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易鑫集团(02858)
icon
搜索文档
易鑫集团(0285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6:57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858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 | USD | | 0.0001 | USD | | 1,5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US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 | USD | | 0.0001 | USD | | 1,5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USD 1,500,000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0:23
沽空比率排行 - 华润啤酒-R(80291)沽空比率达100%位列首位 [1][2] - 李宁-R(82331)以100%沽空比率并列第一 [1][2] - 腾讯控股-R(80700)以95.84%沽空比率位列第三 [1][2] - 友邦保险-R(81299)沽空比率92.47%位列第四 [2] - 比亚迪股份-R(81211)沽空比率89.85%位列第五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35.98亿元高居榜首 [1][2] - 百度集团-SW(09888)沽空金额25.30亿元位列第二 [1][2] - 小米集团-W(01810)沽空金额14.66亿元排名第三 [1][2] - 泡泡玛特(09992)沽空金额12.55亿元位列第四 [2] - 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11.93亿元位列第五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中国平安-R(82318)偏离值46.83%位居首位 [1][2] - 腾讯控股-R(80700)偏离值43.52%排名第二 [1][2] - 易鑫集团(02858)偏离值38.34%位列第三 [1][2] - 华润啤酒-R(80291)偏离值37.74%排名第四 [2] - 李宁-R(82331)偏离值35.32%位列第五 [2] 特殊个股表现 - 腾讯控股同时出现在沽空比率前三(95.84%)和偏离值前三(43.52%) [1][2] - 新鸿基地产-R(80016)呈现负偏离值-3.48% [2] - 中芯国际(00981)沽空比率仅6.80%为金额榜中最低 [2] - 建设银行(00939)沽空金额6.52亿元进入前十 [2]
万字长文 | AI落地的十大问题
钛媒体APP· 2025-09-18 05:2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企业级AI应用从试点走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AI正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企业经营中需量化价值的核心能力 但企业在战略制定、技术实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系统性挑战 [1] - 2025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聚焦AI落地"十大核心问题" 通过行业领先企业的实战案例分享 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推动AI从概念验证走向生产级应用 [1][3][5] AI战略共识构建 - 企业面临从技术试点到战略重构的关键转折 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认知落差 90%的AI项目未能实现预期 70%的高管认为效果不佳 [8][16] - 瑞幸咖啡通过AI驱动价值链重构 以数字化底座支撑用户、产品、门店三大支柱 实现爆品预测准确率85% 租金占比降至8%以下 以9.9元定价策略颠覆行业格局 [12] - 企业需重新定位AI与人的关系 AI应作为提供策略的"顾问"和鼓励执行的"教练" 而非单纯工具 人机协同需遵循"334框架":30%人类智能定战略 30%人工智能做分析 40%执行系统保交付 [16][18] 技术可靠性与可解释性 - AI幻觉和决策黑箱问题成为证券行业深度应用的关键瓶颈 金融业务要求输出内容必须可靠可解释 且严禁未经许可的投资建议 [21][24] - 国泰海通构建千亿参数多模态证券垂类模型 采用"可信知识库+小模型校验"双重保障机制 通过180多个业务方法库实现分析过程可追溯 满足监管合规要求 [23][26][28] - 业务部门深度参与是保障AI可靠性的关键 国泰海通技术团队与业务人员共同设计场景 业务人员占比远高于技术团队 [29] 数据基础与治理 - 数据质量贯穿全生命周期 香港医管局30年积累近60亿条高质量医疗数据 通过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高效互通 诊疗时可实时调阅患者全病程记录 [33][35][36] - 数据困境主要源于信息割裂和标准不一 香港赛马会面临跨国数据整合挑战 海外赛马数据缺少标准化采集 单场比赛视频分析需20个GPU集群 处理成本极高 [38][40] - 数据使用成本决定应用有效性 随着算力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当前数据挑战将成阶段性现象 医疗行业需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服务产品化和生态空间化 [41][50] 应用场景选择 - 企业应避免"技术优先"误区 易鑫集团年交易规模700亿人民币 80%用户来自三线以下城市 通过自研AI大模型实现获客、风控、路由匹配全流程智能化 帮助三农群体获得金融服务 [46][48] - 医疗领域强调"数据-AI能力-行业Know-how"黄金三角 业务人员参与开发对成功落地至关重要 