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锅圈(02517)
icon
搜索文档
锅圈上半年净利倍增现金流转负 模式被质疑赚加盟商钱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23: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2.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6% [3][5] - 净利润1.9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2.5% [3][5]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2900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70亿元人民币 [5]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1.25亿元人民币降至15.89亿元人民币 另持有3.23亿元人民币理财产品 [5] - 毛利7.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7.8% [5] - 毛利率22.1%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5]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向加盟商销售占比82.2% 较去年同期90.4%下降8.2个百分点 [7][8] - 其他销售渠道占比17.8% 较去年同期9.6%上升8.2个百分点 [7][8] - 行业分析指公司轻资产模式下C端风险主要由加盟商承担 [1][9] - 县城门店前期投入20万-30万元人民币 毛利率仅30%-35% [8] 加盟商运营状况 - 2025年初关闭超1600家门店后门店总数10400家 净增740家 [8] - 河南某县因保护半径从3公里缩短至500米 导致5公里内出现十几家门店 [8] - 上海加盟商亏损40万元人民币后转让无人接盘 [8] - 山东加盟商因压货低价清仓损失超30万元人民币 [8] 扩张策略与潜在风险 - 公司采用密集插店、强制进货、推广高成本会员体系等扩张手段 [9] - 现金流恶化主因营运资金占用增加、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及库存投资持续 [5] - 销售成本增幅22.7%高于收入增幅21.6% 反映原材料采购压力 [5]
锅圈(0251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1 13:22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专注于在家火锅和烧烤产品[7][11] - 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西餐及零食[8][12] - 公司建立了主要包括加盟店的实时零售门店网络,绝大部分收益来自向加盟商销售产品[9][11] - 线上销售渠道包括锅圈APP、微信小程序以及抖音等社交商务平台,并与美团及饿了么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10][12] - 公司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数字化的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并实现高运营效率[10][12] 公司愿景与使命 -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在中国在家吃饭的首选品牌[13][15] - 公司的使命是提供多样、便捷、高质量且性价比高的餐食产品,满足从城市到偏远地区的消费者需求[14][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与利润)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32.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38]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6.65亿元人民币增长21.6%至2025年上半年的32.397亿元人民币[77][78] - 餐食产品及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97.4%,从2024年上半年的25.872亿元人民币增长22.0%至2025年上半年的31.554亿元人民币[77][79] - 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780万元人民币增长8.4%至2025年上半年的8420万元人民币[79][83] - 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6.089亿元人民币增长17.8%至2025年上半年的7.17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22.8%微降至22.1%[81][85]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83335亿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6820万元人民币[75] - 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8550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902亿元,增长122.5%[91][96] - 净利润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3.