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银行(002966)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银行(002966)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1:52
存款成本与结构优化 - 上半年存款平均付息率1.80% 较上年改善29个BP [1] - 持续优化存款结构以改善付息成本 [1] 资本充足水平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7% 一级资本充足率11.67% 总资本充足率14.57% [1] - 近50亿元可转债转股增强资本实力 [1] 股东回报政策 - 现金分红比例持续维持30%以上水平 [2] - 2024年度股东会授权实施中期分红方案 [2]
苏州银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
新浪财经· 2025-09-15 11:52
债券发行概况 - 苏州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1] - 债券于2025年某月某日簿记完成并缴款完毕 [1] - 发行规模为人民币若干亿元 票面利率1.89% [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依据法律和监管批准用于科创领域 [1] - 具体用途包括发放科技贷款和投资科创企业债券 [1] - 专项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规定的科技创新业务 [1] 监管审批 - 债券发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1] - 公告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发布 [1]
苏州银行(002966) - 关于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完毕的公告
2025-09-15 11:48
债券发行情况 - 苏州银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9月10日簿记完成,9月12日缴款完毕[1] - 发行规模20亿元,为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1] - 票面利率1.89%[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用于科创领域,支持科技创新业务[1]
城商行板块9月15日跌0.85%,西安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9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08:43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下跌0.85%,领跌个股为西安银行(跌1.87%)[1] - 上证指数下跌0.26%至3860.5点,深证成指上涨0.63%至13005.77点[1] - 板块内16只个股中仅郑州银行上涨0.98%,其余15只个股持平或下跌[1][2] 个股价格表现 - 西安银行跌幅最大达1.87%至4.19元,青岛银行跌1.76%至5.03元,重庆银行跌1.67%至9.42元[2] - 江苏银行成交量最高达181.42万手,北京银行成交额最高达16.09亿元[1] - 郑州银行成为唯一上涨个股,涨幅0.98%至2.07元,成交量138.39万手[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7.97亿元,游资净流入4.49亿元,散户净流入3.48亿元[2] - 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6163.77万元(占比10.04%),贵阳银行主力净流入1944.81万元(占比11.17%)[3] - 苏州银行游资净流入5744.84万元(占比16.07%),长沙银行游资净流入2012.22万元(占比10.84%)[3] - 青岛银行散户净流出2286.81万元(占比-13.35%),苏州银行散户净流出4569.09万元(占比-12.78%)[3]
苏州银行跌2.07%,成交额3.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36.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5 06:5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5日盘中股价下跌2.07%至8.06元/股 总市值360.34亿元 成交额3.12亿元 换手率0.87%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36.94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759.97万元 大单净卖出2276.97万元 [1] - 年内股价微涨1.90% 但近期呈下跌趋势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0.98%/4.39%/7.04%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达6.03万户 较上期增加3.64% 人均流通股减少3.51%至72,836股 [1]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减持1735.96万股至1.19亿股 仍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2]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944.66万股至6640.13万股 新晋第九大流通股东 [2] 财务业绩与分红记录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34亿元 同比增长6.15%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6.87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2.87亿元 [2] 公司基本情况 - 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2004年12月成立 2019年8月上市 [1] - 主营业务涵盖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及其他业务 [1] - 属于城商行行业板块 具有长期破净、低市盈率、中盘股等特征 [1]
