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太保(601601)
icon
搜索文档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坚定看好非银板块投资价值-2025092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1 07:4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非银金融行业投资价值 [1][2] 核心观点 - 券商板块基本面保持稳健 3Q25业绩预计维持双位数同比增长 资金持续流入证券板块 [3] - 股票市场成交活跃 单日最高成交额突破3.1万亿元 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 [3] - 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隐含投资收益率显示低估状态 [3] - 期待9月22日国新会带来增量政策预期 可能推动市场信心修复 [3] 市场表现总结 - 沪深300指数本周下跌0.44% 报收4501.92点 [6] - 非银指数下跌3.66% 报收1944.95点 [6] - 券商指数下跌3.51% 报收6996.83点 [6] - 保险指数下跌4.76% 报收1227.39点 [6] - 多元金融指数下跌0.50% 报收1332.21点 [6] 个股表现 - 保险A股板块中新华保险跌幅最大达7.39% 中国人寿相对抗跌跌幅2.45% [8] - 保险H股板块中众安在线逆势上涨1.89% 新华保险跌幅最大达9.12% [8] - 券商板块仅首创证券上涨3.22% 国信证券跌幅最大达6.18% [8][10] 行业重要数据 - 本周沪深北日均股票成交额25181.36亿元 环比增长8.23% [14] - 2025年至今日均成交额16248.68亿元 同比增长52.77% [14] - 两融余额24024.65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28.8% [1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8% 本周上升0.65个基点 [11] - 公募权益型基金平均仓位93.67% 私募平均仓位78.04% [3] 行业动态与事件 - 平安人寿举牌中国太保H股 持股比例升至10.17% 交易金额25.71亿港元 [3][19] - 中国太保发行1555.6亿港元零息可转换债券 [20] - 太保1-8月保费收入:太保人寿2170.50亿元同比增长13.2% 太平洋财险1428.09亿元同比增长0.4% [20] - 新华保险1-8月保费收入1581.86亿元 同比增长21% [22] - 财险行业上半年承保利润260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16] 投资建议 - 券商板块推荐三条主线:头部机构、业绩弹性大、国际业务强的标的 [3] - 保险板块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 [3] - 同时推荐香港交易所、中银航空租赁、江苏金租等多元金融标的 [3]
从业5至10年的保险代理人流失明显;中国平安7年花费288亿,为49万员工购买股票;平安人寿2次举牌中国太保H股|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9-20 03:05
监管动态 - 九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并扩大覆盖面[7] - 八部门印发方案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以应对汇率等风险[8] - 农业农村部部长宣布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已实现全国全覆盖[9] - 上海市政府鼓励开发覆盖临床试验研发生产全链条的高端医疗器械保险产品[12] 公司股权与资本运作 - 平安人寿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10%再次触发举牌[14] - 中国平安8月以来累计斥资超2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邮储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分别升至8.32% 16.01%和18.07%[15] - 长城人寿增持秦港股份H股526.18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32.05%[16] - 和谐健康计划减持万达信息3%股份套现金额约3.25亿元[17] - 美国资本集团增持中国人保H股141.8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触发举牌[18] - 中国平安减少注册资本102,592,612元至181.1亿元[19] - 人保健康运用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20] - 上海国际集团无偿划转中国太保0.58%股份至久事集团0.10%股份至电气控股[21] - 融捷投资控股受让安华农险1.6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32.719%[22] 保费业绩表现 - 中国太保前8个月太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0.5亿元同比增长13.2%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28.09亿元同比增长0.4%[24][25] - 新华保险前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580.86亿元同比增长21%[26] - 中国信保上半年实现承保金额5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服务客户22.3万家同比增长11.9%[28] 人事变动 - 王颖拟任招商信诺董事长[29] - 中国再保和春雷辞任董事长庄乾志接任并代行总裁职权[30][31] - Isler Renzo获批担任中意财险董事长[32] - 殷春平获批担任太保资产总经理[33] - 黄玉强出任平安人寿总助财务负责人和首席风险官[34] - 刘静涛获批担任长城人寿总经理助理[35] - 楼嘉获批担任安睿嘉尔保险经纪董事长[36] - 王欣正式获批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长[37] - 