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9%[91][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20.561亿元人民币增长22.7%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23亿元人民币[80][8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02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08亿元,增长2.0%[87][92] - 行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2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88亿元,下降5.5%[88][93] 门店网络与渠道表现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30日的9,660家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0,400家,净增740家[32][35][37] - 2025年上半年新增270家乡镇级门店,产品结构和陈列区别于标准社区门店[32][35] - 超过2,000家零售店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智能化和无人化改造[32][35] - 加盟店占比99.9%(10,386家),自营门店仅占0.1%(14家)[37] - 加盟商销售贡献82.2%收入(25.95亿元人民币),其他渠道占比17.8%(5.603亿元人民币)[39] - 其他销售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25%,主要来自企业客户和终端消费者直销[39][41] - 门店覆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下沉市场拓展成效显著[32][35] - 24小时无人零售新店型推出,适配家庭夜宵等消费场景[32][35] 数字化与会员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抖音平台通过多层级账号矩阵实现超过32亿次曝光,并通过抖音套餐产品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到店自提,贡献的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44][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注册会员数量达5030万名,同比增长62.8%,预付费卡预存金额达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45][47] 产品与供应链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推出175个火锅及烧烤类产品新SKU,包括多款套餐产品如“烧烤露营集装箱套餐”等,并新增三款茶味精酿啤酒[49][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7个食材生产厂,覆盖调味料、丸滑水产及牛肉产品,并计划在海南儋州新建食品生产基地[52][55] - 公司通过简化供应链模式(工厂→中央仓→零售门店)实现次日达配送,优化成本控制[54][56] - 公司在中国建立了19个数字化中央仓库,实现产品快速流通[57][60] 未来战略与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新乡镇店拓展县乡市场,打造多层级销售网络[58][61] - 公司将继续优化会员福利计划,提高会员黏性[64][65] - 公司计划通过抖音、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发展“一店一铺一库”商业模式[66][68] - 公司将推进零售门店的智慧化、无人化改造,打造24小时智慧零售网络[67][68] - 公司将继续坚持“一品一厂”策略,提升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69] - 公司计划通过投资或合作整合上游资源,强化产业供应链[69] - 公司将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现有产品并开发高性价比新品[70] - 公司计划谨慎评估海外市场,尝试出口供应链能力[71] - 