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银行(002966)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银行(002966) - 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范从来)
2025-04-28 14:51
会议情况 - 2024年召开8次董事会,审议83项议案报告[4] - 2024年董事会下设8个专门委员会召开29次会议,审议114项议案报告[5] 审计相关 - 2024年5月续聘普华永道中天,10月调整聘任安永华明为外部审计机构[15] 人事与方案 - 董事会审议聘任副行长等,提名赵刚为执行董事候选人[16] - 审议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度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方案[16] 未来展望 - 2025年独立董事落实要求,发挥职能,提供建设性意见[19] 建议策略 - 独立董事建议发展与实体经济共振,探索新商业模式[17] - 建议坚持稳健经营,建立预警机制和预案[18]
苏州银行(002966) - 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刘晓春)
2025-04-28 14:51
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 独立董事述职报告 (刘晓春) 本人刘晓春,担任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银行") 独立董事,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 治理准则》以及苏州银行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相关规定,现将 2024年度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工作履历、专业背景以及兼职情况 本人刘晓春,1959年3月出生,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新金融研 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华宝证券股 份有限公司、开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独 立董事。历任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信贷科科长、信贷 部经理、营业部副总经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国 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香港分行副总经理、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 长、香港分行总经理,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等职。 本人自2020年4月起担任苏州银行独立董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监管规章关于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条件的规定,已 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备案审查,并获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任职资格核 准。 二、年度履职情况 (一)出席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情 ...
苏州银行(00296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4: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总资产达6937.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7%;总存款4169.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1%;总贷款3333.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2%;营业收入122.24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50.68亿元,同比增长10.16%;不良贷款率0.83%,拨备覆盖率483.50%[25] - 2024年1 - 12月营业收入12,223,786,较2023年同期增长3.01%[44] - 2024年1 - 12月净利润5,272,956,较2023年同期增长9.92%[44]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693,714,073,较2023年末增长15.27%[44] - 2024年1 - 12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68,597,较2023年同期下降33.38%[4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31元/股,较2023年增长7.38%[44]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52,911,051,较2023年末增长16.34%[44] - 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320,502,301千元,较2023年末增长14.00%[56] - 2024年吸收存款427,396,838千元,较2023年末增长14.76%[56]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净额28,913千元,2023年为123,603千元[53]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78%,资本充足率为14.87%[58][60] - 2024年末流动性比例为102.20%,流动性覆盖率为192.11%[58]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83%,拨备覆盖率为483.50%,拨贷比为4.01%[58] - 2024年末杠杆率为7.13%[62] - 2024年末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19.27%[66] - 2024年利息净收入7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78亿元,降幅6.8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4.67%[81] - 利息收入208.09亿元,较上年增加4.91亿元,增幅2.42%;利息支出129.04亿元,较上年增加10.69亿元,增幅9.03%[80]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59亿元,较上年减少1.79亿元,降幅14.48%[80] - 投资收益23.26亿元,较上年增加5.59亿元,增幅31.6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24亿元,较上年增加4.59亿元,增幅173.42%[80] - 营业支出58.34亿元,较上年减少2.91亿元,降幅4.75%;信用减值损失11.28亿元,较上年减少5.20亿元,降幅31.56%[80]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63%,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2.18%,净利差1.45%,净利息收益率1.38%[85] - 集团净利差为1.45%,较上年同期下降0.28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为1.38%,较上年同期下降0.30个百分点[88] - 集团利息收入208.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1亿元,增幅2.42%[89]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25.