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

搜索文档
PEEK行业深度:PEEK市场稳步增长,汽车、机器人提供丰富下游应用场景
东北证券· 2025-09-29 12:12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势" [4] 核心观点 - PEEK 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轻量化特性,在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逐步替代金属材料,市场空间稳步增长 [1][2][3] - 全球 PEEK 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2 年的 49 亿元增至 2027 年的 84 亿元,中国市场预计从 2022 年的 15 亿元增至 2027 年的 2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3.5% [2][46] -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为 PEEK 提供显著增量空间,其比强度是铝合金的 8 倍,密度仅为铝合金的 1/2,可减轻机器人骨架重量 40% [3][77] 材料性能与优势 - PEEK 兼具高刚性(拉伸模量 4300 MPa)和韧性(缺口冲击强度 3.5 KJ/mm²),耐热温度达 250℃,耐磨性(摩擦系数 0.40)和耐化学性优异 [59][60] - 与金属相比,PEEK 比强度(1500 N·m/kg)远高于钢(70 N·m/kg)和铝合金(190 N·m/kg),且具备绝缘性和耐腐蚀性 [1][64] - 在医疗领域,PEEK 密度(1.3 g/cm³)和弹性模量(3.6 GPa)接近人体骨骼,支持 X 射线穿透和 CT 扫描 [59][6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 年全球 PEEK 需求量为 10203 吨,中国需求量为 3904 吨,2018-2024 年中国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3.5% [2][46] - 全球 PEEK 产能集中,英国威格斯占全球产能 60%(7150 吨/年),比利时索尔维产能 2500 吨/年,德国赢创产能 1800 吨/年 [41][51] - 中国 PEEK 进口依存度达 75%,国内厂商如中研股份 2021 年销量 622.74 吨,全球市占率 8.07% [43][54] 下游应用领域 - 汽车轻量化需求驱动 PEEK 在发动机内罩、轴承、密封件等部件替代金属,新能源汽车中应用于电机漆包线、锂电池密封件 [3][66] - 电子信息领域用于手机天线、半导体工装夹具(如 CMP 保持环),替代 LCP、PI 等材料 [70][71] - 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骨架、齿轮等部件,支持减重和精准操作 [3][77]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原材料氟酮占 PEEK 生产成本 50%,国内供应商包括新瀚新材、营口兴福等 [26][28] - 生产工艺壁垒高,涉及聚合、提纯、复合增强等核心技术,产能爬坡周期长达 2-3 年,验证周期需 1-2 年 [37][38] - 国内厂商中研股份是全球第四家千吨级产能企业,可使用 5000L 反应釜生产 [43][52] 重点公司业务布局 - 恒勃股份成立合资公司聚焦 PEEK 材料,主业稳定发展 [85] - 肇民科技具备 PEEK 产品开发经验,发力机器人零部件产品 [10] - 宁波华翔深度合作智元,积极布局 PEEK 材料 [10]
碳陶制动盘行业深度报告:碳陶制动盘:高端标配,自主向上
爱建证券· 2025-09-28 13:06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碳陶制动盘凭借轻量化、耐高温、高性能优势 正从超跑市场向30万级高端新能源车下沉 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达73-115亿元 [2] - 需求受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三重驱动 单套等效减重100kg提升续航25km 瞬时制动响应匹配高阶智驾需求 [2] - 供给端中国厂商加速突破 国产化使单价降至进口1/20 长纤盘有望下探至2000元 短纤盘降至1000元以内 [2] - 航空领域为重要增量 预计2030年全球飞机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约20亿美元 飞行汽车标配碳陶制动盘打开新增长极 [3][54][6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高性能与续航要求倒逼制动系统升级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突破1538万辆 渗透率52.9% [6] - 碳陶制动盘较传统灰铸铁盘减重显著 一对380mm碳陶盘重12kg vs 灰铸铁32kg 等效减重100kg [22] - 碳陶制动盘最高使用温度达1650℃ 使用寿命50-100万公里 为零延迟最大刹车力提供基础 [2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碳纤维成本占比40-70% 2024年中国碳纤维运行产能150,130吨 全球占比48.6% T300级价格从200万元/吨降至80-100万元/吨 [32][35] - 中游工艺壁垒高 认证周期2-3年 CVI+LPI组合为主流工艺 头部企业通过专利与工艺构筑壁垒 [44] - 下游应用加速 2024年配置碳陶制动盘车型增至54款 均价从2000万元下探至128万元 小米SU7 Ultra降至50万元级 [46][47] 市场空间测算 - 2026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悲观73亿元、乐观115亿元 按价格区间渗透率1-40%测算 [53] - 30-40万价格区间为最大市场 预计贡献45-67亿元 40万以上区间因单价1.5万元贡献25-34亿元 [53] - 