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中美AI竞争格局转变:美“全栈出口”加速,中国“法律+联盟”反围剿
36氪· 2025-07-29 03:42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 - 中国成立国际组织推动AI领域国际合作 同时组建"模型芯片生态创新联盟"和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人工智能委员会 旨在发展国内生态系统 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 [1] - 中美形成"多边主义"与"美国优先"两大阵营 AI竞争从商业层面升级为地缘政治博弈 加速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进程 [1] 美国政策调整与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警告全球企业使用华为昇腾910芯片将面临制裁 变相承认中国半导体技术已具备替代美国产品能力 [2] - 美国废除《人工智能扩散框架》 政策重心从"阻止技术外流"转向"控制技术传播" 因中国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2][4] - 英伟达等美企游说政府放宽出口管制 指出过度限制反而强化中国科技公司实力 导致英伟达损失数十亿美元 [4]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策略 - 华为昇腾910B性能匹敌英伟达A100 主要部件实现国产化 若突破产能限制将形成"低价一站式服务"优势 [5] - 阿里巴巴等企业在中东市场表现突出 通过将AI融入云服务拓展商业场景 德国车企计划采用DeepSeek技术 [5][6]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强调民营科技企业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全球布局 应对国际竞争 [6] 跨国企业合规困境 - 美国出口管制与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形成对冲 迫使跨国企业面临"选边站"风险 违规可能招致双方处罚 [7] - 德国汽车制造商和跨国电信公司成为中美技术标准争夺的关键客户群体 [6][7] 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 - 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试图输出芯片、模型和标准 但未与盟友协同制定治理规则 引发欧洲和印太国家抵触 [3] - 中国通过行业联盟构建自主技术生态 重点突破芯片等"卡脖子"环节 降低对英伟达高性能芯片依赖 [1][6]
偏偏冷落印度,特朗普不签拉倒!莫迪果断投入中国门下,迅速送来了一张“投名状”
搜狐财经· 2025-07-27 01:12
特朗普的贸易协议策略 - 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菲律宾、印尼达成贸易协议,延续"美国优先"策略,要求对方开放市场并设置高关税壁垒 [1] - 美日协议:日本承诺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市场,美国对日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日本将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特朗普宣称美国将从中获得90%利润 [2] - 美菲协议:菲律宾需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美国对菲进口商品征收19%关税 [4] - 美印尼协议:印尼撤销美国企业的贸易壁垒,包括取消农产品检验、解除关键矿物出口限制,并购买美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美国对含中国、越南零部件的印尼产品加征40%关税 [4] 美印贸易谈判僵局 - 美印谈判陷入僵局,印度不愿在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让步,农业占印度GDP约16%,农民群体是莫迪政府的关键票仓 [6][7] -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谈判"不可妥协"的红线 [7] - 印度消费者抵触美国用动物副产品喂养牛的养殖方式,与印度教传统冲突,印度政府担心开放乳制品市场会动摇本土奶牛养殖业 [7] - 截至7月底,印度首席谈判代表已访美五轮未果,8月1日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极低 [9] 印度的战略转向 - 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恢复对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松绑对华签证限制 [1][9] - 直接导火索是美印谈判破裂,印度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约18%,莫迪政府意识到依赖美国的单边押注风险过高 [10] - 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1350亿美元,中国是印度制造业关键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地 [11] - 自2024年下半年起,莫迪政府已通过多渠道释放善意,包括出席金砖、上合组织会议,强调"中印共同发展" [13] 中印关系的潜在影响 - 旅游签证恢复将促进中印民间往来,2019年中国赴印游客超20万人次,民间交流升温有助于缓解两国舆论对立 [14] - 印度的转向让美国陷入尴尬,特朗普试图通过贸易协议拉拢印度作为"印太战略"关键支点,但强硬姿态适得其反 [15] - 若中印能以旅游签证恢复为起点,在边境问题、经贸规则等领域达成共识,有望打破"竞争大于合作"的僵局 [16]
出卖国家换取美国支援,马科斯阴阳中国,特朗普一点面子也不给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23
