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沛嘉医疗(09996)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08: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3日收盘,共有120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富誉控股(08269)以90.76%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435港元,最高价0.475港元 [1] - 信义能源(03868)创高率65%,收盘价1.200港元,最高价1.980港元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创高率42.86%,收盘价1.710港元,最高价1.900港元 [1] - ITE HOLDINGS(08092)创高率34.21%,收盘价0.047港元,最高价0.051港元 [1] - 星凯控股(01166)创高率30%,收盘价0.480港元,最高价0.650港元 [1] 中高涨幅股票 -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00588)创高率26.47%,收盘价0.940港元,最高价1.290港元 [1] - 东江环保(00895)创高率23.33%,收盘价2.800港元,最高价3.700港元 [1] - 景业名邦集团(02231)创高率17.12%,收盘价0.690港元,最高价1.300港元 [1] - 亚太金融投资(08193)创高率16.67%,收盘价0.290港元,最高价0.350港元 [1] - 正大企业国际(03839)创高率16.5%,收盘价4.620港元,最高价4.660港元 [1] 低涨幅股票 - 能源及能量环球(01142)创高率14.52%,收盘价3.7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 [1] - 宏华集团(00196)创高率13.64%,收盘价0.216港元,最高价0.250港元 [1] - 科利实业控股(01455)创高率11.76%,收盘价0.280港元,最高价0.285港元 [1] - 华油能源(01251)创高率10.89%,收盘价0.205港元,最高价0.275港元 [1] - XL二南三星(07747)创高率9.24%,收盘价10.930港元,最高价11.110港元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创低率-42.11%,收盘价0.019港元,最低价0.011港元 [4] - 钧濠集团(00115)创低率-15.24%,收盘价2.580港元,最低价2.280港元 [4] - 细叶榕科技(08107)创低率-10.71%,收盘价0.285港元,最低价0.250港元 [4] - XI二南三星-U(09347)创低率-10.7%,收盘价0.684港元,最低价0.684港元 [4] - 从玉智农(00875)创低率-8.37%,收盘价0.265港元,最低价0.208港元 [4]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8: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2日收盘,共有137只股票创52周新高,领航医药生物科技(00399)、重庆钢铁股份(01053)、富誉控股(08269)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180.00%、52.52%、36.81% [1] - 领航医药生物科技收盘价0.26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创高率180.00% [1] - 重庆钢铁股份收盘价1.720港元,最高价2.120港元,创高率52.52% [1] - 富誉控股收盘价0.249港元,最高价0.249港元,创高率36.81% [1] - 黄河实业(00318)收盘价0.390港元,最高价0.600港元,创高率33.33% [1] - 中国东方集团(00581)收盘价1.460港元,最高价1.830港元,创高率23.65% [1] - 鞍钢股份(00347)收盘价1.860港元,最高价2.620港元,创高率23.00% [1] 其他显著新高股票 - 荣晖国际(00990)收盘价0.740港元,最高价0.840港元,创高率21.74% [1] - HOME CONTROL(01747)收盘价2.840港元,最高价2.840港元,创高率20.85% [1] - 天安卓健(00383)收盘价1.140港元,最高价1.150港元,创高率17.35% [1] -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收盘价2.020港元,最高价2.490港元,创高率16.90% [1] - 兴利集团(00114)收盘价0.550港元,最高价0.640港元,创高率16.36% [1] - 盛良物流(08292)收盘价0.660港元,最高价0.660港元,创高率13.79% [1] 中低涨幅新高股票 - 三生制药(01530)收盘价24.250港元,最高价26.100港元,创高率4.61% [2] - 信义能源(03868)收盘价1.170港元,最高价1.200港元,创高率4.35% [2] - 中国飞机租赁(01848)收盘价4.1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创高率4.24% [2] - 华油能源(01251)收盘价0.213港元,最高价0.248港元,创高率4.20% [2] - 江南布衣(03306)收盘价18.340港元,最高价18.380港元,创高率3.90% [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青瓷游戏(06633)收盘价3.100港元,最低价1.000港元,创低率-54.55% [4] - 迪信通(06188)收盘价0.231港元,最低价0.211港元,创低率-14.57% [4] - 钧濠集团(00115)收盘价2.700港元,最低价2.690港元,创低率-10.33% [4]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收盘价0.042港元,最低价0.019港元,创低率-9.52% [4] - 易站绿色科技(08475)收盘价0.063港元,最低价0.055港元,创低率-8.33% [4]
沛嘉医疗(0999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08:3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39.5%[14] - 2024年公司收入6.155亿元,较2023年增加39.5%,毛利4.33621亿元,较2023年增加33.3%[21]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3.2834亿元,较2023年增加1.0%,行政开支1.511亿元,较2023年增加6.7%,研发开支2.0342亿元,较2023年减少30.7%[21]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28492亿元,较2023年减少41.8%,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34元,较2023年减少41.4%[2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17.01708亿元,较2023年增加18.