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优新材(688680)

搜索文档
2023年报、2024一季报点评:2024Q1业绩符合预期,盈利环比有所改善
东吴证券· 2024-05-02 08:04
业绩总结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62%至5,487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3.23%至53.09百万元[1] - 海优新材2026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8,514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74.8%[3] - 2026年预计每股净资产将达到29.12元,较2023年增长20.9%[3] 用户数据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胶膜出货环比略增,盈利有所改善,预计全年胶膜出货7-8亿平,同比增长20%+[2]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一季度期间费率略有提升至7.9%,存货下降至6.4亿元,考虑胶膜行业竞争激烈,盈利预测下调,维持“增持”评级[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胶膜出货环比略增,盈利有所改善,预计全年胶膜出货7-8亿平,同比增长20%+[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中,买入评级表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6] 其他新策略 - 东吴证券研究所提醒投资者,应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不应将报告作为唯一投资决策因素[8]
海优新材(688680) - 海优新材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4-30 07:38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688680,证券简称海优新材,转债代码 118008,转债简称海优转债 [1] - 公司为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电话会议,时间是 2024 年 4 月 29 日,地点为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包括中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等众多投资者与研究机构,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长李晓昱、证券事务代表姚红霞 [2] 2023 年年报情况 - 胶膜产品销售数量增长,因 EVA 粒子价格波动向下,整体营业收入略有下降 [2] - 胶膜产能增长,平湖胶膜扩产项目投产,越南工厂拟今年三季度投产 [2] - 完成胶膜产线技改首台套研发项目,今明年逐步推广至现有产线 [2] - 胶膜市场竞争严峻,毛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存货跌价和冲回累计金额大,产能规模增长致摊销折旧、管理费用增加,新产品研发投入带来短期盈利压力,利润为负 [2] - 四季度以来积极管理库存和应收账款,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达 6.6 亿以上,负债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 8.12 亿,短期借款较上年同期下降 12.3 亿,财务指标优化,流动性风险释放 [2] - 研发取得突破,新型环保表面材料获海外某车厂新车型订单,研发成功 PDCLC 灰黑色电致调光膜 [2][3] 2024 年一季度情况 - 一二月 EVA 粒子和胶膜销售价格低位,毛利率低,三月需求复苏价格上涨,毛利率修复 [3] - 一季度环比 2023 年四季度毛利率提升但仍在低位,摊销折旧及新业务人员增加致管理费用高,利润承压 [3] 行业技术情况及趋势 - 推进 0BB 互联技术覆膜等多个组件技术路线,有配套产品并推进客户测试和认证 [3] - 2023 年 4 季度以来 TOPCON 组件厂导入 EPE 封装方案成主要方案,今年一季度新型“双 EVA 方案”成热点,公司已批量供货,预计成主流封装方案 [3] 融资与资金情况 - 上市后 IPO 首发和可转债募集资金保障产能扩增和研发投入,净资产增长,抗风险能力增强 [3] - 近三年营业收入从 13 亿增长到近 50 亿,运营资金需求增长,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及票据贴现额度补充 [3] - 2023 年四季度降库存、降应收款、降杠杆,获批银行额度充裕,融资渠道畅通,无现金流管控风险 [3] 应收账款情况 - 重视应收账款管控,前五大客户占比高,大客户安全性高,坏账风险小 [3] - 近期未发现客户商票延期,未发生单项坏账情况 [3] 车用新型膜材料情况 - 新型环保表面材料与国际知名供应商合作开发,独特性和技术领跑优势明显,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3] - 电致变色调光膜产品技术领先、性价比高,受新车型设计师关注,正与汽玻厂合作推进产品验证和供应 [3]
海优新材: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024-04-28 07:51
业绩总结 - 公司对2023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无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4][5]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收占比均为100%[9] - 报告期无财务报告内控重大、重要和一般缺陷[18] - 报告期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和重要缺陷,个别部门有一般缺陷但风险可控[19][20] 未来展望 - 2024年继续落实内控规范,深化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建设[21] - 2024年根据法规和经营需要修订完善内控体系[21] - 2024年强化内控意识,优化环境,通过内审审查发现问题[21] - 2024年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和环节管理监督,防范风险[21] 其他 - 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评价按不同错报金额划分等级[15][16][18] -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未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和重要缺陷[21] -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不适用[21] - 其他重大事项说明不适用[22]
海优新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4-04-28 07:51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 保荐机构名称: | 被保荐公司名称: | | --- | --- |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保荐代表人姓名:沈谦、李鹏飞 | 联系方式:021-68804278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 528 号证券大厦 | | | 北塔 室 2206 |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于 2020 年 12 月 10 日出具的《关于同意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3387 号),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公司"、"海优新材")获准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2,101 万股, 发行价格每股人民币 69.94 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146,943.94 万元,实际募 集资金净额为 134,690.64 万元。本次公开发行股票于 2021 年 1 月 22 日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上市。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 2022 年 5 月 17 日出具的《关于同意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 份有限公司 ...
