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力新能(03677)

搜索文档
正力新能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 2025-08-22 12:56
恒生指数纳入调整 - 正力新能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变动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起生效[1] - 沪深交易所将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1]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公司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港股通调入标准[1] 公司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98亿元至2.43亿元[1] - 去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1.30亿元[1] - 净利润同比增加人民币3.28亿元至3.73亿元[1]
正力新能(03677)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2:54
公司动态 - 正力新能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变动将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起生效[1] - 沪深交易所将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1] -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公司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港股通调入标准[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98亿元至2.43亿元[1] - 去年同期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30亿元[1] - 净利润同比增加约人民币3.28亿元至3.73亿元[1]
锂电产业链周记 | 比亚迪、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再次入选院士候选人 恩捷股份终止锂电池铝塑膜项目
新浪财经· 2025-08-22 12:51
航空动力电池进展 - 正力新能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零重力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证并开启批量交付 该飞机为中国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且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1] - 正力新能2023年5月发布"三高一快"飞行器电池 圆柱形态下能量密度超320Wh/kg 支持20%低电量时12C高倍率放电 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 [1] 固态电池产业布局 - 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湖北生产基地项目于8月18日在潜江市签约 实现从技术到全固态电池量产应用的新阶段 系继北京重庆安徽后的关键布局 [2] - 太蓝新能源与多家无人机和具身智能领域企业深化合作推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材料技术开发 [2]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 国轩高科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固态电池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 重点围绕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开发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联合开展关键材料技术攻关 [4] - 国轩高科自2019年起系统性布局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研发 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 [4]
航空电动化风起,动力电池厂商正力新能做起“空中生意”
经济观察报· 2025-08-22 11:1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于2023年规划"海陆空"全场景电动化战略 覆盖新能源汽车 航空器及船舶领域[2][11] - 航空电动化被视为实现"陆海空"零碳企业目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航空电池切入固定翼飞机及eVTOL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1][12] - 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9.85GWh 市场占比1.8%位列全国第九 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98-2.43亿元实现同比扭亏[8]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航空电池具备"三高一快"特征:高安全(失效概率低于十亿分之一) 高能量密度(圆柱形态超320Wh/kg) 高功率(20%电量时支持12C放电) 快充(15分钟充至80%)[6][7] - 第二代航空电池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 适配固定翼 复合翼 多旋翼等不同构型电动飞机[7] - 通过DO311产品认证及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成为行业首家完成适航取证企业[5][6] 合作伙伴与市场应用 - 为零重力飞机工业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独家供应电池系统 该机型为中国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 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且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1][3] - 与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合作供应RX4E飞机(中国首款四座电动飞机)电池系统 该研究院已研制10余款新能源通用飞机 累计飞行2.7万小时[4][5] - 客户群体包括大众 丰田 通用等跨国企业 一汽 上汽 广汽等国内车企 以及零跑等新势力企业[9] 行业背景与机遇 - 低空经济带来万亿级市场规模 电动航空器在农林牧渔 物流 文旅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加速[2][3]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需超300Wh/kg(车用电池普遍低于250Wh/kg) 2030年目标提升至500Wh/kg[7] - 航空领域对电池性能敏感度高而成本相对不敏感 为动力电池厂商提供避免"内卷"的新增长点[10][12] 研发与生产体系 - 形成以常熟为中心的研发制造运营一体化体系 集中式模式提升公司效率[9] - 2021年后新建产线具备更高生产效率 避免同行升级产线的高额投入[10] - 前身新中源丰田已供应300万台混动汽车电池 公司管理层具备福耀玻璃等汽车零部件行业背景[9]
航空电动化风起,动力电池厂商正力新能做起“空中生意”
