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战略

搜索文档
警惕!向斯里兰卡提供无人机,日本“别有用心”
环球时报· 2025-09-27 22:32
《日经亚洲评论》还提及,日本政府一直在向OSA受援国提供包含照片、规格和价格的无人机目录,同 时免费提供日本制造的无人机,希望为相关设备和服务带来更多商机。 "日本'免费'提供军事装备并非真正免费,后续会推进一些所谓的合作,一步步实现军事力量扩充。"吕 超称,日本已彻底放弃"专守防卫"的防卫原则,不断宣称要修改和平宪法、撤销宪法第九条的呼声甚嚣 尘上,在亚太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战略扩张态势。日本此举根本目的在于摆脱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社会秩 序,其发展军工也是为这一战略野心服务的。 2025年度OSA援助对象包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斯里兰卡是在OSA 框架下第二个接收无人机的国家,马来西亚是首个。据日媒此前报道,在OSA框架下,马来西亚已正式 从日本接收了14架无人机和7艘救援船。日本驻马来西亚大使四方敬之表示,马来西亚地处对日本极为 重要的区域,面向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因此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对日本至关重要。此举将提升情报、监视 与侦察能力,进而加强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海上安全防卫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斯里兰卡都处于"海上航道战略要地"。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 院长吕超27 ...
终于知道疼了,加拿大外长将访华,望中国“高抬贵手”,取消加税
搜狐财经· 2025-09-26 05:06
(开篇互动) 【深度解读】加拿大对华贸易博弈始末:一场跟风美国引发的经济困局 各位读者朋友,在展开今天的故事前,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小国盲目追随大国政策时,最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让我们通过加拿大近期的对华贸易案 例,一窥其中的深刻教训。本文所有观点均基于中国商务部、加拿大统计局等官方数据,文末附有详细信息来源供查证。 (事件回溯) 2025年9月下旬,彭博社一则消息引发国际关注:加拿大外长安妮塔·阿南德即将开启访华行程。表面上看,这是两国关系回暖的信号,但揭开外交辞令的面 纱,实则是加拿大在贸易战中陷入困境的无奈之举。这场危机的种子,早在一年前就已埋下。 (冲突起源) 2024年10月,加拿大政府突然宣布对华加征三重关税: 2. 钢铝产品:统一征收25%附加税 1. 电动车:在原有6.1%关税基础上追加100%惩罚性关税 3. 新能源产品:将电池、半导体等纳入加税清单 渥太华方面声称这是保护本土产业,但明眼人都看出这是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这个被国际社会广泛质疑的战略,本质是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发展。 (中方反制) 中国商务部在2025年3月打出精准反击组合拳: - 第一波:对加国菜籽油、豌豆征收100% ...
美国终于意识到不对劲:解放军可能不会武力收台,中国另有杀招?
搜狐财经· 2025-09-24 10:43
受影响最直接的是台湾的农产品出口。从香甜多汁的凤梨到鲜嫩的水产品,这些原本享受零关税的农产品突然面临新的贸易壁垒。数据显示,台湾农产品对 大陆市场的依存度高达35%,这一政策调整无疑给岛内农渔民带来巨大冲击。这让人想起2021年海关总署因检疫问题暂停台湾凤梨进口时,虽然岛内舆论哗 然,但大陆始终强调这是基于科学防疫的必要措施。 2024年9月1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一则公告在太平洋两岸掀起波澜。这份看似普通的文件,却让华盛顿的战略分析师们陷入深思——大陆宣布 自9月25日起,取消台湾地区34项农产品的零关税待遇,这一精准的经济举措,正悄然改变着两岸关系的棋局。 多年来,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通过海协会和国台办推出多项惠台政策。从水果免税到就业扶持,这些实实在在的利好本应成为连接两岸的纽带。 然而,随着岛内某些政治势力不断制造事端,单方面对大陆产品设限,破坏了两岸经贸合作的互信基础。此次关税调整,正是对这种行为的正当回应。 台湾的经济命脉与大陆紧密相连。当农产品出口受阻后,岛内企业试图转向东南亚市场,却发现面临运输成本高、竞争力弱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台湾部 门的报告显示,仅农业领域就损失上 ...