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57亿元,增幅5.52%[90]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45.3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9亿元,降幅10.10%[93] - 集团利息支出129.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69亿元,增幅9.03%[96]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85.09亿元,占全部利息支出的65.95%,较上年同期增加7.09亿元,增幅9.09%[97] - 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43.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35亿元,增幅27.65%,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33%,较上年提升6.82个百分点[10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9亿元,降幅14.48%,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67%[107] - 投资收益23.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59亿元,增幅31.65%[10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亿元,增幅173.42%[106] - 报告期内,集团业务及管理费用44.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8亿元,增幅3.43%[110][113] - 报告期内,集团信用减值损失11.28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为主要组成部分,计提减值损失16.82亿元,贷款减值准备余额较上年末增加5.00亿元至133.69亿元[114][115] - 报告期内,集团所得税费用为11.0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1.62亿元,增幅17.21%[116][118] - 其他收益下降70.05%,投资收益增长31.6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173.42%,资产处置收益增长261.17%等[120]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6937.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18.73亿元,增幅15.27%[121][123] - 发放贷款和垫款3205.0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6.20%,本金较上年末增加399.58亿元,增幅13.62%[124] - 公司贷款本金2414.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4.82亿元,增幅23.21%,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72.44%[124] - 个人贷款本金918.7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5.24亿元,降幅5.67%[124] - 员工费用29.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91亿元,增幅3.24%[110][112] - 业务费用10.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0亿元,增幅3.09%;资产折旧3.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13亿元,增幅3.64%;资产摊销1.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14亿元,增幅8.11%[110][113] - 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3338.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9.81亿元,增幅13.61%[125] - 金融投资账面价值为2541.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33亿元,增幅17.98%[1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764.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9.71亿元,增幅45.71%[128] - 债权投资余额为762.5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80.76亿元,降幅19.16%[129] - 其他债权投资余额为1014.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8.37亿元,增幅47.84%[130] - 衍生金融工具名义金额合计为967.31亿元,资产公允价值为63.29亿元,负债公允价值为59.33亿元[135]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余额为267.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78亿元,增幅22.28%[137] - 同业资产余额为481.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76亿元[138] - 长期应收款余额为350.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06亿元,增幅12.90%[139] - 负债总额为6384.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42.83亿元,增幅15.21%[142] - 负债总计638.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4.28亿元,增幅15.21%[143] - 吸收存款427.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97亿元,增幅14.76%,其中公司存款本金增幅8.57%,个人存款本金增幅20.41%[143][146][147] - 向中央银行借款210.9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7.67亿元,降幅18.43%[143][148] - 同业负债余额866.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0.30亿元,增幅19.31%[149] - 应付债券899.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4.27亿元,增幅16.02%[143][151] - 股东权益为552.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5.90亿元,增幅15.9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增幅16.34%[156] - 其他权益工具较上年末增加29.23亿元,增幅45.92%,因发行永续债[158][160] - 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末增加6.91亿元,增幅70.76%,受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158][160] - 应交税费较上年末减少4.75亿元,降幅61.27%,因应交企业所得税减少[143][1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887.39亿元,较2023年减少66.53亿元[162]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09.69亿元,现金流入887.39亿元,较上年减少66.53亿元,现金流出777.70亿元,较上年减少11.56亿元[163]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71.03亿元,现金流入2102.03亿元,较上年增加235.31亿元,现金流出2373.05亿元,较上年增加354.65亿元[164]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82.27亿元,现金流入2528.99亿元,较上年增加536.87亿元,现金流出2346.72亿元,较上年增加317.95亿元[164] - 