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明生物(02269)
icon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杰富瑞:美国拟对品牌药品征收100%关税 预计对中国药企影响有限
格隆汇· 2025-09-26 09:03
特朗普药品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品牌药或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旨在推动制造业本土化[1] - 该政策是继两个月前提出200%药品关税威胁后的进一步措施[1] 中国药企受影响程度 - 中国药企对美国市场的直接药品销售极少 因此关税政策影响有限[1]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可通过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模式避免关税影响[1] CDMO行业应对策略 - 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增加预计将由跨国药企客户承担[1] - 药明生物已在美国新泽西州布局4000升产能 并计划2027年前新增3.6万升产能[1] - 相较之下三星生物制药尚未在美设厂[1] 投资建议 - 杰富瑞建议投资者趁股价调整时吸纳药明生物[1]
CXO行业深度跟踪报告:CDMO景气度持续,CRO拐点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9-26 06:04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CXO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改善 市场景气度正在修复 [3] - CDMO景气度持续 龙头公司业绩普遍改善 新签订单加速 新兴赛道布局深化 [5][49][58] - CRO拐点可期 订单作为前瞻指标已先行改善 实验用猴价格回暖 AI赋能提升研发效率 [6][66][73] CXO细分赛道分析 - 全球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21.1亿美元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0% 中国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48.3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9% [22] - 全球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797亿美元 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速16.1% 中国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859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19.4% [22] - 细分赛道中药物发现全球增速12.4% 安评全球增速19.9% ADC全球增速28.4% TIDES全球增速23.8% [23] 需求侧分析 - 2025年1-8月海外创新药融资金额226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融资事件489件 同比下降16% [3][23] - 2025年1-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77.50亿美元 同比增长89% 其中二级市场融资金额5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304% [3][31] - 美联储2025年进入降息周期 2025年9月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 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 [26] - 2025年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募集资金746.02亿港币 恢复至2020年同期水平 [36] - 2025年H1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627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 占全球BD交易总金额47% [36] 供给侧分析 - 药明康德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70-80亿元 药明生物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53亿元 均同比显著提升 [4][37] - 2021年以来超过10家中小CXO公司IPO失败 收入体量多不足5亿元 国内业务占比高 [44][45] - 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面临价格压力 存在运营困难甚至停业清算问题 [44] CDMO板块表现 - 2024年Q4以来CDMO龙头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2025年Q2药明康德收入同比增长20% 凯莱英收入同比增长27% [47] - 药明康德2025年H1在手订单567亿元 同比增长37.2% 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203.4亿美元 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50][51] - CDMO项目管线自带放大逻辑 药明康德小分子D&M管线总数3409个 药明生物临床前项目429个 药明合联药物发现项目858个 [53][54] - 药明康德2025年H1 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141.6%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58][62] - 药明合联2025年H1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ADC并购交易被收购方75%为公司客户 [62] CRO板块表现 - 2025年Q2 CRO公司利润端多数扭亏为盈 昭衍新药2025年H1新签订单10.2亿元 同比增长13% [64][66] - 2025年5月实验用猴中标价格回升至9-10万元/只 预示临床前CRO需求复苏 [68][71] - 药明康德实验用猴存栏超2万只 昭衍新药存栏约2万只 康龙化成存栏近1万只 [72] - AI赋能药物研发 维亚生物AI收入占CRO总收入10% 成都先导HAILO平台累计投入1492万元 [73][74] 重点公司估值 - CXO龙头公司PS估值5-10倍 PE估值20-50倍 [75]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期PS 7.32倍 PE 23.92倍 药明生物2025年预期PS 6.98倍 PE 34.62倍 [76] - 昭衍新药2025年预期PS 14.94倍 PE 98.01倍 药明合联2025年预期PS 14.53倍 PE 56.67倍 [76]
