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

搜索文档
易凯资本GP/LP服务团队完成两笔重要老股退出交易,持续推动S市场专业生态建设
犀牛财经· 2025-09-11 03:19
把握"降息周期确定性收益",以多元策略满足保守型资金配置需求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市场预期处于降息周期,国内市场利率也将长期处于低位。国内股权投资主流的人 民币机构越来越多地重视S存量资产,或采取保守型投资策略。除了"重点领域核心资产"外,我们同时 也正在执行数个错峰生息类资产、夹层/结构化的资产的交易,以满足当前市场对安全性和确定性收益 的更高要求。 易凯资本今日宣布,其旗下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S交易)的GP/LP服务团队近日完成两笔"重点领 域核心资产"类的S交易,协助2家客户实现了老股规模化退出,此举标志着易凯资本在S交易这一细分 领域的服务能力日趋成熟。 两笔交易分别涉及某大型液氧可回收火箭企业的老股转让以及某国产DRAM龙头企业的专项LP份额转 让。两个项目均位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核心赛道,两家买方均为具有很高投资能力与投资效 率的国有资本平台。 关注"重点领域核心资产",以高质量资产链接存量市场与长线资本 随着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从"增量时代"逐步迈入"存量优化"阶段,传统融资与并购之外,S交易(包括老 股/LP份额退出、接续基金、夹层/结构化方案等)已成为连接GP与LP、资产与流动性的重 ...
黄仁勋最打脸的投资来了
投中网· 2025-09-11 02:45
英伟达战略转型与量子计算布局 - 英伟达通过旗下风险投资部门首次投资量子计算企业Quantinuum 对应估值达100亿美元 [5] - 相较于2024年年初50亿美元估值 Quantinuum在18个月内估值翻倍 [7] - 公司推出开源量子开发平台CUDA-Q 旨在成为量子计算与经典高性能计算的"超级连接器" [5] 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态度演变 - 2025年1月公开质疑量子计算商业化前景 认为需数十年才能实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 [7] - 2025年3月在GTC技术峰会上公开道歉并转变态度 从质疑转为支持量子计算 [8] - 态度转变后迅速参与Quantinuum的6亿美元融资 新投资者包括英伟达和广达电脑 [8]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 Quantinuum采用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 计划2025年推出新一代量子计算系统Helios [8] - 公司目标在2027年底前启动IPO 融资资金将用于推动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8] - 黄仁勋预测量子比特数量增长规律类似摩尔定律:每5年增加10倍 每10年增加100倍 [11] CUDA-Q平台的战略意义 - 平台实现量子处理单元(QPU)与图形处理单元(GPU)协同工作 形成混合计算架构 [11] - 延续CUDA软件生态壁垒战略 整合量子计算机周边生态系统实现混合编程 [12] - 配套提供云端服务、AI基础设施和电子电路模拟等多元化服务完善生态 [12] 全球量子计算竞争格局 - 美国量子计算初创公司PsiQuantum于2024年底完成6.2亿美元D轮融资 为当年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15] - 芬兰量子计算公司IQM在2025年9月完成3.2亿美元融资 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 [16] - 美国量子计算企业IonQ近一年股价飙涨约500% 反映市场对量子计算技术的高度认可 [16] 量子计算的应用前景与算力革命 - 量子芯片运算能力远超传统计算机 谷歌Willow芯片5分钟完成传统超算10²⁵年运算量 [18] - 在AI领域可大幅压缩大模型训练时间 从数月降至分钟级 触发智能指数级增长 [18] - 生物医药和材料学等领域将迎来彻底颠覆 推动人类技术发展迈向新高度 [18]
英伟达一周内出手两家量子公司
36氪· 2025-09-11 01:13
本轮融资由现有投资者贝莱德、淡马锡控股、Baillie Gifford领投,英伟达旗下风险投资部门、卡塔尔投 资局等新晋机构跟投。融资完成后,PsiQuantum估值升至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四,英伟达还投资了另一家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 勋今年调整了他对量子计算的预期。他在6月份表示,量子计算技术正在迎来拐点,成为一种实用的计 算方式的时间比预想的更早。 PsiQuantum还披露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将量子硬件与AI芯片做整合,并联合开发可跑在GPU上 的量子算法。 近期以来,全球量子赛道融资不断升温:芬兰量子计算初创公司IQM完成3.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跻 身独角兽;美国Infleqtion借SPAC上市,估值18亿美元。 "我认为这是投资界的一种表态,资本正在插旗,宣布量子计算的游戏正式开始了,"PsiQuantum联合创 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remy O'Brien表示。 量子计算独角兽PsiQuantum完成10亿美元融资,估值升至70亿美元,计划2027年底交付首台 百万量子比特商业级量子计算机。 当地时间周三,量子计算独角兽PsiQuantu ...
