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博集团(03738)

搜索文档
阜博集团(0373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09:1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总收入约24.01亿港元,同比增长20.0%[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收入2401百万港元,按年增长约20.0%[14] - 2024年公司收入约为24.01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0.01亿港元增加约4亿港元或约20%[25][30]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总收入为2,401,322千港元,2023年为2,000,989千港元[56] - 2024年提供服务收入2,401,322千港元,2023年为2,000,989千港元[59] - 2024年毛利为10.51亿港元,同比增长23.7%,毛利率达43.8%,较2023年同期提升约1.3个百分点[4] - 2024年公司毛利约为10.51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8.50亿港元增加约2.01亿港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42.5%上升至2024年的43.8%[25][31] - 2024年期内溢利由2023年同期的净亏损21万港元,转为录得溢利1.58亿港元,利润率提升6.6个百分点[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86694亿港元,2023年为4714.1万港元[25]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1.58491亿港元,2023年亏损21万港元[25][27] - 2024年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经调整纯利为1.79667亿港元,2023年为3741.1万港元[25][27] - 2024年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经调整EBITDA为4.38234亿港元,2023年为3.19196亿港元[25][29] - 2024年溢利约1.58亿港元,2023年亏损约20万港元;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0631港元,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0.0035港元;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约0.0588港元,2023年每股摊薄亏损0.0035港元[38]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33,377千港元,2023年为39,903千港元[6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扣除所提供服务成本1,349,859千港元,2023年为1,150,832千港元[62]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28,203千港元,2023年为47,351千港元[66]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42,727千港元,2023年亏损7,818千港元[69]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订阅服务收入为11.04亿港元,同比增长27.1%,占总收入比重为46.0%[4] - 报告期内订阅服务收入达1104百万港元,营收同比增长约27.1%,占总营收比重约46.0%[17] - 2024年增值服务收入为12.98亿港元,同比增长14.6%,占总收入比重为54.0%[4] - 报告期内增值服务收入12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6%,占总营收比重约54.0%[18] - 2024年北美及其他业务地区收入达12.13亿港元,同比增长21.5%;中国业务地区收入为11.88亿港元,同比增长18.6%[4] - 2024年北美地区收入为118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约20.5%,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约为49.3%[19] - 报告期内中国地区收入为11.88亿港元,按年增长约18.6%,占总收入比重达约49.5%[21]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363,130千港元,2023年为356,129千港元[58] 公司成本费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研发费用达到2.71亿港元,同比增长17.0%[4] - 2024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约为3.2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85亿港元增加约3700万港元[32] - 2024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1.83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03亿港元减少约2000万港元[33] - 2024年研发开支约2.71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32亿港元增加约0.39亿港元[34] - 2024年融资成本中可换股债券及计息借贷利息开支约0.91亿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约100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36] - 2024年融资成本为91,604千港元,2023年为92,252千港元[64] - 2024年研发开支为270,947千港元,2023年为231,533千港元[62]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总资产39.16882亿港元,2023年为35.06108亿港元;2024年总负债16.24945亿港元,2023年为13.66296亿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商誉11.4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7亿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5.2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7亿港元增加0.84亿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借贷约7.