海内外CXO复盘 - 从短期、中期、长期维度看中国CXO的全球竞争力
2025-09-26 02:28
海内外 CXO 复盘 - 从短期、中期、长期维度看中国 CXO 的全球竞争力 20250925 摘要 中国 CRO 行业在 2024-2025 年表现强劲,受政策支持、AI 技术应用和 业绩驱动,如药明康德等公司股价显著上涨,但需关注地缘政治因素带 来的潜在风险。 尽管面临印度 PLI 计划和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等地缘政治挑战,中国 CRO 行业凭借化学能力、合规产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优势,以及海外产 能布局,风险总体可控。 CRO 产能供给端小分子领域建设高峰已过,大分子领域仍处于高投入阶 段。全球医药管线数量和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中国本土临床试验登记总 量攀升,需求侧保持强劲。 医药研发投入整体呈增长态势,大分子 CDMO 领域竞争加剧,药明生物 增速低于三星生物,但药明合联表现突出,2025 年收入增速指引上调 至 45%以上。 小分子 CDMO 方面,康龙化成、凯莱英和博腾等中国企业受益于工程师 红利和化学优势,2025 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良好,订单增速可观,未来 业绩具有支撑力。 Q&A 如何评估中国 CRO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评估中国 CRO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
WuXi Biologics Launches WuXia™4.0, Targeted Integration Cell Line Platform TrueSite TI™,to Accelerate Biologics Development with High Titer and Superior Stability
Prnewswire· 2025-09-25 11:42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第四代靶向整合技术平台TrueSite TI™ 基于CHO细胞系 旨在重塑生物制剂开发流程 加速时间线 提升产品质量 并确保抗体和复杂蛋白疗法的一致可扩展性 [1] - 该平台通过精准细胞工程技术将目标表达单元递送至宿主细胞预定义位置 相比传统随机整合或转座酶方法 将克隆筛选限制在数十个候选者内 确保长期表达稳定性 并显著缩短IND时间线 [2] - 平台实现单克隆抗体平均滴度超过8.0 g/L 支持高产商业制造 超过99%的克隆细胞系在传代60代后保持稳定蛋白表达 有效缓解放大生产至20,000升时的滴度下降风险 [3][6] 技术平台优势 - TrueSite TI™作为WuXia™平台第四代产品 在过去十年中经过超过1000个分子的技术演进和验证 驱动更高效率和质量 [3] - 平台不仅适用于单克隆抗体开发 还展示出对双特异性抗体、Fc融合蛋白和Fab片段等复杂生物制剂的强大适用性 提供卓越细胞系稳定性和可预测生长特性 [3][6] - 通过简化工艺开发流程 平台提供行业领先的6个月IND时间线 加速突破性疗法的临床试验进程 [3][6] 平台家族扩展 - WuXia™平台家族包括用于增强ADCC效应的去岩藻糖抗体开发平台WuXiaPlus™ 非抗生素细胞系开发平台WuXia RidGS™ 以及基于HEK293细胞系的难表达分子平台WuXia293 [5][7] - 截至2024年 该平台家族已在全球监管机构认可下产生超过1000个细胞系 用于临床和商业制造 表达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和酶等多种重组蛋白 [5] - 平台家族持续扩展以满足全球客户多样化需求 体现公司在细胞系开发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 [7]
当创新药成为共识,下一个10倍股在哪?
券商中国· 2025-09-24 23:38
行业技术突破与创新趋势 - 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技术革命 CRISRP基因编辑技术和AI大模型大幅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并缩短周期 [2] - 平台型技术如ADC 双抗 细胞治疗崛起 为新药研发打开全新维度 [7] - 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攀升 在研创新药占全球比重约30% 创新药研发管线占全球比重约1/4 [8] 创新药产业发展与出海突破 - 创新药成为港股市场涨势引擎 多只跟踪港股创新药的指数年内涨幅翻番 [4] - 国产创新药密集上市 过去五年共有210个创新药获批 今年上半年43个创新药获批同比增59% [8] - License-out交易爆发式增长 中国药企年内BD出海交易金额达845.31亿美元同比增185% 交易数量83项同比增57% [11] 政策与资金环境支持 - 医保谈判规则稳定 药品审批流程加速 商业保险政策完善 为创新药支付拓宽空间 [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南向资金流入形成双重流动性利好 支撑Biotech企业管线推进 [8]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完成成份股优化 创新药与CXO权重占比飙升至89% 更精准反映行业面貌 [14] 代表性企业案例与指数表现 - 药明生物 百济神州等创新药龙头牵引板块上涨 药明生物近一年涨幅近200% [4][13] - 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合作开发HRS-5346抑制剂 亿帆医药实现自主出海 康方生物头对头试验胜出 [7]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一年回报117.22% 规模增长18.33亿元至59.97亿元 [15]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聚焦CXO+AI医疗 成立以来获10.43%回报 [15] 估值水平与投资机会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约33倍 处于近五年32%分位数 估值仍具吸引力 [11] - 港股创新药赛道创新纯度突出 直接享受创新药出海价值兑现红利 [14] - ETF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一篮子布局工具 规避单一公司风险 [15]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9月2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23:34