甲骨文创始人一度超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公司股价飙升;微软将要求员工每周三天在单位办公;高德扫街榜发布;追觅进军天文领域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9-11 00:08
完整早报音频,请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收听 【苹果股价跌了,苹果新品预计将在中国和印度生产】 当地时间 9 日,美国苹果公司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了 iPhone 17 系列等多款新品,相关产品的发布并未令市场感到惊喜。截至当天收盘,苹果公司股价下跌 1.48% , 收于每股 234.35 美元。美联社报道称,苹果公司此次推出的 iPhone 17 系列产品预计将在中国和印度生产,但这 将使该公司受到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影响。另外,当天的苹果新品发布并没有让市场感到惊喜,投资者对苹果在软 件和人工智能上的关注不足感到失望。(央视财经) 【追觅进军天文领域,宣布成立天文 BU 】 追觅科技 9 月 10 日正式宣布成立天文 BU ,该 BU 聚焦智能天文光 学系统,致力于打造人类的 " 天眼 " ,自此其"全域智慧探索"生态战略也完成关键闭环。据追觅披露的资料,未来 在研发体系中,追觅天文 BU 可调用集团底层技术,智能工厂经柔性改造已能同时生产扫地机器人与天文设备元器 件。此外,在高端天文光学设备制造领域,追觅正在攻克大口径光学镜片的量产难题,首款智能天文望远镜产品或 将采用超大口径设计,从而实现"一键观星"体验。( ...
Honeywell (NasdaqGS:HON)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0 15:02
公司分拆进展 * Solstice业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分拆[7] * ERO业务的分拆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进行[7] * 分拆过程按计划进行 没有重大意外[7] * 分拆的核心论据是使每个公司能专注于自身战略 拥有独立的资本结构和管理团队[13] * 自动化业务(Remain Core)和航空航天(AERO)业务分拆后规模均约为200亿美元营收[13] 自动化业务(Remain Core)战略与机遇 * 云、数据和AI的融合带来的自动化机遇远超最初分拆决策时的假设[8] * 公司现已连接20,000名客户 数据科学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维度[9][12] * 业务战略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共同的结果 如能源效率、生产力、运营卓越、安全和网络安全[14] * 业务将服务于三大终端市场:工业、流程和建筑 通过共同的结果绑定在一起[36] * 未来的投资组合将围绕两个驱动因素构建:强化某一结果(如通过收购Excess Solutions强化安全)或参与高增长市场(如通过收购参与LNG领域)[36] * 并购原则将保持为补强收购(Bolt-On)和小规模整合(Tuck-Ins) 不寻求变革性交易[37] * 近期完成的六项收购中 四项在自动化领域 两项在航空航天领域[15] * 已完成对个人防护装备业务的出售 并宣布对生产力解决方案和仓库自动化进行战略评估[15] * 自动化业务的新产品从概念到商业化规模推广周期通常约为18个月[55] 量子计算业务进展 * 完成了6亿美元的量子业务融资 目标融资额达到7亿美元或更高[16][17] * 本轮融资吸引了众多新投资者 表明市场对量子计算的兴趣正在提升[16][17] * 量子业务估值达到100亿美元[19] * 下一阶段重点是让客户在平台上进行应用 证明量子计算在经典计算无法完成的领域的价值[17] * 量子团队聚焦三大垂直领域:研究与生命科学(加速分子发现)、银行和政府(网络安全加密)[18] 航空航天(AERO)业务展望 * 坚信该业务具有长期增长潜力 预计将在不到10年(约8-9年)内有机增长至300亿美元规模[23] * 增长动力来源于原始设备制造商(OE)增长、国防成为新的增长维度以及先进空中交通(AAM)领域的重大订单[24] * 预计长期将实现中至高个位数的有机增长 但持续的两位数增长因供应链复杂性而难以实现[23] * 上半年经历的OE客户去库存和同步问题已基本解决 预计下半年增长轨迹将趋于一致[33][34] * 业务积压订单达到700亿美元[27] 