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银行(601818)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江阴:金融活水润泽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11:56
文章核心观点 - 江阴市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多方协作建立覆盖企业全周期的融资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支持其高质量发展 [1][2][3] 融资服务机制 - 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推出"天使贷"产品采用"先投后贷"模式弱化财务指标要求更关注创新能力、核心团队和市场认可度 [1] - 针对成长期企业依托"苏知贷"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将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等软资产转化为硬通货例如为江苏海矽美电子科技以专利质押发放1000万元贷款 [2] - 针对扩张期企业推出"一企一策"融资政策涵盖贷款贴息、融资租赁补贴和产业基金直投例如为江苏昕感科技投放3亿元项目贷款并提供两年还本宽限期 [2][3] 金融机构举措 - 江阴农商银行通过"小微贷"绿色通道在48小时内为江阴绿研电气科技发放贷款支持其800万元订单的原材料采购和研发投入 [1] - 江苏银行江阴支行以专利质押方式为半导体企业江苏海矽美电子科技发放1000万元贷款缓解其新材料采购资金压力 [2] - 光大银行江阴支行为集成电路企业江苏昕感科技投放3亿元项目贷款支持其核心环节发展并给予两年还本宽限期 [2][3] 政府支持体系 - 举办"金融会客厅—江阴驿站"政银企对接活动构建政策宣讲、需求摸排和靶向授信全链条服务模式今年已组织5场专题活动对接近300家次企业累计授信超百亿元 [3] - 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组建政府和银行队伍深入企业摸排需求目前已走访9.5万户企业为超9500户提供授信累计授信750亿元投放500亿元首贷率达1% [3] - 开展金融顾问挂职行动安排69名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在市级机关和镇街园区挂职为实体经济精准嫁接金融资源 [3]
国家对个人消费贷贴息
盐财经· 2025-08-13 10:18
政策内容 - 支持范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7] - 贴息标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 [7]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鼓励地方财政部门扩大政策覆盖面 [8][9] 组织实施 - 贴息资金预拨:贷款经办机构需在实施方案发布后30天内向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提交预拨申请,财政部结合预算安排预拨资金 [10] - 贴息贷款结息:贷款经办机构自主开展差异化授信,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0] - 贴息资金申请与拨付:贷款经办机构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季度贴息申请,省级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拨付 [11][12] - 贴息资金清算:政策执行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贷款经办机构提交清算申请,省级财政部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财政部报送清算报告 [13] 监督管理 - 职责分工:财政部负责政策制定和资金拨付,中国人民银行督促利率政策落实,金融监管总局负责日常监管,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属地审核和清算 [15] - 贷款经办机构责任:需严格审核借款人消费信息,确保贴息申请材料真实准确,总部需定期检查分支机构执行情况 [16][17] - 监督约束:财政部门对违规行为追回贴息资金并依法处理,贷款经办机构将套取贴息资金的借款人纳入征信记录 [17]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13日跌0.93%,民生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3 08:41
板块整体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当日下跌0.93%,跑输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上涨0.48%而深证成指上涨1.76% [1] - 板块内9只成分股全部下跌,民生银行以1.62%跌幅领跌,招商银行跌1.05%位列跌幅前列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4.4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366.77万元 [1] 个股价格表现 - 民生银行收盘价4.86元,跌幅1.62%居首,成交量243.65万手,成交额11.93亿元 [1] - 招商银行收盘价43.54元,跌幅1.05%,成交87.67万手,成交额38.37亿元为板块最高 [1] - 兴业银行收盘价22.80元,跌幅0.83%,浦发银行收盘价13.83元,跌幅0.43% [1] 资金流向分析 - 兴业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3亿元,主力净占比7.33%,为板块中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 [2] - 浦发银行主力净流入8300万元,主力净占比7.56%,但游资净流出1.45亿元 [2] - 招商银行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3.32亿元,主力净占比-8.65%,民生银行主力净流出1.85亿元,主力净占比-15.48% [2] - 平安银行主力净流出1.18亿元,主力净占比-8.58%,但散户资金净流入7071.03万元 [2]
多家银行公告,明确贴息→
证券时报· 2025-08-13 08:23
金融助力提振内需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商业银行响应政策 工商银行 - 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2] - 办理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未委托非官方渠道办理 [2] 农业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 - 确保国家政策红利惠及金融消费者 [2] 中国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 [2] - 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激发消费潜力 [2] 建设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3] 交通银行 - 优化办理流程 简化手续 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实施贴息 [3] 邮储银行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3] 其他商业银行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表示将优化流程 简化手续 推动政策实施 [3]
中国资产全线暴涨 CPO、液冷服务器等AI硬件股持续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08:06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48%,深成指上涨1.76%,创业板指上涨3.62%,创近四年新高 [1] - 沪指时隔210个交易日后突破"9·24"行情高位 [1] - 两市共2733只个股上涨,100只个股涨停,2458只个股下跌 [2] - 总成交额达21752.11亿元,总成交量141805.0万手 [3] 行业板块表现 - AI硬件股(CPO、液冷服务器)持续爆发,工业富联等多股涨停 [4] - 券商股集体走强,国盛金控涨停,长城证券涨10.06% [6][7] - 煤炭板块逆市下跌,潞安环能跌4.45%,晋控煤业跌2.21% [8][10] - 银行板块普遍下跌,建设银行跌1.68%,民生银行跌1.62% [8][9] 个股表现亮点 - 工业富联、飞龙股份、博杰股份等10只个股涨停 [5] - 光库科技涨20.01%,罗博特科涨20%,三环集团涨15.51% [5] - 鼎通科技涨13.10%,方盛股份涨12.73% [5] 市场特征分析 - 股市同比连续四个季度跑赢经济增长,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 [11] - 低波动、低回撤特征显现,市场呈现"从容和自信"态势 [11] - 实际GDP回升叠加低通胀的科技创新路线受政策偏好 [12][13]
最高3000元!这些消费贷即将享受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3 07:08
贴息政策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享受全额贴息 [1]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贷款在七个重点领域享受贴息 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2] - 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重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电 厨卫用品 家具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 [2] - 健康医疗领域涉及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 [2]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3] - 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家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经办机构分类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含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 [5] - 5家其他发放机构为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中银消金 [6]
