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02007)

搜索文档
理想汽车回应李想年薪6.39亿
第一财经· 2025-05-07 15:47
汽车行业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剩余股份实现完全合并 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 目前吉利持股65.7% [1] - 智己L6预售订单达2.4万台 预售价格21.99万-28.99万元 将于5月13日上市交付 [15] - 理想汽车澄清李想实际年薪为266万元 6.39亿元为美股会计准则下记账费用 [16] - 小鹏汽车申请"铁人"商标 人形机器人目标2026年量产 [17] - 上汽大众4月终端销售8.3万辆 同比增长5.9% 途观家族销售1.4万辆 帕萨特家族1.8万辆 [18] - 宝马一季度营收337.58亿欧元 同比下降7.8% 净利润21.73亿欧元 同比下降26.4% [19] - 特斯拉在美推出长续航后驱版Model Y 售价44990美元 [20] - 法拉利一季度营收17.91亿欧元 同比增长13% 出货量3593台 净利润4.12亿欧元 [21] 科技与互联网 - 英伟达CEO称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 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 [3] - 淘宝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 打通种草到购买全链路 推出"红猫计划" [4] - 京东宣布618活动5月31日晚8点启动 5月13日率先开启心动购物季 [5][6] - TEMU停止美国全托管模式 商品标注本地仓和无进口费用 [7] - TikTok投资10亿欧元在芬兰建数据中心 为欧洲1.75亿用户提供数据保护 [7] - 华为声明未与任何第三方开展实习合作 提醒谨防"内推实习"骗局 [8] - 腾讯元宝升级文生图功能 混元和DeepSeek模型已全端上线 [9] - 火山引擎发布国内首个数据库智能助手DBCopilot [10] - 谷歌发布Gemini 2.5 Pro "I/O"多模态大模型 在多个AI指标登顶 [11] - SpaceX获FAA批准 得州星舰年发射次数从5次增至25次 [12] - OpenAI计划将"星际之门"项目扩展至美国以外地区 [13] 消费与零售 - 京东物流与胖东来合作供应链基地6月运营 预计年产值25亿元 [22][23] - 盒马创始人侯毅新创宠物食品品牌派特鲜生获2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24] - 贵州茅台4月回购93.48万股 支付14.4亿元 累计回购201.75万股 [25] - 茅台文旅签下张艺兴为首位形象代言人 5月17日亮相贵阳音乐活动 [26] - 飞天茅台批发价普遍下跌 23年原箱降幅最大达45元至2235元/瓶 [27] - 青岛啤酒拟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 丰富产品线 [28] - 周大福等品牌足金饰品价格上涨7元/克至1033元/克 [29][30]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园 含八大主题区超75个互动设施 [31] 金融与投资 - 兴业银行获批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为股份行首单AIC牌照 [34] - 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以研因年龄原因辞职 [35] - 易方达下调两只债券基金管理费率 最低降至0.15% [36] - 蜂巧资本出清泡泡玛特股份 因基金到期但仍看好公司发展 [37] 医药与健康 - 康美药业追偿3.4亿案7月开庭 广州中院提级管辖 [38] - 西门子医疗预计关税将影响下半年3亿欧元利润 [38]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一季度销售额超越默沙东K药 成为新"药王" [39] 地产与基建 - 碧桂园物业向地产集团提供10亿元借款用于保交房 [40] 航空与交通 - 国产C909飞机首飞印尼至上海航线 拓展国际市场 [32] - 欧盟拟对波音征收关税 若与美国贸易谈判失败 [33]
涉资10亿,碧桂园物业间接向地产集团提供保交付借款
第一财经· 2025-05-07 07:14
碧桂园服务借款安排 - 公司向必胜、Fortune Warrior两家公司提供10亿元人民币循环借款融通,年利率5%,期限5年,由集团内部资源拨付 [2] - 借款将定向转借给碧桂园控股的境内附属公司,用于保交房相关事项 [2] - 两家借款公司由碧桂园服务非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杨惠妍直接全资持有 [2] 风险控制措施 - 两家借款公司合计抵押543,695,233股碧桂园服务股份(占比16.26%)作为担保 [3] - 抵押股份对应的分红可直接用于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 [3] - 公司可回购或处置抵押股份以偿还借款,极端情况下将以低于净资产价格回购注销 [3] 财务影响 - 2024年公司总收入439.9亿元(+3.2%),毛利84亿元(-3.8%),毛利率19.1%(-1.4个百分点) [4] - 银行存款及现金总额181.8亿元 [4] - 5%借款利率高于银行利息收益,有助于盈余现金储备获得合理回报 [4]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后股价下跌5.41%至6.65港元 [5] 战略协同 - 支持碧桂园保交楼工作将加快物业交付进度,增加公司管理面积和物管服务收入 [4]
碧桂园(0200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09:11
