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合光能(688599)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增强ETF(588520)开盘跌0.70%,重仓股中芯国际涨2.21%,寒武纪涨4.58%
新浪财经· 2025-09-18 03:51
基金表现 - 科创增强ETF(588520)9月18日开盘下跌0.70%至1.285元[1] - 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29.54%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12.36%[1] - 业绩比较基准采用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收益率[1] 持仓个股表现 - 中芯国际开盘上涨2.21% 寒武纪大幅上涨4.58%[1] - 嘉元科技下跌0.41% 珠海冠宇下跌0.49% 西部超导下跌0.16%[1] - 传音控股微涨0.01% 祥生医疗上涨0.33% 天合光能下跌0.86%[1] - 中国通号持平 圣湘生物微涨0.05%[1] 基金管理信息 - 基金管理人为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 - 基金经理由储可凡和钱厚翔共同担任[1] - 基金成立于2025年6月27日[1]
两国政要会见中企!天合、晶科拿下储能订单
行家说储能· 2025-09-16 10:40
天合光能澳大利亚储能项目 - 天合光能正在澳大利亚德德朗终端站附近建设500MW基瓦谷电池储能系统 可为维多利亚州17.2万户家庭年供电[3][4] - 项目总投资4.53亿美元 创造约80个建筑岗位和6个持续性岗位 已通过澳大利亚政府发展促进计划快速推进[4] - 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光储项目总规模超4.2GWh 7月申请开发第二个项目 2月携手Pacific Green推进南澳250MW/500MWh储能项目[5] 晶科能源保加利亚储能合作 - 保加利亚投资署与驻上海总领事馆到访晶科能源总部 就光储项目合作展开深度洽谈[6] - 晶科能源5月与保加利亚能源企业Filkab签署协议 提供蓝鲸液冷储能系统SunTeraG2及海豚SunGiga电池储能系统[9] - 依托TOPCon技术优势和本土化服务能力 为市场提供高效可靠的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8] 储能市场发展前景 - 澳大利亚总理认为中国是清洁能源超级大国 合作可减少开支降低排放创造新就业机会[4] - 保加利亚2025年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8-10GWh 较2024年增长超50倍 成为欧洲增速最快市场之一[9]
天合光能申请一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克服晶硅的热斑效应
金融界· 2025-09-16 09:49
公司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申请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专利 公开号CN120659465A 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1] - 专利通过在钙钛矿清边区域进行激光图案化处理 使该区域成为可过滤500-1100nm短波长的滤光片[1] - 技术突破晶硅电池面积限制 克服热斑效应并提高组件功率[1] 公司知识产权布局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信息4273条 商标信息734条[1] - 企业获得行政许可42个 参与招投标项目达5000次[1] 公司资本与投资布局 - 公司注册资本达217936.4548万人民币 成立于1997年[1] - 公司对外投资21家企业 总部位于常州市[1] 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 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成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重要路径[1] - 激光图案化处理技术应用于光伏组件边缘区域实现光谱过滤功能[1]
天合光能(688599.SH):参与了《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标准制定
格隆汇· 2025-09-15 07:57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参与《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标准制定 [1] - 公司关注稳定币法案实施情况并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工作以促进业务发展 [1]
常州龙腾 新能源产业朝着“万亿级”迈进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19:38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开幕 - 以"新动力·新能源·新常州"为主题的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旨在展示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4] - 常州市委书记提出以打破产业内卷、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方向 探索城市级零碳新路径和构建城市能源网络新生态 [4] 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与产业链优势 - 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正朝着万亿级目标迈进 [5] -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 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产电池 [5] - 年产新能源整车近20万辆 理想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每40秒下线一辆车 [5] - 电力设备变压器产量占全国13.1% 年生产电缆380万公里(可绕赤道95圈) [5] 产业技术创新与突破 - 1-7月新能源规上企业产值5077亿元 同比增长4.3% [6] - 35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世界纪录 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突破效率天花板 [6] - 中创新航半固态电池攻克-30℃极寒运行难题 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一刻钟续航四百里" [6] - 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创新链 [6] 零碳战略与未来产业规划 - 培育近零碳园区和工厂 打造千亿级微电网产业集群 [6] - 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化合物半导体 [7] - 宁德时代在溧阳零碳园区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 实现电力碳足迹可追溯可认证 [8] - 溧阳发布《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高新区规划建设双碳·ESG国际产业创新园 预计带动超3000亿元产业规模 [8] 博览会成果与上市公司表现 - 33个重点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337亿元 [9] - 展览覆盖光伏/新能源汽车/虚拟电厂/具身机器人等六大板块 [9] - 常州拥有超20家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 天合光能以372.24亿元市值居首 [10] - 天合光能上半年营收310.56亿元 210组件累计出货超200GW全球第一 [10] - 星宇股份以348.5亿元市值位列第二 上半年承接52个车型研发项目 [11] - 约1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长 10家净利润增长 时创能源和永臻股份营收同比增长超60% [11]
“新质”常州如何用新能源再塑新“能”级?
