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声科技(02018)

搜索文档
瑞声科技(02018)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2025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及以电子方式发...

2025-09-25 08:38
财报发布 - 公司2025中期报告已在港交所和公司网站发布,有中英文版[1][9] 公司通讯 - 未来公司通讯中英文版将在两网站提供,替代印刷本[2][10] - 可书面或邮件通知更改通讯语言版本及收取方式[4][11] - 可供行动的通讯按股东选择印刷或邮件发送[5][12] 印刷本申请 - 需印刷本可填回条寄登记处或发邮件申请,有效期一年[3][10] - 获取网站通讯困难可联系登记处免费获印刷本[4][11] 邮箱登记 - 建议股东扫描二维码或签回条提供邮箱[6][11] - 仅最后提供邮箱会被登记[13] 其他 - 通知日期为2025年9月26日[12] - 回条简便回邮号码为37[13]
瑞声科技(0201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8: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33.18亿元,同比增长18.4%[10][11] - 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76亿元,同比增长63.1%[10][1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8.4%至人民币133.2亿元[3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大幅增长63.1%至人民币8.76亿元[39]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8.4%至133.18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112.47亿元人民币[155] - 期内溢利同比大幅增长69.2%至8.73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5.16亿元人民币[155] - 每股基本盈利从人民币0.46元提升至人民币0.76元,增幅达65.2%[15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875.67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37.028百万元增长63.0%[159] - 总收入同比增长18.4%至1331.85亿元人民币[170] - 分部溢利总额27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171] - 税前利润10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8%[17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33.18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12.47亿元增长18.4%[173]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8.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1%[1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0.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10][11] - 2025年上半年已付税项为人民币3.17亿元,同比增长117.4%[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7.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9.98亿元,同比增长5.1%[36]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同比下降9.8%至人民币1.86亿元[37] - 2025年上半年税项开支同比大幅上升44.5%至人民币1.62亿元[3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0.7%,较2024年同期的21.5%下降0.8个百分点[32] - 研发成本同比增长5.1%至9.98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9.49亿元人民币[155] - 公司税前利润扣除折旧总额13.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6%[175] - 公司获得政府补助1.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7%[175] - 公司所得税支出1.61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4.5%[176] - 中国企业所得税支出1.0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6%[176]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支出从人民币8.255亿元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3.344亿元[186]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亏损人民币4.219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138亿元显著扩大[186] - 新增使用权资产人民币1.336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022万元增长232%[187] 各业务线表现 - 声学业务收入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 - 车载声学业务收入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14] - 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15] -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17] - 散热业务收入2.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45%[18] - 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6.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2%[19] - 声学业务毛利率27.