航空市场持续增长 预计2035年民航碳陶制动盘新增需求24万盘 军用飞机按机型配置4-12个/架 [62] 竞争格局 - 国际寡头主导 布雷博市占率超60% 与法拉利、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深度绑定 [44][85] - 中国四类企业加速切入:专业碳基材料商(金博、天宜新材)、航空技术转化企业(北摩高科、博云新材)、传统制动供应商(金麒麟)、多元化材料集团(楚江新材) [44] - 金博股份规划2027年产能400万盘/年 天宜新材规划年产60万盘 国产化推动成本降低60% [2][101] 技术发展 - 中国厂商复用碳碳复合材料技术链 长纤维工艺性能优于海外主流方案 材料性能已实现超越 [68] - 降本路径明确:优化碳纤维牌号、开发快速CVI工艺、智能化生产提升良率 争取能源专项价格 [72] - 政策推动标准化 中国发布《汽车用碳陶制动盘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欧盟欧7标准将制动颗粒物纳入监管 [81] 重点公司进展 - 金博股份:获IATF16949认证 建成全球首条年产40万盘自动化生产线 产品用于小米SU7 Ultra实现100-0km/h制动30.8米 [102] - 天宜新材:获3家头部新能源车企量产定点 20余家主机厂合作 60万盘产线建设中 [44] - 布雷博:2024年营收38.4亿欧元 亚洲市场增长强劲 中国销售额增7.7% 日本增37.9% [93][98]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维持溯联股份“买入”评级,传统主业稳健增长,液冷业务持续推进
格隆汇APP· 2025-09-25 06:4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776.25万元 同比下降4.43%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425.02万元 同比下降10.78% [1] 业务优势 - 深耕汽车用流体管路及塑料零部件行业二十余年 成为国内领先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供应商 [1] - 尼龙管路具备轻量化 低成本 环保等优势 在汽车电动化与轻量化趋势下发展空间显著 [1] 战略布局 - 传统车用尼龙管路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1] - 积极拓展液冷业务打造新业绩增长点 数据中心液冷业务有望实现从0到1突破 [1]
联合动力(301656)新股研究: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龙头 技术&产品&客户构筑护城河
新浪财经· 2025-09-25 00:37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前身为汇川技术汽车电子事业部 2016年独立运营后成长为电动车电驱系统平台型龙头 业务覆盖电驱系统与电源系统 实现各级部件模块自主开发生产 产品适配全车型与多动力类型 [1] - 管理层多来自汇川体系 具备深厚工控与电力电子领域经验及强大管理基因 [1] - 2021-2024年营收CAGR达77.36% 归母净利润于2023年扭亏 2024年同比增长404% 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1] 行业趋势与市场 - 全球各国节能减排和补贴政策驱动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2016-2024年全球和中国电动车销量CAGR分别达47.9%和50.0% [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8.9% 显著高于欧洲的17.5%和北美的8.7% 海外市场受燃油车禁售令与补贴政策推动 后续增长潜力可观 [2] - 电驱系统沿集成化、轻量化、高压化、模块化发展 相关产品和技术已大批量生产并不断迭代 [2] - 2025年1-7月整车厂子公司电机和电控装机份额分别达62.6%和62.2% 但长期看第三方供应商凭借规模与平台化优势加速突围 行业出清助力头部第三方企业扩大份额 [2] 竞争优势与产品布局 - 自主研发六大平台核心技术 打造模块化研发平台架构大幅缩短开发周期并摊薄研发投入 电控和电机技术不断突破 产品性能领先行业 [3] - 实现电驱、电控、电源及各级部件模块的全链条布局 第5代分布式高效电驱、电机控制器功率模组、定转子组件等产品已量产 第6代电驱系统产品即将推出 [3] - 围绕整车智能化向底盘域横向拓展 开始布局智能悬架产品及其控制技术 [3] - 客户结构涵盖新势力、传统车企和海外车企 产品从电控、电机单品往多合一迈进 前瞻性把握混动市场机遇 贡献明显增量 [3]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地位 - 海外市场实施Local for Local战略 设立匈牙利和泰国生产基地 快速推进海外研发中心 [3] - 与沃尔沃、Stellantis、大众等建立深度合作 产品从电源向总成拓展 [3] - 2025年上半年电控、电机、驱动总成、OBC市占率分别为10.10%、11.30%、7.10%、5.10% 均位居行业前列并稳步提升 电控与电机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3] - 未来有望拿到全球10%左右装机量份额 其中国内有望达到20%左右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66亿元、20.50亿元、29.7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45.95%、50.07%、44.87% [4] - 对应发行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22倍、15倍、10倍 可比公司2025年PE平均值为40倍 [4]
专注轻量化汽车零部件 募资24.71亿元布局新产能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4 04:12
