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明生物(02269)
icon
搜索文档
药明生物去年营收增近一成:净利下滑,中国区收入降9.6%
澎湃新闻· 2025-03-25 14: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收入186.75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6% 非新冠收益同比增长13.1% [3] - 全年纯利39.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5%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33.5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3% [3] - 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47.8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经调整纯利率25.6% 较上年27.6%下降2个百分点 [3][4] - 毛利率41.0% 较上年40.1%提升0.9个百分点 [4] 区域收入结构 - 北美地区收入106.9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5% 占比提升至57.3% [6] - 欧洲地区收入43.22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5.9% 占比降至23.1% [6] - 中国地区收入28.20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6% 占比降至15.1% [6] - 中国区收入下降主要因融资环境欠佳及项目授权海外导致收入重分类 若重新归类则呈低个位数增长 [6][7] 业务板块表现 - 生物药业务收入147.314亿元人民币 占比78.9% [8][9] - XDC业务收入39.44亿元人民币 实现翻倍增长 占比提升至21.1% [8][9] - IND前服务收入70.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7% 占比37.8% [9] - 后期临床及商业化生产收入74.85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2% [9] 运营指标与订单 - 新增151个综合项目 总数达817个 超半数新增项目来自美国客户 [5] - 临床三期项目66个 非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21个 [5] - 未完成订单总额185亿美元 其中服务订单105亿美元 里程碑付款订单80亿美元 [5] - 3年内未完成订单37亿美元 扣除默沙东协议影响后未完成订单总额同比增加约9亿美元 [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整体收入增长12%至15%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17%至20% [9] - R(研究)、D(开发)和M(生产)平台全链条呈现强劲增长动能 [9]
药明生物(02269)年报观:“低估值+高成长”,全球CXO龙头估值亟待强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3-25 11:59
文章核心观点 - 药明生物2024年年报展现“低估值+高成长”特征,虽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达47.49%,但仍远低于投行估价,全球投资市场看好其稳健业绩与抗风险能力,2025年回归高增速增长确定性提高,估值亟待强修复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人民币,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长13.1%,毛利同比增长12.1%至76.5亿元人民币,EBITDA同比增长16.7%至65.5亿元人民币,2014至2024年非新冠收入复合增长率约50% [1] - 2024年药明生物高分完成财年业绩指引,新签订单大增,赢得分子项目突破历史新高,PPQ项目大超预期 [2] - 预计2025年整体收入增长12 - 15% [3] 行业发展环境 - 2024年全球多数头部CXO公司陆续下调业绩指引,最终达成年初业绩指引的是少数 [1] 公司抗风险与内生增长 - 2024年药明生物新增综合项目数151个,超一半新签项目来自美国,综合项目总数达817个创历史新高,当期非新冠商业化项目21个,下半年新增5个商业化项目 [3][4] - 2024年临床前项目达402个,同比增长18.58%;早期临床开发项目达328个,同比增长15.49%;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项目增至87个,同比增长16% [5] - 2024年下半年PPQ先导指标回归高增长,全年完成16个PPQ项目,基于现有合同预期2025年将有24个PPQ项目 [5] 公司长期价值逻辑 - 外部生物制药市场在美联储降息刺激下逐渐复苏,预计203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7000亿美元,全球CDMO市场年增速超12% [6] - 技术平台方面,双抗平台WuXiBodyTM能节约研发时间、降低成本,已达成50多项合作;生物工艺技术专利平台WuXiUITM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2024年完成首次2000升GMP生产放大 [6] - 质量管理方面,药明生物共完成42次国际监管机构检查,100%成功通过PAI,2024年获得一次欧盟豁免检查,2024年BLA成功率延续100% [7][8] - “全球双厂”战略持续推进,美国伍斯特基地、爱尔兰生产设施、新加坡一体化CRDMO中心等建设进展良好 [8] 公司估值情况 - 公司持续进行注销式回购股票,6亿美元回购额度已完成4亿美元,另外2亿美元正在进行中,当前每股净资产升至10.75港元 [9] - 药明生物PE估值显著偏离五年估值中枢,处于五年估值底部区间,全球同业龙沙和三星生物PE估值分别为63倍和54倍,药明生物PE(TTM)仅39.56倍,按近五年历史PE均值计算,合理股价预期较现价存在近150%上浮空间 [10][12] 投行评级 - 摩根士丹利对药明生物目标价上调至45港元,重申“增持”评级;中金公司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大幅上调至50港元 [1]
