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数控系统

搜索文档
工业母机”迎政策利好,江苏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
扬子晚报网· 2025-09-02 13:49
政策目标与标准体系建设 - 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要求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4] -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 先进制造工艺 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 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产业发展平均水平 [4] - 到2030年形成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减材等材制造标准达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达世界领先水平 [4] 标准体系架构与重点任务 -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 涵盖34个大类与17个小类 [5] - 当前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 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 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5] 江苏省产业现状与布局 - 江苏工业母机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拥有机床企业数量全国最多 涵盖基础部件 功能部件 工具附件 控制系统 整机制造和成套装备集成6大产业链环节 [5] - 产业覆盖切削机床 成形机床 特种机床 增材制造装备4大领域 形成以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为核心的集聚发展态势 [5][6] - 苏州拥有科德数控 纽威数控等龙头企业 配套企业超500家 常州拥有工业母机规上企业超270家 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包括埃马克 乔治费歇尔等国际企业 [6]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江苏将工业母机纳入"1650"产业体系重点培育 推出高质量发展政策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品推广应用 [6]
工业母机概念拉升,华东数控、博杰股份涨停,恒进感应等大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1:57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标准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于9月1日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1] - 方案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1] - 到2030年标准体系全面形成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达到世界领先[1] 市场表现 - 工业母机概念股2日盘中大幅走高 恒进感应涨幅超过20% 凯腾精工涨超19%[1] - 华东数控和博杰股份涨停 华中数控和博亚精工涨幅超过8%[1] 产业发展重点 -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 先进制造工艺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1] - 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和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1] - 部分关键标准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1]
持续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02 01:20
政策目标与标准体系建设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 到2030年标准体系全面形成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达世界先进水平 增材制造标准部分达世界领先水平 [1] - 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层次34大类17小类 动态调整 [1] 标准体系结构与重点方向 - 基础通用标准为体系底座 设计配套标准提供生产保障 制造装备标准为核心体现技术水平 制造工艺标准影响产品质量成本 检验检测标准评估质量 行业应用标准赋能其他产业 [2] - 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关键标准研制(高端复合数控机床 一体化压铸 精密锻造等)和强化交叉融合标准(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应用) [2] - 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与产业链映射实现技术 产品 服务"软联通" [2]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十余年全球第一 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二梯队前列 [2] - 2025年上半年行业营业收入4933亿元同比下降1.7% 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 [3] -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0.3万台同比增长13.5% 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5万台同比增长10.4% [3]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4.5个百分点 拉动机床市场需求回暖 [3] - 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长带动机床工具商品出口持续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消费电子等领域高端需求促进行业结构升级 [3]
两部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持续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23:11
发展目标 - 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 到2030年标准体系全面形成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2] 标准体系架构 -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由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组成 包含34个大类和17个小类 [2] - 制造装备标准是标准体系核心 体现工业母机整体技术水平 制造工艺标准是产品成型关键 检验检测标准是评估产品质量依据 [2] 重点任务方向 - 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 覆盖高端复合数控机床 一体化压铸 精密锻造 复合增材制造 高端注塑成型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等重点方向 [3] - 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 开展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母机中应用相关标准研制 [3] 行业现状与地位 - 工业母机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4] - 产业规模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 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二梯队前列 [4] 市场运行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933亿元 同比下降1.7%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 [4] -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0.3万台同比增长13.5% 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5万台同比增长10.4% [4] 行业发展动力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 拉动机床主机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4] - 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端需求促进机床工具行业市场需求结构升级 [4]
