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市场规模、应用市场及发展趋势研判:产业化突破进程提速,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开启增量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1:10
高温超导材料行业概述 - 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温区(77K/-196℃),实现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大幅降低制冷成本并扩展应用场景 [2] - 核心体系包括铋系(BSCCO)、钇系(YBCO)、铁基和镁二硼化物(MgB₂),其中第二代REBCO带材因高临界温度、高载流能力、高临界场强和低成本原料成为主流 [2] - 相比传统低温超导材料(需液氦冷却/-269℃),高温超导材料使用液氮冷却剂,运营成本更低且能产生更强磁场(最高45.5T) [4]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将高温超导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材料,出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全链条支持政策 [6] - 政策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引导区域资源集聚,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6]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达7.9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2030年突破百亿达1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9% [7]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可控核聚变装置磁体系统、智能电网超导限流器、医疗MRI设备等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 [7] 中国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科研机构订单超60万米(2024-2025年7月),产品单价从300元/米降至100-180元/米,降幅达40% [7] - 上海超导突破20万米级单笔订单量产能力,产品应用于中科院EAST托卡马克等国家重大工程 [7] - 形成上海临港、北京怀柔、西安光机所、沈阳材料实验室四大产业集群 [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稀土矿、银矿、铜矿等金属矿产,提供铌、钛、钇、钡等关键原材料 [8] - 中游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粉末装管法(PIT)等工艺实现千米级REBCO带材连续制备 [8] - 下游强电应用包括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等电力装备,高场应用涵盖核聚变装置、医疗MRI、大科学装置等 [9] 应用领域分布 - 可控核聚变与科研领域占比67.1%(38%+29.1%),线缆占11.4%,超导磁控单晶炉占7.2%,其他磁体占3.8% [9] - 核聚变领域成为核心场景,全球45家商业化企业加速布局,美国CFS计划2030年实现NET发电示范,日本JAEA目标2035年建成DEMO原型堆 [9] 细分市场增长预测 - 核聚变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年复合增长率59.3%,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49亿元 [9] - 超导电缆用材料2024年全球规模近1亿元,预计2030年达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7.5% [10] - 超导磁控单晶炉用材料2024年规模0.6亿元,预计2030年达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0.2%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日本FFJ和中国上海超导可实现年产千公里级第二代带材,上海超导国内市场份额超80%,2024年产量突破1000公里 [12] - 国内企业形成"1+N"技术矩阵:东部超导专注强电应用,上创超导聚焦超导磁体,西部超导深耕核聚变,联创超导突破磁控单晶炉 [12] 技术发展趋势 - 第二代REBCO带材通过CVD工艺实现千米级制备,良品率达85%,成本较进口产品降30% [13] - MOCVD技术使YBCO带材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5MA/cm²,成本较2018年下降60% [13] - 铁基和镍基材料突破,南科大团队实现镍氧化物40K超导电性,开辟液氮温区新路径 [13] 应用场景拓展 - 能源领域:国家电网规划1200公里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上海35kV超导电缆传输容量达传统5倍,雄安超导限流器降低电网损耗40% [14] - 高端制造:3.0T以上高场强MRI国产化率突破40%,中车计划建设时速600公里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线(单列车需1.2吨超导块材) [14] 产业链协同与全球化 - 中国构建全球最完整产业链,长三角集聚62%企业,形成"东部研发+西部转化"布局,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00亿元 [15]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24年18%提升至2030年35%,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海外基地建设,从技术追赶转向规则制定者 [15]
西子洁能:将加快向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9-11 14:13
公司战略布局 - 2025年加大核电产业布局并将核电发展作为重点战略 [1] - 聚焦核岛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 [1] - 积极拓展核电设备国际合作 [1] 技术发展方向 - 加快向三代核电、四代核电及可控核聚变领域布局 [1] - 推进核设施实物保护等方向布局 [1]
外滩大会观察:中国“小虎队”勾勒科技新图景
环球网· 2025-09-11 10:23