国际金融报· 2025-09-14 06:13
行业地位与成就 - 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 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1] - 2025年1-7月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5077亿元 同比增长4.3% [4] - 工信部发布《常州·中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名+"标识矩阵》 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5] 技术创新突破 - 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实现突破性效率 重新定义光伏技术天花板 [4] - 中创新航半固态电池攻克-30℃极寒工况运行难题 [4] - 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一刻钟 续航四百里"技术突破 [4] - 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完整创新链 [4] 产业生态构建 - 全国首创"发储送用网"五环节产业生态闭环 [4] - 打造ESG高端服务 绿色智慧能源 低碳智造三大核心产业集聚区 [8] - 长三角(常州)双碳·ESG国际产业创新园预计带动超3000亿元产业规模 [8] 零碳战略布局 - 溧阳零碳园区构建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 实现电力碳足迹可追溯可认证 [7] - 宁德时代以每年百亿项目速度推进产业新能源化 目标构建"零碳新基建" [7] - 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城市级零碳路径 [6] 国际合作与投资 - 能博会签约33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超337亿元 涵盖人才科创产业领域 [12] - 沙特阿吉哈兹集团寻求绿氢储能等领域深度合作 [12] - 蒂森克虏伯6年6次增资 安米集团投建全球最大软磁材料基地 [12] - 10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常州落子布局 [12] 产业融合与创新 - 首创"能博会+苏超"双IP联动模式 3000平方米嘉年华展区展示智能行李箱 LED便携灯等产品 [9][11] - 超30家企业参展 覆盖发电储能输电应用网联AI+新能源六大板块 [11] - "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新型储能等六大未来产业 [11]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市委书记提出保持制造端领先优势 加快场景应用解决方案突破 [12] - 江苏省苏豪控股建议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新能源业态出海 [12] - 工信部专家指出需以新能源为战略支撑培育绿色生产力 [5]
上交所第三届科创咨询委候选人揭晓,宇树王兴兴、智元彭志辉在列
第一财经· 2025-09-14 00:48
上交所第三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组成 - 第三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共60人 达到规则规定的40-60名上限[2][4] - 委员来自国家部委机关 高校 研究院 上市公司 非上市科技公司及投资机构的高管[2] - 委员每届任期两年 可以连任[4] 人形机器人行业代表入选 - 人形机器人领域两家公司高管入选 包括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和智元创新联合创始人彭志辉[3][6][9] - 宇树科技预计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可能冲刺科创板[4] - 宇树科技已办理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4] 连任委员情况 - 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 恒瑞医药执行副总裁张连山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若续聘将蝉联三届委员[3][6][8]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沪硅产业常务副总裁李炜 中控技术顾问褚健 禾迈股份总经理杨波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等若续聘将蝉联两届委员[3][7][9] - 华润微高管由第二届委员更换为党委书记何小龙[3][7] 委员会运作规则 - 设置委员回避情形 包括本人或亲属近两年内担任发行人 保荐人高管 存在股权关系或业务往来等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情况[4] - 公示期5个工作日 需于2025年9月19日17:00前反馈问题[2]
上交所科创咨询委委员候选人出炉 王兴兴、尹志尧等多名企业家入选
搜狐财经· 2025-09-13 12:02
上交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候选人名单 - 第三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共60人入选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1] - 候选人来自上市公司、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等多个领域 [1][2][3] 上市公司高管候选人 - 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入选候选人名单 [1][2] -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纪凡入选候选人名单 [1][3] - 华润微董事长何小龙入选候选人名单 [1][3] - 恒瑞医药执行副总裁张连山入选候选人名单 [1][3] - 沪硅产业常务副总裁李炜入选候选人名单 [1][2] 科技公司创始人候选人 - 宇树科技创始人 CEO兼CTO王兴兴入选候选人名单 [1][2] - 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入选候选人名单 [1][3] -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入选候选人名单 [1][3] - 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兼CTO王鹤入选候选人名单 [1][2] 候选人专业领域分布 - 候选人覆盖半导体设备 新能源 医药 机器人 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等多个高科技行业 [2][3] - 包括百度首席技术官王宫峰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等科技企业代表 [2] - 包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张新 副总裁张建交等产业投资机构代表 [3]
天合光能一年一期亏损 2020年上市3度募资共16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13 08: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0.56亿元 同比下降27.72% [1][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18亿元 较上年同期5.26亿元下降654.47% [1][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9.56亿元 较上年同期3.98亿元下降843.33%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802.82亿元 同比下降29.21% [2][4]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34.43亿元 较2023年55.27亿元下降162.30% [2][4]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44亿元 较上年同期-1.57亿元显著改善 [1][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0.08亿元 同比下降66.63% [2][4] 融资活动 - 2020年IPO募集资金净额23.10亿元 较原计划30亿元少6.90亿元 [5] - 2021年发行可转债52.52亿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52.09亿元 [6] - 2023年发行可转债88.65亿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88.16亿元 [6] - 三次募资合计募集资金166.48亿元 [7] 历史背景 - 公司于2020年6月10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8.16元/股 [4] - IPO发行数量3.102亿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5% [4] - 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1.58亿元 [5]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新一轮工作方案出炉,行业营收目标动态调整成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45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 2023-2024年电力装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目标为9%以上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2] 供给侧发展举措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1] - 通过专项在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 保障装备供给能力 [5]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需求侧市场拓展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 新能源基地建设 煤电"三改联动"等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1]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5]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 光伏 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6月底风电光伏装机达16.7亿千瓦 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3] - 2024年上半年风电平均利用率降至93.2% 光伏发电利用率降至94% 低于2023年同期的96.7%和98.2% [3] - 2023年新能源装机量增长34% 但发电量仅增长27% 存在结构性适配缺口和消纳问题 [3] 市场竞争与价格趋势 - 风电整机企业签署自律公约 2024年1-7月陆上风电机组中标均价1552元/千瓦 较2023年全年提升超9% [5] - 明阳智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45% 金风科技同比增长41% [5] - 光伏 风电行业曾出现产能大规模无序扩张 导致供需失衡和系统性亏损 [4] 政策导向与产业调整 - 新一轮方案更注重精准发力和系统统筹 核心考量为"需求驱动 以质取胜 结构优化 安全可控" [4] - 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要求遏制低价无序竞争 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 [4]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