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寿(601628)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平稳增长,戴维斯双击渐行渐近
2025-09-10 14:35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平稳增长,戴维斯双击渐行渐近** **涉及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保险行业 公司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平[1]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整体业绩与利润**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业绩回暖得到确认 整体利润小幅增长 除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外 其他上市险企均实现正增长[2] * 上市险企归母净资产合计2.1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 各公司增速区间为-13.3%至6.1%[2] **2 新业务价值(NBV)与内涵价值(EV)** * NBV动能强劲 增幅在20%至65%之间 主要受益于银保渠道加速及价值率改善[1][2] * NBV是内涵价值增长核心因素 各上市险企寿险EV较年初分别增长5.5%、8.2%、4.7%、8.1%[4] * 银保渠道NBV占比在26%-60%之间[4] **3 盈利结构分化** * 新准则下投资业绩成为盈利主导因素 各险企因投资策略差异表现分化[1][3] * 新华保险投资业绩占税前利润比例从去年同期43.9%上升至58.8% 中国人保从11.4%上升至34%[4] * 太保和平安仍以保险服务业绩为主导 体现负债端经营稳健[1][4] **4 负债端渠道分析** * 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延续下降趋势 上半年六家公司代理人合计规模较年初下降3.5% 但人均MVA继续提升 如国寿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 平安代理人人均AAV同比提升21.6%[5]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推动下增效 占总保费比重同比提升11%-110% 新单价值率在12%-29%之间 已成为重要增长驱动[5] * 储蓄险仍为主流 保障型产品增速分化显著 如国寿上半年增速-28.8% 新华同比提升45%[5] **5 财产险业务表现** * 上半年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增速放缓 但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 普遍回归95%-96%区间 平安最低为95% 太保最高为96%[6][7] * 车险业务增速放缓 新能源车险保持快速增长 平安承保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49.3% 人保提升36%[6] * 非车业务专业化较强 在责任险、工程险等领域头部企业已形成壁垒 但非车责任、意外伤害、健康等综合成本率仍高于100% 存在优化空间[7] **6 投资端表现与收益** * 上半年五家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2852亿元 同比提升6% 总投资收益3674亿元 同比提高9% 综合投资收益4333亿元 同比增加14%[8] * 净投资收益率人保最高达3% 平安其次为3%[8] 总投资收益率人保第一 新华第二为3.59%[9] 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安第一达4.24% 人保第二为4.23%[9] * 投资收益改善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和股息[1][8] **7 资产配置趋势与结构** * 债券仍是资产配置主要方向 但增配OCI权益成为核心趋势[3][10] * 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增速在5.1%至8.2%之间 平安最高8.2% 新华最低5.1%[10] * 债券类资产占比最高为中国太平76.5% 最低为人保49.7%[11] 债券整体以增配为主 太保债券占比提升幅度最高达15.65%[14] * 股基类资产占比持续提升 新华保险股基占比最高达18.7% 其次平安13.8% 国寿13.6%[11] 部分险企股基规模实现双位数增长 增速由高到低为人保、平安、人寿、太保[12] **8 OCI与TPL账户权益配置** * 新准则下各家险企以增配OCI为核心导向 其中国寿增配OCI贡献达83.9%[15] * 上市险企权益配置保持较高增速 平安权益增速达20.6% 国寿16%[15] 太保股票在权益中比重最高达78%[15] * OCI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提升 如平安由去年72%提升至80% 票息收入国寿、新华、人保明显提升[16] * TPL账户权益收益率部分公司显著下降 如平安、太保、人保从去年14%、12%、18%下降到-0%、2%、3%[16] **9 其他资产配置细节** * 非标资产除人保规模同比持平外 其他上市险企明显下滑 平安收缩24% 太保收缩7%[18] 非标资产占比新华和太平低于5% 人保、国寿、太保仍高于10%[18] 收益率平安和太保分别为4.37%和4.4%[18] * 定期存款结构差异明显 占比最高新华达20% 中国太平仅为4.5%[13] 除人保存款下降外 其他上市险企存款提升明显 平安存款增速最高24.6% 新华17.9%[19] 存款期限结构差异显著 国寿和太保以1~4年为主 