2024年公司业务资产总额3313.77亿元,占比47.77%,利润总额35.58亿元,占比55.80%;2023年资产总额2789.94亿元,占比46.36%,利润总额32.63亿元,占比56.86%[166] - 2024年个人业务资产总额1052.53亿元,占比15.17%,利润总额6.47亿元,占比10.15%;2023年资产总额1083.92亿元,占比18.01%,利润总额11.54亿元,占比20.11%[166] - 2024年资金业务资产总额2561.13亿元,占比36.92%,利润总额21.02亿元,占比32.96%;2023年资产总额2135.57亿元,占比35.48%,利润总额12.45亿元,占比21.70%[167] - 2024年末正常类贷款3276.64亿元,占比98.29%;不良贷款余额27.6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3亿元,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73] - 拨备覆盖率483.50%,拨贷比4.01%[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241,482,801千元,占比72.44%,不良贷款率0.51%;个人贷款和垫款本金91,875,740千元,占比27.56%,不良贷款率1.66%[175] - 与2023年末相比,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占比上升5.6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下降0.24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和垫款本金占比下降5.6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上升0.64个百分点[1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逾期贷款34.51亿元,逾期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04%,较上年末上升0.3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值为81.73%,较上年末上升19.34个百分点[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五个行业贷款金额占全部贷款金额比重约为56.16%[181] - 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8%、1.01%和0.99%[182] - 房地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贷款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分别下降2.51个百分点和0.21个百分点[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苏州市贷款余额占比59.27%,不良贷款率0.7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1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江苏省内其他地区贷款余额占比40.73%,不良贷款率1.01%,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18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部贷款合计333,358,541千元,不良贷款率0.83%;2023年12月31日全部贷款合计293,400,738千元,不良贷款率0.84%[175] - 固定资产贷款2024年末金额41,667,393千元,占比12.50%,不良贷款率0.19%;2023年末金额27,894,249千元,占比9.51%,不良贷款率0.05%[175] - 2024年末各类贷款合计333,358,541元,不良贷款2,764,958元,不良贷款率0.83%;2023年末各类贷款合计293,400,738元,不良贷款2,461,691元,不良贷款率0.84%[186] - 2024年末信用、保证、抵押、质押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08%、0.31
苏州银行(002966)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14: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3249637千元,同比增长0.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4339千元,同比增长6.80%[8]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2.50亿元,同比增长0.25亿元,增幅0.76%;实现净利润16.10亿元,同比增长1.05亿元,增幅6.95%等[27] - 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32.4963654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2.25008986亿元增长0.76%[43] - 2025年1 - 3月净利润16.0988026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05266025亿元增长6.95%[43] - 2025年1 - 3月综合收益总额8.3919083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59740562亿元下降49.44%[44] - 2025年1 - 3月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较2024年同期的0.37元下降8.11%;稀释每股收益0.32元,较2024年同期的0.31元增长3.23%[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1 - 3月,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为12,699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40%;其他收益为35,112千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09%等[30] 其他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727154171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82%;总负债667035870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48%[8] - 发放贷款和垫款349915483千元,较上年末增长9.18%;吸收存款473211289千元,较上年末增长10.72%[12]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29063千元[1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2%,资本充足率为14.54%[14][17] - 不良贷款率为0.83%,拨备覆盖率为447.20%,拨贷比为3.72%[14] - 流动性比例为89.72%,流动性覆盖率为145.69%[14] - 存贷款比例(本外币)为78.38%[14] - 总资产收益率(年化)为0.91%,成本收入比为30.76%[14] - 净利差(年化)为1.33%,净利息收益率(年化)为1.34%[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杠杆率为7.27%,一级资本净额为5,863,114,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80,593,857[19]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性覆盖率为145.69%,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7,460,269万元,未来30天现金流出量期末数值为5,120,751万元[21] - 