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

搜索文档
奔流日记|辣酱油、灯塔与托马斯·阿罗姆
新浪财经· 2025-09-29 01:44
《仿修拉点彩》 张无忧 作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局门路689 设计无限,生生不息。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9月25日至9月28日举办,主会场设在黄浦 区局门路689号。其中有1场开幕式、2大展览布局(主场与海外)、2场主题论坛(国际设计百人论坛、 全球"创意城市"设计论坛)、5大设计领域专题论坛、5大产业生态专场以及X场全城和海外联动活动。 看不看得到江南造船厂的影子?造船厂北移,深水港东扩,黄浦江和苏州河滨江街区留下了巨大的空 间,等待设计,等待开发,等待激活。人与水的斗争,正在变成嬉戏。狂欢酝酿。 北外滩国客码头,城市沙滩嘉年华"落日度假岛"很热闹。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上海旅游节大巡游活动启动仪式来了,将在黄浦江畔打造"多元文化,全城共欢"的 全球标志性节庆现场。海内外的25辆花车参展,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支表演团队同台献艺。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歌迷江河图 9月2日至4日,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上海站,上海体育场,连开三场。 以"MAYDAYLAND"为核心主体场景,上海多个文旅地标与主流商圈紧密联动:在东方明珠塔、上海体 育馆、前滩太古里、苏州河世 ...
首届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42个上海城市更新优质项目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4:59
9月24日,"首届城市更新发展大会——2025城市更新、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上海市勘察设计 行业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更新分会、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城市 更新专业委员会、上海新民社区传媒有限公司、建筑时报社、《神州・建设・设计》杂志共同承办。 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发展大计,作为超大城市代表,上海率先将中央政策落地为具体行动:颁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成立 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统筹平台,并涌现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更新实践。在上海城市更新案例实践与思考的分享环节,设计类、施工类、建 设类的城市更新优质项目代表进行了精彩分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汪孝安,以"体系构建"为核 心,结合早期建筑师历史遗存案例,分享城市更新"提质增效"路径;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副总工、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城市更新公司副总经理谷志 旺,介绍"数字赋能上海音乐厅保护修缮与预防性维保"实践,展现科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助力;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亦 锋,则以"百年老市府焕新 ...
北京文化守护人|马未都:留住鸽哨蝉鸣,生活场景也是文化传承
新京报· 2025-09-22 09:51
文化传承理念与实践 - 文化传承需遵循发展规律 保留传统商业元素和自然声响如蝉鸣鸽哨以维持城市生活氛围 [4][6] - 倡导文化遗产保护中"舍"与"得"的平衡 当前中轴线遗产点保护过度侧重物质修缮而缺乏生活化气息 [5][13] - 提出通过发放执照等制度化方式允许游商和小贩在特定区域经营 以注入生活活力 [6][13] 观复博物馆运营成果 - 1997年创办中国首家非国有法人博物馆 现拥有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等多展馆及数千件藏品 [3][9] - 观众参观偏好从关注藏品经济价值转向探究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 反映公众文化认知深度提升 [9][10] - 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播平台 通过藏品解读持续输出传统文化知识 如朝服柜历史背景和工艺技术细节 [10][16] 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 采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文化科普 如4分钟讲解景泰蓝非遗工艺 单条视频获显著知识传播效果 [14] - 传播策略强调"物以知为贵"理念 通过生活化语言和亲身经历降低文化理解门槛 [14][16] - 坚持内容真实性与表达真诚性 以对抗信息碎片化环境中的文化失真风险 [16]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 - 指出北京文化资产保存完整(如故宫形制)且具包容性格局 但微观生活元素(如游商叫卖声)消退导致城市特色流失 [6][13] - 建议在钟鼓楼等中轴线景点引入生活化场景 复现1980年代古玩集市或小吃摊位以增强文化体验 [13] - 强调文化需自发形成生态 非仅靠资金投入 需通过制度创新保留人文关联性 [6][13]
展现多元文化特色 拉紧跨国情感纽带(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6
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开放包容是古丝绸之路上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下中国 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自觉。 库车的每一处石窟壁画、每一段龟兹乐舞,无不在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文明交往交流的故事,激励今人在 互学互鉴中携手书写新的历史。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17 版) 在这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千百年未变。佛寺遗址、龟兹乐舞、石窟艺术是跨越国界的情感纽带,也是 一座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桥梁。近年来,库车围绕龟兹文化,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展演等,邀请 周边国家专家学者共探文明记忆,持续选派代表赴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访问交流,让文明对话在双向奔 赴中愈发深入。 (责编:岳弘彬、牛镛) 文化的生命力既扎根于历史的深厚积淀,也源于代代人的守护传承。为保护龟兹文化,库车市构建博物 馆群落,让历史可触可感可及;建设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南疆考古工作站,夯实 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基础;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让这里不仅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 现场,更成为新时代丝路上促进文明对话的重要推手。 ...
