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合现实(MR)
icon
搜索文档
“逛展”全球数贸会:杭州科创新势力吸睛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0:24
"逛展"全球数贸会:杭州科创新势力吸睛 本届全球数贸会期间,杭州川核灵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也"门庭若市"。该公司带来的是最新混合现实 (MR)与虚拟现实(VR)技术,为观众打造了沉浸感极强的数字新世界。 此次其展出的内容涉及国漫IP、中国传统文化、科技科普等多类型,例如《敦煌·飞天梦华录》就是依 托敦煌莫高窟壁画与历史文化,还原敦煌置郡、悬泉公主归乡、玉门边塞等关键历史场景,打破时空界 限,让体验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敦煌千年历史脉络,将文化传承与VR技术深度融合。 "我戴上眼镜后已经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个空间里面,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我以前从未体验 过。"来自突尼斯的客商Hajer Siala说。 中新网杭州9月28日电(王逸飞 李英洁)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25日至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吸引近 1.1万名国际客商共赴科技之约。因此前在新兴产业赛道上频频"出圈",东道主杭州的"科创新势力"在 本届全球数贸会上受到极高关注。一众杭州企业的展区里,人气居高不下。 人形机器人"格斗"吸引参观者。李英洁 摄 在全球数贸会的人工智能主题馆,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起"格斗擂台"。擂台上上演的是人形 机器人"格斗 ...
YUMO与梦说联合2025齐鲁秋季车展推出MR游乐园 弘阳广场店限时秒杀同步开启
齐鲁晚报· 2025-09-04 01:14
活动内容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旗下品牌"YUMO与梦说"将于2025年9月4日至7日与齐鲁秋季车展跨界合作 在车展现场打造MR游乐园 市民仅需9.9元即可享受10分钟MR游戏四选一体验 [1] - 四款MR游戏包括《心动棒棒糖》《全能射击王》《我是神射手》《反击球大战》 分别覆盖浪漫互动 战场模拟 射箭竞技和对抗玩法 [3] - 弘阳广场快闪店将同步开启限时秒杀专场 并提供《太空奥德赛》《时空谜局:恐龙危机》《遇见东坡》等XR作品体验机会 [3] 技术特点 - MR技术以实时动态互动为核心 虚拟内容与真实环境遵循物理规则联动 XR技术更侧重沉浸式场景漫游和单向内容投射 [5] - MR游戏设计围绕游戏化任务展开 XR体验以视觉沉浸与叙事感为核心 [5] - 弘阳广场快闪店作品采用全球首部"8K品质+AI加持+极致互动"技术架构 [3] 行业合作 - 此次跨界合作涉及科技 文化 汽车产业融合 为市民提供多元娱乐选择 [5] - 活动覆盖齐鲁秋季车展2号馆及济南弘阳广场一楼中轴线两个线下体验点位 [5]
苹果、vivo、荣耀接连入局!手机厂商为何看好这一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4:42
行业动态 - 多家手机厂商包括vivo、荣耀、小米、华为、OPPO进军MR或AI眼镜领域 旨在提前布局人机交互机遇并应对手机业务增长焦虑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XR设备全渠道零售量30.7万台 同比增长17.6% 但VR/MR设备零售量同比下降25.6%至11.2万台 [3] - 全球VR/MR出货主力为Meta、Sony和苹果 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560万台 2030年可能增长至1440万台 [6] 产品与技术 - vivo推出最轻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398克)采用自然眼手交互 