新华大幅提升4~5年存款比例由2.4%增至25.3%[19] * 行业配置上险企大幅增配银行、食品饮料、传媒、医药生物和电信服务等行业[20] 国寿前十大重仓行业较一季度持股数提升9% 新华和太平下降2%[20] **10 资产负债到期结构** * 仅国寿、平安和太保披露到期结构 均以五年以上到期资产为主[21] 国寿五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由去年54.9%提升至55.5% 负债端五年以上占比高于50%[21] 平安五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由48.9%提升至49.1% 负债端五年以上占比超过85%[21] **11 股息与估值展望** * 国寿和人保股息收益率从去年3.7%和3.3%下降至1.2%[17] * 经济复苏周期下看好保险股修复弹性 低利率环境及产品成本反内卷将降低头部险企负债成本 提高市场份额[22] 加仓权益及政策支持下利差反转扩大趋势 人民币升值对核心保险股积极作用显著[22] * 建议关注经营成本与估值双低的中国太保 权益配置收益明显的新华保险 股息率良好且显著欠配的中国平安 估值较低且修复空间显著的中国太平与中国人寿[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报行合一政策对银保渠道的增效作用显著[5] * 新能源车险在车险业务中保持快速增长[6] * 非车业务中责任险、意外伤害、健康等综合成本率压力仍大[7] * 部分公司如新华由于处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产生净损失[16] * 二季度加仓股票包括中国电信、伊利股份、中国神华等 增配比例均在10%以上[20]
南宁国寿:织密健康保障网守护民生福祉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0 13:21
核心业务实践 - 公司连续4年参与南宁市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邕保"项目的设计与运营 该项目以每年79元保费提供最高数百万元保额保障 涵盖住院医疗费用及20余种特药费用 [1] - "惠邕保"累计参保人数突破275万人次 累计赔付金额超1.7亿元 单人最高赔付达98.7万元 平均为参保群众减轻医疗负担6.2% [2] - 公司全面承接南宁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 覆盖576万参保群众 累计赔付金额达10.62亿元 [2] 服务创新与覆盖 - 行业内率先开通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和家庭共济功能 实现医保余额为全家投保 [2] - 与近1800家医疗机构合作实现就医结算广泛覆盖 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2] - 将服务站延伸至村屯社区并安排专员驻点 组建"医保政策宣讲队"开展方言宣讲活动 [2] 特殊群体保障体系 - 2024年度为相关群体提供普惠保险保障 累计承保金额逾千亿元 产品涵盖关爱女性健康保险及在校学生平安保险 [3] - 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出专属保障计划 已为近3万名新市民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创新灵活参保和随时续保模式 [3] - 创新推出南宁市"防贫保"项目 为近7万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意外身故及重大疾病保障 建立政府信息共享机制进行风险预警 [3]
保险行业2025H1业绩综述暨秋季策略:投资依旧是主线逻辑,关注转型及成本变化
华创证券· 2025-09-10 10:06
核心观点 - 投资端是主导上市险企业绩分化的核心因素 短期业绩主要挂钩权益市场走势 长期关注分红险转型及负债成本变化带来的资负联动优化 [8][9]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新业务价值实现连续三年双位数增长 平均增速达47.3% 但量价驱动因素呈现分化特征 [7][9] - 财产险行业综合成本率普遍改善 但保费增速出现明显分层 非车险业务成为主要分化因素 [7][9] 资产端表现与配置策略 - 2025H1净投资收益率普遍承压 主要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区间为1.7%-3.8% 同比平均下降0.1-0.25个百分点 主要受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影响 [15] - 总投资收益率表现分化 新华保险以5.9%领先(同比+1.1个百分点) 而中国太保仅为2.3%(同比-0.4个百分点) 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是主要影响因素 [16] - 上市险企普遍增配股票资产 股票配置比例较上年末提升0.4-2.9个百分点 债券配置出现分化 变动幅度在-4.4%至+2.7%之间 [19][20] - 二级权益资产上涨1%对净利润影响为2%-10% 债券上涨1%影响为1%-9% 新华保险弹性最显著达10% [9][142] 人身险业务分析 - 新业务价值率普遍改善 中国平安以30.5%领先(同比+9.0个百分点) 仅新华保险出现3.9个百分点的下降 [43] - 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 新华保险新单中分红险占比从0%提升至10.9% 太保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42.5% [55] - 银保渠道重要性提升 除阳光保险外 主要险企银保渠道在新单中占比提升3-18个百分点 个险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占比下降 [84] - 