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诺德股份(600110)
icon
搜索文档
4.27犀牛财经晚报:两家券商营业部因直播违规收警示函 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拟解散
犀牛财经· 2025-04-27 10:19
深交所监管动态 - 深交所本周对105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情形 [1] - 对12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上报证监会2起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 [1] - 针对保荐机构违规行为,对一家会员及保荐代表人采取约见谈话监管措施 [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7090万部,同比增长5%,延续复苏趋势 [1] - 小米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40%),市场份额19%重回第一 [1] - 华为出货1300万部位列第二,OPPO(1060万部)、vivo(1040万部)分列三四位 [1] - 苹果出货920万部(同比-8%)排名第五 [1] 低空经济与eVTOL行业 - 报告预测2027年起将有4-10家eVTOL企业获适航证,2030年行业企业超100家进入爆发期 [2] - 行业洗牌将与爆发期同步开始 [2] 车企科技合作 - 宝马中国接入DeepSeek AI,功能将应用于国产新世代车型,Q3起搭载第9代操作系统新车率先使用 [2] 证券行业监管 - 沪上两家券商营业部因直播违规收警示函,均位于杨高南路759号 [2] 上市公司信披违规 - 东尼电子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问题或关联此前两份警示函内容(碳化硅合同披露不及时、财报核算错误) [3] - 诺德股份实控人及董事因未披露关联交易被立案,与洪田股份立案事项相关 [5] - 星光股份因业绩预告差异大且未及时提示退市风险收警示函 [5] 保险业务调整 - 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拟解散,此前已通过收购易安财险获得财产保险牌照 [3][4] 半导体行业并购 - 意法半导体收购边缘AI公司Deeplite,强化设备端AI解决方案能力 [4] 科技产品创新 - 夸克发布AI超级框和新款AI相机,通过智能算法提升拍摄体验 [5] 上市公司财报 - 硕贝德Q1营收5.18亿元(同比+41.69%),净利润1452.54万元(同比+276.05%) [6] - 泸州老窖2024年营收311.96亿元(同比+3.19%),净利润134.73亿元(同比+1.71%),拟10派45.92元 [7] - 宏川智慧2024年营收14.50亿元(同比-6.27%),净利润1.58亿元(同比-46.57%),拟10派2元 [8] - 格力电器2024年营收1891.64亿元(同比-7.26%),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10.91%),拟10派20元 [9] 矿业合作 - 金诚信与西部矿业续签锡铁山铅锌矿采矿合同,预估金额3.77亿元 [10]
诺德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被迫终止 资金进一步承压财务困境加剧
新浪财经· 2025-04-27 06:30
文章核心观点 诺德股份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反映出资金链紧张与战略调整压力,公司陷入盈利乏力、资金紧绷困局,未来需聚焦主业、释放海外产能、剥离非核心资产,否则2025年若无法扭亏,将面临更大偿债与退市风险 [1][3] 收购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23年5月启动收购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37.5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旨在整合湖北黄石生产基地资源、贴近下游客户需求,但因尽职调查、审计评估未完成,历时近两年后于日前终止 [1]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债务高企、货币资金缩水41.3%至29.52亿元,叠加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被迫暂缓多项扩张计划 [1]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5.44%至52.7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巨亏3.52亿元,同比暴跌1387.59%,扣非后亏损进一步扩大至4.15亿元 [1] - 2024年末速动比率仅为0.69,短期偿债能力处于行业尾部,流动负债占比攀升 [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16亿元,但应收账款高达19.3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6922.59倍,回款效率低下 [2] - 2024年有息负债率39.37%,融资成本高企,财务费用同比增33.5%至2.71亿元,进一步侵蚀利润 [2] - 2024年带息负债约55亿元,主营业务造血不足、转型业务投入巨大以及债务滚续压力,持续困扰公司未来经营 [2] 亏损原因 - 行业竞争与成本挤压,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导致锂电铜箔加工费持续走低,叠加铜价上涨,毛利率从2023年的约10%降至2024年的6.73%,净利率为 -6.14% [2] - 减值计提压力,公司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叠加政府补助减少,非经常性损益仅6500万元,加剧亏损 [2] - 海外布局拖累,欧洲生产基地建设尚未形成产能,前期投入加重财务负担 [2] 其他战略问题 - 2024年初公司拟以4.55亿元溢价46%收购连续亏损的云财富期货90.2%股权,引发监管问询,该交易因信披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于2024年5月暂缓,暴露公司治理缺陷与战略冒进 [3] 未来建议 - 公司应聚焦锂电铜箔主业,加速海外产能释放,同时剥离非核心资产以改善现金流 [3]