公司将继续深耕在家吃饭场景,布局中餐、西餐等品类[62][63]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2900万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净流入1.7亿元[10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5.893亿元,其中长期银行存款1.979亿元,现金及银行余额12.962亿元,受限现金9520万元[10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6500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750万元下降3.7%[105] - 公司存货从2024年的人民币691.8百万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461.5百万元,减少33.3%[121] -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51.0天降至2025年的41.7天[121]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从2024年的人民币233.8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291.2百万元[122]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8.1天增至2025年的14.8天[122]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東包括楊明超、孟先進、李欣華、鍋圈實業、鍋小圈企管及鍋小圈科技[25] - 杨明超先生持有1,391,404,015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0.65%[174] - 孟先进先生持有881,420,916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2.08%[174] - 杨童雨女士持有34,139,074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24%[174] - 锅圈实业由杨明超先生、孟先进先生和李新华先生分别拥有55.61%、37.07%和7.32%权益[174] - 锅小圈企管由杨明超先生作为普通合伙人拥有80%权益[174] - 锅小圈科技由杨明超先生作为普通合伙人拥有44.09%权益[174]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杨明超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利于确保集团领导一致性和战略执行效率[157][159] - 杨童雨女士自2025年6月27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162][165] - 郑敏女士自2025年6月27日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任期至第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166] - 公司自2025年6月27日起取消监事会设置,原监事会职责由审计委员会履行[168]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H股於2023年11月2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為中期報告的報告期間[27] - 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0716元(含税)的中期股息,总额约1.901亿元[152]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0716元(含税),共计派发中期股息人民币190.1百万元[154] - 中期股息以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总股数(不包括库存股份)2,654,560,000股为核算基准[1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回购92,800,400股H股作为库存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38%[177][180]
锅圈(02517.HK):好吃不贵的社区央厨品牌 万店规模领跑在家吃饭赛道
格隆汇· 2025-08-20 12:08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 门店数量达到万店规模仅用6年 [1] - 公司深耕下沉市场 约72%门店位于地级市 县级市和乡镇 定位"中国社区好邻居" [1] - 采用加盟模式 99%以上门店为加盟店 加盟商以夫妻老婆店为主 单店辐射约3000户社区家庭 [1] - 采用零加盟费加低加盟门槛模式 加盟商回本周期约两年 [1] - 公司因地制宜发展店型 主要包括标准店和乡镇店 [1] 产品与品牌策略 - 从火锅和烧烤两大垂类赛道切入 收入贡献接近90% 同时逐渐扩展到其他品类 [2] - SKU基本为自有品牌产品 塑造统一品牌形象 [2] - 通过品牌代言人岳云鹏 健康大使刘耕宏强化在家吃饭的品牌定位 [2] - 秉持好吃方便还不贵的品牌理念 2024年成功推出爆品例如99元毛肚自由套餐 [2] - 通过抖音等渠道售卖 拉动同店收入增长 [2]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自2019年起深耕供应链建设 截至1H25拥有7家工厂 [2] - 