● 本报记者 王辉 9月23日,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并在中国 证券报·中证网直播。 友升股份董事长、总经理罗世兵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致力 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和燃油车的节能减排。公司将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为契机,不断加强技术 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领先的产品和服务。以轻量化技术突破赋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为我 国"双碳"政策目标的实现贡献"友升力量"。同时,公司也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稳步 实现资产增值,以高质量发展回馈广大投资者。 成立于1992年的友升股份,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 商,公司始终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和燃油车的节能减排, 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的先行者。2024年,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的先行者 在战略布局上,公司深度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已在上海、山东、重庆等地建成多座现代化制 造基地。同时,公司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在墨西哥建设生产基地,在保加利亚 ...
华鑫证券-溯联股份-301397-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传统主业相对稳健,液冷业务持续推进-250923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68亿元 同比增长26.30% [1] - 2025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776.25万元 同比下降4.43% [1]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29亿元 同比增长10.1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425.02万元 [1]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汽车用尼龙流体管路及管路核心零部件产品 [1] - 尼龙管路相比金属和橡胶管路具有轻量化、成本低、更环保等优势 [1] - 传统燃油车尼龙管路单车平均价值为440元 [1] - 新能源车领域尼龙管路发展空间更大 [1] 战略布局 - 2024年11月成立子公司溯联智控独立发展储能及算力热管理液冷产品业务 [1] - 液冷业务按照OCP技术规范推进 [1] - 液冷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净利润1.73亿元 [2] - 预计2026年净利润2.41亿元 [2] - 预计2027年净利润2.99亿元 [2] - 2025年EPS 1.11元 [2] - 2026年EPS 1.55元 [2] - 2027年EPS 1.92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 42倍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PE 30倍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7年PE 24倍 [2]
专注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募资24.71亿元布局新产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0:16
● 本报记者 王辉 9月23日,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并在中国 证券报·中证网直播。 友升股份董事长、总经理罗世兵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致力 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和燃油车的节能减排。公司将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为契机,不断加强技术 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领先的产品和服务。以轻量化技术突破赋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为我 国"双碳"政策目标的实现贡献"友升力量"。同时,公司也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稳步 实现资产增值,以高质量发展回馈广大投资者。 募资投向三项目 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的先行者 成立于1992年的友升股份,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 商,公司始终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和燃油车的节能减排, 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的先行者。2024年,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门槛梁系列、电池托盘系列、保险杠系列、副车架系 列等多产品体系。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工艺、强大的产品开发实 ...
