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寿(601628)
icon
搜索文档
“国寿臻爱无忧悦享版”全新上市
齐鲁晚报· 2025-09-11 08:0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中国人寿推出全新中端医疗保险产品国寿臻爱无忧医疗保险(悦享版)以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和民众健康保障需求 [1] - 该产品旨在提供更加多元、灵活、品质的医疗保障选择 彰显公司服务民生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1] - 产品围绕"品质医疗"核心诉求 通过八大升级构建高品质医疗保障体系 [1] 核心产品优势 - 扩展就医场景至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部、特需部、国际部等 实现看病选择多元化 [1] - 增设院外"双通道"药品费用补偿责任 支持客户在院外购买特定药品并获得保险金支持 [2] - 全面覆盖住院、住院前后门(急)诊、特殊门诊、门诊手术等就医场景 通过优化责任设计和降低免赔额提升保障实用性 [3] - 设置重大疾病关爱保险金 为重大疾病患者提供额外经济支持以缓解家庭财务压力 [4] - 纳入恶性肿瘤院外特定药品、质子重离子治疗、CAR-T治疗、博鳌临床急需进口药品、院外基因检测等先进治疗手段保障 [5] - 提供重症监护室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定额给付津贴 补贴家庭基本生活开销或收入损失 [6] - 包含特定疾病住院后或特定手术后康复治疗保障 实现从住院到康复的全周期护航 [8] - 首次投保年龄覆盖出生满28日至70周岁人群 可续保至100岁 满足各生命周期健康保障需求 [9]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中国人寿作为国内金融保险行业领军企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9] - 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品创新 提升服务质量 携手医疗机构推动品质医疗发展 支持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9]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2025年第2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94%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54% 符合监管要求 [10] - 公司2025年第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AAA [10]
133万人!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见底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11 05:59
代理人数量变化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A股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合计133.02万人 较2024年末138.52万人减少5.5万人 降幅3.97% [1][3] - 中国人寿代理人数量59.2万人 较2024年末61.5万人减少2.3万人 较2024年上半年末62.9万人减少3.7万人 [3] - 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34万人 较2024年末36.3万人下降6.34% 与2024年上半年末持平 [3] - 太保寿险期末代理人数量18.6万人 同比增长1.6% 月均18.3万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4] - 新华保险代理人数量13.3万人 较2024年末13.64万人减少0.34万人 较2024年上半年末13.9万人减少0.6万人 [3] - 人保寿险代理人数量7.92万人 较去年同期下滑3.41% [3] 代理人质量提升 - 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 [4]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31.05亿元 同比增长11.7% 人均产能同比增长74% [4] - 行业从"人海战术"转向"精英化"策略 注重提升核心人力占比 [1][4] - 数字化转型提升代理人人均产能 队伍结构通过淘汰低产能优化 [4] 行业转型背景 - 保险代理人数量从2019年高峰912万人降至2023年281万人 减少631万人 降幅近七成 [7] - 2020年起行业从追求规模向价值效益转型 代理人队伍转向重质量重留存 [7] -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加快推动保险销售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7] - 个险营销渠道改革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推动行业向"终身价值守护者"进化 [8] 未来发展趋势 - 代理人队伍将呈现"总量企稳 结构优化"态势 人均产能和行业效率显著提升 [5] - 人口老龄化和财富管理需求增加为保险市场提供发展空间 [5] - 健康险养老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需求增长带来业务机会 [6] - 队伍发展预计温和回升 行业转型创造更好发展环境 [6] 转型具体要求 - 需提升专业素养 向综合财富管理人转型 加强险种理解 [9] - 服务模式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9] - 拓展数字化营销技能 提升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 [9] - 通过优增优育优化队伍结构 完善管理提升留存水平 [8]
中国人寿:针对TOB端公司推出的“随心居”产品主要围绕自持的已开业养老机构打造
财经网· 2025-09-11 05:27
公司产品动态 - 公司当前推出的"随心居"产品主要围绕自持的已开业养老机构打造 [1] - 产品目前主要针对TOB端使用 部分TOC端的旅居产品已在国寿嘉园小程序上线 [1] - 后续将持续丰富TOC端产品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92.35亿元 同比增长2.1%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 同比增长6.9% [1]