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75亿港元[43]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4亿港元减少0.2亿港元;2024年流动比率为1.8倍,2023年为2.0倍[4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600,076千港元,2023年为629,569千港元;资产净额2024年为2,291,937千港元,2023年为2,139,812千港元[50]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860,420千港元,2023年为1,764,651千港元[57] - 2024年投资物业12月31日账面价值98,333千港元,在建投资物业86,889,000港元[70]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08,967千港元,2023年为199,280千港元[7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1,421,752千港元,减值19,540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068,916千港元和11,669千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即期贸易应收款项1年内为1,345,764千港元,超过1年为53,558千港元,超过2年为2,890千港元[7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19,540千港元,2023年为11,669千港元[7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1421752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率1.37%,预期信贷亏损1954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总值1068916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率1.09%,预期信贷亏损11669千港元[76][77]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1年内为466713千港元,2023年为450875千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27%,2023年12月31日为18%[88] 公司股权及债券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5月24日发行本金总额1.599972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每股1.87港元;2024年11月9日发行本金总额7800万港元零息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每股1.95港元[44] - 2024年5月24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159997200港元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每股1.87港元,年利率3%,债务部分实际年利率6.8%;11月9日发行本金总额78000000港元零息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每股1.95港元,债务部分实际年利率5.7%[79] - 2024年11月29日,债券持有人将本金额15600000港元可换股债券转换为8000000股股份,换股价每股1.95港元[79][84] - 2024年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相关数据:年初107680千港元,年内发行面值237997千港元,年末205984千港元;2023年年初101686千港元,年末107680千港元[81] - 2024年已发行并缴足普通股2284443656股,股本450千港元;2023年为2240443656股,股本441千港元[81] - 2024年受托人购买股份590000股,授予及转让股份10904370股;2023年分别为450000股和17553194股[82][83] - 2023年2月7日公司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114127000股股份,认购价每股4.12港元[83] - 2024年公司购回1445000股股份,代价3427000港元,平均价每股2.3654港元[84] - 2024年36000000份购股期权行使,发行36000000股股份,总现金代价12088000港元;2023年8720000份购股期权行使,发行8720000股股份,总现金代价7555000港元[82][84] - 2024年5月24日发行本金总额约1.6亿港元可换股债券,筹得所得款项净额1.55亿港元并已全额动用[90] - 2024年11月9日发行本金总额78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筹得所得款项净额7400万港元,已动用5500万港元[91] - 2025年2月18日,公司与投资者订立协议,将发行本金总额2.34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为每股4.18港元,三年到期,公告日尚未完成发行[101] 公司派息相关情况 - 