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团(03690)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股普跌,线上消费ETF基金(159793)今日回调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36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下跌1.85% [1] - 线上消费ETF基金下跌1.71% 最新报价1.15元 [1] - 线上消费ETF基金近1周累计上涨2.19% [1] 成分股涨跌 - 万润科技领涨3.46% 国脉文化上涨2.94% 东方明珠上涨0.91% [1] - 吉比特领跌6.81% 心动公司下跌5.19% 昆仑万维下跌4.45% [1]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84% [2] - 腾讯控股权重9.65% 阿里巴巴-W权重9.25% 美团-W权重8.37% [2][4] - 快手-W权重6.05% 京东健康权重3.98% 科大讯飞权重3.88% [2][4] 权重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下跌0.54% 阿里巴巴-W下跌1.69% 美团-W下跌1.47% [4] - 快手-W下跌1.60% 京东健康下跌2.82% 科大讯飞下跌1.90% [4] - 哔哩哔哩-W下跌0.28% 金山软件下跌4.04% 恺英网络下跌1.41% 巨人网络下跌2.33% [4] 指数覆盖范围 - 指数选取50只主营业务涉及线上购物、数字娱乐、在线教育及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沪港深上市公司 [1]
京东“京犀”对决美团“小美”
36氪· 2025-09-26 03:02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和美团两大巨头几乎同时推出AI生活服务超级入口产品 京犀APP和小美 打响用户生活默认操作系统争夺战 [1] - 行业趋势显示AI流量正加速转化为商业流 类似微信上线钱包开启交易闭环 成为互联网生意必答题 [4] - 阿里作为国内AI投入规模最大科技巨头 未推出独立AI超级入口APP 而是聚焦底层云与算力建设 [4] 京东京犀APP产品特性 - 京犀APP被定义为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 是京东AI战略在电商落地核心载体 [1][2] - 核心价值在于用AI让购物流程更丝滑 仅凭自然语言交互就能完成复杂需求响应 例如自动筛选商品并锁定京东物流次日达库存 [2] - 功能矩阵以实物零售为基石 延伸至即时零售 本地生活 出行服务三大领域 实现外卖生鲜药品1小时达 [2] - 通过Oxygen零售创新AI架构和开源的JoyAgent智能体技术 多智能体协同引擎统筹调度多场景资源 [2] 美团长猫AI产品特性 - 小美AI生活Agent搭载自研LongCat-Flash-Chat大模型 主打一句话搞定本地生活所有事 [4] - 系统能直接调出历史偏好生成订单 同步规划餐饮门票停车等全流程服务 实现说完即出结果的快速响应 [4] - LongCat大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模型架构 560B参数 通过动态激活18.6B至31.3B参数实现计算效率与性能平衡 [4] - 在H800芯片上达成100token/s生成速度 输出成本低至5元/百万token [4] 技术架构与生态战略 - 京犀本质是AI+生态融合 通过JoyAI大模型串联物流供应链与第三方服务资源 打破电商与生活服务流量壁垒 [3] - 应用层壁垒相对薄弱 底层算力与云服务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水电煤 基础设施提供商生意规模更大 [5] - 真正AI Native应以智能体为系统中枢 具备自主学习多模态交互与数据-模型-业务闭环进化能力 [5]
自贸港红利释放,海内外企业“争相落户”海南|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0:41
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现状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在即 海内外企业加速布局海南[1] - 海口国家高新区2024年生物医药产值214.1亿元 占海口医药产值82.9% 占海南医药产值79.9%[1] - 澄迈生态软件园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较15年前增长约200倍[7]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 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已注册企业155家 签约落地31家 包括世界500强背景1家 外资企业3家 上市背景企业2家 高新技术企业5家[2] - 实施"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乐城先行区允许进口未上市药械 真实世界数据可用于国内注册审批[2] - 对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引进并在海南生产的国际药品和医疗器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一次性奖励[2] 自贸港政策支持体系 - 进口原辅料 自用生产设备等356项商品免征关税 加工增值超30%产品内销免征关税[2] - 生物医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2] - 佰唯基因生物科技落户海口生物城 建设1500平方米智能实验室与GMP认证生产线 为首个外资干细胞项目[4] 数字经济产业升级 - 澄迈生态软件园累计入驻企业超1.5万家 包括腾讯 百度 美团等头部企业[7] - 园区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聚集运营平台[11] - 实施"3+2+1"数字经济创新工程 包括三个产业集群 两个生态基地和一个数字金融创新中心[11] 产业发展目标规划 - 生态软件园目标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比超25% 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 专精特新企业30家 人才规模3万人[8] - 支持园区分期发起产业投资基金 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20亿元 认缴出资比例不高于40%[11] - 园区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 采用"场景+基金+政策"培育模式赋能企业发展[11] 绿色低碳建设实践 - 园区贯穿绿色低碳理念 雨水回收设施通过海绵设计进行消化利用[4] - 广泛使用光伏清洁能源 包括光伏玻璃地砖和太阳能路灯[5] - 利用开采岩石制作环保设施 部分凳子配备太阳能电池板和无线充电功能[5]
自贸港红利释放,海内外企业“争相落户”海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0:39
