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违规

搜索文档
开普云:存在估值明显偏高风险 处于微利状态
中证网· 2025-09-25 12:39
重大资产重组进展 - 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涉及收购南宁泰克100%股权 交易方式包括现金支付70%股权和发行股份支付3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2] - 交易完成后 深圳金泰克将存储产品业务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南宁泰克 [2] 股价异常波动与估值风险 - 自8月25日至9月22日期间 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225.23% 收盘价为214.00元/股 [2] - 股票日均换手率为8.76% 存在市场情绪过热和非理性炒作风险 [2] - 公司滚动市盈率达354.58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79.83的滚动市盈率水平 [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9.98%至2058.68万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3.75% [1][4]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98%至6.18亿元 其中数智政务收入同比下降60.07% [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377.73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122.08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396.78万元 [1][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98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339.15万元 [4] 标的公司财务对比 - 南宁泰克2024年营收23.66亿元 净利润1.36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13亿元 净利润0.49亿元 [4] - 公司营收规模不足南宁泰克一半 净利润也低于标的公司 [4] - 南宁泰克2023年曾亏损3.43亿元 [4] 信息披露违规记录 - 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披露不准确 实际归母净利润9802.99万元较预告6686.59万元差异幅度达46.61% [5] - 业绩更正公告延迟至2023年4月22日披露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上交所采取监管警示措施 [5][6] - 2024年6月多位核心高管包括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集体发布减持计划 [6]
*ST万方大股东股票二次司法拍卖流拍,公司存实控人变更风险
新浪财经· 2025-09-23 08:36
股权拍卖与质押冻结 - 大股东万方源持有的90,860,000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29.18%)第二次司法拍卖流拍 [1] - 首次拍卖同样流拍且曾因处置权问题被撤回 [1] - 万方源所持股份100%被质押和冻结 另有135.41%被轮候冻结 [1] 控制权变更风险 - 若万方源失去大股东身份 其与惠德实业的表决权委托协议将自动失效 [1] - 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风险 或可能出现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 监管合规问题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公司表示将密切关注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退市后 “秒还”占款,龙宇股份空窗期收购又是“套路”?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06:53
一家手握数亿货币资金,算力业务正处风口,且有外部资本愿高价接盘公司股份的公司,为何眼睁睁看 着8.68亿元大股东占款而失去上市资格?更为反常的是,退市前'一毛不还',退市后20天内却'火速还 款'3.37 亿——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资本游戏? 随着龙宇股份(603003.SH,现 "龙宇 3")2025年7月3日因大股东占款及非标审计报告黯然退市,公司 退市前后的资本动作和资金流向越发引人质疑。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已获资料及公开信息发现,该公司在 退市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挂牌之间的信披"空窗期"里,一个未披露收购项 目、一名新"任命"高管以及一家神秘的融资租赁公司,或与公司这笔退市后的 "蹊跷还款" 密切关联, 所谓"还款"的资金来源,被疑指向公司自身。 为厘清真相,记者展开调查采访,但核心疑问仍待解开,事件全貌亟待监管进一步核查。 面对退市,看上去质地不错的龙宇股份选择 "放弃抵抗":退市前股价一路跌至不足2.44元,远低于8.42 元的每股净资产,且未就占款清偿事宜与监管沟通延迟退市。 不过,退市仅20来天后,局面突然反转——7月21日,7月24日,龙宇股份控股股东关联公司— ...