2024年董事会不建议派息,2023年也无派息[39]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3年也无[6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94] 公司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Vobile MAX数字内容资产贸易平台,构建“创作—保护—流通”完整价值闭环[9] - 公司与合作伙伴构建协同创新的技术生态体系,推进AI内容实时确权与追踪变现能力落地[10] - 电商领域基于VDNA视频指纹技术实现日均超50万张图片的自动化确权[16] - 集团新增管理19个国际大型影业集团的新媒体频道,新增订阅用户近4000万,年度观看量增长达274亿次[18] - 为巴黎奥运会构建分钟级监测体系,累计识别侵权数据超20万条,重点平台下线率达100%[20] - 公司依托数字指纹和水印专利技术,构建全球最大指纹基因库,升级指纹技术并增强AI算法[23] 公司人员相关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员工数量为535名,2023年12月31日为578名[9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未将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角色区分,王扬斌先生兼任[96]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准则,未发现董事和雇员违反情况[98] 公司股份购回相关 - 公司获股份购回授权,可购回最多占2024年6月28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0%的股份[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购回144.5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0.06%,代价341.8万港元[99]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0] 公司业绩审核与披露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主席为关毅杰先生,已审阅集团2024年全年业绩[102] - 业绩公告内集团2024年相关财务报表数字已由核数师与综合财务报表核对一致,但核数师未发表保证[103] - 全年业绩公告已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登载,公司将适时刊发2024年年报[104] 公司董事会组成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7] 前瞻性陈述提示 - 公告载有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投资者不应过分依赖[108]
阜博集团(03738)发布DreamMaker新产品AI内容爆发期抢占服务市场先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04:52
文章核心观点 - 阜博集团推出结合人工智能创意视频制作与版权保护及内容变现解决方案的DreamMaker新产品,体现公司战略价值与独特优势,有望推动创作者经济 [1] 公司动态 - 3月28日阜博集团宣布推出DreamMaker新产品 [1] - DreamMaker基于英伟达Media2技术构建,利用英伟达加速基础设施,由英伟达Blackwell实现超强产出 [1] - 阜博集团在内容保护和变现方面有业界领先专业知识,获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和电视网络等长期客户信赖 [2] 产品特点 - DreamMaker将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意视频制作与版权保护和内容变现解决方案相结合 [1] - 能让独立创作者高效生成、创作和发布短视频内容,确保遵守版权规定并开辟收入来源 [1] 行业现状 - 独立创作者采用生成式AI技术面临成本、复杂工作流程、可用计算资源有限、版权保护和变现不足等挑战 [1] 产品意义 - DreamMaker释放人工智能驱动的创造力,使独立创作者通过制作内容获利,推动全新创作者经济 [1] - DreamMaker是未来娱乐生态系统的变革性解决方案 [2]
阜博集团20250218
2025-02-19 07:37
纪要涉及的公司 阜博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发展历程**:阜博集团自2005年开始从事影视内容版权保护,至今近20年,在全球内容安全保护和变现领域领先,尤其在在线视频保护和变现方面突出,其数字指纹技术获2017年艾美奖工程技术奖,对北美版权保护影响大[3]。 2. **业务模式**:通过数字指纹技术和区块链确权技术,为影视内容提供版权保护和变现服务,在YouTube等平台将侵权视频广告收入分配给版权方,目前版权保护占收入40%,变现占60%[4][5]。 3. **发展阶段** - 2005 - 2017年:专注基于指纹方向的版权保护,为迪士尼、华纳等大厂提供全球盗版监测服务[4][9]。 - 2018 - 2023年:进入变现阶段,针对UGC,在YouTube等平台找到侵权内容并确认收入[4][9]。 - 2023年至今:进入AIGC阶段,利用核心确权技术应对内容行业变化[4][9]。 4. **中国市场发展**:2018年香港上市后与蚂蚁集团合作拓展中国市场,2022年收购粒子科技,与央视、文投等合作,中美两地收入各占一半,中国市场侧重与内容聚合平台合作,负责央视总台的确权到交易管理平台建设[4][6]。 5. **AI领域投入和进展** - 过去两三年在AI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解决训练端和推理端问题,确保AI生成内容有效确权并商业化[7]。 - 推出大模型3.0,与英伟达合作开发MediaTwo架构,2025年1月9日在美国CES发布,是2025年AI层面重点推进项目[10]。 6. **版权使用合规角色和贡献**:作为技术顾问和大型内容方合作伙伴,参与大型诉讼案,达成和解后参与计量工作,确定大型内容在大模型端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内容确权和变现,形成可持续收入生态闭环,是美国市场重点推进工作[8]。 7. **AI生成内容版权确权与变现** - 追溯大模型中混合使用的版权内容难度高、成本大,主要帮助大型内容方将内容进入大模型并计量,技术就绪,待代表性诉讼案落地[11]。 - 致力于AI生成内容从生成到确权再到变现的一体化流程,规模更大、效率更高[11]。 