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子生物(02367)
icon
搜索文档
巨子生物(02367.HK)拟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10:42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议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 [1] - 会议议程包括考虑及通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事宜及其他事项 [1]
巨子生物(02367)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2 10:35
业绩相关 - 董事会2025年8月27日开会考虑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股息及事项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如有)及处理其他事项[3] 董事会成员 - 截至2025年8月12日,董事会有5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巨子生物再回应重组胶原蛋白事件 现有检测方法存局限性
新华网· 2025-08-12 05:37
公司声明与自查 - 公司承认现有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并已展开全面自查[1] - 公司对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检测、包装标签等环节进行方法学验证[1] - 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1] 行业标准与改进措施 - 公司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1] - 计划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1] - 持续参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2] - 专注于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关键成分的皮肤护理产品[2] - 旗下拥有可复美、可丽金等多个品牌,其中可复美与可丽金为核心产品[2] 股价表现 - 股价自2025年5月20日高点87.1港元持续下跌37.12%至6月23日[2] - 6月24日早盘股价上涨6.74%,报54.65港元/股[2]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0:33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103.53亿股 持股比例达74.59%位列榜首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2.83亿股 持股比例69.90%位居第二 [1] - 中国神华持股23.06亿股 持股比例68.25%排名第三 [1]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等17家公司持股比例均超56% 涵盖环保、金融、能源及医药等多个行业 [1] 近期增持动态 - 腾讯控股获增持27.57亿元 持股数增加491.40万股 [1] - 阿里巴巴增持18.94亿元 持股数增加1597.98万股 [1] - 小米集团增持16.98亿元 持股数增加3342.22万股 [1] - 盈富基金、中芯国际等7家公司增持额均超7亿元 涉及科技、金融及医疗领域 [1] 近期减持动态 - 中国移动遭减持12.99亿元 持股数减少1484.85万股 [2] - 泡泡玛特减持4.36亿元 持股数减少160.63万股 [2] - 巨子生物减持3.77亿元 持股数减少638.51万股 [2] - 地平线机器人、药明生物等7家公司减持额均超1亿元 覆盖通信、消费及生物科技行业 [2]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11日
智通财经· 2025-08-11 00:36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比例最高达74.70% 持股数量103.68亿股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比例70.03%位列第二 持股数量2.83亿股 [1] - 中国神华持股比例68.18%排名第三 持股数量23.03亿股 [1]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持股比例64.43% 新天绿色能源持股比例63.76% 凯盛新能持股比例63.38% [1] - 持股比例超60%的公司包括弘业期货63.19% 復星医药62.81% 南方恆生科技61.76% [1]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腾讯控股获最大增持23.90亿元 持股数增加425.95万股 [1] - 阿里巴巴-W增持21.07亿元 持股数增加1811.94万股 [1] - 快手-W增持15.96亿元 持股数增加2016.38万股 [1] - 中国神华获增持13.52亿元 持股数增加3678.41万股 [1] - 中国人寿增持8.95亿元 中芯国际增持8.86亿元 理想汽车-W增持8.64亿元 [1]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盈富基金遭最大减持78.23亿元 持股数减少30824.04万股 [1] - 恆生中国企业减持48.80亿元 持股数减少5353.12万股 [1] - 中国移动减持13.41亿元 持股数减少1542.65万股 [1] - 南方恆生科技减持6.21亿元 国泰君安国际减持3.47亿元 [1] - 泡泡玛特减持3.09亿元 巨子生物减持2.83亿元 零跑汽车减持2.62亿元 [1]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8-08 