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601398) - 工商银行关于境内优先股“工行优2”股息派发实施的公告


2025-09-15 10:30
股息信息 - “工行优2”票面股息率为3.02%[6] - 每股“工行优2”派发现金股息3.02元(税前)[5] - 合计派发“工行优2”股息21.14亿元(含税)[6] 时间安排 - “工行优2”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9月22日[5] - “工行优2”股权登记日和除息日为2025年9月23日[5] - “工行优2”股息发放日为2025年9月24日[5] 相关决议 - 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境内优先股股息事宜[3] - 2025年8月29日董事会会议通过“工行优2”股息派发方案[3] 发放方式 - “工行优2”股东股息由公司自行发放[7]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出炉
新浪财经· 2025-09-15 09:31
榜单概况 -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以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 入围门槛达479.6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2] - 国企和民企入围数量基本均衡 分别为251家和249家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2]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 增长7.46% [5][6] 头部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收位列第一 中国石油(29690.48亿元)和中国石化(29319.56亿元)分列二三位 [4] - 前十名企业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16291.26亿元 农业银行14199.41亿元 建设银行14148.38亿元 中国银行12646.92亿元)及中国建筑(21871.48亿元) 京东集团(11588.19亿元) [2][4] - 千亿级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 占比53.4% [5] 科技企业表现 - 阿里巴巴排名第17位 华为第23位 腾讯第31位 联想第47位 [5] - 拼多多(第70位) 小米(第76位) 美团(第80位)进入前100名 [5][9][10]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收位列第10 是前十名中唯一互联网企业 [4] 汽车产业布局 - 比亚迪位列第26名 是排名最高的汽车企业 [5] - 上汽集团(第36位) 吉利控股(第39位) 一汽集团(第41位) 北汽集团(第50位) 奇瑞控股(第58位) 广汽集团(第65位) 东风汽车(第73位)均进入前100名 [8][9]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共有6家新入围企业 [5] 研发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1.95% 连续8年提升 [6]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 增长10.54% [6] - 发明专利103.96万件 增长16.86% 占比46.33% 提升2.50个百分点 [6] 新入围企业特征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 [5]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位列第77位 营收3620.13亿元 [9] - 顺丰控股位列第92位 营收2844.20亿元 [10]
【东兴银行】社融过峰,信贷偏弱——8月社融金融数据点评
新浪财经· 2025-09-15 09:19
社融与信贷数据表现 - 8月末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8% 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单月新增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 占新增社融53% 同比少增2519亿元 支撑力度边际回落 [1] - 人民币贷款新增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表外融资新增2158亿元 同比多增998亿元 [1] 企业贷款结构变化 - 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1] - 企业一般贷款(短贷+中长贷)合计新增5400亿元 同比多增2400亿元 [1] - 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00亿元 同比多增2600亿元 中长期贷款新增4700亿元 同比少增200亿元 [1] - 票据贴现新增531亿元 同比少增4920亿元 冲量力度显著减小 [1] 居民信贷需求状况 - 居民贷款新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2] -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200亿元 同比少增1000亿元 短期贷款新增105亿元 同比少增611亿元 [2]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环比持平 [2] 货币供应与存款结构 - M1同比增长6.0% 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长8.8% 环比持平 [3] - 人民币存款新增2.06万亿元 同比少增1600亿元 [3] - 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 同比少增6000亿元 企业存款新增2997亿元 同比少增503亿元 [3]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新增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显示存款持续向非银领域转移 [3] 利率定价趋势 - 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 - 贷款利率下行趋势趋缓 银行信贷投放逐步淡化规模情结 注重量价平衡 [2][4] 行业配置展望 - 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突出 高股息和业绩稳定优势在资产荒环境下凸显 [4] - 保险资管 理财公司及主动管理型基金预计加大银行板块配置 [4] - 优质中小银行具备区位优势和业绩释放空间 低估值股份行风险持续出清 [4] - 国有大行经营韧性更强 具备可持续盈利和分红能力 区域龙头银行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4]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在京举办 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9-15 09:04
会议概况 -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于2025年9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变革与创新议题[1] - 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主办 设序幕论坛 开幕论坛及6场主题论坛 覆盖人工智能 金融监管 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1] - 参会者包括全国高校金融学科带头人 中青年学者及工商银行等业界代表 总规模达500余人[2] 金融科技变革趋势 - 金融正从以资本为轴转向以科技为轴 系统复杂度和创新强度显著提升 需以复杂系统方法应对非线性挑战[5] - 科技巨头自建生态形成"再中心化"趋势 减弱传统金融中介作用 中国需抢占关键技术与平台中心避免边缘化[5] - 国内银行业年投入超千亿推动系统分布式转型和数字化升级 凸显复合型与高端领军人才紧缺[17] 资本市场生态重塑 -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需聚焦资产端优化上市公司科技属性 资金端放宽大资金入市规则 制度端强化透明度[10] - 中国利率持续下行推动社会融资结构"脱媒" 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促进直接融资[9] - 居民财产性收入仅占GDP的4% 