8. **基础业务发展** - 包括对大客户内容版权保护和社交媒体短视频变现,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0年个位数增长至现在的50%[12]。 - 美国市场大型影视公司对短视频传播态度积极,如华纳全量片库由阜博独家管理YouTube及Facebook平台版权监测管理和变现,预计相关收入占比将提高[12]。 9. **未来发展预期** - 预计2024年增速约25%,目标实现无太大挑战[4][13]。 - 2025年创新业务有实质性产品落地,与芯片巨头、大模型巨头等合作产生收入,大规模AI相关收入预计2026年出现[4][13][24]。 10. **大模型与内容方关系** - 阜博在大模型与内容方之间扮演计量和审计角色,提供类似DRM解决方案,保护内容方权益,为大模型厂商提供合规使用途径,还帮助内容方统计镜头使用情况并定价[14][15]。 - 大模型与大型内容方诉讼接近和解阶段,2025年版权层面官司将尘埃落定,阜博将发挥计量功能提供数据支持[16]。 11. **未来合作模式及市场规模**:大模型厂商与内容厂商可能按数据调用量付费,市场规模至少数十亿美元级别,阜博若高精度计量模式成熟可拿1%左右市场份额,但因知识产权历史复杂难以精准估算[17]。 12. **AIGC对业务和用户影响** - 对制作和发行两端带来重大变化,使内容生产碎片化,改变现有业务模式,提高创作效率并降低成本[18]。 - 用户参与视频创作更便捷,生成视频符合快速消费习惯,推动行业个性化、多样化发展[19]。 13. **AIGC领域确权和变现趋势**:传统前置授权模式不再适用,需在内容生成时迅速接入确权和变现体系,及时确权、过程跟踪及基于使用效果进行权利确认和合理分配成必然趋势[20][21]。 14. **AIGC创作内容发展趋势**:商业化视频虽目前感知不明显,但已有实验作品,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专业级别AI制作的商业化内容,自媒体运营也有很多博主使用大模型工具生成内容,未来需降低成本并提升体验[22]。 15. **确权维权业务市场**:业务涵盖出海和国内市场,全球同步推进,目标导向包括美国公司、中国各大模型方以及DeepMind等企业,预计2025年在视频和音频层面有大量产出并见证服务效果[23]。 16. **AI技术对业务影响及发展方向** - AI使内容发行渠道分散,需强化确权能力和运营能力,通过碎片化渠道聚集收益,数据对优化传播和推送重要[25]。 - 未来2 - 3年核心发展方向是强化运营能力和拓展新的变现渠道,如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新兴平台[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阜博集团每年从Google获得约6,000万美元授权使用费,路透社与Meta达成类似协议[17]。 2. 英伟达推出的Media 6系统将大模型方及确权和变现服务平台接入其生态,推动创作[21]。 3. 导演Jason在CES上展示AI制作的视频,警匪追逐戏镜头切换流畅度与传统视频相差无几[22]。 4. DeepAR - One因智能性受到好评[22]。
阜博集团:CES展示AI版权新技术,推动内容确权新篇章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1-15 04:53
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5港元,预计升幅22.8% [1][7][8] 公司财务表现 - 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29%,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每月持续收入(MRR)增幅达32% [3][12] - 2024-2026年预计EPS分别为0.04/0.06/0.08港元,对应PE估值为76/50/36倍 [8] - 2024-2026年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570/3,025/3,62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4%/17.7%/19.8% [9] - 2024-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30/18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3.8%/52.0%/39.0% [9] 行业趋势 - 行业对内容版权保护意识加强,推动AI生成确权机制落地 [4][13] - 加拿大和美国多家新闻机构起诉OpenAI未经许可使用其内容训练ChatGPT,预计OpenAI可能面临数十亿美元代价 [4][13] 公司技术发展 - 在2025年CES展会上推出AIGC生态的版权管理服务,展示水印软件与AI生成实时视频内容的无缝集成 [6][15] - 该技术有望推动行业内形成新的收入分成模式,保护内容创作者知识产权,减少AI科技企业的法律风险 [6][15] 公司业务扩展 - 订阅业务持续扩展,版权管理能力增强,2024年扩展了订阅业务服务的版权品类,客户数量增加,内容库渗透率稳步提升 [12] - 与全球335个顶级客户合作,服务内容涵盖全品类版权内容,实现从内容保护向内容交易的发展 [13]
部分港股通标的逆市下跌 阜博集团大跌超25%
证券时报网· 2025-01-09 03:18
港股通标的逆市下跌 - 阜博集团跌幅达到25.75%,成为市场焦点 [1] - TCL电子和沧港铁路分别下跌8.40%和6.16% [1] - 京基金融国际、中远海控和泉峰控股的跌幅超过3% [1] - 云顶新耀-B、哔哩哔哩-W、理想汽车-W、中升控股、美中嘉和、小鹏汽车-W跌幅均超过2% [1]
阜博集团: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全球版权保护SaaS龙头,积极拓展AIGC服务能力
开源证券· 2025-01-06 09:19