蒋龙获批担任民生人寿董事会秘书[38] - 冯雪隐获批担任阳光财险总经理助理和总精算师[39] - 王锦程任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河北分社总经理[40] - 国民养老3名董事和3名监事任职资格获批[41] 行业活动与品牌表现 -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在北京启动28家金融机构参与[43] - 2025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榜6家保险公司上榜中国平安位列第9名中国人寿第14名中国太保第37名中国人保第56名泰康保险第65名新华保险第93名[44] - 2025中国企业500强10家保险公司上榜中国人寿第11名中国平安第12名中国人保第37名中国太保第64名泰康保险第83名[45][4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保险营销人员4年锐减631万人2025年新入行人员占比20.2%而5至10年资历人员占比降至25.5%[47] -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指出人身险行业70%以上新单保费为增额终身寿险需推动负债结构转型发展浮动收益产品[48] - 中信建投认为资本市场东升西降趋势延续险企加速进入股市[49] - 中国精算师协会副秘书长指出银保业务规模已超个险产品以储蓄类为主未来需降低成本应用AI技术并拓展养老金业务[50][51] 科技与创新 - 保险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申请港股上市2024年收入9.4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65.5%众安在线持股31.65%红杉资本持股15.90%[52][53] - 保险业秋招科技类人才需求大中国平安招聘超4000个岗位中国人寿科技岗127个中国人保科技岗95个泰康保险招聘AI相关岗位[54][55][5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大家保险启动城心养老生态联盟上海静安城心社区9月底开业[60] - 太保产险在服贸会推出国际工程责任险新品并完成首张保单交付[61] - 人保财险在广东江苏浙江落地全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保险[62] - 泰康溢彩千家养老机构资助项目首次落地香港实现全国覆盖[63] - 南京医保个账可为近亲属购买宁惠保新增双通道门诊用药赔付和50种特药保障[64] - 人保财险在无锡承保全国首单专利池运营责任险[65] - 华泰人寿推出聚焦家庭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类产品服务体系[66] 机构研究与市场观点 - 大摩微升中国人寿目标价至25.7港元评级增持[57] - 瑞银升中国财险目标价至21.8港元预测2024-2030年新能源车保费年均复合增长率27%2030年承保利润达170亿元[58]
平安人寿再举牌中国太保H股保险巨头投资布局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19 21:09
公司投资动态 - 平安资管受托平安人寿资金于9月11日投资中国太保H股股票达到其H股股本的10% 触发香港市场举牌要求[1] - 中国平安通过长期服务计划累计投入288亿元购买公司股票 涉及近49万人次员工参与[1]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8日中国平安A股报收55.28元下跌2.28% 主力资金净流出8.44亿元[1] - 同日H股报收54.25港元下跌2.69% 主力资金净流出3.6亿港元[1] 战略布局分析 - 举牌中国太保H股反映保险资金长期资产配置策略 注重寻找稳定现金流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资产[1] - 公司明确回应搬离上海传闻 表示上海仍是第二总部所在地 团队调整系根据监管要求进行的治理架构必要调整[1]
豪掷135亿港元,摩根大通“爆买”中国太保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19 11:39
摩根大通增持中国太保 - 摩根大通于9月11日以每股32.82港元买入中国太保H股4.11亿股,斥资134.89亿港元,持股比例从9.89%大幅上升至24.79% [1][2] - 自2024年5月以来累计投入163.55亿港元增持中国太保H股,包括5月11日买入199.42万股(4885.79万港元)、5月30日增持2214.06万股(5.44亿港元)、7月2日买入196.75万股(5387.02万港元)及9月9日增持7069.74万股(22.19亿港元) [2] 外资机构加仓中国保险股 - 摩根大通7月9日以每股5.64港元买入中国人保H股9514.72万股,涉资5.37亿港元,持股比例达10.64% [3] - 摩根大通持股超过5%的保险股包括中国财险(8月25日增持5590.65万股耗资1.01亿港元,持股比例9.53%)、中国平安(9月9日增持53.95万股耗资3073.85万港元,持股比例7.00%)、友邦保险(9月8日买入6793.87万股耗资49.51亿港元,持股比例9.12%) [4] - 高盛、贝莱德、花旗等外资机构同步加仓,挪威央行8月7日买入众安在线134.81万股,持股比例升至5.07% [4] 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放宽 - 监管部门下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风险因子10%,并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 [5] - 中国太保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64%,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从35%上调至40% [6] 中国太保投资规模与收益 - 股权类金融资产从2024年初3252.3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4335.33亿元,股票资产从1884.55亿元增至2831.25亿元,占比从8.38%上升至9.70% [6][7] - 总投资资产从2024年初2.25万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2.92万亿元 [6][7] - 