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66736亿元,较2023年减少16.2%[21] - 2024年流动负债4.42697亿元,较2023年增加187.0%,负债总额6.44105亿元,较2023年增加61.9%[21] - 公司净亏损2.285亿元,较2023年大幅下降41.8%,神经介入业务产生分部利润5210万元[29] - 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为70.5%[29]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控制在1.0%,销售及分销开支率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至53.3%,产生商业利润1.053亿元[30] - 公司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下降2.2%,支出比率降低38.7个百分点[30] - 公司研发开支率由66.5%降至33.1%,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30] - 公司行政开支率由32.1%降至24.5%,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31] - 2024年集团收入为6.155亿元,较2023年的4.411亿元增加39.5%,神经介入业务及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收入分别为3.555亿元及2.599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加39.1%及40.1%[10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819亿元,较2023年的1.158亿元增加57.1%[105] - 2024年毛利为4.336亿元,较2023年的3.254亿元增加33.3%,毛利率为70.5%,2023年为73.8%[106]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283亿元,较2023年的3.25亿元增加1.0%[107] - 2024年行政开支为1.511亿元,较2023年的1.416亿元增加6.7%[108] - 2024年研发开支为2.034亿元,较2023年的2.934亿元减少30.7%[109]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930万元,较2023年的1580万元减少[110] - 2024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770万元,较2023年的3930万元减少[111]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31.5%,较2023年的17.5%增长[112]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总额约为7.078亿元,较2023年的9.658亿元减少26.7%[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占总收入77.7%(2023年:54.2%),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1.2%(2023年:21.7%)[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32.4%(2023年:24.7%),最大供应商占比约18.0%(2023年:13.1%)[182]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扩大至约25%,TAVR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40.1%至2.599亿元[15] - 2024年沛嘉年度终端TAVR总植入量超3400台,同比增长约37%[15] - 2024年Taurus系列TAVR产品矩阵新增商业化产品新一代可调弯TAVR系统TaurusMaxTM[16] - 2024年TaurusNXT®和TaurusTrioTM先后完成各自注册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和一年随访[16] - 2024年公司对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重组,三个高潜力研发项目拆分至前沿技术业务部[17] - 2024年TAVR相关产品销售收入2.599亿元,同比增加40.1%,终端植入总量超3400台,同比增长约37%,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提升至约25%[22] - 2024年公司TAVR产品新增入院数量超150家,累计覆盖中国约650家医疗机构[24] - 2024年公司新一代TAVR产品TaurusMaxTM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TaurusNXT®和TaurusTrioTM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中期获批[24][25]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收入达2.599亿元,较2023年的1.856亿元增加40.1%[45] - TaurusOne®为第一代TAVR产品,2021年4月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5月商业化,2024年4月新AV21规格获批,12月产品升级获批[46][47] - TaurusElite®为第二代可回收TAVR产品,2021年6月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月商业化,2024年4月新AV21规格获批[48][49] - 2024年8月公司TaurusMax™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正推进其商业化进程[50] - 公司多个手术配件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包括TaurusAtlas®球囊扩张导管等[50]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完成TaurusNXT®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的一年患者随访[52]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进行TaurusApex®动物试验及其相关长期随访跟踪评估工作并取得满意成果[54] - 2024年11月TaurusTrio™首例同情救治在中国香港进行,中国内地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于2024年1月完成患者入组[58]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确认受理TaurusTrio™注册申请的确认函[58] - 2024年6月3日HighLife获FDA的IDE批准,启动HighLife® TSMVR解决方案关键性试验[61] - 