但未公布售价且仅开放预约体验 [2] - 苹果Vision Pro官方售价29999元起 二手价曾飙升至9万元/台 但因售价高和生态匮乏导致销量遇冷 2024年末销量不足50万台 目前已停产 [3] - 行业认为成熟MR产品需具备轻便设计、高分辨率显示、强大计算续航、丰富生态及亲民价格 预计还需5-10年发展周期 [4] 战略布局 - vivo MR团队达500人 公司将MR视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并计划未来5-15年发展家庭机器人业务 [2][5] - 手机厂商发展MR具有供应链整合、软硬件工艺及算法系统优势 能推动成本控制和市场规模发展 [5] - MR与机器人在感知交互和智能控制方面高度关联 MR可提供环境数据采集和机器人操控功能 但需突破传感器、数据延迟、算法及安全标准等技术瓶颈 [8][9] 市场背景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降4% 上半年出货1.4亿台同比下降0.6% 市场基本持平 [6] - 小米因市场增长未达预期 将2025年手机销量目标修正为1.75亿部左右 [7] -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包括华为、荣耀、小米、OPPO、中兴及领益智造等供应链厂商均已涉足机器人领域 [10]
vivo推出旗下首款MR头显 已开放线下体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15:09
公司产品发布 - vivo推出首款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 重量为398克 为当前市场最轻的MR头显 [1] - 产品历时5年研发 团队规模已扩大至500人 [1] - 产品目前不面向消费者销售 自8月22日起在12家官方授权体验店开放预约体验 [1] - 公司计划五年后推动MR产品出海 目标价格有望降至1万元左右或更低 [1] 战略定位 - 公司认为MR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1] - MR布局不仅瞄准MR赛道 更长远服务于家庭机器人赛道 [2] - 通过手机AI 影像和MR能力 短期满足用户大屏沉浸需求 长期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 [2] - 年初成立机器人Lab 聚焦未来家庭机器人领域 [2] 行业动态 - 苹果Vision Pro国内售价29999元起 市场预测销售50万至60万台 [1] - 苹果目前已停止Vision Pro生产 暂停第二代产品开发 转向开发更具性价比版本 [1] - 行业专家认为MR设备可帮助机器人获得训练数据 并成为机器人操控交互设备 [2] 发展展望 - 公司高管表示产业需要循序渐进 硬件体验基础完善后生态将形成正循环 [1] - 家庭机器人业务规划时间跨度达五年至十五年 MR与机器人方向存在结合点 [2] - MR设备被定义为数据桥梁和交互工具 助力攻克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 [2]
vivo拿出了一个60分的产品,但不卖
经济观察网· 2025-08-22 14:08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于成立30周年之际发布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 对标苹果Vision Pro 采用只发布暂不发售策略 首批在10余座城市门店开放体验 [2] - 产品主打轻便特性 主机重量仅398克 较苹果Vision Pro的650克显著降低 尺寸较行业均值缩小26% 重量接近苹果头戴式耳机386.2克 [2] - 采用金属框架与镜面质感前盖设计 配备外置电池 支持无控制器眼动追踪加手势操控交互模式 [2] 产品性能与供应链 - 搭载高通骁龙XR2+ Gen 2芯片平台 与苹果Vision Pro的双桌面级芯片M2和R1存在性能差距 [3] - 体验评价显示清晰度优于Meta Quest 3和Pico 交互体验更轻松 具备大屏观影/串流/空间相册等基础功能 