公司社会责任与影响力 - 公司迄今已为超1400个城镇带来现代化城市面貌,超500万户业主选择在碧桂园社区安居乐业[9] - 公司创始人及集团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款已超百亿元,参与全国16省57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助力49万人脱贫[10] 公司业务布局 - 2024年底,公司已在中国内地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多个策略性挑选地区拥有物业开发项目[21] 公司人员变动 - 苏柏垣先生于2024年11月1日辞任执行董事[28] - 韩秦春博士、王志健先生、脱脱先生于2024年3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8] - 杜友国先生于2024年11月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8] - 黎明先生、石礼谦先生、唐汇栋先生于2024年3月15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8] - 马世超女士于2024年8月20日辞任授权代表替任代表[28] - 王志健先生于2024年3月15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主席[28]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实现收入约2528亿元,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累计完成交付房屋超38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4608万平方米,涉及31省242个城市[36] - 2024年,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72亿元,对应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492万平方米[38] - 2024年行政费用同比去年下降了27.4%[38] - 2025年初公司公告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关键条款等进展,在境外债务重组工作上取得实质性突破[38] - 2024年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归属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71.7亿元,销售建筑面积约492.1万平方米[41] - 2024年广东省以外地区权益合同销售占总体的79%[41] - 2024年中国内地权益合同销售额中,三四线城市约占54%,二线城市占30%,其余占16%[41] - 2020 - 2024年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分别为570.7亿元、558.0亿元、357.5亿元、174.3亿元、47.2亿元[43] - 2024年合同销售地区权益金额占比中,广东21%、海南11%、江苏11%等,其他地区27%[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签约或摘牌中国内地权益可建建筑面积约11250万平方米,78%分布于广东省以外[54] - 中国内地权益土地储备按发展阶段划分,已获预售证未售660万平方米、已竣工已销售未交付1110万平方米等,总体11250万平方米[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3086个不同发展阶段项目,其中3053个位于中国内地,33个位于内地以外[55] - 2024年中国内地合同销售按城市类型权益金额占比中,位于三四线目标三四线占54%、位于二線目标二線占30%等[48] - 中国内地土地储备按省份权益面积占比中,广东22%、河北9%、湖北9%等[49] - 2024年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567,108,480平方米,已竣工472,276,363平方米,在建48,365,155平方米,待建46,466,962平方米[65] - 2024年公司收入252,756百万元,较2023年的401,015百万元下降37.0%,97.2%收入来自物业销售[71] - 2024年房地产开发收入245,719百万元,较2023年的391,251百万元下降37.2%,交付物业确认收入平均售价约每平方米7,872元[72] - 2024年科技建筑收入3,432百万元,较2023年的5,391百万元下降36.3%[73] - 2024年其他分部收入3,605百万元,较2023年的4,373百万元下降17.6%[74] - 2024年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10,783百万元,较2023年的18,033百万元下降40.2%[75] - 2024年公司净财务费用6,449百万元,2023年为5,458百万元[76] - 2024年公司净汇兑亏损1,761百万元,2023年为2,361百万元[76] - 2024年公司财务收益526百万元,2023年为2,106百万元[76] - 2024年公司利息费用12,937百万元,其中7,723百万元已资本化于合格资产,2023年利息费用13,008百万元,资本化7,805百万元[76] - 2024年度归属公司股东的损失约为328.35亿元,较2023年度的1784亿元下降81.6%[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现金余额约298.9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8.16亿元减少;87.3%以人民币计值,较2023年的95.4%下降[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和可换股债券分别约为1539.54亿元、730.84亿元、197.59亿元和66.91亿元[79] - 