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

搜索文档
生物医药“尖子生” 深圳坪山有何上分秘诀?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13:15
行业地位与认可 - 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坪山)入选2025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榜单,位列全国第四 [1] - 基地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资质,医药产业规模居深圳首位 [4][6] - 形成"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生物医药集群,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267.8亿元 [7][6] 产业集群规模 - 已集聚1290家生物医药企业,涵盖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细胞与基因等未来赛道 [6] - 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药品批件数量、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及注册证数量均占全市近25% [6] -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居全市第二,形成10多个细分领域产业生态 [6] 企业生态结构 - 生物医药领域形成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赛诺菲巴斯德等龙头引领,中核海得威等中型企业为骨干,艾欣达伟等小微创新企业为本底的梯队生态 [6] - 医疗器械领域涌现新产业生物、理邦精密等行业龙头,以及睿瀚医疗等创新型高成长企业 [6] 产业配套体系 - 拥有16个专业园区,提供超25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空间,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9] - 引入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坪山实验室等知名研究机构 [7] - 深圳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改革落地,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7]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出台生物医药及创新药专项政策,对研发、产业化到国际化全链条强力扶持 [10] - 市区两级形成总规模超5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落地坪山 [10] 服务机制创新 - 首创"市-区-园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审批响应时间从一周缩短至隔天 [10] - 配合药械审评坪山分窗口等平台,构建药械上市"绿色高速公路" [10] 国际化发展 -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代表团考察坪山,国际业界对产业完整生态表示惊叹 [3] - 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正式启用,吸引全球行业巨头落地 [11] 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 立足"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定位,通过精准政策、高端载体、优质服务和全球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1] - 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从"跟跑"到"领跑"的产业进化路径 [7][11]
3.93万次解难题,炼就成都“新安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9:01
营商环境政策举措 - 成都发布《成都市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政策》,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举措,聚焦企业办事便捷性、经营持续性、发展公平性、成本可控性和开放便利性 [1] - 政策推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提质增效,形成"收集-转办-反馈-问效"全流程优化管理机制 [1][18] 企业服务效率提升 - 成都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4.54万户,收集诉求3.96万件,解决3.93万件,问题处置机制包括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 [18] - 创新审批服务模式,如金牛区推出演出活动审批"7日办结"制度,审批时间缩短50%,并设立一站式窗口整合多部门流程 [10][11] 产业投资与基金支持 - 成都整合设立首期规模120亿元天使基金和1000亿元创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 [19] - 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153家,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181.0亿元,同比增长6.3% [23][24] 企业落地与发展案例 - 影目科技总部迁至成都仅用5个月,政府部门"秒回应"企业需求 [6] - 幻景数研落户全程不足两个月,泓力新能源锂电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86天 [7] - 迪立科技计划1-2年投放200-500辆无人车,预计500辆规模可创造数亿元级经济与社会效益(单车年产值200万元以上) [9] 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 - 成都开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将城市作为"试验场"并形成常态机制 [19] - 成都与华为签署协议,深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22] 政企协作与资源对接 - 组建24个政企工作联络群,搭建"民企之声"线上通道,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开展410多场服务活动,惠及14000多家企业 [18] - 成华区"人才咖啡"活动促成产学研合作,如摹克科技与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签订战略协议 [13] 民营企业成就 - 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跻身《财富》世界500强,7家成都企业入选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5] - 空客公司评价成都为"城市合伙人",壹玖壹玖集团称成都形成"创新共同体"生态 [21]
德康集团农博会:深化中德农业合作,助力“川猪”品牌国际化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2:41
公司展会参与及成果展示 - 公司在四川农博会千亿级产业精品馆设立最大展位之一 全面呈现全产业链建设 联农带农机制 食品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1] - 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展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1][3] 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 公司在中德农业周可持续畜牧业专题交流会作主题报告 介绍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设经验 [1] - 中德组委会及行业专家高度认可公司联农带农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认为其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路径 [5] 产业发展战略 - 公司以科技育种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 以联农带农为纽带解决中小养殖户技术防疫和收益可持续难题 [3] - 公司重点推进节粮减排和种养循环 探索低碳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夯实川猪品牌核心竞争力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品牌引领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深化中德农业合作 [5] - 公司积极拓展川猪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助力四川省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5]
