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自科技(688737)
icon
搜索文档
中自科技(688737.SH):将节余募集资金2.85亿元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格隆汇APP· 2025-08-06 10:19
公司财务决策 - 公司变更部分募投项目资金用途并将节余募集资金28,539.35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 - 资金包含已到期利息收入及现金理财收益 实际金额以转出当日专户余额为准 [1] - 该议案经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 [1]
国投期货国投期货期市晨报-20250805
国投期货· 2025-08-05 1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铂钯品种展开,介绍其自然属性、资源分布、产业链、供需格局、价格回顾等内容,分析广期所铂钯期货草案及期权情况,指出行业供应端呈“寡头垄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消费端汽车催化剂占比大,国内铂族资源匮乏、进口依赖度高,回收环节重要性凸显 [15][37][82] 各部分总结 铂钯品种概况 - 铂和钯属铂族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低,铂在地壳中含量为亿分之五,钯为亿分之一,实际应用中需求高于其他成员 [6] - 铂熔点高、延展性好等,用于工业催化剂等;钯能吸附气体等,主要用于催化剂领域 [7][8] - 铂族金属矿分原生和外生砂矿,按成因有岩浆、热液、外生沉积等,我国铂族矿床多样,多为共生或伴生矿 [10][12] 铂族金属产业链 - 供应链呈“金字塔”,寡头垄断易使供应端主导价格,开采提取包括勘探等步骤,分离提纯工艺因原料而异 [15][16][19] - 全球贵金属跨国集团在加工和回收领域占主导,国内企业有差距但在细分领域有优势,回收产能扩张致二次资源紧张 [32][33] - 终端用于汽车催化剂等领域,汽车催化剂是最大消费领域,铂消费结构更分散,钯超八成用于此 [37] - 投资渠道有实物投资、铂金 ETF 等,欧美是铂金实物投资大市场,我国成重要市场,钯金投资需求几无 [49] 全球铂金供需格局 - 供应集中在南非等国,2024 年产量下滑,预计 2025 年矿产铂金量同比下滑 4%,回收量或改善 [55][57] - 消费集中在中国等,2024 年需求下滑 1.6%,供应缺口 1.98 吨,氢能消费占比 1% [65] 全球钯金供需格局 - 供应集中在俄罗斯等国,2024 年产量增加,预计 2025 年矿产钯金量下降,回收量增加 [69][71] - 消费集中在中国等,2024 年需求下降 4%,市场供应过剩 2.4 吨,汽车催化剂需求占比 82.93% [77] 中国铂族资源格局 - 资源匮乏,储量下降,主要分布在甘肃等,产量超 8 成来自甘肃金川矿,进口依赖度高 [82] - 2024 年铂、钯产量 4.9 吨,回收量增加,进口铂金 104.1 吨、钯金 28.1 吨,铂金消费 64.4 吨,钯金消费下降 [86][97][100] 铂钯价格回顾 未提及具体价格走势分析 广州期货交易所铂钯期货草案 - 合约为双月合约,交易单位 1000 克/手等,设涨跌停板和保证金制度,采用三阶段限仓 [124][125][132] - 创新性将锭、海绵、粉状铂、钯纳入交割,引入厂库制度,规定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流程 [133][139][148] 铂钯期权 - 合约标的物为铂、钯期货合约,有看涨、看跌期权,交易单位 1 手期货合约等,行权方式为美式 [152] - 涨跌停板同期货,持仓限额为 600 手,现货规模大企业可申请套期保值头寸 [154]
中自科技发布创新成果,以科创实力筑牢发展根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6 01:14
公司概况 - 中自科技成立于2005年7月15日,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专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工业催化剂、储能/储能+、氢能源、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 [1] - 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发布系列创新成果,展示全维度布局与硬核技术 [1] 战略布局 - 战略方向锚定双碳目标,构建"减污降碳-碳达峰-碳中和"三阶发展曲线 [3] - 业务覆盖内燃机后处理催化剂、工业催化剂、电芯、储能、氢能、复合材料等多领域 [3] - 贯通交通、能源、工业多领域,构建绿色技术生态 [3] 技术实力 - 20年来获2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牵头或参与制定27项国家/行业标准 [3] - 获200余项国内外专利授权,拥有200多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 [3] - 天然气车后处理催化剂达国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 [3] - 累计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主导或参与35项重大科研项目 [11] 产品矩阵 - 国七及欧五+后处理催化剂攻克机动车减排难题 [5] - 低温低浓度VOCs净化催化剂提供工业治污高效路径 [5] - 智能微电网方案解决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问题 [5] - 氢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推动零碳能源落地 [5] 发展历程 - 创业初期以四川大学摩托车尾气净化技术成果转化为起点 [6] - 突破人才团队、技术转化、生产质量、资金、市场五大发展难关 [8][10] - 汽油车催化剂产销突破100万套,产能达400万套 [8] - 2021年10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 [11] 创新成果 - 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11]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6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11] - 作为行业标准制定组长单位,主导参与27项行业标准 [11] - 培养40余名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 [11] 企业文化 - 以"用最先进的科技实现绿色低碳美好生活"为使命 [13] - 核心价值观为"团结、奋斗、卓越、共赢" [13] - 经营理念强调市场导向和艰苦奋斗精神 [13] - 计划通过企业文化应对未来二十年发展不确定性 [13]
中自科技发布创新成果 以技术驱动绿色发展变革
