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搜索文档
坚持民生导向 强化财力保障
经济日报· 2025-06-15 22:03
民生财政支持政策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举措 [1]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2]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 [3] 民生建设成效与目标 -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 - 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政策统筹与合力 [5] 财政可持续性措施 -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财政支持民生的可持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4] - 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把财政资金用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3] - 深化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4] 具体民生投入项目 - 提高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4] - 增加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 [4] - 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2]
中央高规格发文惠民生,背后有何深意?
央视新闻· 2025-06-14 09:12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的综合性民生政策 [1] - 政策背景是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民生保障事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 [1] - 政策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1] 城市化与公共服务 - 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67%,但城镇户籍人口比重仅50%,近3亿人无法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4] - 《意见》明确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速人的城镇化,促进人口、人才自由流动 [4] - 政策提出5年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000所县域优质普通高中、高招指标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4]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 政策强调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投资于人"的具体体现 [5] - 政策预期将促进和扩大消费,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5] - 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普惠服务、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帮助青年人解决住房问题等措施将拉动养老、育儿、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催生新赛道 [5]
焦点访谈|新出台的民生“大礼包”如何影响你我?详解亮点→
央视网· 2025-06-11 13:5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明确要求"在加强基础 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人们关心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 均衡、普惠、可及。 随着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民生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推 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6月9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 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栋:"当前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质增速的关键时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是'十四五'收 官、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刻,今年两会又提出来了,要加大对于民生领域的关注,要 ...
迎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改 聚焦“急难愁盼” 民生保障持续“升温”
央视网· 2025-06-11 11:16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针对民生堵点卡点痛点问题提出明确目标和务实举措 [1] - 《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 [2] - 政策包括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推进婚姻登记等事项全国通办、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2] 新就业形态社保体系 - 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意见》出台意味着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将更快融入社保体系 [2] 教育领域改革 - 《意见》提出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3][5] - 用5年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5] -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5] - 湖北省武汉市近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 [6] - 甘肃省2024年启动"强县中"项目,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 [6] 养老和托育服务 - 《意见》提出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7]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7] 政策针对性 - 《意见》瞄准民生痛点难点,为灵活就业群体创新社保制度弹性设计 [9] -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9]
每日市场观察-20250611
财达证券· 2025-06-11 09:30
核心观点 - 6月11日周二市场收跌但成交量放大,市场有韧性,虽未摆脱窄幅震荡格局,但对贸易谈判不必过于担忧,银行板块表现稳定,创新药板块逐渐走出趋势 [1] 市场回顾 市场概况 - 6月10日市场午后快速走低,创业板指领跌,沪指跌0.44%,深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17% [3] 资金面 - 6月10日上证净流入66.38亿元,深证净流入96.42亿元,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化学制药、国有大型银行、航运港口,流出排名前三板块为半导体、IT服务、软件开发 [4] 消息面 - 财政部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相关工作加快推进 [5] - 六部门解读《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该意见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后续将抓好落实 [6][7] - 2025年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等支出保持较高增幅 [8] 行业动态 - 任正非称中国在中低端芯片有机会,化合物半导体机会更大,软件卡不住脖子,中国将来会有数百、数千种操作系统支持各行业进步 [9][10] - 国家卫健委将从三方面着手多渠道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11]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呼吁钢铁、汽车行业抵制“内卷式”竞争,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治理 [11] 基金动态 - 截至5月30日,百亿私募仓位指数达80.28%,较4月末提升4.1个百分点,自去年底以来持续攀升,反映对后市乐观预期 [12][13] - 截至5月底,今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45%,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平均仓位环比提升,高仓位私募占比增加,业内认为A股和港股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演绎 [14]
十项政策举措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技日报· 2025-06-11 00:49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综合性民生政策 [1] - 政策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四方面10条政策举措 [2] -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提出实施提能增收行动,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提升技能等方式帮助增收 [2] 教育领域措施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目标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 [3] - 基础教育领域将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3] - 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未来将从改善条件、优化结构、产教融合三方面推动提质扩容 [3] 医疗卫生服务优化 -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目标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4] - 2025年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由三级综合性医院牵头建立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4]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重点提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4]
新华社:武汉将中小学建设纳入各区政府绩效目标
新华社· 2025-06-11 00:36
民生保障与改善 - 浙江省深化"弱有众扶"综合改革,设计开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构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 [1] - 山东省荣成市打造"海螺姑娘"社会救助服务品牌,累计为超2700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71万人次 [1] 教育发展 - 湖北省武汉市将中小学建设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近5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 [1] - 甘肃省2024年启动实施"强县中"为民办实事项目,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 [1] - 成都市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将乡村薄弱学校纳入教育集团,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提升办学水平 [1] 专家观点 -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资源,聚焦人民群众堵点痛点难点,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0 22:50
民生保障政策 -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包含多条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新举措 [4]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提升技能、强化开发式帮扶帮助低收入人群勤劳致富 [5] - 提出"8080"目标: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的社区 [5] 基本公共服务 - 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 [6] -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人才调配城乡一体化 [6]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适当增加缴费灵活性 [5] 社会保障体系 - 重点推进完善各类人群参保政策,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和收入特点的参保政策 [8]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加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8] - 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通过完善费率等政策稳步扩大试点范围 [8] 财政投入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9]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9]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适当提高,超过3亿老年人将受益 [9]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9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9]
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解读《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响应群众呼声办好民生实事(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10 21:59
兜底线政策 - 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参保政策 [2] - 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扩大监测范围,强化数字赋能,确保精准救助 [3] -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全方位拓展 [2] 促均衡政策 - 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4] -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现行标准规定的81项服务项目中已有62项实现常住地提供 [5] -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 重普惠政策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7] -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优化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7]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统筹0-6岁育幼服务资源 [8] 强保障政策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9]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9] -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9] 财政投入 - 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09.45亿元,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 [10] - 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落实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的兜底保障 [10]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9元 [9]
六部门详解国家版民生“大礼包” 民生建设更加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上海证券报· 2025-06-10 18:08
民生保障政策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 [1] - 政策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扩大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1]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1] 财政投入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预算接近4.5万亿元,增长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接近4.5万亿元,增长5.9% [2] - "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事业的比重持续提高,预计2023年规模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2]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99元/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至700元/年 [4] 教育领域 - 教育部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解决高中学位不足问题 [3]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3]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教育权利 [3] 医疗健康 - 2025年将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建立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3] - 按照"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要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3] 托育服务 - 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3] - 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3] - 1315个县(市、区)已出台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 [3] 社会保障 - 民政部将扩大社会救助监测范围,强化政策供给 [2] - 人社部将重点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参保政策 [5] - 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灵活参保方式 [5] 养老服务 - 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5] - 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