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概况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在即 吸引海内外企业抓住机遇发展[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生物医药产业为海南省战略新兴产业 海口国家高新区2024年产值达214.1亿元 占海口医药产值82.9% 占海南医药产值79.9%[2] - 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已注册企业155家 签约落地企业31家 包括世界500强背景1家 外资企业3家 上市背景企业2家 高新技术企业5家[2] - 自贸港提供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 进口356项商品免征关税 加工增值超30%产品内销免征关税 生物医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2] - 支持"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乐城先行区允许进口未上市药械 真实世界数据可用于国内注册审批[3] - 对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引进并在海南生产的国际药品和医疗器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一次性奖励[3] - 佰唯基因生物科技为首个外资干细胞项目 建设1500平方米智能实验室与研发中心 建立GMP认证生产线[3] 园区绿色低碳建设 - 园区贯彻绿色低碳理念 采用雨水回收设施进行海绵设计 实现雨水消化利用[3] - 广泛使用光伏清洁能源 包括光伏玻璃地砖和太阳能路灯 开采岩石制成配备太阳能充电功能的休息凳[4]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 澄迈海南生态软件园经过10余年发展 年营收从15年前的十亿元增长至现在超2000亿元[5] - 截至2025年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超1.5万家 包括腾讯 百度 美团等头部企业 2024年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6] - 园区发展目标为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比超25% 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 专精特新企业30家 人才规模3万人[6] - 2025年3月海南省发布支持意见 推动园区转型 支持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空间 分配新增债券额度时予以倾斜[6] - 支持园区分期发起产业投资基金 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按首期规模10-20亿元 认缴出资比例不高于40%予以支持[6] - 园区打造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聚集运营平台 采用"场景+基金+政策"培育模式赋能企业发展[7] - 实施"3+2+1"数字经济创新工程 包括三个产业集群 两个生态基地和一个创新中心 支撑万亿元产业目标[7]
创新营销“组合拳” 助力景区强势出圈
齐鲁晚报· 2025-09-25 23:32
核心观点 - 崂山风景区通过跨界IP联动、精准营销和数字化转型等创新策略 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客流量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1][2][3][4][5] 特色主题营销活动 - 联合电影《聊斋·兰若寺》开展沉浸式场景创新 投放1000张免费门票及索道票实现影院与景区双向引流 [2] - 推出电影票根半价优惠机制 演唱会观众凭票享门票半价 与青岛啤酒节联动期间接待游客111.6万人次 [2] - 建立节假日精准分析+季度趋势研判+节后复盘机制 通过携程/美团/抖音平台投放定制游及消费券 [3] 客源市场拓展 - 在江苏/河南/重庆及本地开展近20场文旅推介 覆盖超万人次 端午假期江苏省客源排名从第五跃居第一 [3] - 重点开发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8月接待阿塞拜疆30余名外籍游客 突破一带一路国家客源市场 [3] 数字化转型举措 - 8月启用多语言智慧售票终端 支持中英日韩语种及国际支付方式 服务超1.32万人次 售出3.47万张票 交易金额198.17万元 [4] - 通过"云游崂山"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电子导览/智能停车 减少排队等候 提升游客满意度 [5] 运营规模基础 - 景区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 游览区161平方公里 包含7大游览区及220余处景点 [1]
美团(0369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22:28
收入表现(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9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8]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78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8]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1.7%至人民币918亿元[2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78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165] 利润表现(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溢利为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98.0%[8]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07.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5%[8]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溢利为人民币2.264亿元,经营利润率为0.2%,而2024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113亿元和13.7%[39][40] - 总经营溢利同比下降34.5%至164.66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65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14亿元大幅下降[45]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期内溢利为3.6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96.8%[6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7%[70]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7%[165]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37.7%至104.2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67.21亿元人民币[167] 调整后利润及现金流指标(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为27.