2024年投资收益269.07亿元(同比增长281.50%),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216.71亿元(同比增长214.39%) [1][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5%),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0.95%) [7] 权益市场波动影响 - 2025年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降至16.55亿元(远低于2024年同期151.0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13%至96.27亿元 [7] - 股价与权益市场高度共振:2024年港股累计上涨69.03%,2025年至今上涨29.40% [1];2024年Q3沪深300涨16.07%时港股涨46.90%,Q4沪深300跌2.06%时港股跌10.03%,2025年沪深300涨14.58%时港股涨27.49% [8] 保险业务收入与渠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01%),保险服务收入1418.24亿元(同比增长3.51%) [9] - 银保渠道2025年上半年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55%),新保业务规模保费290.38亿元(同比增长95.62%),扭转2024年新保业务281.04亿元(同比下滑15.58%)的颓势 [10] - 代理人渠道2025年上半年规模保费1373.80亿元(同比微增0.86%),2018-2024年增速持续缓慢(2022年-6.40%、2023年3.01%、2024年3.58%) [11] 寿险产品结构转型 - 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2025年上半年达101.28亿元(同比激增1380.70%),占新保期缴业务比例提升至42.50% [11] - 万能险2025年上半年规模保费230.46亿元(同比增长40.53%) [12] - 2024年传统型保险占比65.90%,分红型保险占比21.26%(同比下降2.17个百分点) [11]
2025上半年度上市财险七强双轮驱动参数拆解:产险一哥保费占行业超1/3、利润占行业近1/2!
13个精算师· 2025-09-19 11:05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度七家上市财险公司净利润合计436.6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人保财险净利润250.5亿元,同比增长39.0%,占七家合计值的57.4%,占行业净利润的47.5% [1][3][13][14] - 行业平均ROE为7.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太保财险ROE为9.0%,位列七家公司之首 [3][16] - 双轮驱动分析显示,承保端和投资端共同推动盈利,平均承保利润率为4.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1% [18][21] 上市财险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 七家上市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6978亿元,同比增长4.3%,人保财险保费收入3232.8亿元,同比增长3.6%,市场份额33.5%,平安财险市场份额17.8% [12] - 平安产险、大地财产和众安在线保费增速均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13] - 人保财险净利润占行业比重达47.5%,接近行业一半 [14] 双轮驱动的结构分解 - 新保险合同准则(IF17)调整综合成本率计算公式,承保利润率定义为1-综合成本率 [1][18] - 平均承保利润率为4.3%,平安产险最高为4.8%,阳光财险最低为1.2% [18][21] - 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1%,人保财险最高为2.6%,太平财险最低为1.1% [21] - 保险服务收入杠杆平均为1.0,太平财险最高为1.6,众安在线最低为0.8 [24][25] - 投资杠杆平均为2.7,太平财险最高为4.2 [25] 承保ROE和投资ROE分析 - 承保ROE平均为4.5%,太平财险最高为7.3%,阳光财险最低为1.7% [28][33] - 投资ROE平均为5.6%,太保财险最高为6.5%,众安在线最低为3.2% [29][33] - 税前ROE平均为9.3%,太保财险最高为11.4%,阳光财险最低为2.9% [31][33] - 其他净收支率平均为-0.9%,对ROE产生负向影响 [33] 公司具体表现 - 人保财险投资收益率最高为2.6%,承保利润率为4.7%,投资ROE为6.48% [21][33] - 平安产险承保利润率最高为4.8%,承保ROE为5.6% [21][33] - 太保财险ROE最高为9.0%,投资ROE最高为6.5%,承保ROE为5.6% [16][29][33] - 太平财险保险服务收入杠杆和投资杠杆均最高,分别为1.6和4.2,承保ROE最高为7.3% [25][28][33] - 众安在线保险服务收入杠杆最低为0.8,投资ROE较低为3.2% [25][33]
9月19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9-19 10:20
公司资本运作 - 宏和科技以债转股方式对全资子公司黄石宏和增资3亿元 注册资本从7亿元增至10亿元 [1] - 华夏幸福金融债务重组金额累计约1926.69亿元 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240亿元 [1] - 招商公路债务融资工具获准注册 2年内可分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等产品 [9] - 中国太保完成155.56亿港元H股可转换债券发行 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 [39] - 华翔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3.08亿元 用于产能提升及补充流动资金 [42] - 浙江恒威申请不超过2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用于日常经营融资业务 [25] - 万润股份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受理 [37] 股权与资产交易 - 