需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提升占比 绿色金融年需约22万亿资金支持碳中和[13] 金融风险与监管演进 - 稳定币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 通过法定货币准备或算法锚定机制追求价格稳定 但存在底层资产风险和挤兑风险[18][20] - 金融风险呈现新特点:价格可预测性趋弱 信用基础改变 需从机构监管转向节点功能监管[19] - 监管处罚能约束银行风险 同时银行可通过优化信贷和风控让利实体经济 但存在大银行区域信贷失衡问题[17] 国际化与跨境金融 - 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 日交易量1万亿美元 其避险属性在FOMC会议日会逆转[12] - 中国应通过"跨境支付+离岸人民币体系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需构建风险隔离的离岸金融规则体系[18] - 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后 非美国基金普遍减持受影响中国企业 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差异化认知[20]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金融学科需推动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 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数字文明转型[3] - 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新增三名个人理事 讨论稳定币 RWA等金融科技前沿议题[22] - 全国100余所高校组成金融学科联盟 旨在推进前沿研究和创新合作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23]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15日跌0.75%,农业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6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08:42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75% 农业银行领跌跌幅达1.10% [1] - 上证指数下跌0.26%至3860.5点 深证成指上涨0.63%至13005.77点 [1] - 板块内个股全线下跌 建设银行跌0.88% 工商银行跌0.67% 交通银行跌0.42% 中国银行跌0.36% 邮储银行跌0.32% [1] 交易数据 - 农业银行成交量最大达370.89万手 成交额26.55亿元 [1] - 工商银行成交量329.58万手 成交额24.50亿元 [1] - 交通银行成交量200.73万手 成交额14.27亿元 中国银行成交量233.60万手 成交额12.76亿元 [1] - 建设银行成交量112.92万手 成交额10.22亿元 邮储银行成交量105.46万手 成交额6.57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7.63亿元 游资净流入2.46亿元 散户净流入5.17亿元 [1]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出2.42亿元占比9.12% 游资净流入8418.71万元占比3.17% 散户净流入1.58亿元占比5.95% [2]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出2.09亿元占比14.65% 游资净流入6406.34万元占比4.49% 散户净流入1.45亿元占比10.16% [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出1.39亿元占比5.66% 游资净流入6195.88万元占比2.53% 散户净流入7677.34万元占比3.13% [2]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出1.35亿元占比10.58% 游资净流入4909.04万元占比3.85% 散户净流入8591.28万元占比6.73% [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出2098.43万元占比2.05% 游资净流出958.14万元占比0.94% 散户净流入3056.57万元占比2.99% [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出1731.95万元占比2.64% 游资净流出338.36万元占比0.51% 散户净流入2070.32万元占比3.15% [2]
有银行开30万年薪,和大厂争夺AI人才,金融科技招聘需求翻倍
36氪· 2025-09-15 08:26
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招聘趋势 - 多家商业银行开启2026年度校园招聘 金融科技类岗位需求火热 部分银行明确表示需求翻倍[1] - 工商银行首次推出人工智能专项招聘 浙商银行管培生计划优先考虑计算机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等AI专业背景[1] - 广发银行金融科技类需求增加100% 中信银行总校招保留信息科技类岗位 涵盖人工智能 研发 数据分析等方向[2] AI人才争夺与战略转型 - 银行业对AI人才集中争夺 标志行业技术应用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价值创造新阶段[1][3] - 地方性银行如杭州银行 上海银行 上海农商银行均推出AI相关岗位 参与AI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应用开发[3] - AI技术定位从辅助转向核心驱动 应用于智能风控 智能投研 信贷报告生成等核心业务 推动个性化服务演进[4] 招聘要求与岗位特点 - 学历要求一般为硕士以上 社招岗位对技术栈有要求 金融行业或互联网头部企业相关经验优先考虑[3] - 科技类岗位普遍要求轮岗 如工商银行人工智能专项招聘采用科技机构+境内分行组合培养模式 锻炼1年后返回总行[7] - 银行侧重人工智能在传统业务上的应用 竞争相对互联网行业较缓和 存在新发展机会[6] 薪酬水平对比 - 互联网大厂大模型 强化学习岗位月薪8-11万元 16薪制 年薪约128-176万元[6] - 头部股份行总行大模型算法年薪30-35万元 其他银行算法及软件开发岗位年薪大多20-30万元[6] - 总行或发达地区薪资较高 但整体低于互联网大厂 且入职时需基层轮岗[6][7]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技术落地面临场景适配难题 需平衡智能投顾合规与效率 个性化服务中的数据安全与体验[7] - AI+业务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 机构面临引进与培养双重压力[7] - 复合型人才可推动智能对话式财富管理 大数据信贷等创新业务发展 为银行开辟新增长路径[7]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规模超110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15 08:25
中国企业500强整体表现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的89.83万亿元增长22.62% [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并实现23年连续上升 [1] - 资产总额从343.58万亿元增至460.85万亿元 增幅达34.13% [2]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由4.07万亿元增至4.71万亿元 增长15.62% [2] 行业结构分布 - 制造业企业对营收总额贡献占比40.48% 服务业占比40.29% 其他行业占19.23% [2] - 研发投入从1.3万亿元增至1.73万亿元 同比增长32.30% [2] 跨国企业表现 -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从9.22万亿元增至11.96万亿元 增长29.74% [4] - 海外营业收入从6.15万亿元增至9.07万亿元 大幅增长47.44% [4] - 平均跨国指数由15.07%提升至15.56% 增长0.49个百分点 [4] - 入围门槛为221.73亿元 较上年提高23.33亿元 [2] 创新与新兴产业企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达459.21亿元 同比提高64.07亿元 [3] - 大企业创新100强平均研发强度由5.27%升至5.61% 提升0.34个百分点 [3] - 平均持有专利数量从1.65万件增至1.72万件 增长4.24% [3] 头部企业排名 - 