药明生物2024年业绩亮眼,预计2025年收入将加速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3-25 11:42
文章核心观点 - 药明生物2024年业绩亮眼 预计2025年收入将加速增长 未来多元增长可期 [1] 2024年业绩情况 - 新增151个综合项目数再创新高 包含13个后期商业化项目 综合项目高达817个 拥有全球最大的复杂生物药管线之一 [1] - 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长13.1% 管线持续拓展 拥有越来越多复杂分子和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项目 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1] 增长战略及驱动力 - 过去十年实施“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实现显著增长 [1] - 凭借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平台 研究服务业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另一重要驱动力 [1] - 凭借现代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交付大型商业化生产项目的丰富成功经验 商业化生产是未来增长的另一个关键支柱 [1] 各业务端表现 研究服务端 - 2024年新签7个分子发现全球项目 带来1.4亿美元近期付款 潜在总金额约为23亿美元 [1] - 截至目前有权利收取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的研究服务项目已超过50个 [1] 药物开发端 - 由DNA到IND的交付时间已缩短至9个月 [1] - 2024年新签148个研发项目 与62个新客户开展合作 [1] 商业化生产端 - 基于目前合同 2025年预计有24个PPQ项目 2024年完成16个PPQ项目 [1] - 多个重磅商业化项目启动 [1] 2025年展望 - 研究、开发、生产服务有望全面提速 公司收入重回两位数高速增长 [1] - 公司给出整体收入增长指引为12 - 15% 并将继续提升盈利能力 [1]
解码药明生物2024年财报:穿越周期韧性生长,技术红利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面临投融资寒冬和地缘政治摩擦,药明生物逆势增长,其CRDMO模式和“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展现穿越周期力量,技术红利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1] 逆风中彰显韧性 - 全球医药创新进入新周期,CDMO行业竞争压力大,药明生物业务稳健增长,按地理区域和项目阶段划分的收入均有增长,体现其抗风险模型 [2] - 从业务结构看,“R到D到M”加速转化是关键驱动力,2024年新增综合项目数创新高,超一半新增项目和大部分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项目来自美国客户 [2] - 欧美生物技术投融资自2023年Q3开始恢复,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复苏推动药明生物业务,对比其他企业业绩下滑,药明生物关键财务指标稳健增长 [3][4] 双抗/ADC爆发增长 - 药明生物研发服务图谱成果显著,WuXiBodyTM双抗/多抗平台和WuXiDARxTM ADC平台支持多个项目开发,双抗和ADC项目数占比超42%,成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 [5] - 技术平台先发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同润生物CD3产品CN201以13亿美元授权默沙东,验证商业模式并揭示CXO企业价值重构路径 [5][6] - 双抗和ADC进入爆发期,未来5 - 10年潜力大,双抗行业增速高于单抗,全球ADC市场预计继续强劲增长,药明生物研究技术平台赋能多个项目 [7][8] 全球布局成主旋律 - 药明生物CRDMO模式独特,“黄金漏斗”商业模式成功,2024年D端新签项目和合作客户增多,PPQ项目完成数增加,各阶段项目数增长显著 [9] - 药明生物2018年开始全球布局,推行全球双厂生产战略,全球CRDMO网络形成矩阵式布局,规避单一地区风险,贴近客户和监管要求 [10] - 2025年药明生物预计收入增长12 - 15%,其增长逻辑与单纯依靠产能扩张的CXO企业有本质区别,正在为生物制药产业探路 [11]
药明生物(0226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08:4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186.754亿元,同比增长9.6%;毛利76.508亿元,同比增长12.1%;纯利39.454亿元,同比增长10.5%[2][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33.561亿元,同比下降1.3%;经调整纯利47.841亿元,同比增长1.8%[2]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82元,摊薄每股盈利0.78元,同比增长1.3%;经调整基本每股盈利1.17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摊薄每股盈利1.12元,同比增长5.7%[2]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约17034.3百万元增长9.6%至2024年约18675.4百万元[35]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约10206.4百万元增长8.0%至2024年约11024.6百万元[40] - 毛利从2023年约6827.9百万元增长12.1%至2024年约7650.8百万元,毛利率从40.1%增长至41.0%[42]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416.7百万元增长41.1%至2024年约588.1百万元[44] - 