诚意药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87.56万股 占总股本1.18% [1] - 安凯微拟增资2000万元获视启未来4%股权 标的公司从事通用视觉大模型研发 [7] - 美芝股份拟公开挂牌转让50项房产 总评估值3931.06万元 [33] - 宝利国际拟投资南京宏泰半导体1%-3%股权 投资额不超过净资产5% [22] - 宏昌科技参股机器人公司良质关节科技30%股权 当前执行订单规模较小 [46] - 春风动力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297万股 占总股本1.97% [47] - 唯科科技部分董监高拟合计减持22.63万股 占总股本0.18% [36] 政府补助与理财 - 共进股份获政府补助889.79万元 占最近年度归母净利润11.13% [3] - 创耀科技获政府补助616.45万元 占最近一期净利润10.19% [12] - 天源迪科子公司获政府补助377.45万元 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16.27% [42] - 众鑫股份使用3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 [9] - 采纳股份使用5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 [29] - 百大集团累计使用2.59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14] - 广弘控股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36] 业务进展与合同 - 中国化学1-8月新签合同金额2563.39亿元 境内2060.48亿元境外502.91亿元 [18] - 东软集团获汽车厂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定点 总金额约56亿元 [51] - 圆通速递8月快递产品收入53.9亿元 同比增长9.82% [38] - 中国太保前8月寿险保费收入2170.5亿元同比增长13.2% 财险保费收入1428.09亿元同比增长0.4% [38] - 周大生8月新开4家自营门店 计划总投资额3176万元 [16] - 荣盛发展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广销售在售商品房 [49] 产品研发与注册 - 迈威生物9MW0813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4] - 一品红子公司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增加45mg规格获批准 [30] - 海辰药业硫代硫酸钠注射液获药品注册证书 [21] - 丰山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术 项目经费200万元 [40]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吉视传媒选举由志强为新任董事长 [19] - 中科环保副总经理邵德洲辞职 [27] - *ST创兴董事长刘鹏被采取强制措施 由总经理代行职责 [39] - 远望谷控股股东因持股变动违规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 风险提示与说明 - 永新光学光刻机相关光学元组件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 [41] - 卧龙电驱上半年机器人相关产品营收占比约2.71% [44] - 德科立硅基OCS尚未获得海外大厂批量订单 [48] - 品茗科技控制权变更事项导致股票继续停牌 预计不超过3个交易日 [8] 其他重大事项 - 山西证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 [37] - 博思软件完成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青海博思 [23] - 清新环境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 年保费不超过15万元 [32] - 广和通发行不超过1.55亿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29]
保险板块9月19日跌0.84%,新华保险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913.2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9 08:53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下跌0.84% 领跌个股为新华保险跌幅达1.52% [1] - 上证指数下跌0.3%至3820.09点 深证成指微跌0.04%至13070.86点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 中国人寿跌1.14% 中国人保跌1.15% 中国太保跌0.4% 中国平安跌0.33% [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国平安成交54.33万手 成交额30.08亿元 收盘价55.10元 [1] - 中国太保成交35.23万手 成交额12.33亿元 收盘价34.89元 [1] - 中国人寿成交11.34万手 成交额4.34亿元 收盘价38.26元 [1] - 中国人保成交74.93万手 成交额5.81亿元 收盘价7.74元 [1] - 新华保险成交19.69万手 成交额11.63亿元 收盘价58.80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913.21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3.74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03亿元 [1] - 中国太保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853.77万元 占比3.94% 游资净流出1.23亿元 散户净流入7473.95万元 [2] - 中国平安主力净流入3582.33万元 占比1.19% 游资净流出1.55亿元 散户净流入266.11万元 [2] - 中国人寿主力净流出3205.14万元 占比-7.39% 游资净流出207.79万元 散户净流入3412.93万元 [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出3428.34万元 占比-2.95% 游资净流出9294.63万元 散户净流入1.27亿元 [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出4715.82万元 占比-8.11% 游资净流出85.43万元 散户净流入4801.24万元 [2]