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5%[8]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为27.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5%[6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150.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6%[70]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同比下降40.5%至149.05亿元人民币(2024年:250.38亿元)[179]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65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1][13]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7%至人民币653亿元[17]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7%至人民币653亿元[29]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人民币37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17]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从2024年第二季人民币152亿元降至2025年同期人民币37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40][42]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由人民币135亿元减少至人民币37亿元,经营利润率由21.0%降至5.7%[60] 新业务分部表现 - 新业务分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264.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11][13] - 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2.8%至人民币265亿元[23][29]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同比扩大43.1%至人民币19亿元[23]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从2024年第二季人民币13亿元扩大至2025年同期人民币19亿元,经营亏损率从6.1%增加1.0个百分点至7.1%[40][42]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由人民币23亿元收窄至人民币19亿元,经营亏损率由10.2%改善至7.1%[62] 收入构成(分类型) - 佣金收入2025年第二季度为264.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11][13] - 配送服务收入2025年第二季度为236.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1][13] -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2025年第二季度为13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11][13] - 配送服务收入为440.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15] - 佣金收入为434.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其中新业务佣金收入增长99.7%[15] -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227.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15] - 其他服务及销售(含利息)收入为45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15] 成本与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至人民币614亿元[32] - 销售成本占收入百分比同比增加8.1个百分点至66.9%[30][32]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51.8%至人民币225亿元[33]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百分比同比增加6.5个百分点至24.5%[30][33]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7.2%至人民币63亿元[34] - 总经营开支同比增长20.5%至1390.61亿元人民币,未分配项目开支同比下降48.5%[15]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155.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165]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38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16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20.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165] 季度环比变化 - 收入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866亿元增长6.1%至第二季度的人民币918亿元[47]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从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643亿元增长1.6%至第二季度人民币653亿元[49] - 新业务分部收入从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222亿元增长19.2%至第二季度人民币265亿元[49] - 销售成本从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541亿元增长13.5%至第二季度人民币614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62.6%增至66.9%[50]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156亿元增加44.8%至第二季度人民币225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8.0%增至24.5%[53] - 研发开支由2025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58亿元增加8.5%至第二季度的人民币63亿元[54] - 新业务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至7.1%[23] 