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13] - 光学业务毛利率10.2%,同比改善5.5个百分点[15] - 光学模组OIS销售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接近150%[15] - 32M像素以上模组出货量占比34%以上,同比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15] - 声学产品收入35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70] -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收入46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170] - 光学产品收入26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170] 各地区表现 - 大中华区收入7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占公司总收入的55.3%[173] - 美洲地区收入45.0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占公司总收入的33.8%[173][174]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4.44亿元,同比增长57.5%[10]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人民币28.9亿元,同比增长9.1%[11] - 2025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18.57亿元[10]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8.925亿元,同比增长9.1%[41][42]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4.443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57.5%[47]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9.1%至289.25亿元人民币[16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同比减少18.8%至198.35亿元人民币[161]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830.13亿元人民币,同比由净流入729.79亿元转为净流出[161] - 现金及等价物期末余额767.9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9%[161]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回购股份支出人民币147.729百万元[159] - 2025年上半年收购附属公司产生现金流出人民币118.220百万元[159] 资产和债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账面现金(含短期定期存款)为人民币77.5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净资产负债比率为4.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0][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底的60天上升至73天[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交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95天,较2024年底增加8天[4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定期存款为人民币775.12亿元,其中66.5%为美元计价,28.2%为人民币计价[49] - 资产负债比率为21.2%,较2024年末的20.0%上升1.2个百分点[50] - 净资产负债比率(扣除现金及等价物后)为4.7%,较2024年末的3.8%上升0.9个百分点[50] - 无抵押债券为人民币370.7亿元,较2024年末的372.05亿元减少1.35亿元[50] - 短期银行贷款为人民币77.41亿元,较2024年末的172.8亿元大幅减少95.39亿元[50] - 长期银行贷款为人民币548.06亿元,较2024年末的388.31亿元增加159.75亿元[50]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人民币20万元,较2024年末的50万元减少30万元[51] - 受限制银行存款为零,2024年末为人民币500万元[51] - 美元计价现金占比从2024年末的48.7%上升至66.5%,人民币计价占比从44.6%降至28.2%[49] - 公司超过73.8%的债务为固定利率债务[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76.8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75.38亿元人民币增长1.7%[157]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增至328.37亿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末322.97亿元人民币[157] - 公司权益总额增长至237.6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231.17亿元人民币增长2.8%[158] - 非控股股东权益显著增长至4.68亿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末3.62亿元人民币[158] - 银行贷款非流动负债部分增长至54.8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8.83亿元人民币增长41.1%[158] - 存货水平增长至45.9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9.38亿元人民币增长16.7%[157]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23,293.035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22,239.056百万元增长4.7%[159] - 非控股股东权益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467.88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438.043百万元增长6.8%[15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保留溢利为人民币22,409.455百万元[159] - 2025年上半年汇兑差额收益为人民币62.288百万元[159]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71.379百万元[159] - 以公允价值计量权益工具投资总额从人民币5.984亿元略降至人民币5.847亿元[191] - 非上市权益工具投资减少人民币1143万元至人民币5.555亿元[191] - 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从人民币4.496亿元增长38%至人民币6.205亿元[195] - 非上市股份金融资产投资从人民币3.983亿元增长32%至人民币5.277亿元[195] - 可转换贷款投资从人民币5126万元增长80%至人民币9273万元[195] - 对私募股权基金新增出资约1.193亿美元及38万英镑[195] - 交易应收款项总额从76.57亿人民币下降至60.37亿人民币,减少21.2%[198] - 银行承兑及商业汇票从0.83亿人民币增至2.67亿人民币,增长222.3%[198] - 交易应收及票据总额从77.39亿人民币降至63.04亿人民币,减少18.6%[198] - 