中国太保(02601) - 刊发发售通函 -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5,556,...
2025-09-19 04:00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新业务价值达133亿元,新业务价值率为16.8%[88] - 2024年公司财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6%[8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4041亿元,总资产达28349亿元[90] - 2024年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0%,总投资收益率为5.6%[90] - 2024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9.6亿元[9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049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9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80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1.4%[96]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8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1%[97]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均为2.90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1.1%[97] - 2025年上半年保险收入为14.182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5%[96]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2.1671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约214.4%[9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收入达2005亿元,同比增长3.0%,保险收入达1418亿元,同比增长3.5%[10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279亿元,同比增长11.0%,归属母公司股东税后经营利润达199亿元,同比增长7.1%[103] - 2025年上半年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95亿元,同比增长5.6%,新业务价值率为15.0%[104] - 2025年上半年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达1935亿元,同比增长13.1%,寿险税后经营利润达150亿元,同比增长5.0%[104] - 2025年上半年财产和意外险业务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6.4%,原保费收入达1142亿元[104]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4%,总投资收益率为2.3%[105] 用户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客户数量达1.83亿[87] 未来展望 - 公司业务依赖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放缓等或致业务量下降、收益受损[124] - 保险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需在多方面调整,或压缩利润率、减缓增长[125] - 利率上升时,退保和提款增加或致投资损失、净收入减少,股东权益下降;利率下降或降低投资利润率[129][130] - 实际赔付和理赔结果与定价、准备金估值假设差异大,或影响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132] - 巨灾事件或使公司利润和现金流减少,相关准备金可能不足以支付所有索赔[136][137] - 再保险安排不足、市场不利变化或再保险公司违约,或对公司财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38] - 信用资产违约可能导致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重大损失[141] - 流动性风险可能迫使公司折价出售投资资产,影响财务和运营状况[142] - 声誉受损可能导致退保增加、客户流失,影响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151] - 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税收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6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将发行155.56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债券[4][6][20][21] - 债券发行价格为总本金的100.15%[20][21] - 每手债券的指定面额为200万港元,超过部分为100万港元的整数倍[21] - 债券拟仅供专业投资者购买,并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6] - 债券持有人可在2025年9月18日后第41天起至到期日前7个工作日收盘前将债券转换为公司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的H股,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39.04港元[23] - 