业务运营亮点 - 美团闪购业务订单量和交易金额强劲增长,截至6月底布局超过50,000家美团闪电仓[20] - 到店酒旅业务维持强劲增长,已帮助超100万独立手艺人完成数字化建档[21] 现金流量(当期)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7.73亿元人民币[73][74]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5.42亿元人民币[73][75]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23.24亿元人民币[73][76]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增长2.2%至292.09亿元人民币(2024年:285.72亿元)[179]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减少60.4%至128.30亿元人民币(2024年:324.14亿元)[180] - 购买理财投资净支出减少58.9%至377.85亿元人民币(2024年:920.88亿元)[179] - 理财投资到期收回款项减少42.4%至715.81亿元人民币(2024年:1242.25亿元)[179] - 借款偿还金额减少48.4%至107.20亿元人民币(2024年:207.92亿元)[180] - 购回普通股支出减少97.1%至3.65亿元人民币(2024年:124.53亿元)[180] -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增长47.6%至312.84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11.97亿元)[180] - 已付所得税增长38.7%至3.53亿元人民币(2024年:2.55亿元)[179] 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人民币,短期理财投资694亿元人民币[7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长43.5%至1016.56亿元人民币[169] - 短期理财投资减少28.8%至693.61亿元人民币[169] - 贸易应收款项增长18.4%至31.41亿元人民币[169] - 总权益增长6.8%至1842.98亿元人民币[169][170] - 应付票据减少29.5%至268.36亿元人民币[170]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长12.5%至340.26亿元人民币[169] - 存货增长43.2%至24.83亿元人民币[169] - 递延税项资产增长11.3%至21.42亿元人民币[16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借款及应付票据总额为448亿元人民币[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4%[77]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增长85.8%至1016.5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47.04亿元)[180] 金融资产及投资(公允价值)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第三级金融资产总额为679.38亿元人民币,占金融资产总额的85.0%[195]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理财投资总额为360.94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三级资产占比74.1%(267.56亿元)[195] - 其他金融投资(计入当期损益)总额为201.34亿元人民币,全部为第三级资产[195] - 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1285.4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799.58亿元人民币,降幅37.8%[195][198] - 第三级理财投资(计入当期损益)从743.72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67.56亿元人民币,降幅64.0%[195][198] - 第二级理财投资(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从33.4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5.44亿元人民币,降幅53.9%[195][198] - 第一级金融资产从21.9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1.38亿元人民币,降幅48.2%[195][198] - 应收贷款(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从89.6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94.20亿元人民币,增幅5.1%[195][198]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从4.21亿元人民币减少至0.54亿元人民币,降幅87.2%[195][198]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其他金融投资减少27.8%,从37.32亿元人民币降至26.96亿元人民币[195][198] - 2025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量投资产生收益12.86亿元人民币[165] - 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收益人民币481.5百万元,较第一季度收益人民币804.8百万元减少[57] 其他财务数据(非核心业务) - 应占采用权益法列账的投资之溢利从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3.412亿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人民币8920万元[4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7亿元,占收入百分比2.9%[55] - 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由第一季度的人民币121.5百万元减少至第二季度的人民币19.2百万元[56] - 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808.0百万元,较第一季度人民币14亿元减少[58] - 未分配项目经营亏损由人民币652.1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16亿元[62] - 2025年上半年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为1.41亿元人民币[165]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5.72亿元人民币[165] - 其他全面亏损达19.6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收益4.19亿元人民币[167]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6,720,459千元[176] -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权益结算部分增加其他储备人民币3,098,489千元[174] - 