诺德股份:此次实控人、董事被立案调查 与洪田股份被立案涉及同一事项
快讯· 2025-04-27 04:42
公司动态 - 诺德股份(600110)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陈立志、董事许松青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1] - 洪田股份(603800)公告称公司及舒志高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及重大事项被证监会立案[1] - 诺德股份回应称公司实控人、董事被立案调查与洪田股份被立案涉及同一事项[1]
洪田股份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 牵出客户诺德股份,后者实控人、董事同遭立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6:2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5日晚洪田股份连续收到"坏消息",包括财务报表被出具保留意见、公司及董事被立案、上交所发出问询函,且业绩大幅下滑;同日诺德股份实控人和董事也因涉嫌未披露关联交易被立案,交易所还对洪田股份控制权相关问题进行问询 [1][2][3] 洪田股份情况 - 4月25日晚,会计师事务所对洪田股份2024年度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公司及董事舒志高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舒志高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事项,上交所迅速发出问询函 [1] - 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0%和42.87%,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近60%,归母净利润为 - 2524.87万元 [1] - 2024年度审计机构因无法判断公司构成关联方关系的股东与8家客户的控股股东诺德股份及相关股东是否存在未披露关联关系,无法取得充分审计证据 [1] - 交易所要求补充披露公司及主要股东与诺德股份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与诺德股份相关交易是否具备商业实质 [1] - 主要从事电解铜箔高端生产装备、真空镀膜设备和油气钻采设备制造业务,预计2024年与诺德股份及其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额为5亿元,全年已发生销售额约为4.05亿元,占全年营收的29.48% [2] - 2022年完成控制权变更,实控人由舒志高变为赵伟斌,舒志高仍任董事,其后公司进行收购和剥离资产操作,前期否认相关交易构成一揽子计划及存在未披露利益安排 [2][3] - 交易所要求进一步核实除已披露的控制权转让协议外,舒志高、赵伟斌及其他相关主体之间是否存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其他安排,相关交易是否实际为一揽子交易,舒志高、赵伟斌与洪田科技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3] 诺德股份情况 - 4月25日,诺德股份实际控制人陈立志、董事许松青收到中国证监会送达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 [2] - 旗下子公司诺德科技原为洪田股份持股5%以上股东,2024年10月底拟减持不超过3%,截至2024年底仅减持100股,持股比例降至4.99995% [2]
诺德股份(600110) - 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际控制人、董事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
2025-04-25 14:07
公司动态 - 2025年4月25日公司实控人陈立志和董事许松青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1] - 实控人和董事因涉嫌未按规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被立案[1] - 公司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状况正常[1]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等[1]
诺德股份:实际控制人陈立志、董事许松青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快讯· 2025-04-25 13:43
公司动态 - 诺德股份实际控制人陈立志、董事许松青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1] - 立案原因为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立案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 [1]
锂电巨头诺德,重组计划终止!