达到苹果Vision Pro七成功力 [3] - 供应链体系完全复用手机供应链 SoC/光机/摄像头/结构件等关键部件无需新增供应商 成熟供应链成为切入MR领域的核心优势 [3] 产品开发与战略规划 - MR研发已投入五年时间 较苹果七年开发周期更短 当前产品内部评分仅60分 需达到80分以上才会发售 预计需两到三年完成优化 [4] - 针对全球化市场进行面部数据适配 测试大量中国人面部数据 考虑东亚/中亚/欧洲人群差异 [4] - 定价策略参照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 9000元均价年销量60万台 MR产品价格预计回落至1万元左右 通过供应链控制实现成本优化 [5] 行业挑战与生态建设 - MR领域缺乏杀手级应用 现有应用场景局限于企业端培训/装配/远程维修及消费端硬核游戏 苹果Vision Pro售价29999元仍属小众产品 [4] - 通过硬件量产与价格下探扩大用户基数 吸引内容开发者拥抱MR生态 构建应用闭环 [5] 技术协同与长期布局 - 成立vivo机器人实验室 专注人工智能与视觉感知研发 vivo Vision积累的空间计算与环境感知能力将直接服务于消费级机器人发展 [6] - MR设备短期满足大屏与沉浸式需求 长期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 支持家庭机器人发展战略 [6] - 通过探索版头显收集真实家庭环境的空间交互数据 用于训练优化消费级机器人 弥补实验室数据不足 [6]
vivo握住未来“先机”
观察者网· 2025-08-22 11:07
中国手机行业崛起与vivo发展历程 - 中国手机产业成功穿越电话机、功能机和智能机周期 推动产业链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1] - vivo从东莞通信新兵成长为行业领头羊 实现大模型、影像、芯片、续航等关键领域突破 [1] - 公司展现科技企业韧性和用户导向极致追求 成为历史见证者和引领者 [1] vivo进军MR领域战略布局 - 2023年底首次公开宣布进军MR领域 2024年8月推出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 [4] - 战略定位为技术前哨和关键奇点 短期满足沉浸大屏需求 长期作为家庭机器人的"眼睛+大脑" [1][15] - 不受苹果Vision Pro高开低走影响 保持独立思考和战略定力 [4] MR市场前景与用户需求 - 2024年全球MR市场规模724亿美元 预计2028年达2908亿美元 呈倍数级增长 [7] - B端已在汽车设计、医疗、教育和文旅场景普及 C端需解决佩戴舒适性和内容供应痛点 [6] - MR非手机替代品而是能力补充 可创造商业价值并拉动实体经济跃升 [7] vivo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重量压缩至398克(主流设备约600克) 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质和贯穿式悬浮面设计 [11] - 整合3D显示、手势追踪、眼动交互和实时渲染等多重功能 [11] - 依托三十年积累的通信、影像、AI、芯片、材料、显示和电池等领域技术能力 [8] MR与机器人技术协同 - MR是攻克家庭非结构化场景"感知-决策"难题的关键 需实时感知、认知与响应能力 [16] - 通过MR为机器人提供训练数据和交互操控 解决数据匮乏和遥控操作痛点 [16] - vivo空间影像能力和AI大模型投入为机器人环境识别、三维重建与决策提供技术基础 [17] 产业生态共建战略 - 与产业链伙伴共建MR软硬件生态 聚焦"大脑+眼睛"研发 "小脑+肢体"交由合作伙伴 [20] - 服务全球5亿用户的经验帮助快速摸透MR和机器人需求 [8] - 推动中国科技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原生态技术由产业共同创造 [20] 产品应用场景规划 - 影音场景:双目8K臻彩显示 180°视频打破画面限制 空间照片与视频三维复现 [12] - 生产力场景:空间多任务使屏幕无限延展 超沉浸环境主题隔绝干扰 [12] - 游戏场景:定制MR游戏将虚拟角色带入客厅 [12]
不抢风口,vivo为何押注MR?