医生通过接触AI大模型提升诊疗水平 但需平衡AI建议与专业诊断的关系 [49] - 医药行业AI应用处于早期阶段 需确保数据质量和数量 进行全新流程设计 中国药品审评改革深化 CDE筹划AI辅助审评将促进行业发展 [50][51] 模型选型策略 - 仅40%的POC项目能走向生产 失败主因包括业务评估不足、数据准备不充分等 而非模型选择错误 企业焦点应从"选哪个模型"转向如何避免POC陷阱 [56][58] - ROI衡量需关注新业务模式创新 亚马逊Ring智能摄像头通过增加AI功能推出视频回看订阅服务 创造新增长点 单纯运营效率提升反居次要位置 [60] - 模型选型需综合考虑数据持续投入能力、工程化水平和Agent范式把握 企业竞争力体现在系统化生产部署能力而非模型选择 [60] 行业模型落地 - 行业小模型比通用大模型更具优势 通用模型训练使用65万亿数据 而行业内部沉睡着170万亿未利用数据 医疗领域豆蔻妇科模型问诊准确率达90.2% 通过妇科主任级考试得分64.94超越GPT-5的52.5分 [64][66] - 行业模型需具备复杂推理和专业数据生产能力 航旅纵横强调行业大模型是系统工程 需建立"数据-模型-数据"闭环保持持续进化 [71][73] - 酒店行业通过AI数字经理实现收益优化 五一期间杭州门店通过实时商圈流量分析 在店长经验判断与AI建议冲突后执行降价策略 最终入住率提升8.3% RevPAR实现增长 [73][74] 知识库体系建设 - 企业42%知识留存人脑 26%以文档存储 仅12%进入可检索知识库 东航员工每天花1.2-2.7小时跨系统检索知识 [80][81] - 东航通过RAG技术构建涵盖300多本公司手册的知识库 服务超1万名一线员工 地服人员询问"大提琴托运"可迅速返回精准规定 减少70%的旅客投诉 [83] - 知识管理目标是无缝嵌入生产过程 东航已有400多个部门级智能体投入运行 新开航线智能体可快速生成覆盖经济效益、飞行条件的分析报告 [83][84] 人机协同实践 - 美的荆州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由"工厂大脑"统一协同计划、供应链、物流和生产 上半年实现财务认可提效2.83亿元 节省490.4万小时 [89][91] - 一线员工参与智能体开发 美的内部涌现9000多个"民间智能体" 由业务人员自主开发解决实际痛点 [91] - 云迹科技机器人完成超5亿次任务 服务3万多家酒店 行走2033万公里 具备学习力、适应力等六维能力 在酒店场景中能通过电话温柔提醒客人取物 为盲人开启无障碍服务 [91][93] 人才战略调整 - AI岗位需求量同比翻倍 但人岗适配率仅20% 企业需从"花钱买人才"转向"主动造人才" 将人才战略与业务战略同步推进 [99][100] - 传统制造企业案例显示 基于战略明确人才画像后 对业务人员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同时在关键岗位引入外部专家 可搭建完整人才体系 [102] - 需构建"全职员工+外包/独立顾问+数字员工"多元用工模式 AI原生国企从10人团队快速成长为近200人的明星企业 得益于灵活用工形态 [102] 安全合规管理 - 财务领域数据合规是"生死线" 2020-2024年受处罚上市公司财务人员从60人升至137人 年复合增长率23% 70%-80%处罚集中在虚假财务报告和未及时披露信息 [108][109] - AI在财务合规的应用包括智能票据处理、现金流预测、欺诈检测等 智能报销平台可通过语音指令自动完成票据整理与填报 提升效率并保障合规性 [110][111] - 需警惕AI生成技术带来的风险 Nano Banana能零成本在十几秒内篡改电子原始凭证 对财务数据合规构成巨大挑战 [113]
易鑫首席科技官贾志峰:易鑫有责任自研大模型,赋能汽车金融全行业
钛媒体APP· 2025-09-15 11:06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是领先的汽车金融科技平台 年交易额达700亿人民币 服务超1500万用户[3][4][13] - 平台连接全国4.2万家经销商与上百家金融机构 覆盖新车和二手车业务场景[3][13] - 国际化布局已扩展至新加坡 日本 马来西亚和南美等市场[3][14] 目标客群与市场机会 - 聚焦服务2.5亿灵活就业人群及下沉市场用户 包括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牧民等风险人群[2][5][13] - 在新疆和内蒙累计服务超2万名牧民 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5] - 海外市场服务中低收入群体 如马来西亚从事行政和保洁工作的夫妇[14] 技术体系与平台建设 - 构建全流程智能化业务系统 累计AI平台服务次数达7300万次[6][7] - 开发可配置运营平台 包括决策流平台(2018) 模型平台(2019) 机器人平台(2020)和大模型训练平台(2023)[7] - 通过对话式工具替代传统表单 智能路由匹配金融机构 个性化智能催收策略提升效率[6][7] 核心模型与研发突破 - 自主研发汽车金融行业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大模型 基于独家风险人群数据训练[2][11] - 新研发的Agentic多模态模型能分析非结构化过程数据 提升金融审批精准度[12] - 模型矩阵包含不同尺寸领域模型及多模态模型 数学等通用能力比肩主流开源模型[11] 风控创新与数据应用 - 风险定价解决方案为不同风险等级客户定制金融方案 如调整月供或首付比例[6] - 重点挖掘"如何回答问题"的过程数据价值 而非传统结果数据 增强欺诈识别能力[12] - 通过多轮交互自动化处理复杂审批流程 减少人工介入 提升用户体验与审批效率[12] 生态合作与行业价值 - 开放科技平台允许金融机构接入渠道 风控 资管等模块化服务[13] - 推动行业数据共享与生态共建 支持金融机构服务传统覆盖不足客群[11][13] - 同一技术系统同时服务国内牧民与海外家庭 验证科技方案的跨市场适配性[3][14]
易鑫贾志峰:自研Agentic大模型将大幅提升融资申请通过率
搜狐财经· 2025-09-12 07:47
公司技术战略 - 自研大模型深度融合行业逻辑 实现金融风控可思考和可判断能力[1] - 通用大模型外挂知识库方式仅能实现可检索和可分析功能[1] - 即将发布Agentic大模型大幅提升融资申请通过率[1] 业务覆盖规模 - 平台连接全国4.2万家经销商与百余家金融机构[1] - 技术能精准评估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客群[1]