2025年3月31日,正常类贷款金额为357,401,031千元,占比98.49%;关注类贷款金额为2,467,407千元,占比0.68%等[23] - 报告期内,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期末数为13,467,219千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期末数为44,282千元[25][26]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7,271.54亿元,较年初增加334.40亿元,增幅4.82%;负债总额6,670.36亿元,较年初增加285.78亿元,增幅4.48%等[27]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0.83%,拨备覆盖率447.20%,拨贷比3.7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0%,一级资本充足率11.62%,资本充足率14.54%等[27] - 2025年3月31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4,344,186千元,较上年末增长40.49%;其他资产为1,623,890千元,较上年末增长253.27%等[29]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727,154,171,391元,2024年12月31日为693,714,073,375元[40] - 2025年3月31日发放贷款和垫款349,915,483,357元,2024年12月31日为320,502,300,657元[40]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65,409,199,565元,2024年12月31日为76,415,423,128元[40] - 2025年负债总计6670.3587024亿元,较上一报告期的6384.58311182亿元增长4.47%[41] - 2025年股东权益合计601.18301151亿元,较上一报告期的552.55762193亿元增长8.8%[41] - 2025年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7271.54171391亿元,较上一报告期的6937.14073375亿元增长4.82%[41] - 24政策性银行债券02面额2,740,000.00千元,票面利率2.00%[37] - 25政策性银行债券02面额1,700,000.00千元,票面利率0.00%[37]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2,069股,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3.93%,持股数量为622,743,124股[32] - 前10名股东中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43%,对应198,000,000股[33] - 2025年1月14日至4月14日国发集团增持8572.4636万股,占总股本1.9175%,增持资金56728.5946万元[35] - 截至2025年3月末苏州海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1,002,800股被司法冻结,占总股本0.25%[35] 债券持有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持有的十只金融债券合计面值123.20亿元,多为政策性金融债[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发集团计划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增持不少于3亿元[34] 现金流量情况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626342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488337616亿元下降41.25%[48]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7.44673697亿元,2024年同期为 - 6.672679866亿元[48]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 - 17.1041030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 - 5.764821088亿元下降196.69%[48]
苏州银行: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6.80%
快讯· 2025-04-28 14: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0.76%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6.80% [1]
苏州银行:“苏心康养”推动养老金融迈上新台阶
中金在线· 2025-04-27 09:35
养老金融战略定位 - 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和金融工作重点任务 [1] - 公司创新打造"苏心康养"品牌,以"金融+陪伴式服务"模式解决养老产业融资难、服务体验不足、产品单一等痛点 [1] 养老产业融资支持 - 为国有养老企业提供资产保值升值、并购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支持国资整合敬老院资产 [2] - 通过中长期贷款、保函融资解决民办非企业单位融资痛点,为小微企业开发信用类授信产品 [2] - 作为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开展"金融+非金融"多领域合作 [2] 老年群体服务升级 - 改造29家适老网点,所有网点设"爱心窗口"并配备无障碍设施及便民工具 [3] - 2022年成立"幸福里"俱乐部,提供医食助行等7类权益,2024年末会员达3800人 [3] - 下设14个分会开展近500场康养活动,覆盖3万人次,每月进社区开展反诈宣传近千场 [3] 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 累计发行三代社保卡470万张、尊老卡35万张,年服务养老金业务450万人次、尊老金业务280万人次 [4] - 提供定制化养老规划,测算目标金额并动态跟踪进度 [4] - 分层推出公募养老基金、康养专属存款及保本型产品,引入保险金信托实现财富传承 [4] 养老服务生态圈 - 联合文旅康养推出"9.9元一日游"覆盖6000人次,家政权益包服务6万人次,"28金融服务日"年服务3000次 [5] - 冠名赞助中老年才艺大赛吸引400支队伍、15000人参赛 [5] 数字化转型 - 手机银行康养颐享版集成预约挂号等功能,自助设备新增大字版,96067热线提供方言服务 [6] - "苏医慧"服务联通医院场景,预约挂号等功能累计使用7000万人次 [6]
苏州银行:以知识产权金融为墨,绘就科创金融长卷
证券之星· 2025-04-26 03:03
公司创新突破 - 自主研发"苏心科创力"企业评价模型 打破传统财务数据桎梏 从科创资质 知识产权布局 行业前景等非财务维度构建企业画像 [2] - 完成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 沃时科技以未来许可收益为质押获得300万元融资 [2] - 推出全国首单"流片贷"和生物医药License-Out收益权融资 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金融创新奖"和"金融开放创新奖" [3] 业务发展成果 - 累计完成6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8地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 服务近700家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企业 [3] - "知易融"系列产品获得行业认可 荣获"苏州市知识产权突出贡献奖"和"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优秀课题"等荣誉 [3] - 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专利+著作权"混合质押获得百万级融资 车联网企业以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获千万级授信 [4] 服务体系构建 - 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初创期"伴飞计划"提供纯信用贷款 成长期"展翅计划"首创"银行+保险"模式 成熟期"领航计划"定制主动授信方案 [4] - 迭代升级"伴飞贷"和"苏知贷"产品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混合质押等创新模式 [4] - 通过"拨贷联动"为初创企业提供批量化授信服务 [4] 未来发展规划 - 提出"GOAI科创金融生态"远景 探索知识产权评价模型与区块链 AI技术融合 [5] - 计划构建知识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参与地方标准制定 响应《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5] - 深化数据应用 搭建贯通信用评估与融资服务的完整闭环 [5]