虎嗅APP· 2025-08-22 10:29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科技行业风口转向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 消费电子领域轻巧便携的AI眼镜和AI玩具成为投资热点[2] - MR行业尚未到达爆发奇点 苹果Vision Pro更多是探索范式并为未来积蓄势能[2] - MR行业符合加德纳曲线发展周期 经历萌芽、过热、低谷和复苏阶段 2020年前后因疫情推动Meta Quest销量突破千万台[7] - 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 同比增长26% 增长主要由智能眼镜和AI推动[8] - MR关键技术快速成熟 芯片和显示元器件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 眼控和手势识别交互方案迭代升级 LUI语音交互方式更适合MR[8] - 谷歌加速推进Android XR项目 安卓阵营重新布局空间计算未来[9] vivo战略布局 - vivo发布MR产品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 展示公司在空间计算领域的长期决心[2][5] - vivo押注MR是公司全新科技战略的开始 致力于通过手机AI、影像和MR能力满足用户大屏沉浸感需求 长远作为机器人眼睛和大脑攻克家庭非结构化场景感知决策难题[5] - vivo选择深耕MR系统而非跟风AI眼镜 预判MR进入消费级快速增长拐点 围绕用户需求与自身能力圈做出长期战略选择[9] - vivo将MR视为通往未来关键一步 家庭机器人是公司未来5-15年目标 MR是结合方向[20] - vivo构建连接人、空间、设备与AI的全新终端生态 MR是通往未来的重要一环而非孤立产品线[22] 产品技术特性 - vivo Vision整机重量398克 针对国人脸型设计4种遮光面罩和8款泡棉 支持单环和双环两种绑带设计[13] - 采用最新Micro-OLED屏幕 双目8K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PPD达38 高于Vision Pro和Quest 2[13] - 支持眼动追踪与手势识别多模态交互 构建无外设空间交互体系 VST技术全链路延迟仅13毫秒 低于人类可感知的20毫秒阈值[14] - 应用场景覆盖生活娱乐(巨幕观影、空间视频回放、MR游戏)、办公效率(多虚拟窗口、高沉浸空间环境)和多端互通(PC串流、手机投屏)[15] 技术积累与产业意义 - vivo Vision基于公司显示、感知、影像、光学、AI和系统集成等领域长期技术积累 非从零起步[16] - 构建MR系统涉及数十种核心器件和软硬一体系统级优化 难度远高于手机或PC迭代[15] - 空间感知和计算能力可复用至家用机器人 解决机器人感知复杂空间环境痛点 是家庭机器人类人的跳板[21] - vivo Vision为安卓阵营提供可参考样本 是公司迈向空间计算时代的重要里程碑[16][20]
等待产品80分时刻!vivo头显只试不卖 MR行业重量价格生态三山难越
华夏时报· 2025-08-22 08:56
行业动态 - 多家科技公司布局MR头显设备 苹果Vision Pro于2023年6月发布 三星首款MR头显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1] - 微软2015年发布首代MR产品HoloLens 但已于2023年10月确认停止生产第二代产品 并取消第三代开发计划[4] - 字节跳动旗下PICO于2023年8月推出首款MR产品PICO 4 Ultra 起售价4299元[6] 产品特性 - vivo Vision探索版重量仅398克 较行业平均600-700克显著减轻 尺寸较行业均值缩小26%[2] - 苹果Vision Pro重量约600-650克 售价3499美元 微软HoloLens 2重量566克 售价3500美元[4] - vivo采用高通第二代骁龙XR2+芯片平台 搭载Micro-OLED屏幕方案[2] 市场表现 - 苹果Vision Pro首季度销量未达10万台 预计2024年全球销量不超过50万台[4] - PICO 4 Ultra在某电商平台自营旗舰店销量超2万台 第三方旗舰店销量仅超4000台[6] 战略布局 - vivo投入500人研发团队 历时四年开发MR设备 但不计划公开售卖 仅开放13家体验店供体验[2][3] - vivo执行副总裁表示MR设备可满足大屏沉浸需求 未来可作为家庭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2] - 行业分析师认为手机厂商做头显具备硬件研发、供应链整合及移动应用生态优势[3] 发展挑战 - 价格、重量、体验及生态内容构成行业主要障碍 需等待上游屏幕、芯片及光学成本降低[1][5] - 内容生态建设需要时间 vivo明确不做内容生产 依赖整体生态匹配[6] - 行业专家预测需2-3年补齐价格、舒适度、内容和应用场景等短板[6]
科技为人,这才是MR产业需要的“中国答案”
新京报· 2025-08-22 06:45