总借贷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96.49亿元上升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2534.88亿元[80] - 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约67.7%上升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81.4%[8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17%,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56个基点[8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部分物业买家按揭贷款提供担保约2590.9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71.25亿元减少[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若干负债作出担保金额约61.8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69亿元减少[87] 公司项目交易情况 - 2023年12月1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约1.79%股本权益,代价为30.6851897亿元[88] - 2024年3月23日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与其他方订立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广州白鹅潭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地盘面积为13968平方米[90] - 广州兴承思已向项目公司提供资金31亿元,广东中为同意提供约28亿元[91] - 碧桂园地产集团2023年发行17亿元于2025年到期的中期票据,广州物业为其作担保[91] - 2024年12月27日,公司间接非全资有限合伙企业出售长鑫科技约1.56%股本权益,总代价20亿元[93]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雇用约22,794名全职雇员[95] - 2024年公司员工总数为22,794人,男性14,110人占比61.90%,女性8,684人占比38.10%[152] - 2024年30岁或以下员工5,519人占比24.21%,31 - 40岁员工12,570人占比55.15%,41 - 50岁员工3,405人占比14.94%,51岁或以上员工1,300人占比5.70%[152] - 2024年普通员工16,585人占比72.76%,中层管理5,976人占比26.22%,高层管理233人占比1.02%[152] - 2024年全职员工22,794人占比100%,实习和其他类型员工为0[152] - 2024年中国内地员工21,940人占比96.25%,港澳台员工18人占比0.08%,海外地区员工836人占比3.67%[152] 公司管理层信息 - 莫斌58岁,2010年7月获委任为总裁及执行董事,2023年5月获委任为腾越建筑科技集团董事长,有超35年相关经验[104] - 杨子莹37岁,2011年5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及产品力提升等工作[109] - 程光煜44岁,2022年12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3年5月获委任为碧桂园地产集团CEO,有超17年房地产开发管理经验[112] - 伍碧君51岁,2022年12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海外重组及财务运营,有19年房地产金融资产管理经验和约29年财务管理经验[113] - 陈翀46岁,2016年12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118] - 韩秦春66岁,2024年3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领域有丰富经验[119] - 王志健46岁,2024年3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多类注册会计师及经济师[124] - 脱脱于2024年3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127] - 梁创顺于2016年10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自2019年3月起担任联席公司秘书[129] - 罗杰于2019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2017年5月加入公司[129] - 丁杰于2021年4月获委任为集团副总裁及广清区域总裁等职[130] - 黄宇奘于2023年9月获任命为集团代管代建管理公司总经理[131] - 黎晓林于2013年获委任为集团副总裁,目前为综合管理中心总经理[132] - 杨丽兴于2014年9月获委任为副总裁,2021年11月获委任为招采管理中心总经理[133] - 欧阳宝坤于2025年3月获委任为集团法务监察中心总经理[134]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原则于企业管治结构和实践,仅未遵守守则条文第C.5.1条[137] - 该年度公司仅举行1次全体董事会会议,通过22次董事会书面决议以批准集团事务[137] - 公司于2025年3月1日生效的投保协议,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2024年5月22日至2024年12月31日履职可能承担的诉讼责任提供保险保障[138] - 2024年公司未发现董事证券交易违规事件[139]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1] - 