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688499)

搜索文档
锂电设备企业订单增多动能足——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海外市场拓展成新引擎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9:12
政策目标与行业指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提出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025年至2026年平均增速在7%左右 加上锂电池 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3] - 政策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三方面提出16条具体举措 旨在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 深化产业内生动力 [2][4] 锂电设备订单复苏态势 - 锂电设备龙头利元亨截至2025年5月末在手订单总额达49.21亿元 消费类锂电池设备订单占比较高 核心订单来自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及整车企业 [5] - 海目星2025年上半年实现新增订单约44.21亿元 同比增长约117.5%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约100.85亿元 同比增长约46% [5] - 先导智能订单总量实现同比强势反弹 受益于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开工率显著提升及扩产节奏恢复 [5] 下游需求与产能扩张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 同比增长47.3%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5] - 锂电池行业2025年第三季度排产整体呈现环比上升趋势 推动设备供应商订单交付和验收节奏加快 [6] -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为动力电池需求提供稳定支撑 行业落后产能逐步退出 推动供需关系向动态平衡改善 [6]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设备需求 - 政策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7]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 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 [9] - 2025年1月至4月国内固态电池扩产规划超50GWh 拟投资总额约150亿元 大容量全固态电芯即将进入中试及装车测试阶段 [10] 固态电池设备商业化进展 - 利元亨向头部车企供应的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已开始陆续交付 掌握电极干法涂布设备 电极辊压 电解质热复合一体机等核心设备制造工艺 并针对硫化物电池设计三级防护体系 [10] - 先导智能固态电池设备进入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 知名车企和新兴电池客户供应链 已向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交付各工段生产设备并获得重复订单 [10] 海外市场与储能业务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 总规模超160GWh 同比增长220.28% [12] - 海目星上半年海外新签订单金额18.88亿元 同比增长192.5% 海外订单占比持续攀升 [12] - 先导智能海外业务收入达11.54亿元 同比增长5.42% 毛利率提升至40.27% 利元亨与波兰商用车动力电池模组和储能系统制造商签署战略协议 并获捷克储能企业模组PACK线项目订单 [12]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利元亨在海外多个地区设置分支机构 提升跨区域服务能力 支持国内核心客户海外扩产需求并拓展海外本土市场 海外项目资源储备丰富 [13]
A股异动丨上半年订单激增!固态电池概念股走强,中伟股份涨超11%
格隆汇APP· 2025-09-04 02:29
固态电池概念股市场表现 - 力佳科技涨幅22.73% 总市值26.17亿元 [1][2] - 中伟股份涨幅11.89% 总市值407亿元 [1][2] - 杭可科技涨幅10.78% 总市值195亿元 [1][2] - 宁新新材涨幅10.50% 总市值19.01亿元 [1][2] - 力王股份涨幅9.79% 总市值28.51亿元 [1][2] - 武汉蓝电涨幅8.83% 总市值40.26亿元 [1][2] - 海博思创涨幅8.31% 总市值289亿元 [1][2] - 亿纬锂能涨幅6.31% 总市值1392亿元 [1][2] - 恩捷股份涨幅5.26% 总市值334亿元 [1][2]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订单情况 - 头部设备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300亿元 [1] - 订单总额同比涨幅达70%至80% [1] - 涉及企业包括先导智能、海目星激光、赢合科技、利元亨智能装备等 [1]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进程 -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得突破 [1] - 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 [1] - 中试线陆续落地及锂电扩产周期重启推动设备企业基本面改善 [1]
上半年订单激增!固态电池概念股走强,中伟股份涨超11%
格隆汇· 2025-09-04 02:26