航空航天(AERO)业务利润率 * 当前部门利润率在25%-26%区间波动[25] * 利润率受到三个过渡性因素影响:1) 收购CASE业务带来约100个基点的利润率收缩 此影响将在明年消失;2) OE产品组合持续对整体组合不利(因OE利润率低于售后市场);3) 关税导致成本与价格调整不同步(OE长期合同价格调整滞后)[25][26] * 长期来看 研发支出增加(为交付积压订单)以及在供应链上的投资将为未来利润率扩张奠定基础 目标仍是29%的部门利润率[27][28][29] * 短期内AERO的盈利增长将主要由营收增长驱动 长期将是营收增长和利润率扩张的结合[29] 建筑自动化业务表现 * 该业务成功转型 表现超出财务承诺[42] * 增长由三大战略驱动:1) 转向高增长垂直领域(如数据中心、医疗保健、娱乐酒店);2) 通过服务和软件挖掘安装基础(领先的连接战略);3) 驱动新产品[39][40] * 收购Excess Solutions(Access Solutions)带来的销售协同效应表现极佳 特别是在数据中心领域[42] * 已有超过10,000名消防客户接入网络 渠道合作伙伴可远程配置消防系统[41] 宏观环境与定价 * 对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10.45至10.65美元充满信心[46] * 对下半年短周期业务持谨慎态度 原因是对关税和油价徘徊在60美元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和能源公司资本支出的二次影响不确定[46][47] * 关税导致的成本增加得到了市场的接受 没有遇到真正的阻力 策略是通过部分提价和自身生产率提升来保护利润率 同时优先保障销量[51][52] * 工业领域的定价环境预计在2%至3%或更高区间 因材料通胀和持续的劳动力通胀推动[53] * 公司约50%营收来自美国以外市场 需密切关注关税对接收端经济体的影响[47] 整体增长与财务 * 2025年第二季度有机增长率为5%[55] * 公司致力于通过三大驱动力(垂直领域组合、挖掘安装基础、新产品)为每个业务奠定中至高个位数增长的基础[57] * 近期完成的六项收购 净成本协同效益后的平均市盈率倍数约为12倍 且均未计入销售协同效益[43] * 六项收购中有四项已经对利润率产生增值效应 并助推了公司的有机增长率[43][44]
英伟达,一周投资两家量子计算公司
财联社· 2025-09-10 13:38
公司融资与合作 - PsiQuantum完成1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估值升至70亿美元 [3] - 融资由贝莱德、淡马锡控股、Baillie Gifford领投 英伟达风投部门和卡塔尔投资局跟投 [3] - 公司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 重点整合量子硬件与AI芯片并联合开发GPU量子算法 [4] 技术路线与产能规划 - 公司计划2027年底前交付首台百万量子比特商业级量子计算机 [3] - 采用直接打造百万量子比特容错量子计算机的激进战略 而非逐步扩展路径 [4] - 量子计算芯片在纽约州格芯工厂生产 依托现有半导体供应链 [5] - 部分融资用于建设大规模测试系统和加速关键材料生产 [4]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全球量子赛道融资升温:芬兰IQM获3.2亿美元融资跻身独角兽 美国Infleqtion通过SPAC上市估值18亿美元 [4] - 英伟达近期同时投资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 [3] - 量子计算被预期改写制药、金融、通信、加密等行业底层逻辑 [4] 市场认知与发展阶段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量子计算技术正迎拐点 实用化时间早于预期 [3] - 资本动向表明量子计算领域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4] - 行业下一挑战聚焦量子软件与算法开发 硬件仅为入场门票 [5] - 公司已同步与企业客户共建应用层 开发量子+GPU混合编程框架 [5]
英伟达,杀入量子计算
36氪· 2025-09-10 09:53