两部门:到2026年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7:35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5] - 到2030年形成全面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达到世界领先 [1][6] 标准体系框架结构 - 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 34个大类 17个小类 [13] - 基础通用标准涵盖术语定义 安全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等领域 [15][16] - 设计配套标准包括材料 零部件 数控系统 刀具等12个子类 [17][18][19] - 制造装备标准分为减材 等材 增材三大制造装备类别 [20][21] 重点技术领域覆盖 - 减材制造装备重点支持复合数控机床 五轴机床 高精度加工中心等标准 [38] - 等材制造装备聚焦一体化压铸机 精密锻造 数字化焊机等标准 [38] - 增材制造装备突出多激光器粉末床熔融 粘结剂喷射等先进技术标准 [38] - 数控系统领域推进智能数控系统 大数据采集及安全标准 [39] 产业应用与融合发展 - 行业应用标准面向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汽车 船舶等重点领域典型场景 [26] - 融合技术领域支持数据交换 绿色设计 碳减排技术等跨领域标准 [40] - 推动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母机融合标准 [29]
两部门: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7:07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 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 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 先进制造工艺 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 [1] - 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 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有力 [1] 创新与标准联动机制 -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 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 [1] - 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 [1]
质量强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中国经济网· 2025-08-26 06:56
质量强链项目总体成果 - 全国累计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 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331个 超过4200家链主企业 25万家链员企业 4800家赋能机构参与 实施重点攻关任务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18254个 [9] - 全国绘制质量图谱432份 编制质量问题清单1758份 实施重点攻关项目1746个 解决质量共性问题6756个 [1] - 市场监管总局十大标志性项目部署质量攻关任务289项 突破产业链质量关键技术瓶颈23项 填补产业链急需质量基础设施空白73项 补齐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短板42项 推动51项成果产业化应用 [9] 光通信产业链 - 长飞光纤构建"标准创新+技术攻关+全链协同"三位一体质量强链机制 通过800G光模块电磁兼容测试研究形成标准试验方法并制作统一工装 显著提升测试可靠性与规范性 [1] - 国产光纤激光器实现从进口依赖到全球领先 产销量全球第一 武汉锐科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及我国首个激光器国际标准 [6] - 武汉锐科发布《超高功率工业级光纤激光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巩固高功率领域技术领导地位 通过"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业协同"路径推动产业发展 [6] 高端装备与数控系统 - 武汉华中数控自主研制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配套数千台套高档数控机床 5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在机床 汽车能源 3C等领域应用超数千台 60多种专用数控系统覆盖纺织木工 玻璃 注塑等机械领域 [4] - 数控装置 伺服驱动和电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电力装备产业链 - 南京南瑞继保与国内芯片厂商 科研机构 用户单位组建联合体 建立"技术协同攻关-产业规模化应用"质量协同机制 研究电力装备国产芯片可靠性测试方法 [2] - 基于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装置现场运行数量超过30万台 实现我国电网新招标设备100%自主可控 [2] 新兴产业链质量攻关 -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电动汽车超充产业链调研 针对充电枪接口标准并行 高电压大电流计量装置空白 超充电桩可靠性评价欠缺等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2] - 开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调研 针对关键元器件计量校准规范不完整 检验检测方案不完善 CR认证采信力度不足等质量问题提出攻关建议 [2] - 氢能项目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换氢模式沙盒测试 成功研制储氢气瓶氢循环测试方法与装备并投入应用 [5] - 陕西低空装备产业链建立涵盖动力装置 快速充放电 极端工况模拟的一体化检测体系 提高制造转化率 [5]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家 新建国家计量基准33项 布局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67家 [5] - 湖北建成服务站240个(省级40个) 窗口446个 覆盖省市县三级和重点产业集群 服务企业3.7万家次 节约费用3.26亿元 [5] - 湖北打造"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生态 上线"智慧服务一张网" 入驻服务机构270家 注册用户8159个 上架服务2763项 完成订单2.34万笔 [5] 跨区域产业协作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涵盖机器人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链及纺织服装 工程机械 煤化工等传统产业链 [9] - 项目旨在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分工协作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9]
科德数控2025上半年净利率下滑至16.64%,存货周转天数超500天