固态电池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走强 力佳科技涨幅22.73% 中伟股份涨幅11.89% 杭可科技涨幅10.78% 宁新新材涨幅10.50% 力王股份涨幅9.79% 武汉蓝电涨幅8.83% 海博思创涨幅8.31% 中仑新材涨幅7.30% 东方锆业涨幅6.82% 派能科技涨幅6.71% 灵鸽科技涨幅6.64% 亿纬锂能涨幅6.31% 恩捷股份涨幅5.26% 科恒股份涨幅5.57% 长虹能源涨幅5.58% 珠海冠宇涨幅5.94% 泰坦股份涨幅5.95% [1][2] - 相关公司总市值覆盖范围广泛 亿纬锂能市值达1392亿元 中伟股份市值407亿元 恩捷股份市值334亿元 海博思创市值289亿元 珠海冠宇市值260亿元 杭可科技市值195亿元 派能科技市值152亿元 东方锆业市值112亿元 中仑新材市值99.40亿元 长虹能源市值72.36亿元 科恒股份市值41.80亿元 武汉蓝电市值40.26亿元 泰坦股份市值35.02亿元 力王股份市值28.51亿 力佳科技市值26.17亿 灵鸽科技市值30.30亿 宁新新材市值19.01亿 [2]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订单情况 - 头部设备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过300亿元 同比涨幅达70%至80% [1] - 涉及企业包括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头部设备企业 [1]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前景 -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得突破 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 [1] - 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中试线陆续落地 锂电扩产周期重启 [1] - 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形成共振 [1]
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企业上半年订单激增
证券日报· 2025-09-03 16:26
固态电池设备订单激增 - 2025年上半年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过300亿元 同比涨幅70%至80% [1] - 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 同比增长近70% [2] - 海目星上半年新增订单44.21亿元 同比增长117.5% 6月末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 [2] - 赢合科技一季度末合同负债金额达27.59亿元 创历史峰值 环比增长67% [2] - 利元亨5月末在手订单49.21亿元 [2] 技术突破驱动需求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 固态电解质复合 等静压成型等新增环节推动设备需求激增 [2] - 海目星业内首家同时布局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 [2] -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交付60Ah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2] - 新能源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赣锋锂业具备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研发生产能力 [3] - 上海洗霸收购硫化锂业务资产 提升固态电池材料竞争力 [3] - 五矿新能源上半年营收29.04亿元 同比增长15.85% 已实现百公斤级固态电池材料批量交付 [3] - 宁德时代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小规模量产 2030年规模化应用 [3] - 国轩高科全固态中试线贯通 良品率达90% 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3] 下游应用拓展 - 蔚来上半年研发费用30.1亿元中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占比最大 [4] - 亿航智能eVTOL采用国轩高科46系列高能量密度圆柱电芯 [4] - 南都电源获2.8GWh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 为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4]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日益明朗 产业资本加速涌入 行业逼近规模化量产临界点 [4]
锂电设备公司2025年H1业绩成绩单:头部回暖,固态电池成破局关键
鑫椤锂电· 2025-09-03 07:17
文章核心观点 - 锂电设备行业2025年上半年整体承压但二季度分化明显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海外布局实现逆势增长 固态电池设备成为关键突破点 [2][3][14] - 行业面临需求回暖、出海加速和技术升级三大机遇 同时需应对行业洗牌和国际关系两大挑战 [11][12][13]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H1营业收入普遍下滑 大部分公司同比出现5%-30%降幅 仅先导智能(66.10亿元 +14.9%)、杭可科技(19.70亿元 +4.2%)和曼恩斯特(5.60亿元 +59.9%)保持正增长 [2] - 利润端多数公司计提较高减值导致净利润降幅扩大 海目星(-7.08亿元)、曼恩斯特(-0.24亿元)、金银河(-0.42亿元)和星云股份(-0.09亿元)出现亏损 [3] - 二季度行业出现分化 头部公司业绩显著改善 先导智能Q2净利润3.75亿元扭亏为盈 赢合科技(2.56亿元 +42.5%)、杭可科技(1.72亿元 +78.7%)、利元亨(0.21亿元 +36.8%)、宏工科技(0.36亿元 +115.3%)和金银河(0.24亿元 +1354.4%)降幅收窄或转正 [3] 头部企业财务状况 - 先导智能2025年H1营收66.10亿元(同比+14.9%) Q2营收35.12亿元(同比+43.9%) H1归母净利润7.40亿元(同比+61.2%) Q2净利润3.75亿元扭亏为盈 [4] - 杭可科技H1营收19.70亿元(同比+4.2%) Q2营收12.90亿元(同比+28.1%) H1净利润2.88亿元(同比+6.9%) Q2净利润1.72亿元(同比+78.7%) [7] - 赢合科技H1营收42.64亿元(同比-3.7%) Q2营收29.26亿元(同比+14.2%) H1净利润2.71亿元(同比-19.8%) Q2净利润2.56亿元(同比+42.5%) [9] - 