易鑫集团(02858.HK):深耕互联网汽车金融 科技能力催生新动能
格隆汇· 2025-09-04 04:00
公司简介 - 腾讯控股的汽车金融平台 专注汽车交易及融资服务 腾讯持有53.88%股份为控股股东 [1]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22%至54.5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至5.49亿元 [1] - 2021-2024年利润复合增速达204% 呈现自营融资向交易平台业务加速转型特征 [1] 行业概况 - 汽车金融行业规模预计2029年达6.8万亿元 渗透率较成熟市场仍处低位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行业形成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平台多元竞争格局 [1] - 互联网平台凭借"场景+技术"双轮驱动 向更普惠智能化方向发展 [1] 业务发展 - 交易平台业务2025H1收入43.46亿元同比增长23.8% 金融科技业务收入18.73亿元同比增长124% [2] - 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3%提升至2025H1的43% 成为增长新驱动 [2] - 自营融资业务规模较2018年高点收缩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 科技能力 - 自2018年持续推进AI技术在风控与业务应用 构建决策流平台/模型平台/机器人平台 [2] - 2023年全面布局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 人工智能应用覆盖全业务价值链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6/13.98/17.01亿元 同比增速39.03%/24.12%/21.72% [3] - 对应EPS为0.17/0.21/0.26元/股 PE估值分别为16.09/12.96/10.65倍 [3] - 当前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3]
易鑫集团(02858):深耕互联网汽车金融,科技能力催生新动能
东吴证券· 2025-09-03 08:4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深耕互联网汽车金融,科技能力催生新动能,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8.29% [1][9] - 交易平台业务为战略重心,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2025H1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至18.73亿元 [9] - AI技术全面赋能业务全流程,风控体系完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9] - 当前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5年PE为16.09倍 [1][9] 公司简介 - 腾讯控股53.88%的汽车金融平台,专注汽车交易及融资服务,核心管理团队行业经验丰富 [9][16] - 业绩自2020年触底后持续高增,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04%,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至5.49亿元 [9][23] - 收入结构加速向交易平台业务转型,2025H1交易平台业务收入占比达80%,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4% [9][25] - 经营费用率持续优化,2025H1降至20.1%,但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59%至10.43亿元 [9][30] 行业概况 - 汽车金融行业规模预计2029年达6.8万亿元,当前渗透率50.5%,较成熟市场8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37][40] - 二手车金融渗透率仅38%,显著低于新车市场,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9][40] - 行业竞争主体多元化,商业银行占据46%市场份额,互联网平台凭借场景+技术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 [9][45][47] - 汽车金融公司展业规模收缩,2024年总资产同比下降11%至8551亿元 [9][48] 公司发展亮点 - 交易平台业务2025H1收入43.46亿元(同比+23.8%),金融科技服务费率提升至12.5%,促成交易规模315亿元 [9][57][61] - 自营融资业务战略收缩,2025H1收入11.06亿元(同比+15.6%),资产质量稳定,90日以上逾期率1.86% [9][67][75] - AI技术应用成效显著,Titan-AI平台完成超8200万次呼叫,每月节省70人月工作量 [9][80][81] - 风控体系实现全链路智能化,基于440万+用户数据构建风险画像,支持个性化定价 [9][8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90/149.47/182.38亿元,同比增速19.24%/26.78%/22.01% [1][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6/13.98/17.01亿元,同比增速39.03%/24.12%/21.72% [1][9] - 对应EPS分别为0.17/0.21/0.26元/股,PE估值16.09/12.96/10.65倍 [1][9] - 关键假设:金融科技业务服务费率12.5%-13.5%,贷款促成业务服务费率11%-15% [9][89]