中国企业500强前三位为国家电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1] - 跨国公司100强前三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腾讯控股 华为投资控股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前三位为国家电网 中国移动 华为投资控股 [3] - 大企业创新100强前三位为华为投资控股 中兴通讯 携程集团 [3]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07:53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 金融形态正经历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深刻变革 金融科技成为决定中国未来金融国际地位的关键 [2] - 金融从以资本为轴转向以科技为轴 系统复杂度和创新强度显著提升 需以复杂系统方法应对几何级增长的风险关联 [3] - 金融科技深度融入银行业务 大幅提升效率与风控水平 银行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生态中仍处重要生态位 [7] - 科技创新催生科技巨头自建生态与内部资本市场 减弱传统金融中介作用 形成"再中心化"趋势 [3] 资本市场改革与融资结构 - 中国利率持续下行已成为不可逆趋势 深刻改变社会融资结构 推动"脱媒"现象加剧 [5] - 解决中国企业"钱多本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 促进直接融资 [5] -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三大支点包括资产供给端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资金需求端改善流动性 制度端强化透明度 [6] - 需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目前仅占GDP的4% [8]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金融发展日益呈现"大交叉"特点 深度融入数字经济 亟须推动学科交叉与制度技术协同创新 [2] - 需培养面向未来金融生态 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先锋人才 兼具垂直产业知识与横向综合能力 [2][3] - 金融研究需从线性结构化范式转向处理非结构化行为数据 传统指标需纳入数字因子重构 [3]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金融需通过碳价引导资金支持碳中和 年资金需求约22万亿元 [8] - 需构建适配中国式现代化的估值体系 纳入企业社会价值和外溢效应 [8]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 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 日交易量1万亿美元 但规模与赤字高企的可持续性存疑 [7] - 金融在经济循环中相当于血液 当前要保持金融系统稳健 确保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8] - 需借央行资本市场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稳预期 放宽大资金入市规则改善流动性 [6]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9-15 07:51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核心数据 - 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3]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3]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3] 行业结构特征 - 制造业 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营收贡献率分别为40.48% 40.29%和19.23%[4]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从23家增至32家[4] - 新能源设备制造 动力和储能电池 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 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表现突出[4] 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 中国大企业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 但国际产业领军企业仍显不足[5] - 研发投入强度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差距 原始创新缺乏导致"根技术"受制于人[5] - 产业链存在"卡脖子"痛点 现代企业制度根基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待完善[5] 榜单排名情况 - 国家电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位列前三甲[3] - 前十强企业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和京东集团等多元化主体[3] - 同步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等专项榜单[4]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7:50
规模与业绩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增长7.46% [2]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为4.71万亿元,增长4.39%,收入净利润率为4.27%,提高0.17个百分点 [2] - 入围门槛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实现连续23年上升 [1][2] 头部企业表现 -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39459.28亿元居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29690.48亿元和29319.56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3][4] - 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达267家,较上年增加14家,占比53.4% [4] - 前10强企业包括国家电网、两桶油、中国建筑、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和京东集团 [2] 研发与创新 - 研发费用投入1.73万亿元,研发强度创1.95%的新高,连续8年提升 [5]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增加21.40万件,增长10.54%,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增加15万件,增长16.86% [5][6] - 发明专利占比46.33%,提高2.50个百分点,专利质量明显提升 [6] 产业结构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从23家增长至32家,增加9家,包括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 [7] - 房屋建筑和住宅地产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56家降低至32家,减少24家 [7]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显示协调发展 [7] 地区分布 - 北京以79家入围企业居首,浙江56家、广东54家、山东52家、江苏38家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8][9] - 500强企业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10名地区还包括河北、福建、四川和湖北 [8] 运营效率 - 人均营业收入为349.38万元,连续九年提升,人均净利润为14.93万元,较上年增长0.98万元 [10] - "十四五"以来人均营业收入增长29.89%,人均净利润增长22.4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