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六大行集体公告!启动→
金融时报· 2025-09-16 13:17
六大行2026年度校园招聘启动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集体开启2026年度校园招聘 面向海内外应届毕业生 [1] - 招聘机构涵盖总行本部、各分支机构及直属单位 [1] 总行招聘规模及岗位分布 - 工商银行总行计划招聘约120人 包括总行管理培训生(约90人)、“人工智能+”专项(约20人)和交易板块专项(约10人) [2] - 建设银行总行计划招收130名应届毕业生 其中总行部门经办岗120人 信用卡中心10人 [3] - 农业银行总行及直属机构共设34个岗位 [2] - 所有银行总行招聘均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毕业时间需在2025年1月至2026年7月之间 [3]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激增 - 六大行均设置金融科技相关岗位 工商银行总行开设“人工智能+”专项招聘 分支机构设置“科技菁英”岗位 [4] - 农业银行数据中心招聘145人(含智领计划岗、信息技术工程师岗) 研发中心招聘215人(含软件研发岗等6类岗位) [4] - 农业银行研发中心要求英语六级425分以上或同等外语水平 [5] 小语种及专项人才招聘 - 中国银行总行设置小语种专项计划 招收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11种语言人才 作为全球化经营储备 [4][5] - 交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心、信用卡中心及省直分行设置金融“五篇大文章”方向岗位 [6] - 中国银行总行直属机构专设“养老金融中心金融综合岗位” 负责养老金金融政策研究及市场分析 [6]
解读京津冀上市公司品牌价值:4年增长超万亿元,哪行涨得最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0:55
京津冀地区经济与品牌价值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1] - 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1] - 2025年京津冀地区共有416家企业上榜总榜TOP3000 合计品牌价值99581.76亿元 [4] 区域内部品牌价值分布差异 - 北京329家上榜企业品牌价值93417.65亿元 占区域总量93.81% [4] - 天津上榜企业品牌价值3640.04亿元 [5] - 河北各市上榜企业品牌总价值均未破千亿元 其中保定最高为967.72亿元 [2][5] - 北京品牌价值近4年增长26107.6亿元 天津增长533.25亿元 河北多地出现负增长 [5] 头部企业品牌价值排名 - 前十名上榜企业均为北京上市公司 主要由央企和互联网企业构成 [2]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8455.38亿元位居地区第一 [2][3] - 京东集团5819.8亿元 工商银行4319.2亿元 建设银行3671.56亿元分列第二至第四位 [3] 行业品牌价值变化趋势 - 电信行业品牌价值4年增长10796.04亿元 主要受中国移动回归A股带动 [10][11] - 金融行业品牌价值24089.56亿元 4年增长5211.51亿元 [11] - 休闲行业品牌价值下降534.59亿元 上榜企业数量减少10家 [10][12] - 建筑行业品牌价值9763.48亿元 石油行业6268.46亿元 4年分别增长2330.24亿元和2780.45亿元 [11]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鼓励京津头部企业将高附加值环节向河北延伸 [13] - 支持京津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创创新平台 [13] - 河北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13] - 培育本土数字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 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13]
深圳8家金融机构集体“官宣”:披露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8:54
深圳银行业公布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 - 深圳首批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布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 包括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 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 招商银行深圳分行 北京银行深圳分行 微众银行 招联消金[1] - 第三方合作机构主要涵盖三类业务:营销获客(包括信用卡汽车分期 信用卡家装分期 个人住房贷款 互联网贷款等) 担保增信 催收服务[1] - 金融机构将持续更新合作机构名单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最新信息[1] 监管背景与行业乱象整治 - 公布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是落实监管要求 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规范银行业与第三方合作行为的举措[2] - 近年来不法贷款中介问题突出 2023年7月15日深圳约20家银行披露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假冒银行合作方揽客 使用"降息优化""携手XX银行"等虚假宣传[2] - 非法贷款中介常见套路包括:假冒正规金融机构 以超低息费诱惑消费者 进行虚假服务承诺 导致消费者面临财产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 信用记录受损等风险[2] 监管政策与专项打击行动 - 2025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开展为期六个月的金融"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专项工作 重点打击贷款 保险 信用卡等领域的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 恶意逃废金融债务 非法代理退保理赔 不正当反催收等[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对平台运营机构 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并通过官方渠道披露名单[3] - 该通知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外国银行分行 信托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执行[3]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16日跌0.81%,农业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2.2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08:46