挑衅完中国,马科斯到美国邀功,不料2个要求,特朗普一个没答应
搜狐财经· 2025-09-24 08:41
据北晚在线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于7月20日访美,试图争取关税减免和安全支持,然而却遭遇特朗普政府的冷处理。美国不仅未予明确回应,反而宣 布将自8月起对菲律宾出口商品征收20%的高关税,比原来的17%进一步上调。这一决定在菲律宾国内引发巨大震动,股市连续下跌,经济信心严重受 挫,马科斯政府的对美外交策略面临空前尴尬。 菲律宾的战略困境由此暴露无遗。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马科斯政府押宝美国,幻想通过"强化美菲军事合作"赢得安全与经济双红利,结果换来的却 是"安全口号"与"经济惩罚"的双重现实。美国嘴上说"安全共同体",实际却在产业、贸易、投资等核心领域毫不留情地压榨。菲律宾不是被拉入繁荣之 路,而是被推进战略代理人的角色陷阱。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这一切并不出人意料。从"关岛前线"到"第一岛链堡垒",美国的印太战略早已将菲律宾定位为"可控制、可替代"的海上前哨。需要时强化军事合作,不需 要时则迅速转向其他利益点。这种赤裸裸的实用主义外交,让所谓的"盟友关系"变得毫无温度、毫无安全感。马科斯此行就是一次现实教训:美国的全球 战略,不为菲律宾量身定做,只为自身利益服务。 阅读 33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 ...
巴基斯坦和沙特军事结盟,印度是否会看向以色列?
虎嗅· 2025-09-22 06:42
当地时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协议,确立"攻击一方即攻击双方"原则。此举发生在中东安全格局剧变之际——美国 对以偏袒削弱其安全承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引发阿拉伯国家安全焦虑。 刘宗义:它是两国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不过当下升级并正式签署这样一个条约,确实与最近的事态相关,主要涉及两个事态: 第一个事态是5月7日的印巴空战。在中式武器系统的加持下,巴基斯坦击败了印度,这不仅凸显了巴基斯坦强大的军事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其 在伊斯兰世界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第二个事态是最近以色列突然袭击卡塔尔事件,让沙特及其他中东国家特别担忧自身安全。 而且,以色列军队臂章上有一个"大以色列"地图,沙特北部地区、叙利亚、伊拉克的一部分、埃及的西奈半岛及尼罗河到红海的区域等等,都被以色列纳 入所谓"大以色列"的范围。内塔尼亚胡当下疯狂扩张的心态,让伊斯兰世界重新认识到以色列对他们的威胁。 实际上,如今以色列不仅对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构成威胁,对整个阿拉伯人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都构成了威胁,甚至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即犹太文明与阿拉 伯文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所以,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十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沙特 ...
洗心革面? 美国胁迫盟国对华加征关税,日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搜狐财经· 2025-09-18 07:59
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美国优先"的极端利己主义政策,将关税作为打压竞争对手、维护自身产业优势的工具。在对华贸易问题 上,美国无端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肆意发动贸易战。但这不仅导致美国相关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也使得美国下 游企业因零部件价格上涨而遭受损失,同时还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正常发展。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暴露了其霸权逻 辑下的短视和自私,其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迟滞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步伐,维持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主 导地位。 近期,特朗普政府相继胁迫数十个国家对华加征高额关税,一开始是欧盟,后来是北约成员国,再后来是G7国家。美方给出的 理由是,中国跟印度一直都在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这削弱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于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才不肯结束俄乌冲突。 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盟国必须共同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日本此次一个站出来反对美国胁迫盟国对华 加征关税。 据日本媒体9月16日报道称,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当天明确表示,仅仅因为某一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就将关税提高到50%,甚 至100%的水平,对我们而言是难以做到的。此番表态等是直接拒绝了听从特朗普的指令,对华加征关税。 ...
警惕!美军在日本首次公开展示“堤丰”中导系统,宣称“演习结束就撤”
环球网· 2025-09-15 10:39
路透社称,有军事分析人士明确表示,相较于美军今年在澳大利亚的实弹演习,"堤丰"系统现身离中国不远的日本, 可能引发更强烈反应。 报道称,"堤丰"系统指挥官韦德·格尔曼宣称:"使用多种系统和不同弹药能为敌方制造困境,该系统的部署速度使我们 能根据需要迅速前移。"格尔曼确认联合演习结束后"堤丰"将撤离日本,但未具体说明去向或是否会重返日本。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8月29日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相关问题表明严重关切。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在亚洲国家部 署"堤丰"中导系统。在日部署中导系统将进一步损害其他国家正当安全利益,对地区战略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美 方、日方应切实尊重他国安全关切,不得引入"堤丰"中导系统,以实际行动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正面作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军方15日在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站首次公开展示"堤丰"陆基中导 系统,该导弹系统还将在美日联合军事演习中亮相。对于美日最新的动作,中方已多次就相关问题表明严重关切。此 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也表示,美国首次将"堤丰"中导系统部署到日本值得警惕。 根据路透社此前报道,2024年4月美菲"盾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美国 ...