海优新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现场检查报告
2024-04-28 07:51
业绩总结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 22,857.27万元,同比减少556.29%[15] - 2023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 - 24,523.73万元,同比减少963.37%[15] 费用数据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13,927.10万元[16] - 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9,199.98万元[16] 监管与督导 - 2024年4月18 - 19日现场检查[1] - 2023年2月28日收上交所业绩预告更正监管工作函[5] - 2023年5月上交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予以口头警示[7] - 持续督导机构提请关注募集资金使用情况[19] - 持续督导机构提请披露业绩下滑原因并提示风险[19] - 持续督导机构认为公司多方面无重大违规事项[22]
海优新材: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2024-04-28 07:51
募集资金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46,943.94万元,净额134,690.64万元[1]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69,400.00万元,净额69,139.72万元[2]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期末募集资金账户余额1,067.37万元[5]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期末募集资金账户余额6,269.07万元[6] 项目投资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承诺投资34,500.00万元,实际投入32,874.77万元,差异480.90万元[13]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募资金用于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业务承诺投资20,000.00万元,差异 -20,000.00万元,因尚未明确投资方向[13]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总额与承诺总额差异 -19,519.10万元[13] 账户余额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张堰支行账户余额1,034.80万元[9]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湖海优威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在上海农商银行张堰支行账户余额6,111.85万元[11]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饶海优威应用薄膜有限公司在宁波银行上海杨浦支行账户余额14.07万元[11] 资金使用差异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69139.72万元,实际投入39786.82万元,差异金额为-29352.90万元[14] 资金置换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9347.28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331.77万元[15]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11332.52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97.08万元[16] 闲置资金补充 - 2021 - 2023年多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涉及金额有2.5亿元、2.7亿元、2.1亿元、3亿元、2亿元等,且均提前归还[18][19][20][21] - 2022 - 2023年使用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涉及金额有3亿元、7500万元、1亿元等,部分已提前归还[22][23] 节余资金处理 - 2022年8月17日,“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结项,将节余募集资金2106.13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5] 现金管理情况 - 2021年1月27日,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一年[27] - 2022年7月14日,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6亿元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一年[29] - 2023年7月25日,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不超过1.5亿元部分暂时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29] 闲置资金使用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使用不超过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已累计使用19520.84万元;2022年发行可转债可使用不超过1.7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已使用1.35亿元[21][23] 超募资金使用 - 2021 - 2023年公司分别将22300万元、22300万元、10090.64万元超募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54690.64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3] 投资存款情况 - 2022年10月8日至2023年2月14日,公司在浦发银行张江科技支行购买5800万元七天通知存款,利率2.10%[32] - 2023年公司多次在上海农商银行张堰支行购买结构性存款,投资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10000万元、10000万元、10000万元,预期收益率1.55%或2.33%[32] 项目实施变更 - 2021年公司新增上饶海优威与上海应用材料共同实施“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新增实施地点为江西省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35] - 2022年公司“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结项,将节余募集资金2106.13万元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35] - 2022年公司将“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实施地点从江苏盐城变更至浙江嘉兴,实施主体从盐城海优威变更为平湖海优威[36][37] - 2023年公司新增越南海优威为“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实施主体,新增越南北江省为实施地点[37][38][39] 合规情况 - 公司按照规定使用和披露募集资金,不存在违规情形[40] -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公司2023年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规定,无变相改变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情况[41] 资金投入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60000万元,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34690.6万元,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0090.64万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15171.54万元[45]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相关项目中,如某项目预定投资345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32874.77万元;另一项目预定投资255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5500万元等[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69400万元,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69139.72万元,年度投入募集资金为8395.9万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9786.82万元[48] -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项目中,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预定投资2900万元,本年度投入2877.06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6051.88万元[48] - 年产1.5亿平方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预定投资25500万元,本年度投入5518.79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1995.22万元[48]