星源卓镁20250919
2025-09-22 01:00
公司基本情况 * 星源卓镁公司成立于2003年 2022年12月在A股创业板上市 主要从事镁合金 铝合金 精密铸件和配套模具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内少数具备大 中 小全系列镁合金精密铸件专业开发能力的企业之一[4] * 核心产品已配套特斯拉 宝马 奥迪 上汽 蔚来 极氪和长城等知名品牌 凭借在镁合金领域的技术积累 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目前在深加工领域表现出色[4] 机器人领域应用与前景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处于初期阶段 主要涉及关节壳体 执行器壳体和底座等部件 这些部件重量较轻 每个仅几百克 总量约为十几个零件 目前大部分零件仍以铝为主 仅有少量使用镁合金[5] * 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 镁合金未来有望逐步替代铝或其他材料 实现更广泛应用[5][6] * 镁合金在轻量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有助于提高机器人的自由度和灵活度 在室内环境中使用时 对强度要求不如汽车高 更需要考虑散热性能和轻量化 在这些方面镁具有明显优势[8] * 镁合金强度接近铝合金A380 相比于PEEK材料价格更具竞争力 进口PEEK材料每吨约40万元 国产也需15至20万元 而镁合金每吨仅1.7至1.8万元 虽然PEEK材料强度高 但散热性能较弱 镁合金在散热和综合性能上表现优异 是一种理想的机器人外壳材料[10] * 镁合金在机器人领域具有很大的替代铝合金潜力 特别是在不需要高强度要求的部位 例如手臂关节 壳体 底座以及手指上的灵巧部件都可以用镁合金替代铝合金 这种替换虽然较为激进 但如果铝合金不需要特别高强度时 完全可以实现整体替换[32] 成本与材料比较 * 镁与铝的价格比目前是倒挂状态 即镁材整体成本低于铝材 在相同产品条件下 使用镁会比使用铝更便宜[7] * 由于机器人本体厂商对材料认知存在差异 加之性能方面的不确定性 目前仍以铝为主导材料 随着技术进步及对轻量化需求增加 未来可能逐步采用更多的镁合金替代现有材料[7] * 在汽车领域 镁合金已广泛应用于内饰件 并且完全可以替代铝制零件 例如一体化厚底板如果采用改进后的镁合金牌号 将具有很大的替代潜力[11] * 公司最近推出的减震塔也实现了从铝到镁的替换 大幅降低了成本 在深加工方面 如去毛刺等工序 与铝制零件成本相差不大[11] *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 镁合金零件最终产品价格有所下降 使其在轻量化推行中更具竞争力[11] 产品开发与供应 * 公司成功突破了10千克以上零件制造难题 尤其是在制造镁合金壳方面 该壳重约15千克 是目前市场上较大的镁合金零件之一 尽管其他供应商如八达美业和智己56也有类似产品 但公司的模具开发仍在进行中 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末或2026年初实现量产[13] * 电机壳目前由公司供应给多家客户 包括智己 极氪和比亚迪等 这些电机设计各不相同 例如智己采用二合一设计 极氪采用三合一设计 而比亚迪则有四合一和五合一设计[14] * 这些定制化设计需要不同的图纸和实验周期 从拿到图纸到最终交付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14] * 从接订单到产品交付及装车测试周期通常为6个月到1年 在此期间需要进行软膜和硬膜测试 以确保公差达到客户要求 一旦验证通过 就可以正式项目上量生产并交付给客户[15] * 装车后的验证过程也会持续半年至一年 以确保产品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例如公司去年(2024年)接下极氪订单 今年(2025年)六七月份开始陆续上量生产 目前仍在提升良率阶段[15] * 零件从开发到商用的大致时间周期为一年至一年半 如果乐观估计 这个周期可能更短一些[16] 汽车领域应用 * 镁合金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高端汽车 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 镁合金的单价也有所降低 例如吉利的一些售价在十几万至十二三万的车型也广泛使用镁合金[17] * 此外 比亚迪 小米等品牌也在逐步采用镁合金 这一趋势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显现[17] * 电机壳是未来两年内的重要产品之一 其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除了电机壳 