易鑫集团(02858) - 非登记持有人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有关以电子方式发佈公司通讯安排的提示信...
2025-09-02 10:12
公司通讯发布 - 2024年6月11日起采用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1] - 中、英文版本将在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发布,替代印刷本[2] 非登记持有人接收 - 应提供有效电子邮件地址接收通知,否则需主动查看网站[3][4] - 想接收印刷本需填妥回条或发邮件,要求有效期至翌年年度报告[5] 其他事项 - 可提前不少于7天书面或邮件更改接收方式和语言版本[5] - 咨询事宜可在工作日致电服务热线[6] - 提供个人资料用于电子通讯,可书面申请查核修改[12]
易鑫集团(02858) - 致註册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有关以电子方式发佈公司通讯安排的提示信函
2025-09-02 10:10
公司通讯发布 - 2024年6月11日起采用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1] - 中、英文版本将在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发布,替代印刷本[2][8] 股东通知 - 部分股东未提供接收通讯电邮地址[3] - 建议股东扫描回条二维码或签署回条交回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提供电邮地址[3] - 未提供电邮地址可能无法收到通知,可主动查看网站或收取印刷本[4] - 若想收取印刷本,填妥回条交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或发邮件注明信息[5] - 以往选择将失效,需再次选择接收方式[5] - 可提前7天书面通知或电邮更改语言版本及收取方式[5] - 有疑问可工作日9:00 - 18:00致电(852) 2862 8688咨询[6]
易鑫集团(0285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2 10:01
汽车融资交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促成汽车融资交易约36.4万笔,同比增长10.7%[11]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总额达人民币327亿元,同比增长4.0%[11] - 易鑫集团2025年上半年汽车融资交易总数36.4万笔同比增长11%融资金额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6] 二手车融资业务 - 二手车融资金额约人民币182亿元,占汽车融资总额56%[11] - 二手车融资交易数量22.2万笔同比增长45%融资金额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占汽车融资总额比例提升至61%[26][27] 新能源汽车融资业务 - 新能源汽车融资交易数量9.3万笔同比增长34%融资金额9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26] - 金融科技业务对集团融资总额贡献度达46.7%新能源汽车在新车融资分部渗透率提升至53.8%[28] 新车融资业务 - 新车融资交易数量14.2万笔同比下降19%融资金额144.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26][27] 金融科技平台业务 - 金融科技平台促成融资额超人民币153亿元,同比增长58.2%[12] - 金融科技业务收入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5%促成融资总额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28] - 金融科技平台核心客户达15家同比增加3家核心客户贡献收入占比98%[29] - 来自每位核心客户的平均收入达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29] - 流量+科技模式促成融资金额1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30] - 纯技术模式促成融资金额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人民币55亿元,同比增长22.0%[1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人民币5.49亿元,同比增长33.9%[12]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2%至54.52亿元人民币,其中交易平台业务收入43.46亿元(+24%),自营融资业务收入11.06亿元(+16%)[42][43][45] - 总收入同比增长22.0%至5,452,057千元人民币,其中交易平台业务收入为4,345,653千元,自营融资业务收入为1,106,404千元[179] -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34%至5.49亿元人民币[66] -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33.9%至548,678千元人民币[179]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营业利润为9.0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83亿元增长33%[37][39]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6.