黑河监管分局同意中国人寿嫩江支公司山河农场营销服务部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11 04:13
公司运营动态 - 中国人寿嫩江支公司山河农场营销服务部营业场所获准变更至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山河农场场直商贸6号楼114室 [1] - 公司需按规定办理地址变更及保险许可证换领手续 [1]
国寿资产发起设立21亿元“中国人寿—龙溪口航电枢纽债权投资计划”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03:17
项目概况 - 国寿资产成功发起设立"中国人寿—龙溪口航电枢纽债权投资计划" 产品规模达21.165亿元 已完成首笔8亿元投资 资金主要用于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建设 [1] 项目效益 - 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 年平均发电量20.2亿千瓦时 将水力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 降低碳排放 [1] - 工程建成后使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等级提升至Ⅲ级 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 丰水期通行3000吨级船舶 降低沿江企业物流成本 提升水运运能 [1] 战略意义 - 项目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积极行动 工程建成后将与流域内其他梯级枢纽联动 推动打通连接长江干线的"黄金水道" [2] - 工程建设加强了乐山 宜宾等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联系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公司业务 - 国寿资产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落地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 截至2025年上半年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超6.5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4万亿元 [2] - 公司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化"四位一体"改革创新 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2]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高”经办服务新范式
新浪财经· 2025-09-11 02:39
长护险政策发展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老龄化加速推动长期护理需求增长[1] - 国家政策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将其定位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1] 中国人寿长护险业务规模 - 公司参与承办80个长护险项目 覆盖山东10余个市及省直职工参保人数达730余万人[2] - 济宁中心城区服务参保居民职工150余万人 享受待遇人员5000余人累计待遇支出9500万元[5] 服务体系建设 - 建成1800平米长护险服务中心 组建25人专业团队并设立辅具租赁室[5] - 建立分层分类分级管理策略 涵盖机构准入失能评估稽核检查等关键环节[7] - 采用电话回访视频连线入户调查等多方式稽核 有效监控各类型失能人数[8] 运营创新举措 - 在全省率先开展异地结算工作 健全举报投诉咨询受理渠道[8] - 创新推出护理人员意外险产品 已为8家护理机构500余人提供专项保障[9] - 统筹长护险职工大额保险济惠保等多政保项目 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9] 项目成效与社会认可 - 济宁项目入选山东省"好品金融—养老金融"十大创新产品[3] - 通过商保机构经办有效发挥专业优势 实现政府机构群众多方共赢[11]
国寿资产发起设立“中国人寿-龙溪口航电枢纽债权投资计划”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1:53
产品设立 - 国寿资产发起设立中国人寿-龙溪口航电枢纽债权投资计划 产品规模21.165亿元 [1] - 该计划已完成首笔8亿元投资 [1] 资金用途 - 相关资金将主要用于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 [1]
AI把脉、VR逃生,服贸会保险展区藏着未来的模样
北京商报· 2025-09-10 21:21
AI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 - AI技术深度重构保险行业生态 以VR体验和中医四诊仪等黑科技手段打造科技感沉浸感展区 [1] - 中国太保VR体验项目提供家庭火灾逃生 隐患排查 灭火 地震逃生 暴雨避险五种场景的沉浸式体感互动教学 [1] - 中国人保中医四诊仪结合传统中医四诊法与AI技术 通过高分辨率摄像 脉搏信号采集和智能问诊实现无创健康评估 [1] - AI技术将应用于风险管理 保险产品设计 客户服务和理赔等领域 帮助公司了解客户需求并提升服务质量与智能化水平 [2] 巨灾风险管理创新 - 中国再保险展示国内首个综合性灾害风险数据服务平台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涵盖台风 冰雹 干旱等各类气象灾害 [2] - 巨灾风险地图可实现各类灾害预警一屏统览 应用于政府应急管理 保险风勘核保 企业及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等多种场景 [2] 养老金融发展成果 - 中国太平作为品质养老先行者 推进养老金融并打造专属养老保险产品 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拓展至大湾区六城 [4] - 中国太平商业养老金业务新增缴费突破200亿元 自建自营养老床位数超1.1万张 [4] - 中国人寿在14个城市完成17个养老养生项目布局 提供养老床位数量突破1万张 社区在住长者满意度超90% [4] - 中国人保第二支柱年金管理规模6783亿元增速超越市场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77.4% [4] - 中国太保重点展出北京国际颐养社区项目 [4] 大型活动保险保障 - 太保产险为2025年服贸会提供总保额达3076亿元的全面保险保障 预计覆盖人数40万人 [5] - 保障范围包括工程险 财产一切险 公众责任险 活动中断取消保险 团体意外险等成熟险种 并加强工业遗址改造展馆的特殊风险保障 [5] - 太保产险提供超额碳排放保险保障 以碳配额或碳信用方式赔偿灾害或事故造成的超额碳排放 助力零碳服贸实现 [5] - 公司组建专项风险工程师团队开展多轮实地风险查勘 针对建筑结构特性 人流物流动线设计 电气系统兼容性等环节出具风勘报告与防灾建议 [5]