英伟达战略转型与量子计算布局 - 英伟达通过旗下风险投资部门首次投资量子计算企业Quantinuum 对应公司估值达100亿美元[1] - 投资Quantinuum是英伟达拓展量子计算+AI战略的关键举措 旨在打造下一代计算平台[1][12] Quantinuum公司发展概况 - Quantinuum由霍尼韦尔量子解决方案与剑桥量子计算公司于2021年合并成立 专注于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2] - 公司2024年1月完成3亿美元融资时估值50亿美元 18个月内估值翻倍[2] - 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由英伟达、广达电脑等新投资者入局 老股东摩根大通等追加投资[3] - 融资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一代量子计算系统Helios 计划2027年底前启动IPO[3] 黄仁勋对量子计算态度的转变 - 2025年1月黄仁勋曾质疑量子计算机商业化需数十年 认为存在量子纠错和量子比特稳定性等技术瓶颈[2] - 2025年3月英伟达GTC峰会上正式收回质疑言论 态度从怀疑转为支持[3] - 态度转变后英伟达迅速推出开源量子开发平台CUDA-Q 并投资行业头部企业[1][3] CUDA-Q平台战略定位 - CUDA-Q平台旨在成为量子计算与经典高性能计算之间的超级连接器[1] - 平台允许开发者在同一程序中同时调动GPU、CPU和QPU算力 实现混合编程[6] - 英伟达不直接研发QPU 而是通过软件生态整合量子计算机周边生态系统[6] - 配套提供云端服务、AI基础设施和电子电路模拟等多元化服务[7]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预期 - 黄仁勋预测量子比特数量增长规律类似摩尔定律:每5年增加10倍 每10年增加100倍[6] - 量子计算能力将应用于全球金融系统模拟、千亿参数AI模型训练等复杂领域[6] - 微软CEO表示量子芯片能解决当前所有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11]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5分钟完成传统超算需10²⁵年完成的运算[11] 行业竞争格局与资本动向 - 美国量子计算企业总数已突破200家 资本市场掀起投资高潮[11] - PsiQuantum于2024年底完成6.2亿美元D轮融资 为当年领域最大单笔融资[8] - 芬兰量子计算公司IQM完成3.2亿美元融资 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9] - 离子阱技术公司IonQ近一年股价飙涨约500%[9][10] - 美国新泽西州养老基金清仓阿里巴巴 同时对D-Wave Quantum和Rigetti Computing新建持仓[10] 量子计算应用前景 - 量子计算将彻底颠覆生物医药、材料学等领域研发模式[11] - 在AI领域可大幅压缩大模型训练时间 从数月缩短至几分钟[11] - 量子计算与AI结合可能触发飞轮效应与智能爆炸[11] - 英伟达通过布局量子计算+AI有望在新一轮算力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12]
“黑天鹅”突袭!刚刚直线跳水!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2:35
与此同时,美日关税协议的核心条款——5500亿美元的日本对美国战略投资的运作细节曝光。根据哈德 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投资项目拥有最终决定权,而 日本如果拒绝为选定的项目出资,将面临美国施加新关税的风险。 日元直线跳水 9月8日早间,日元汇率直线跳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大涨0.79%,截至北京时间9:00,涨幅为0.63%。 日本股市则高开高走,截至北京时间9:00,日经225指数涨1.81%,日本东证指数涨1.05%。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 宣布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 石破茂在记者会上表示,在选出新总裁之前,他将尽到自己的责任。他重申自己并非留恋职位,而是在 合适的时机作出判断,同时对此前的选举失败结果负责。 日本政坛突然飞出"黑天鹅"。 受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辞职影响,今日早间,日元汇率直线跳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大涨 0.79%。有分析指出,短期看,日本政治不稳定性位于高位,市场波动性或有所上升。 保守派高市早苗以及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是主要竞争者,高市早苗在去年 ...