搜狐财经· 2025-08-21 1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4%至2.95亿元,归母净利润仅微增1.27%至0.49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1] - 净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18.91%下滑至16.64%,毛利率从43.40%降至38.67%,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至2.65% [3][5] 经营效率与财务结构 - 存货周转天数为511.80天,显示存货变现能力较弱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2024年同期负0.2亿元改善至1.65亿元,实现由负转正 [6] - 资产负债率为18.62%,同比下降0.67个百分点,财务杠杆水平进一步降低 [6]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结构 - 截至8月21日股价报收62.91元,总市值83.61亿元,较2021年8月24日历史最高市值146.51亿元低75.23% [1][8] - 持有公司股票的机构家数从2024年同期102家大幅减少至2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明显下降 [8] 行业地位与业务定位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1] - 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8]
科德数控: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证券之星· 2025-07-21 08:1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26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并于2021年5月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268万股,于2021年7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2] - 公司由原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290.6678万元 [2][6] - 公司注册地址为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府街1-2-1号1层 [2] - 公司股份总数为132,906,678股,全部为人民币普通股 [6] 公司经营宗旨与范围 - 经营宗旨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关键功能部件,替代进口高端数控产品,振兴民族数控产业 [5] - 经营范围包括数控系统、五轴数控机床及附件、工业机器人、电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开发服务、软件开发和进出口业务 [5] 公司治理结构 -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行使决定经营方针、选举董事监事、审议财务预算等职权 [16]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含3名独立董事),下设战略、提名、审计、薪酬与考核四个专门委员会 [49][54][55][56]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和董事高管履职情况 [60] - 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由董事会聘任 [57] 股份相关规则 - 公司股份可依法转让,但发起人股份自公司成立起1年内不得转让,董监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得超过持股25% [9] - 公司可回购股份的情形包括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可转债转换等六种情形 [7][8] - 公司不接受本公司股票作为质押权标的 [8] 重要决策机制 - 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事项需经出席股东2/3以上表决通过,包括修改章程、合并分立、重大资产重组等 [33] - 单笔担保额超净资产10%或对外担保总额超净资产50%等担保事项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7] - 交易涉及资产总额超总资产50%或成交金额超市值50%等重大交易需股东大会批准 [19] 投资者保护机制 - 股东大会审议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单独计票 [33] - 持有1%以上股份股东可联合征集投票权,禁止有偿征集且不得设置最低持股比例限制 [34] - 股东可对违规决议提起诉讼,董监高执行职务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13][48]
★从融资平台到创新"加速器" 科创板助力"锻造"高端装备产业新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1:56
科创板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 科创板作为创新"加速器"推动中控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化从点至面、研发投入从量到质、创新资源从国内到全球的跨越 [1] - 科创板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涵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等领域 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等重点领域 [1]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增披露20单产业收购 其中5单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1][6] 工业母机行业发展 - 科创板工业母机企业2024年整体营收继续保持增长 科德数控等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质效显现 [2] - 科德数控凭借"数控系统+核心部件+整机"全产业链优势 已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实现1300余台规模化应用 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2]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迭代、AI赋能和多元化布局解决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 打造高品质国产装备 [2]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 - 中控技术从单一控制系统公司发展为以工业数据为基础、AI大模型为核心的工业AI平台型公司 构建完整AI生态系统 [3] - 公司上市后"硬科技"成色在多维度显著增强 核心技术得到深化与突破 [3] - 电力设备行业形成完善产业链 科创板企业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3] 电力设备企业创新案例 - 南网科技2024年推动全国唯一新型储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广州 首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4] - 煜邦电力夯实智能电表业务同时 利用大数据为新能源电力"画像" 拓展低空智能巡检业务 实现数智化升级 [4] 并购重组与技术整合 - 中控技术并购荷兰Hobré International B V 获得全球领先的热值分析仪、激光气体分析仪等技术 提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力 [5] - 中润光学收购湖南戴斯光电51%股权 增强技术和产品实力 实现供应链协作 [6] 科创板企业参与提质增效 - 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七成公司参与"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 科创50、科创100指数成分股公司实现全覆盖 [6] - 科创板带来发展理念革新、资源禀赋重塑、创新动能跃升和治理能力蜕变 助力"硬科技"企业聚焦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