02:08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功能性护肤品指针对皮肤问题具备药理作用的化妆品或医疗器械 分为皮肤学级护肤品 强功效性护肤品和医美级护肤品三大类 [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原材料(重组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 多肽)和包装材料供应商 中游为制造环节 下游为线上线下流通渠道 [4] - 上游原料商包括科思股份 青松股份等 包装材料商有嘉亨家化 锦盛新材 代工商包括诺斯贝尔 科丝美诗等 [6] - 中游品牌商国内代表企业有贝泰妮 华熙生物 上海家化等 国际厂商包括欧莱雅 雅诗兰黛等 [6] - 下游线上渠道包括天猫 京东 抖音等平台 线下渠道有王府井 天虹等商场 [6]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三阶段:起步期(1998-2008年)国际品牌主导 转型期(2009-2014年) 国产品牌崛起期(2015年至今)薇诺娜 华熙生物等本土品牌市占率提升 [8] - 当前阶段特征为线上渠道成为主流 品牌销售费用率提高 社媒营销和流量带货成为重要推广方式 [8] 政策环境 - 行业受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双重监管 政策聚焦功效宣称评价 标签管理和注册备案制度 [11] - 2024年国务院发布政策支持抗衰老产业发展 要求深化皮肤衰老机理研究 [13] - 2023年药监局要求电商平台全面真实披露化妆品标签信息 确保与备案资料一致 [13] - 2021年药监局明确化妆品功效宣称需科学依据 敏感皮肤产品需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 [13] 市场参与者格局 - 品牌商从三大赛道切入:皮肤学级(薇诺娜 理肤泉) 强功效型(HFP 林清轩) 医美级(敷尔佳 可复美) [14]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487.43亿元 贝泰妮以57.07亿元营收占比11.71%居首 华熙生物占比5.27%位列第二 [25][31] - 国际品牌欧莱雅 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仍占据一定份额 [31] 消费者需求特征 - 敏感肌人群超七成将舒缓敏感症状作为首要需求 其次关注保湿补水和稳定肌肤状态 [16] - 消费者需求从基础功效转向抗老 修护等深层次肌肤问题解决 更注重产品安全性和成分科学性 [16] - 成分党崛起推动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护肤品原料开发中的应用 [16] 渠道分布特征 - 线上渠道为主流 珀莱雅2024年线上营收达95.9亿元占比88.98% 多数企业采用线上主导的全渠道销售模式 [19][20] - 线下渠道包括药店 百货商店 美妆专卖店等 专业化渠道相比海外仍有发展空间 [6][19] 盈利能力分析 - 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 除福瑞达和上海家化外 主要上市企业毛利率均超70% [24] - 锦波生物2024年毛利率达92.02% 主因医疗器械类产品占比高 其他功能性护肤企业毛利率多在70%-80%区间 [24] 市场规模预测 - 行业规模从2017年102.5亿元增长至2021年309.6亿元 2024年达487.43亿元 [25]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864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0% [33]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国货品牌市占率增长趋势明显 [35] - 监管力度加强 品牌方将增强产品创新研发和医研背书 成熟企业逐步布局大健康领域 [35]
美容护理行业深度报告:胶原蛋白:成分崛起,美丽新生
东海证券· 2025-08-05 08:4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标配" [1] 核心观点 - 胶原蛋白作为人体的"生命之架",广泛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等组织,具有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 [6]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产业链完整,政策支持力度大 [6] -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增速(41.4%CAGR)显著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27.7%CAGR),2023年规模达286.3亿元 [6][27] -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医美领域2023-2027年CAGR达35.4%,护肤领域CAGR达54.9% [6] 行业概况 胶原蛋白特性 - 占人体蛋白质30%-40%,29种类型中I型(支撑)和III型(弹性)最常见于皮肤 [11][14][15] - 三螺旋结构赋予其高拉伸强度和生物活性 [16][17] 生产技术对比 - 重组胶原蛋白相比动物源具有无病毒隐患、低排异反应、质量可控等优势 [26][27] - 国内技术突破:2000年实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2021年首款三类械产品获批 [20][21] 下游应用分析 医美领域 - 轻医美占比55%,重组胶原蛋白注射规模将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 [36][42] - 目前仅4家公司获批三类械产品,锦波生物占据3款先发优势 [40][41] 护肤领域 - 