2025年4月7日HighLife获美国FDA授予HighLife® TSMVR系统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61] - 公司持续进行中国的GeminiOne®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的一年患者随访,并计划在美国开展早期可行性研究,同时探索其治疗三尖瓣疾病的应用[63] - 2024年9月,MonarQ TTVR®系统的早期可行性研究获FDA的IDE批准[33] - 2024年5月,GeminiOne® TEER系统于中国的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完成患者入组[35] - 2024年1月,TaurusTrioTM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超预期完成116名患者入组[38]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新总部生产面积约10,000平方米,年产能约30,000套,均为原有设施三倍以上[93] - 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新增入院超150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覆盖约650家医疗机构[95] - 经导管瓣膜治疗年度终端植入总量超3400台,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增长至约25%[95] - TaurusTrioTM和TaurusNXT®注册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及一年患者随访[100] 神经介入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实现盈利,带来5210万元分部利润[14] - 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分部收入保持39.1%的增长率,首次扭亏为盈[18] - 2024年神经介入产品销售收入3.555亿元,同比增加39.1%,神经介入业务实现分部利润5210万元[23] - 2024年8月公司获得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大中华区独家分销权[18] - 公司DCwire®微导丝首年收入3750万元,已启动FDA 510(k)注册申报工作[26] - 公司弹簧圈产品中标区域已覆盖全国90%以上省份[27]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销售神经介入产品的收入达人民币35550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止年度的约人民币25560万元增加39.1%[73]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出血性产品的总收入达人民币10780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止年度的约人民币8190万元增加31.6%,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0.3%[74] - 报告期内,公司缺血性产品销售收入达1.149亿元,较2023年的0.859亿元增加33.7%,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2.3%[78] - 报告期内,公司血管通路产品总收入为1.326亿元,较2023年的0.871亿元增加52.3%,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7.3%[84] - 公司Jasper® SS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75] - 公司NRcoil™可解脱弹簧圈于2023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75] - 公司Syphonet®取栓支架于2022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79] - 公司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于2022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80] - 公司Fluxcap®球囊引导导管于2022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81] - 公司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于2022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82] - 公司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于2025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77] - 公司Tethys®中间引导导管于2020年10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Heralder® DA远端通路引导导管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84] - DCwire®微導絲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85] - 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有两处生产设施,苏州中田巷面积18,843.9平方米,上海张江工业园面积1,188.4平方米,10月后全部转移至苏州中田巷[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95名雇员负责神经介入产品销售与营销,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约2300间医院[98] - 公司弹簧圈产品中标区域覆盖全国90%以上省份[99] - 2025年1月,公司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和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在河北省牵头的血管介入类耗材省际联盟集采中以A组规则一中选[99] 公司研发进展 - 2021年4月公司与Sutra Medical Inc.