马科斯匆忙赴美以赶在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此前,特朗普曾威胁称若菲律宾未在8月初前达成协议,将对其加征更高的关税。马科斯在7月底 紧急行动,最终达成了协议,尽管减少的关税仅为1%,从20%降至19%,但对于马科斯而言,这也是一种胜利。 让马科斯都没想到的是,即便自己以整个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试图换取美国的支持,结果却未能如愿。在希望美国协助菲律宾"保卫领土"的时刻,特朗普却 出人意料地反驳道,强调中美关系良好,并希望菲律宾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这番表态直接让马科斯尴尬不已,他在国际舞台上一度成为笑柄。 01 马科斯出卖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 为了达成与美国的关税协议,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亲赴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了激烈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一项关税协议,尽管具体内容并未公布,但特朗普在 社交平台上宣布,美国将对菲律宾征收19%的关税,而菲律宾则将实行对美国的零关税政策,并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产品。 尽管菲律宾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马科斯却发现,在涉及南海领土争端时,美国并不愿意支持菲律宾。马科斯强调菲律宾需要捍卫其领土和主权,希望得到 美国的支持。然而,特朗普却明确表示,美中关系良好,鼓励菲律宾与中国 ...
特朗普又赢了?微妙关头,日本再次对美“投降”,向美投资5000亿美元,换来了15%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7-25 03:36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条款 -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约10% [1] - 投资产生的利润美方将拿走90% [1] - 美国对日本输美商品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 [1][3] - 日本需全面开放汽车、大米等市场 [1][3] 对日本汽车行业影响 - 丰田、本田等汽车股因关税压力缓解出现显著上涨 [3] - 15%的关税仍高于多数国家水平 [3] - 美国要求日本车企加大在美投资建厂,可能导致国内制造业空心化 [3] -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达7.2万亿日元,占出口总额34% [3] - 产业链外迁可能冲击558万就业岗位 [3] 对日本农业冲击 - 日本大米自给率长期保持95%以上 [3] - 开放市场后美国农产品可能迅速抢占份额 [3] - 直接影响约200万农户生计 [3] - 农业团体发起大规模抗议,指责政府出卖农民利益 [6] 日本政治经济连锁反应 - 协议谈判被视为首相石破茂挽回政治声誉的关键,但以全面让步告终 [4] - 5500亿美元投资将抽走大量发展资金 [7] - 开放市场可能导致贸易逆差扩大 [7] - 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经济结构失衡 [7] - 汽车行业协会警告持续的关税压力将削弱产业竞争力 [6] 全球贸易格局影响 - 协议传递出"美国优先"的强硬信号 [6] -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促使更多国家在贸易谈判中对美让步 [7] - 联合国报告警告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0.2%-1.5% [7] - 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 [7] 协议战略层面影响 - 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合资项目实质是美国强化对日本能源控制的举措 [6] - 暴露日本在贸易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根源在于战后依附美国的安全架构 [6] - 专家指出"以安全换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 [6]
一觉醒来,日菲迅速对美国妥协了:石破茂下台已成定局,马科斯的下场恐怕更惨
搜狐财经· 2025-07-25 03:08
美日贸易协议 -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1] - 原定25%的对日汽车关税税率下调至15%[1] - 美国将获得日本投资5500亿美元中90%的利润[3] - 协议达成后日经225指数一度上涨超800点[3] - 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协议将导致日本GDP一年内下降0.55%[3] 日本经济与政治影响 - 日本汽车、大米等关键市场向美国开放[3] - 日本企业可能放缓对美投资或转移业务重心[3] - 自民党内部出现反对声浪 前首相岸田文雄试图东山再起[3] - 首相石破茂政治地位受协议内容"屈辱性"条款冲击[3] 美菲贸易协议 - 美国对菲律宾关税从20%降至19%[5] - 菲律宾需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5] -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示好未获美国实质性支持[5] 菲律宾经济与政治影响 - 菲律宾经济让步未获对等回报[5] - 国内对美国高关税批评声浪高涨[5] - 总统马科斯中期选举失利后政治地位进一步削弱[5] 亚太地区格局变化 - 日本经济让利可能削弱其地区影响力[6] -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更趋孤立[6] - 美国通过协议强化"美国优先"政策及亚太战略布局[6] - 欧盟表示若7月底前未与美达成协议将采取反制[6] 区域经济影响 - 中国或借机加强周边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8] - 日本政治经济双重压力可能改变其产业投资流向[3][6] - 菲律宾零关税政策将重塑其进出口贸易结构[5][6]
美日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特朗普夸耀成绩,日本国内情绪复杂