投资评级 - 报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6] 核心观点 - 阜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和交易服务提供商,基于影视基因数字指纹和水印核心专利技术,保护数字内容资产权益 [6]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5.0亿、31.4亿、39.6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0%、25.5%、26.0% [6]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亿、1.2亿、2.1亿港元,2024年扭亏为盈,2025-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1.1%、73.0% [6] - 当前股价3.49港元对应2024-2026年PS分别为3.2倍、2.5倍、2.0倍 [6]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阜博集团在美国电影协会和Movie labs组织的13家全球公司的视频内容识别技术评估中排名第一,并获得第69届艾美奖工程与技术奖 [7] - 公司覆盖335个全球顶级客户,包括217个内容方客户和136个平台方客户 [7] - 2024年上半年,美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2%,占比48.4%;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8%,占比51.2% [7] 海外与国内市场驱动 - 海外市场:流媒体时代优质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公司为平台内容独家性提供保证,帮助内容方提升社交媒体平台曝光量和变现能力 [8] - 国内市场:版权保护监管加强,公司通过API技术接口赋能互联网平台,助力国内内容国际发行和版权管理 [8] - 公司积极布局AIGC领域,未来有望在版权保护技术、产品服务和客户关系方面拓展新场景 [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1.81亿港元,同比增长17.1%,调整后净利润0.64亿港元,同比增长10.7% [15] - 预计2024-2026年订阅服务收入分别为10.4亿、12.9亿、15.9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23%、24% [56] - 预计2024-2026年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14.6亿、18.6亿、23.7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0%、27.0%、27.0% [56] - 预计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43.5%、44.0%、45.0% [57] 估值与投资建议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S分别为3.2倍、2.5倍、2.0倍,低于可比公司PS均值8.7倍、7.4倍、6.3倍 [63] - 公司客户及技术壁垒稳固,海外大客户内容管理渗透率持续提升,国内平台调用量及内容出海业务持续扩张,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3]
阜博集团:2024Q3经营数据点评:收入快速增长,回购彰显信心
东吴证券· 2024-11-20 10:57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4] 报告核心观点 - 阜博集团2024Q3季度经营数据显示单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约29%,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7%,每月持续收入同比增长约32%,海外业务收入增速约30%,在团队规模相对稳定情况下实现收入大幅增长,规模效应持续显现[2] - 大模型和版权方诉讼不断,相关版权保护和交易需求有望提升,阜博作为第三方服务角色重要性可能提高[2] - 数据要素政策频出,阜博掌握核心专利技术,顺应发展趋势,探索新应用机会,进行平台化升级,有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3] - 公司于2024年10月进行了回购,彰显信心[3] - 公司债务置换进展顺利且收入快速增长,AI投入有望提升运营效率,上调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2A - 2026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43百万港元、2001百万港元、2510百万港元、3220百万港元、4169百万港元,同比分别增长110.14%、38.70%、25.44%、28.28%、29.49%[1] - 2022A - 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0百万港元、(7.82)百万港元、73.79百万港元、125.38百万港元、230.78百万港元,同比分别增长285.22%、(118.61)%、1043.85%、69.91%、84.07%[1] - 2022A - 2026ENon - IFRS净利润分别为89.90百万港元、37.41百万港元、111.79百万港元、163.38百万港元、268.78百万港元,同比分别增长41.35%、(58.38)%、198.82%、46.15%、64.51%[1] 市场及基础数据 - 收盘价为3.82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价为1.12/3.97港元,市净率为4.35倍,港股流通市值为8680.73百万港元[7] - 每股净资产为0.88港元,资产负债率为41.37%,总股本为2272.44百万股,流通股本为2272.44百万股[8]
阜博集团交流
2024-10-09 16:4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2005年在硅谷成立,最初主要为好莱坞和日本地区的大型内容方提供版权保护服务 [6][7] - 2018年在香港上市,开始拓展中国市场 [7] - 2019年开始提供内容变现服务,帮助客户赚钱 [7] - 2020年通过收购专利技术进入数字水印技术领域 [7] - 2021年与蚂蚁集团合作,共建基于区块链的内容确权维权平台 [7] - 2022年收购粒子科技,拓展中国市场业务 [8] - 2023年在佛罗里达成立AI研发中心,布局AIGC内容版权管理 [8][9] 公司业务模式 - 提供两大类服务:1)帮助内容方找到未经授权的侵权内容并维权;2)帮助内容方从二创视频等渠道获取收益 [4][5] - 采用订阅和增值两种主要收费模式,向全球主要内容方和平台提供服务 [11] - 客户包括好莱坞八大制片商、中国主要视频平台和内容方 [15] - 公司在全球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和变现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11][12] 