订立股份购买协议,Sutra的核心在研产品Sutra Hemi Valve正在进行FIM研究准备工作[64]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顺利完成10例主动脉瓣狭窄的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FIM研究,独立实体智维心医疗已注册成立[67] - 2021年5月公司向inQB8收购MonarQ TTVR®系统,2024年9月该系统早期可行性研究获FDA的IDE批准,目前准备正式启动[68] - 报告日期公司已完成ReachTactile™的FIM临床试验的首位患者治疗[70]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在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及前沿技术业务拥有三项专利平台技术,即“非醛交联”干瓣技术、高分子瓣叶技术及冲击波钙化重构技术[71]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内部研发团队由175名雇员组成[90] - 2024年公司与Gilbert Tang博士签订咨询协议[89] - 2021年9月Saibal KAR博士成为公司顾问[89] - 2021年10月苏州思萃介入医疗技术研究院成立[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销售和营销团队有193名专业人员,医学部由10多名执业医生组成[95] - 医嘉学苑吸引1392名注册用户,临床医生占比84.3%,微信公众号超4500名粉丝,专业文章累计阅读超44000人次[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047名雇员,均位于中国,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人民币3.513亿元[134] - 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6] - 张博士56岁,于2012年5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在XinYue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65%权益[137] - 张博士1988年7月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3月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3月于托雷多大学获工程科学哲学博士学位[139] - 张太太57岁,于2018年8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40] - 张太太1989年6月获浙江大学聚合物工程学士学位,1993年5月获艾克朗大学工程学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12月获雷德兰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41] - 叶女士53岁,于2012年10月23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亦为董事会秘书[143] - 叶女士199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现称四川外国语大学),加入集团前在英属哥伦比亚理工学院修读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的课程[143] - 张博士从1996年到1998年于Medtronic Plc任职,1998年到2002年任Guidant Corporation研发部门高级工程师[138] - 张博士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任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6年至2019年任大冢中国董事长[138] - 张太太从1993年6月至2000年3月于Guidant Corporation担任制造工程师及研发工程师,2000年3月至2003年7月任Biosensors International工程经理[140]
港股概念追踪|国家支持高端医疗机械创新发展 机构看好医疗设备市场持续复苏(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4 06:21
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意见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强化标准引领创新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1] - 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基础通用标准制修订 [1] - 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包括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 [1] - 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1] 行业数据 - 2025年3月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308个其中境内第三类248个进口第三类34个进口第二类19个港澳台7个 [1] 市场影响 - 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政策将持续三年可能拓展到内镜或其他领域拉动医疗设备业务需求端 [1] - 政策促进终端医院采购恢复正常释放压抑需求看好医疗设备市场持续复苏头部公司将持续受益 [1] 相关标的 - 港股医疗器械产业链包括启明医疗-B(02500)爱康医疗(01789)微创机器人-B(02252)沛嘉医疗-B(09996)微创医疗(00853)堃博医疗-B(02216)一脉阳光(02522) [2]
沛嘉医疗-B:TAVR/神介齐发力,24年净亏损缩窄-20250401
华泰证券· 2025-04-01 02: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6.88 港币 [5][8][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6.15 亿元(+39.5% yoy),年内亏损 2.28 亿元,较 2023 年大幅减亏,符合业绩预告 [1] - 收入增长得益于 TAVR 产品迭代市占率提升、神经介入新品驱动且分部扭亏 [1] - 展望 2025 年,TAVR 行业手术量修复、公司市占率巩固,神经介入板块进口替代,预计收入稳健增长 [1] - 长期来看,TAVR 管线新品 2025 年底陆续上市或巩固份额,TMV/TTV 临床管线推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TAVR 板块 - 2024 年收入 2.60 亿元(+40% yoy),市占率进一步上行,植入量超 3400 台,经股市占率 25% [2] - 2025 年行业端 TAVR 渗透率或因区域医保覆盖和新厂商进入提升,企业端公司有望凭借产品迭代力和管线布局获更高份额,2024 年新增入院超 150 家 [2] - 在研管线 TaurusNXT 及 TaurusTrio 反流瓣完成注册临床入组和一年随访,有望 2025 底至 2026 年上市 [2] 神经介入板块 - 2024 年实现收入 3.56 亿元(+39% yoy),分部利润 0.52 亿元,受益弹簧圈集采以价换量及通路类新品上市收入爬坡 [3] - 2025 年出血类产品弹簧圈持续进口替代,缺血类产品 Syphonet 取栓支架处京津冀 3+N 带量采购 A 组,通路类产品下一代微导丝 DCwire 或持续放量 [3] TMV/TTV - 估测沛嘉二/三尖瓣管线 2033 年有望冲击超 20 亿元销售额 [4] - HighLife 处多中心注册临床阶段,2025 年持续推进临床工作;GeminiOne 已完成国内注册临床患者入组,海外筹备早期可行性研究;MonarQ 