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

搜索文档
52家鲁企上榜2025中国企业500强
大众日报· 2025-09-16 01:06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连续23年上升 营业收入门槛达到479.6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2] - 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 [2]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营收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 三大门类发展均衡 [2]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从23家增至32家 涵盖新能源设备、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领域 [2] 山东省企业表现 - 山东省52家企业上榜 包括18家国有企业和34家民营企业 [1][2] - 山东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69041.1亿元 较2024年增加2682.43亿元 [3] - 18家山东企业营收超千亿元 较去年新增1家 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半数 [3] - 山东能源集团(第22位)、魏桥创业集团(第43位)、海尔集团(第67位)等10家企业进入全国前150强 [3] - 山东中矿集团、道恩集团为本年度新上榜企业 [3] 企业排名变动与行业地位 - 山东头部企业排名普遍提升 山东黄金集团上升27位(第114位) 山东省港口集团上升25位(第147位) 山东高速集团上升12位(第94位) [3] - 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带头作用 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3] - 民营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3]
企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创新迈向“质量跃升”——透视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23:07
中国企业500强规模与门槛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加 [1][2] - 榜单入围门槛连续23年提升 突破479.60亿元 [2] - 万亿级企业数量达15家 千亿级企业增至267家 占整体比重53.4% [2] 头部企业表现与行业分布 - 中国移动以10450.23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14位 较上年提升1个名次 [2] - 先进制造业入围数量显著增加 新能源设备制造、半导体等领域从2020年23家增至32家 [3] - 传统行业如房屋建筑、住宅地产入围企业数量从56家降至32家 [3]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近六成企业研发强度同比提升 [4] - 华为研发投入1796.87亿元 占500强总投入近十分之一 比亚迪和中国建筑分列二三位 [4] - 持有发明专利103.96万件 同比增长16.86% 发明专利占比提升2.50个百分点 [4] 产业结构优化与新兴领域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业务收入与利润贡献占比均突破40% [3] - 中国在机器人、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跻身全球创新前列 [5] 国际竞争与研发差距 - 中国大企业仍处于多数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进程 国际产业领军企业亟待补充 [5] - 研发投入强度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差距 原始创新能力仍需提升 [5]
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态势向好向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22:22
整体规模增长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年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22.62% [2] - 资产总额从343.58万亿元增长至460.85万亿元 增幅34.13% [2] - 入围门槛从392.36亿元提升至479.6亿元 实现23连升 [1][2]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从222家增至267家 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 [2] 经济效益表现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从40712亿元增至47073亿元 增长15.62% [2] - 收入净利率持续保持在4%以上水平 [2] - 人均营业收入达349.38万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29.89% [2] - 人均净利润14.93万元 同比增长22.48% [2] 产业结构优化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新能源设备/电池/通信设备/半导体等行业从23家增至32家 [3] - 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59.94万亿元增至72.93万亿元 增幅21.67% [3] - 民营企业营业收入从29.89万亿元增至37.22万亿元 增幅24.52% [3] 创新能力提升 - 研发投入从13066亿元增至17287亿元 增长32.3% [3] - 平均研发强度从1.77%提升至1.95% 创历史新高 [3] - 专利持有量从144.86万件增至224.37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从59.46万件增至103.96万件 [3] - 参与标准制定数量从6.9万项增至9.14万项 [3] 国际化进程加速 -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从92179亿元增至119594亿元 增长29.74% [4] - 海外营业收入从61507亿元增至90687亿元 大幅增长47.44% [4] - 平均跨国指数从15.07%提升至15.56% [4]
中国企业500强揭晓!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267家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19:09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企业规模持续扩大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亿元 营收总额达110.15万亿元 净利润增长4.39%至4.71万亿元 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成效 [1] - 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双提升 平均研发强度创新高达1.95% 有效专利总数增长超10%至224.37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达103.96万件 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 [2]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增至32家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超40% 同时传统行业入围企业减少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数量基本持平 [3] - 大企业发挥产业链引领作用 带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造 为中国经济注入动力 [4] 规模与业绩 - 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规模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7.46% [1] - 净利润4.71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4.39% 收入净利润率提升至4.27% [1]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上升 增至479.6亿元 较"十四五"初期提高逾87亿元 [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增加至267家 [1] 创新投入与成果 - 平均研发强度连续8年提升 创1.95%新高 其中9家企业研发强度超10% 包括携程集团 华为 中兴通讯等 [2]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比上年增长超10% 发明专利连续6年增长至103.96万件 [2] - 企业通过攻关核心技术 加速产品迭代和基础研究推动创新 [2] 产业结构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32家 较"十三五"末期增加9家 [3] -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和利润在总量中占比均超40% [3] - 煤炭采掘及采选业 房地产业入围企业持续减少 [3] - 民营企业入围249家 国有企业251家 数量基本持平 [3] 发展影响 - 企业规模增长反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成效 [1] - 创新驱动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2] - 产业结构优化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筑 [3] - 大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4]
新华鲜报|中国企业500强揭晓!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267家