董事会自2013年8月6日起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并于2021年3月25日及2022年12月13日更新[147] - 董事会每年检讨多元化政策的实施及有效性[151] - 董事任期为两年,每三年至少须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一次,三分之一(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须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158] - 董事会每年应召开最少4次会议,大约每季1次,定期会议通知应提前至少14天发出,会议文件提前至少3天送交董事[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仅举行1次全体董事会会议,通过22次董事会书面决议[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多位董事在各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为1/1或2/2[161] - 所有董事每月获更新资料,董事会同意董事履职时可寻求独立专业咨询,费用由公司支付[163] - 公司原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于2024年5月21日到期,2025年3月1日生效的协议为2024年5月22日至12月31日提供保障[164] - 苏柏垣先生及杜友国先生自2024年11月1日起分别辞任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165] - 石礼谦先生、黎明先生、唐滙栋先生自2024年3月15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职务[165] - 韩秦春博士、王志健先生、脱脱先生自2024年3月15日起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职务[1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所有现任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并提供培训记录[166] - 2024年,主席杨惠妍负责集团发展策略等,总裁莫斌负责日常营运管理[167] - 董事会成立7个具书面职权范围的委员会监察特定事务[169] - 2024年3月15日,王志健等人员在审核委员会任职变动,年末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及通过4次书面决议[171] - 2024年3月15日,王志健等人员在提名委员会任职变动,年末由杨惠妍任主席[172] - 2018年12月6日,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采纳公司提名政策[173] - 提名委员会须向董事会提名适当人选供考虑及推荐[173] - 提名委员会提名的人选数目可超委任或空缺数目[173] - 提名委员会应确保董事会成员具备公司业务所需技能等[173] - 提名委员会评估人选合适性参考信誉为等7方面因素,退任董事合资格再度参选[176] - 提名委员会秘书或公司联席公司秘书须召开会议,可依准则物色及提名未获提名的人选[177] - 填补临时空缺及增补董事,提名委员会须推荐人选供董事会考虑、批准及委任[177] - 公司将向股东发通函提供获提名候选人资料,新董事变动将尽快公布[177] - 股东可在提名期限内提名参选人,相关资料将通过补充通函发送[177] - 截至2024年1


回笼资金13.05亿元!碧桂园“割肉”,出售蓝箭航天股份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0:06
碧桂园资产处置与重组进展 - 公司出售蓝箭航天11.063%股份 总代价13.05亿元 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其任何权益 [2] - 公司表示出售少数股权有助于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 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重点投向保交楼等项目 [2] - 公司进入债务重组关键期 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 涉及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40.74亿美元 目标2025年底前完成重组 [4] - 2022年以来通过资产处置及资金盘活回笼超600亿元 近三年交付房屋约170万套 [5] 蓝箭航天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 并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企业 [2] - 2023年成功发射全球首枚入轨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 同年12月遥三火箭再次成功入轨 [3] - 计划2025年首飞可回收复用火箭"朱雀三号" 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火箭回收复用的企业 [3] 商业航天行业动态 - 2019-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0.8万亿元增至1.9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3.3% [3] 碧桂园财务状况 - 2024年总收入2528亿元 归属股东亏损328亿元 同比收窄超80% [5] - 期末总现金299亿元(含受限资金235.35亿元) 总资产10358亿元 总负债9846亿元 净资产513亿元 [5]


碧桂园:出售蓝箭航天共约11.063%股份

快讯· 2025-04-25 11:02