减值亏损从2023年约320.0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约151.8百万元[45]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1.816亿元,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约为3650万元[4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2.94亿元增长61.1%至2024年的约4.736亿元,占收益百分比从1.7%增至2.5%[48]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约14.954亿元增长11.9%至2024年的约16.735亿元[49]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7858万元减少2.5%至2024年的约7664万元[50]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约6.032亿元增长47.4%至2024年的约8.89亿元,实际税率从23.6%改善至21.4%[54] - 纯利从2023年的约35.706亿元增长10.5%至2024年的约39.454亿元,纯利率基本一致[55]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从2023年的约33.997亿元轻微减少1.3%至2024年的约33.561亿元,应占纯利率从20.0%轻微减少至18.0%[55] - 每股基本盈利维持于0.82元,每股摊薄盈利从2023年的0.77元轻微增长1.3%至2024年的0.78元[56] - 物业、厂房及设备结余从2023年的约273.776亿元减少4.8%至2024年的约260.705亿元[58] - 无形资产从2023年的约5.118亿元减少13.6%至2024年的约4.424亿元[61] - 合约成本从2023年12月31日约1223.7百万元增长22.0%至2024年12月31日约1492.9百万元[6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约6292.7百万元轻微减少0.8%至2024年12月31日约6240.7百万元[67] - 合约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约499.7百万元减少61.6%至2024年12月31日约191.9百万元[6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约2755.8百万元轻微增长0.8%至2024年12月31日约2778.2百万元[70] - 流动负债中的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约3089.8百万元减少23.8%至2024年12月31日约2355.8百万元[71] - 非流动负债中的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约711.2百万元减少79.9%至2024年12月31日约142.8百万元[71] - 租赁负债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2414.0百万元减少4.6%至2024年12月31日约2303.6百万元[72] - 借款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2147.4百万元增长22.8%至2024年12月31日约2636.2百万元[78]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约18.0百万元减少22.8%至2024年12月31日约13.9百万元[82]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4.9%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5.8%[83] - 2024年经调整纯利为53.969亿人民币,经调整纯利率为28.9%;2023年经调整纯利为49.504亿人民币,经调整纯利率为29.1%[8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为47.841亿人民币,应占经调整纯利率为25.6%;2023年分别为46.989亿人民币和27.6%[87] - 2024年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为1.17元,摊薄盈利为1.12元;2023年分别为1.13元和1.06元[87] - 2024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65.478亿人民币,利润率为35.1%;2023年分别为56.132亿人民币和33.0%[89] - 2024年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79.993亿人民币,利润率为42.8%;2023年分别为69.930亿人民币和41.1%[89] - 2024年收益为18,675,37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7,034,255千元人民币增长9.64%[111]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945,37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570,624千元人民币增长10.49%[11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82元人民币,摊薄后为0.78元人民币,与2023年基本持平[11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3,404,24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5,377,477千元人民币下降5.57%[114] - 2024年流动资产为20,196,05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198,249千元人民币下降4.72%[114] - 2024年流动负债为8,621,25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636,020千元人民币增长12.90%[115] - 