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

搜索文档
央视网评|微短剧如何跳出“霸总”的套路?
央视网· 2025-09-28 05:09
"我是你的狗""我生来就是你的裙下之臣""三分钟收购你公司,让你从这个地球上消失!""10亿不够? 那就100亿!"……如今打开短视频平台,各种"霸总""豪门"类的微短剧随处可见,几乎刷屏。 "霸总"剧泛滥不仅让人审美疲劳,还带来更深层次的社会隐患。一方面,它们传递"金钱至上""不劳而 获""嫌贫爱富"的扭曲价值观,暗示爱情和成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无需努力和付出,消磨整个社会 的奋斗精神。对青少年和老年人尤其不利。 有数据显示,2024年热门微短剧中,189部剧名带"总裁",109部出现"夫人",81部提到"娇妻",80部涉 及"离婚"。 从《闪婚五十岁》到《五十岁的我怀了二十岁霸总的孩子》,从"三分钟收购公司"到"百亿随便花",不 少微短剧人物设定夸张、情节脱离现实。 为了吸引眼球,有些微短剧甚至走向极端。比如之前某平台热播的剧里,竟出现"一胎生99个孩子"的离 谱情节,让人大跌眼镜。这种明显违背常识的内容,不仅贬损观众的智商,冲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文 化传统,也破坏了微短剧的创作和发展环境。 这些剧看似热闹,实则陷入了"三俗"循环:用浮夸人设博眼球,用低智剧情赚流量,靠狗血冲突制 造"爽感"。 9月25 ...
畅通退出机制 让“劣币”尽快出清,“良币”充分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9-23 02:43
破产制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处置债务,更在于平衡多方利益。既要依法维护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 益,避免恶意逃废债,也要兼顾职工安置、社会稳定与公共利益,防止"一破了之"引发连锁反应。只有 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破产法才能真正发挥"有序退出、不留后患"的功能,成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的"安全阀"。 9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全国人大财经委提请审议的企业破产法修订草 案。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制度。现行《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施行以来,在推动经营主体 有序退出、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补齐市场退出机制的短板,是营造公 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既要保障进入的自由,也要确保退出的有序。如果 没有高效的退出机制,不仅使得"劣币"难以出清,还可能挤压"良币"的生存空间,阻碍创新型、成长型 企业的发展。 现行《企业破产法》自施行以来,已经走过18年。其间,破产制度在推动企业有序退出、促进债务清 理、维护债权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制度支撑。 然而,随着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和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旧有的法律 ...
“高端四件套”藏着多少“低端套路”?
新京报· 2025-09-22 08:45
这类现象屡禁不止,利润无疑是最大驱动力。用普通化纤冒充长绒棉,用40支虚标100支,成本骤降, 售价却翻番。在高销量、低单价的电商逻辑中,这类产品反而成了"爆款",甚至年销数十万件。畸形的 市场激励,让行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标签是假的,材质是假的,检测报告也是假的——所谓"高端四件套",不过是一场针对消费者的精准骗 局。一些家纺产品打着"百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的旗号,卖的却是以次充优、虚标乱贴的劣质货。这 显然不是个别黑心商家的偶发行为,而是有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在背后推动。 主播在镜头前声情并茂,话术一套接一套,用"百分百棉"等词语精准击中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期待,再 配上"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的催促,很多人毫不犹豫地点击下单。不难发现,这些套路其实并不新 鲜,甚至可以说相当"低端",可偏偏屡试不爽。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类骗局背后已形成完整的"造假生态"。水洗标随便印,检测报告也能伪造,就连A 类母婴标签都可以随意贴。有商家直言,"消费者不会为一张床单去检测",正是吃准了维权成本高、信 息不对称的软肋,不良商家才敢如此明目张胆。 问题不仅出在终端销售。从生产厂家到辅料店铺,从线下批发到线 ...