于 9M24 获得 FDA IDE 批准 [4] - 前沿技术分部 TaurusWave 完成早期科研临床实验,ReachTactile 机器人辅助 TAVR 系统正计划开展 FIM 临床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8.18/10.66/15.40 亿元,2025 年净亏损 0.83 亿元,2026 年净利润转正至 0.10 亿元,调整考虑 TMV/TTV 研发费用 [5] - 使用 DCF 估值法(假设 WACC 为 11.2%,永续增长率 2%),给予公司目标价 6.88 港币,上调主因管线远期贡献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441.13|615.48|817.77|1,066|1,540| |+/-%|75.86|39.53|32.87|30.35|44.4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302.58)|(226.58)|(82.95)|10.15|159.95| |+/-%|(25.80)|(25.12)|(63.39)|(112.24)|1,475|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0.45)|(0.34)|(0.12)|0.02|0.24| |ROE (%)|(12.32)|(10.53)|(4.16)|0.52|7.76| |PE (倍)|(10.60)|(14.15)|(38.65)|315.73|20.04| |PB (倍)|1.41|1.58|1.64|1.62|1.49| |EV EBITDA (倍)|(8.72)|(15.27)|(71.92)|57.92|15.46| [7] 盈利预测 - 详细列出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 [21] 自由现金流及 DCF 估值分析 | (百万元) | 2025E | 2026E | 2027E | 2028E | 2029E | 2030E | 2031E | 2032E | 2033E | 2034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净收入 | 818 | 1066 | 1540 | 2203 | 2935 | 3709 | 4643 | 5628 | 6526 | 7447 | | yoy% | 33% | 30% | 44% | 43% | 33% | 26% | 25% | 21% | 16% | 14% | | EBIT | (98) | (4) | 156 | 404 | 715 | 1,000 | 1,257 | 1,530 | 1,777 | 1,950 | | yoy% | | -95.5% | -3634.6% | 159.8% | 76.9% | 39.8% | 25.7% | 21.8% | 16.1% | 9.7% | | EBIT 利润率(%) | -12.0% | -0.4% | 10.1% | 18.3% | 24.4% | 27.0% | 27.1% | 27.2% | 27.2% | 26.2% | | EBITDA | (43) | 57 | 226 | 485 | 807 | 1,104 | 1,375 | 1,664 | 1,928 | 2,120 | | 减:税款 | (4) | (7) | (18) | (52) | (104) | (165) | (258) | (314) | (364) | (399) | | 减:营运资金变动 | (43) | (80) | (186) | (279) | (335) | (363) | (448) | (484) | (459) | (488) | | 减:资本支出 | (224) | (227) | (236) | (259) | (285) | (314) | (345) | (380) | (418) | (460) | | 自由现金流 | (314) | (256) | (214) | (105) | 83 | 262 | 324 | 487 | 687 | 773 | [14] | DCF 分析(百万元) | | 核心假设(%) | | | --- | --- | --- | --- | | 自由现金流现值 | 410 | 税率 | 20.0% | | 终值 | 8,584 | 债务比率 | 18.0% | | 终值现值 | 3,304 | β | 1.60 | | 企业价值 | 3,714 | 无风险利率 | 1.8% | | 净现金/(债),少数股东权益 | 523 | 风险溢价 | 6.8% | | 股权价值(人民币) | 4,237 | 股权成本 | 12.7% | | 股权价值(港币) | 4,606 | 债务成本 | 5.5% | | 每股股权价值(港币) | 6.88 | 债务成本(税后) | 4.4% | | | | WACC | 11.2% | | | | 永续增长率 | 2.0% | [15]
沛嘉医疗-B:公司价值仍被市场低估,瓣膜行业增速放缓下集采或非坏事-20250328
浦银国际· 2025-03-28 06: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7.5 港元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价值仍被市场低估,当前股价未反映真实价值 [1] - 2024 年公司稳步减亏,神经介入板块首年盈利,心脏瓣膜和神经介入板块收入均增长 [2] - 神经介入集采风险临近出清,心脏瓣膜在行业植入量增速放缓下集采或有利 [3] - 公司分拆前沿产品,为独立融资及出海做准备,DCwire 微导丝和 MonarQ TTVR 有出海进展 [4] 公司财务情况 整体财务 - 2024 年收入 6.15 亿元(+40% YoY),毛利率 70.5%(-3.3pcts YoY),归母净亏损 2.3 亿元,亏损缩窄 42% [2] - 预测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8.21 亿、7.81 亿、10.24 亿元,同比变动 33.4%、-4.9%、3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1 亿、-0.71 亿、0.61 亿元 [5] 分板块财务 - 心脏瓣膜 2024 年收入 2.6 亿元(+40% YoY),植入量 3400 例(+37% YoY),经股市占率/整体市占率升至 25%/20%,全年亏损缩窄 31%至 3.0 亿元 [2] - 神经介入 2024 年收入 3.6 亿元(+39% YoY),首次年度盈利,营业利润率达 15%,出血/缺血/通路产品收入同比 +32%/+34%/+52% [2] 集采情况 神经介入 - 作为占收入比例更高板块(2024 年占 58%),虽有河北牵头 27 省集采待执行,但主要集采风险临近出清 [3] 心脏瓣膜 - 2024 年经股&经心尖商业化植入量增速 24%(vs 2019 - 24 CAGR 47%),行业植入量增速放缓,集采降价或提升植入量,对公司利润绝对值有利 [3] 产品管线及出海进展 产品管线 - 心脏瓣膜多款产品有进展,如 TaurusNXT 和 TaurusTrio 预计 2025 年底至 2026 年中获批 [2] - 神经介入多款产品已获批,YonFlow 密网支架和 NeuroStellar 颅内支架预计 2025 年获批 [15] 出海进展 - DCwire 微导丝在 FDA 510k 注册申请中,有望成原研出海欧美首款产品;MonarQ TTVR 早期可行性临床申请获 FDA 批准将启动 [4] 可比企业估值 - 与港股心脏瓣膜和神经介入可比企业相比,给出了不同年份市销率等估值指标对比 [13]
从规模化扩张到盈利质变,沛嘉医疗-B(9996.HK)拐点已来?