“黑天鹅”突袭!刚刚,直线跳水!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2:01
日本首相辞职与市场反应 -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 引发政治不确定性 [1][3] - 日元汇率直线跳水 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大涨0.79% 截至北京时间9:00涨幅为0.63% [1][2] - 日本股市高开高走 日经225指数涨1.81% 东证指数涨1.05% [3] 自民党总裁选举进程 - 自民党将临时举行总裁选举 获胜者接任首相 预计9月8日宣布选举时间 [4] - 选举流程包括1-2周党内竞选 若第一轮投票无人过半则举行第二轮投票 [4] - 主要候选人为高市早苗(民调支持率23%)和小泉进次郎(支持率22%) [4] 美日关税协议投资条款 - 美日贸易协议包含5500亿美元日本对美战略投资 特朗普拥有项目最终决定权 [1][6][7] - 日本若拒绝出资将面临美国新关税风险 但日本企业在供应链中享有优先权 [1][7] - 利润分配机制:初期美日各50%直至日本收回本金 后期美国获90%利润 日本获10% [7] 投资领域与市场影响 - 5500亿美元资金投向半导体、制药、关键矿产、造船、能源、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 [8] - 短期日本政治不确定性推高市场波动性 财政扩张预期或推高美股及日元 [5] - 高市早苗胜选概率较高 其政策强调财政扩张和增加国防开支 [5]
“黑天鹅”突袭!刚刚,直线跳水!
券商中国· 2025-09-08 01:53
日本首相辞职引发的市场波动 -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 导致日元汇率直线跳水 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大涨0.79% [2][4] - 日本股市高开高走 日经225指数涨1.81% 日本东证指数涨1.05% [6] - 短期日本政治不稳定性位于高位 市场波动性或上升 自民党总裁选举预计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完成 新首相或在10月就任 [2][7] 自民党总裁选举动态 - 保守派高市早苗和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是主要竞争者 高市早苗支持率23% 小泉进次郎支持率22% [7] - 高市早苗胜选概率更高 强调财政扩张以及增加国防开支 财政扩张预期或推高美股以及日元 但日债收益率或面临上行压力 [7] - 日本自民党在参众两院未取得过半数 可能完全无法推进想做的事情 敢于主动举手表示想成为首相的人可能较少 [8] 美日关税协议核心条款 - 美日新贸易协议正式实施 涵盖关税调整和市场准入等多个领域 日本承诺向美国进行5500亿美元投资 [10]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投资项目拥有最终决定权 日本如果拒绝为选定的项目出资将面临美国施加新关税的风险 [2][10] - 利润分配机制为美日双方各50%直到日本收回初始投资 之后美国获得90%利润 日本获得10% [11][12] 战略投资领域与结构 - 5500亿美元资金将投向半导体、制药、关键矿产、造船、能源(包括管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关键战略领域 [12] - 投资性质更类似于一笔"债务"而非传统"股权" 日本在收回本金后仍能作为"债权人"获得10%的长期收益 [12] - 日本企业在项目供应链中享有优先权 此举旨在推动日本企业承担风险更高但战略意义重大的投资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