银行分红高峰已至!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实施年度分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5:51
上市银行分红总额 - 截至6月27日已有26家银行实施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 叠加中期分红后年度分红总额达4273.83亿元 [1]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预计达6319.56亿元 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元 增幅3.03% [1] -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超42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1097.73亿元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 农业银行846.61亿元 中国银行713.60亿元 [2] 分红实施进度 - 近半数A股上市银行集中于6月份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2] - 目前分红总额已完成近七成 剩余16家银行分红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1] - 23家银行已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3] 银行分红力度变化 - 42家A股银行中有39家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2023年 整体增加186亿元 [2] - 25家银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较2023年提升 宁波银行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至21.91% 沪农商行从30.104%升至33.91% [4] - 14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较2023年减少1家 因邮储银行分红比例维持在30% [4] 代表性银行分红情况 - 招商银行是唯一分红总额超500亿元的股份制银行 达504.40亿元 分红比例超33% [3] - 宁波银行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 2024年方案为每10股派现9元 [3] - 中信银行2024年拟现金分红194.55亿元 分红比例提升至30.5% 连续6年持续提升 [5] - 郑州银行推出1.82亿元现金分红方案 分红比例9.69% 每10股派现0.2元 [5] 分红政策趋势 - 上市银行为响应新"国九条"政策号召 纷纷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3] - 多家银行已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沪农商行率先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议案 [3] - 兴业银行2019-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持续提升 从24.59%逐年增至30.73% [4]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迎来“国补”!最高贴息3000元,23家银行可办理
搜狐财经· 2025-08-13 03:1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 自9月1日起实施至2026年8月31日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补贴资金 居民在23家指定金融机构办理消费贷款可获得最高3000元财政贴息 [3] - 贴息范围分为两类: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全覆盖 大额消费聚焦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七大重点领域 单笔超5万元部分不享受贴息 [5] - 政策设计3000元封顶贴息额度 对应30万元消费 既避免过度信贷又能撬动大宗商品销售 [5] 金融机构覆盖范围 - 六大国有银行全数入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10] - 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同步覆盖: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10] - 五家特色金融机构入选: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0] - 政策鼓励地方政府自行补贴本地金融机构 地方银行未列入国家名单 [10] 消费者受益机制 - 财政每年补贴贷款本金的1% 补贴金额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7] - 举例说明:3年期10万元购车贷款年利率4% 原本年利息支出4000元 财政贴息1%即1000元 相当于降低25%利息成本 [7][9] - 三年累计节省利息3000元达到个人单机构贴息上限 消费者可采用多机构组合策略实现3000元封顶收益最大化 [7][9] - 贴息资金通过直通流程发放 银行在结息日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扣除财政承担部分 [12] 政策实施效果 - 四川省试点期间(4月1日至9月30日)对汽车、电子产品等四类消费给予1.5%财政贴息 单笔最高3000元 [14] - 政策实施三个月后 成都某新能源汽车展厅贷款购车比例从15%飙升至40% [14] -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 省级财政需承担10%贴息资金 浙江、广东等消费大省酝酿配套政策 [14] - 建设银行广州天河区客户经理单日接听23个咨询贴息贷款电话 咨询需求旺盛 [16] 行业影响分析 - 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运用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居民消费信贷 1%贴息撬动万亿级消费市场 [16] - 政策将家电、家居等品类全部纳入 预计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 [14] - 银行建立消费信息识别系统防止资金挪用 财政部组织抽查监督 套取贴息资金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2] - 政策有效推动"不敢消费"的普通家庭跨过消费门槛 促进消费升级浪潮 [17]
9月起,对这些贷款进行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58
政策支持范围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涵盖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涵盖中信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涵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2] 重点支持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4]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服务 托育 辅助生育消费[4] - 教育培训领域包括资格证书培训考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8]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具备资质的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8] - 家居家装领域包括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 家具[8] - 电子产品领域包括购买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8] 政策执行细则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5]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5]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6]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6]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6]
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贴息,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2:48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1][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贷款)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流动资金贷款) [4]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5]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2][7]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 [2][7]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7] - 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上限1000元) [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7] - 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 [8] 政策目标与行业响应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2][9] - 国有六大行(中行、建行、工行、农行、邮储、交行)已表态简化流程推动政策落地 [10][11] - 股份行如光大银行优化服务推动精准落地,同时加强资金监管 [11] - 消费金融机构可补充传统银行覆盖不足的客群与场景,提升政策实效 [8] 政策实施细节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 [5] - 对虚报、挪用贴息资金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6][8] - 借款人套取贴息资金将被纳入征信记录 [8] - 未来可能根据实施效果优化贴息比例、覆盖范围及经办机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