一周债市看点|金科地产发行人重整计划获批并进入执行阶段,时代控股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31 09:12
公司财务表现 - 金科地产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19.70亿元,2023年亏损87.32亿元,同比下滑266.11% [1] - 泰禾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328.88亿元,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24.889亿元的三分之一 [2] - 时代控股集团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36.55亿元,2023年亏损35.65亿元,同比下滑283.01% [4] - ST东时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至-1.05亿元,2024年亏损9.03亿元,2023年亏损3.62亿元 [6] - 富力地产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0.82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3亿元,2024年亏损154.05亿元,2023年亏损199.50亿元 [6][7] 债务违约与重整进展 - 金科地产未能按期兑付"20金科地产MTN001"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26.28亿元重整投资款全部到账 [1] - 新光控股"17新光控股CP001"、"17新光控股CP002"和"18新光控股CP001"均未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涉及金额分别为10亿元、10亿元和7.1亿元,已完成现金分配并进入重整执行期 [3] - 时代控股集团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4] 法律诉讼与监管处罚 - 金科地产近一年有98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125,638.80万元 [1] - 泰禾集团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被罚600万元,多名高管分别被罚款8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 [2] - 时代控股集团新增重大诉讼,被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冻结价值6.5185亿元的财产 [4] - ST东时子公司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2.925亿元,系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法律诉讼纠纷 [5] - 富力地产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人为全部未履行状态 [6] 行业经营环境 - 时代控股集团因行业周期性下行不利影响,叠加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的不利变化,流动性出现紧张 [4] - 富力地产亏损主要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导致来自物业开发的收入及毛利下降 [6]
闽清富豪黄其森和建行高管黄曦都在东北受审
搜狐财经· 2025-08-25 12:56
公司高管动态 -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辽宁被留置 涉嫌违法 [2] - 泰禾集团副总裁黄曦2022年5月在吉林被立案调查 存在旋转门式腐败嫌疑 [2][6] - 黄曦曾任职建行总行超过30年 2018年7月离职后隔月加盟泰禾集团 [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4年末总资产1647亿元 总负债1871亿元 已资不抵债 [6] - 2020年7月发生公募债券违约 债务危机公开化 [4] - 部分经营主体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或清算 资产被拍卖或抵债 [6] - 投资性房地产及存货发生减值 资产价值大幅缩水 [6]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 - 2023年8月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从A股摘牌退市 [6] - 福建证监局对泰禾集团信披违规处以600万元罚款 [8] - 2020-2022年度涉及23起重大诉讼未及时披露 涉案金额超158亿元 [8] 高管处罚与追责 - 黄其森因信披违规被罚300万元 公司及高管合计罚款1740万元 [10] - 证监会2024年查处64家退市公司 对44家作出行政处罚 累计罚款12亿元 [10] - 黄其森可能存在贪污贿赂 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行为 [12] 历史背景与事件关联 - 黄其森2020年以200亿元身家位列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99位 [4] - 公司2020年曾设定2000亿元销售目标 [4] - 黄其森2022年3月曾协助调查 数月后恢复自由 [4] - 黄曦案件截至2023年1月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尚未公布判决结果 [6][12]
楼起楼落,港交所已无0333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1:16
退市安排 - 港交所公告自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公司无意申请复核 [1] - 公司自2024年1月29日起连续停牌18个月 触发联交所快速除牌机制 [1] - 停牌前股价为0.163港元 总市值约21.52亿港元 [1] - 8月25日正式退市 港交所平台已无公司信息 [3]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2019-2020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超5600亿元 虚增利润超900亿元 [7] - 导致债券欺诈发行及年报虚假记载 [7] - 证监会对公司罚款41.75亿元 对许家印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7] - 多名前高管被处以20万-1500万元不等罚款 [7] - 恒大地产因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披违法被立案调查 [2][6] 清盘进程与债务状况 - 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颁布清盘令 认定公司资不抵债且重组无进展 [2][6] - 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 总额约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13] - 公司2022年末单独报表负债额约275亿美元 合并报表总负债2.44万亿元 [14][15] - 清盘人控制实体资产总值约270亿港元 可变现金额约20亿港元 [12] - 许家印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累计3163.91亿元 [16] 法律诉讼与资产追缴 - 清盘人起诉许家印等7名被告 指控其批准虚假财务报表违反责任 [8] - 追讨约60亿美元(438亿元)股息及酬金 法院冻结相关人士600亿港元(550亿元)资产 [11] - 清盘人已掌握证据展开多项法律诉讼 部分涉巨额资金 [12] - 法官指出清盘可解除许家印控制权 消除债务重组障碍 [6] 经营与资产状况 - 公司2022年末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84万亿元 [15] - 通过控股附属公司回笼资金约13亿港元 直接持有8170万港元 [12] - 清盘人将持续接触债权人并推进资产保全变现 [12][16]
