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沛嘉医疗(09996)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联合体观察|沛嘉医疗:生态融合助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突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06:38
创新联合体机制 - 创新联合体是推动创新链深度融合、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制 深度契合技术创新"跨产业、多领域交叉"特征 显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产出效率与创新技术商业化转化效能[1] - 苏州市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由沛嘉医疗牵头组建 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创新型企业参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孵化器培育+投资基金支持"运行模式 打造集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引进与临床医学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1] 空间集聚与资源整合 - 沛嘉医疗全球总部基地占地约6.7万平方米 集研发、生产、行政办公、医生培训与产品展示于一体 成为区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突围的重要引擎[2] - 创新联合体统筹技术、设备、空间等核心要素 打造6个高水平创新载体 包括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 - 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 2024年产值达1655亿元 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强劲[6] 企业成长与技术积累 - 沛嘉医疗自2013年扎根园区 已成为国内结构性心脏病和脑血管介入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是园区培育出的首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3] - 截至今年8月 该公司拥有25款上市产品 10余款在研产品 5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审批通道[3] 协同攻关体系 - 创新联合体联合加奇生物、苏州思萃介入医疗技术研究所、智纤科技、沛心科技、复旦大学、独墅湖医院等 围绕生物医用材料、医疗智能诊断等多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与国产替代[3] - 建立多方协同的需求挖掘机制 面向联合体成员单位征集近2-3年需要外部协同解决的创新需求并给予资助 首批成功征集到涉及神经介入新产品、静脉瓣及高分子编织材料等方面的7项需求[9] 创新成果与突破 - "用于心脏瓣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纳米纤维仿生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单位名单 采用非生物源、无机高分子材料制造出能完美模拟人体自体瓣叶各层材料功能的瓣膜 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预期使用寿命远高于生物源瓣膜材料[7] - 成立两年多来 创新联合体获批1个新产品 产出2项新材料 制定3个企业标准 获得4项著作权 投资5家创新企业 孵化6个项目 建设6个创新载体平台 引进7名人才 申请专利35项 目前已投入超1亿元[10] 人才集聚与平台建设 - 创新联合体面向全球联合招引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4年9月征集发布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 广泛吸纳生产、数据分析、品控、工艺开发等各环节的行业精英[8] - 组建专家委员会 6名产业界、高校和医院的专家受聘为联合体专家委员会成员 提供战略咨询与技术支持[8] - 通过开展交流对接会、企业标杆游学、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前沿技术共享与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7月举办江苏省生物医用新材料产业链交流对接暨走进"沛嘉"标杆游学活动 8月举办联合体开放日活动 11月举办第一届人工心脏瓣膜仿真与测试研讨会[9] 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 创新联合体采用"产业资本+孵化器+链主赋能"模式 为企业提供涵盖孵化指导、技术支持、投融资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生态体系[12] - 嘉胜基金由沛嘉医疗成立 初始规模6000万元 用于投资早期孵化项目 今年3月沛嘉医疗与园丰资本达成1.5亿元基金募集合作意向 重点投向结构性心脏病、神经介入及高端医疗器械赛道[12] - 苏州思萃介入研究所坚持"市场化+赋能型"投资策略 深度参与被投企业运营 提供技术、管理及产业链资源支持 加速创新项目孵化与商业化进程[13] 区域创新体系发展 - 园区共立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1家 江苏省创新联合体4家(占全省16%) 苏州市创新联合体28家(占全市近30%)[14] - 园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14]
又20起合作达成!医疗器械BD月报首发