新单综合成本平均同比下降65个基点 当前新单成本区间为1.5%-2.89% 均低于存量保单成本 [100] 财产险业务表现 - 保费增速呈现分层 平安财险以7.1%领先(行业平均5.1%) 太保财险仅增长0.9% [111] - 综合成本率全面改善 人保财险94.8%(同比-1.4个百分点) 平安财险95.2%(同比-2.6个百分点) 费用率下降是主要驱动因素 [111] - 车险增速均跑输行业(4.5%) 平安财险车险增速3.6% 阳光财险出现6%的负增长 [118] - 非车险业务增速分化明显 阳光财险以12.5%领先 太保财险则下降0.8% 意健险和责任险是主要盈利险种 [119][129] 重点公司估值与推荐 - 中国太保2025年预测PE为7.19倍 PB为1.22倍 位居推荐首位 [3][149] - 中国人寿H股和中国太保H股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推荐顺序 [2][149] - 新华保险H股作为弹性品种 若权益市场持续超预期则值得重点关注 [2][149] - 中国平安若地产出现回暖信号 将进入推荐序列 [2][149]
贝莱德(BlackRock)在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于9月4日从5.97%升至6.3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9:30
公司持股变动 - 贝莱德在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从5.97%上升至6.33% [2] - 持股变动发生于9月4日 [2] - 香港交易所披露该持股信息 [2]
保险板块9月10日跌0.4%,中国人寿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7670.97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0 08:37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下跌0.4% 中国人寿领跌0.63% [1] - 上证指数上涨0.13%至3812.22点 深证成指上涨0.38%至12557.68点 [1] - 中国平安成交额最高达17.87亿元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为59.18万手 [1] 个股价格变动 - 中国太保收盘价37.44元下跌0.03% 成交额7.63亿元 [1] - 新华保险收盘价63.23元下跌0.11% 成交额7.33亿元 [1] - 中国平安收盘价57.87元下跌0.22% 成交额17.87亿元 [1] - 中国人保收盘价8.23元下跌0.60% 成交额4.88亿元 [1] - 中国人寿收盘价39.46元下跌0.63% 成交额4.80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7670.97万元 游资净流出6793.64万元 散户净流出877.33万元 [1] - 中国平安获主力净流入6834.03万元占比3.82% 游资净流出3526.92万元 [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入4717.44万元占比6.43% 散户净流出3793.53万元 [2] - 中国人寿主力净流入2542.15万元占比5.29% 游资净流出1185.92万元 [2] - 中国太保主力净流入1563.19万元 游资净流出5976.11万元占比7.83% [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出7985.85万元占比16.37% 游资净流入4819.23万元 [2]
非银金融债指南针系列之三:财险行业评分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西部证券· 2025-09-10 07: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财产保险行业业务经营和监管政策梳理,搭建评分模型对截至2025年9月3日有存量次级债的11家财险公司风险排序,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推荐风险收益比高的债券标的;通过多维指标分析财险行业信用风险,为投资提供帮助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险公司业务经营现状 - 财险与人身险在保障对象、保额确定等七大维度有差异,信用分析框架不同 [15][16] - 保险业务关注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及增长率、保费收入结构等,行业保费收入占比维持30%左右,增速放缓,险种多元化程度高可分散风险;赔付率衡量赔付风险,需甄别过低情况;渠道多元化及控制力分析与人身险类似 [17][21][23] - 投资业务资产占比低于人身险但仍处较高区间,财务投资收益率下降,综合投资收益率上升;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随保费增长,投资结构上债券投资占比增、银行存款占比降 [24][27] 财险公司财务层面关注要点 - 综合成本率不能准确衡量人身险盈利水平,财险用其衡量承保端盈利能力;流动性监管指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关注要点和人身险类似 [31] 财险行业监管要点与合规处罚情况 - 监管政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涉及车险转型、农业保险发展等;互联网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等也有相关政策 [30][35][36] - 监管评级关注风险综合评级和《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中的监管评级 [38] - 财险公司受处罚次数高于其他险企,行政处罚以罚款为主,大型机构罚单金额普遍更高 [39][43] 财产保险行业信用分析核心指标与模型构建 - 从公司治理、经营实力、财务表现和风险管理四大维度构建信用分析评分模型,选取有代表性核心指标作为评分标准 [50] - 公司治理方面,财险公司股东背景以央国企为主,通过相关指标判断治理结构稳定性和股东信用风险 [52][53] - 经营层面,头部效应明显,保险业务收入和总资产规模相关性强,市场集中度高,业务分散程度和赔付率、投资业务风险分化较大 [55][58][62] - 财务层面,英大财险整体盈利能力相对更强,通过相关指标衡量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67] - 风险管理方面,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安全垫厚,多数样本险企风险评级在A级以上,合规管控良好 [69][72] - 调整项方面,中国财险、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信用风险指标良好,平安产险风险管理水平占优 [75] - 采用最小 - 最大归一化方法打分,样本公司3年期中债估值收益率和信用得分负相关性强,验证评分结果 [77][78] 保险公司主体投资价值判断 - 根据打分结果将保险公司分为低风险主体和高性价比主体,分别对应打分70分以上和50 - 70分区间 [5][79] - 70分以上主体包括中国财险、太保产险和英大财险,风险低,适合追求稳定收益、寻求底仓配置资产的投资者 [5][82] - 50 - 70分主体阳光财险位于趋势线偏上方,风险相对可控,适合对绝对收益有要求且负债端稳定的投资者 [5][90]
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上市险企个险渠道提质增效成主旋律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35
个险渠道保费收入表现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个险渠道合计保费收入9628.14亿元 同比增长1.01% [1] - 除中国平安外其余四家公司个险保费正增长 中国人寿4044.48亿元增2.64% 太保寿险1373.8亿元增0.9% 新华保险725.26亿元增5.5% 人保寿险354.14亿元增3% [2] -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保费3130.46亿元 同比下降3.3% [2] 新单保费与续期保费结构 - 增长主要依赖续期保费支撑 除新华保险外其余四家长险首年保费均下滑 [2] - 分红险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新单期交保单中分红险占比超50% [2] 代理人队伍规模变化 - 行业代理人规模从2019年912万人峰值降至约200万人 [4] - 上半年中国人寿销售人力59.2万人同比降5.89% 平安寿险34万人持平 人保寿险7.9万人降3.66% 新华保险13.3万人降4.3% [4] - 太保寿险月均营销员18.3万人 期末18.6万人 同比增1.6% [4] 新业务价值与产能提升 - 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17%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21.6% [4]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31亿元增11.69% 中国人寿增9.51% 人保寿险增4.07% [4] - 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9元增12.7% [6] - 新华保险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67万元增74% 月均合格率18.6% 绩优率13.3% [6] 代理人收入与活动量变化 - 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7120元同比下降13.4% [3] - 平安寿险代理人月收入9898元同比下降17.3% [3] 行业转型与政策影响 - 监管部门推行"报行合一"和个险营销体制改革导致渠道深度转型 [1][2] - 产品结构向复杂分红险转型增加销售难度 [2] - "报行合一"实施造成佣金短期下降影响代理人积极性 [2] 公司战略与队伍建设 - 平安寿险构建"基本法、培训、客户经营、产品+服务"四合一体系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6] - 新华保险实施"龙腾凤舞""育英工程"等优增项目 设立专门组织发展部门 [6] - 行业聚焦职业化专业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赋能和优增优育提升产能 [5][7][8] - 太保寿险通过体系化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6]
上市险企银保渠道迈向优质发展之路 从拼费用到拼实力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28