经济观察报· 2025-08-22 10:5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量产交付获得适航认证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 成为行业首家实现航空电池量产交付的企业 抢占低空经济电动化风口 [2][3][8] - 公司航空电池具备"三高一快"技术特征 能量密度超320Wh/kg 支持12C高倍率放电 15分钟充80%电量 安全标准达ppb级 [9][10] - 公司实施"海陆空"全场景电动化战略 以航空电池为突破口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避免车规级电池行业"内卷" [3][13][15] 技术突破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超320Wh/kg 远超车用电池250Wh/kg水平 支持20%低电量时12C放电 车用电池峰值仅5C [9] - 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迭代第二代产品 适配固定翼/旋翼/eVTOL等多构型飞机 安全失效概率低于十亿分之一 [10] - 通过DO311产品认证和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成为行业首家完成双认证企业 [8] 合作伙伴与市场应用 - 为零重力飞机工业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独家供应电池 该机型为中国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 100%国产化 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5][6] - 与辽宁通航研究院合作供应RX4E飞机电池 该研究院已研制10余款新能源飞机 累计飞行2.7万小时 [6] - 低空经济催生万亿级市场 电动航空预计为电池行业带来百亿新增市场空间 [3][15] 公司背景与战略 - 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9.85GWh 市占率1.8%位列全国第九 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98亿-2.43亿元实现扭亏 [12] - 股东方常熟新中源投资曾与丰田合资 累计供应300万台混动汽车电池 客户包括大众/丰田/通用及一汽/上汽/广汽等 [12][13] - 采用常熟集中式研发制造运营体系 新产线生产效率更高 避免同行产线升级投入 [1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航空领域对电池性能敏感度高而成本相对不敏感 有利于打造差异化优势 [13] - 航空电池技术反哺车规级电池 形成技术协同效应 [15] - 响应国家低空经济政策导向 将航空脱碳纳入ESG战略 助力2030年碳达峰目标 [15]
航空电动化风起,正力新能抢做“空中生意”
经济观察网· 2025-08-22 04:5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于2023年提出"海陆空"战略,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航空器及船舶的动力电池应用场景 [4] - 航空电动化被视为公司实现"陆海空"零碳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切入电动固定翼飞机和eVTOL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5] - 公司通过航空电池业务规避车规级电池行业的内卷竞争,重点提升技术、品质和品牌价值 [17]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航空动力电池具备"三高一快"特征:高安全(失效概率低于十亿分之一)、高能量密度(超320Wh/kg)、高功率(20%电量时支持12C放电)、快充(15分钟充至80%) [9][10] - 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的第二代航空电池于2025年推出,可适配固定翼、旋翼及倾转旋翼等多类航空器 [10] - 产品通过DO311认证及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行业首家同时取得体系与产品双认证的企业 [9] 合作伙伴与市场应用 - 为零重力飞机工业的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中国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独家供应电池,该机型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且累计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5][6] - 与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合作,为其RX4E飞机(中国首款四座电动飞机)提供电池系统,该研究院已研制10余款新能源飞机且累计飞行2.7万小时 [6] - 通过战略合作为固定翼、旋翼飞机及eVTOL等航空器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6]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低空经济催生万亿级市场规模,电动航空器在农林牧渔、物流、文旅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 [5]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需超300Wh/kg(车用电池普遍低于250Wh/kg),且功率要求达12C(车用电池峰值约5C),技术门槛显著高于车规级电池 [10] - 目前全球可实现电池驱动飞机量产的企业极少,中国创业公司正推动100%国产化电动飞机发展 [5]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9.85GWh,市占率1.8%位列全国第九,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98亿-2.4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1] - 前身为2013年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新中源丰田,已供应300万台混动汽车电池,后通过收购塔菲尔电池正式进入动力电池制造领域 [11] - 核心团队具备汽车零部件行业背景(福耀玻璃),客户涵盖大众、丰田、通用、一汽、上汽、广汽及零跑等车企 [13][14] 产能与运营优势 - 采用以常熟为中心的集中式研发制造运营体系,区别于同行分布式布局,提升运营效率 [14] - 2021年新建产线具备更高生产效率,避免老旧产线升级改造的高额投入 [14]
摩根士丹利重磅策略:南向通成港股 “定海神针“ 周六福、云知声等或迎先机
智通财经· 2025-08-21 02:47
南向通资金影响力 -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核心动力 每日净流入占港交所主板成交额超三分之一 持仓占港股自由流通市值近15% 较2024年前均增长超30% [2] - 2025年以来南向累计净流入达140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日均流入同比激增84.6% [2] - 定价权持续提升 因港股独特投资机会(互联网、新消费领域)和长期政策支持 影响力将愈发深远 [1][2] 纳入南向通股票表现规律 - 纳入前30天平均上涨3.7% 跑赢恒生指数5.2% 跑赢所属行业5.6% [3] - 纳入前15天平均上涨1.6% 跑赢恒生指数2.4% 59.7%股票跑赢所属行业 [3] - 2025年2月纳入的27只股票中26只上涨 63%跑赢大市 平均绝对收益41% 相对恒指收益19% [3] - 纳入后短期承压(30天相对恒指收益-2.0%)但长期(90天)超额收益达4.6% [3] 摩根士丹利选股模型表现 - MSSBT模型过去4次半年度纳入周期平均命中率85% 2024年8月周期命中率高达97% [4] - 模拟组合纳入前30天平均绝对收益10.1% 跑赢恒指7.4% 优于实际纳入股票表现 [4] - 筛选标准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资质(市场价值前95%、周转率达标)、市值超50亿港元 