财务表现 - 2023年预计收入20亿港元,毛利率42.5% [12] - 2023年上半年收入和增值收入分别为5.5亿和6.4亿港元,同比增长18% [13]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3.19亿,同比增长三倍 [12] - 客户留存率超98%,过去3-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70% [12] AI时代的机遇 - AI技术的发展使内容使用更加复杂和高频,对版权保护和内容变现的需求大幅提升 [32][33][34] -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指纹和数字水印等核心技术,有望在AI时代为内容方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36][37][38] - 公司正与AI平台和芯片公司等合作,探索基于版权保护的商业化模式 [39][40][41] - 预计未来2-3年内,公司在AI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将给业绩带来显著提升 [42]
阜博集团(0373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30 11:30
收入增长 - 总收入为1,181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7.7%[6] - 订阅服务收入为545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6.8%,占总收入46.2%[6] - 增值服务收入为635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8.5%,占总收入53.8%[6] - 收入约为1,181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7%[23] - 订阅服务收入约545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6.8%[23] - 增值服务收入约635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8.6%[24] 地区业绩 - 中国业务地区收入为605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8.0%[6] - 美国及其他业务地区收入为576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30.1%[6] - 中国内地收入为604,797千港元,占总收入的51.2%[100] - 美国收入为571,780千港元,占总收入的48.4%[100] 盈利能力 - 毛利润为504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28.3%,毛利率达42.7%[6] - 净利润为46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36.5%[6] - 经调整净利润为64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0.7%[6] - 经调整EBITDA为196百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8.3%[6,18,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1.81亿港元,同比增长17.7%[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5.04亿港元,同比增长28.4%[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32万港元,同比增长36.5%[87] 业务发展 - 公司将成为AIGC时代数字内容资产交易的领导者[8]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影视基因数字指紋和水印核心专利技术,帮助内容方追踪侵权,保存有力的侵权证据,并根据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规模收取订阅费[13] - 公司为线上视频网站和平台提供内容识别服务以及溯源能力,赋能平台客户[13] - 公司加强了与重要内容方的合作,扩大了对大型客户内容库的服务范围和类型,并重点拓展了微短剧,电商、音乐、有声书、播客、图片等新内容领域[13] - 公司为头部行业机构建设了"中国电影全媒体出版营销平台项目",完成了广电系统共建平台项目阶段性建设并进入试运营阶段[13] - 公司通过与头部短视频平台的深化合作,为客户提供包括短剧、小说、音乐和体育赛事在内的全业务覆盖[13] - 公司通过提供API服务对接,为大型短视频平台及大型音乐平台提供涵盖站内和站外的版权监测保护服务[13] - 公司的订阅服务收入达到54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6.8%,占总营收比重约46.2%[13] - 公司延续了与大型内容方的合约升级趋势,实现了对头部内容的更大规模覆盖,为增值服务业务的增长提供了保障[14] - 公司通过提供丰富的变现方案以提升对客户内容的渗透率和盈利能力,并通过分账模式获取收益[14] - 公司致力于通过跨区域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数字内容资产在全球范围的自由充分流通[10] - 与主要社交媒体平台深化合作,提高内容在平台上的收益能力[15] - 在YouTube短视频平台Shorts上运营内容观看量大幅提升,拓展社交媒体变现能力[15] - 美国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客户数量和管理的社交媒体活跃资产数量持续增长[16] - 中国市场业绩表现和品牌影响力均实现优异增长,为巴黎奥运会节目提供全面版权保护服务[16] - 通过构建全方位媒体矩阵和本地化运营策略,帮助中国内容方大幅提升日活跃用户数量[16] - 与广电大型客户共建的版权保护与交易平台已进入试运营阶段[16] - 加强与佛罗里达大学等院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提升技术能力[17] - 推出多样化的水印技术解决方案,已做好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的全面准备[17] 财务状况 - 