围绕重点火锅品类例如牛肉 肉丸 底料 虾滑 水产等做自产布局 [2] - 采用单品单厂模式 提升上游采购端议价能力 优化生产成本与效率 [2] - 加盟商绝大部分产品需要从公司采购 [2] - 与第三方仓储物流商合作提高效率 大多数订单实现中央仓到零售门店次日达配送 [2] 增长驱动与财务预测 - 未来三年收入增长主要靠新开门店驱动 门店数量在2H24重回正增长 [3] - 预计2025年门店净新增1000家 门店总数达到11150家 [3] - 预计2026年和2027年开店加速 分别净新增2000家和2000家 [3] - 门店数量预计在2029年底实现翻倍 达到2万家 [3] - 预计2025年同店收入同比增长中单位数 [3] - 1H25将超过2000家门店改造为无人零售门店 延伸夜宵消费场景 [3] - 净利润率预计稳步提升 受益于自有工厂规模效应增强和费用率优化 [3] - 预计2025年到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4.2亿 4.9亿 5.8亿元 [3] - 分别对应PE估值22倍 18倍 16倍 2025年股东回报率5.5% [3] - 给予25年27倍PE估值 目标价4.5港币 [3] 发展催化剂 - 同店收入超预期 新开门店超预期 [3] - 新项目进展超预期 包括农贸门店 锅圈小炒 海外业务 [3]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82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0 01:13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727点,1日涨跌-0.02%,5日涨5.46%,1月涨1.67% [1] - 深证综指收盘2344点,1日涨0.11%,5日涨8.82%,1月涨3.75% [1] - 小盘指数近1个月涨幅10.09%,近6个月涨幅13.67%,表现优于中盘和大盘指数 [1] 行业表现 - 涨幅居前行业:通信设备近6个月涨48.56%,动物保健Ⅱ涨47.87%,综合Ⅱ涨28.66% [4] - 跌幅居前行业:医疗服务Ⅱ昨日跌3.39%,航空装备Ⅱ跌2.53%,保险Ⅱ跌1.96% [4] 重点公司分析 迈富时(2556.HK)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市值186.5亿元人民币,较当前有50%空间 [2] - 2024年企业SaaS收入8.4亿元,精准营销收入7.16亿元,占比分别为54%和46% [13] - KA客群ARPU约43万元,AI-AgentForce2.0推出后大客拓展加速 [1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8%、29%、29% [13] 老铺黄金(6181.HK) - 新加坡首店表现亮眼,客群多元化,产品差异化优势明显 [15] - 门店推出暑假购物季活动,叠加5%退税优惠,约为原价8.55折 [15] - 维持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8.2/65.2/77.3亿元 [3]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 - 2025H1收入175.8亿元(+10.7%),经调整净利润30.9亿元(+101.1%) [38]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4%,肿瘤产品收入增长25%至67亿元 [38] - 收购礼新医药进一步拓展ADC和双抗管线,交易对价5亿美元 [38] 行业趋势 居民存款搬家 - A股已具备基本面条件,但搬家程度尚未全面加速 [12] - 本轮特点为"股房跷跷板"不再,权益增量资金潜在上限打开 [12] - 2025Q4三年期存款重定价将集中开始,真实无风险利率明显回落 [12] - 2026年主动权益公募有望重获增量资金,成为主要入市通道 [12] 港股与A股背离 - 港股跑输A股因前期涨幅较大、权重板块基本面展望较弱 [20] - 恒生指数隐含ERP水平约5.51%,短期上行空间有限 [20] - 互联网板块成交占比回落至22.28%,接近历史低位 [20] 其他重点公司 - 锅圈(02517.HK):万店规模领跑在家吃饭赛道,目标价4.5港币 [23] - 广信科技:绝缘纤维材料"小巨人",预计2025年营收3.60-3.90亿元 [29] - 国电电力:火电度电盈利提升,三年分红规划保障60%分红比例 [37] - 林泰新材:2025H1营收2.05亿元(+67.7%),混动业务翻倍增长 [40]
整个社会都在喊没钱了,但市场上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消费冠军
创业家· 2025-08-19 10:20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中涌现出优衣库、711、唐吉诃德等消费冠军品牌,核心在于刚需升级和平替现象[9][10] - 刚需升级体现在食品丰富度提升(便利店餐食仅10-20元人民币)和业态变革(便利店/折扣店替代百货)[9] - 平替趋势表现为消费者从奢侈品转向优衣库等性价比品牌,家居领域宜得利超越宜家[10][11] - 对中国企业的三大借鉴:极致性价比、线下零售能力、执行效率提升[12][13]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下沉市场将成为未来20年最主流市场,孕育新一代国民品牌和万店连锁企业[14][15] - 京东案例验证零售核心三要素(成本/效率/用户体验),其上市后收入增长16倍至万亿规模,利润从2亿增至350亿[16][17][18] - 