购回普通股导致库存股份减少人民币364,843千元[174] - 行使购股权及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使股份溢价增加人民币5,694,681千元[174] - 货币换算差额带来其他储备增加人民币761,967千元[176] - 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他储备减少人民币185,045千元[176] - 应占联营公司净资产的其他变动增加权益人民币106,412千元[174] -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税收优惠增加其他储备人民币372,675千元[174] - 累计亏损总额为人民币129,440,829千元[174]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84,355,914千元[17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王兴通过信托持有489,600,000股A类股份,占总股本84.50%[90] - 董事王兴通过Shared Patience持有26,269,783股A类股份,占总股本4.53%[90] - 董事穆荣均通过信托持有63,569,388股A类股份,占总股本10.97%[91]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6,109,886,658股,其中A类股份579,439,171股,B类股份5,530,447,487股[95] - 主要股东Crown Holdings持有489,600,000股A类股份,占总股本84.50%[94] - 王兴通过信托及受控法团权益持有489,600,000股A类股份,占该类股份的84.50%[96][100] - 穆荣均通过信托及关联实体持有63,569,388股A类股份,占该类股份的10.97%[96][100] - BlackRock, Inc.持有323,160,361股B类股份,占该类股份的5.84%[96] - JPMorgan Chase & Co.通过多重权益结构持有B类股份,其中实益拥有人部分为65,796,295股(1.19%),借出代理部分达163,723,365股(2.96%)[96]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为6,109,886,658股,其中A类股份579,439,171股,B类股份5,530,447,487股[100] - 王兴实益拥有515,869,783股A类股份,占非保留事宜股东决议案投票权约45.55%[124] - 穆荣均实益拥有63,569,388股A类股份,占非保留事宜股东决议案投票权约5.61%[124] - 所有A类股份转换后将发行579,439,171股B类股份,占已发行B类股份总数约10.47%[124] - 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王兴兼任,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敏德自2025年5月26日起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34] - 冷雪松和沈向洋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获重选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6] - 公司已采纳第九次经修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以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25] - 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9] - 企业管治委员会包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及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49] - 企业管治委员会确认公司已采取充足措施管理不同投票权受益人的潜在利益冲突[154] - 企业管治委员会建议董事会保留公司当前合规顾问的服务[154] 股份激励计划与购股权 - 首次公開發售前僱員股份激勵計劃下未行使購股權總數從16,128,395股減少至15,413,845股,減少715,550股[107] - 首次公開發售前僱員股份激勵計劃下其他僱員購股權於報告期間行使713,012股,行使價範圍為0.000017美元至5.18美元[107] - 首次公開發售前僱員股份激勵計劃下購股權於報告期間失效1,538股[107] - 董事穆榮均持有4,500,000股未行使購股權,行使價範圍為3.86美元至5.18美元[107] - 首次公開發售前僱員股份激勵計劃下有效受限制股份单位保持2,000股不變[108] - 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下未行使購股權總數保持57,347,247股不變[110] - 2024年3月25日授出購股權56,113,263股,行使價93.3港元,歸屬期9.5年[110] - 2020年7月20日授出購股權627,984股,行使價195.98港元[110] - 2020年4月24日授出購股權226,000股,行使價100.15港元[110] - 2019年7月5日授出購股權380,000股,行使價69.1港元[1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授予雇员及服务提供者的有效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108,961,647个[114] - 报告期间内,公司新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35,641,194个,其中雇员部分为35,609,618个,服务提供者部分为31,576个[114] - 报告期间内,已归属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42,319,187个,其中雇员部分为42,256,739个,服务提供者部分为62,448个[114] - 报告期间内,失效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6,837,108个,其中雇员部分为6,663,105个,服务提供者部分为174,003个[1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份计划项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593,855,474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9.72%[122] - 报告期间根据所有股份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可能发行的B类股份数目占已发行B类股份加权平均数的0.65%[119] -