总资产约3,721百万港元,较上年末增加[32] - 商誉约1,155百万港元,较上年末保持稳定[33] - 公司无形资产约为419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1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无形资产摊销所致[34] - 公司有抵押计息借贷为412,203,000港元,其中157,134,000港元为流动负债,255,069,000港元为非流动负债,按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加7%计息,以公司主要附属公司的股份、知识产权、贸易应收款项及银行结余作抵押[34] - 公司流动资产约为1,717百万港元,其中约1,211百万港元为贸易应收款项,约317百万港元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存款,流动负债约为944百万港元,其中约465百万港元为贸易应付款项,流动比率为1.8[36] - 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发行本金总额为159,997,2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为每股1.87港元,附带年利率3%的单利息,将于两年内到期[35] - 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发行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155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39百万港元,剩余116百万港元计划于2025年12月31日前全部动用[42] - 公司资本开支约50百万港元,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及无形资产[37] - 公司面临美元及人民币等外币汇率波动风险,持续密切监控并确保风险维持在可接受水平[39] - 公司资本负债率为21%,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有所上升[4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0.0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2.2%[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7.1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8.0%[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4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9.1%[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7.72亿港元[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股东权益为18.3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3%[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2亿港元[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为3.19亿港元[8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94,783千港元[9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总额为2,181,911千港元[9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2,181,911千港元[90] 股权激励 - 公司设有三项股份计划,包括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和股份奖励计划[48]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购股权的行使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股份的公允市值,且歸屬期为4年[49][50][51][52][53][54][55][56]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行使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股份的收市价或面值,歸屬期由薪酬委员会决定[57][58][59]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可能因行使已授出且有待行使的所有未行使购股权而发行的股份最高数目,不得超过相当于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30%的该股份数目[62] - 各合资格人士于任何12个月期间内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获授的购股权(包括已行使、已注销及未行使的购股权)予以行使而已发行及将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相关类别已发行证券的1%[62] - 于报告日期,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49,120,000股,占公司于同日的已发行股本6.56%[62]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将于采纳日期起计10年期间一直生效[61] - 购股权的行使期为十年,当公司市值达到至少100亿美元,且公司已实现至少九个营运里程碑时,全部112,000,000份购股权将全数归属[64] - 购股权的归属条件包括公司年度收入和经调整EBITDA达到一定水平[65] - 股份奖励计划旨在激励、认可及奖励合资格人士对集团增长及发展作出的贡献,吸引及挽留人才,以及保持合资格人士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68][69] - 股份奖励计划自2019年5月6日起生效,为期10年[71] - 公司员工、董事及顾问等人士均合资格参与股份奖励计划[70] - 