证券日报· 2025-07-15 11:4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构建减污降碳-碳达峰-碳中和三阶段发展曲线 贯通传统与新兴赛道[2] - 业务覆盖交通 能源 工业多领域 包括内燃机后处理催化剂 电芯储能 氢能及复合材料[2] - 战略精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为产业低碳转型筑牢路径[2] 科技创新实力 - 公司获2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牵头或参与制定27项国家行业标准[2] - 拥有200余项国内外专利授权 组建200多人高水平专业技术研发团队[2] - 天然气车后处理催化剂达国际领先水平 多领域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2] 新产品与技术成果 - 推出国七及欧五+后处理催化剂 攻克机动车减排难题[3] - 开发低温低浓度VOCs净化催化剂 提供工业治污高效路径[3] - 发布智能微电网方案 解决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痛点[3] - 推出氢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推动零碳能源落地应用[3] 行业影响与定位 - 产品矩阵深度赋能多产业绿色升级 加速全社会低碳转型进程[3] - 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 引领绿色发展迈向新高度[3]
中自科技总经理王云:公司战略布局锚定双碳方向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11:25
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布局锚定双碳方向 构建减污降碳-碳达峰-碳中和三阶发展曲线 [1] - 业务覆盖从内燃机后处理催化剂 工业催化剂减排根基 到电芯 储能 储能+支撑 再到氢能 复合材料等未来布局 [1] - 产品矩阵深度赋能交通 能源 工业多产业绿色升级 加速全社会低碳转型进程 [1][2] 研发能力 - 组建200多人的高水平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以国家 省 市多层次人才为引领 [1] - 在天然气车后处理催化剂等领域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多领域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 [1] - 氢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为氢能应用筑基 推动零碳能源落地 [1] 产品与技术成果 - 国七及欧五+后处理催化剂攻克机动车减排难题 助力交通领域排放升级 [1] - 低温低浓度VOCs净化催化剂为工业治污提供高效路径 [1] - 智能微电网方案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痛点 激活能源转型潜力 [1]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汽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 近年来开启业务转型大举拓展储能和储能+业务 [2] - 2023年储能和储能+业务收入不到2000万元 2024年超过8000万元 实现显著增长 [2] 项目建设进展 - 固态电池及核心材料研发 产业化技术开发 以及中自碳谷产业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2] - 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项目完成预浸料中试线建设并投入使用 [2] - 制造基地进入建设阶段 预计2025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 [2] 发展目标 - 公司2024年将深耕新材料 新能源行业 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2] - 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产业链生态价值双重增长 [2] - 公司愿景是成为行业领跑者和世界领先者 [2]
中自科技:吉尔吉斯斯坦光储微电网项目开始发电 预计今年新能源领域收入有一定积极反馈
快讯· 2025-07-14 10:26
核心观点 - 公司新能源领域成为增长最快板块 光储微电网项目在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发电 预计今年新能源营收将获得积极反馈 [1] 业务进展 - 吉尔吉斯斯坦光储微电网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发电 系该国首个光伏发电项目 [1] - 在多米尼加 西非 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项目处于筹建阶段 [1] 财务表现 - 新能源领域(含电池 储能/储能+)是公司当前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1] - 预计今年新能源领域营收将实现积极增长 [1]
实探中国智慧能源大会 金时科技、中自科技等A股公司亮相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01:04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 - 大会聚焦风、光、储、氢等能源装备,展示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果 [1] - 金时科技、中自科技、通威股份、海能达等A股公司参展 [1] 金时科技储能业务 - 公司展示混合储能架构与全场景方案,采用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加功率型超级电容系统的组合 [1] - 混合储能系统可用于源端、网端、用户端,提升经济效益并改善电网调频、电能质量 [1] - 超级电容与锂电池协同工作,超级电容负责瞬态高功率调频,锂电池保障长时能量输出 [1] - 2021年设立金时新能开展超级电容器业务,构建全产业链模式,相关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检测 [2] - 公司以烟标业务起家,通过自有培育和股权收购转型储能,储能设备制造和储能安全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 [2] - 2024年储能设备收入2.58亿元,占比68.70%;储能安全解决方案收入1.14亿元,占比30.24% [2] - 截至5月下旬,储能系统业务在手订单约3.32亿元,意向订单约3.08亿元 [2] 中自科技储能业务 - 公司展示"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涵盖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智能微电网等解决方案 [3] - 主营汽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近年拓展储能和储能+业务,2023年收入不到2000万元,2024年超8000万元 [3] - 储能与储能+系列产品通过EN、IEC、UN等测试,获得欧盟CE认证、CB认证及CNAS证书 [3]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109.8GWh,累计装机184.2GWh,规模首超抽水蓄能 [3] - 海外去库渐近尾声,新兴市场需求爆发,终端储能系统价格震荡抬升,指数反弹迹象显现 [3] - 消纳、盈利及用电可靠性为储能装机核心驱动因素,独立储能、工商储等细分市场潜力被看好 [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汽车尾气净化器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相关企业分析: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尾气净化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5 23:44