南向资金净流入 - 山高控股净流入22.20亿元且净流入比达37.22% 收盘价3.360港元下跌76.02% [1][2] - 盈富基金净流入21.69亿元且净流入比9.52% 收盘价27.200港元上涨0.07% [1][2] - 阿里巴巴-W净流入17.13亿元且净流入比7.73% 收盘价159.100港元上涨0.44% [1][2] - 泡泡玛特净流入9.73亿元且净流入比19.07% 收盘价271.400港元上涨1.57% [2] - 美团-W净流入8.48亿元且净流入比12.33% 收盘价106.300港元上涨0.76% [2] - 兖矿能源净流入4.22亿元且净流入比47.47% 收盘价10.630港元上涨6.51% [1][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腾讯控股净流出6.24亿元且净流出比-4.66% 收盘价642.500港元上涨0.08% [1][2] - 小米集团-W净流出4.00亿元且净流出比-4.06% 收盘价56.700港元下跌0.26% [1][2] - 小鹏汽车-W净流出2.89亿元且净流出比-17.08% 收盘价84.150港元上涨3.44% [1][2] - 中国电信净流出1.64亿元且净流出比-33.32% 收盘价5.530港元下跌0.72% [2][3] 高净流入比个股 - 兖矿能源净流入比47.47% 净流入4.22亿元 [1][2] - 神威药业净流入比44.33% 净流入409.21万元 [1][3] - 新华文轩净流入比42.23% 净流入1153.18万元 [1][3] - 山高控股净流入比37.22% 净流入22.20亿元 [2][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珍酒李渡净流出比-59.14% 净流出3950.25万元 [1][3] - 中国重汽净流出比-51.32% 净流出6514.38万元 [1][3] - 兖煤澳大利亚净流出比-46.95% 净流出1583.75万元 [1][3] - 中国电信净流出比-33.32% 净流出1.64亿元 [2][3]
WuXi Biologics Selected as Constituent of FTSE4Good Index Series for Fifth Consecutive Year
Prnewswire· 2025-09-23 04:00
公司荣誉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连续第五年入选富时4Good指数系列成分股 彰显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表现 [1]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CRDMO) 获得富时罗素认可 [1]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1.50%,成交额12.6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11:50
基金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9月22日收盘上涨1.50% 成交额达12.63亿元 [1] - 基金自2024年1月3日成立以来 基金经理马君任职期内收益率为87.92% [2] 规模与流动性 - 截至9月19日基金份额达81.70亿份 规模为76.76亿元 较2023年底分别增长1966.38%和1931.78%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372.35亿元 日均成交18.62亿元 [1] - 今年以来177个交易日累计成交2076.67亿元 日均成交11.73亿元 [1] 持仓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达69.25% 以创新药企为主 [2] - 信达生物(01801)持仓占比9.52% 持仓363.20万股 市值2.60亿元 [2] - 药明生物(02269)持仓占比9.47% 持仓1103.60万股 市值2.58亿元 [2] - 百济神州(06160)持仓占比8.73% 持仓176.69万股 市值2.38亿元 [2] - 康方生物(09926)持仓占比7.62% 持仓247.80万股 市值2.08亿元 [2]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08027)合计持仓占比14.34% 持仓4076.60万股 市值3.92亿元 [2] - 石药集团(01093)持仓占比6.34% 持仓2463.80万股 市值1.73亿元 [2] - 三生制药(01530)持仓占比5.83% 持仓737.65万股 市值1.59亿元 [2] - 翰森制药(03692)持仓占比4.54% 持仓456.00万股 市值1.24亿元 [2] - 再鼎医药(09688)持仓占比2.86% 持仓312.01万股 市值7810.55万元 [2]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管理费率0.50%/年 托管费率0.10%/年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药明生物(0226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9:0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16.1%至99.532亿人民币[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收益同比增长16.1%达人民币9953.2百万元[17] - 公司收益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8,574.2百万元增长16.1%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953.2百万元[54] - 总收益增长16.1%至人民币99.532亿元,去年同期为85.742亿元[57]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16.1%,从人民币85.74亿元增至99.53亿元[198] - 收益同比增长16.1%至99.53亿人民币(去年同期85.74亿)[180] - 毛利同比增长27.0%至42.529亿人民币[11] - 同期毛利同比增长27.0%至人民币4252.9百万元[17] - 毛利增长27.0%至人民币42.529亿元,毛利率从39.1%提升至42.7%[62] - 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65.7%至33.281亿人民币[11] - 