碧桂园出售蓝箭航天股份交易 - 公司通过间接非全资有限合伙企业作为卖方 以每股48 74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蓝箭航天合计15 798 112股股份 占总股本约6 527% 总代价为769 999 978 88元人民币 [1] - 此前公司已于2025年4月7日以相同每股价格出售10 977 780股蓝箭航天股份 占总股本约4 536% 总代价为535 056 997 20元人民币 [1] - 两次交易合计出售26 775 892股蓝箭航天股份 占总股本约11 063% 总交易金额达1 305 056 976 08元人民币 [1]


碧桂园生活服务申请多任务执行专利,降低操作难度
金融界· 2025-04-25 05:47
文章核心观点 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申请“一种多任务执行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专利,该专利流程简单直观,适合年长用户使用,公司在业务和知识产权方面有一定布局 [1][2] 公司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佛山市,以从事房地产业为主,注册资本36000万人民币 [2] - 公司共对外投资189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2310次 [2] - 公司有商标信息291条,专利信息38条,拥有行政许可93个 [2] 专利信息 - 公司申请名为“一种多任务执行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806704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1] - 专利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登入信息确定目标任务、创建任务卡、根据用户位置切换执行按键状态、监听按键按下事件更新任务等,流程简单直观,适合年长用户 [1]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碧桂园、九毛九等资本加持,能否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4-16 12:22
文章核心观点 知名中式面馆品牌“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争夺“中式面馆第一股”,其凭借独特定位和经营策略崛起,业绩亮眼且门店扩张成果显著,但也面临市场布局集中、降价影响销售额和资金压力大等挑战 [1][3][4] 公司概况 - 由华南理工大学三位毕业生创立,以红豌豆杂面等为主打产品,单店SKU30 - 40个,内地主食单价13 - 15元,整体均价约22元 [1] - 创始人宋奇、苏旭翔及其控股公司为控股股东,合计持股53.28%,其他主要股东包括百福控股等 [3]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已获至少六轮融资,投资方有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等知名企业和人物 [2] - 淮安创蹈持股49.04%,奇听持股17.16%,顾东生先生持股7.73%等 [2] 业绩表现 - 2022 - 2024年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3597.3万元扭转为2024年盈利6070.0万元 [3] - 2024年单店日均销售额1.24万元,同比下滑10.79%,同店销售额增幅由2023年的28.7%转为2024年的 - 4.2% [6] 门店扩张 - 2022 - 2024年分别新开门店43家、92家和120家,截至2024年底有360家餐厅,其中直营279家,特许经营81家 [4] - 计划2025年开120 - 150家,2026年开150 - 180家,2027年开170 - 200家,到2027年底达800 - 890家 [6] 市场布局 - 门店高度集中于广东市场,截至2025年4月5日,380家门店中250家在广东,占比65.79%,广州最多,达117家,占比30.79% [5] 价格策略 - 2022 - 2024年订单平均消费额分别为36.1元、34.0元和32.0元,主动降价提升了销量和整体销售额,但影响单店日均和同店销售额 [6] 资金压力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19.0万元,流动资产2.48亿元,流动负债4.90亿元,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流动比率0.5,过去三年持续存在流动负债净额 [7]
遇见小面吃出IPO,碧桂园、九毛九和喜家德参投
搜狐财经· 2025-04-16 12:16
文章核心观点 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港股IPO,其近年业绩增长、门店扩张,但面临单店销售额下滑和资金压力等问题,未来有加速扩张计划 [1][3][6] 公司概况 - 由华南理工大学三位学子创立,主打红豌豆杂面等,产品多元,单店SKU数30 - 40个,内地主食均价约22元 [3] - 已获至少六轮融资,投资方有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等 [3] - 创始人宋奇、苏旭翔及其控股公司为控股股东,合计持股53.28%,其他主要股东包括百福控股、碧桂园控股等 [3] 业绩表现 - 2022 - 2024年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3597.3万元扭转为2024年盈利6070.0万元 [6] - 2022 - 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 3497.0万元、4697.8万元和6388.8万元 [6] 门店情况 - 2022 - 2024年分别新开门店43家、92家和120家,同期关闭门店6家、10家和12家,截至2024年底共360家餐厅,含279家直营和81家特许经营餐厅 [6] - 