“躺枪”的预制菜都是科技与狠活儿吗?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22
行业监管与政策支持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于2024年3月发布通知 要求提升预制菜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 包括鼓励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开展气调保鲜 精准保鲜与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1] - 政策着力解决风味衰减难题 并创新非热加工 微生物控制 微胶囊包埋 营养与风味稳态化等技术工艺以减少营养成分损失[1] - 团体标准不断完善 对预制菜原辅料 产品标准 生产技术等作出规范 通过标准和监管鼓励规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 技术创新与成本影响 - 水产品在液氮锁鲜技术下无需添加防腐剂即可在-18℃环境下保存12个月以上 解冻后口感和营养成分流失较少[1] - 技术创新对企业需要成本 市场环境对科技创新影响巨大 若公众将预制菜与低价菜划等号则滥用添加剂 卫生不达标但成本畸低的产品会大行其道[2] - 鼓励企业推进高标准建设洁净车间 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等现代化进程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2] 营养成分与添加剂争议 - 设计严谨的营养成分对比试验表明 在现代冷链技术和锁鲜工艺后预制菜营养成分损失不多 甚至比剩菜表现更好 对防腐剂依赖大幅降低[3] - 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 预制菜与从早晨放到晚上的菜在胆固醇 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方面对比显示损失较少[3] - 通过AI支持的智能化计算方法可计算食品原料到加工食品的营养素损失 企业将加工过程植入AI算法后可测算营养素损失[3] 消费者知情权与技术透明度 - 热点事件中讨论信息不公开问题 最可信的信息公开是把检测主动权交给消费者[4] - 通过区块链技术 溯源条形码技术等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充分了解信息并依据透明信息判断价值与价格[4] - 消费者可自由用脚投票 技术手段支持透明化信息获取[4]
从罗永浩PK西贝,到“柴怼怼”被抓,食品行业迎来一场硬仗
搜狐财经· 2025-09-16 01:37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在微博连续发布30多条内容吐槽西贝门店几乎全是预制菜[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门店100%没有预制菜并声称一定起诉罗永浩[1] -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寻找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1] - 在抖音平台相关讨论中西贝支持率仅6%[1] 直播带货行业乱象案例 - 柴怼怼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立案侦查 其直播间售卖染色和田玉及伪劣中药[4][5] - 东北雨姐直播间红薯粉被检出不含红薯成分 账号遭禁后多次试探性复出[6] - 疯狂小杨哥直播间涉及虚假宣传香港高端月饼 曾为3·15曝光的槽头肉产品带货[6] - 辛巴直播间调制乳粉涉嫌虚假宣传 自创卫生巾品牌检出致癌物硫脲[9] - 辛巴曾因假燕窝事件受质疑 2024年宣称拿1亿元赔偿消费者[9] 直播内容违规操作模式 - 擦边派通过性暗示内容吸引流量 涵盖男女主播群体[11] - 虚假人设派伪造家庭关系或励志故事博取同情[11] - 自虐派通过体罚食用非常规食物满足猎奇心理[11] - 街拍派未经允许偷拍造谣侵犯他人权益[11] - 主播为流量轻则违背道德重则践踏法律[12] 行业乱象成因分析 - 直播带货成本远低于传统门店 无需租金囤货等投入[13] - 高利润驱动铤而走险 利润率可达300%[13] - 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存在监管空白期[14] 监管整治行动 - 2025年4月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假打俗专项行动[15] - 处置超1万个违规账号 封禁2万多个直播间[15] - 将持续督导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从严处理违规现象[16]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 直播间售卖9.9元老班章古树茶 远低于市场均价178.5元/千克[17] - 昔归古树茶实际售价1600-2000元/200克 直播间357克仅售80多元[18] - 传统茶叶市场受冲击 昆明茶城下午4点即门可罗雀[18] - 行业面临最大外部危机 涉及梅菜扣肉月饼等多类食品[19]
口水战“升级”!格力高管“打假”小米
第一财经· 2025-08-25 10:01
竞争态势与市场排名 - 小米与格力就空调线上销量排名产生争议 格力市场总监质疑小米销量数据并邀请加入十年免费包修行列 [2] -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7月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16.71%超越格力的15.22% 小米同比增长2.83%而格力同比下降1.1% [5][6] - 格力援引奥维数据称7月线上市场份额为17.65%仍领先小米的15.73% 双方数据差异源于统计口径变化 [8] 销售表现与渠道结构 - 2025年截至8月17日格力家用空调线上销量份额17.71%高于小米的15.77% 销售额份额格力23.35%显著领先小米的14.82% [8] - 线下市场格力占据绝对优势 销售额份额29.42%居首而小米仅0.26%居第十八位 销量份额格力26.15%对小米0.43% [9] - 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速超60% 平均价格增长约10% [9] 战略布局与产能规划 - 小米武汉空调工厂2025年底投产 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能300万台 2030年产值目标达100亿元 [9] - 小米2025年推出空调"千元机"引发行业跟进 格力通过AI节能芯片新品和子品牌晶弘拓展工程机市场 [9][10] - 格力新冷年下调中档空调供货价约10% 通过压缩区域销售公司费用让利零售商 [10] 行业观点与发展方向 - 业内认为评估需综合全年数据及全渠道表现 短期线上排名不具备决定性意义 [9] - 格力强调长期品质竞争优于短期销量比拼 呼吁行业避免低价内卷陷阱 [9] - 小米管理层表示更关注长期格局变化而非短期排名 [8]