剔除高持股集中度及信托基金 [4] 潜在纳入标的行业分布 - 预计9月19只股票纳入 覆盖7大行业 医疗健康(6只)和工业(5只)占比超50% [5] - 反映资金对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制造(新能源电池、自动化)领域关注升温 [5] - 市值前五候选股:曹操出行(工业) 映恩生物(医疗健康) 南山铝业国际(材料) 正力新能(工业) 云知声(信息技术) [6] 候选股票具体数据 - 云知声(09678)股价713港元 年内涨幅140.6% 平均市值16亿美元 三个月平均日成交额3460万美元 [7] - 周六福(06168)股价46.4港元 年内涨幅54.8% 平均市值13亿美元 三个月平均日成交额3970万美元 [7] - 曹操出行(02643)股价59港元 年内涨幅63.9% 平均市值25亿美元 三个月平均日成交额5080万美元 [7] - 医疗板块中映恩生物(09606)未列详细数据 但双抗生物(2617 HK)年内涨幅105.4% 平均市值10亿美元 [7] 投资策略建议 - 建仓时机选择纳入前1个月入场 贴合资金提前布局节奏 [8] - 持仓策略采用等权重配置模型筛选股票 实现风险分散 [8] - 止盈节点设定在9月8日正式纳入日卖出 锁定短期收益 [8]
正力新能陈继程:破解“内卷”更要“卷技术、卷价值”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0 06:12
公司战略与技术发展 - 正力新能于2025年8月18日在常熟总部召开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 [1] - 公司从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向航空电池领域拓展 航空电池技术要求更高且研发可反哺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1] - 航空电池整体研发制造使车规级电池受益 航空级安全边界识别可应用于车规级电池 两者安全原则相辅相成 [2]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显著高于传统动力电池 大幅减轻电池重量并提升电动飞行器续航能力 [2] - 通过材料体系和电芯设计优化 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输出 解决传统电池能量密度与功率性能难以兼得的难题 [2] - 航空电池涉及更先进材料且安全要求更高 电动飞机轻量化设计经验可助力其他高端制造领域升级 [1] 行业应用与协同效应 - 电动航空以运营性质为主 对充电速度要求极高 需避免飞机等待充电情况 [2] - 电动航空发展与低空经济崛起紧密相连 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的动力系统是低空经济落地核心前提 [2] - 电动飞机国产化经验可反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等行业 通过技术交叉融合带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1]
为国产电动飞机装上“大心脏” 正力新能电动航空能源系统达成首批量产交付
苏州日报· 2025-08-20 00:2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正力新能电动航空能源系统实现首批量产交付 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 集成高能量密度(超320Wh/kg) 高安全 高倍率 快充的"三高一快"性能 [1] - 产品支持15分钟快充至80%电量 在20%低电量状态下仍可实现超12C高倍率放电 满足航空级别安全标准 [1] - 技术方案完全自主研发 实现从材料 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国产化 [1] 市场与商业化进展 - 该系统为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提供技术支撑 助力其通过适航审定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1] - RX1E飞机已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证 正力新能电池同步获得"航空电池适航证书" [1] - 批量交付标志着中国电动航空能源系统正式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2] 企业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首批具备eVTOL电池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 自2021年立项电动航空能源系统 [2] - 具备从电芯 BMS到系统的全链条开发设计与制造能力 最早提出航空动力电池"三高一快"设计理念 [2] - 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首家获得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TC取证的企业 获评苏州市首批"低空经济"领航企业 [2]
国产航空动力电池破解“不可达三角”,固定翼飞机迎来量产关键助力
钛媒体APP· 2025-08-19 07:4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航空动力电池是电动航空商业化关键 长期受困于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不可达三角"技术瓶颈 [1] - 电动航空电池性能需求高于车规级标准 行业存在"车用电池当前顶点只是航空动力电池起点"的说法 [6] - 国内头部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均在积极布局低空产业领域 [6] 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LISA-321"研发战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023年5月推出行业首款"三高一快"飞行器电池 [6] - 电池能量密度超320Wh/kg 支持20%低电量时12C高倍率放电 15分钟内充满80%电量 [7] - 电池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 从技术根源破解行业痛点 [7] 适航认证里程碑 - 2025年8月18日 公司独家供应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证 [1] - 适航取证需通过产品设计、生产体系、质量控制等全环节严苛审查 取证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 [3] - 此次认证标志公司航空动力电池正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并实现量产交付 [1] 产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早期识别电动航空前景 通过技术验证-小批量试产-适航认证协同模式优化产品 [5] - 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首家获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5] - 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签署战略协议 将在eVTOL等机型开展深度合作 [7] - 与辽宁通航签订四座电动飞机RX4E后续电池系统研发与供应战略协议 [7] 产业影响 - 实现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5] - 助力国产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1] - 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显著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航空产业话语权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