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德数控(688305)
icon
搜索文档
科德数控(688305.SH):在研新品大小翻板铣削加工中心用于飞机结构件加工,进入应用验证阶段
格隆汇· 2025-09-11 07:52
公司产品与技术进展 - 五轴立加、卧加、卧铣复合、叶尖磨等成熟产品已批量用于飞机及发动机生产制造 [1] - 新品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 2024年实现小批量订单投产 [1] - 在研新品大小翻板铣削加工中心进入应用验证阶段 用于飞机结构件加工 [1] 战略合作与产能布局 - 2025年6月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公司三方共建国内首个完全基于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的"大飞机结构件工艺验证中试基地" [1] - 合作聚焦C919、C929等国产民用大飞机及大型无人机的复杂结构件精密加工 构建专业化验证平台 [1] - 公司已完成产品及工艺验证准备 正加快产能建设 [1] 市场机遇与业务前景 - C919、C929大飞机批量投产需要大量多品种加工设备 [1] - 将根据大飞机及发动机生产制造进度 实现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在民用大飞机和发动机领域的放量应用 [1]
科德数控(688305)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9-10 09:02
业绩数据 - 2025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29,454.97万元,同比增长15.24%[14] - 2025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5.64万元,同比增长1.27%[15] - 2025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06.10万元,同比减少7.43%[15] - 2025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5,910.0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71%[15]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228,412.11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23%[15] - 2025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0.4582元/股,同比减少9.18%[15]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3.34%,较上年同期增加3.12个百分点[15]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38.67%,显著高于同行业厂商[8] 研发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拥有专利390项,包括发明专利227项[17] - 公司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44项,其他国家及地方研发项目33项[18] - 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主化率达85%[20] - 报告期末研发团队共226人[27] - 2025年1 - 6月费用化研发投入1986.34万元,较2024年1 - 6月增长19.22%[32] - 2025年1 - 6月资本化研发投入7832.67万元,较2024年1 - 6月增长29.27%[32]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合计9819.02万元,较2024年1 - 6月增长27.10%[32]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34%,较2024年1 - 6月增加3.12个百分点[32]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79.77%,较2024年1 - 6月增加1.34个百分点[32] - 公司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1035.43万元,本期投入1318.47万元,累计投入3473.20万元[3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项目共33项,本期累计研发投入9819.02万元[37] 在研项目 - GDUD系列伺服驱动系统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600.00,本期投入138.72,累计投入550.03[34] - 高精密传感器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330.00,本期投入67.62,累计投入243.54[35] - 超强韧中熵合金构件增材/强化/减材复合制造预计总投资规模900.00,本期投入89.99,累计投入898.28[35] - 双主轴多刀塔车削中心 - KCX1200T预计总投资规模400.00,本期投入49.08,累计投入321.86[35] - 复杂铣刀设计模块的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60.00,本期投入10.89,累计投入34.04[35] - 233Nm、5100Nm电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0,本期投入215.38,累计投入488.62[35] - 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 KCX800预计总投资400.00万元,本期投入179.55万元,累计投入313.67万元,处于制造阶段[36] - 基于GNC62系统的通用在线测量工艺程序包预计总投资150.00万元,本期投入32.26万元,累计投入88.18万元,处于制造阶段[36] - 2024年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 - 新一代端边云架构的智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预计总投资3320.00万元,本期投入440.86万元,累计投入440.86万元,处于制造阶段[36] - 高精度工业母机系列攻关项目预计总投资3915.93万元,本期投入40.65万元,累计投入40.65万元,处于设计阶段[36] - 电机新型工艺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59.50万元,本期投入53.47万元,累计投入53.47万元,处于设计阶段[37] 人员持股 - 2025年初公司相关人员合计持股数为41,165,000股[43] - 2025年6月末公司相关人员合计持股数为53,514,500股[43] - 2025年1 - 6月公司相关人员股份合计增加12,349,500股[43] -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初持股26,140,000股,6月末持股33,982,000股,增加7,842,000股[43] - 于本宏2025年初持股9,560,000股,6月末持股12,428,000股,增加2,868,000股[43] - 陈虎2025年初持股100,000股,6月末持股130,000股,增加30,000股[43] - 宋梦璐2025年初持股5,270,000股,6月末持股6,851,000股,增加1,581,000股[43] - 朱莉华2025年初持股22,000股,6月末持股28,600股,增加6,600股[43] - 李经明2025年初持股7,000股,6月末持股9,100股,增加2,100股[43] 其他情况 -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38] - 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合规,进度与原计划基本一致[40][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披露控股股东等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42]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其他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43][44]
科德数控股价涨5.05%,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79.3万股浮盈赚取555.8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0 03:01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8日股价上涨5.05%至64.48元/股 成交额3.38亿元 换手率4.01% 总市值85.70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及柔性自动化产线 [1] - 收入构成:自动化生产线53.66% 高端数控机床40.41% 关键功能部件2.15% 高档数控系统0.20% 其他销售3.58%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179.3万股(占流通股1.36%) [2] - 该ETF当日浮盈约555.83万元 最新规模144.71亿元 [2] 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今年以来收益27.91% 近一年收益75.34% 成立以来亏损0.62% [2] - 基金经理华龙管理规模429.26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96.99% 最差回报-15.08% [2]
