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601106)

搜索文档
百亿央企重要人事调整
中国能源报· 2025-09-17 14:24
公司人事变动 - 张祖同出任中国一重董事、党委副书记 [1] 高管背景 - 张祖同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3] - 曾担任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艺师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厂长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等职务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 是"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始建于1954年 [3] - 属于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3] - 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达381.62亿元 [3] 业务范围 - 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汽车、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4] - 开展相关国际贸易业务 [4] - 主要产品包括核岛设备、重型容器、大型铸锻件、专项产品、冶金设备、重型锻压设备、矿山设备和工矿配件等 [4]
研判2025!中国锻造压力机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5 01:39
行业概述 - 锻造压力机是金属塑性成形领域的核心设备 通过施加可控压力使金属坯料在模具内发生塑性变形 实现锻件高精度和高一致性生产 广泛应用于汽车 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 兵器工业等关键制造领域[2] -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压力机 液压压力机 螺旋压力机 高速压力机等类型[2] 市场规模 - 2024年锻造压力机行业市场规模达340.73亿元 同比增长7.14%[1][9] - 产品价格受类型 性能参数 作业精度 定制化程度 数字化水平等因素影响 价格跨度从十余万元至上亿元不等[1][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钢材 铝合金 铜材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铸件 传感器 冷却系统 传动零件 液压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6] - 中游为锻造压力机制造企业[6] - 下游终端应用市场涵盖汽车工业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工程机械 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6] 下游需求 - 2024年锻造行业总产量达1379.3万吨 同比增长0.62% 其中模锻件产量867.2万吨(同比增长0.73%) 自由锻件产量512.1万吨(同比增长0.43%)[8] - 汽车工业 航空航天 新能源装备等行业飞速发展带动锻件需求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精度 高效率锻件需求尤为旺盛[1][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于技术 资金 劳动密集型 进入门槛高 市场集中度较高[10] - 头部企业包括国机重装 二重(德阳) 合锻智能 亚威股份 扬力集团 广东锻压机床厂 天锻压力机 中国一重 兰石重装 中机锻压等[10] 重点企业 - 国机重装2024年营业总收入126.70亿元 其中锻压 挤压设备业务收入4.22亿元 占总收入3.33%[11] - 合锻智能2024年营业总收入20.74亿元 业务构成:色选机占55.52% 液压机占28.48% 机压机占12.99%[12] 技术发展 - 中国拥有4万吨级以上模锻压机 与美俄法并列世界领先 清华大学已研发出16万吨模锻液压机 是俄罗斯7.5万吨压机的2倍多 美国4.5万吨的3.5倍多[4] - 行业历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 到20世纪60-70年代研制大型设备(如100MN自由锻造水压机) 80年代生产万吨级压机 2011年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的发展历程[3]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多项支持政策[4] 未来趋势 - 工业4.0和智能制造推进将融入物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时状态监测 工艺参数优化 故障预测与预警[14] -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 行业将注重绿色发展 研发节能技术(如伺服驱动系统 液压系统能效优化) 加强环保材料使用和废弃物排放控制[14]
梁惠玲到齐齐哈尔市调研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16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黑龙江省强调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 - 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5] - 需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 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加快设备更新 工艺升级 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 [5] 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中国一重集团开展垂直铸机建设项目 涉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3][5] -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公司开发纤维复合材料铺放装备研发项目 涉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5] - 齐齐哈尔重型铸造公司推进高端数控机床专用铸件项目 涉及生产经营和产业协作配套 [7] 产业协作与集群发展 - 强调强化装备制造产业协作配套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7] - 需提高企业配套能力和本地配套率 通过增品种 提品质和创品牌积极开拓市场 [7] - 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推进高端晶体氨基酸产业化项目 需发挥资源优势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并促进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9]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地方政府需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开展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9] - 要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9]
西方专家警告:中国已崛起,3000吨级国之重器将改写全球石油规则
搜狐财经· 2025-09-08 00:36
技术突破与性能参数 - 3000吨级超级加氢反应器将原油转化率从西方设备的45%-60%提升至85%以上 [2] - 设备采用整体锻造法减少90%焊缝潜在薄弱点 精度控制达微米级(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 [9] - 自主研发耐蚀合金在350摄氏度/240大气压氢环境中年腐蚀速率低于0.01毫米(为普通钢材1%) 经12000小时试验后性能衰减率仅3%(低于国际10%临界值) [11] 经济效益 - 每年减少原油进口1.25亿吨(占总量25%) 节省外汇超千亿美元(相当于三艘航母建设资金) [13] - 炼油成本每吨降低120元 相当于新增两个大庆油田产能 [13] - 千万吨级炼油厂年增产150万吨轻质油品(可满足千万人口城市半年燃油需求) [15] - 单台设备年维护成本从2000万美元降至300万美元(降幅85%) [15] 产业历史与技术垄断 - 2003年美国禁止对华出口相关设备 2010年停止催化剂供应 [3] - 进口设备需支付额外"技术保密费"(例如12亿元设备加收3亿元费用) [3] - 设备故障需外国专家维修 国内技术人员被禁止接触 [5] 战略与行业影响 - 航空煤油自给率提升20% 舰船燃料净化效率提高15% 增强国防能源保障 [17] - 中国技术标准被国际采纳(28项指标成为国际基准) 从技术追随者转为规则制定者 [23] - 推动全球重油价值重估(委内瑞拉/中东产油国转向与中国合作) [21] - 西方态度从嘲讽(2015年称1500吨级产品为"实验室玩具")转为恐慌(美国紧急启动1200吨级研发计划) [25] 全球竞争格局 - 日本三菱多次提出技术合作被婉拒 [25] - 技术突破导致产业话语权结构性转移 西方专家承认"低估中国是在犯错" [27][28]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黑土地“智造”奇迹