海优新材: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的专项审核报告
2024-04-28 07:51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487,189.20万元,2022年为539,684.9万元[13] - 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480,365.5万元,2022年为536,268.2万元[13] 审计情况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2024年4月26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事务所认为公司2023年度营收扣除情况表编制合规[5]
海优新材: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
2024-04-28 07:51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销售胶膜产品主营业务收入48.04亿元,较上年减少8.90%[9] - 2023年度营业总收入48.7189257078亿元,2022年度为53.0684972712亿元[34] - 2023年度净利润为净亏损22.857265577亿元,2022年度为盈利5.00934192亿元[34] - 2023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 - 2.73元/股,2022年度为0.60元/股[34] - 2023年度稀释每股收益为 - 2.63元/股,2022年度为0.57元/股[34] - 2023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0.6818159136亿元,2022年度为 - 29.1500276755亿元[38] - 2023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3.4037104958亿元,2022年度为 - 1.3199502394亿元[38] - 2023年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2.7910476933亿元,2022年度为 - 0.276977425亿元[38] - 2023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2933720359亿元,2022年度为 - 1.8352051143亿元[38] - 2023年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501.64171万元[34] - 2023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净亏损22.807101406亿元,2022年度为盈利5.00934192亿元[34] 财务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39.7439295223亿美元,2022年为54.2343826628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22.2870679381亿美元,2022年为33.7612141638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4.0901330809亿美元,2022年为10.5438948718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9.562216271亿美元,2022年为6.1992413339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负债合计31.8492845091亿美元,2022年为39.9604554977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21.9847783941亿美元,2022年为6.920228218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计53.8340626032亿美元,2022年为64.7782775346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为5.10244429亿美元,2022年为6.313842233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短期借款为13.1758061661亿美元,2022年为25.4243083238亿美元[31] - 2023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为7.3191906967亿美元,2022年为4.5854185933亿美元[31] 关键审计事项 - 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被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9]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坏账准备的计提被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13] -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被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营产品为光伏组件配套使用的光伏封装胶膜[63][6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民和李晓昱,系夫妻关系[65] - 公司财务报表于2024年4月26日经董事会决议批准报出[65] 其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已有面值48000元“海优转债”转换成公司股票,形成股份数量为211股[62] - 2023年度研发费用为87,719,464.19元,2022年度为117,399,202.98元[52] - 2023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301905088.79元,较年初增加49606263.26元[59] - 2023年末公司股本为8402.0211万元,较年初增加72元[59][62] - 2023年末公司资本公积为630193383.2元,较年初增加80524.8元[59] - 2023年末公司盈余公积为2010036元,较年初增加56元[59] - 2023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为69633792元,较年初增加26622174.8元[59]
海优新材(688680)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8 07:5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9日由上海海优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成立[12]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上年同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2] - 1GW = 1000MW[13] 财务审计与报告保证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9] 利润分配情况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2.29亿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65亿元[6] - 2023年度不派发红利、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6] - 2023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 -228,572,655.77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64,587,892.92元,2023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187]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4]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48.72亿元,较2022年减少8.20%[2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29亿元,较2022年减少556.29%[2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1.9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1.42%[22]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2.73元/股,较2022年减少555.00%[23]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9.74%,较2022年减少11.83个百分点[24]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9%,较2022年减少0.77个百分点[2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8.47亿元[25]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5242439.95元,2022年为331402.82元,2021年为4550.46元[29]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5478611.77元,2022年为27382150.91元,2021年为10056693.11元[29] - 2023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损益为716629.89元,2022年为 - 1692196.91元[29] - 2023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576005.76元,2022年为17021.97元[29] - 2023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 - 1045232.29元,2022年为 - 448385.99元,2021年为 - 367434.91元[30] - 2023年所得税影响额为3818979.16元,2022年为3901246.71元,2021年为1445739.98元[30]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6664596.02元,2022年为21688746.09元,2021年为8504760.53元[3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189.