格隆汇· 2025-03-28 04:45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化医疗改革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背景下,沛嘉医疗2024年度业绩出色,神经介入业务扭亏为盈,公司通过核心战略布局逆势突围,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且估值被低估 [1][14] 收入端情况 - 2024年公司总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39.5%,2022 - 2024年复合增长率超55% [3] - TAVR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1%至2.60亿元,贡献总收入42.2%;神经介入收入同比增长39.1%至3.56亿元,贡献57.8% [3] 支出端情况 - 2024年公司三费率持续下降,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0.3pct、33.4pct、7.6pct,分别达53.3%、33.1%、24.5% [4] 利润端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4.34亿元,同比增长33.3%,整体毛利率70.5%,经营亏损2.39亿元,同比下降44.4%;净亏损2.28亿元,同比收窄41.8% [4] - 神经介入业务全年盈利,分部利润5209万元 [4]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08亿元,经营性现金支出520万元,大幅降低99.2% [4] 瓣膜业务领域情况 - 2024年公司TAVR植入量突破3400台,同比增长37%,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提升至约25%,较2023年增长5个百分点 [6] - 2025年2月TAVR植入量同比增幅达66% [6] - 2.5代TAVR产品TaurusMax获批上市,TAVR领域商业化产品矩阵扩至三款;TaurusNXT®和TaurusTrio已完成注册临床试验相关工作,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中期获批 [7] - Taurus系列TAVR产品组合未来1 - 2年将实现三大战略突破 [7] 神经介入领域情况 - 出血类产品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1.6%;弹簧圈类产品除河北省外集采全面中选,销售量同比增长39%,领先行业平均增速 [7] - 公司获YonFlow®密网支架大中华区独家分销权 [7] - 缺血类产品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3.7%;急诊取栓与颅内狭窄类产品销售量分别同比增93%和60% [8] - 血管通路类产品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52.3%;DCwire微导丝首年单品销售额突破3700万元,已启动FDA 510(k)注册申报 [8] - 神经介入业务累计取得16项NMPA注册认证,子公司加奇生物保持行业领先 [8] 行业发展角度情况 - 深化医改关键阶段,高值耗材集采常态化,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是契机也是考验 [11] - 高值耗材领域增长空间大,国内治疗渗透率与国产替代率双低;中国TAVR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13.6亿元,2021 - 2030年复合增长率32.4%,2023年国内治疗渗透率仅1% [11] - 集采构建公平竞争平台,利于优质优价国产产品突破壁垒,领先企业有望提升市场占有率 [11] 公司层面情况 - 瓣膜领域核心在研产品取得突破,反流型TAVR等预计2025年末至2026年上半年获批上市,2026年有望持有约6项TAVR产品注册证并实现二尖瓣修复产品商业化 [12] - 公司持有JenaValve主动脉瓣反流技术大中华区独家授权,TaurusTrio™产品将启动NMPA注册申报 [12] - 公司实施战略级研发架构调整,将三大创新项目划归前沿技术事业部独立运作,推动MedTech出海战略 [13] 估值情况 - 集采和被移出港股通名单短期压制公司股价,但集采带来规模效应,公司财务状况改善,市值被低估 [14] - 广发证券给予公司25年PS 4X,对应合理价值5.57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浦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5港元/股 [14]
6.15亿!增长39.5%!沛嘉医疗最新年报
思宇MedTech· 2025-03-27 09:24
财报数据 - 公司2024年收入达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3% [3][4] - TAVR相关产品销售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40.1%,占总收入42.2% [3][4] - 神经介入产品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39.1%,占总收入57.8% [3][4] - 股东应占亏损2.27亿元,同比收窄42.28% [3][4] - 每股基本亏损0.34元 [3] 财务摘要 - 2024年毛利4.34亿元,同比增长33.3% [4] - 销售及分销开支3.28亿元,同比微增1.0% [4] - 研发开支2.03亿元,同比下降30.7% [4] - 神经介入业务分部利润5209万元,2023年为亏损744万元 [4] - 银行结余及现金7.08亿元,同比下降26.7% [4] 业绩增长原因 - TAVR业务增长因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扩大至25%,终端植入量超3400台,同比增长37% [5] - 神经介入业务增长因手术渗透率提升、带量采购中标及产品管线完善,DCwire®微导丝等新产品市场推广成功 [5]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2020年港股上市(09996.HK) [8] - 主营业务为结构性心脏病(TAVR)和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产品涵盖主动脉瓣、二尖瓣及脑血管介入全品类 [8] 行业动态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将于2025年5月15日在北京举办,主办方包括心未来等机构 [11] - 思宇MedTech旗下多个医疗科技内容平台覆盖眼科、心血管、骨科等领域 [12]
沛嘉医疗(0999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2: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155亿元,较2023年增加39.5%,毛利为4.33621亿元,同比增加33.3%[4][5]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2834亿元,同比增加1.0%,行政开支为1.511亿元,同比增加6.7%,研发开支为2.0342亿元,同比减少30.7%[4]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2.28492亿元,较2023年减少41.8%,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定期存款为7.07775亿元,同比减少26.7%[4] - 报告期内净亏损2.285亿元,较2023年大幅下降41.8%;神经介入业务产生分部利润5210万元;集团毛利率保持在70.5%[1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控制在1.0%,开支率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至53.5%,产生商业利润1.053亿元;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下降2.2%,支出比率降低38.7个百分点[15] - 研发开支率由66.5%降至33.1%,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行政开支率由32.1%降至24.5%,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15] - 2024年公司收入6.15483亿元,2023年为4.41126亿元;销售成本2024年为1.81862亿元,2023年为1.15756亿元[22] - 2024年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2.28492亿元,2023年为3.92553亿元;每股亏损2024年为0.34元,2023年为0.58元[2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701708千元,2023年为1434472千元[23] - 