纯利同比增长54.8%至27.566亿人民币[11] - 纯利同比增长54.8%至人民币2756.6百万元[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同比增长56.0%至人民币2339.3百万元[17] - 纯利增长54.8%至人民币2,756.6百万元,纯利率由20.8%增至27.7%[72] - 纯利同比增长54.8%至人民币275.66亿元,去年同期为178.03亿元[105] - 期内溢利大幅增长54.9%至27.57亿人民币(去年同期17.80亿)[180]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339,266千元,同比增长56.1%[187]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56.8%至人民币0.58元[73] - 每股基本盈利从0.37元增至0.58元,增幅56.8%[182]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纯利为人民币2,840.0百万元经调整纯利率28.5%[104]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人民币422.18亿元,利润率42.4%,去年同期为280.59亿元和32.7%[105] - 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430.52亿元,利润率43.3%,去年同期为357.04亿元和41.6%[105]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3.28亿元,分部业绩贡献为人民币33.39亿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增长9.1%至人民币57.004亿元[61] - 销售及营销开支增长21.1%至人民币2.701亿元[67] - 员工成本同比增长12.7%至人民币258.66亿元,去年同期为229.52亿元[107]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46.34亿元,去年同期为67.47亿元[105] - 折旧开支同比增长12.2%至人民币78.4亿元,去年同期为69.85亿元[105] - 研发开支稳定维持在3.44亿人民币水平[180] - 公司确认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支出人民币440,599千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IND前服务收益增长35.2%至人民币41.473亿元,占总收益41.7%[57] - 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收益增长24.9%至人民币42.889亿元,占总收益43.1%[57] - 早期临床开发服务收益下降29.7%至人民币13.301亿元,占总收益13.3%[57] - 生物药分部外部销售额达人民币72.81亿元,XDC分部外部销售额达人民币26.722亿元[60] - CRDMO服务收益同比增长16.3%,从人民币83.95亿元增至97.66亿元[198] - 生物药分部收益为人民币83.45亿元,XDC分部收益为人民币27.01亿元[200] - 新增86个综合项目,项目总数达864个[14] - 临床前项目数429个,早期临床项目数344个[14] - 临床后期项目数67个,商业化生产项目数24个[14] - 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项目数分别达67个和24个[31] - 取得2个赢得分子临床后期项目[31] - 原液和制剂生产PPQ批次成功率超过98%[31] - 预计2025年完成25个PPQ[31] - 药明合联获得225个进行中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物iCMC项目[35] - 其中37个项目处于第II期及后期阶段[35] - 双特异性抗体平台WuXiBodyTM达成超50项全球合作[20] - WuXiHighTM平台实现最高蛋白浓度230毫克╱毫升并将黏度降低达90%[29] - WuXiHighTM平台为超过110个项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29] - 未完成订单总量增至203亿美元[17] - 未完成服务订单114亿美元[17] - 未完成潜在里程碑付款订单90亿美元[17] - 三年内未完成订单总额增至42亿美元[17] 各地区表现 - 北美地区收益占比从58.4%提升至60.5%,收益额达人民币6,018.1百万元[55] - 欧洲地区收益占比从21.7%降至19.8%,收益额为人民币1,968.6百万元[55] - 中国地区收益占比从16.6%降至13.0%,收益额为人民币1,297.0百万元[55] - 世界其他地区收益占比从3.3%提升至6.7%,收益额达人民币669.5百万元[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成都微生物生产基地将配备15,000升发酵罐,年产能达80至110批次,最大发酵规模可扩展至60,000升[43] - 爱尔兰基地通过新增三组1,000升生物反应器系统,总产能从3,000升提升至6,000升[43] - 马萨诸塞州生产设施MFG11安装6个6,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一条下游产线[47] - 公司已完成约130项WBS改善项目[49] - 爱尔兰基地MFG7设施完成第二个12,000升规模PPQ生产[43]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10] - 公司大部分收益以美元计值,面临美元、人民币及欧元汇率波动风险[126] - 公司已订立远期合约管理外汇风险,并采纳套期会计减少汇率波动影响[126] - 公司持有以美元及欧元计值的借款,为建造和经营活动提供融资[126] - 公司于2024年获得ISO 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129] - 公司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主要存放于国有银行及信用评级高的国际金融机构[125] - 公司通过评估客户信用资质、强化预收款管理等措施降低信用风险[124] - 自2017年起完成44项监管检查无重大发现问题[37] - 接受超过1700次GMP审核及约210次欧盟QP审核[37]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益净额录得人民币3.6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819亿元[65] - 预期信用损失减值亏损减少至人民币1.338亿元[64] - 股权投资及资产剥离收益为人民币37.85亿元,去年同期为3.63亿元[105] - 