0至90天账期应收款从75.71亿人民币降至62.11亿人民币,减少18.0%[199] - 91至180天账期应收款从1.53亿人民币降至0.84亿人民币,减少45.3%[199] - 超过180天账期应收款从0.15亿人民币降至0.10亿人民币,减少33.5%[199] - 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从1.38亿人民币降至1.20亿人民币,减少13.1%[199] - 逾期90天以上账款从0.04亿人民币增至0.13亿人民币,增长220.6%[199] - 预付款项从3.34亿人民币增至4.34亿人民币,增长30.2%[198]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五大客户贡献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的68.8%,均来自消费智能设备行业[58] - 公司前三大客户贡献收入72.993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超过10%[174] 股份奖励和回购计划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7.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10] -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人民币14.759百万元[159] - 公司2016股份奖励计划于2025年4月28日修订,删除向受托人发行新股条款[92] - 2016股份奖励计划可奖励最多股份数目为公司已发行股本1.65%,即2025年8月21日为19,775,250股[94] - 计划期限内任何一名经甄选雇员可获授奖励股份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0.5%,即2025年8月21日为5,992,500股[94] - 2022年3月24日向340名雇员无偿授出10,230,593股奖励股份[95][99] - 2025年5月23日向536名雇员无偿授出3,559,294股奖励股份[95][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计划受托人持有12,378,531股未归属股份[96] - 2025年6月30日可进一步奖励之余下股份为8,335,776股[96][99] - 2025年上半年奖励股份变动:期初未归属2,613,238股,期内授出3,559,294股,期内归属2,529,863股,期末未归属3,559,294股[97] - 组织层面表现目标要求年度收入不少于人民币300亿元[98] - 计划受托人可获发行或购买股份总数仅250股,占2025年8月21日已发行股本约0.00002%[95] - 2023-2025年间累计有2,722,799股、2,627,518股和2,529,863股奖励股份分三年归属[95] - 2016股份獎勵計劃豁免兩項歸屬條件要求年度收入不少於人民幣300億元且經常性稅前溢利率不低於2013-2015三年平均水平[101] - 2023股份獎勵計劃可獎勵股份上限為4500萬股佔2025年8月21日已發行股份約3.83%[104] - 單一員工根據2023股份獎勵計劃可獲獎勵上限為已發行股本0.5%相當於587.4437萬股[10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3計劃受託人持有1181.9萬股股份[104] - 自2023計劃採納至2025年6月30日未向員工授出任何獎勵股份[105] - 附屬公司辰瑞光學設有股權激勵計劃採用交易價格計量受限制股份公允價值[106] - 2025年上半年股份回购总数21,482,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79%[125] - 2025年上半年股份回购总代价约8.5833亿港元(含2340万港元交易成本)[125][126] - 自动股份回购计划完成回购19,67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6417%,总金额7.78亿港元[124] - 2025年4月授权新一轮股份回购计划,最高金额达12亿港元,累计回购总额不超过20亿港元[124] - 2025年4月单月回购10,024,000股,总代价3.655亿港元,每股价格区间28.50-48.00港元[1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库存股份23,612,500股,拟用于股份奖励计划[12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198,500,000股(含库存股份)[112] - 公司库存股份数量为23,612,500股[112][116] - 库存股份数量为236.125万股(计算得出总股本11.985亿股减除不含库存股本11.748875亿股)[130][133] - 直接登记股东仅107名,绝大多数通过代名人持有股份[131]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1.985亿股(含库存股份),其中沪港通/深港通持股103.1百万股(8.60%)[130][131] - 股东结构分析显示机构投资者占42.89%、散户占29.95%、潘先生与吴女士相关权益占17.76%[132] - 股东地域分布中新加坡占44.25%、中国香港占21.11%、北美占12.81%、中国内地占9.78%[135] - 94.99%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136] - 摩根大通集团持有公司股份好仓5672.8585万股(5.03%)及淡仓104.8655万股(0.35%),另拥有可供借出股份1327.237万股(1.10%)[128][129][130]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3名执行董事[74]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均于2005年4月成立[74] - 可持续委员会于2024年5月成立由5名成员组成[74] - 2025年上半年董事会成员组成无变动[75] - 董事会每季度批准重大投资及融资活动[78] - 董事会批准年度预算及中期/年度财务报表[78] - 董事会评估可持续发展标准并完善ESG策略[78] - 公司已符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1所有守则条文[70] - 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分离行政总裁全权执行董事会策略[73] - 管理层需就超出财务限额事项向董事会提交业务计划[73] - 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包括审核及风险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80]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已审阅2025年中期报告及上半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83]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以季度为周期举行[82] - 公司采用结构化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覆盖战略、市场、运营、财务及合规风险[83] - 执行董事及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战略执行和业务日常管理[81] - 