没时间了,又一个中国邻国签了,5500亿拱手给美国,想断中方后路
搜狐财经· 2025-09-13 04:53
关税调整影响 - 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2.5%升至15% 但低于对印度征收的50%关税 [1] - 每辆价值3万美元轿车需多支付3750美元税费 导致行业年利润缩水超40亿美元 [6] - 汽车产业占日本就业岗位8% 迫使企业加快在美建厂步伐 [3][6] 农产品市场开放 - 日本将美国大米进口量提高75% 并开放80亿美元农产品采购额度 [6] - 国内农业产值每年减少1100亿日元 农业保护壁垒被突破 [8] - 低价美国谷物涌入本土市场 北海道稻农面临冲击 [6][8] 5500亿美元投资分布 - 资金流向美国指定五大领域:液化天然气设施、半导体制造、关键矿产开采、制药生产线和军用造船厂 [10] - 日本参与建设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 但能源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12] - 东京电力将可再生能源资金转投美国化石能源项目 [14] 航空与国防产业调整 - 日本采购100架波音飞机订单生效 三菱重工支线客机项目缩减规模 [16] - 航空零部件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合资工厂 [16] -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采购预算向美制武器倾斜 与英国反潜机项目被搁置 [16] 供应链重构 - 丰田将北美市场零部件本地化率从60%提升至90% 导致中国工厂失去近三成订单 [16] - 日本汽车零部件输美货柜量连续三个月下降 关键工序转移至墨西哥工厂 [18] - 日本化工企业停止向中国台湾出口光刻胶原料 优先供应美国晶圆厂 [18] 半导体与能源战略 - 日本企业在美建设先进芯片工厂 技术标准需符合美国商务部安全审查要求 [14] - 台积电南京工厂产能利用率因供应链调整出现波动 [18] - 日元对美元汇率创二十年来新低 进口能源成本激增 [22] 区域贸易格局变化 - 美国商务部成立美日供应链韧性工作组 监控稀土、动力电池等20种关键产品 [20] - 中国加大与东盟自贸谈判力度 中越跨境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40% [22] - 长三角汽车制造商加快国产化替代 上海研发IGBT芯片通过特斯拉认证 [24] 企业应对策略 - 本田等车企在美南部建厂转移核心零部件产能 [6] - 日本企业扩大在华研发中心规模 丰田苏州电池中心投入运营 [24] - 佳能珠海半导体设备工厂加紧招工 维持中美市场平衡 [24]
印度的一张王牌
虎嗅· 2025-09-12 07:07
地缘战略部署 - 印度在2020年7月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部署10架携带反舰导弹的"美洲虎"攻击机[1] - 2020年11月试射射程450公里的陆基"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3] - 莫迪政府2015年宣布投入1000亿卢比(约19亿美元)升级岛内基础设施[27] 战略价值分析 - 群岛控制西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必经航道[7] - 可监控中国五条印度洋通道中的四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克拉地峡/中缅经济走廊)[4][38] - 距离缅甸本土仅300公里,距中国缅甸皎漂港约700公里[45] 历史背景与开发进程 - 群岛1947年由英国移交印度管辖[19] - 1962年中印战争后开始建设海空设施[23] - 2018年建成可维护8000吨舰船的浮动式干船坞[28] - 2020年通过海底光纤电缆连接印度金奈与布莱尔港[29] 国际合作与区域影响 - 印度联合美日澳在安达曼群岛频繁军演[30] - 美国智库建议关注缅甸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战略合作价值[36] - 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对印度军事扩建保持警惕[52] 反制策略考量 - 巽他海峡航线可避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影响范围[54] - 中国在缅甸科科群岛的设施建设传闻(遭中缅双方否认)[46][47] - 布莱尔港距中国云南空军基地约1800公里,新一代战机航程可覆盖[58]
欧盟,请放下你的矛盾与纠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3:10
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 - 华盛顿正施压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最高100%的关税 理由为两国购买俄罗斯石油 [1] - 欧盟内部对美方提议感到紧张 因需平衡与中印的贸易关系 [1] - 欧盟在对华关系上存在矛盾心态 既视为合作伙伴又当竞争对手 同时推进"去风险"策略 [1] 欧盟对华战略定位 - 欧盟将对华定位生硬拼凑为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三重角色 反映零和博弈思维 [2] - 欧盟在经贸层面单方面对华施压 保护主义渐成趋势 未积极回应中方合作倡议 [2] - 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持续加码制裁俄罗斯 并将责任诿过于中国 [2] 跨大西洋关系影响 - 欧盟外交政策以美国利益优先 破坏自身独立性和可信度 [3] -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后于经贸领域对欧盟施加压力 欧盟部分决策层转而向中国转移矛盾 [3] - 欧盟机构决策层非民选产生 内部派系与利益分化导致对华政策缺乏统一代表性 [3] 中欧合作前景 - 中国被视为欧洲实现安全与提升竞争力的伙伴 双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具巨大合作潜力 [4] - 需通过双向开放和对话协商处理贸易摩擦 推动中欧经贸平衡发展 [4] - 中欧需加强团结协调 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性力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