功效性护肤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15亿元增至2027年665亿元 [47][48] - 欧莱雅、珀莱雅等头部品牌加速布局胶原蛋白产品线 [49] 新兴领域 - 私密健康: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88.6亿元,锦波生物兰蜜系列主打重组III型胶原 [52][56] - 头发健康:XVII型胶原蛋白可改善脱发,2024年脱发护理市场规模1341亿元 [59][60] 重点公司 锦波生物 - 国内首个获批三类械重组胶原蛋白厂商,2024年营收14.43亿元(5年CAGR 73%) [66][67] - 核心产品薇旖美系列覆盖眼周/面部抗衰,2025年新增凝胶产品 [71][72] 巨子生物 - 可复美品牌2024年贡献82%营收,胶原棒次抛精华为天猫/抖音爆款 [79][82] - 四款医美在研产品进入优先审批,2024年获骨修复材料三类械注册 [85][87] 丸美生物 - 2024年营收29.7亿元(+33.44%),主导制定《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 [88][91] - 胶原小金针系列升级至2.0版本,建立功能蛋白研究中心 [92][93]
巨子生物(02367)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08:32
股本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股份数5,000,000,000股,面值0.00001美元[1] - 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070,904,000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1,070,904,000股[2] 购股期权情况 - 2023年购股期权计划7月底结存股份期权11,856,000股,本月发行新股及转让库存股均为0[3] - 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数为0,可行使期权时总数79,960,000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已发行及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3][5]
从海外消费品大牌最新财报看国内投资机会:看好强功能性和情绪属性且具备良好数字化基础的消费品牌
东方证券· 2025-08-04 08:1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9] 核心观点 - 数字化能力将成为未来消费品公司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3] - 国内消费分化态势延续,强功能性和情绪消费属性的本土品牌景气度更高[4] - 海外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普遍承压,传统奢牌如历峰集团25Q2中国市场销售额下降7%、爱马仕大中华区上半年销售仅增长3%、开云集团亚太地区上半年销售下降22%、杰尼亚集团大中华区销售下降16.2%、LVMH集团二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降幅为高单位数[9] - 功能性及情感价值品牌表现亮眼,如Deckers Brands国际市场销售大增49.7%、Columbia Sportwear中国市场两位数增长、Canada Goose中国市场销售大增20.1%、欧莱雅皮肤科学美容部门中国大陆和新兴市场两位数增长[9] - 中国市场占海外品牌总收入1/4以上,本土化成为大牌必然选择[9] -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成为海外大牌战略抓手,如欧莱雅推出虚拟试妆App、与IBM和英伟达合作[9]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建议关注高功能属性和情绪消费特征的户外运动、美妆和珠宝类公司[4] - 具体标的包括安踏体育(02020,买入)、波司登(03998,买入)、巨子生物(02367,买入)、珀莱雅(603605,买入)、潮宏基(002345,增持)[4] 行业趋势 - 消费心理日趋理性,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带来品牌祛魅[9] - 主力消费人群代际变迁,强功能性、情感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品牌更受青睐[9] - 中国市场在中高端消费和奢侈品领域竞争加剧[9]
港股异动丨新消费概念股走高 上美股份涨近8% 泡泡玛特、巨子生物涨近3%
格隆汇· 2025-08-04 03:41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集体走高 上美股份领涨7.73%至81.500港元 老铺黄金涨6.01%至731.500港元 泡泡玛特涨2.80%至250.000港元 巨子生物涨2.97%至57.200港元 古茗涨2.92%至23.620港元 卫龙美味涨1.50%至12.160港元 毛戈平涨0.80%至100.400港元 蜜雪集团涨0.22%至464.000港元 名创优品涨0.35%至37.180港元 [1] - 零跑汽车涨4.88%至61.250港元 小米集团-W涨2.06%至54.500港元 小鹏汽车-W涨1.47%至72.350港元 达势股份涨1.31%至85.250港元 蔚来-SW涨0.32%至37.920港元 [1] 资金配置动向 - 基金二季度聚焦消费结构亮点 宠物 玩具 情绪消费等细分赛道受益于单身经济与年轻人需求变化 成为港股重仓配置重要方向 [1] -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 在二季度行业轮动背景下 基金对行业龙头的配置呈现鲜明结构变化 [1] 行业景气度与风险 - 华泰证券指出港股新消费景气度仍高 [1] - 需关注估值相对高位下的三季度解禁压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