2024年流动资产为986996千元,2023年为1237492千元[23] - 2024年流动负债为442697千元,2023年为154249千元[23]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544299千元,2023年为1083243千元[23]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246007千元,2023年为2517715千元[23]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01408千元,2023年为243635千元[24] - 2024年净资产为2044599千元,2023年为2274080千元[2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28043千元,2023年为2274108千元[24]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6556千元,2023年为 - 28千元[24] - 2024年公司医疗设备销售收入为615,483千元,2023年为441,126千元,同比增长约39.52%[35][37]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总额为864,722千元,2023年为875,794千元[38] - 2024年公司收入相关政府补助18,196千元,资产相关政府补助739千元;2023年收入相关政府补助18,840千元,租金收入712千元[39]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9,346千元,2023年为 - 15,808千元[40] - 2024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7,744千元,2023年为39,259千元[41]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 - 6,891千元,2023年为 - 1,052千元[42][4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 - 221,601千元,2023年为 - 391,501千元[4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 - 226,576千元,每股基本亏损为 - 0.34元;2023年分别为 - 392,525千元和 - 0.58元[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2,316,913,000元未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的可抵扣亏损,2023年为2,089,099,000元[44]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46]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集团旗下现有公司均无派付或宣派股息,报告期末后亦无拟派股息[4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2,336千元,2023年为10,918千元;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为57,621千元,2023年为18,802千元[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向主要管理人员提供贷款名义面值为12,035,000港元,2023年为16,000,000港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到应收票据名义面值为20,000,000元并贴现转让给银行[50] - 2024年存货预付款项为16,024千元,2023年为27,466千元;2024年物业、厂房及器械预付款项为19,217千元,2023年为7,962千元[5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5,722千元,2023年为19,708千元;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为262,340千元,2023年为66,005千元[52] - 2024年计入其他应付款项的107,826,000元为收购研发中知识产权相关的里程碑应付款项[52]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155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4.411亿人民币增加39.5% [110]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819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158亿人民币增加57.1% [112] - 2024年毛利为4.336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33.3%,毛利率为70.5%,2023年为73.8% [113]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283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0% [114] - 2024年行政开支为1.511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6.7% [115] - 2024年研发开支为2.034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30.7% [116] - 2024年资本负债比率为31.5%,较2023年的17.5%增长 [119] - 2024年流动净资产为5.443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0.832亿人民币减少 [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总额约为人民币707.8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65.8百万元减少26.7%[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280.1百万元,用于建设新总部和新工厂、设备采购及技术开发[125]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结余为人民币316.8百万元,流动金融资产结余为人民币14.7百万元[12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inQB8 1,326,263股股份,占总股权的50%,所持股权公允值为人民币165.3百万元,占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的6.2%[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8.9百万元及人民币360.8百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楼宇已就长期银行借款进行抵押[12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587.98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金额为429.89百万港元[134] - 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及其他主要在研产品占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的65%,金额为1,682.18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金额为399.44百万港元,预计2025年使用[134] - 2021年1月配售股份33,800,000股,配售股份市值约为1,012.31百万港元,占配售协议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5.3%及紧随配售完成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5.1%[136] - 