氯碱主业承压 中泰化学上半年亏损1.94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06: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55亿元,同比下降8.3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94亿元,同比减亏20%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8亿元,同比减亏20.74% [1] - 连续三年中报亏损:2023年上半年亏9.51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2.43亿元 [1] - 2023年全年营收371.18亿元同比降28.15%,归母净利润亏损28.65亿元 [2] - 2024年全年营收301.23亿元同比降18.84%,归母净利润亏损9.77亿元但同比减亏65.92% [2] 历史业绩趋势 - 2022年营收559.11亿元同比下降11.10%,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降74.02% [1] -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 [1] - 2022年年报存在虚增收入和成本42.48亿元,占当年营收7.60%和成本7.75% [6] 行业环境分析 - 氯碱行业整体景气度偏低,PVC行业供大于求 [1][3] - 2022-2024年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PVC需求持续低迷 [3] - 烧碱价格大幅回落:液碱现货从2024年四季度3000元/吨降至2025年8月852元/吨 [3] - 2025年上半年PVC粉全国均价4939元/吨,同比下跌11.23% [3] - 化工行业处于底部震荡阶段,预计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进入上行通道 [3] - 2025年氯碱行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供需失衡压力持续 [3] 公司应对措施 - 聚焦主责主业,推进降本增效,加强内部管理与合规治理 [2] - 同行业企业业绩普遍下滑,PVC产品价格波动成为影响业绩关键因素 [2] 信披违规事件 - 2024年5月因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被新疆证监局处罚 [6] - 2021-2022年与控股股东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7.18亿元(2021年21.54亿元占净资产8.54%,2022年55.64亿元占净资产21.61%) [6] - 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500万元罚款,股票于2024年5月21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7]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不要心存侥幸,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 2025-08-21 04:20
核心观点 - 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十个证券虚假陈述典型案例 涵盖金融审判和行政监管执法案例 为市场提供规则指引 [1] - 案例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及已退市公司 包括*ST金泰 中安科 上海电气 上实发展 飞凯材料 退市富控 *ST巴安 ST行悦等 [1][2][3][4] - 通过典型案例明确责任认定规则 包括"忽悠式"增持 预测性信息适用 "安全港"规则 重大事件影响 交易因果关系认定等 [2][3][5][6] - 监管强调从严执法 提高违法成本 突出"关键少数"责任 实施"行民刑"立体化追责 [6] 典型案例及责任认定 - *ST金泰高管"忽悠式"增持承诺案 高管未履行增持承诺构成虚假陈述 被判赔偿投资者78万元 [2] - 上海电气未及时披露业绩预亏及2020年年报虚假记载 被认定不适用"安全港"规则免责 [2] - 中安科财务造假案 三名独立董事免责 三名内部董事因未尽合理调查义务被判2%范围内连带责任 [2] - ST行悦新三板做市交易虚假陈述案 主办券商推荐挂牌阶段担责 会计所承担20%连带赔偿责任 [3] - 天海防务案 因破产重整等重大事件导致交易量价剧烈变化 法院认定虚假陈述交易因果关系切断 [3] 监管执法及处罚情况 - 退市富控"保壳式"财务造假 时任董事长被判决构成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6] - *ST巴安实控人及董事长因隐瞒违规关联担保及债务被"双罚" [4][6] - 飞凯材料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违规减持 被罚没767万元 [4][6] - 上实发展子公司为完成业绩对赌实施财务造假 董事长被罚400万元并处10年市场禁入 [6] 案件统计及审理难点 - 上海金融法院截至2024年12月共受理证券虚假陈述纠纷18040件 标的总额76.46亿元 涉及投资者26956名 其中自然人占比99.74% [7] - 投资者常借助行政监管措施决定 交易所纪律处分 问询函 更正公告等作为起诉依据 但事实认定难度较大 [7] - 民事案件与行政调查或刑事侦查存在程序衔接困难 事实认定可能冲突 证据调取和责任认定需进一步完善 [7]
*ST京蓝再陷信披违规泥潭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105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1:33
公司违规行为及处罚 - 公司子公司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苏化1号"项目中通过虚假投入成本方式确认完工进度,虚增2020年收入16291.03万元(占当年营收14.06%)、营业成本9654.67万元(占4.3%)、利润总额6636.37万元(占2.67%)、净利润5770.75万元(占2.27%)[1]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上述财务造假行为累计被罚1050万元[1] - 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商誉减值信息问题,2021年度少计提商誉减值损失[2] 投资者索赔情况 - 2022年4月28日至2023年7月12日期间买入并在2023年7月13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2] - 2021年4月27日至2025年5月29日期间买入并在2025年5月30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2]
卡倍亿信披违规收监管措施 A股募10.7亿去年收2警示函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7:45
监管措施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公告,收到宁波证监局责令改正及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 - 控股股东宁波新协实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56.97%增至57.11%,触及1%整数倍但未公告 [1] - 公司需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董事长林光耀和董秘秦慈将接受监管谈话 [2] 历史违规记录 - 2024年4月公司董事林光成和副总林强因亲属短线交易可转债获利4.94万元被出具警示函 [3] - 2024年5月董秘秦慈因在年报窗口期违规买入公司股票3.96万元再收警示函 [3] - 2023年公司曾在1个月内收到两封针对高管的警示函 [2] 融资情况 - 2020年8月IPO募资2.59亿元,发行价18.79元/股,净额2.16亿元用于汽车线缆项目 [4] - 2021年发行可转债募资2.79亿元,净额2.72亿元 [5][6] - 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资5.29亿元,净额5.21亿元 [6] - 三次累计募资总额达10.67亿元 [7]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将按要求整改并提交报告,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及内控管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