板块整体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81% [1] - 上证指数当日上涨0.04%报收3861.87点 深证成指上涨0.45%报收13063.97点 [1] - 农业银行以1.68%跌幅领跌板块 交通银行下跌1.27% 中国银行下跌0.92% [1] 个股交易数据 - 农业银行成交量最大达412.00万手 成交额29.16亿元 [1] - 中国银行成交量319.36万手 成交额17.31亿元 [1] - 工商银行逆势上涨0.27% 收盘价7.45元 [1] - 建设银行下跌0.33% 成交额9.001亿元 [1] - 邮储银行下跌0.80% 成交额6.55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2.29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5.1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7.19亿元 [1]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出4.71亿元 净占比-22.40% [2]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出4.367亿元 净占比-14.95% [2]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出2.75亿元 净占比-15.91% [2] - 建设银行游资净流入3565.78万元 净占比3.96% [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2488.60万元 净占比1.15% [2] - 邮储银行散户净流入3287.58万元 净占比5.02% [2]
财经聚焦丨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9-16 07:50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4] - 银行简化申请流程 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交易并直接扣减贴息 例如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6][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8]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8]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截至8月末累计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9] 财政金融协同促消费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 企业服务供给 产业转型升级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政策效应 [10]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10] - 2024年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3000亿元)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推出19条金融促消费举措 [11]
金融活水浇灌科创沃土,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千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6 07:29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 推动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 - 截至2025年8月末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1007.12亿元 较年初新增134.87亿元 增幅15.37%[1] 重点产业领域 - 聚焦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等万亿级规模产业 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五千亿级优势产业 以及20个千亿特色产业[1] -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产业链集群五类目标客群加强金融供给[1] 服务体系建设 - 设立一级部门层级科技金融中心 在科创企业集中区域设立11家科技金融特色网点 适度下放审批权限[2] - 深化与政府部门合作 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金种子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重点扶持企业清单 实现精准画像和批量授信[2] 产品创新案例 - 为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公司提供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5G用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3] - 通过"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湖北展鹏电子材料公司提供10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 节约利息支出近5万元[4] -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推出差异化产品:初创期提供无抵押信用类贷款 成长期推出"融易达"供应链金融产品 成熟期提供资本市场服务[4][5] 重大业务成果 - 2024年为武汉某光电子信息领军企业提供2亿元流动性贷款 带动产业链超300家配套企业获得融资[5] - 协助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发行湖北省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5] - 投放全省首笔1000万元"科技人才贷"[5] 生态合作建设 - 通过"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拓展与政府机构、创投平台和产业资源的合作[6] - 2024年10月联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AIC股权投资基金 重点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新材料行业[6] - 联动集团内外部机构为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股权融资11.55亿元 附属机构累计出资近50亿元 托管基金规模近600亿元[7] 合作网络拓展 - 与中信保湖北分公司签署联合行动宣言 举办40余场"专精特新普惠行"活动 服务超1万家小微企业[7] - 与武汉市股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授信覆盖率达30.50%[7] - 与省市知识产权局签署协议支持先进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7]
秋日润心田 金融护万家——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开展特色化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6 07:29