提名委员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考虑包括性别差异在内的多元化因素[84]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负责监察财务报告披露及风险管理系统[80][83]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政策包括气候变化和商业道德[80] - 薪酬委员会制定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并参考企业目标[80] - 内部审核团队与外部核数师协同工作由审核及风险委员会监察[80][83] - 董事会每半年收到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的确认[108] - 执行董事大部分薪酬与公司及个人表现挂鉤[108] - 未向独立非执行董事授予具绩效表现元素的股权薪酬[108] - 公司董事会由1名女性董事和5名男性董事组成,女性占比16.7%[85] - 公司高级管理层包含1名女性和2名男性,女性占比33.3%[85] - 公司董事服务期最长21年(潘政民、吴春媛),最短6年(张宏江、彭志远)[85] - 公司所有董事均具备行政管理及领导技巧(c)和策略规划(l)领域的专业经验[85] 收购和投资活动 - 公司收购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53.74%股权,总代价约人民币2.88亿元[117] - 河北初光收购事项于2025年6月12日完成[
港股整体迎来看多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中芯国际、联想等
智通财经· 2025-09-25 07:27
港股市场前景 - 港股进入看多行情 内外部资金关注度提升[1] - 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 当前处于中段[1] - 流动性周期处于中段 后续1-2年基调宽松[1] - 估值经历3年熊市后较低 修复一年多后达中上分位[1] - 盈利周期刚从底部回升 修复集中在结构性景气板块[1] 流动性环境 - 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降息预期大幅提升[1] - 港股宏观流动性有望快速缓解 利于估值回升[1] - 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及中国资产评级 有望持续流入[1] - 南向资金流入开始加速 内外资有望持续流入港股[1] 机构观点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2] -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2] - 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工智能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等热点板块主要交易集中在港股和A股[2] - 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或进一步催化外资流入港股[2] 投资板块 - 重点关注港股核心成长板块 包括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2] - 景气板块市盈率突破历史新高 估值修复有望持续带动港股整体估值上升[2] - 可关注红利防御性配置板块[2] - 消费电子板块包括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 瑞声科技 中芯国际 高伟电子[2] -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包括伟仕佳杰 金蝶国际 九方智投控股[2] - AI及机器人板块包括第四范式 商汤 优必选[2] - 新能源汽车板块包括比亚迪股份 零跑汽车[2]
港股整体迎来看多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中芯国际(00981)、联想(00992)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6:57
港股市场前景 - 港股进入看多行情 内外部资金关注度逐步提升[1] - 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 当前处于中段位置[1] - 流动性周期约走到中段 后续1-2年基调整体宽松[1] 周期特征分析 - 估值周期经历3年熊市后处于低位 连续修复一年多后估值来到中上分位[1] - 盈利周期刚刚从底部回升 盈利修复集中在结构性景气板块[1] - 海外流动性紧缩压力缓解 近两月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降息预期大幅提升[1] 资金流向 - 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评级 有望持续流入[1] - 南向资金整体流入开始加速[1]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超配评级[2] 投资机会领域 - 重点关注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 市盈率已突破历史新高[2] - 人工智能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等热点板块交易集中在港股和A股[2] - 消费电子板块关注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 瑞声科技 中芯国际 高伟电子等公司[2] 细分行业标的 -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关注伟仕佳杰 金蝶国际 九方智投控股等公司[2] - AI及机器人领域关注第四范式 商汤 优必选等公司[2] - 新能源汽车板块关注比亚迪股份 零跑汽车等公司[2]
港股苹果概念股集体下挫,蓝思科技跌7%,鸿腾精密跌超4%
格隆汇APP· 2025-09-23 03:46
港股苹果概念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苹果概念股集体下挫,蓝思科技跌7%,鸿腾精密跌超4%,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跌超3% [1] - 蓝思科技跌7.01%至29.18港元,总市值1541.98亿港元 [2] - 鸿腾精密跌4.18%至6.65港元,总市值485.61亿港元 [2] - 舜宇光学科技跌3.68%至83.85港元,总市值917.99亿港元 [2] - 丘钛科技跌3.72%至15.26港元,总市值181.52亿港元 [2] - 瑞声科技跌3.13%至47.74港元,总市值560.89亿港元 [2] - 比亚迪电子跌3.16%至41.64港元,总市值938.23亿港元 [2] 其他相关个股表现 - 伟仕佳杰跌4.22%至10.21港元,总市值146.04亿港元 [2] - 东江集团控股跌2.82%至2.41港元,总市值20.08亿港元 [2] - 富智康集团跌2.18%至17.05港元,总市值133.52亿港元 [2] - 通达集团跌1.00%至0.099港元,总市值9.64亿港元 [2]
里昂:Open AI合作带来增长动力,瑞声科技"高确信度跑赢大市"
格隆汇· 2025-09-23 02:10