利元亨H1营收15.29亿元(同比-17.5%) Q2营收8.14亿元(同比-25.5%) H1净利润0.33亿元扭亏为盈 Q2净利润0.21亿元(同比+36.8%) [10]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先导智能拥有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 干法涂布设备能耗较传统系统降低60% 电解质复合转印设备效率达50m/min 600MPa等静压设备温度最高150℃ 已进入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企业供应链 [5][6] - 杭可科技研发全固态电池高温加压化成系统 温度范围室温-110℃ 电流范围0.04-200A 压力范围2-200T [8] - 赢合科技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已交付客户中试线 [9] - 利元亨掌握全固态电池整线装备制造工艺 针对硫化物电池设计三级防护体系 已向头部车企交付整线项目 [10] 行业发展机遇 - 国内市场下游头部锂电池厂商恢复扩产计划 动力电池设备需求逐渐恢复 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市场发展向好 [11] - 海外市场头部电池企业加速出海 海外扩产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 中国设备商在海外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 [11] - 技术升级带来新增量 固态电池、全极耳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多种新技术路线放量 [11] 行业面临挑战 - 行业洗牌风险 技术水平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可能退出市场 动力电池行业出现结构性调整 低端产能过剩和资金周转困难 [12] - 国际关系风险 中日、中韩、中美、中欧等国家关系变化可能影响市场开拓 国外采购的电子元器件可能影响产品竞争及交付能力 [13]
订单总额300亿 2025H1锂电设备订单大增80%
高工锂电· 2025-09-02 09:58
行业订单增长 - 锂电设备行业2025年上半年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过300亿元 同比增长70%至80% [3] - 头部电池企业大幅增加资本开支以应对技术迭代和产能升级 [6] - 订单增长源于固态电池 海外建厂和产线升级等多重趋势叠加 [4] 龙头企业表现 - 先导智能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 同比增长近70% [5] - 海目星1-6月新增订单44.21亿元 同比增长117.5% 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 [5] - 赢合科技一季度末合同负债金额27.59亿元 创历史峰值 环比增长67% [5] - 利元亨截至5月末在手订单49.21亿元 [5] 行业景气度 - Q3旺季整体排产环比增长6%至8% 延续回升势头 [6] - 龙头电池企业9月排产环比提升8% 达到70GWh水平 连续两个月保持5%以上增速 [6] - 储能企业Q3排产维持15%至20%的同比增长 [6] - 电池龙头对2025年增长指引普遍维持在20%以上 [7] 固态电池设备 - 固态电池设备成为订单增长新引擎 重点包括干法电极 叠片和等静压等新工艺 [8] - 璞泰来1-5月固态电池设备订单达4-5亿元 干法成膜和叠片机已取得订单并部分交付 [8] - 海目星签下4亿元2GWh固态电池整线订单 电池能量密度超450Wh/kg [8] - 先导智能预计全年固态设备订单达8-10亿元 复合转印设备效率达50m/min [8] - 利元亨一季度实现硫化物 氧化物全体系设备交付并获得头部车企整线订单 [8] 海外市场拓展 - 海目星上半年海外新签订单18.88亿元 同比增长192.5% 通过8家子公司和收购实现国际业务转型 [9] - 先导智能海外业务毛利率达40.27% 显著优于国内水平 [9] - 赢合科技多台高性能设备发运至匈牙利40GWh超级工厂 赋能欧洲战略布局 [9] - 设备企业通过技术领先和全球布局实现更高附加值突破 [9] 需求驱动因素 - 行业需求有望保持20%左右增速 支撑因素包括单车带电量提升 电动重卡放量和欧洲新车型周期 [7] - 电解液厂商反馈下游订单增速接近30% [7] - 储能和动力需求担忧为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排产数据上修留下潜在空间 [7]
利元亨(688499)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9-01 09:01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2月28日,由周俊雄提议[2] - 实施期限为2025年2月26日至2026年[2] - 预计回购金额3000万元至4000万元[2] - 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2]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1413421股,占总股本0.8377%[2] - 累计已回购金额38585686.77元[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21.97元/股至28.50元/股[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回购符合规定及方案要求[5] 资金与价格 - 拟用于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4000万元[3] - 回购股份价格拟不超过36.60元/股,期限12个月内[3]
利元亨(688499.SH)累计回购0.8377%公司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01 08:56
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回购股份1,413,421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8377% [1] - 回购成交最高价28.50元/股 最低价21.97元/股 [1] - 支付资金总额3858.57万元人民币 不含印花税及交易佣金等费用 [1]