2024年资产净值为45,477,56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4,017,882千元人民币增长3.32%[11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356,08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99,729千元人民币下降1.28%[112]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589,29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70,895千元人民币增长244.71%[112]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总收益为1.8675371亿元,2023年为1.7034255亿元,其中CRDMO服务收益2024年为1.8362739亿元,2023年为1.6749791亿元[123] - 2024年生物药外部销售收益为1.4731421亿元,XDC为3943.95万元;2023年生物药外部销售收益为1.5128154亿元,XDC为1906.101万元[126][128] - 2024年集团除税前溢利为4834.398万元,2023年为4173.803万元[126][128] - 2024年北美地区外部客户收益为1.0695807亿元,欧洲为4322.782万元,中国为2820.434万元,世界其他地区为836.348万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073.476万元、5140.787万元、3121.516万元、698.476万元[131] - 2024年客户A收益为2064.954万元,2023年客户B收益为1937.363万元,但相关收益占集团总收益比例均未超10%[13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588.078万元,2023年为416.657万元,其中银行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2024年为350.366万元,2023年为219.178万元[136]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81.576万元,2023年为36.464万元,其中外汇(亏损)收益净额2024年为 - 45.223万元,2023年为46.733万元[136] - 2024年财务成本为157,587千元,2023年为158,488千元,部分一般借款借款成本资本化利率为6.34% - 6.45%(2023年:1.27% - 6.46%)[137] - 2024年除税前溢利扣除项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等为1,659,205千元,员工成本为6,742,831千元;2023年分别为1,385,662千元和6,330,454千元[138] - 2024年折旧、摊销及员工成本资本化于合约成本和物业、厂房及设备共1,274,107千元,2023年为1,329,351千元[140] - 2024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减值亏损为151,779千元,2023年为319,970千元[14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889,027千元,2023年为603,179千元,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有15%优惠税率[142]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盈利为3,356,081千元,2023年为3,399,729千元;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盈利2024年为3,316,830千元,2023年为3,360,224千元[146][148] - 2024年和2023年均未向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147]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6,240,747千元,2023年为6,292,682千元[14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逾期总额为1,736,864,000元,其中逾期90天或以上且不视为违约的为899,294,000元;2023年分别为1,945,607,000元和1,107,602,000元[151] - 2024年合约资产为191,927千元,2023年为499,669千元[152] - 2024年12月31日,短期银行存款按0%至4.50%(2023年:0%至5.68%)的市场年利率计息,定期存款按2.60%至5.76%(2023年:1.7%至2.8%)的固定年利率计息[155] - 2024年12月31日,分类为持作出售的疫苗设施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377140千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343683千元,使用权资产为7125千元,存货为26332千元[15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关联方为人民币119156千元(2023年:105193千元),第三方为627991千元(2023年:728073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关联方为7998千元(2023年:10901千元),第三方为873186千元(2023年:596656千元)[158] - 2024年合约负债关联方为0(2023年:1002千元),第三方为2498542千元(2023年:3799976千元);非流动负债项下列示金额为142770千元(2023年:711216千元)[160] - 2024年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636200千元(2023年:2147374千元),其中有抵押银行贷款为48300千元(2023年:57500千元),无抵押银行贷款为2587900千元(2023年:2089874千元)[162] - 2024年固定利率借款为人民币506300千元(2023年:57500千元),实际利率为1.36%至3.85%(2023年:4.90%);浮动利率借款为2129900千元(2023年:2089874千元),实际利率为2.40%至6.45%(2023年:2.71%至6.46%)[162][167] - 2024年末未提取借款额度为人民币1350446千元(2023年:936041千元),其中浮动利率一年内到期为1