新浪财经· 2025-09-06 03:24
黑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推动 - 黑龙江省出台《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20条支持政策 涵盖设备更新、软件采购和人才培养领域 [3][7] - 近3年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10亿元 带动企业数智化改造投入近50亿元 [7] - 构建"3+3+N"发展格局 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3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为引领 牡丹江等3个省级试点城市和绥棱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支撑 [7] 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成效 - 建龙北满特钢布设5.6万个数据采集点 炼钢温度控制精度提升至±1℃ 吨钢成本报表实现小时级更新 [4] - 恒丰纸业业务场景全流程数字化平台覆盖率100% 订单效益管控由结果复盘前置为接单前价值评估 [4] - 中国一重重型装备加工精度提升20% 研发周期缩短40% 关键工序质量100%可追溯 [4][11] 智能化设备升级与效率提升 - 建龙北满特钢转炉测温取样机器人17秒完成高温作业 效率达人工5倍 [4] - 恒丰纸业盘纸智能包装机器人使包装工序产能增长3倍 人员精简50% [4] - 中国一重大型设备接入5G专网 实现研发、设计、管理、制造信息实时交互 [8][11] 企业创新投入与市场竞争力 - 建龙北满特钢累计投入2.7亿元用于数智化改造 数据自采率92% 2024年智能装备升级创效700万元 高端特种钢订单占比提高至35% [10] - 恒丰纸业近5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3.56% 产品远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外市场份额均居行业第一 [10] - 中国一重关键设备、软件国产化替代率不断提升 材料产业部炼钢厂和专项产品数字化制造车间获评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 [11] 产业协同与服务体系建设 - 黑龙江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吸纳117名专家 累计完成107户企业转型诊断 促成52个合作项目 [7] - 引入航天云网、用友等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整合51家数字化服务商与81款工业软件产品 [7] - 2024年覆盖全省13个市地的转型系列活动吸引超2300户企业参与 促成合作110余个 [7]
中国一重:9月15日将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证券日报· 2025-09-05 11:38
公司业绩说明会安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9月15日14:00-15:00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2]
中国一重(601106) - 公告2025-042(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关于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9-05 07:45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09月15日14:00 - 15:00举行[1][2][4] - 召开地点为上证路演中心,方式为网络互动[1][2][4] - 投资者可在2025年09月08 - 12日16:00前提问[1][4] 参会及联系信息 - 参会人员含董事、独立董事等[4] - 联系人刘远,电话0452 - 6805591[5] - 联系邮箱为zjlb@cfhi.com[4][6] 报告发布信息 - 公司2025年8月26日发布半年度报告[1]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9月6日[8]
党中央决定:全华强任央企总经理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16:42
公司高层人事变动 -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任命全华强为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免去其华润集团董事及党委副书记职务 [1] - 全华强出生于1970年 江西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 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 曾任职国机集团、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及总会计师 2022年起任华润集团总会计师 2025年2月任华润集团董事及党委副书记 [1] - 前任总经理吕智强已转任公司董事长及党委书记 [1]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 始建于1954年 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 获评国家创新型企业及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
党中央决定:全华强任央企总经理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16:26
公司人事变动 -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任命全华强为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免去其华润集团董事及党委副书记职务[2] - 全华强出生于1970年 江西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 经济学学士 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 中共党员[4] - 全华强曾长期任职国机集团 2019年12月任中国一汽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2022年任华润集团总会计师 2025年2月任华润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4] - 前任总经理吕智强已转任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4] 公司背景 - 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 始建于1954年[5] - 公司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5] - 公司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及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
全华强任中国一重集团董事
券商中国· 2025-08-29 15:03
人事任命 -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 宣布全华强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免去其华润集团董事及党委副书记职务 [1] - 全华强出生于1970年9月 曾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华润集团总会计师等职务 [1] - 全华强于2025年2月出任华润集团董事及党委副书记 此次履新属于跨央企集团职务调动 [2] 公司背景 - 中国一重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 [2] - 公司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资质 并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