股东高管密集出手 银行股增持潮涌
北京商报· 2025-09-14 17:06
银行股增持动态 - 多家上市银行获大股东及管理层密集增持 包括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苏州银行等 [1][3][4] - 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1397万股 占总股本0.02% 金额5166.1万元 [3] - 南京银行获紫金信托增持5679.98万股 占总股本0.46% 紫金集团合计持股比例升至13.02% [3] - 华夏银行核心团队累计增持422.93万股 金额3190.2万元 达计划下限106.34% [4] - 苏州银行核心管理层全员参与增持 计划金额不低于420万元 [4] 银行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营收2.92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1][7] - 超六成银行(26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 [1][7] - 农业银行股价涨幅超40% 总市值2.5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首超工商银行 [8] - 农业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年内涨幅均超20% [8] 分红机制创新 - 多家银行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领跑 [7] -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区域银行均参与中期派息 阵营持续扩容 [7] - 新"国九条"推动多次分红 强化价值投资理念 [8] 行业转型与估值 - 银行业净息差逐步企稳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5] - 经营模式向精细化转型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和弱周期韧性 [9] - 行业非息收入占比稳步提高 客户分层经营深化 [9] - 银行股兼具高股息与低估值特征 在资产配置中发挥防御与收益平衡作用 [9] 资金配置动向 - 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频繁举牌银行股 巩固配置价值 [8] -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凸显配置优势 [8] - 7月中旬后板块出现"倒V"型回调 受市场风格切换及"分红即走"策略影响 [8]
2025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迈向“效益优先”新周期,存款搬家仍在继续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4 12:0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银行板块 [3] 核心观点 - 信贷平稳降速 银行明确由"规模优先"转向"效益导向"的量价平衡策略 [4] - 社融增速触顶回落 四季度政府债支撑力度预计继续下降 [4] - 存款结构分化明显 零售存款向非银存款"搬家"持续 [4] - 看好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修复 重点关注低估股份行底部反转和优质城商行价值挖掘 [4] 信贷表现分析 - 8月信贷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1-8月累计新增13.46万亿元 同比少增9700亿元 [3][4] - 人民币贷款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6% [4] - 企业一般性贷款新增5400亿元 同比多增2400亿元 其中企业中长贷新增4700亿元 基本持平去年同期 [4] - 企业短贷新增700亿元 低基数下同比多增2600亿元 [4] - 票据贴现仅新增531亿元 同比少增4920亿元 [4] - 居民部门信贷微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贷新增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 中长贷新增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 [4] 社融表现分析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3] - 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8% 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 - 政府债新增约1.4万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 [4] - 对实体发放人民币贷款新增约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4] - 表外融资新增2158亿元 同比多增约1000亿元 [4] - 企业债新增1343亿元 同比少增360亿元 [4] - 1-8月社融结构中贷款占比48.7% 企业债券占比5.9% 政府债占比38.7% [9][13] 货币供应表现 - M1同比增长6.0% 增速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3] - M2同比增长8.8% 增速环比持平 [3] - 8月存款新增超2万亿元 同比少增1600亿元 [4] - 对公存款新增约3000亿元 同比少增约500亿元 [4] - 零售存款新增1100亿元 同比少增6000亿元 [4] - 非银存款单月新增约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4] 投资建议 - 推荐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等权重股份行 [4] - 推荐重庆银行 苏州银行 杭州银行等优质城商行 [4] - 关注国有大行在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的轮动机会 [4]
逾期率下降核销可控,苏州银行风控逻辑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国经济网· 2025-09-12 01:48