中国年轻科技创业者群体特征 - 平均年龄不足30岁 被称为"科创小虎队" 涵盖1985-2000年出生人群[1] - 具备四重核心基因:技术直觉如母语 跨维度思考锐度 产业落地紧迫感 全球技术应用视野[11] - 通过外滩大会等平台集结 参与四十余场论坛 三大技术赛事 一场创投活动[14] 前沿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团队实现403秒放电实验突破 专注FRC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与商业化[2] - 电子科技大学研发SlicerDMRI平台 将核磁共振成像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8分钟[2] - 中国传媒大学开发"白杨智鉴"音视频鉴伪平台 在AI安全赛道获得季军[3] 人工智能领域创新 - DeepWisdom开发全自动AI中台 支持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本 表格五种模态AI设计与生产[9] - 清华大学与蚂蚁研究院合作推出AReaL开源强化学习系统 专为大规模推理模型打造[5] - IDEA研究院开源AI辅助编程工具auto-coder系列 获GitCode2024年度十大开源项目[8] 开源社区贡献 - CAMEL和OWL项目获GitHub超万星标 推动智能体从聊天工具向自主系统蜕变[6] - Deepseek开源R1模型引发全球技术开源关注中国[9] - 开源社区参与规模近2万人 其中00后占比超过一半 最年轻参赛者为初中生[1] 产业应用落地 - 宇树科技以四足机器人技术为核心 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场景[3] - Pokee.ai打造一站式通用Agent平台 基于强化学习模型改变企业工作流[10] - 汗青工作室AI歌手Yuri单曲全网播放量突破700万次 与国际一线品牌达成合作[10] 学术研究影响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论文被引用近8万次 领导开发全球首个大规模3D数据集ShapeNet[5] -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被ExpertScape评为弥散磁共振领域全球Top1%专家[2] - 开源社区CAMEL-AI核心贡献者提出"通用Agent存在规模定律"[6]
年内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超25%,机构看好AI 算力、固态电池等领域
新华财经· 2025-09-11 07:48
私募证券产品业绩表现 - 2025年以来私募证券产品平均收益率达20.41%,其中正收益产品占比90.85%(9,208只/10,135只)[1] - 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25.38%,正收益占比93.09%(6,026只/6,473只),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1] - 量化多头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31.84%,正收益占比96.24%(1,254只/1,303只),表现优于主观多头策略的25.62%收益率和92.68%正收益占比[2] - 多资产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15.61%,正收益占比89.91%(1,150只/1,279只),其表现主要受益于股票资产配置优化[2] 市场驱动因素与前瞻指标 - A股市场上涨受政策调整、流动性改善及经济基本面增强多重因素驱动[2] - 国庆假期旅游支出数据与房地产周度成交数据将成为观察经济复苏节奏的关键前瞻指标[2] 行业投资主线 - 后市重点关注低渗透率赛道包括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卫星、可控核聚变及创新药领域[1][2] - 市场预计延续震荡上行趋势,风格或逐步偏向大盘成长[2]
民生证券:聚变时代加速到来 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2:00
智通财经APP获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 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6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投资者信心的成 熟、聚变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快速整合。随着Z箍缩技术快速发展,商业化路径逐步明朗,建议关 注在Z箍缩驱动器、靶材、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核心部件有所布局的公司,同时关注其他配套设备相关 标的。 民生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可控核聚变时代加速到来,2030年为商业化时期 可控核聚变因为原料丰富、清节高效、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公认为人类的终极能源。但鉴于其技术要求 苛刻,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业内曾戏称,核聚变距离商业实现永远有50年,也就是"50年悖论"。但 2025年7月聚变工业协会(FIA)发布《2025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显示,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 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6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充 分彰显了投资者信心的成熟、聚变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同时,2030年代被行业普遍视为 聚变商业化关键期。 惯性约束技术进展飞快,尤其是Z箍缩技术凭借安全性、经济 ...
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1:04
Z箍缩技术落地有望大幅拉动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领域的投 资。Z箍缩主要由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构成,驱动器选择直线变压 器(LTD)技术路线,采用"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合理降低了器件的功率要求。涉及的关 键技术主要包括高产额聚变靶设计技术、重复频率大电流驱动器设计技术、次临界能源堆设 计技术以及换靶机构和爆室设计技术。彭先觉院士提出3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目标,预计2040 年实现Z箍缩技术的商业化发电。1)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针对Z箍缩的3 项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攻关,主要是聚变点火、长寿命重频驱动器和深度次临界能源包层; 2)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2035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的池式综合试验堆,采 民生证券近日发布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2025年7月聚变工业协会(FIA)发布《2025年 全球聚变行业》报告显示,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 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6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投资者信心 的成熟、聚变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同时,2030年代被行业普遍视为聚 ...