2021年1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71.48百万港元,用于加强集团财务状况及为业务、扩张及增长计划募资[1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总计9.7148亿港元,未动用金额为7389万港元,其中为二尖瓣置换术及修复治疗领域潜在产品许可与可能并购预留2531万港元,预计2025年使用;用于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的4858万港元未动用,预计2025年使用[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047名雇员,均位于中国,报告期内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3.465亿元人民币[140] - 董事会决议报告期内不宣派任何末期股息(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142]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TAVR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40.1%至2.599亿元,终端植入总量超3400台,同比增长约37%,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提升至约25%[5] - 2024年公司TAVR产品新增入院数量超150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覆盖中国约650家医疗机构[7]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TAVR产品月植入量与先发同业相当,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9] - 2024年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收入259,936千元,2023年为185,571千元[35] - 报告期内,公司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销售收入达2.599亿元,较2023年的1.856亿元增加40.1%[58]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有七款注册产品及多款在研产品[55] - TaurusOne®于2021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5月商业化;2024年4月新AV21规格获批,12月产品升级获批[59] - TaurusElite®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7月商业化;2024年4月新AV21规格获批[60] - TaurusMax™于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公司正推进其商业化进程[61] - TaurusNXT®完成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患者随访[56] - TrilogyTM TAVR系统获CE认证,在港澳或大湾区其他地区商业化[56] - 多个手术配件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包括TaurusAtlas®球囊扩张导管等[62] - 截至公告日期,已完成TaurusNXT®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的一年患者随访[63] - 截至公告日期,正在进行TaurusApex®动物试验及其相关长期随访跟踪评估工作[64] - 截至公告日期,TrilogyTM THV系统已在中国香港及台湾进行几例植入,TaurusTrioTM首例同情救治于2024年11月在中国香港进行,中国内地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于2024年1月完成患者入组,已完成患者随访[68] - 前沿技术业务有三款在研产品,包括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MonarQ TTVR®系统及ReachTactile™机器人辅助TAVR系统[77]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完成10例主动脉瓣狭窄的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FIM研究[78] - 2024年9月,MonarQ TTVR®系统早期可行性研究获FDA的IDE批准,正准备启动研究[79] - 公司正准备ReachTactile™的FIM临床试验[82] -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新总部生产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中田巷原有设施三倍以上,年产能约30000套,为原产能三倍以上[101] - 报告期内,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新增入院超150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覆盖医疗机构达650家,年度终端植入总量超3400台,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增长至约25%[103] - 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及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收入分别为3.555亿人民币及2.599亿人民币,较2023年分别增加39.1%及40.1% [110] 神经介入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神经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9.1%至3.555亿元,神经介入业务带来5210万元的分部利润[6] - 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收入355,547千元,2023年为255,555千元[35] - 神经介入业务有十六款注册产品及多款在研产品[55] - 报告期内,神经介入产品收入达3.555亿元,较2023年的2.556亿元增加39.1%[84] - 报告期内,出血性产品总收入达1.078亿元,较2023年的0.819亿元增加31.6%,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0.3%[85] - 报告期内,缺血性产品收入达1.149亿元,较2023年的0.859亿元增加33.7%,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2.3%[88] - 2024年8月16日,公司与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订立独家分销协议,于大中华区销售和分销YonFlow®血流导向装置[87] - 血管通路产品报告期内总收入为1.326亿元,较2023年的8710万元增加52.3%,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7.3%[93] - Syphonet®取栓支架于2022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用于治疗AIS[89] -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于2022年5
港股异动 | 沛嘉医疗-B(09996)再涨超11% 下周二将发年度业绩 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约四成
智通财经网· 2025-03-19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沛嘉医疗-B股价再涨超11% 下周二将发年度业绩 预计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约四成 公司发展前景获券商看好 [1] 公司股价表现 - 沛嘉医疗-B涨10.36% 报5.54港元 成交额1143.28万港元 [1] 公司业绩情况 - 沛嘉医疗拟于3月2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年度业绩 [1] - 2024年度收入约6.1亿至6.3亿元 同比增长约38.3%至42.8% [1] 业绩增长原因 - 集团所有神经介入产品线持续快速增长 及集团在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市场的份额扩大 [1] 券商观点 - 中金称沛嘉医疗丰富产品矩阵有助因应后续竞争格局变化 公司或持续维持瓣膜市场头部企业地位 [1] - 华泰证券指出公司抓住行业机遇巩固TAVR市场份额 TAVR/TMV新品有望于25年获批上市 商业化销售有望凭借差异化设计持续爬坡 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26年有望利润转正 维持“买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