别只盯着AI了,下一个“硬科技”风口:工业母机
36氪· 2025-09-07 23:47
行业概述与市场现状 - 工业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础和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体现 被称为工业品制造"心脏" [1] - 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和消费国 2024年市场规模达7128.86亿元 较2019年6313.62亿元实现增长 预计2029年将突破8000亿元 [1] 政策催化与标准建设 - 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设定2026年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和国际标准转化率90%的目标 [2] - 构建覆盖6大层次34大类的全产业链标准框架 包括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等环节 [2] - 采用"标准前置"模式 要求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立项时同步布局标准研制 [3] - 首次将碳排放核算、能效等级和工控安全纳入强制要求 [3] 市场表现与企业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 利润总额增长9.4% 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3] -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5% 行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3] - 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30% 其中华东数控净利润同比暴涨140.53% 乔锋智能、创世纪、国盛智科分别增长56.43%、47.38%和32% [3] 投资逻辑一:国产替代 -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足20% 预计2030年将跃升至60% 存在巨大替代空间 [4] - 国产设备价格比进口设备低30-50% 具备明显价格优势 [4] - 科德数控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纳米级 华中数控9型AI数控系统实现全空间精度补偿 秦川机床磨齿机精度达0.001毫米 [4] 投资逻辑二:新兴需求爆发 - 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大型五轴龙门加工中心需求 电池、电机壳体等零部件加工成为新增长点 [5] -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 精密减速器、丝杠等零部件加工需要微米级精度设备 预计2029年带动相关设备需求超100亿元 [5] - 低空经济领域eVTOL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带动增减材复合加工装备需求 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5800亿元 [6]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协同 - 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技术深度融合 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4][5] - 整机企业与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科德数控与昊志机电在电主轴领域合作 汉江机床与华中数控在数控系统领域协同创新 [4] 重点关注方向与趋势 - 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厂商技术壁垒高且替代空间大 [7] - 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部件企业突破卡脖子环节且盈利能力增强 [7] - 专注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专用设备商受益新兴需求爆发 [7] - 智能制造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 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 [7] - 新材料加工带来设备升级需求 包括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 [7] - 国产设备出海机遇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 [7] 关键节点监测 - 政策落地节奏:专项贷款、税收优惠是否在Q4集中出台 [8] - 产能释放:科德、海天等新产线2025年投产后业绩弹性 [8] - 出口拓展:人民币汇率低位下性价比优势推动出口增长 [8] 企业筛选标准 - 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 拥有核心专利技术 [8] - 下游客户优质 现金流健康 管理层专业专注 [8] - 订单饱满且业绩确定性强 [8]
别只盯着AI了!下一个“硬科技”风口:工业母机
格隆汇APP· 2025-09-07 08:16
行业概述与市场现状 - 中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从2019年6313.62亿元增长至2024年7128.86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8000亿元 [1] - 中国长期稳居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及消费国,行业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催化下焕发新生 [1]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8%和9.4%,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5% [2] 政策支持与标准建设 - 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2026年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国际标准转化率90% [1] - 构建覆盖6大层次、34个大类的全产业链标准框架,包括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等 [1] - 政策要求国家重大专项立项时同步布局标准研制,验收时同步发布标准,首次将碳排放核算、能效等级等纳入强制要求 [2] 企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改善,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30% [2] - 华东数控净利润同比暴涨140.53%,乔锋智能增长56.43%,创世纪增长47.38%,国盛智科增长32% [2] 国产替代进程 -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足20%,预计2030年将跃升至60% [3] - 国产设备价格比进口设备低30-50%,技术突破支撑替代加速 [3] - 科德数控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纳米级,华中数控9型AI系统实现全空间精度补偿,秦川机床磨齿机精度达0.001毫米 [3] 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 行业实现从"能用"到"好用"跨越,精度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技术深度融合,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4] - 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整机与部件企业共同攻关核心技术 [4] 新兴需求驱动 - 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大型五轴龙门加工中心需求 [4] - 人形机器人产业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750亿元,带动加工设备需求超100亿元 [5] - 低空经济领域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预计5800亿元,eVTOL推动增减材复合加工装备需求 [5] 投资方向与关注重点 - 重点关注五轴联动高端数控机床厂商、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企业、新能源/航空航天专用设备商 [6] - 三大趋势: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新材料加工设备升级、国产设备出海机遇 [5] - 紧盯政策落地节奏、2025年产能释放、人民币汇率低位推动出口增长 [7] 企业筛选标准 - 研发投入占比超5%,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下游客户优质 [7] - 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现金流健康,管理层专业专注 [7]
别只盯着AI了!下一个“硬科技”风口:工业母机
格隆汇APP· 2025-09-07 07:57