鑫椤锂电· 2025-04-24 07:51
诺德股份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终止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37 5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原因是中国证监会调查尚未结案且交易方案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 [2] - 原计划交易完成后 上市公司将持有湖北诺德锂电100%股权 增强对其管理与控制力 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3] - 湖北诺德锂电主要从事电解铜箔生产和销售 产品应用于锂电池和印制电路板制造 控股股东为诺德股份全资子公司 [2] 诺德股份与蜂巢能源战略合作 - 公司全资孙公司深圳百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与蜂巢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将在产品供销 委托加工等方面长期稳定合作 [3] - 未来3年蜂巢能源预计向百嘉达采购5万吨锂电铜箔 具体数量将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进展确定 [3] 湖北诺德锂电股权结构 - 湖北诺德锂电37 5%股权原拟从湖北诺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和湖北长江诺德产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收购 [2] - 湖北诺德锂电实际控制人为陈立志 其也是诺德股份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 [2]
诺德股份立案调查结果未明终止重组 2024年亏3.52亿元财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长江商报· 2025-04-23 23:40
文章核心观点 诺德股份因立案调查结果未明重组折戟,2024年年报业绩亏损,受市场和成本因素影响整体毛利率下降 [1][2][3] 重组情况 - 2024年5月公司推出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购买湖北诺德锂电37.5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完成后将持有其100%股权 [1] - 2024年9月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推进重组期间受此影响,4月21日晚间公司决定终止重组事项 [1] 审计报告情况 - 审计机构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因立案调查尚在进行中无法判断结果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程度 [1][2] - 公司董事会将同管理层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解决非标准审计意见事项带来的影响 [2]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77亿元,同比增长15.44%;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3.52亿元、4.15亿元,同比下降1387.59%、209.29% [2] - 2023 - 2024年公司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金额为5.49亿元 [3] 业绩亏损原因 - 终端市场受国内宏观经济、海外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锂电铜箔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铜箔加工费大幅下降且处于低位,公司利润空间被压缩 [3] - 铜箔主要原材料铜价格在2024年度总体上升,公司铜箔实际生产成本增加,整体毛利率下降,毛利减少 [3] 核心产品情况 - 2024年公司核心产品铜箔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5.43%;毛利率仅为3.86%,同比下降4.25个百分点 [3]
锂电铜箔行业拐点已至 诺德股份高端产品战略步入收获期
搜狐网· 2025-04-22 05:1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度诺德股份营收增长、减亏,锂电铜箔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盈利修复,诺德高端化转型战略步入收获期 [1] 供需重构叠加技术迭代 行业迎来价值重估 - 过去两年锂电铜箔行业深度调整,供给端2020 - 2023年产能集中释放,总产能增长超120%,2025年预计出货量突破105万吨;需求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致动力电池增速放缓,供需错配使加工费下行,CR4企业普遍亏损 [2] - 国家重视行业无序竞争,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强化行业自律,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分会建议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包括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建产能、加大高端研发、开拓海外市场等 [2] - 行业龙头推动竞争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突破,2025年一季度加工费回升,德福科技单季盈利,嘉元科技预告扭亏,行业拐点确立 [3] 技术突围构筑护城河 诺德高端化战略显成效 - 诺德股份通过持续技术创新突围,行业6μm以上传统产品过剩,极薄铜箔紧缺,公司在前沿领域有突破性成果,部分达全球领先水平 [4] - 公司率先攻克3μm极薄锂电铜箔并量产,可减少电池铜金属使用量、提升能量密度、缓解续航瓶颈和降低成本,是全球少数具备量产能力的供应商 [4] - 2024年一季度起4.5μm铜箔订单持续放量,可减少客户材料成本 [4] - 公司2018年研发多孔铜箔适配固态/半固态电池,2024年推出耐高温和耐腐蚀铜箔,自主研发材料已送样头部电池企业测试 [5] - 技术突破使诺德高端产品满足客户和行业需求,赢得大客信任,高端产品渐入收获期,周期底部探明 [5]
极薄铜箔渗透率快速提升,诺德股份连获大单
搜狐网· 2025-04-22 01:47
订单情况 - 全资孙公司百嘉达与江苏天合储能签订4.5微米铜箔采购合同 2025年合同金额约2亿元人民币 [1] - 百嘉达与蜂巢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未来三年锂电铜箔采购量达5万吨 按近期10.1万元/吨计算交易金额约50.5亿元 [1] - 2025年向中创新航供应铜箔产品4.5万吨 其中约90%为4.5微米电解铜箔 [1] 技术优势 - 率先实现3到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量产 成为全球少数具备量产极薄锂电铜箔能力的供应商 [2] - 坚持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跟踪行业前沿技术 [2] - 自2024年一季度开始4.5微米订单持续放量 毛利率始终保持行业前列 [2] 产品结构 - 产品结构呈现高端化与多元化 形成以客户高端产品为核心覆盖多元化应用领域的布局 [2] - 高端电子铜箔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高性能高密度超薄型铜箔成为发展重点 [1] - 高端产品加工费显著高于低端产品 高端标箔占比较高企业有望率先实现盈利改善 [2] 市场地位 - 同质化铜箔生产供给过剩 但高端电解铜箔市场仍呈现稀缺态势 [1] - 协议签订有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提高市场影响力 [1] - 市场需求量持续提升且加工费逐步回暖 公司经营业绩有望显著改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