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07亿元增长28%[38][40] - 营业利润为7.99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765亿元增长39%[37] - 净利润为5.48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097亿元增长34%[38]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9%至8.00亿元人民币[63]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6.48亿元人民币[42] - 基本每股盈利为0.082元人民币,摊薄每股盈利为0.080元人民币[179] 成本和费用表现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至1.72亿元人民币[42] - 信用减值亏损同比增长59%至10.43亿元人民币[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2%至172,487千元人民币[179] - 信用减值损失显著增加58.6%至1,043,375千元人民币[179] - 所得税费用增长85.0%至242,464千元人民币[179] - 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减少8%至4.87亿元人民币,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现金项目后实际增长20%至4.52亿元[57] - 行政费用同比增长36%至2.72亿元人民币,剔除非现金项目后增长23%至2.30亿元[5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至1.72亿元人民币,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增长61%至1.65亿元[60] - 信用减值亏损同比增长59%至10.43亿元人民币,其中其他应收款项拨备激增333.58%[61] - 股权激励费用为5876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602万元增长126%[37] - 资产及业务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为257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48亿元下降83%[37] - 被投资公司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为2376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132万元增长11%[37] 毛利率和费率表现 - 毛利率从48%提升至53%,毛利增长36%至28.86亿元人民币[42][51] - 交易平台业务毛利率达52%(+4个百分点),自营融资业务毛利率达56%(+11个百分点)[51] - 净服务费率从3.7%提升至4.8%,增加1.1个百分点[53] - SaaS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24%至18.73亿元人民币,促成交易金额达153亿元,服务费率从8.6%提升至12.3%[45][46] - 公司净息差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至5.8%,主要因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下降0.8个百分点[55] 业务收入细分 - SaaS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24%至18.73亿元人民币,促成交易金额达153亿元,服务费率从8.6%提升至12.3%[45][46] - 担保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至9.37亿元人民币,主要受二手车交易比例提升驱动[45][47] - 贷款促成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4%至14.21亿元人民币,反映公司向SaaS产品的战略转型[45][46] 资产和风险管理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管理资产总值约人民币1,121亿元[13] - 90日以上逾期率稳定在约1.86%[13] - 所有融资交易180日以上逾期率为1.35%,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9%下降0.04个百分点[72] - 90日以上(含180日以上)逾期率保持1.86%,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72] - 新融资交易中二手车份额增加但逾期率保持稳定[72] - 信用评估系统包含40余套模型分析多维数据[81] - 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车联网设备执行贷后管理及损失回收措施[78] - 反欺诈系统基于身份证及手机号等关键数据进行自动初步评估[81] - 人工评估流程可能包含电话访谈或上门访问[82] - 风险保证负债计提考虑资产组合质量及预期市场波动[71] - 应收融资租赁款账面值增长2%至286亿元人民币,拨备覆盖率从3.21%升至3.36%[69] - 一年内到期应收融资租赁款占比36.10%,到期日分布保持稳定[70] 现金流表现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期初增长35%至56.81亿元人民币[68]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5.3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34亿元大幅增长142.3%[8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人民币56.81亿元,较2024年底的42.13亿元增长34.9%[85] - 