核心观点 - 公司资产质量表现优异 不良贷款率0.83% 拨备覆盖率437.91% 主要风险指标位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1][2] - 风险管控实现"指标稳 机制全 效能高 技术强"的闭环管理 为城商行风控转型提供实践样本[1][9] - 信贷规模同比增长9.04%背景下仍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体现风控体系对业务扩张的支撑能力[3]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0.83% 持续优于同业水平[1][2] - 拨备覆盖率437.91% 风险缓冲垫厚度持续夯实[2] - 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13% 降低未来资产质量劣化压力[2] - 逾期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风险分类准确性提升[2] - 拨贷比3.63% 处于同业合理区间 平衡盈利与风险准备[2] - 全年核销预算显著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以最小代价化解风险[1][2] 风控机制建设 - 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 形成从源头预防到末端处置的闭环管理[4] - 授信审批实行精简化 标准化 模板化流程 提升效率并减少人为失误[4] - 定期召开风险客户复盘会 从问题案例中查找原因弥补漏洞[4] - 优化大数据预警规则 升级全流程风险预警体系[4] - 完善操作风险三大工具: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 关键风险指标(KRI) 损失数据收集(LDC)[4] - 加强业务前台 风险中台和审计后台三道防线协同合作[5] 运营效能提升 - 实行差异化准入和管理政策 避免"一刀切"风控[6] - 对风险客户按预警等级建立"一户一表" 差异化跟踪频率[7] - 主动处置大额不良资产 加快变现效率[7] - 核销资产分类管理(终结类 清降类 保持类) 重点突破快速处置部分[7] 技术赋能创新 - 上线新综合信贷系统 实现公司贷款 个人贷款 网贷业务整合 达到"3全 5化 6统一"标准[8] - 建立全行级知识图谱能力平台 搭载风险基础图谱模型[9] - 通过图谱技术挖掘隐性关联风险 提升大数据预警灵敏度[9] - 研究团队深度分析行业周期 快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调整[8] 战略导向 -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支持实体经济与普惠金融领域[6] - 根据三年战略规划动态调整授信政策 预判行业回暖与风险领域[8] - 风控政策主动适配业务发展 为优质需求留足空间[2][6]
银行股震荡回调,多家上市银行股东、董监高“趁机”增持
搜狐财经· 2025-09-11 10:19
银行股增持动态 - 多家上市银行大股东或董监高在股价回调阶段完成增持 包括华夏银行 成都银行 苏州银行 南京银行 青岛银行 上海银行 [2]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信托通过集中竞价增持5677.98万股 占总股本0.46% [2] - 华夏银行累计增持422.93万股 金额达3190.2万元 [3] - 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累计增持1.7亿元 占增持计划下限的23.8% [4] 股价表现与估值变化 - 银行板块指数自7月10日见顶后整体回落 中小银行板块跌幅更大 [3] - 华夏银行股价从7月10日8.72元/股高位回落至9月9日7.28元/股 [4] - 银行AH全收益指数年内最大回撤超10% 估值回落至0.7倍PB 股息率回升至4.4% 部分银行股预计股息率超5% [7] - 银行股指数在2023年12月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涨幅达64% 最高点超7923点 [7] 机构资金动向 - 主动型公募基金二季度末对银行股重仓配置比例达4.9% 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创2021年二季度以来新高 [8] - 多家银行H股被险资举牌 农行H股 招行H股 邮储H股均被三次举牌 郑州银行H股获四次举牌 [7] - 平安人寿增持农行H股后持股比例达15% 触发举牌线 [7] - 险资偏好通过港股通投资银行H股 因估值更低且股息率更高 [7] 市场观点分析 - 大股东增持行为反映对公司基本面和未来前景的信心 凸显银行股高股息率的长期投资价值 [2] - 增持有助于稳定股价预期 防止市场情绪导致的过度波动 是市值管理的一种方式 [5] - 银行股具有低估值和高股息特性 在逆势中提供防御型配置价值 [6] - 市场分歧集中在净息差收窄压力和地产下行对资产质量的潜在拖累 [8] - 外资机构对国有大行配置需求稳定 全球利率环境变化将影响银行估值修复 [8]
重要股东和董监高频出手 上市银行获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2:25
银行股东及董监高增持行动 - 苏州银行董事长崔庆军等管理层拟合计增持不少于420万元A股股份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实施期限为9月8日至12月31日 [1][2] - 青岛银行大股东国信产融控股计划增持不少于2.33亿股且不超过2.91亿股 完成后合计持股比例达19.00%至19.99% 实施期限为6个月 [2]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通过集中竞价增持750.77万股 持股比例由8.94%增至9.00% 增持原因为对公司发展信心和价值认可 [2] 银行股投资价值认可 - 十余家上市银行重要股东及董监高出手增持 部分计划已完成 反映对银行未来发展及盈利能力的信心 [3] - 银行股估值处于低位 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 非息收入增长对业绩改善形成重要支撑 [3]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0.8% 较一季度双双转正 [3] 银行板块资金配置趋势 - 险资出现在超700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按持股数量统计前十大重仓股有六只为银行股 [4] - 银行资产质量稳健且业绩稳定 支撑高股息率 在资产荒背景下获险资等长期资金青睐 [4] - 银行股投资逻辑转向以资产稀缺性为核心的低波红利 国有大行因高股息和低估值成为核心红利资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