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01919)

搜索文档
中方出手反将一军,李嘉诚180度大转弯,邀请中企入局收购港口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15
交易背景与核心变化 - 长和集团原计划将43个港口(含巴拿马运河)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1][3] - 中方在7月27日交易截止前干预 要求中远集团参与否则直接否决 [3] - 长和集团于7月28日公告三项调整:结束与贝莱德独家谈判但仍继续 邀请中国投资者加入 强调需获监管批准 [3] 战略价值与地缘政治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 是中国20%对外贸易的关键通道 [3] - 交易涉及中美战略博弈 美国试图通过资本掌控关键基础设施 [3][9] - 中方通过市场规则与监管权力反制 确保航运安全与战略利益 [7][9] 交易结构调整 - 中远集团有望获得30%-35%股份 并在运价调整与军事船舶通行权上拥有否决权 [5] - 贝莱德与地中海航运对否决权范围存异议 但中方坚持中企平等参与或取消交易 [5][7] - 港口可能形成中美企业共同管理模式 避免完全被美掌控或交易流产 [9] 商业动机与行业影响 - 长和集团出售原因为港口维护成本高、回报周期长 变现可回笼大量资金 [5] - 交易反映跨国企业在全球化退潮背景下需平衡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 [7][9] - 事件开创中美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新模式 竞争中有合作与制衡 [9][11] 企业战略调整 - 李嘉诚商业帝国近年频遇政治阻力 此次为重要战略转折点 [7] - 企业规模达到量级时需与国家利益交集 商业决策需兼顾社会责任 [9][11] - 引入中资既保障中国市场立足点 也避免舆论与监管风险 [5][7]
巴拿马运河争霸战落幕!中远掌控全球贸易命脉,李嘉诚家族正式出局
搜狐财经· 2025-07-29 06:51
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争夺 - 巴拿马运河承载全球6%海运贸易和中国21%外贸货物,是国际贸易关键节点[1][8] - 李嘉诚家族2023年春季计划以折价出售旗下43个港口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战略港口[3] - 美国贝莱德财团联合欧洲航运巨头参与收购,意图控制运河关键基础设施[5] 中国企业战略反击 - 2023年4月中国监管部门启动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阻止交易[5] - 中远集团2023年7月介入谈判,要求获得"一票否决权"确保中国利益[7] - 中远2023年8月追加10亿美元投资建设巴拿马物流园区,打造中国-北美黄金航线节省10天航程[10] 交易结果与行业影响 - 最终交易方案中中远获得运营信息知情权和否决权,实质控制港口运营[7] - 全球前十大港口运营商中中国企业已占据四席,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12] - 秘鲁港口项目与巴拿马布局形成联动,强化中国在拉美物流网络[10] 美国后续应对措施 - 2023年10月美国政府以5亿美元"安全合作"名义试图削弱中远影响力[10] - 贝莱德财团转向收购周边小港口实施迂回竞争策略[10] - 地缘竞争导致国际货运成本波动风险,可能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12]
李嘉诚急了,港口卖美失败或将引入内地资本
搜狐财经· 2025-07-29 05:20
交易背景与核心事件 - 长和集团原计划将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3] - 交易涉及战略级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3] - 2025年3月交易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反对,被质疑"出卖国家利益"[3][4] - 港澳办、外交部等官方机构罕见发声,要求审查交易合法性[4][5] - 交易早期曾有中资公司参与谈判但未进入最终财团[6] 交易最新进展 - 7月28日长和宣布调整交易结构,拟引入中国内地战略投资者[1][11] - 原与地中海航运牵头的财团独家谈判期已到期但交易未终止[10][12] - 中远海运正在谈判加入收购联盟,可能成为新股东[14][15] - 交易需重新设计财团结构和方案以获得各国监管批准[13][18]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标的资产分布欧洲、美洲、亚洲关键节点,战略价值极高[15] - 中远海运若入局将增强中国对全球航运命脉的控制力[15][19] - 中远海运是全球最大航运巨头,拥有1535艘船和1.3亿载重吨运力[16][17] 商业环境变化 - 港口等基础设施交易已涉及国家安全和全球博弈考量[21][22] - 监管机构明确要求不得规避审查,显示政策环境变化[9][25] - 香港特首顾问团除名李嘉诚长子被视为政治信号[27]
港股收盘 | 三大指数涨跌互现 恒瑞医药125亿美元大单引爆医药股