经营所得现金为1,716,161千元,同比增长146%[190]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35,606千元,同比增长142%[190] - 已付所得税为180,555千元,同比增长188%[190]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2,527千元,去年同期为所得45,743千元[190]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93,076千元,同比增长28%[1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486,155千元,同比增长51%[19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80,546千元,同比增长28%[190] - 借款所得款项为12,430,990千元,同比增长19%[190] - 偿还借款为10,953,126千元,同比增长16%[190] - 派付予公司股东的股息为543,635千元,同比增长206%[190] 负债和资本结构 - 借款总额增至人民币284亿元,较2024年底的269亿元增长5.6%,其中资产支持证券及票据占比30%[88] - 流动比率为1.17倍,较2024年底的1.25倍下降6.4%[91][93] - 资产负债比率保持稳定为55%[91][94]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1.75倍,较2024年底的1.64倍增长6.7%[91][95] - 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35.24亿元,较2024年底的46.44亿元减少24.1%[89] - 权益总额降至人民币163亿元,较2024年底的165亿元减少1.2%[9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6,280,363千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2%[182][187] - 总资产增长3.6%至50,339,790千元人民币,主要受应收融资租赁款(非流动18,417,454千元,流动10,185,615千元)驱动[182][184] - 总负债增长6.1%至34,059,427千元人民币,其中借款占主要部分(非流动12,424,941千元,流动15,993,539千元)[184] - 表外贷款安排下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增至人民币77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39亿元增长4.7%[71] - 融资担保合约风险保证负债为人民币2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亿元增长13.0%[71] - 发行3年期信用债规模合计人民币4.50亿元,票面利率降至3.3%[92] - 2025年6月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票面利率约2.26%[13] 投资和资产情况 - 公司持有Yusheng可换股票据初始本金2.6亿美元(约20.4亿港元),可转换为1300万股优先股,占其股本权益40.63%[99] - 公司分四次以现金认购Yusheng可换股票据,总现金对价0.88亿美元(约6.89亿港元)[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对Yusheng投资公允价值为3.58752亿美元(约25.6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5.1%[101] - 资本支出总额为人民币2928.1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8303.7万元减少64.7%[96] 人工智能和技术发展 - 易鑫集团升级专有垂直大模型并计划年内推出下一代Agentic大模型XinMM-AM1,大幅降低推理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14] - 人工智能语音代理处理近1.2亿次呼叫,将人工代理重新分配给高价值客户[32] - 人工智能将M1回收率提高一倍[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7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32] 电池相关业务 - 电池GAP产品交易量达约31千笔,同比增长44.5%[13] 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1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同比增长8.2%,其中新乘用车销量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13.0%[18] - 二手乘用车交易量达800万辆,同比仅增长0.5%,平均交易价格持续下滑[19] - 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500万辆,同比增长33.3%,渗透率连续多月超50%[19] - 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0万辆,同比增长10.4%,保持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20] - 中国品牌在新加坡总销量占比近30%,并通过战略收购推动马来西亚产业转型[20] - 汽车金融行业因监管措施加速整合,形成更规范合规的生态系统[20] -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市场推出直接租赁项目,拓展金融服务[21] - 政策聚焦以旧换新计划、新能源汽车创新及汽车金融数字化[22] 人力资源和薪酬 - 公司全职雇员数量从2024年底4278名增至2025年6月4539名,增加261名[104] - 报告期内集团薪酬成本总额6.