环球时报· 2025-07-23 22:56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日本输美商品关税从25%降至15%,钢铝关税仍保持50% [1][3][4] - 日本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涉及制药、半导体等关键领域 [1][3][4] - 美国将获得日本投资中90%的利润,预计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3] - 日本向美国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及部分农产品市场,美国汽车进口日本免额外测试 [3][4] 行业影响分析 汽车行业 -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关税从27.5%(原2.5%+25%附加)降至15%,但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产品仍面临25%关税 [4][5] -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28.3%,但2024年6月同比暴跌26.7% [4] - 美国汽车制造商反对协议,认为对含高比例美国零部件的北美制造汽车不公平 [5] 农业 - 日本增加美国大米进口份额,农民担忧冲击本土农业 [4][6] - 日本稻农批评政府牺牲农业,可能进一步降低粮食自给率 [6] 能源与基建 - 美日将组建合资企业共建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项目 [3] - 附加协议涉及液化天然气贸易合作 [3] 宏观经济影响 - 协议推动日经225指数上涨3.5%,汽车股领涨 [6] - 野村研究所估算协议将导致日本GDP一年内下降0.55% [6] - 日本企业可能放缓对美投资,转向欧洲等其他地区 [6] 其他贸易动态 - 美国与菲律宾、印尼达成协议,对两国进口商品征收19%关税 [7] - 欧盟考虑对亚马逊、微软等美国服务企业采取投资限制等反制措施 [8] - 美欧谈判进展缓慢,德国法国主张强硬应对 [8]
美学者: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犯下大错,拉开西方“主角光环”熄灭序幕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11
美国政策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削弱了美国软实力,并对盟友发起无差别关税战,导致美国联盟体系被侵蚀 [1] - 特朗普削减清洁能源补贴的政策被批评为"犯了大错",并被认为给了中国巨大优势 [1][6] - 特朗普裁撤美国国际媒体署(USAGM)的行为被解读为单方面"解除武装",同时中国媒体在全球的影响力上升 [2][4]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战略 - 中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不理会特朗普的政策波动,同时通过增加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来抵御美国保护主义的影响 [1][5] -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等手段对美企施加压力,宁愿脱钩也不向特朗普政府低头 [5] -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领导者,一年内新增的风光装机量超过美国现有可再生能源总量 [6][8] 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格局 - 特朗普政府取消清洁能源补贴并押注化石燃料,导致美国在清洁能源产业竞争中落后于中国 [6][8] - 目前75%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来自中国,能源转型已成为"中国问题" [10] - 中国的经验表明,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发展而非零和博弈,美国在该领域的失误可能加速西方被边缘化 [1][10] 美国国内政策的影响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制造商陷入困境,同时中国找到了对美企施压的有效工具 [5] - 特朗普政府削减对顶尖大学的资助,并限制外国人才赴美研究,削弱了美国科技生态系统的竞争力 [5] - "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补贴被取消,进一步拉大了与中国的差距 [6][8]
【环球财经】美国“退群”的这个理由为何让巴勒斯坦强烈不满
新华社· 2025-07-23 13:43
当天晚些时候,巴勒斯坦方面表达强烈不满,批评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错误决定"。巴勒斯坦 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美方所谓的理由是对这一国际组织工作"不可接受的政治化操弄",将"纵容以 色列继续实施犯罪",美国应当停止在国际场合"给予以色列逍遥法外的权利"。以色列方面当天则对美 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欢迎和感谢。 新华财经开罗7月23日电(记者吴宝澍黄泽民)美国政府22日以"美国优先"为由,宣布将退出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退群"理由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巴勒斯坦为会员国将"助长该组织内部反以色列 言论的扩散"。 就在美国"退群"的同一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确认,自5月下旬至7月21日,1054名巴勒斯 坦人在领取救济途中遭以军杀害,其中766人在美国和以色列支持的私营组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的 物资分发点附近遇害。 实际上,在"退群"方面,特朗普政府今年上台后不久便签署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行政令,这一 行政令还附带一项决定:继续停止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支持。 中东人士说,这次美国以巴以问题作为一个理由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暴露所谓"美国优 先"不过是不 ...