新浪财经· 2025-07-28 08:4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0.68%至25562.13点,早盘冲高至25660.54点后震荡 [2][4] - 恒生科技指数跌0.24%至5664.02点,盘中最高5703.98点 [2][4] - 国企指数涨0.29%至9177.15点 [2] 行业板块表现 保险行业 - 友邦保险、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分别上涨4.96%、3.91%、3.49% [6]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传统险及分红险利率上限或分别降至2.0%、1.75% [7]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盘中创24.45港元、51.45港元新高 [7] 医药行业 - 方达控股、昭衍新药、维亚生物分别上涨10.39%、6.76%、5.45% [8][9]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125亿美元合作,股价涨24.54%至84.75港元 [9] 券商行业 - 国泰君安国际、申万宏源香港、兴证国际分别上涨9.45%、7.32%、5.08% [11][12]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 [13] 周期行业 - 飞尚无烟煤、南戈壁、蒙古焦煤分别下跌15.28%、7.90%、6.73% [14][15] - 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跌超10%,焦炭跌近8% [16][17] - 中远海运港口、中远海发、中远海控分别下跌10.99%、4.72%、2.85% [18][19] - 欧线集运主力期货跌1.84% [20] 光伏行业 - 顺风清洁能源、协鑫科技、信义玻璃分别下跌8%、4.88%、4.53% [20][21] - 多晶硅主力合约盘中跌停,收盘报49405元/吨 [22] 个股异动 - 玄武云涨28%至1.92港元,与韩国LG Uplus达成战略合作 [23] - 浙江联合投资涨116.67%至0.039港元,预期年度盈利101万港元 [24]
李嘉诚228亿出售港口遇阻,中远海运强势介入,美国算盘要落空了
搜狐财经· 2025-07-26 14:00
交易概况 - 李嘉诚计划将长江和记实业旗下全球港口网络以228亿美元整体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3][5] - 交易涉及43个港口资产 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9][11] - 长和拥有巴拿马两港至2047年的特许经营权 该港口承载全球6%海运贸易[11] 战略价值 - 巴拿马两港扼守太平洋与大西洋咽喉 中国21%对外贸易量和20%商船需经此通道[11][13] - 港口控制权可能影响中国大豆、石油进口和电子产品出口的物流效率[13] - 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将受中国《网络安全法》约束[32] 交易博弈 - 中方要求中远海运加入收购财团 否则将阻止整个交易[25][28] - 中远核心诉求为获得运营决策否决权 确保中国利益不受损害[30] - 贝莱德最终妥协 同意中远作为平等股东参与并开放运营数据[32] 商业逻辑 - 长和十年前曾出售港口40%股权给中资 此次交易被视为高位套现和风险规避[7] - 交易完成后可能形成中远、贝莱德、瑞士地中海航运三方制衡格局[38] - 香港特首顾问团人事变动被解读为政治警告信号[19] 行业影响 - 交易显示涉及国家命脉的商业决策需优先考虑战略安全[34][38] - 全球港口资产估值需叠加地缘政治风险溢价进行重估[38] - 反垄断审查成为国家干预跨国交易的法律工具[21][23]
东北亚绿色甲醇供应链全线贯通
科技日报· 2025-07-24 01:58
行业动态 - 东北地区完成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业务,加注量为500吨 [1] - 绿色甲醇供应链在东北亚地区实现全线贯通 [1] - 东北地区在建及规划的绿色甲醇和绿氨生产项目达75个,占全国产能80%以上 [2] - 预计到2030年东北地区绿色甲醇产能将超过3100万吨,绿氨产能达550万吨 [2] 技术发展 - 绿色甲醇采用可再生资源或低排放工艺生产,具有负碳排放特性 [1] - 与传统甲醇相比,绿色甲醇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性等优势 [1] - 绿色甲醇可应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燃料 [1] 企业动态 - 中远海运集团建造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 [1] - 中国船舶燃料大连有限公司完成本次绿色甲醇加注业务 [1] -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计划将该船投运至美洲航线 [1] 政策创新 - 海关试点"两仓功能叠加"政策,简化作业流程为"一进一出" [2] - 新政策使甲醇无须进行实际倒罐作业,通过清单申报实现账册间结转 [2] - 政策创新降低供船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供船效率 [2] 供应链建设 - 本次加注的绿色甲醇全部采购自黑龙江及内蒙古项目 [1] - 从生产运输到仓储加注全流程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1] - 东北地区正加速成为全球主要低成本绿色船舶燃料生产基地 [2]
构建全球领先低碳船队,中远海运集运这样干!