活动组织与执行 - 公司开展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口号的9月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通过上下联动 协同共建 创新形式 多维发声方式实施[1] - 制定详尽活动方案并明确同向发力 突出特色 广泛宣传原则 辖内各单位积极响应并建立高效沟通机制 形成多层次覆盖宣传网络[1] - 承办宁波金融监管局集中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组织为群众送台戏和寓教于乐互动游戏直达百姓 奉化支行开展将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 赋能外卖快递小哥为金融骑士进行点对点配送金融知识手册[1] 宣传渠道创新 - 线上通过官方网站 手机银行App 微信公众号 电视台等渠道制作宁波童谣改编动画视频《摇啊摇 消保"三护"谣》和长图《小小当家的防诈宝鉴》等原创作品 以通俗易懂形式转化复杂金融概念[2] - 线下通过公交站海报宣传和五进入宣传活动针对不同人群 余姚分行在口袋公园为群众放场电影普及金融知识 慈溪分行借助传统文化皮影戏形式在爱琴海商场传递权益守护理念[2] 网点覆盖与长期机制 - 以各网点为根据地通过播放电子标语 设立咨询台和专人讲解方式打造金融知识流动宣传站 实现从金融圈到生活圈的广泛渗透[3] - 活动有效提升金融消费者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公司将持续秉持金融为民理念建立知识普及长效机制 为构建和谐金融环境贡献力量[3]
中东地区机构日益青睐人民币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6 05:51
人民币国际化在中东地区的进展 - 中国银行迪拜分行支持阿联酋国民银行发行10亿元人民币3年期离岸人民币公募债券 这是该行五年来首次发行此类债券[1] - 债券资金主要投向当地大型基础设施 新能源项目和商业服务业等领域[1] - 中行在此次发行中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帮助节省资金成本并支持本地社会经济发展[1] 中资金融机构在中东的人民币业务拓展 - 中国银行迪拜分行与渣打银行迪拜分行签署等值3亿美元双边贷款协议 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人民币贷款 这是中行在海湾地区与金融机构的首笔人民币双边贷款[1] - 中国银行迪拜分行成为沙迦财政部熊猫债主牵头行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熊猫债联合簿记行[1] - 中国银行与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签署人民币清算与资金存放协议 作为其人民币清算行和系统参与行 实现人民币清算网络对阿盟国家的广域覆盖[1] 人民币在中东地区需求上升的背景 - 人民币稳步国际化 在贸易计价结算 投融资和储备领域功能不断增强[1] - 中阿合作不断深化 特别是2022年三环峰会以来双方经贸投资热度升温[1] - 中东企业和机构希望借助人民币优势推进合作发展[1] 中东地区对人民币的资产配置需求 - 海湾产油国握有巨额石油美元 长期在发达国家持有高份额国债和项目投资[2] -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海湾产油国看好人民币含金量和国际化趋势 愿意在货币篮子增加人民币份额[2] - 这一举措有助于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分散金融过度依赖单一货币市场的风险[2] 中阿金融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在纳斯达克迪拜证券交易所举行4亿美元债券上市摇铃仪式[3] - 金融合作将为中国与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2] - 中资金融机构将创新完善服务 为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金融动力[1]
基金代销:蚂蚁、招行断层式领先,银行、第三方加码指数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03:27
行业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Top100中券商57家、银行24家、第三方销售机构18家、保险公司1家 [2] - 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招商银行1.04万亿元、天天基金6374亿元 [2][4] - 百强机构非货币基金总规模10.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9% [4] 产品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5.9%),固收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8.1%) [4] - 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1.95万亿元(较2024年末+14.6%),主动权益类基金3.2万亿元(较2024年末+1.2%) [5] - 指数基金增长受益于指数化投资趋势及"国家队"增持ETF,主动权益基金增长跑输Wind偏股基金指数7.9%的涨幅 [5] 银行渠道表现 - 银行渠道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占比43%(较2024年末-1.2个百分点)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1.9万亿元(占59%),固收类基金2.2万亿元(占44%),股票指数基金2667亿元(占14%) [6] - 招商银行以1.04万亿元非货币规模断层领先,兴业银行4998亿元、工商银行4624亿元分列二三位 [8] - 银行渠道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38.7%,显著高于第三方(+16.0%)和券商(+9.9%)渠道 [6] 第三方渠道表现 - 第三方渠道非货币规模3.56万亿元(较2024年末+8.9%),占比35% [9] - 蚂蚁基金固收类规模7446亿元(+4.3%)、主动权益4319亿元(+3.2%)、股票指数3910亿元(+22.1%) [9] - 天天基金权益类规模仅增长0.1%,其中主动权益下滑1% [10] 券商渠道表现 - 券商渠道非货币规模2.09万亿元(占比20.4%),股票指数基金1.08万亿元(占比55.3%) [11] - 中信证券股票指数基金1223亿元(+12%),华泰证券1150亿元(+6%),头部效应显著 [11][12] - 券商主动权益规模3278亿元(较2024年末-3.5%) [12] 机构排名特征 -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五:蚂蚁基金3910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天天基金964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 [12] - 农业银行指数基金规模增长169.3%,兴业银行增长98%,多家银行增速超40% [8] - 国泰海通证券指数基金规模增长86%,增速居主要机构之首 [12]
湖北跨境支付通结算规模超2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16 02:17
跨境支付通业务试点情况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组织6家试点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开展跨境支付通业务推广活动 [1] - 截至8月底湖北省累计办理跨境支付通业务3.4万笔,总金额达2.17亿元人民币 [1] - 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量2.87万笔,金额1.94亿元人民币,占业务总量的84.4% [1] - 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量0.53万笔,金额0.23亿元人民币,占业务总量的15.6% [1] 业务实施时间节点 - 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 [1] - 业务推广和办理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8月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