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民生证券· 2025-09-10 12: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可控核聚变行业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关注Z箍缩技术路线的商业化潜力 投资评级为"推荐" [4][7]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2030年代被视为关键时期 全球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五年增长超400% [1][19] - 惯性约束技术路线(尤其是Z箍缩)因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主流替代方案 美国和中国已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2][35] - Z箍缩技术将驱动三大核心领域投资: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 预计2040年实现商业化发电 [3][64] 技术路线与进展 - 磁约束路线仍占主导(49%企业采用) 但惯性约束路线快速崛起 Z箍缩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压缩等离子体 实现高效能量输出 [35][37]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实现净能量增益(输入2.05兆焦耳激光 输出3.15兆焦耳聚变能量) 中国"聚龙一号"装置达10MA电流水平 [2][45] - Z箍缩关键技术包括高产额靶设计(局部整体点火)、重频驱动器(LTD技术)和次临界能源堆 单发聚变放能可达2-3GJ [51][6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国成立国家聚变公司(首轮融资115亿元) 美国发布《2024年聚变能战略》 英国专项规划25亿英镑支持STEP示范电站 [12][15][16] - 全球私营资本积极参与 2024年Z箍缩企业Pacific Fusion获9亿美元融资 上海诺瓦聚变天使轮融资超5亿元 [13][23] - 日本将商业化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2030年代 俄罗斯修订《原子能利用法》完善监管框架 [17][18]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 核心部件领域包括: - 驱动器(60-70MA级LTD技术) - 靶材(高产额聚变靶设计) - 深次临界包层(能量放大倍数>15) [3][86] - 重点公司布局: - 合锻智能(真空室制造 中标2.09亿元项目) [87][88] - 王子新材(薄膜电容用于磁体电源系统) [89][90] - 国光电气(ITER偏滤器和包层系统供应商) [91][93] - 联创光电(超导磁体技术 拟建100MW混合堆) [96][97] - 爱科赛博、英杰电气(聚变特种电源 订单突破千万元) [98][100] 商业化时间表 - 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实现Q>1的聚变点火 [65] - 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试验堆 [65] - 商业推广阶段(2040年后):实现单发放能2-3GJ 包层能量放大>15倍 [65] 市场前景 - 目标市场聚焦发电、离网能源和工业用热三大领域 全球聚变企业员工数超4600人 支撑9300个供应链岗位 [28][33] - 45家企业中35家预计2030-2035年实现示范电站运营 28家计划同期并网发电 [26]
废墟中救出“婴儿”、看一下可完成支付、人造太阳......在2025外滩大会看到未来生活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0:10
救援机器人技术 - 机器狗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并清除石块 成功完成仿真婴儿救援任务 被救援队视为未来超级队友[1] 外滩大会科技展览 - 展会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展示机器人做菜 看一下支付和人造太阳等未来生活场景[3] - 合肥星能玄光科技展示场反位型可控核聚变模型 该技术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可为数据中心 AI算力平台和工业领域提供清洁能源[3] - 公司2024年成立 技术班底来自中科大 实验室已运行12年 目前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3] 核聚变技术路线 - 星能玄光采用场反位型技术路线 北美已有公司采用相同路线并宣布2028年向微软交付聚变电站[5] - 公司目标是在国内推广该路线并尽快实现商业化[5] 可重构计算芯片 - 清微智能展示国产原创可重构计算芯片 该技术架构不同于GPU 可面向智算中心 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算力支持[5] - 可重构芯片可实时调整电路结构和功能 适应不同计算需求 被称为芯片界变形金刚[5] - 公司已成功量产面向云计算场景的AI高算力芯片 累计订单超过20000枚[7] AI健康管理应用 - 智能体在健康管理领域大幅提升效率 毛洪亮医生智能体上线半年已服务超490万人次失眠患者 而医生本人一年最多看1万名病人[7] 智能翻译眼镜 - 亮亮视野翻译眼镜可翻译100多种语言包括方言 国内市场预计下月上市价格约4000元 韩国市场10月同步销售[7] - 眼镜续航6-8小时 眼镜盒充电仓可充12次 满足一周出国需求无需外接电源[7] - 此前在韩国中文发布会当天即预订10000台[7] 智能支付眼镜 - 智能眼镜已应用于支付领域 通过说出支付指令和确认支付即可完成付款 无需使用手机[8] - 支付宝已联合Rokid 小米 雷鸟和魅族等厂商上线"看一下支付"功能[8] 具身智能机器人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识别能力 可自动识别食材和厨具 实现从取菜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烹饪[8]
2025外滩大会探营:看见科技从宏大走向具体 迈向“人机共生”时代
新华财经· 2025-09-10 09:59