口水战“升级”,格力高管“打假”小米
第一财经· 2025-08-25 09:09
小米与格力空调销量排名争议 -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邀请小米空调加入十年免费包修行列 并质疑小米销量数据 [2] -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7月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16.71%超越格力的15.22% [5][6] - 小米集团高管转发相关数据称"新时代来了" 格力则出示另一份数据显示其线上份额17.65%高于小米的15.73% [7][8] 数据统计口径与市场表现差异 - 业内人士指出奥维云网可能存在统计口径变更 导致数据差异 [9] - 截至8月17日格力线上销量份额17.71%仍高于小米的15.77% 销售额份额格力23.35%显著高于小米的14.82% [9] - 线下市场格力销售额份额29.42%居首 小米仅0.26%居第十八位 销量份额格力26.15%对小米0.43% [10] 企业战略与产能布局 - 小米空调第二季度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速超60% 平均价格增长约10% [10] - 小米武汉空调工厂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能300万台 2030年产值目标达100亿元 [10] - 格力推出AI节能空调新品 并通过子品牌晶弘拓展工程机市场 新冷年中档空调供货价下调约10% [11] 行业竞争格局与观点 - 格力强调行业竞争不应局限于短期销量和低价 呼吁关注长期品质 [10] - 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更关注长期格局变化而非短期排名 [9] - 行业分析指出需综合全年数据和全渠道表现评估市场地位 [10]
口水战“升级”!格力高管“打假”小米
第一财经· 2025-08-25 08:58
小米与格力空调销量排名争议 - 小米与格力就空调线上销量排名产生争议 格力市场总监朱磊邀请小米加入十年免费包修行列[3] 小米公关转发销量超越格力相关微博引发讨论[6] - 奥维云网7月数据显示小米线上销量市占率16.71%同比增2.83% 格力15.22%同比降1.1%[5] 但格力引用同期数据称其份额17.65%高于小米15.73%[6] - 截至8月17日线上销量份额格力17.71%仍高于小米15.77% 销售额份额格力23.35%显著高于小米14.82%[8] 空调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线下市场格力占据绝对优势 销售额份额29.42%居首 小米仅0.26%排第十八位[9] 销量份额格力26.15%居第二 小米0.43%排第十六位[9] - 小米空调第二季度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速超60% 平均价格增长约10%[9] 武汉工厂年底投产后2026年目标年产能300万台[9] - 格力推出AI节能空调新品 通过子品牌晶弘拓展性价比市场 新冷年中档空调供货价下调约10%[10] 行业数据与竞争策略差异 - 数据差异源于统计口径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需关注全年全渠道数据而非单月线上数据[7][8] - 格力强调长期品质竞争 呼吁行业避免低价内卷 推行十年免费包修服务[9] - 小米加强市场攻势 五一期间推出千元空调机 引发部分同行跟进价格策略[9]
马上评:莫让“水深”遮玉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6:23
行业乱象 - 河南南阳石佛寺镇作为国内最大和田玉加工交易集散地出现大规模造假行为 商家使用低品质青海料 韩料玉石通过化学染色冒充和田玉籽料 [1] - 直播间存在剧本化销售欺诈 主播通过表演式砍价 照灯验货等环节误导消费者 背后实为精心设计的骗局 [1] - 2022年3·15晚会曾曝光缅甸翡翠代购直播间类似乱象 但被查处商家通过更换招牌方式继续经营 [1] 市场影响 - 造假全链条曝光严重破坏消费者对玉石市场的信任基础 商家行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1] - 水晶玉石消费近年持续升温 除情绪价值和审美需求外 高品质玉石原本具备高收藏价值与投资价值 [1] - 诚信经营商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举步维艰 行业陷入"水深"的负面认知困境 [1] 监管问题 - 乱象屡禁不止反映监管手段存在缺陷 违法成本过低导致商家可轻易卷土重来 [1] - 执法力度不足与利益链条盘根错节成为造假行为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1] - 行业需通过专业性与匠心沉淀实现规范发展 方能重现"温润以泽"的良性生态 [1]
一个铂爵倒了,无数个旅拍工作室还在苦熬
虎嗅· 2025-07-31 08:43
层层叠叠的白云、微波荡漾的蓝色湖水、起起伏伏的青草地……从新疆赛里木湖旁飞驰而过,比这幅美景更显眼的是,每隔10米就有的同款婚礼、同款婚 纱照的流水线拍摄。 婚纱照旅拍、目的地婚礼,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拍婚纱照、办婚礼的首选。2011年,名称还是"钟爱一生"的铂爵旅拍提出了"婚纱旅拍"的概念,即把婚纱 拍照与旅游结合起来;2014年铂爵旅拍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以一句"想去哪拍,就去哪拍"的洗脑式口号,迅速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左 右,同程、途牛、携程等OTA企业纷纷成立旅拍业务线,中国旅拍市场进入爆发期。 但曾经的行业龙头,最终也倒下了。铂爵旅拍成立十年后的现在,被曝"失联跑路"、拖欠员工薪资超过1500万元、定金不退、售后服务难以联系,自2025 年7月起,铂爵旅拍宣布旅拍业务线放淡季假,缩减旅拍业务并关闭亏损门店。 铂爵旅拍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搜"婚纱旅拍",除了海量的广告,就是满屏的避雷帖。衣服烂、服务差、化妆摄影修图技术水平低、隐 形消费多……针对婚纱旅拍的吐槽数不胜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如今大多数婚纱旅拍的客户体验都难以令人满意,甚至让人生气恼火。 不断降低的套餐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