市场现状与规模 - 中国稳居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及消费国 2024年工业母机市场规模达7128.86亿元 较2019年6313.62亿元增长12.9% 预计2029年突破8000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5% 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8%和9.4% 显著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6] - 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30% 其中华东数控净利润同比暴涨140.53% 乔锋智能 创世纪 国盛智科分别增长56.43% 47.38%和32% [6] 政策支持 - 2026年计划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构建覆盖6大层次34大类的全产业链标准框架 [4] - 政策要求国家重大专项同步布局标准研制 采用"标准前置"模式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5] - 首次将碳排放核算 能效等级 工控安全纳入强制要求 纵向贯通材料部件整机集成 横向联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6] 投资逻辑与技术进步 -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足20% 预计2030年跃升至60% 国产设备价格比进口低30-50% [8] - 科德数控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纳米级 华中数控9型AI系统实现全空间精度补偿 秦川机床磨齿机精度达0.001毫米 [8] - 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科德数控与昊志机电在电主轴领域合作 汉江机床与华中数控在数控系统领域协同创新 [8] 新兴需求增长 - 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大型五轴龙门加工中心需求 电池 电机壳体等零部件加工成为新增长点 [9] - 人形机器人精密零部件加工需微米级精度设备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750亿元 带动加工设备需求超100亿元 [9] - 低空经济领域eVTOL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带动增减材复合加工装备需求 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预计5800亿元 [10] 未来趋势与关注方向 - 重点关注智能制造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 新材料加工设备升级 国产设备出海三大趋势 [12] - 投资布局聚焦五轴联动高端机床厂商 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部件企业 新能源航空航天专用设备商 [12] - 紧盯政策落地节奏 产能释放(科德 海天等新产线2025年投产) 出口拓展三大节点 [13]
科德数控(688305.SH):五轴机床可直接用于加工机器人关节、齿轮等精密零部件
格隆汇· 2025-09-05 08:33
核心技术适配性 - 公司控制算法、伺服驱动及电机等共性技术可适配于人形机器人"小脑"系统的运动控制、平衡协调及精细动作执行场景 [1] 产品应用领域 - 五轴机床可直接用于加工机器人关节、齿轮等精密零部件 [1] - 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直线电机已用于加工丝杠等螺纹类零件的螺纹磨床 [1] 市场拓展进展 - 公司积极与相关企业展开技术对接以把握市场机遇 [1]
工业母机概念股开盘领涨 华东数控竞价涨停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7:25
工业母机概念股市场表现 - 工业母机概念股9月2日开盘领涨 [1] - 华东数控竞价涨停 [1] - 华中数控、海天精工、科德数控、宁波精达等高开 [1]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辽宁:工业互联网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10:19
核心观点 - 辽宁省通过实施“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战略 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和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1][4][7]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开通5G基站14.3万个 实现厂区车间全覆盖 [7]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40个 接入企业1.5万户 标识注册量23亿个 [7] - 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7.5万户工业企业 [7] 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效 - 鞍钢股份投入61.7亿元推进300多个信息化项目 实现生产线无人作业 生产效率提升20% 生产成本降低10% [4] - 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84.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 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占全国2.5%)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8户 [1] 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 - 科德数控推进AI大模型本地化应用 研发国产CPU智能数控系统 [4] - 数能科技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 接入748家企业 累计解析标识超2006万次 [6] -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注册标识2.49亿个 数据智能服务中心DDI汇聚1300万条产品数据 [6] 产业生态建设 - 出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方案》 构建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 [9][11] - 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会 5家企业发布86项需求清单 促成中小企业合作 [9] - 引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等国家级创新载体 [11]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将于2025年9月5-8日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主题"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 促进全球产业链对接 [11]
科德数控业绩说明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开拓航天科工领域新用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7:23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拥有完整技术链与产业链 是国内唯一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上市公司 [1] -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自主化率达85% 涵盖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电机、转台等核心功能部件 实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批量化进口替代 [2] - 基于龙芯中科服务器搭建国产化AI平台 实现DeepSeek-R132B推理模型本地流畅运行 开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AI应用验证 显著提升加工效率与精度并降低刀具损耗 [4] 市场应用与客户拓展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已应用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航发四大集团近50家用户单位 不断开拓航天科工领域新用户 加工铝合金和钛合金关键部件 [2] - 多款五轴数控机床具备成熟镁合金材料加工能力 已服务于直升机主减速箱和汽车变速箱等关键零件制造 体现轻量化材料加工技术实力 [3] - 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公司共建国内首个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大飞机结构件工艺验证中试基地" 聚焦C919/C929等民用大飞机复杂结构件精密加工 [3] 产品进展与产能建设 - 五轴立加、卧加、卧铣复合、叶尖磨等产品批量用于C919飞机及发动机生产制造 新品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实现小批量订单投产 [2] - 在研新品大小翻板铣削加工中心进入应用验证阶段 用于飞机结构件加工 [2] - 加快产能建设 根据大飞机及发动机制造进度 将实现国产高端五轴机床在民用航空领域放量应用 [3] 战略布局与新兴领域 - 与龙芯中科持续推进AI在数控领域应用 对通用语言大模型进行专用训练精简 实现AI与数控系统深度融合 [4] - 开拓高端装备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 助推制造业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