活动概况 - 2025外滩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 展览面积达10000平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科技集市 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和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1] - 大会展示人机共生科技理念 呈现深度融合协同共进态势 并举办AI科创赛表演赛展现机器人职业技能和AI应用前景 [1] 前沿技术布局 - 探索智能上限板块展示LLM到通用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数据与计算 安全与可信等前沿技术 [2] - 深入产业实践板块打造AI+健康 AI+出行 AI+金融 AI+支付 AI+工农业 AI+能源等沉浸式展区 [2] - 合肥星能玄光科技展出可控核聚变模型人造太阳 获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支持 可为数据中心和AI算力平台提供清洁能源 [2]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 - 灵波科技R1多模态感知交互机器人首次亮相 具备多场景作业能力 现场演示全自动化烹饪流程 [3]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超轻量级人形机器贡嘎一号四代机 展示空间智能理解和自主执行能力 [3] - 机器人小镇联合四大展团和40家具身智能企业 包括青龙 智元 开普勒等本体公司和帕西尼等上下游企业 [2] 智能应用场景 - 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具备搀扶老人和表情模拟功能 并通过舌诊面诊实现体质辨识 [4] - AI健康管家AQ推出AI打假专区 提供拍图打假和电话求证等工具帮助老年人识别虚假医疗宣传 [4] - 镁信健康展出一码直付一体机 实现商保秒级直付 解决传统理赔垫付资金和周期漫长痛点 [4] 金融科技创新 - 蚂蚁数科推出全栈企业级金融智能体平台 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助力金融机构评估信用风险和优化投资组合 [5] - 众安宠物险推出宠物数字身份证传奇宠星系列数字藏品 融合数字资产技术与宠物服务体系 并计划开发更多NFT系列 [5] 支付与商业应用 - 支付宝AI付首次亮相 展示AI帮你买新模式 已接入瑞幸和斑马智行等服务场景 实现一句话购买功能 [3] - AI应用规模化和商业化依赖支付基础设施 支付宝AI付吸引众多开发者关注 [3]
2025外滩大会探营:联合四大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机器人小镇”
新浪财经· 2025-09-10 06:29
大会概况 - 2025外滩大会于9月10-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 主题为"重塑创新增长" 设置1场主论坛和44场见解论坛 去年吸引5.2万人现场参会 [1][20] - 科技展览规模全面升级 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 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3] 展览板块结构 - "探索智能上限"板块展示LLM到通用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数据与计算 安全与可信等前沿技术 [3] - "深入产业实践"板块打造AI+健康 AI+出行 AI+金融 AI+支付 AI+工农业 AI+能源等沉浸式展区 [3] - "全球创新协作"板块邀请新加坡 香港 上海三大金融科技中心展示创新示范应用 [3] 机器人技术展示 - 联合四大机器人展团打造"机器人小镇" 邀请40家具身智能企业包括青龙 智元 开普勒 傅利叶 卓益得 青心意创等本体公司 [3] - 松延动力仿生机器人为全球首款突破30自由度的高仿生机器人 集成多模态大模型 获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自由体操金牌和跳远双料冠军 [5]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贡嘎一号"四代机 为国内唯一超轻量级人形机器 展示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 [11] - 蚂蚁集团灵波科技R1机器人首次亮相 为多模态感知交互机器人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烹饪 [7] 能源技术突破 - 合肥星能玄光科技展示可控核聚变星能玄光核聚变模型 获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支持 可为数据中心 AI算力平台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5] 医疗健康应用 - AI健康管家AQ首次亮相"AI智能皮肤检测"功能 通过拍照识别皮肤疾病 中医体质 肤质状况和毛发健康 [9] - AQ推出"AI打假专区" 提供拍图打假 电话求证 每日辟谣等工具帮助老年人识别虚假医疗宣传 [13] - 达摩院"达医智影"通过一次胸腹部平扫CT即可筛查5类癌症 预警1种急症并管理4种慢性病 [14] - 云上华佗超声辅助诊断系统快速识别多部位细微病灶 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14] - 傅利叶智能康复港使用ArmMotus™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模拟治疗师手法 实现轻便柔顺的上肢康复训练 [15] - AQ与300位名医AI分身共同提供7×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 模仿真人医生看诊思路 [17] - 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具备搀扶老人行走 协助起床功能 通过类脑算法模拟四种表情 并通过舌诊面诊进行体质辨识 [18] 自动驾驶技术 - 宁德时代展示磐石底盘 提供标准化接口适配不同等级自动驾驶大脑 支持智能驾驶方案升级和更换 [14] 农业科技应用 - 复旦大学伏羲气象大模型精准预报未来15天逐小时天气 提供60天次季节天气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15] - 极飞智能农场通过无人飞机 无人车 智能水肥管理系统实现精准定位 智能决策与远程控制 降低人力依赖和成本 [15] 金融科技创新 - 蚂蚁数科推出全栈企业级金融智能体平台 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 助力金融机构评估客户信用风险和优化投资组合 [15] - 支付宝"AI付"首次亮相 展示"AI帮你买"模式 已接入瑞幸 斑马智行等场景 实现一句话购买服务 [11] 内容与娱乐应用 - 爱诗科技"拍我"AI以5-10秒生成速度将多模态输入转化为电影级叙事视频 [13] - 科技集市设置人机互动体验 包括与高擎机器人踢足球 观看灵童机器人女团表演 和ROBOT BARTENDER调制鸡尾酒 [18] 行业竞赛演示 - 蚂蚁数科承办"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 展示机器人在工业与救援场景中完成翻越高地 操作电箱 安插雷管和救援婴儿等高难度任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