28个产业园入驻企业营收近2万亿元,上海临港给投资、给空间、给应用场景
中国青年报· 2025-09-05 03: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临港集团在沪28个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营收近2万亿元 工业产值超5700亿元 占上海市工业产值近14% [1] 战略定位与使命 - 公司核心使命为构建园区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大中小企业共同成长 上下游产业相互赋能 [3] - 通过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投资支持 空间供给和应用场景培育创新项目 [3] 生态合作与投资布局 - 与上海颠覆性中心 临港国家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国家战略力量产业生态 [3] - 布局47支基金形成近1800亿元基金规模 投资培育臻格生物 云汉芯城 天数智芯 智元机器人 华大半导体等明星项目 [3] - 漕河泾国际孵化中心单栋楼培育10家上市公司 [3] 重大合作进展 - 上海国投与临港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国赋临港科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聚焦企业服务 技术生态链接 产业集群打造和重大项目落地 [3]
一栋楼走出10家上市公司!临港集团大动作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0:37
核心观点 -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2][3][27] 产业园区经济规模 - 临港集团在沪布局28个产业园区 入驻企业营收近2万亿元 工业产值超5700亿元 占上海市工业产值近14% [2] 孵化体系与成果 - 集团拥有4家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 数量占全市1/3 漕河泾国际孵化中心单栋楼培育10家上市公司 [5] - 新增司南半导体孵化器、人形机器人孵化器等4家高质量孵化器 入驻6家新企业包括泊维胜科技、纭算科技等 [5] - 专业孵化器与易和联航、豁苒生物等6家企业达成合作签约 [7] - 纭算科技获得孵化器提供的算力支持 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7] 投资布局与基金规模 - 集团布局47只基金 总规模近1800亿元 投资臻格生物、智元机器人、华大半导体等明星项目 [8] - 临创蓝湾基金、临创数科基金与强华实业、橙帆医药等十余家创新企业签约 [8] - 临创资本与国投先导、孚腾资本等机构共建基金投资联盟 [8] 链主企业生态建设 - 围绕中国航发商发、特斯拉、君实生物等链主企业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3] - 发布《临港集团服务手册》提供全方位企业服务 [13] - 覆盖先进制造、科创产业、开放型经济三大领域及十大赛道 [3] 金融服务与生态协同 - 推出《临港集团金融服务手册》构建银行-投资-保险三位一体金融生态 [15] - 与15家主流金融机构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签约强化全链条服务能力 [15] - 国际汽车跨境数据平台启动 首批合作方包括中汽数据跨境、保时捷MHP等 [18] 战略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与上海国投组建合资公司上海国赋临港科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引导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23] - 与上海市投促中心成立联合招商中心加强产业协同 [25] - 联合上海科学院等机构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20] 创新发展模式 - 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支持个人或小团队IP驱动的创业模式 [3] - 通过"五个坚持"战略实现从房东到股东转变 包括链主配套、场景服务、基金基地、平台转化、园区政策五大方向 [27]
深业集团发布产业社区新产品体系 构建“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圈
深圳商报· 2025-08-30 00:19
公司业务布局与规模 - 产业园区业务覆盖全国32个城市 运营管理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2] - 累计服务企业17275家 包括202家上市企业及30家世界500强企业[2] - 聚焦海洋产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乐龄科技四大方向作为第二增长曲线[2] 新产品体系架构 - 推出三大核心产品线:深科园Space3(空间产品)、深创联Link∞(资源平台)、深卓跃Service+(服务体系)[3][4] - 空间产品涵盖办公(全周期三类模式)、研发(专业实验空间)及主题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3] - 资源平台整合产学研机构(鹏城实验室等)、政策服务及金融机构(银行+基金)[4] 运营服务特色 - 建立"一分钟响应、一小时到场、一天内落实"高效服务机制[4] - 提供人才定制招聘与科技大讲堂培训服务 助力企业招才育才[4] - 配套"吃住商娱教"全系设施 包括餐饮/宿舍/会议/健身/托育等多元化解决方案[5] 战略合作与落地进展 - 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6] - 泰晶科技、飞翼航空等优质企业签约入驻新园区[6] - 科慧路99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将于年底正式亮相[3]
东湖高新: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7:26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对东湖高新2025年半年度报告进行专业分析。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经验的分析师,我会专注于提取关键业务和财务信息,避免任何不相关的内容。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达到10.68亿元,同比增长31.66%,主要得益于园区运营板块销售收入增长[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8万元,同比下降40.32%,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亿元,较上年同期-6.95亿元有所改善[2][3] - 基本每股收益0.0461元/股,同比下降35.43%[2][3] - 总资产181.7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35%[2][3] 业务板块分析 环保科技板块 - 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毛利率21.57%,同比下降5.68个百分点[10] - 大气治理业务:拥有15个烟气治理项目,总装机容量1638万千瓦,投资规模30亿元,报告期内完成脱硫电量289.52亿度,实现收入3.60亿元[3][11] - 水务治理业务:运营规模达27万吨/日,实现收入1.72亿元,新中标宜昌夷陵区项目总投资2.85亿元[12] - 固废处置业务:新中标山西长治项目总投资3.76亿元,特许经营期限40年,在建项目处理后总规模约2000吨/日[12] - 节能降碳业务:国铭铸管EMC项目总投资1.54亿元成功并网,装机容量34MW;中标首钢水钢干熄焦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14] 园区运营板块 - 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33.65%,但毛利率下降10.68个百分点[10] - 新增销售面积6.58万平方米,签约落户企业45家[17] - 在建项目10个,在建面积约52.44万平方米,聚焦武汉、上海、长沙、合肥等核心城市[17] - 荣获2025中国新质生产力优秀产业运营商排名第一,子公司智园科技荣登轻资产服务力优秀企业全国第三[17] 