显示器背板也是一个重要领域 例如一些贯穿屏和长联屏中控台的显示器背板重量约为两三千克 而较小尺寸的显示器背板重量则约为1.5千克至1千克[18] * 车门内板和座椅骨架是未来可能加速渗透的大型零件 这两个部分已经有定点订单 尤其是座椅骨架 如果能够实现产业推广 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19][20] * 公司预计这些订单将在明后年保持稳定[20]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 虽然某些高价值零件如电机壳和中控台定价较为固定 但出口产品如显示器背板等毛利率相对较高[21] * 公司采购原材料时会参考市场波动 并与客户签订保价协议以确保稳定性[21] * 新的大型零件如车门内板和座椅骨架 与之前的小型零件相比 其毛利率有所不同 由于大型零件单个价值较高且定价固定 因此其毛利率相对较低 然而小型出口零件如显示器背板等则具有较高的毛利率[23] * 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 通过上下结合来确保盈利能力[23] 产能扩张与未来预期 * 公司近期完成了定增 并获得交易所提交注册函 将产能从600增加到900 这将使镁合金出货量比之前增加一倍以上 尤其是在大型舰体和中置电机壳体方面[22] * 新厂房预计将在2026年一季度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22] * 公司预计未来产能将有所提升 并且定点公告已经发布 尽管目前草包车间尚未建成 但两个车间主体已经基本完成 设备安装周期预计将在明年(2026年)一季度完成[24] * 订单方面 客户需求急迫 公司正在加紧进度[24] * 公司对未来成长持乐观态度 目前已有订单积累 各种新技术也逐步投入应用 在汽车 机器人等领域 公司预期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28] * 此外 宝武收购之后 加速了向汽车领域的渗透 这两年应是进入一个较大的收获期 各地区主机厂订单积累各有优势 公司沿海地区主机厂订单相对较多[28] 技术工艺与设备 * 公司目前主要使用6,000吨的大型镁合金压铸机 这在行业内已属较大规模 相比之下 铝合金压铸机通常为2000吨左右[25] *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大型汽车内板等部件 如果未来需要生产更大件的厚底板 则可能会考虑在主机厂旁边建立压铸车间 以降低运输成本[25] * 新厂房宁波奉化工厂中 大部分零件将采用半固态成型技术 这项技术虽然目前还不完全成熟 但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可以改善表面质量和内部结构[26] * 公司已经采购了全球最大的6,000吨半固态成型设备 并与伊之密等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6] 原材料供应与市场 * 目前市场上宝武集团的镁产量占全市场的百分之四五十 如果需求增加 过剩产能减少 宝武集团可以进一步释放产能[29] * 此外 武矿和盐湖股份等企业也在进行盐湖提镁 但由于电解法受到绿电成本因素影响 目前成本较高 未来如果使用绿电 其价格可能会下降[29] * 从原材料供应来看 无需担心 即使需求增加 也能够满足生产需求[29] 海外市场布局 * 受贸易战因素影响 公司正在加速布局泰国基地 以恢复北美失去的订单 展望未来 这一举措预计将带来一定增长[30] * 公司之前曾为特斯拉提供小件产品 如机器人零部件 这些小件通常重量在一两千克 没有超过10千克 目前正处于报价阶段 并计划建设新工厂以满足海外市场需求[31] 其他应用领域 * 公司正在与一些二轮电动车制造商进行接触 例如9号机器人等 因新国标对减重有需求 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 还没有大量实际落地的订单[27] 技术挑战与研发 * 厚底板在研发过程中主要面临材料特性上的挑战 镁合金的强度相对较弱 而厚底板需要覆盖大量电扇 对强度要求非常高[12] * 目前各大原材料厂商正在通过添加各种吸素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 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会有新的牌号出现 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进展良好[12]
2025年无线鼠标品牌推荐