“三进三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国这次“退群”理由是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7-22 23:33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美国第三次 宣布退出该组织。这一决定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此前,美国曾先后两次退出教科文组织。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深感遗憾但在意料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随后发表声明,对美方决定"深表遗憾",表示这一决定"违背多边主义 的基本原则"。 阿祖莱在声明中说:"我对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再次决定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表遗憾。这一决定 违背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 阿祖莱说,这一消息尽管令人遗憾,但在意料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为此做好准备。"近年来, 我们进行了重大结构性改革,并实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得益于本组织自2018年以来的努力,美国财政 贡献下降趋势的影响已被抵消。" "退群"理由:不符合"美国优先"政策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做出上述决定的理由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分裂性的社 会和文化事业,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 声明还指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巴勒斯坦为成员国的决定"非常有问题",助长了该机构内部的反以色 列言论。 声明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规定,美国 ...
试析“严格而简单”的特朗普2.0出口管制策略:杠杆优先、扩散为辅和控制为盾
西部证券· 2025-07-22 11:42
美国出口管制历史与演变 - 冷战初期起,出口管制是美维护安全和外交目标手段,近年规模范围扩大,美国务院、商务部、财政部有权核发出口许可证[11] - 特朗普 1.0 签署《2018 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扩大管制范围至“新兴和基础技术”,2018 - 2020 年管制名单迅速增加[16][17] - 拜登政府采用“小院高墙”策略,2022 年 10 月 7 日起多次对先进计算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并细化规则[19][39] 人工智能领域格局 -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但地位脆弱,2025 年 DeepSeek R1 等模型发布带来挑战,欧洲有人力资本优势,新兴国家有发展潜力[22][23] - 底层算力是美国出口管制重心,各国半导体产业链相互依存,美、日、韩、欧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半导体产业[28] 特朗普政府 AI 管制政策 - 特朗普撤销拜登 AI 监管框架,减少国内监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废除《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拟重新制定规则[53][54] - 科技发展战略为促进与保护并举,提升创新地位需分配资金、构建监管制度、推广美国产品,保护领先地位有三重战略[55][56][64] - 可能采取杠杆优先、扩散为辅和控制为盾的策略,将 AI 技术作为交易工具,支持企业海外扩张并附加条件[75] 企业立场 - 美国大企业支持减少国内 AI 监管,对出口管制态度复杂,分为支持、担忧、反对三类[76][77] 未来 AI 管制图景 - 特朗普政府可能频繁更新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限制 laaS 服务但执行效果可能不佳,增强开源模型和蒸馏技术管控[88][89][90] - AI 行动计划可能包括双边许可协议和优先国家名单、加强出口管制、供应链安全新措施、AI 全球治理碎片化[92][9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