若未提前赎回、转换或回购注销,公司将于2030年9月18日按本金赎回债券;在特定条件下,公司可在2027年9月18日后至到期日前赎回全部债券;若未偿还债券本金总额低于原发行本金总额的10%,公司也可赎回全部债券[25] - 债券持有人有权在相关事件发生后,要求公司在相关事件回售日按本金赎回全部或部分债券;也有权在2028年9月18日要求公司按本金赎回全部或部分债券[27] - 债券将于2025年9月19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及上市[120] 其他 - 2023 - 2024年公司在全球最具价值100大保险品牌中排第5,2025年排第11[89] - 公司子公司太保寿险获穆迪A1评级,太保产险获穆迪A1和标普A评级[89] - 公司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51位[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35427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为8082亿元[88][9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303.0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6.9%[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负债为271.689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8%[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1.3206亿元,较2024年末略有下降[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3773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6.5%[10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848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5.0%[105] - 20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56%、257%和256%[149]
2025年1-4月湖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1093.5亿元,同比增长2.53%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1:13
行业数据 - 2025年1-4月湖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093.5亿元 同比增长2.53% [1] - 寿险业务收入686.82亿元 占湖北省保费总收入62.81% [1] 市场参与主体 - 上市保险企业包括天茂集团 中国平安 中国人保 新华保险 中国太保 中国人寿 [1] 研究支持 - 行业分析引用智研咨询《2025-2031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
个代vs银保!头部险企银保新单增速超70%:合作网点大增,价值率上升,其他公司怎么办?
13个精算师· 2025-09-18 15:19
银保渠道保费增速领先 - 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约1万亿 同比增长9% 远超个代渠道3%和经代渠道1-3%的增速 [7]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显著 头部险企如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增速均超70% 其中新华和国寿增速超100% [18] - 头部险企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达76% 而其他险企为-15% 形成鲜明对比 [31] 头部险企银保合作战略 - 银保"一对三"限制取消后 头部险企加速与银行战略合作 如泰康与中信银行、大家保险与北京银行、人保与中国银行、国寿与农业银行签署协议 [27] - 合作网点数量大幅增长 中国太保期缴举绩网点达1.3万个 同比增长28.9% 中国平安外部银行可经营网点达1.7万个 较年初1.2万个大幅增长 [20] - 头部险企凭借战略合作和规模优势 实现银保渠道高速增长 [10][14] 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长 - 2025年7月末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12万亿 摆脱年初负增长态势 7月当月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3] - 保费增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险产品的锁定利率和期限优势 以及产品集中停售的刺激 [3] - 个代渠道仍是寿险业第一大渠道 但银保渠道持续追赶 新单保费已实现反超 [8] 头部险企业绩表现 - 新华保险保费增速22.7% 为上市险企中最快 银保渠道增速65% 贡献18.4%的增速 [12] - 中国人寿总保费5251亿 同比增长1.3% 银保渠道贡献4.6%增速 [10] - 中国太保规模保费3902亿 同比增长0.6% 银保渠道贡献22.9%增速 [10] 产品结构转型 - 头部险企发力分红险转型 国寿、太保等个代渠道浮动收益类产品期交保费占比超50% [35]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明显提升 虽仍低于个代渠道 但差距大幅缩减 [33] - 头部险企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 成为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主要贡献者 [35] 中小险企竞争压力 - 中小险企在银保渠道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 费用操作空间变小 [30] - 银行网点"一对三"限制取消后 竞争对手增加 需与头部险企拼产品、费用、影响力和口碑 [30] - 其他险企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负增长15% 与头部险企76%的增速形成绝对反差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