截至2025年4月5日,380家门店中250家位于广东,占比65.79%,其中广州117家,占比30.79% [6] - 未来三年加速扩张,2025年开120 - 150家,2026年开150 - 180家,2027年开170 - 200家,到2027年底门店达800 - 890家 [8] 经营数据 - 2022 - 2024年订单平均消费额分别为36.1元、34.0元和32.0元,翻台率分别为3.1次/天、3.8次/天、3.7次/天,订单数分别为1416万单、2821万单、4209万单 [6][7] - 2024年单店日均销售额1.24万元,同比下滑10.79%;同店销售额增幅由2023年的28.7%转为2024年的 - 4.2% [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19.0万元,流动资产2.48亿元,流动负债4.90亿元,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流动比率0.5,过去三年持续有流动负债净额 [9]
不到五年,碧桂园千万年薪博士高管们已销声匿迹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16 11:23
行业背景与碧桂园发展 - 房地产行业经历四年调控期,就业形势严峻,高管找工作困难 [1] - 碧桂园是高周转高激励体系的代表,曾批量引进博士人才,2013-2019年引进超1400名博士 [3] - 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分为职能口和项目操盘方向,培养出多位年轻区域总裁 [3] - 碧桂园从近万亿规模跌入谷底,五年内高管薪资从千万年薪降至失业,博士人才流失严重 [3][6] 海亮集团的人才引进与变动 - 2023年初海亮集团开始大规模吸纳博士,引进超150名,其中80多名来自碧桂园 [3][7] - 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孟令宇(85年出生)加盟海亮任联席总裁,此前碧桂园东北区域与华北区域合并导致其离职 [4][6] - 2023年另有5名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加盟海亮,包括赵冉、庞晓贇、张建胜、张铭宗、彭龙,但截至去年底仅剩赵冉在职 [7][8] - 海亮集团通过"千帆百舸"和"未来领袖"计划引进高材生,但两年后博士留存率不足10人 [6][8] 海亮集团的业务挑战 - 海亮核心业务铜加工受贸易战和经济下行影响,利润承压 [8] - 旗下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布局华东400家门店,但持续亏损 [9][11] - 内部存在博士与老员工的竞争矛盾,高薪酬博士的产出效率受质疑 [8][9] 人才市场趋势 - 地产行业转向国央企主导,碧桂园系高管在市场中优势减弱 [6] - 博士人才在非地产行业(如制造业)的适应性面临挑战,职业稳定性低 [6][8]
近30%债权人达成协议,碧桂园计划在年底前完成境外债重组
新浪财经· 2025-04-16 02:20
文章核心观点 -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取得关键突破,计划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方案核心为“削债+展期+股权置换”,境内债务也同步推进,虽公司债务和流动性压力大,但重组若顺利或确认收益提升净资产,不过谈判面临不确定性,近期政策改善或降低博弈难度 [1][3][4][5] 境外债重组进展 - 截至4月11日,持有29.9%现有债券债务本金的专案小组成员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协调委员会部分成员协商接近完成 [1] - 境外债重组范围从164亿美元缩减至140.74亿美元,部分债务提前处理或调整优先级 [1] - 若进展顺利,公司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境外债重组 [1] 重组方案内容 - 方案核心是“削债+展期+股权置换”,为债权人提供五个方案,包括现金要约、发行不同类型可转换债券和中期、长期工具等 [3] - 若重组顺利,预计减少债务约110亿美元,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从5.8%降至1%-2.5%,债务平均期限延长至6.5年以上 [4] 境内债务情况 - 4月7日,8只境内债券调整兑付方案议案获债权人通过,涉及本金约124.17亿元,计划调整方案的债券合计9只,本金额约135.17亿元 [4] - H16碧园5和H1碧地01分期款项展期至9月支付,其余债券给予本息兑付连续60个交易日宽限期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全年总收入2528亿元,同比减少37%,归属股东净亏损328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总借贷约2535亿元,境外债务占比约42%,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高达1374亿元 [5] - 截至2024年底,总现金余额约298.97亿元,受限制现金占比78.7%,约235.3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63.62亿元 [5] 额外增信措施 - 控股股东杨惠妍家族以5000万美元对价,获取碧桂园间接持有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60%股权 [6] - 重组方案设置“或有价值权”条款,承诺未来出售项目债权人可分享部分收益 [7]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金融16条”延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稳住楼市股市”等政策释放积极信号,为债务重组与行业复苏注入信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