股份獎勵計劃限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10%[72] - 向單一合資格人士授出的獎勵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的1%[72] - 股份獎勵計劃項下可供發行的股份總數為172,403,039股,相當於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7.59%[74] - 於2024年6月30日,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權益合計約為22.58%[78] - 王先生為JYW Trust及YBW Trust的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持有本公司約18.30%的股份[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向董事及僱員授出合共10,904,370股股份獎勵[75] - 股份獎勵的授予不設歸屬期及績效目標,但可能被要求回補[76] - 股份獎勵的公允價值為每份1.22港元[76] 其他 - 公司主席兼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利于公司的整体策略规划和决策效率,不会损害权力和授权分配的平衡[43]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所载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并制定了同等严格的指引适用于相关员工[4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主要负责检查和监督本集团的财务报告程序和内部控制系统[45] - 本集团致力于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员工福利和发展、保护环境并回馈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增长[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共有566名员工,薪酬总额约为1.25亿港元[47] - 除已披露者外,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概无於本公司或其相聯法團的股份、相關股份及債權證中擁有其他權益或淡倉[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本公司概無作出任何安排使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可收購本公司或其相聯法團的股份或相關證券[82] - 公司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和计算方法与2023年年度报告一致[未提及] - 公司在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未发生重大变化[未提及]
阜博集团:24H1业绩点评:业绩稳健增长,拓展AIGC领域服务能力
光大证券· 2024-09-01 12: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业绩稳健增长 - 公司 24H1 实现收入 11.81 亿港元,同比增长 17.7%;实现毛利润 5.04 亿港元,同比增长 28.3%,毛利率同比上升 3.5pct 至 42.7% [1] -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41 亿港元,同比增长 42.2%,经调整净利润 0.64 亿港元,对应调整后净利率 5.4% [1] 拓展 AIGC 领域服务能力 - 公司与美国、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知名院校展开技术研发合作,持续提升技术能力 [1] - 公司与全球最领先的芯片和平台公司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 AIGC 领域日益复杂的版权挑战 [1] - 公司推出多样化的水印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商业化部署,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1] - 公司持续升级内容识别和确权技术,通过增强 AI 算法的应用和部署,大幅缩短内容确权的时间 [1] 海内外业务稳健增长 - 公司订阅业务实现收入 5.45 亿港元,同比增长 16.8%;增值业务实现收入 6.35 亿港元,同比增长 18.5% [1] - 公司海外收入 5.76 亿港元,其中美国市场创造收入 5.72 亿港元,同比增长 30.0%;中国内地创收 6.05 亿港元,同比增长 8.0% [1] 国内业务加速拓展 - 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版权保护与交易平台"合作项目已完成第一期产品版本,进入试运营阶段 [1] - 公司深化与蚂蚁集团的合作,结合其底层基础设施能力,共建版权生态 [1] - 公司基于 API 输送服务能力,为中国版权链提供生态版权保护服务 [1] - 公司与中国电影出版社合作,实现电影资产汇聚 [1] - 公司助力湖北日报等报业集团进行线上影像库交易,进一步拓展新闻媒体客户 [1] 文化出海成果显著 - 公司携手芒果 TV 实现多种海外平台覆盖,进行海外业务扩圈发展,在越南、泰国区域建立本地化运营 [1] - 公司与国内多个省市电视台合作,实现优质视频内容在海外市场的落地与变现 [1] - 公司创建智能创作和AIGC出海云平台,与中国移动合作实现技术服务出海的落地和商业化 [1] 客户规模及在管内容资产量持续增长 - 截至 24H1,公司拥有内容客户 227 个,平台客户 139 个,合计客户数较 23 年底增加 13 个 [1] - 公司社交媒体平台活跃资产 343 万个,影视付费平台管理内容 257 万小时 [1] 财务数据总结 - 公司 24-25 年收入预测为 25.0/29.9 亿港元,较上次预测下调 12%/24% [1] - 公司 24-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0.74/1.15 亿港元,较上次预测下调 64%/68% [1] - 公司新增 26 年收入预测 34 亿港元,新增 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53 亿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