杨国福麻辣烫,致歉
券商中国· 2025-03-22 11:19
食品安全事件 - 杨国福苏州印象城店被官方通报食品柜出现老鼠 [1] - 涉事门店已立即下架并销毁全部食材,停业接受全面消杀整改 [2] - 公司在事发2小时内向消费者致歉并完成赔付 [2] - 对涉事门店实施停业处罚及封闭整改 [2] 公司应对措施 - 成立专项调查组持续加强全国门店监管力度 [2] - 每月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检查 [2] -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 重点彻查防鼠设施、食材存储及操作规范 [2] 监管部门行动 - 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场责令商家停业 [4] - 监管部门已于当日立案并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置 [4] - 将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4] 事件背景 - 3月18日有网友发现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菜品区出现老鼠 [3] - 苏州工业园区市监局3月21日晚间发布通报 [4]
36氪精选:2025,中国优质新药「怎么卖」,大厂们给出了明牌
日经中文网· 2025-03-21 06:03
创新药出海趋势 - 2025年开年以来,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已披露多笔十亿美元级别交易,如信达生物与罗氏达成10亿美元ADC产品授权,先声药业与艾伯维达成超10亿美元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授权[3] - 2024年国内创新药出海总数近百笔,披露金额接近600亿美元,为国产新药出海完成重要开篇[4] - 药明生物CEO称第一批"扫货团"已相继来中国且意愿非常强,显示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4] 中国创新药实力 -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创新药实力"已经不容忽视",Endpoints New甚至认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正在"威胁美国制药商主导地位"[4] - 跨国药企在评估全球管线时经常发现中国公司数据最好,虽然未必是真正的FIC/BIC,但Me Too和Me Better产品已能满足需求[6] - 中国创新药凭借性价比优势成为跨国药企青睐对象,去中国淘金被行业人士称为"公开的秘密"[5] 跨国药企偏好变化 - 跨国药企开始对更早期甚至未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展现兴趣,打破"MNC喜欢稳定性"的刻板印象[6] - 海外企业偏好"clean"交易,直接收购单品而非技术平台,这导致Biotech自研平台可能成为沉没成本[6] - 说服大厂买家的核心在于科学优秀性和商业可行性,需突出数据优势并提前做好竞品分析[7] NewCo交易模式 - NewCo模式通过金融资本在海外成立新公司,中国药企可授权管线获取现金及股权补偿,理想结局是被MNC并购或美股上市[7] - 2024年恒瑞医药、康诺亚、嘉和生物等成功案例引发关注,2025年康诺亚再达成3.38亿美元自免药物NewCo交易[8] - 2024年公开的6起NewCo交易总金额80亿美元,但首付款仅2亿美元左右,显示Biotech在此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9] NewCo模式挑战 - NewCo适用于难以直接license out或出价不及预期的非核心管线,无法根本解决Biotech短期退出问题[8] - 强势美元资本介入虽降低海外市场进入成本,但文化差异和管理磨合仍是挑战,特别是对未融入海外圈子的中国企业[9] - 华人企业在海外面临圈子壁垒,除非管理层有长期海外经历,否则即使聘请白人团队也可能存在信任和文化磨合问题[9]
药明生物:Promising demand boding well for 2025
招银国际· 2025-01-17 03:4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WuXi Biologics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为HK$24 24 较当前价格有36 6%的上涨空间 [1][3][8] 核心观点 - WuXi Biologics在2024年新增151个项目 创历史新高 其中超过一半来自美国 显示出其全球竞争力 [1][8] - 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和调整后利润将增长5-10% 并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将加速 [1] - 公司在2024年完成了77个PPQ项目 同比增长26% 预计2025年将增长31%至101个项目 这将推动其CMO收入的增长 [8] - 公司通过其独特的CRDMO业务模式 在2024年获得了1 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高利润的里程碑收入 [8] - 爱尔兰工厂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同时公司正在美国建设新的36k升DS产能 计划将总DS产能扩展至491k升 其中49%位于海外 [8] 财务表现 - 2024E/2025E/2026E收入预计分别为182 36亿/206 87亿/239 1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7 1%/13 4%/15 6% [2][8] - 2024E/2025E/2026E调整后净利润预计分别为47 39亿/53 58亿/61 9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0 9%/13 0%/15 6% [2][8] - 2024E/2025E/2026E调整后EPS预计分别为1 15/1 30/1 51人民币 [2][8] - 2024E/2025E/2026E毛利率预计分别为40 89%/41 39%/41 89% 运营利润率预计分别为27 41%/26 47%/27 29% [9][10] 估值 - 基于10年DCF模型 WACC为9 64% 终值增长率为2 0% 得出目标价为HK$24 24 [8][12] - 当前市盈率(调整后)为14 3倍 预计2025E/2026E将降至12 7倍/11 0倍 [2][20] 股东结构 - WuXi Biologics Holdings持有14 1%的股份 BlackRock持有4 5%的股份 [4]