头豹研究院· 2025-09-19 12:5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1][3][4] 核心观点 - 无线鼠标市场因智能化生产、无线技术多元化和移动办公需求增长而快速发展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1,295.1亿元 [4] - 成本结构中外壳、滚轮和主控芯片占比达72.6% 上游供应商集中度高导致企业议价能力弱 [10][11] - 消费者偏好集中于199元以下价格区间(占比68.62%) 核心用户为24-40岁男性(占比59.9%) [13] - 行业向专业化、轻量化、高性能技术(如4K/8KHz回报率)及多场景细分产品演进 [26][28][30] 市场背景 - 无线鼠标通过射频或蓝牙技术实现无线连接 适用于办公、游戏及移动工作站场景 [5] - 生产线智能化与自动化升级加速 产品定制化特征显著 [4][6] 发展历程 - 技术从红外线演进至RF/蓝牙 现阶段以光电/激光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和长续航 [8] 市场供给情况 - 核心组件成本占比:外壳31.9%、滚轮20.9%、主控芯片19.8% [10] - 上游客户集中度高 前五大客户平均占比47% [10][11] 市场需求情况 - 2022年价格区间关注度:100-199元(19.76%)、400元以上(20.05%)、39元以下(20.52%) [13] - 中青年男性(24-40岁)占搜索人群63.0% 其中59.9%为核心消费群体 [13] 产品选购维度 - 性能需匹配用途(办公/电竞/设计) 关注DPI/CPI、IPS、加速度及回报率(主流1000Hz) [15][17] - 连接技术以2.4GHz(低延迟)和蓝牙(多设备兼容)为主 [17] - 续航依赖电池类型(干电池/锂电池) 高端型号支持无线充电 [19][22] - 人体工学设计包括握持方式(趴握/抓握/指握)、重量(轻量化<60克)及按键微动类型 [16][18][22] 品牌竞争格局 - 头部品牌包括罗技(MX Master/G系列)、雷蛇(毒蝰/炼狱蝰蛇)、赛睿(Aerox/Rival) [21][23] - 新兴品牌如Glorious、Pulsar、Finalmouse聚焦轻量化和细分市场 [24] 发展趋势 - 产品形态多样化:电竞轻量化鼠标、人体工学垂直鼠标、多设备切换功能 [26][27] - 技术演进:4K/8KHz高回报率、传感器精度提升、新材料与电池技术革新 [28] - 市场竞争加剧:传统品牌与新兴品牌共争中高端市场 [29] - 需求增长动力:桌面无线化、移动办公、电竞及健康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30]
PEEK材料持续火热,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09:24
机器人热潮下,peek材料亦在该领域崭露头角,并且相关产业链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十分活跃。近期,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已经布局peek材料及相关产品。 万润股份9月1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聚醚醚酮(PEEK)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中试线产能约一百 吨,正在积极推进下游推广与验证工作,现已向多家下游送样,后续公司会结合市场推广及下游需求情 况配置产能。 泰和科技9月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泰和科技的聚醚醚酮(PEEK)、聚芳醚腈(PEN)、 聚苯硫醚(PPS)产品可以应用到机器人相关产品上。目前聚醚醚酮(PEEK)项目中试已完成,聚芳醚腈 (PEN)、聚苯硫醚(PPS)项目目前处于中试阶段,尚未规模化生产。 唯万密封9月1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广州加士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点胶泵阀的peek材料密封产品 开始了小批量的配套测试,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未来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复神鹰9月12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碳纤维热塑领域应用的布局上,公司已率先开 展一系列针对性研究工作,并成功自主开发出适用于热塑PEEK(聚醚醚酮)的产品。目前已完成市场验 证并形成一定销量,实现了技术成果向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