所得税开支增长150.5%至人民币571.5百万元[71]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150.5%至人民币57.15亿元,去年同期为22.81亿元[105]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增长48.4%至4.17亿人民币(去年同期2.81亿)[182] - 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3,699,891千元[187] - 公司购回股份支付代价为人民币1,031,664千元[187] - 公司行使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及受限制股份归属产生收益人民币30,784千元[187] - 公司外汇换算储备增加人民币1,266,093千元,主要因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187] - 公司法定储备金额为人民币1,978,006千元[187] - 公司保留溢利余额为人民币18,695,204千元[187]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同比增长38.7%,从人民币130.21亿元增至180.68亿元[19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4.39亿元,较期初82.79亿元增长2.0%[192]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38亿元,同比增加40.7%[192]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86亿元,同比减少26.4%[192] - 公司购买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付款为人民币37.88亿元,同比增加69.1%[192] - 公司出售分类为持作出售资产所得款项为人民币29.21亿元,上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92] 资产、债务和借款 - 资产总值增长6.1%至604.374亿人民币[11]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长1.9%至84.391亿人民币[11]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长6.7%至人民币27,815.9百万元[74]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联营公司投资减少16.8%至人民币1,053.8百万元[79] - 非流动金融资产增长72.3%至人民币1,952.9百万元[80] - 流动金融资产增长80.1%至人民币942.8百万元[80] - 存货增长8.8%至人民币1,655.0百万元[82]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23.7%至人民币7,721.2百万元[8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23.7%至77.21亿人民币(去年同期62.41亿)[183]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加1.9%至84.39亿人民币(去年同期82.79亿)[183]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长6.7%至278.16亿人民币(去年同期260.70亿)[183]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减少22.1%至人民币2,164.5百万元[88] - 流动负债中的合约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55.8百万元增长18.6%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795.1百万元[89] - 非流动负债中的合约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42.8百万元增长11.6%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9.4百万元[89] - 合约负债增长18.7%至27.95亿人民币(去年同期23.56亿)[183] - 租赁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03.6百万元增长3.1%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74.4百万元[91]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定期存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186.2百万元增长13.8%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596.9百万元[92] - 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636.2百万元增长3.7%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732.7百万元[96] - 2025年6月30日借款中人民币计值借款约人民币1,236.7百万元实际年利率1.4%至3.9%[96] - 2025年6月30日借款中美元计值借款约人民币1,052.3百万元实际年利率5.3%至5.7%[96] - 2025年6月30日借款中欧元计值借款约人民币443.7百万元实际年利率2.7%至4.2%[96]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5.8%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6%[99] - 总权益增长7.9%至490.65亿人民币(去年同期454.78亿)[185] 股本和股权激励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4,068,902,309股[132] - 李革博士持有509,962,633股股份,占总股本12.53%[132] - 陈智胜博士持有114,470,019股股份,占总股本2.81%[132] - Sherry Xuejun Gu博士持有2,385,433股股份,占总股本0.06%[1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068,902,309股[138][139] - 李革博士、张朝晖先生及刘晓钟先生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各自持有509,962,633股,各占总股本12.53%[138] - BlackRock, Inc.