搜狐财经· 2025-09-15 15:52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核心数据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上升至479.6亿元 [1] -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4.39% [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1] 整体规模与增长表现 - 2024年营收总规模达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7.46% [4] - "十四五"以来营收总额增长超22% 资产总额增长超34% [4] - 收入净利润率提升至4.27% [4] 企业创新投入与成果 - 平均研发强度连续8年提升至1.95% 9家企业研发强度超10% [6] -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同比增长超10% [6] - 发明专利数量连续6年增长至103.96万件 [6] 产业结构优化趋势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达32家 较"十三五"末期增加9家 [7] -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与利润占比均超40% [7] - 煤炭采掘业与房地产业入围企业持续减少 [7] 企业类型分布特征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基本持平 分别为251家和249家 [8] - 民营企业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8]
中国企业500强揭晓!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267家
新华网· 2025-09-15 13:21
榜单总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规模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保持增长态势[2][4]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上升 增至479.6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1][2]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7.46%[4] 企业盈利表现 -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4.39%[1] - 收入净利润率提升至4.27%[4] 大型企业数量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增至267家[1][2] 研发创新投入 - 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连续8年提升 创1.95%新高[4] - 包括携程集团 华为 中兴通讯等9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0%[4] -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较上年增长超10%[5] - 发明专利数量达103.96万件 连续6年增长[5] 产业结构优化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达32家 较"十三五"末期增加9家[6] - 煤炭采掘及采选业 房地产业入围企业持续减少[6] -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和利润在总量中占比均超过40%[6] 企业类型分布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基本持平 分别为251家和249家[6] 历史增长趋势 - "十四五"以来入围门槛提高逾87亿元[4] - 营收总额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超过22%[4] - 资产总额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超过34%[4]
新华鲜报丨中国企业500强揭晓!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267家
新华网· 2025-09-15 13:02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企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营收总额达110.15万亿元 净利润增长4.39%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1][2][4] - 企业创新投入与成果显著提升 平均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 [4][5]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增至32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利润占比超40% 民营企业数量与国企基本持平 [6] 规模指标 - 营收总额110.15万亿元 较上年保持增长态势 [2][4] -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 [4] - 净利润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 收入净利润率提升至4.27% [1][4] - 入围门槛479.6亿元 连续23年上升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1][2] 企业结构 - 千亿级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 [1][2] - 国企与民企数量基本均衡 其中国企251家 民企249家 [6] - "十四五"以来入围门槛累计提高逾87亿元 营收总额和资产总额分别增长超22%和34% [4] 创新投入 - 平均研发强度1.95% 连续8年提升 [4] - 9家企业研发强度超10% 包括华为 中兴通讯 携程集团等 [4]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同比增长超10% [5] - 发明专利103.96万件 连续6年增长 [5] 产业升级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32家 较"十三五"末期增加9家 [6] -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和利润在总量中占比均超40% [6] - 煤炭采掘业和房地产业入围企业持续减少 [6] - 在新能源设备 半导体 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 [6] 发展成效 - 企业成为世界大企业集群重要力量 体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 [4][7] - 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5][6] - 大企业发挥产业链中心位置作用 带动产业升级 [7]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9-15 07:51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核心数据 - 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3]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3]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3] 行业结构特征 - 制造业 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营收贡献率分别为40.48% 40.29%和19.23%[4]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从23家增至32家[4] - 新能源设备制造 动力和储能电池 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 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表现突出[4] 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 中国大企业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 但国际产业领军企业仍显不足[5] - 研发投入强度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差距 原始创新缺乏导致"根技术"受制于人[5] - 产业链存在"卡脖子"痛点 现代企业制度根基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待完善[5] 榜单排名情况 - 国家电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位列前三甲[3] - 前十强企业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和京东集团等多元化主体[3] - 同步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等专项榜单[4]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9-15 07:36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位列前三强 [1][2] - 前10名企业还包括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和京东集团 [2] 榜单整体表现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2]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 [2]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合计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 [2] 行业结构特征 - 制造业企业对营收总额贡献40.48% 服务业贡献40.29% 其他行业贡献19.23% [2] - 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入围企业从23家增至32家 [2] 企业国际竞争力 - 中国大企业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 但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 [3] -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原始创新缺乏导致部分"根技术"受制于人 [3] - 产业链存在"卡脖子"痛点 现代企业制度根基不牢且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完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