等静压设备——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6:29
等静压设备技术特点与应用领域 - 等静压技术最初应用于金属与陶瓷领域 凭借致密化与组织均匀化优势 逐渐广泛用于改善金属组织 近净成形 高性能陶瓷致密化 缺陷修复等领域 [2] - 技术历经七十年验证 成熟应用于航空航天 医疗 汽车 电子等多种工业场景 [2] - 按成型与固结温度不同分为冷 温 热三类 冷-温-热等静压依次对应工作温度递增 所需压力递减 成品致密化程度与生产成本递增 生产效率递减 [2] - 温等静压在致密化性能 生产效率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2]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价值 - 等静压工艺可有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实现致密化 传统热压与辊压因压力方向单一 分布不均 易产生边缘效应与层间滑移 难以实现三维致密化和一致性 [3] - 等静压技术基于帕斯卡原理 能够提高界面致密度 消除内部空隙 改善组件接触效果 [3] - 温等静压是当前最优工艺路径 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致密化要求 在中温条件下既能提升界面致密度 又可避免高温副反应 [3] - 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 具备产业化潜力 冷等静压致密化程度有限 热等静压温度过高导致副作用突出 [3] -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13% 2029年空间有望达29亿元 [3] 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进展 - 国内外设备厂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 [3] - 传统等静压设备厂如海外龙头Quintus 国内厂商川西机器 钢研浩普等 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 加速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 [3] - 电池厂 锂电设备等跨界玩家如先导智能 利元亨携下游产线经验反向定义设备 推动固体电池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落地 [3] 等静压设备技术瓶颈与改进方向 - 设备设计和制造难点核心挑战集中在腔体设计 温/压控制系统及安全性保障 对结构 材料和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1][4] - 升温加压等环节耗时长 拖延生产效率 立式腔体自动化程度低 产线适配性不足 [1][4] - 通过预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与压力要求 增大压力容器容积 采用治具预装等方式 可提升设备生产效率 [5] - 采用卧式腔体结构便于融入固态电池生产线 实现自动化生产 [5] 行业重点公司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 [5] - 建议关注整线供应商利元亨 布局等静压设备的纳科诺尔 中航机电子公司川西机器 一级标的包头科发 海外龙头Quintus等 [5]
东吴证券:国内外设备厂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5:54
等静压技术优势与应用 - 等静压技术凭借致密化与组织均匀化优势 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领域 历经七十年验证 成熟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等多种工业场景 [2] - 按成型与固结温度不同分为冷温热三类 冷温热等静压依次对应工作温度递增 所需压力递减 成品致密化程度与生产成本递增 生产效率递减 [2] - 温等静压在致密化性能生产效率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2] 固态电池致密化解决方案 - 等静压工艺可有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实现致密化 传统热压与辊压因压力方向单一分布不均 易产生边缘效应与层间滑移 [3] - 温等静压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致密化要求 在中温条件下提升界面致密度 避免高温副反应 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 具备产业化潜力 [1][3] - 冷等静压致密化程度有限 热等静压温度过高导致副作用突出 [3] 设备市场空间与产业化进程 - 预计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13% 2029年空间有望达29亿元 [1][4] - 传统等静压设备厂如海外龙头Quintus国内厂商川西机器钢研浩普等 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 加速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 [1][4] - 电池厂锂电设备等跨界玩家如先导智能利元亨携下游产线经验反向定义设备 推动固体电池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落地 [1][4] 技术瓶颈与优化方向 - 等静压设备设计和制造难点集中在腔体设计温压控制系统及安全性保障 对结构材料和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5] - 升温加压等环节耗时长拖延生产效率 立式腔体自动化程度低产线适配性不足 限制规模化生产 [5] - 通过前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压力要求 增大压力容器容积 采用治具预装提升生产效率 卧式腔体结构便于融入生产线实现自动化 [5] 相关企业标的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300450.SZ) 建议关注整线供应商利元亨(688499.SH) [6] - 布局等静压设备的纳科诺尔(832522.BJ) 中航机电子公司川西机器 一级标的包头科发 海外龙头Quintus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