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106]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张序安持有公司股份519,406,057股,占已发行股份7.67%[110] - 董事曾令祺持有公司股份1,269,576,886股,占已发行股份18.74%[110] - 董事姜东持有公司股份38,657,810股,占已发行股份0.57%[110] - Tencent Mobility Limited持有公司489,922,607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7.23%[117] - THL H Limited持有公司931,604,94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75%[117] - 添曜持有公司2,093,833,612股好仓及21,106,272股淡仓,分别占已发行股份的30.90%和0.31%[117] - 腾讯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3,515,361,159股好仓及21,106,272股淡仓,分别占已发行股份的51.88%和0.31%[117] - Hammer Capital Holdco 1 Limited持有公司422,125,44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6.23%[117] - 黑马资本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516,393,34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7.62%[117] - 张少辉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520,174,84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7.68%[11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775,428,701股[120] - 董事张序安持有Yiche Holding 4,630,000股相关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6.16%[114] - 董事曾伟业持有腾讯289,409股相关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0.01%[114]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2024年12月31日:无)[109] - 公司无重大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收购及出售事项[107] 股份期权和奖励计划 - 张序安先生行使65,002,189份股份期权,行权价为0.0014美元,紧接行使前收市价为0.76港元[122] - 公司股份期权总数减少至1,550,659份,较期初235,100,848份下降99.3%[122] - 第一项股份奖励计划已终止,但仍持有341,217,576股未分配股份[125] - 报告期内20,500,000股奖励股份完成归属,归属日收市价为1.98港元[126] - 第一项股份奖励计划未行使奖励减少至9,665,461股,期内注销/没收2,385,827股[127] - 第二项股份奖励计划授出87,976,956股股份[132] - 董事及高管持有700,000份未行使股份期权,行权价0.0014美元[122] - 员工股份期权加权平均收市价为2.02港元[122] - 2022年9月20日授出奖励的归属收市价0.92港元,归属时收市价1.98港元[126] - 公司采用两项股份奖励计划,涵盖董事及合资格参与者[123] - 董事姜东先生于2022年9月20日获授的5,000,000股奖励股份已全部归属,归属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1.98港元[133] - 其他承授人员工合计持有1,445,000股尚未行使奖励股份,将于2025年8月31日归属[134] - 报告期内第二项股份奖励计划总授予股份减少9,500,000股,期末尚未行使股份为1,445,000股[134] - 2024年股份计划授权限额为652,406,551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137] - 任何12个月期间授予各合格参与者的奖励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38] - 股份期权行使期不超过10年,自授予日起第十周年自动失效[138] - 奖励归属日期至少为授出日期后12个月,股份期权对价为零[139] - 股份奖励发行价可由计划管理人核定为零对价[139] - 股份期权行使价不得低于授予日收市价或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的较高者[139] - 向董事或主要股东授出奖励须经薪酬委员会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事先批准[138] - 张序安先生于2024年5月9日获授117,000,000份股份期权,行使价0.70港元,有效期7年[140] - 张序安先生于2025年3月25日获授101,363,921份股份期权,行使价1.694港元,有效期10年[140] - 姜东先生于2024年5月9日获授10,000,000份股份期权,行使价0.70港元,有效期10年[140] - 高先生于2024年5月9日获授52,000,000份股份期权,报告期内行使9,500,000份,剩余42,500,000份未行使[140] - 高先生于2025年3月25日获授25,800,000份股份期权,行使价1.694港元,有效期10年[140] - 其他雇员参与者于2024年5月9日获授71,000,000份股份期权,报告期内行使8,250,000份,剩余62,750,000份未行使[140] - 其他雇员参与者于2025年3月25日获授24,000,000份股份期权,行使价1.694港元,有效期10年[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