药明生物:有希望的需求预示着 2025 年
招银国际· 2025-01-17 03: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港币22 88上调至港币24 24 [4] 核心观点 - 2024年新增151个新项目 创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超过一半来自美国 [1][2] - 2024年通过为7个全球项目提供发现服务 有资格获得1 4亿美元的近期内部支付 [1] - 2025年预计收入增长加速 2024E 2025E和2026E年收入分别增长7 1% 13 4% 15 6% [4] - 2024年完成77个PPQ项目 同比增长26% 预计2025年将增加31%至101个项目 [2] - 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预计增长0 9% 2025E和2026E年分别增长13 0%和15 6% [4] 业务进展 - 爱尔兰站点目标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已完成多个16 000升PPQ批次生产 [3] - 正在美国建设新的36 000升DS产能工厂 计划将总DS产能扩大至491 000升 其中约49%位于海外 [3] - 未来2-3年内保持每年5-6亿人民币的资本支出以支持扩张 [3] 财务表现 - 2024E 2025E和2026E年收入预计分别为18 236 20 687和23 919百万元人民币 [5] - 2024E 2025E和2026E年调整后净利润预计分别为4 739 5 358和6 195百万元人民币 [5] - 2024E 2025E和2026E年毛利率预计分别为40 89% 41 39%和41 89% [12] - 2024E 2025E和2026E年营业利润率预计分别为27 41% 26 47%和27 29% [12] 估值分析 - 基于DCF模型 采用WACC为9 64%和终端增长率为2 0%的假设 目标价上调至港币24 24 [4] - 2024E 2025E和2026E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分别为1 15 1 30和1 51人民币 [5] - 2024E 2025E和2026E年市盈率(调整后)预计分别为14 3x 12 7x和11 0x [5]
药明生物:业务关键要素多维度发力,2025增长前景可期
华兴证券· 2025-01-16 07:04
投资评级 - 药明生物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26.12港币,当前股价为17.60港币,上行空间为48% [1] - 重申买入评级,DCF目标价为26.12港币,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26x [5][8] 核心观点 - 药明生物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强,2024年新签151个项目,其中超过一半来自美国,新获取的20个“赢得分子”项目中包括13个临床三期和商业化项目 [3] - 公司在生产和质量保障方面表现出色,北美的单抗项目从DNA到IND仅需9个月,自免项目交付周期缩至6个月,远超行业标准 [3] - 2024年完成16个PPQ项目,2025年预计达到24个,且成功率超过98% [3] - 药明生物在自身免疫、ADC和双抗领域有8个项目年收入超过2亿美元,10个项目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8个项目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4] - 公司在全球布局与合作上表现出色,于中美欧等地设有多个中心与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2024年在使用CDMO的中国创新药出海项目中市场份额达70% [4] - 2025年公司预计实现收入加速,R端新签项目带来可观付款,D端交付时间缩短,M端PPQ数量可观,多渠道增长可期 [4] 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5,269百万人民币,2023年为17,034百万人民币,2024年预计为18,045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21,185百万人民币,2026年预计为23,611百万人民币 [6] - 2022年毛利润为6,724百万人民币,2023年为6,828百万人民币,2024年预计为7,030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8,882百万人民币,2026年预计为9,336百万人民币 [6] - 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420百万人民币,2023年为3,400百万人民币,2024年预计为3,220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3,905百万人民币,2026年预计为4,188百万人民币 [6] - 2022年每股收益为1.01人民币,2023年为0.78人民币,2024年预计为0.74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0.90人民币,2026年预计为0.96人民币 [6] - 2022年市盈率为55.6x,2023年为55.0x,2024年预计为19.1x,2025年预计为17.8x,2026年预计为16.6x [6] 行业前景 - 医药行业评级为“超配”,预计2023-2026年期间药明生物营收/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7% [1][8] - 药明生物在高端市场和全球布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增长动力充足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