文化中国行|守护河口古镇 留住文化根脉
新华社· 2025-08-26 06:37
河口古镇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的黄河之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至今仍留存着众多历史遗迹。 河口古镇古民居是兰州市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多蕾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鸣谢:兰州市西固区委宣传部 作为一名基层文保员,张振祥用自己的默默坚守守护河口古镇、留住文化根脉。 ...
外媒:专家倡导人工智能作为保护边缘文化的催化剂
环球网资讯· 2025-05-15 03:00
人工智能与文化保护 - 人工智能工具正被用于保护和弘扬边缘化及原住民群体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民间传说、口头传统和社区智慧 [2] - 文化响应型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技术专家、人类学家和社区成员合作开发,以确保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背景 [2] - 人工智能在记录濒危语言、创造互动式教育体验和维护口述历史方面具有变革潜力 [3] 社区驱动的人工智能开发 - 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应由目标社区驱动,以保护和分享文化叙事 [3] - 开发者需投入时间和资源了解社区的文化根源、传统和道德价值观,强调本地化框架的重要性 [4] - 霍华德大学与谷歌合作开发非裔美国人口语英语语音数据集,增强语音识别技术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4] 语言保护与挑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约3000种语言面临消失风险,人工智能在语言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5] - 新西兰Te Hiku Media开发的毛利语AI模型致力于记录和振兴毛利语,对抗英语和全球化的影响 [5] - 人工智能生成的语言输出可能显得"生硬",无法捕捉自然语言的情感和韵律细微差别 [6] 文化意识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 - 面部识别和图像生成技术在不同人口群体中表现差异,可能损害跨文化理解 [5] - 文化意识人工智能需要技术开发者与文化专家深入交流,确保系统与文化契合 [5] - 人工智能的讨论需融入文化遗产尊重和社区参与,以丰富而非侵蚀文化认同 [6]
溥仪要卖,日军要收,带着四库全书逃难,这些书生豁出去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9 10:15
《四库全书》历史与保护 - 《四库全书》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抄丛书,全书约8亿字,共抄7部,分藏于南北7座皇家藏书阁[1] - 到清末仅存"三部半",抗战后仅文澜阁本与阁同在一城[1] - 文澜阁本是"四库七阁"中唯一向民众开放的,开世界公共图书馆先河[6] 文澜阁本抢救与补抄 - 1861年太平军攻杭,丁丙丁申兄弟从文澜阁废墟抢救出1/4藏书,后组织百余人历时7年补抄[17][18] - 民国时期钱恂借文津阁本补抄8年,张宗祥募资完成最终补抄,形成"百衲本"[19] - 补抄本文澜阁本比原版更完整,保留清代删改内容如岳飞《满江红》原句[20] 抗战西迁历程 - 1937年浙图馆长陈训慈组织装箱228箱(140箱文澜阁本),冒台风经富阳渔山转移[24][25] - 1938年经浙赣湘黔川五省,行程5000公里,途中11箱落水抢救,最终藏贵阳地母洞[30][31][32] - 1944年日军攻黔,转运重庆青木关教育部公馆,配备4名武装警卫[36][37] 战后归属与数字化 - 1946年7月5日完整运回杭州,现存浙图360个樟木箱中[40][45] - 2020年上线"文澜重光"数字项目,高清呈现水渍虫蛀等历史痕迹[46][47] 其他现存版本 - 文渊阁本现存台北故宫,文津阁本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45] - 文溯阁本现藏兰州仿建藏书楼,曾经历沈阳-黑龙江-甘肃多次转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