银保渠道保费规模与价值提升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上半年保费收入2549.97亿元 同比增长46.9% [2] - 具体公司表现:中国人寿724.44亿元(45.7%)、人保寿险531.04亿元(24.1%)、新华保险461.6亿元(65.1%)、太保寿险416.6亿元(82.6%)、中国平安415.97亿元(37.5%) [2] - 银保渠道对总保费贡献率由14.2%提升至19.3% [2] 新业务价值显著增长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1.7% [2] - 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 同比增长168.6% [2] - 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速突出:中国人寿112.4%、新华保险150.3%、太保寿险95.6%、人保寿险32.5% [3]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变革 - "报行合一"政策规范费用结构和佣金上限 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4] - 2024年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保费3686亿元(同比下降12%) 趸交保费3882亿元(同比下降28%) [4] - 手续费标准统一:三年期交9%、五年期交14%、十年期交18%、趸交3% [5] 渠道合作与网点拓展 - 取消银行网点"1+3"合作限制 头部险企合作银行数量显著增加 [6] - 中国人寿合作银行超百家 人保寿险合作近90家 新华保险合作52家银行 [6] - 太保寿险期交举绩网点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 月均举绩网点数增长70.2% [6] 战略调整与能力建设 - 各公司强化产品差异化、服务优化和考核机制改革 [6] - 中国太保推动"四高"队伍建设 聚焦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发展 [7] - 新华保险实施"标杆成长计划" 提升网点产能和队伍数智化能力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银保渠道已成为价值贡献支柱渠道 实现保费与价值双提升 [3] - 银行客户对产品收益性敏感 需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专业性 [7] - 预定利率下调可能影响产品吸引力 需增强客户黏性 [7]
从“量增”到“质升” 上市险企深耕普惠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16
普惠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 上市险企持续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 拓展新市民保险产品及服务供给[1] - 太保产险推出首款面向上海居民的城市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 提供驾驶员意外 车上人员意外 第三方责任保障 应急救援服务四大类保障[1] - 中国人保上半年承办政策性健康险项目1373个 覆盖超10亿人次 新市民产品服务覆盖达1772万人次[1] - 中国人寿普惠型重点业务同比增长5.9% 围绕老年 失能 家政等人群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供给[1] - 中国太保政策性健康险覆盖240城 4.6亿人次[1] 小微企业及农业保险保障 - 上市险企重点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保障力度 发展企业财产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 健康保险等产品[2] - 平安产险累计开发1741款产品 为16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2] - 新华保险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投资余额超227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为超3.6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4万亿元[2] - 太保产险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大豆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1.01% 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7%[2] - 太保产险累计新开发农险产品771款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2]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 - 上市险企将多元化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赋能 提升保险服务覆盖面 便利性 可得性[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3] - 中国人寿围绕"扩面 提质 可持续"三方面推动方案落地 包括创新驱动扩面 服务升级提质 数字赋能可持续[3] - 中国人寿将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强化普惠产品精准定价 高效运营 动态风险监测[3] - 太保寿险开展线下服务活动提升特定人群风险防范能力[6]
安顺金融监管分局同意中国人寿财险关岭县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10 04:52
公司运营动态 -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岭县支公司获准变更营业场所至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街道办事处滨河大街103号三楼301、302室 [1] - 公司需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