长三角谁最强?“3万亿俱乐部”再添一员,上海银行不良率最高
新浪财经· 2025-04-25 00:25
长三角城商行资产规模 - 7家上市城商行2024年总资产规模合计达17.72万亿元,江苏银行以39520.42亿元居首,增速16.12% [1][3][5] - 上海银行(32266.56亿元)与宁波银行(31252.32亿元)差距缩小至千亿级别,2023年差距为3700亿元 [4][6] - 南京银行资产规模25914亿元,增速13.25%,正向"3万亿俱乐部"靠拢 [7] - 杭州银行(21123.56亿元)和徽商银行(20137.53亿元)突破2万亿,苏州银行规模最小(6938.04亿元) [3][7] 贷款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银行86.13%贷款集中于江苏,长三角(不含江苏)占比6.82% [7] - 宁波银行贷款64.37%投放于浙江,21.61%在江苏 [7] - 南京银行84.92%贷款在江苏,其中南京地区占25.96% [7] - 徽商银行88.87%贷款分布在安徽,江苏仅占5.94% [8]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 - 江苏银行营收808.15亿元(+8.78%)、净利润318.43亿元(+10.76%),均为行业第一 [10][12] - 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2%最高,非利息净收入贡献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329.48% [12]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8.07%居首,超越徽商银行升至第五位 [12][13] - 徽商银行营收增速2.10%垫底,净利润154.14亿元 [10][12] 资产质量与拨备覆盖率 - 6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1%,上海银行1.18%最高 [1][18]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541.45%行业最高,苏州银行483.46%次之 [16][20] - 徽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86.47%,唯一实现正增长(+14.53个百分点) [16][20] - 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最低,拨备覆盖率389.35% [18][20] 净息差压力 - 5家披露数据的银行净息差均下滑,南京银行1.94%最高,杭州银行1.41%最低 [13][14] - 宁波银行净息差1.86%,贷款收益率下降29个基点,存款付息率降7个基点 [13] - 杭州银行副行长指出净息差下行压力边际好转 [14]
上市城商行2024业绩盘点!郑州银行营收同比降超5%,北京银行净利排名被宁波银行超越
新浪财经· 2025-04-24 00:40
营收表现 - 14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3家营收实现正向增长,仅郑州银行同比下降5.78%[1][2][4] - 江苏银行以808.15亿元营收位居榜首,北京银行(699.17亿元)和宁波银行(666.31亿元)分列二三位[3][4] - 南京银行营收增速最快达11.32%,利息净收入266.27亿元同比增长4.62%,非利息净收入236.46亿元同比增长19.98%[4] - 厦门银行营收规模最小为57.61亿元,但实现2.82%的正增长[3][4] 净利润表现 - 江苏银行(318.43亿元)、宁波银行(271.27亿元)和北京银行(258.31亿元)位列净利润前三[5] - 北京银行净利润增速0.81%创近四年新低,被宁波银行超越退至第三位[1][6] - 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7%)和齐鲁银行(17.77%)净利润增速领先[6] - 仅厦门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61%[3] 资产质量 - 10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下降,郑州银行1.79%为最高,成都银行0.66%为最低[7][8][10]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541.45%居首,北京银行(208.75%)和郑州银行(182.99%)垫底但仍达标[9][11] - 郑州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2.05%,中长期贷款不良率2.4%,信用卡不良率升至2.55%[10] 资产规模 - 14家城商行总资产均实现正增长,北京银行以42215.42亿元居首[12][13][15] - 江苏银行(16.12%)、苏州银行(15.28%)和宁波银行(15.25%)资产增速领先[13][15] - 江苏银行与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差距从3400余亿元缩小至2600余亿元[16] 发展战略 - 多家城商行强调区域优势发展,宁波银行实施"区域市场,协同发展"策略[16] - 南京银行定位"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17] - 杭州银行制定区域差异化营销策略优化客户结构[17]
中证500价值指数上涨0.34%,前十大权重包含苏州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4-22 08:12
中证500价值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中证500价值指数上涨0.34%报8099.47点 成交额307.73亿元 [1] - 中证500价值指数近一个月下跌4.52% 近三个月下跌1.84% 年至今下跌4.57% [1] 指数构成与编制方法 - 中证500风格指数系列以中证500指数为样本空间 根据成长因子和价值因子计算风格评分 [1] - 选取价值得分最高的150只证券构成中证500价值指数 [1] - 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结构 - 十大权重股包括苏州银行(1.98%) 永泰能源(1.71%) 东吴证券(1.71%) 云天化(1.59%) 长沙银行(1.47%) 浙江龙盛(1.47%) 西部矿业(1.45%) 太阳纸业(1.36%) 梅花生物(1.22%) 常熟银行(1.21%)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65.03%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4.97% [2] - 行业分布为原材料21.90% 金融15.03% 工业14.48% 可选消费12.57% 公用事业10.35% 能源8.75% 医药卫生5.24% 主要消费4.07% 房地产3.39% 通信服务3.17% 信息技术1.04%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每次样本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30% [3] - 设置缓冲区 价值因子得分排名在105名内的新样本优先进入 195名内的老样本优先保留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3] 相关跟踪基金 - 银华中证500价值ETF跟踪该指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