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城市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家高国力:“收缩型城市”今后面临撤并或整合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23:50
城市发展趋势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3] - 城市发展将告别速度规模数量等粗放型增长 逐步转向质量效益竞争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 [3] - 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顺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求 强调人民满意度是重要衡量标准 [3] 城市分化与空间布局 - 东部沿海城市将继续扩大实力增强人口增加 中西部和东北部分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出现要素流失成为收缩型城市 [4] - 人口流失资金外流土地闲置的城市面临撤并或整合可能 扩张型城市需保持合理规模避免过度膨胀 [4] - 坚持分区分级分类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 分区针对东西中部东北差别化举措 分级针对不同行政层级城市 分类针对不同功能类型城市 [10] 城市发展动能转换 - 土地财政模式不可持续 2021年起全国城市土地出让金规模持续下行 需培育新发展动能 [6] - 产业维度需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 利用新技术新业态焕发活力提升竞争力 [6] - 空间维度以高质量城市更新为抓手 盘活生产空间如工厂车间园区 改造生活空间如地下管网 [6][7] 房地产角色与城市更新 - 房地产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 面临大量存量资产盘活利用问题 包括商业文旅和住宅地产 [8] - 需因城施策稳妥盘活房地产存量资产 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避免闲置 [9] - 城市更新是系统工程 涉及老城区地下管网改造等巨大工程 需摸清家底制定规划分步实施 [7] 现代化城市体系构建 - 需做好两头文章 一头是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都市圈 促进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11] - 另一头是数量众多的县城和县级市 作为连接城乡节点和就地城镇化蓄水池 需制定优化政策 [11] - 城市群都市圈聚集大部分人口和产业 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最高区域 发挥排头兵作用 [11]
人口大量流失、土地闲置的城市要不要撤并?专访国家发改委专家高国力:未来不排除,目前没到这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7:31
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擘画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这也是今年7月中旬中 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首份关于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 1962年、1963年、1978年、2015年,全国性的城市工作会议此前四度召开。时隔十年再度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当土地财政不可 持续,城市发展动能如何转换?一边是大城市持续扩张,另一边是小城市不断收缩,人口流失、土地闲置的城市要不要撤并?过去数十年各地建设了大量 存量房产,如何盘活处置?下一步大规模城市更新将如何推进?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何小桃 陈星 针对上述热点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近日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进行了独家专访。高国力长 期从事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研究,并参与了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 1 发展趋势:人口流失的城市面临撤并可能,扩张型城市不能过度膨胀 NBD:8月28日,《意见》对外公布。而今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是时隔十年的再次召开。相较于上次,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高国力:第一个亮点是,明 ...
详解城市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0:16
记者丨李莎 编辑丨张星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一个多月后,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指南出台。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 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绘就"路线图"。 《意见》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 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 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围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 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这7个 方面,《意见》提出23项具体任务。包括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 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 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等。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 ...