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20%,主营业务收入480,365.5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0%[97][100] -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857.2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 -24,523.73万元[97] - 营业成本470,854.49万元,同比下降3.69%,主营业务成本465,503.73万元,同比下降4.51%[100][101] - 销售费用12,691,118.87元,较上年同期8,037,726.18元增长57.89%[98] - 管理费用54,794,570.84元,较上年同期38,270,340.27元增长43.18%[98] - 财务费用91,999,829.64元,较上年同期89,800,365.87元增长2.45%[98] - 研发费用139,270,991.68元,较上年同期154,331,927.84元下降9.76%[9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84,682.12万元[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0,837.60万元[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05,300.22万元,下降62.61%[98][99] - 销售费用本期数为12,691,118.87元,上年同期数为8,037,726.18元,增长57.89%[113] - 管理费用本期数为54,794,570.84元,上年同期数为38,270,340.27元,增长43.18%[113] - 财务费用本期数为91,999,829.64元,上年同期数为89,800,365.87元,增长2.45%[113] - 研发费用本期数为139,270,991.68元,上年同期数为154,331,927.84元,下降9.76%[1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 -1,068,181,591.36元,上年同期数为 -2,915,002,767.55元,增加184,682.12万元[115][1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 -340,371,049.58元,上年同期数为 -131,995,023.94元,减少20,837.60万元[115][11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1,226,102,599.18元,上年同期数为3,279,104,769.33元,减少205,300.22万元,下降62.61%[116]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61,228,811.76元,占总资产1.14%,上期期末数为205,481,382.05元,占总资产3.17%,下降70.20%[118]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为731,919,069.67元,占总资产13.60%,上期期末数为458,544,859.33元,占总资产7.08%,增长59.62%[118][119]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1,317,580,616.61元,占总资产24.47%,上期期末数为2,547,430,837.38元,占总资产39.33%,下降48.28%[119] - 其他综合收益为501,641.71元,主要系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所致[120] - 未分配利润为317,178,887.61元,较上期减少42.94%,主要系本期净利润减少所致[120] - 境外资产为116,870,169.00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17%[1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受限资产账面余额为363,523,831.65元,账面价值为355,878,033.28元[121] - 报告期投资额为104,324,716.4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338,480,900.00元,变动幅度为-69.18%[127]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205,481,382.05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44,252,570.29元,期末数为161,442,647.38元[1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213,835.62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00,000,000.00元,期末数为100,213,835.62元[128] 分季度财务数据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5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4.57万元[27] - 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0.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90.55万元[27] -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5.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115.38万元[27] 公司业务布局与项目进展 - 公司浙江平湖胶膜扩产项目已投产,越南项目拟于2024年三季度投产[35] -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回购股份600,008股,占总股本0.71%,支付资金44,805,093.16元[39] - 新设平湖海优威科技有限公司和CÔNG TY TNHH VẬT LIỆU ỨNG DỤNG HIUV,持股比例均为100%,后者出资额979.05万美元[108] - 2023年2月14日第三届董事会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在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20GW光伏胶膜产品生产项目的议案[169]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主营光伏封装胶膜,产品以EVA胶膜、POE胶膜为主[40] - 公司积极拓展PVE玻璃胶膜等新型高分子膜及汽车用新型材料产品[41] - 公司盈利模式为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给下游客户[42] - 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EVA树脂和POE树脂[42] - 公司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43] - 公司产品主要销售模式为直销[43] 行业发展情况 - 光伏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已成全球光伏产业链领先国家[44][45] - 2023年新增组件产能主要集中在N型电池TOPCON组件[45] - 胶膜占晶硅电池组件生产成本约3% - 7%,市场需求保持增长[46] - 光伏封装胶膜行业技术创新层面公司处第一梯队,经营规模层面处第二梯队,2023年胶膜产品毛利受原料价格波动挤压[52] - 历经一年半以上行业深度整合,胶膜行业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公司作为主要供应商地位稳固[53] - 2023年硅片厚度向薄片化发展,大尺寸硅片成行业规范,N型TOPCON组件技术快速发展[56] - 2023年新增装机TOPCON组件占比快速提升,BC组件、HJT、钙钛矿等新型组件技术产能提升[56] - 2023年TOPCON组件新型共挤型(EXP/EPE)胶膜技术成熟并批量供货[57] - 2023年以来多家组件企业新增TOPCON产能,对配套胶膜需求更精细化[57] - 光伏胶膜导入组件厂时间长,技术迭代快,生产运营需更高技术保障[48] - 汽车配套材料认证周期长达一年以上,研发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50] - 光伏胶膜行业前三家市场份额超过70%,集中度较高[132] -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快,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胶膜企业有望扩大市场份额[132] 公司技术研发成果 - 2023年公司汽车座舱用新型表面材料获某新能源整车厂认证并投入新车型使用[54] - 2023年公司业内领先研发成功高性价比黑色电致变色调光膜产品[54] - 