险资借道ETF入市 配置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0:18
险资加大ETF配置力度 - 险资今年以来显著增加对权益市场的配置 ETF成为重要投资工具 包括直接投资股票和配置ETF [1] - 险资合计持有约500只ETF 持有份额超过2500亿份 持仓市值超2800亿元 较2025年初出现明显增长 [1] - 中国人寿持有170只ETF 平安人寿-分红-个险分红账户持有129只ETF 两家公司持有ETF均超百只 [1][2] 险资ETF投资偏好 - 险资加仓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同时注重细分策略和主题ETF挖掘 以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2] - 港股ETF成为险资重点关注方向 中国人寿加仓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 [2] - 平安人寿加仓易方达恒生科技ETF 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 华宝中证银行ETF等产品 [2] ETF契合险资投资需求 - ETF具有波动性较低 能有效分散个股风险 流动性好等优势 与险资追求稳健收益的特性高度契合 [1][3] - 宽基指数ETF具有分散风险 流动性好 跟踪误差小 费率低廉等优势 科技成长 医药生物等主题ETF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3]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ETF因波动性相对较低 估值透明 成本较低 买卖方便等特点更受险资青睐 [3] 政策与市场环境支持 - 证监会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预计每年带来5000亿元增量资金 [4] - 国内ETF总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大关 产品日益多元 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4] - ETF配置是险资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与国际经验一致 反映对权益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 [4] 未来配置趋势 - 险资可能进一步加大对ETF的配置 特别是宽基指数ETF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行业主题ETF [3][4] - 在监管政策支持 ETF产品线丰富 险资规模增长等因素驱动下 险资对ETF的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3][4] - ETF将成为险资权益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流动性 透明度 分散化优势与险资特性高度契合 [4]
中国人寿20250910
2025-09-10 14:35
**行业与公司** * 中国人寿保险行业 上市公司中国人寿[1] **核心财务表现与会计准则影响** * 2025年上半年承保财务损失同比增长7% 主要由于准备金规模增长[2] * 新业务合同服务边际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显著 上半年新单合同服务边际下降约90个基点[6][10]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同比大幅减少 主因免税投资品种(国债和地方政府债)收益增加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可能释放[2][8] * 公司对传统型和VFA模型均采用OCI选择权 后续准备金变动额在其他综合收益中体现[5] **负债端与产品策略**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存量业务负债保证利率约为2.9% 新业务平均负债保证利率约为2.2% 较2024年底呈下降趋势[3][10] * 代理人渠道价值率显著改善 原因包括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力度 以及加强费用和发生率管理[9] * 分红险转型对新单CSM有影响 其久期较短且利差三七开 导致CSM在相同条件下相比传统险偏低[10] **渠道发展与业务表现** * 银保渠道坚持规模和价值并进策略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新单保费、首年期交均有显著提升[3][8] * 各渠道新单保费压力逐季缓解 七八月份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预计下半年将保持稳定增长[10]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资产端久期约8.5年 负债端有效久期约10年 超过40%的投资资产为10年以上长期资产[15] * 2025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长1500亿元 洪湖基金总规模达1100亿元[13] * 固收类债券配置比例与去年末基本持平 市场参与者配置方向出现分化[14] * 对权益市场保持乐观 策略包括坚持长期主义、价值投资 优化配置关注板块轮动、新质生产力及高股息资产[12] **其他重要内容** * 内涵价值中的经调整净资产与财务报表净资产存在较大差异 主因折现率采用及计量基础不同(内涵价值用更长期折现率及全市值计量)[16] * 公司坚决执行监管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若股市上涨至4200点以上仍坚定看好并与管理人合作优化策略[17] * 折现率曲线从1年到40年 20年后采用均衡利率终极水平4.5%计算 久期长的业务CSM指标表现更好[2][4] * 若新单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稳定在1.5年左右 预计CSM将更稳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