思宇MedTech· 2025-09-14 01:0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三季度中国医疗器械BD交易呈现多元化趋势 涵盖跨境引入与全球分销、战略合作与渠道拓展、资本助力与跨界融合、智慧医院与全链路协同四大方向[2][24][25] - 行业从"单品驱动"转向以资本、渠道与生态为支撑的长期发展模式 企业通过交易加速补齐短板、拓展市场和构建生态[3][24][25] - 跨境交易仍是热点 国产企业通过拉美等全球市场打开增长空间 外资巨头也在引入中国创新实现双向赋能[9][25] 跨境引入与全球分销 - 瑞桥鼎科集团与北京阿迈特达成合作 成为拉美市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推动血管介入诊疗进入"零碘、少碘、肾安全"新阶段[7][9] - 奥林巴斯与星辰海医疗签署全球分销协议 获得一次性泌尿系列产品独家权益 国内企业借力外资龙头实现弯道超车[6][7] - 中红医疗与瑞桥鼎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获得相关产品独家代理权 实现由耗材制造向器械拓展[6][9] 战略合作与渠道拓展 - 沛嘉医疗-B(加奇生物)与言启医疗签署独家经销协议 成为启达®一次性使用神经导管鞘全国独家经销商 满足多场景临床需求[6][10] - 何氏眼科集团与蔡司中国医疗联合成立六大专项技术合作单位 推动屈光性白内障及老视手术技术发展[6][13][14] - 万孚生物与贝登医疗签署2025年战略合作协议 全线产品精准匹配非公医疗市场需求[6][15] - 郑州安图生物与九州通医药达成战略合作 通过全渠道协同将优质IVD产品推向更广市场[6][16] - 西门子医疗与复星诊断推出首款国产高端诊断设备 结合本土创新与外资经验提升高端诊断可及性[6][17] 资本助力与跨界融合 - 南京健忻医疗与和祺家族办公室开启"医疗+财富管理"跨界融合 解决研发资金安全与海外合规痛点[6][20][22] - 北京华麦供应链管理与宏医汇咨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一站式招商与履约交付解决方案[6][20] - 东方伟确医疗与北京昆迈医疗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设备+数据+AI"融合 构建全流程创新体系[6][22] 智慧医院与全链路协同 - 睿博泽厚科技与国药集团河北医疗器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深化智慧医院自动化设备全生态合作[6][21][23] -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与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共建IVD供应链+学术服务平台 探索集约化供应链多元合作模式[6][23] - 国药器械与方益特(Vantive)围绕急重症CRRT技术深度合作 推动国际先进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6][23] - 国药器械与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在肠内营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为患者提供优质营养方案[6][23]
港股公告掘金 | 阿里巴巴-W公布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定价 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193.15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9-11 15:22
重大事项 - 阿里巴巴-W(09988)公布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定价 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193.15美元 [1] - 沛嘉医疗-B(09996)Sutra Hemi-valve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完成第一次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首例植入 [1] - 康宁杰瑞制药-B(09966)KN026(安尼妥单抗注射液)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1] - 日清食品(01475)斥资3068万元收购珠海两幅土地用作建设新生产设施 [1] - 诺科达科技(00519)签署低空经济智能无人机合作协议 [1] 财务数据 - 合生创展集团(00754)前8个月总合约销售金额约99.02亿元 同比减少15.56% [1] - 中广核新能源(01811)8月完成发电量1543.7吉瓦时 同比减少5.7% [1] - 新天绿色能源(00956)前8个月累计完成发电量987.87万兆瓦时 同比增加10.55% [1] - 远洋集团(03377)前8个月累计协议销售额约164.4亿元 同比减少25.88% [1]
沛嘉医疗-B(09996):Sutra Hemi-valve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第一次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首例植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1:45
公司战略投资进展 - 公司持有战略投资的公司Sutra Medical成功完成Sutra Hemi-valve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首次人体临床试验首例植入 [1] - 手术在新西兰怀卡托医院对一名83岁高风险严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实施 传统治疗方案不适用于该病例 [1] -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于第三天出院 证明初步临床可行性 [1] 产品研发里程碑 - Sutra Hemi-valve系统完成首次人体临床试验首例植入 标志着该创新器械正式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1] - 手术对象为高风险二尖瓣反流患者 显示产品定位针对传统治疗不适用人群 [1] - 首次人体试验成功为后续临床试验及产品商业化奠定基础 [1]
沛嘉医疗-B:Sutra Hemi-valve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第一次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首例植入
智通财经· 2025-09-11 11:44
核心事件 - Sutra Medical公司成功完成Sutra Hemi-valve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首例植入 [1] 技术细节 - 手术采用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Sutra Hemi-valve [1] - 手术对象为83岁高风险患者 患有严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1] - 患者传统治疗方案不适用该情况 [1] 临床结果 - 患者恢复良好 于术后第三天出院 [1] 公司关系 - Sutra Medical为沛嘉医疗-B持有战略投资的公司 [1]
沛嘉医疗(09996) - 自愿公告 - Sutra Hemi-valve经导管二尖瓣修復系统第一次...