基础设施升级(物流/仓储)催生新一代电商创业者以更快速度实现规模化[21] 启承资本投资成果 - 专注消费赛道,已投20+企业涵盖食品/家居/生活方式,15家营收超10亿,5家超50亿,3家零售企业2023年营收破百亿[24] - 被投企业社区门店超25000家,购物中心门店超4000家,为线下零售投资最多的消费基金[24] - 2023年三家被投企业上市:德尔玛(A股)、十月稻田/锅圈食汇(港股),均在疫情期间完成投资[25] 消费冠军培育方法论 - 提出"增长战略屋"系统工具,包含产品开发、日本经验本土化、连锁案例拆解等模块[30][32] - 10年陪跑体系覆盖产品破局(5P配称模型)、模式创新、竞争壁垒构建等全周期能力建设[47][48][49][50] - 实战案例包括零食很忙(15000+门店)、源氏木语(线上实木家具TOP1)、十月稻田(年营收60亿)等[46][50] 消费冠军专题营规划 - 课程设置:2次线下模块(2天1晚/次),聚焦产品破局、模式创新、竞争战略三大方向[47][49][50] - 导师团队含京东系产业背景投资人,覆盖战略/物流/品牌孵化等全链条,曾操盘元气森林冰茶等10亿级单品[43][46] - 招募对象为新锐品牌(1-5亿营收)、区域连锁(300+门店)、传统转型企业(10-50亿营收),限额20席[54]
锅圈(02517):好吃不贵的社区央厨品牌,万店规模领跑在家吃饭赛道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9 06:3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首次覆盖锅圈(02517)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5港币,较当前股价有25%上涨空间 [2][5][1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估值22倍,报告给予27倍PE估值,参考蜜雪集团和万辰集团等下沉市场加盟模式公司 [15][97]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4.2亿/4.9亿/5.8亿元,同比增长74%/17%/18%,对应PE估值22/18/16倍 [6][15] 核心业务与商业模式 - 锅圈定位下沉市场社区央厨品牌,72%门店位于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单店辐射约3000户家庭 [5][8][46] - 采用加盟模式(99%为加盟店),"零加盟费+低门槛"策略使回本周期约2年,初始投入约21万元 [8][50] - 从火锅和烧烤切入(收入占比90%),逐渐扩展至其他品类,SKU达710个且95%为自有品牌 [5][9][62] 增长驱动因素 - 门店扩张:预计2025-2027年净新增1000/2000/2000家,2029年达2万家,重点拓展乡镇店(现有2300家覆盖2000个乡镇) [6][87][88] - 同店增长:1H25改造2000家无人零售门店延伸夜宵场景,推出99元毛肚自由套餐等爆品拉动销售 [6][9][66] - 供应链优化:自有工厂占比20%,7家工厂覆盖牛肉/肉丸/底料等核心品类,采用单品单厂模式提升效率 [10][79][8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收入64.7亿元(+6%),预计2025-2027年收入74.7/85.5/98.5亿元,CAGR 15% [6][15] - 毛利率稳定在22%,净利润率从2025年5.6%提升至2027年5.9%,受益于规模效应和费用优化 [6][15][91] - 股东回报率从2024年4.5%提升至2025年5.5%,派息比例从2023年58%提升至1H25的100% [92][9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在家吃饭餐食行业CR5仅11.1%,锅圈以3%市占率排名第一,火锅烧烤细分领域市占率12.7% [28][30] - 数字化供应链实现次日达,POS系统使人均管理门店数从2020年3.2家提升至12.8家 [54][86] - 差异化定位:价格为社会餐饮1/3,通过岳云鹏/刘耕宏等代言强化"社区好邻居"品牌形象 [5][71][72]
常斌:中国的“万店”从哪来?锅圈、零食很忙的基础模型,非常值得学习
创业家· 2025-08-14 10:12
中国"万店"连锁商业模式分析 - 国内已形成7家体系化万店连锁企业,包括蜜雪冰城(超3万家)、华莱士/瑞幸(约2万家)、绝味鸭脖(1.3万家)、正新鸡排(1.2万家)、锅圈食汇和零食很忙(2023年新晋)[7] - 餐饮与零售业态分化明显,前5家为餐饮品牌,后2家为零售品牌,标志着中国零售业正式进入万店时代[10] - 万店模型本质是将传统菜市场/超市档口专业化拆分,通过社区化、折扣化实现区域到全国的扩张[17] 锅圈食汇案例研究 - 门店数量从2019年约1000家爆发式增长至2023年超1万家,成为中国首个零售业态万店品牌[11] - 商业模式创新在于将火锅服务链改造成零售链:前端冻品集合店提供60元零售价(对比海底捞40元食材成本),下沉市场占比达60%[12] - 供应链能力对标海底捞,同步建设高标准食品工厂,实现与餐饮巨头同等级原料供应体系[12] 零食很忙运营模式拆解 - 2021年投资时处于发展初期,2023年门店突破1.5万家,成为零食折扣赛道第一品牌[13][47] - 价格体系较传统渠道低30%(如农夫山泉2元→1.4元),总部仅保留10%毛利率但实现2-3%净利[14] - 单店模型优异:100平米容纳1000-1300个SKU,日均销售额1.5万元,消费者周均到店2-3次[15] 