在体系重构中找准城市投资发展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0:13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作为未来十余年中国城市体系愿景蓝图和城市领域投资方向指南 [1]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深度高质量城市化仍具巨大空间 [1] - 政策突出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提出发展任务既破解城市发展痛点也为万亿级城市投资划定核心赛道 [1] 现代化城市体系架构 - 体系核心聚焦"一个形态+两大支撑":城市群都市圈作为主要空间形态 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及县城作为两大支撑 [1] - 新框架直指未来城市发展重点领域 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形态 超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县城为两大重点方向 [1] - 构成中国城市未来投资主线和主题 超越传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模式 [1] 城市群与都市圈投资机遇 - 世界级城市群提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GDP占全国超40% 投资聚焦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 [2] - 中西部东北增长极打造: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1.5亿常住人口 投资重点在同城化配套和产业协作园区 [2] - 一体化同城化落地项目:既能提升城市效率也具备可持续投资回报 如跨市通勤路网和跨境金融基础设施 [2] 超特大城市投资转型 - 投资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功能提升 核心功能强化如北京科技创新上海金融开放 [2] - 投资向国家实验室跨境金融平台等高端载体倾斜 非核心功能疏解配套如制造业基地外迁承接地建设 [2] - 省域副中心补位:湖北河南等多省副中心建设谋划已久 预计成为十五五投资重点区域 [2] 中小城市与县城投资潜力 - 人口流入型中小城市资源补位:浙江部分县城2023年常住人口增长超5万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迫切 [3] - 都市圈周边县城功能对接:如江苏昆山花桥镇对接上海产业 投资聚焦配套厂房人才公寓 [3] - 特大镇改革配套:沿海镇扩权后市政设施产业园区投资空间显著 收缩型城市转型如辽宁阜新风电黑龙江伊春生态旅游 [3] 城市发展路径创新 - 超越单体扩张:要求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避免单打独斗式投资 强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 [3] - 超越体量之争:超大城市投高端载体 中小城市投配套设施 超越单边增长预期强调存量更新和收缩式转型 [3] - 超越同质化:强调特色发展 避免千城一面无效投资 [3] 存量提质增效投资重点 - 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能力提升项目仍是投资重点 [4] - 超大城市高端要素配置能力:超特大城市研发投资占全国比重较大 科技创新项目持续获投 [4] - 县城公共服务能力:老旧小区农村污水治理等民生项目兼具社会效益与投资安全性 [4] - 特殊类型城市转型能力:资源型城市新能源替代项目收缩型城市生态修复工程符合政策红利 [4] 城市投资逻辑重构 - 从土地驱动粗放增长转向功能适配+效率提升的精准投资 [4] - 所有投资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 包括城市群一体化项目和县城公共服务配套 [4] - 在万亿级城市投资市场中找到确定回报路径 [4]
中央发布重磅文件 明确城市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9:39
在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方面,意见提出,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 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等多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8月28日对外公布。意见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 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 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 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意见围绕7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 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 治理能力水平等。 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方面,意见提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构建布局合理 的现代化城市体系。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强中西部和东北的城市群、都市圈对区域协调发 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城市间定位错位互补、设施互联互通、治理联动协作。加 ...
专家学者支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 2025-08-18 02:23
都市圈发展战略 - 南京都市圈向产城融合与消费升级转型 重点发展产业协同 创新生态 协同治理 互联互通及实施保障体系[1] -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将县城和建制镇纳入城市体系 拓展城市概念内涵外延[1] - 构建差异化发展模式 基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 破除小城复制大城市的同质化路径依赖[2] 创新驱动与产业生态 - 突破技术范式转型瓶颈 重塑产业链价值生态 通过场景取代产品 生态重构行业推动城市更新[2] - 构建产城互促创新驱动格局 建立产业基础 应用场景 突破性技术三位一体协同 形成人才集聚 市场配置 资本赋能三要素联动[3] - 推动五大转型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包括理念 方式 动力 重心及方法转型[3] 城市治理与投融资机制 - 创新智慧治理体系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将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2] - 南京构建全周期政策体系 出台城市更新办法 通过引入社会投资 银行授信优化资金配置 鼓励产权人自筹激活存量资产价值[2] - 建立都市圈协同治理信息平台 提升区域一体化决策效能[1] 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 - 专家学者考察麒麟科创园 中国南京软件谷 调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案例 探访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软件技术研究院[4] - 活动聚焦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发展组团式 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1]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三
新华社· 2025-07-19 13:55