产品发布与核心定位 - 公司于8月21日正式发布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 强调其作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作用 [1] - 产品定位超越硬件本身 未来将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 与手机和机器人协同服务家庭场景 [1][12]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 头显重量仅398克 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质与贯穿式悬浮面设计实现轻薄体验 [5] - 基于国人面型特征开发4款遮光罩和8款泡棉配件 通过人因工程学研究确保佩戴适配性 [5] - 操作逻辑采用"眼动即光标、双指捏合确认"方式 降低新用户使用门槛 [5] 技术规格与功能特性 - 搭载Micro-OLED屏幕与双目8K超高清分辨率 提供超清观影体验 [5] - 支持180度沉浸穹幕视频、巨幕电影、定制MR游戏及空间多任务处理功能 [5] - 覆盖观影、超现实体验、办公等多元高频使用场景 [5] 生态建设与行业合作 - 强调内容生态为核心 呼吁行业伙伴共同推动MR头显内容资源与软件生态繁荣 [6] - 将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生产解决方案 关注内容制作工具发展 [6] 技术积淀与供应链优势 - 依托30年技术积累 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长赛道形成技术底座 [8] - 智能手机的影像3D感知技术、显示调校经验及OriginOS系统交互逻辑迁移至MR设备 [8] - 关键硬件依托现有工业体系完成 无需新增供应链 具备成熟供应链网络优势 [8] 战略协同与未来规划 - MR设备与公司机器人战略协同 聚焦家庭场景机器人研发 攻克环境理解、交互自然性和复杂任务处理三大瓶颈 [10][12] - 通过MR技术提升环境扫描建模精度、人物表情动作语义识别及多任务处理能力 [10] - 短期满足用户大屏沉浸需求 长期作为机器人感知决策系统攻克家庭非结构化场景 [12]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证明混合现实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 从海外模仿走向本土创新的转型路径 [14] - MR供应链已具备落地条件 用户基数增长将推动内容生态全面发展 [8]
从手机到MR:vivo如何开启未来赛道新起点?
新浪科技· 2025-08-22 06:18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vivo推出首款混合现实头显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 标志着公司从智能手机生态向MR领域的战略延伸 [1] - MR头显被定义为公司科技战略的开端与关键奇点 成为攻坚家庭场景机器人的智能高地 [1] - 公司以MR作为下一代具有手机潜力的产品 致力于重新定义人们感知、连接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3] - 公司发展战略立足技术复用和长期主义 聚焦AI、影像、场景理解等核心能力圈 [7] - MR产品是迈向空间计算时代的第一步 将作为机器人的眼睛与手机、机器人、云端深度协同 [10] - 长期目标是通过MR产品迭代验证空间计算技术 3-5年内推出特定场景机器人 10-15年推出家用机器人 [11] 产品技术特性 - 产品重量控制在400克以内 较市场主流600克产品显著减轻 针对中国人面部数据优化佩戴适配性 [4][5] - 首次打通从高质量创作到高保真沉浸式回看的完整空间影像生态链 实现智能手机与MR头显的硬件级联动 [8] - 基于AI大模型和影像技术积淀 聚焦为家庭机器人打造环境识别、建模及决策的大脑+眼睛系统 [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发布的17款VR/MR产品中 MR占比达50% 显示行业正从VR全面向MR进化 [3] - 苹果Vision Pro 2预计最早2025年底发布 搭载M5芯片 [3] - MR应用目前教育医疗领域占比超47.5% 娱乐类仅18.7% 消费开发存在严重低估 [8] - 中国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逼近万亿元规模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10] 生态建设与产业协同 - 公司构建世界级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工业设计能力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升级与创新 [7] - 内容生态被视为硬件设备的灵魂 公司致力于孵化内容生态想象力并与产业伙伴共荣 [8] - 线下体验店先行开放 坚持硬件体验达到黄金标准后再推向消费者 预计2-3年内提供达标产品 [5] - 成立机器人Lab专注技术研发 与产学研机构探索合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