持有208,273,538股好仓(占5.12%)及4,840,000股淡仓(占0.12%)[138] - 药明合联(附属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03,043,190股[135] - 陈智胜博士通过信托持有415,636股公司股份,个人总持股418,878股[135]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剩余可发行股份121,477,019股,占总股本2.98%[141] - 报告期内已行使购股权23,504,304份,加权平均行权前股价22.64港元[143] - 陈智胜博士持有未行使购股权93,091,000份(含0.1667美元及0.3400美元行使价期权)[143] - 雇员购股权报告期内失效36,000份,未行使余额28,431,166份[143] - Biologics Holdings直接持有501,251,133股,占总股本12.32%[138][139]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授予的购股权行使期为归属日起至授出日期起计10年期届满止,归属时间表为:20%于授出满两周年归属、20%于满三周年归属、20%于满四周年归属、40%于满五周年归属[146]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参与者需支付1.00港元作为授出代价[146] - 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最高股份数目限制为已发行股份的3%(127,452,353股)[147] - 截至2025年1月1日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量为93,441,555股[1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量为69,734,705股[147] - 报告期末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70,540,477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73%)[147] - 报告期内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已授出股份数除以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总数等于0.61%[147] - 董事陈智胜合计持有4,217,781股未归属受限制股份(含报告期新授1,310,465股)[150] - 董事周伟昌持有1,302,273股未归属受限制股份[150] - 董事Sherry Xuejun Gu持有1,013,905股未归属受限制股份(含报告期新授535,713股)[150] - 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向1,910名雇员授予23,674,679股限制性股份,授予日股价为25.90港元[1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份总额为85,821,019股[151] - 报告期内公司限制性股份已归属数量为8,333,361股,加权平均归属前股价为26.44港元[151] - 全球合伙人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量从2025年1月1日的118,862,886股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8,973,566股[155] - 公司于2025年6月5日向1名雇员授予64,117股限制性股份,授予日股价为25.20港元[151] - 截至报告期末,全球合伙人股份奖励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19,022,614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92%[155] - 报告期内公司限制性股份失效/作废数量为3,083,143股[151] - 2024年3月27日向1,891名雇员授予16,789,100股限制性股份,授予日股价为13.56港元[151] - 限制性股份归属时间表为第2-4周年各归属20%,第5周年归属40%[154] - 全球合伙人股份奖励计划最高授出限额为已发行股份的3%,即127,452,353股[155] - 全球合夥人股份獎勵計劃下尚未歸屬受限制股份總數為16,796,619股[159] - 報告期內全球合夥人股份獎勵計劃失效/作廢股份486,768股[159] - 報告期內全球合夥人股份獎勵計劃註銷股份61,135股[159] - 董事陳智勝博士持有未歸屬受限制股份2,518,317股[159] - 董事周偉昌博士持有未歸屬受限制股份902,024股[159] - 董事Sherry Xuejun Gu博士持有未歸屬受限制股份94,381股[159] - 計劃授權上限可授出受限制股份數目為188,708,271股[163] - 藥明生物股份參與計劃授出獎勵股份122,106股予100名僱員[166] - 藥明生物股份參與計劃獎勵股份每股公允價值26.00港元[166] - 全球合夥人股份獎
港股异动 | 医药股多数上扬 集采反内卷再优化 机构看好医药板块走出反转行情
智通财经· 2025-09-22 04:00
医药股市场表现 - 药明合联股价上涨6.82%至75.2港元 [1] - 诺诚健华股价上涨5.72%至17.38港元 [1] - 药明生物股价上涨3.86%至39.24港元 [1] - 歌礼制药-B股价上涨3.09%至11.01港元 [1] - 恒瑞医药股价上涨2.74%至90港元 [1] 国家集采政策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文件 采用"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1] - 集采规则优化价差控制"锚点"选择 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 [1] - 集采规则优化反映医保局推动医药"反内卷" 内需市场有望持续改善 [1] 证券机构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集采规则优化将改善医药内需市场 [1] - 国金证券对2025年医药板块反转行情抱有信心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为最大投资机会 [2] - 海外MNC重磅单品专利悬崖促使BD引进管线战略持续 创新药产品授权合作下半年更密集 [2] - 东吴证券认为降息背景下创新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生科上游和CXO板块有望受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