2025-09-11 11:3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沛嘉医疗战略投资的Sutra公司Sutra Hemi - valve完成首次人体临床试验首例植入[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沛嘉医疗2021年8月27日与Sutra订立股份购买协议[4] - 截至2025年9月11日,沛嘉医疗为Sutra第二大股东[4][5]
沛嘉医疗“揭榜挂帅”国家级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
经济网· 2025-09-09 08:36
公司成就与入围情况 - 沛嘉医疗作为牵头申报单位凭借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成功入围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1] - 公司入围项目属于高分子材料方向 由江苏省推荐[4] 项目技术突破与优势 - 新材料采用非生物源、无机高分子材料 能完美模拟人体自体瓣叶各层材料功能[4] - 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预期使用寿命远高于当前生物源瓣膜材料[4] - 有望大幅减少患者需要反复手术的风险[4] 项目攻关方向与目标 - 生物医用材料揭榜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重点方向[4] - 高分子材料专项聚焦用于心脏瓣膜、覆膜支架等医疗器械产品[4] - 目标突破技术先进、创新性强、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标志性生物医用材料[4] 后续发展计划 - 公司将联合合作单位攻克技术难点 依托顶尖医院搭建临床研究平台[5] - 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公布 助力行业发展并力争早日实现产品上市[5] - 推动我国在高分子瓣膜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贡献力量[5]
沛嘉医疗(09996)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07:19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0,000美元,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股,面值0.0001美元/股,本月无变动[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669,512,908股,库存股份0股,本月无变动[2] 购股期权 - 截至2025年8月底,购股股权计划上月底结存32,040,671份,本月失效36,000份,月底结存32,004,671份[3] - 截至2025年8月底,购股股权方案上月底结存5,420,282份,本月失效587,432份,月底结存4,832,850份[3]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股[5]
腔镜手术机器人迈入“争擂”新时代
Wind万得· 2025-09-02 23:09
文章核心观点 - 唯精医疗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实现量产 标志着国产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通过掌握结构设计、控制体系、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 形成多产品线布局[3] - 腔镜手术机器人行业在政策支持与资本推动下快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加速打破外资垄断格局 市场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3][11][14] 腔镜手术机器人技术特征 - 设备通过机械臂、3D视觉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 具备7自由度运动能力并滤除生理震颤[4] - 提供10-15倍放大立体视野 结合AI增强技术标注解剖结构 降低术中误损伤风险[4] -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 患者住院时间缩短30%-50% 出血量减少且恢复更快[5] - 支持5G远程手术功能 实现医疗资源跨地域共享 并通过AI算法向智能手术伙伴演进[5] 政策环境支持 -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规划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关键领域 明确国产化推进目标[8] - 腔镜手术机器人纳入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 配置证规划559台 截至2025年7月已发放超400张[8] - 2023年《"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升配置上限 医保覆盖范围扩展至北京上海等地区[8][12]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 直觉外科达芬奇系统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0台 支撑近1700万例手术 2025年Q2新增装机180台[9] - 第五代达芬奇系统(dV5)获FDA批准 力反馈技术减少43%组织受力 成像精度和算力全面升级[9] - 采用"设备+耗材+服务"商业模式 设备中标价1800-3000万元 耗材收入占比超60% 年维保费用达376万元/台[10] 国产化进展 - 2021年威高"妙手S"成为首款获批国产腔镜机器人 微创医疗、精锋医疗等企业产品相继上市[11] - 2024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115.79% 2025年Q1增速达130% 国产设备累计装机量突破100台[11] - 微创机器人等企业借鉴"设备+耗材+服务"模式 医保支付机制改革推动手术费用报销(如北京骨科手术机器人8000元全额报销)[12] 资本动态 - 一级市场投融资从技术概念追逐转向商业化能力验证 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14] - 2024年主要融资案例包括:康诺思腾C+轮超5亿人民币[17]、瑞龙外科B轮超3亿人民币[17]、敏捷医疗A轮超1亿人民币[17] - 早期研发阶段项目融资趋谨慎 资本更关注已获批产品装机量及临床手术数据[14]
第二批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名单公布 苏州市入选数占全国六分之一
苏州日报· 2025-09-02 00:10
政府支持与区域产业成就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单位名单 [1] - 苏州共有14家单位累计斩获15个席位 占全国总数17.4% 包揽江苏省75%入选项目 [1] - 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并配套认定支持和资金奖补 [3] - 新材料产业成为苏州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之后的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3] 沛嘉医疗技术创新 - 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入选揭榜挂帅项目 在瓣膜产业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 [1] - 采用非生物源无机高分子材料制造瓣膜 可完美模拟人体自体瓣叶各层材料功能 [2] - 新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预期使用寿命远高于当前生物源瓣膜材料(当前材料耐久性仅10-15年) [2] - 高分子瓣膜已完成临床前动物实验 正积极准备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2] 海望医疗进口替代突破 - 新型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材料可用于制造三类医疗器导管(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微导管/指引导管) [2] - 打破法国企业对百亿元规模高端医用材料市场的垄断 [2] - 实现国内首个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分子材料应用上的突破 [2] - 技术应用后可降低采购成本 使患者以更合理价格使用高性能国产医疗产品 [2] 行业技术痛点与解决方案 - 当前临床使用的心脏瓣膜多采用动物组织(如牛心包)存在免疫反应和排异风险 [2] - 动物源材料耐久性局限为10-15年 导致患者需反复手术 [2] - 沛嘉医疗新材料技术有望大幅减少反复手术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