OpenAI设备合作 - OpenAI正与内地一家主要iPhone组装商合作生产AI设备,并与瑞声科技、蓝思科技洽谈零部件供应事宜[1] - 设备可能命名为AI Pin,采用可穿戴徽章形式,具备声音、文字、照片及视频功能,并配备AI处理能力[1] - OpenAI设备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苹果公司,选择苹果供应链企业合作具有合理性[1] 瑞声科技业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创历史新高[1] - MEMS麦克风业务因AI手机语音交互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收入较2024年增幅超50%[1] - 散热业务已获海外高端客户订单,预计2025年收入规模较2024年至少翻3倍[2] 行业技术趋势 - AI手机算力提升导致功耗增加,对散热性能需求显著提高[2] - iPhone 17 Pro/Pro Max系列首次采用VC均热板,瑞声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2] - 普通版iPhone未来有望搭载VC均热板,进一步推动散热市场需求增长[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瑞声科技获目标价60.5港元及"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1] - 蓝思科技获目标价33.7港元及"跑赢大市"评级[1]
里昂:Open AI合作带来增长动力,瑞声科技(02018.HK)"高确信度跑赢大市"
格隆汇· 2025-09-23 02:07
OpenAI AI设备合作与生产 - OpenAI正与内地一家主要iPhone组装商合作生产AI设备 并与中国产业链企业洽谈零部件供应 合作企业包括瑞声科技和蓝思科技 [1] - 设备很可能命名为AI Pin 采用可穿戴徽章形式 具备声音、文字、照片及视频功能 并配备AI处理能力 [1] - OpenAI设备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苹果公司 选择与苹果供应链企业合作合理 预计为内地苹果供应链企业带来新增长动力 [1] 瑞声科技业务表现与展望 - 瑞声科技2024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33.2亿元 同比增长18.4% 再创新高 [1] - MEMS麦克风业务因AI手机对语音交互需求提升而率先受益 预计2025年收入相比2024年增幅超过50% [1] - 散热业务因AI手机算力与功耗提升需求增长 已拿到海外高端客户订单 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2025年整体收入规模将比2024年至少翻3倍 [2] 行业技术趋势与供应链机会 - iPhone 17 Pro/Pro Max系列首次采用VC均热板以提高散热性能 瑞声科技为其核心供应商 [2] - 未来AI手机对散热性能需求提高 以及苹果产品策略调整 普通版iPhone也有望搭载VC均热板 推动瑞声科技散热业务高速增长 [2] - 里昂给予瑞声科技目标价60.5港元及"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给予蓝思科技目标价33.7港元及"跑赢大市"评级 [1]
瑞聲短線爆發前奏?捕捉技術突破的輪證策略
格隆汇· 2025-09-22 19:40
股价走势与技术信号 - 股价盘中破顶高见47.62港元 处于43-47港元整固区间[3] - 10日移动平均线43.94港元与30日线44.67港元形成黄金交叉 60日线42.69港元提供重要支撑[3] - RSI处于55中性水平 动量震荡指标/变动率指标/一目均衡表均发出买入信号[3] - 保力加通道收窄显示蓄势待发状态 五日振幅达6.4%[3] 关键价位分析 - 上行阻力位先看47港元 突破后下一目标指向49.6港元[1][3] - 支持位位于43港元(与10日线相近) 跌穿后下一防线在42.1港元[3] - 投资者期待50港元目标价 但需先突破47元和49.6元两个阻力位[1] 衍生工具表现 - 瑞银认购证13898在正股上升2.11%情况下 两日内录得5%升幅[4] - 中银认购证18352提供3.07倍杠杆 行使价54.04港元 适合稳健型投资者[6] - 法兴认购证13937提供6.1倍杠杆 行使价52.88港元 引伸波幅最低适合进取型投资者[6] - 认沽证选择有限仅2只合适产品 瑞银19352和花旗14757均提供1.9倍杠杆 行使价约40.88港元[1][6] 市场交易数据 - 中银认购证18352成交549万股 成交额80.12万港元 当日涨幅22.66%[7] - 法兴认购证13937成交3545万股 当日涨幅40%[7] - 认沽证街货量达4935万股 显示市场存在对冲需求[7]
端侧硬件场景丰富,产业链有望迎高增机遇
东方证券· 2025-09-22 11:03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5] 核心观点 - 端侧硬件场景丰富,产业链有望迎来高增长机遇[2] - 智能终端呈现百花齐放态势,iPhone销量回暖,OpenAI等大模型厂商入局加速智能终端品类和形态创新[3] - 端侧AI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中石科技、华勤技术、歌尔股份、蓝特光学、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3] 行业动态与趋势 - OpenAI计划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推出首款设备,包括无显示屏智能音箱、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立讯精密已获得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组装订单,歌尔股份作为潜在声学部件供应商接洽[8] - 未来更多大模型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入局硬件产品,抢占下一代数据流量入口,形成“模型—终端—用户”直达路径,例如阿里将发布AI眼镜产品,字节布局AI耳机、AI眼镜、VR等品类[8] - iPhone17系列销售表现优异,京东平台以旧换新销量达去年同期4倍,苹果要求供应链提高日产能,硬件升级包括外观、散热、电池等刺激销量[8] - 苹果AI进展加速,Apple Intelligence基础语言模型在跨语言、文本和视觉模式具竞争力,软件及系统端生态优势显现,硬件端多品类创新周期开启[8] - Meta发布3款AI&AR眼镜产品,包括Ray-Ban Meta升级款、Oakley Meta Vanguard运动AI眼镜和Meta Ray-Ban Display(右眼增加全彩单目显示屏,采用LCoS+阵列光波导组合),AR眼镜进入“0-1”市场培育阶段[8] - 量子计算有望加速落地,存储行情景气度持续,国产存储产业链看好,长存三期成立推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加速[7]
9月22日恒生指数收盘下跌0.76%,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127.36亿港元,苹果概念股涨幅居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08:25
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26344.14点 下跌200.96点 跌幅0.76% [1][2] - 国企指数收盘9370.73点 下跌101.62点 跌幅1.07% [1][2] - 红筹指数收盘4064.4点 下跌61.65点 跌幅1.49% [1][2]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127.36亿港元 [1] 板块及个股表现 - 苹果概念股涨幅居前 丘钛科技涨约10% 瑞声科技涨约10% 舜宇光学科技涨约7% [1] - 比亚迪股份收跌3.3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