智通ADR统计|9月2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22:26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6404.18点,较香港收盘价26484.68点下跌80.50点,跌幅0.30% [1] - 当日最高价26430.39点,最低价26319.63点,振幅0.42% [1] - 成交量达6604.63万股,平均价格26375.01点 [1] 主要成分股价格变动 - 腾讯控股ADR报648.343港元,较港股650.000港元下跌1.657港元,跌幅0.25% [2][3] - 阿里巴巴ADR报170.695港元,较港股172.000港元下跌1.305港元,跌幅0.76% [3] - 汇丰控股ADR报107.287港元,较港股107.100港元上涨0.187港元,涨幅0.17% [2][3] - 建设银行ADR报7.261港元,较港股7.300港元下跌0.039港元,跌幅0.54% [3] - 小米集团ADR报59.114港元,较港股59.450港元下跌0.336港元,跌幅0.56% [3] 其他重要个股表现 - 网易ADR报234.854港元,较港股234.400港元上涨0.454港元,涨幅0.19% [3] - 美团ADR报101.870港元,较港股102.300港元下跌0.430港元,跌幅0.42% [3] - 京东集团ADR报136.852港元,较港股137.600港元下跌0.748港元,跌幅0.54% [3] - 快手ADR报75.294港元,较港股78.150港元下跌2.856港元,跌幅3.65% [3] - 比亚迪股份ADR报107.318港元,较港股108.200港元下跌0.882港元,跌幅0.82% [3]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追踪 中国光大控股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9
港股通成交概况 - 9月25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563.55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36.05% [1] - 当日港股通净买入金额达72.15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以182.84亿港元成交额居首 小米集团-W和中芯国际分别以114.02亿港元和77.63亿港元位列第二、三位 [1] 个股活跃度排名 - 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及美团-W近一个月均上榜23次 为最受关注个股 [1] - 华虹半导体近一个月上榜18次 优必选上榜10次 [1] - 中国光大控股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当日成交额14.37亿港元 [1] 重点个股表现 - 中国光大控股当日收盘上涨25.89% 但遭港股通净卖出0.71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虽成交114.02亿港元 却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净买入46.32亿港元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1] 股价变动情况 - 晶泰控股日涨跌幅5.63% 华虹半导体涨4.74% 小米集团-W涨4.48% [1] - 山高控股下跌4.39% 阿里巴巴-W下跌1.15% [1] - 多数个股收盘价呈现上涨态势 仅少数出现下跌 [1]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25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6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3%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金额1563.10亿港元 其中买入836.78亿港元 卖出726.32亿港元 净买入110.4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77.51亿港元 净买入62.16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85.59亿港元 净买入48.30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82.84亿港元居首 小米集团-W成交114.02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77.63亿港元 [1] - 7只个股同时上榜港股通(深)和港股通(沪)活跃股 包括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 [2] - 净买入个股共10只 净卖出个股包括小米集团-W(净卖出8.02亿港元)、晶泰控股(净卖出1.20亿港元)和中国光大控股(净卖出7136.51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46.32亿港元 股价下跌1.15% 且连续2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720.86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股价上涨0.23% [1][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59亿港元 股价上涨0.07% 连续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5.60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虽股价上涨4.48% 但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1.96亿港元 股价大涨4.74% [2] - 快手-W获净买入4.63亿港元 股价上涨1.69% [2] - 地平线机器人-W获净买入3.39亿港元 股价上涨3.31% [2] - 商汤-W获净买入2.77亿港元 股价持平 [2] - 美团-W获净买入1.84亿港元 股价微涨0.10% [2]
平台促销成本不得变相或直接转嫁商户
齐鲁晚报· 2025-09-25 12:51
行业监管框架升级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外卖行业监管进入精细化治理阶段 [1][9] - 新规针对食品安全、商户经营负担、骑手权益保障等核心问题划定规范红线 [1][2] - 与《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行法律法规有效衔接,需多部门协同推动落地 [9] 竞争秩序规范 - 禁止平台发起"百亿补贴""大额神券"等加剧市场内卷的补贴活动 [2] - 要求促销活动公开透明、规则公平合理,防止"内卷式"竞争 [2] - 严禁平台将促销成本转嫁给商户或骑手,禁止强制商户参与促销 [7][8] 商户权益保障 - 要求平台公开收费适用条件、标准及保底金额,解决收费不透明问题 [7][8] - 禁止使用"零元购""整单免费"等宣传语,优惠后成交价不得为零或负 [8][10] - 为中小微商户制定费用减免措施,保障经营自主权 [7][10] 骑手权益保护 - 建立与工作任务匹配的报酬机制,保障合理收入 [6] - 设置连续工作4小时疲劳提示机制及单日接单量上限 [6][10] - 要求以通俗语言公示配送费计算规则,保障休息权与知情权 [6][10] 食品安全管理 - 强化商户资质审核,需提交证照、门店实景及"一镜到底"定位视频 [3] - 建立算法驱动的接单控制提示机制,监测订单负荷并触发预警 [4] - 要求外卖与堂食食品质量保持一致,从源头阻断"幽灵外卖" [3][10] 行业生态优化 - 标准聚焦平台、商户、配送员多元主体间的行为协同 [9] - 整合食品安全、公平竞争、劳工权益等多维度监管要求 [9] - 推动形成公平有序可持续的行业格局,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