战略发展与投资布局 - 向特定对象联投资本发行股票,发行价7.87元/股,数量不超过5289万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1] - 投资业务成果显著:禾元生物通过科创板审核,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新增3家企业取得新三板挂牌函件[17] - 所投项目中70%入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以上入选各级"金种子"企业[17] - 打造"1+2+3"产业体系:以园区为功能底座,环保科技、智能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为培育方向[18] - 计划未来三年新增省级或国家级协会科技奖项2-3项,新增创新平台或政府科技项目2-3项[19]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费用投入3862万元,同比增长1.69%[24] - 大气治理领域拥有"湿法脱硫后烟气余热利用及深度净化技术"等核心技术[22] - 泰欣环境在垃圾焚烧烟气治理领域技术领先,累计服务300多家企业,提供800多台/套环保装置系统[22] - 首发自主开发"绿色低碳智控系统1.0",赋能零碳园区智慧化管理[13] - 成功进军新材料行业VOCs治理领域,中标上海化工研究院有机废气回收设备项目[1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18.73亿元,较期初下降33.65%,主要因购买商品、购建长期资产、分配股利等支付现金所致[24] - 短期借款9056万元,较期初增长352.48%,因调整债务结构新增短期借款[24] - 应付债券13.66亿元,较期初增长37.95%,因发行25东湖高新MTN001及子公司发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4] - 全资子公司光谷环保成功发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资金5.27亿元[26]
动力之城动能澎湃
经济日报· 2025-08-24 22:01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00亿元 约占全国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3] - 形成以潍柴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群 实现几乎所有环节本地化供应 [3] - 本地配套率达45% 形成从铸造配件到整机整车的全产业链条 [11] 企业协同生态 - 大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如潍柴发动机热效率53.09%)和产业生态圈链接上下游 带动产业链发展 [5] - 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如康跃科技的涡轮增压技术)形成错位竞争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6][7] - 政府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 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11] 产教融合机制 -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实施"产业办在学校里、课桌搬到车间里"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 [10] - 大企业(如歌尔)提供真实生产设备培训 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10] - 职校不仅为中小企业输送人才 还协助解决技术问题并承接生产任务 [11] 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化:企业(如鲁欧智造)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单台检测设备售价数百万元)实现差异化竞争 [13] - 智能化:智能化改造使企业单台成本降低20% 工信部门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覆盖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场景 [15] - 绿色化:企业(如东方钢管)通过新材料技术解决海洋防腐难题 成功开拓海上光伏新市场 [16]
动力之城动能澎湃 ——山东潍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上)
经济日报· 2025-08-24 21:52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00亿元 约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之一 [1] - 形成以潍柴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群 覆盖几乎所有产业链环节 [1] 产业链协同模式 - 大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中小企业专攻细分领域 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2][4] - 潍柴建立同心产业生态圈 链接上下游企业杜绝零和博弈 [3] - 本地配套率达45% 形成从铸造配件到整机整车的全产业链条 [9] 企业梯队建设 - 大企业承担产业生态链接者角色 如潍柴实现柴油机热效率53.09% 可使重卡年省柴油1.2万升 [3] - 中小企业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康跃科技在涡轮增压技术领域达到国内最优 [4] -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拥有众多隐形冠军企业 [4] 产教融合机制 - 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实现"产业办在学校里 课桌搬到车间里" [7] - 歌尔股份使用真实产线设备进行培训 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8] - 职校不仅提供人才 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并承接生产任务 [9] 市场拓展体系 - 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 组织上下游企业对接 [9] - 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 带动企业共同开拓市场 [9] 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化:鲁欧智造生产单价数百万元的检测设备 解决电子器件散热痛点 [11] - 智能化:福田汽车采用60余台焊接机器人 劳动效率提升且单台成本降低20% [12] - 绿色化:东方钢管锌铝镁防腐产品突破海洋防腐难题 成功开拓海上光伏新市场 [13][14]
鑫源智造:更名焕新 聚焦“轻量化+智能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05:16
公司战略转型 - 证券简称变更为"鑫源智造",明确以"成为户外作业轻量化智能装备领先品牌"为企业愿景,聚焦"轻量化+智能化"双轮驱动 [1] - 业务发展方向为农机业务向智能化深度转型,镁铝业务强化轻量化技术优势,构建"材料-场景-智能"三位一体产业生态 [1] - 依托镁合金轻量化技术与全球农机渠道,推动从设备制造商向全链条智能装备服务商转型 [2] 业务协同与整合 - 鑫源集团2024年8月成为控股股东,12月将旗下重庆鑫源农机51%股份无偿赠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扩展至农机、通机及园林机械产品 [2] - 形成"整车+零部件"垂直配套体系,镁业科技的轻量化零部件将应用于鑫源集团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等产品,实现产业链闭环 [2] - 协同效应使公司在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占据独特位置,提供轻量化材料支持并参与智能网联装备研发制造 [3] 财务表现与资源整合 - 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4%,实现业务结构到发展动能的全面升级 [2] - 依托鑫源集团与中科院、宁德时代、腾讯等企业院校合作资源,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涵盖材料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3] - 未来聚焦户外作业场景,推进智慧农机、智能装备轻量化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