2012年公司率先突破实现胶膜抗PID水平在双85测试条件下、EL测试低于5%,抗PID耐水解技术水平业内领先[61] - 2023年公司研发成功高性价比的汽车天幕和车窗用黑色调光膜产品、新型环保表面材料、高强度降噪降温PVE玻璃胶膜等新产品[60] - 公司2014年率先发明并产业化成功白色预交联技术,可提升组件转换效率,已成为单玻组件下层的标准配置[61] - 公司2018年领先推出EPE共挤型POE胶膜,引导了P型双面双玻组件用胶膜的技术发展趋势[62] - 公司2022年研发成功EXP共挤型胶膜,业内首创,为TOPCON单玻组件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62] - 公司2022年开始尝试自主合成转光剂并于报告期内取得成功,突破了转光剂的国际专利壁垒[63] - 采用自主合成的转光剂制成的转光胶膜已研发完毕,进入客户验证和认证阶段[68] - 汽车天幕用电致变色膜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9] - 汽车玻璃PVE高强度粘结膜新增降热降噪功能,实验验证对车辆的降热效果明显,成本更有竞争力[70] - 报告期内本年新增知识产权申请数90个、获得数29个,累计申请数316个、获得数144个[71] 研发投入情况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89,643,427.42元,上年度为247,480,513.96元,变化幅度为-23.37%[73]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189,643,427.42元,上年度为247,480,513.96元,变化幅度为-23.37%[73]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为3.89%,上年度为4.66%,减少0.77个百分点[73] - TOPCON高效电池组件用封装胶膜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810.00万元,本期投入1,489.76万元,累计投入2,234.68万元[76] - 低克重阻水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700
海优新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核查报告
2024-04-28 07:46
募集资金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46,943.94万元,净额134,690.64万元[1]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69,400.00万元,净额69,139.72万元[3] 账户余额与收支净额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期末募集资金账户余额1,067.37万元[4]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期末募集资金账户余额6,269.07万元[6]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手续费支出净额1,069.11万元[4]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手续费支出净额416.17万元[6] 募投项目投入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已投入金额(不含支付的发行费用)49,027.49万元[4]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已投入金额(不含支付的发行费用)28,454.30万元[6] 资金使用方式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54,690.64万元[4]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0,000.00万元[6] 承诺与实际投入差异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34,690.64万元,实际投入115,171.54万元,差异 -19,519.10万元[15]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69,139.72万元,实际投入39,786.82万元,差异 -29,352.90万元[17] 资金置换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9,347.28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331.77万元[20] -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11,332.52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97.08万元[21] 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 2021 - 2023年公司多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累计使用19,520.84万元,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已使用1.35亿元[25][28] 节余资金处理 - 2022年8月17日公司将“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节余募集资金2,106.13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9] 现金管理额度 - 2021年公司同意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12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报告期内无使用情况[32][33] - 2022年7月14日,公司同意使用最高6亿元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一年[34] - 2023年7月25日,公司同意使用不超过1.5亿元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12个月[35] 资金投资情况 - 2022年10月8日至2023年2月14日,公司用58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浦发银行七天通知存款,利率2.10%[38] - 2023年,公司购买多期上海农商银行结构性存款,投资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10000万元、10000万元、10000万元,预期收益率1.55%或2.23%或2.33%,实际收益率有2.33%、2.23%[41] 项目实施变更 - 2021年3月30日,公司新增上饶海优威与上海应用材料共同实施“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新增上饶实施地点[42] - 2022年8月17日,公司“年产1.7亿平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结项,将节余2106.13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2] - 2022年10月24日,公司将“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实施地点从江苏盐城变更至浙江嘉兴,实施主体从盐城海优威变更为平湖海优威[43][44] - 2023年12月12日,公司新增越南海优威为“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实施主体,新增越南北江省为实施地点[44] 各项目投入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年产1.7亿平方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承诺投资34,500.00万元,调整后32,393.87万元,累计投入32,874.77万元[56]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承诺投资25,500.00万元,累计投入25,500.00万元[56]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调整后投资54,690.64万元,2023年投入10,090.64万元,累计投入54,690.64万元[56] - 2022年可转债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承诺投资31,900.00万元,2023年投入2,877.06万元,累计投入6,051.88万元[58] - 2022年可转债年产1.5亿平方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承诺投资25,500.00万元,2023年投入5,518.79万元,累计投入21,995.22万元[58] - 2022年可转债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12,000.00万元,调整后11,739.72万元,累计投入11,739.72万元[58] 项目进展 - “年产1.5亿平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于2024年第一季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59] - “年产1.5亿平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部分合同尾款等应付款项未支付,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结项手续[59] 合规情况 - 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规定,无违规情形[50]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公允反映募集资金实际存放与使用情况[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