现代化城市体系优化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首,强调城市作为现代化重要载体的作用 [1] - 城市发展需坚持内涵式发展主线,注重统筹协调,提高系统性和持续性,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1] 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 长三角城市群通过建立"科创飞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会议提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优化空间结构以提升综合承载力 [2] - 京津冀城市群通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产业链重组,深圳都市圈规划7个跨区域产业组团 [3] - 广州计划推进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外迁,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 [3] 县域城镇化建设 - 会议提出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调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 [4] - 广西北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四川苍溪发展乡村电商,湖南浏阳创新"烟花+无人机"文化产品 [4] - 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空间格局 [4][5] 城乡融合发展 - 我国仍有近5亿乡村人口,需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构建双向发展格局 [6] - 浙江推进510个中心镇项目,贵州推动医疗人才下乡,湖北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 [6]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和万亿元投资需求 [7] - 青岛、滁州等城市通过保障房建设和优化入学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6]
中央这场最高规格会议,江苏城市将这样落实
新华日报· 2025-07-16 12:55
城市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并部署7项重点任务包括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和建设"6个城市"(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1][3] - 会议明确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提出"五大注重"并将"以人为本"列为首位[5]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实践 - 江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南京苏州优化积分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共享(随迁子女公办校就读率90%+异地就医结算率85%+)[6] - 江苏强化就业服务(年招4万农业转移人口技工)和民生保障(建成100家省级零工市场)持续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6]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 - 会议提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江苏通过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苏锡常都市圈等构建网络化城市群[8] - 江苏重点发展县域城镇化昆山成为全国首个GDP超5000亿县级市泰兴涟水等县市通过产业升级和基建优化提升承载力[9] 城市更新行动进展 - 中央首次明确以城市更新为存量提质主线江苏城镇化率75.5%已进入存量改造与增量调整并重阶段[11] - 南京小西湖片区通过"微改造"保留原住户并提升环境(2024年开放湖景)江苏两批80个更新试点项目全国经验占比超1/7[13][14] - 2024年江苏计划改造700+老旧小区5.6万户城中村筹集5万套保障房发放14万户租赁补贴[14]
冯奎专栏丨现代化城市体系需要更多制度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3:12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强调城市发展的时代性特征,针对性、战略性与未来性突出,标志着城市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1] - 首次提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概念并置于7项任务之首,因其是统筹各类城市发展的总纲、实现现代化的空间载体、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手段 [1] 全球视野下的城市体系发展 - 欧美国家通过高密度城市群形成创新极,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贡献全国60%以上GDP [2] - 日韩依靠紧凑都市圈破解国土约束,东京都市圈以3.5%土地承载全国三分之一人口 [2] -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6%,发展逻辑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处于"塑形"关键阶段 [2]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趋势 - 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加速发展,都市圈成为创新协同与产业联动的适宜空间尺度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1866个县城承载2.5亿人口,成为城乡连接关键节点 [3] -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内涵深化,注重以人为本,通过"互联网+教育/医疗"推动资源下沉 [3] - 城乡融合向制度、产业、空间多维度深化,实现双向赋能 [4] 制度创新方向 - 建立涵盖经济密度、生态承载、功能定位的多维城市分类标准,避免"千城一面" [5] - 培育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型税源,2024年城市更新专项债券发行近1000亿元 [5] -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行"常住地提供服务、户籍地配合衔接"机制 [5][6] - 完善城市更新法规制度,北京、上海试点"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原则 [6]
时隔10年,中央再开城市工作会议!传递六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9:47
城市发展阶段转变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提升至2024年67% [1][6] -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强调集约高效和特色发展 [1][7][8] - 过去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5亿人 2024年27座城市GDP超1万亿元 [6] 现代化城市体系构建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 [10] -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解决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问题 [10] - 通过规划疏解大城市过密人口产业 实现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 [10]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 高质量城市更新成为新增长点 将带动家居建材等产业链需求 [12][13][14][17]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重点推进35城及近300地级市城中村改造 [16] - 城中村改造预计拉动数十万亿投资 激活大宗消费需求 [16][17] 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 - 培育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 城市作为双循环枢纽作用凸显 [12] - 建设智慧城市需创新治理模式 强调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 [19][20] - 推进"好房子"建设 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成为标准 [19] 绿色与安全治理 -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 与"好房子"标准高度契合 [19] - 升级老旧管线等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 强化城市韧性 [19] - 保护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 提升文化软实力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