汽车尾气净化器行业概述 - 汽车尾气净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的设备,用于减少和净化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 - 工作原理包括物理过滤颗粒物、化学反应转化有害气体以及生物降解有害物质 [3] - 主要净化装置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活性碳罐装置等 [5] - 三元催化转化器含有铂、铑、钯三种贵金属,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5]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汽车尾气净化器市场规模为797.4亿元,同比上涨5.02% [1][11] - 2016年中国三元催化器市场规模为316.1亿元,2024年增长至637.9亿元 [13] - 预计未来五年,随着汽车销量提升和环保法规趋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11]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汽车保有量从2016年的1.94亿辆增长至2024年的3.53亿辆,年复合增长率为7.8% [9] - 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尾气污染问题推动净化器需求增长 [9]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及内燃机辅助系统仍需高效尾气净化解决方案 [1][11] -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7]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陶瓷材料(催化剂载体)和稀土材料(催化剂助剂) [7] - 中游为汽车尾气净化器的生产制造 [7]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汽油车、柴油车及燃料电池车等各类车辆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外品牌并存,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并重 [15]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安徽艾可蓝环保、山东奥福环保、中自环保科技、重庆海特汽车排气系统、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等 [15][17][19] - 市场竞争加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集中度成为关键竞争因素 [15] 相关企业表现 - 安徽艾可蓝环保2024年尾气净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下降10.68% [17] - 山东奥福环保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34.04%,归母净利润亏损326.98万元,同比增长62.75%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推动净化器性能提升,如SCR、DPF及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21] - 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影响净化器设计与维护,通过车载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控制 [21] - 国际合作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2] - 各国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支持力度,出台更严格排放标准与激励政策 [23]
中自科技: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16:17
担保计划进展 - 公司为中自未来提供1,000万元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累计担保余额达3,400万元[1] - 担保用于满足子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与永赢金租签订《保证合同》支持《融资租赁合同》[1] - 被担保人中自未来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不属于关联担保且无反担保安排[1] 内部决策程序 - 2025年度对外担保总额度不超过25亿元(可滚动使用),其中中自未来及其子公司额度为8亿元[2] - 担保计划已通过董事会及股东会审议,有效期至2025年年度股东会召开之日止[2] - 本次1,000万元担保在已批准额度内,无需重新履行审议程序[2] 被担保人财务数据 - 中自未来2024年总资产1.66亿元,净资产-478万元,营业收入5,076万元,净利润-952万元[4]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技术研发、光伏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等新兴能源领域[4] - 注册地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由公司100%控股[4] 担保协议条款 - 担保范围包括租金、逾期利息、违约金及实现债权的相关费用[5] - 采用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后两年[5] - 若主合同分期履行,保证期间为最后一期债务到期后两年[5] 担保规模统计 - 公司当前对外担保总额2.64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4.3%[6] - 全部担保均为对子公司提供,无逾期担保记录[6]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2025-06-27 08:00
担保情况 - 为中自未来提供担保1000万元,已提供担保余额3400万元(含本次)[2] - 2025年对外担保额度不超25亿,中自未来及其子公司8亿[4][5] - 担保协议涉及460万元和540万元两笔金额[6][8] - 截至披露日,对外担保总额2.64亿,占2024年净资产14.30%,无逾期[10] 中自未来业绩 - 2024年总资产16610.47万元,净资产 - 478.08万元[7] - 2024年营业收入5076.11万元,净利润 - 951.72万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