力推进AI等新技术在供应链的应用,与生态伙伴共同强化中国产业链优势 [3]
携手走向更美好未来
经济日报· 2025-07-09 21:50
中国—东盟合作 -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1]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 0版启动建设为广西与东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1] -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投资峰会连续举办21届形成独特的"南宁渠道",广西可进一步提升其内涵和影响力[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助于提升广西对内对外开放能级,增强其在双循环中的地位[2] - 加快构建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更坚实基础保障[2] 经贸合作 - 东盟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是广西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 -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两国双园"产业合作新模式[2] 制度型开放 - 广西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与东盟国家制度协同[3] - 高质量对接RCEP规则标准,对标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3] 人文交流 - 广西依托地缘文化优势深化与东盟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3] - 未来广西与东盟人文交流将提升高度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增强热度[3] 科技创新合作 - 广西推进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打造多领域垂直应用场景[4] - 广西将构筑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4]
打造合作新窗口 “链”接东盟大市场
广西日报· 2025-07-01 02:50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底,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150家企业155个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1] - 园区通过落地加工、新兴产业和共建模式三大方向推动发展,形成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1][4][6] 落地加工产业 - 东兴市落地加工企业从2015年6家增长至64家,覆盖海产品、农产品、中药材加工等领域,2024年新增11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 [2] - 广西金姑坚果产业利用越南腰果原料加工零食销往国内市场,中越泰国际食品将荔浦芋制成零食出口越南并获市场热销 [2] - 防城港建设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整合149万亩种植基地,打造研发、加工、贸易全产业链平台 [3] 新兴产业布局 - 中科阿尔法在凭祥产业园生产手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预计2024年产值达5000万元,瞄准东盟4万亿美元GDP市场 [4] - 北海铁山港海洋能源装备基地和崇左片区铆焊制造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及精密制造产业,强化与东盟产业链合作 [5] - 广西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通过园区载体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产业转移 [4][5] 园区改革与共建模式 - 推行"一强化、两剥离"改革,实施岗位聘任制和竞聘上岗,提升招商引资效率 [6] - 创新"2+N""3+N"共建模式,引入中交集团、中国电子等央企及民企合作,已落地项目超90个,总投资2300亿元 [6][7] - 百色产业园与长三角共建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联合民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6] 区位与政策优势 - 东兴口岸通关效率支撑企业稳定获取越南原材料,凭祥等园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加工贸易枢纽 [1][2] - 广西设立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1-5月签约4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加速产业资源对接 [5]
五家外企诠释为何依然青睐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6-28 15:16
外资企业青睐中国市场的原因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电梯保有量全球第一,在用电梯超过1100万部,接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总和 [2] - 中国政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老旧小区电梯更新获超长期国债支持,服役超过15年的电扶梯接近百万台且年均增长超两位数 [2] - 2019-2024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6万亿元提升至1.8万亿元,利润率持续领先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4] 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天津波音工厂50%生产材料由中国制造供应 [4] -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超过1600家供应商,与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构成绿色供应链体系 [4] - 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是美国以外唯一具备磁共振全链条制造能力的基地,全球每两台磁共振产品中有一台产自中国 [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5] - 西部超导为GE医疗开发特种设备和绝缘工艺,产品质量远超全球其他供应商 [6] - 弗兰德在华近四年投资超十亿元,中国风电领域的挑战锤炼了其快速响应与成本管控能力,反哺全球市场 [8]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 2025年1-5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 [9] - 半数以上日本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增加或保持对华投资,76%在华英资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投资,超一半德资企业未来两年将增加投资 [9] - GE医疗天津基地获批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业务,成为京津冀首个医疗器械保税维修试点企业 [8]
贸易战转折点在何时?彭森:物极必反,最后还是要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搜狐财经· 2025-06-25 02:27
世界经济格局与产业链供应链 - 世界经济政治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地缘政治引发剧烈冲突 [2] - 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强烈冲击 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碎片化现象 [2] - 供应链的打破是世界范围的 中国需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做出贡献 [2]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 将贸易战压力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动力 [2] - 未来十年需加强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2] -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需实现质的提高 包括新一代信息产业 生物产业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等 [3] - 未来产业需国家重点扶持和引导 包括AI技术 生命科学等 [4] 全球布局与经济复苏 - 企业全球布局面临诸多困难 对世界经济复苏增长造成影响 [4] - 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要求各国发挥优势生产质优价廉产品 形成产业链供应链 有利于全球经济 [4]
麦田之上
河南日报· 2025-06-08 23:37
农业经济贡献 - 河南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 [6] - 河南生产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6] - 每年向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 [6] 农产品加工与创新 - 优质强筋小麦用于制作面包,弱筋小麦用于饼干和糕点 [7] - 麦秸秆在濮阳、开封被制成非遗秸秆画,形成文创新产业 [7] - 信阳将秸秆转化为无醛禾香板,应用于家具制作和装修领域 [7] 文旅融合 - 巩义宋陵遗址保护区的麦田成为今夏文旅新热点 [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麦田落日音乐会吸引游客,形成文化体验 [13] - 麦田与历史遗址结合,展现跨越千年的麦收图景 [13] 文化自信与传承 - 麦田婚礼等文化活动体现故土情怀和乡愁 [9] - 河南的土地滋养艺术、涵养文化,厚植民族精神 [14] - 年轻人通过麦田和戏剧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