线下连锁投资逻辑 - 对比前置仓模式(每日优鲜百亿营收仍破产),万店连锁不依赖烧钱,通过单店模型打磨实现自然增长[19][21] - 扩张三阶段:1)前几家店验证原始模型 2)百店规模启动加盟 3)千店密度优化供应链[22][23] - 投资偏好刚需品类+模式创新组合,注重品质与效率平衡(如薛记炒货1000家/M Stand 500家/马记永200家)[18][24][26] 消费行业结构性变革 - 零食行业出现渠道迁移:三只松鼠销售额从峰值100亿降至70亿,消费需求转向折扣连锁[15] - 零售效率持续迭代:从超市散称→线上品牌(三只松鼠)→连锁折扣店,推动全行业价值链重构[16] - 日本经验本土化应用成为重要方法论,包括增长战略屋、5P产品配称等系统工具[48][50][54] 消费企业加速计划 - 课程体系覆盖产品开发(5P模型)、竞争战略(定价权构建)、组织管理(战略屋工具)等模块[49][52][54] - 实战案例包括十月稻田(年营收60亿)、源氏木语(1200家店)、植护(50亿销售额)等被投企业[47][53] - 目标学员为1-5亿营收新锐品牌或300+门店区域连锁创始人,课程费用10万元/人[56]
锅圈食品战略投资熊喵智厨数千万元 共拓智慧餐厨生态新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8-11 09:55
公司战略投资 - 锅圈食品完成对熊喵智厨数千万元战略投资 [1] - 投资于8月9日正式完成 [1] - 合作将深化智能硬件、数字菜谱和供应链协同的生态闭环 [1] 业务发展 - 公司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智慧餐厨解决方案 [1] - 推动餐饮及家庭厨房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1] - 共同探索标准化、规模化餐厨服务新模式 [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智慧餐厨领域头部企业 [1] - 被资本市场持续认可创新能力 [1] - 此次合作为行业升级注入动能 [1]
杨明超战略调整显效剑指“2万店” 锅圈锚定下沉市场业绩重拾双增
长江商报· 2025-08-11 00: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1.2%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13.22% [1] - 2024年上半年业绩下滑后重拾增势,门店数量从9660家增至10400家 [6][7][8]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杨明超出身河南农村,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宾馆工作后辞职创业 [2] - 早期创业经历包括养羊、卖啤酒、打造郑州首家规范夜市美食广场 [2] - 2012年推出"小板凳"吧式火锅,高峰时期全国门店超1000家,后因竞争和商标问题失去优势 [2] 商业模式与发展策略 - 2015年成立供应链公司,2017年开设首家火锅食材店,定位"一站式"购物平台 [3] - 2020年签约岳云鹏代言,2021年成为CCTV-5美食合作伙伴,品牌知名度提升 [3] - 2020-2023年门店数量从4300家猛增至10307家,加盟门店占比99.9% [4] - 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行业里程碑 [5] 战略调整与增长驱动 - 2024年实施"蹲苗计划",优化会员体系、淘汰弱势门店、强化供应链和数字化 [6] - 重启拓店并拓展下沉市场,乡镇门店净增270家,无人化改造门店超2000家 [8] - 打造烧烤产品矩阵,缩小淡旺季业绩差距,5-8月首次实现连续盈利 [8] - 会员人数达5030万名(同比+62.8%),预付卡金额5.9亿元(同比+27%) [8] 未来规划与国际化 - 提出"二次创业"目标:未来五年再开1万家店,覆盖中国4万多个乡镇 [1][8] - 成立两支海外团队:东南亚考察餐饮零售模式,欧洲探索Picard模型 [9] - 考虑投资并购东南亚出海的中国餐饮品牌 [9]
锅圈数千万投资智能炒菜机,加码中餐到家战略
搜狐财经· 2025-08-09 05:52
战略投资与合作 - 锅圈食品完成对熊喵大师的数千万级战略投资[1] - 双方合作聚焦AI烹饪技术革新与智慧厨房体系建设[1] - 合作内容包括智能硬件+数字化菜谱+复合调味三位一体解决方案[1] - 熊喵大师在AI控温、数字菜谱、智能炒菜机研发方面已有多年积累[4] - 锅圈食品在供应链、冷链、渠道端具有优势[4] 新产品发布 - 推出"锅圈小炒"项目,聚焦社区场景,由炒菜机器人现炒实现中餐到家[1] - 推出标准化中餐食材供应链项目"肴肴领鲜"[1] - 锅圈小炒可在5分钟内为消费者现场现炒出一道健康美味的菜肴[3] - 锅圈小炒门店可提供数百道家常菜,覆盖全时段餐饮场景[3] - 消费者可选择堂食、外带或购买标准化食材包和酱包回家复刻[3] 行业影响与愿景 - 推动中餐标准化与个性化协同发展[1] - 解决在家做中餐"不会做、做不好、做着麻烦、下馆子贵"的痛点[3] - 让普通门店具备稳定输出百余道家常热菜的能力[2] - 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吃上现炒、可口、安心的中餐[2] - 共同推动S2B2C智慧餐饮生态建设[7] - 助力中餐标准化、效率化与品牌化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