搜狐财经· 2025-07-23 13:07
战略目标与行业背景 - 中远海运集运将绿色转型提升至战略层面,确立"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碳航运生态圈"的发展目标,以响应IMO"2050净零"目标 [4] - 绿色低碳已成为重塑全球航运业竞争格局的主轴线,公司通过"造船-改船-用绿燃料-控碳排放-建生态圈"五位一体路径推进系统性变革 [6] 船队结构优化 - 采取"造改并举"策略:对超30艘大型集装箱船实施节能改造(脱硫塔加装、螺旋桨优化等),单船年均碳减排效果提升超15% [9] - 正在建造12艘24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年减排量达120万吨二氧化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甲醇动力船队 [9] 绿色燃料应用 - 生物燃油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加注量超12,000吨,减碳2,400吨 [9] - 完成500吨保税国产绿色甲醇加注,打通"中国建造船+中国制造燃料"全流程,绿色甲醇产自黑龙江、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并获ISCC认证 [9] 客户服务创新 - 推出"Hi ECO"绿色航运产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碳足迹溯源管理,已服务全球超500家客户,累计为客户减碳8万吨 [9] - 公司从传统运输商向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9] 产业协同与未来规划 - 构建"生产-运输-加注-应用"生态闭环,此次与大连港等合作打通东北亚绿色甲醇产业链 [11] - 未来将推动千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建设、拓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加注网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提升中国话语权 [14] 行业意义 - 公司通过从节能改造到产业协同的全链条实践,为全球航运业减碳提供中国方案 [12]
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涨0.44%,成交额7181.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7-23 07:15
基金表现 - 7月23日收盘上涨0.44% 成交额7181.18万元[1] - 今年以来份额增长42.42%至1.61亿份 规模增长68.83%至2.18亿元[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1.42亿元 日均成交5711.30万元[1] 基金概况 - 成立于2024年8月14日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08%[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指数收益率[1] - 现任基金经理张晓南任职收益39.44% 龚丽丽任职收益38.20%[2] 投资组合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46.54% 以能源航运金融为主[2][3] - 最大持仓东方海外国际占比9.65% 市值1624.08万元[3] - 重仓包括中远海控7.14% 兖煤澳大利亚5.43% 兖矿能源4.73%[3]
港股央企红利50ETF(520990)跌0.39%,成交额1.7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23 07:15
基金表现 - 7月23日收盘跌0.39% 成交额1.79亿元[1] - 今年以来份额增加41.27%至52.92亿份 规模增加52.92%至53.54亿元[1] - 近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1.48亿元 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金额1.16亿元[1] 基金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24年6月26日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0%[1]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益率[1] - 现任基金经理龚丽丽任职期内收益17.15% 汪洋任职期内收益3.73%[2] 持仓结构 - 前三大重仓股为中国移动(10.83%) 中国石油股份(10.55%) 中远海控(9.66%)[3] - 能源板块持仓集中 中国海洋石油(9.03%) 中国神华(8.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7.66%)[3] - 电信板块占比显著 中国电信(4.85%) 中国联通(3.68%)[3] - 十大重仓股合计持仓占比69.35% 单只个股持仓均超1亿元[3]
二季报点评:华安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基金季度涨幅-1.31%
证券之星· 2025-07-22 18:07
基金业绩表现 - 华安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基金2025年二季度净值涨幅为-1.3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02% [1][7] - 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44.2%,在同类基金中排名76/371,同类中位数为18.07% [1] - 近3月涨幅11.36%,显著高于同类中位数-5.97%,排名94/319 [2]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6.2%,最大回撤达-40.32% [1][2] 基金规模与配置 - 2025年二季度规模8.05亿元,环比增长0.56%(增加449.04万元) [4] - 股票仓位90.58%,现金占比7.1%,无债券持仓 [4] - 前十大股票仓位78.12%,重仓股包括快手-W(11.92%)、网易-S(11.04%)、腾讯控股(10.29%) [4][5] 持仓变动 - 主要增仓标的:网易-S(11.04%)、京东集团-SW(10.27%)、阿里巴巴-SW(9.95%)、美团-W(9.47%)、百度集团-SW(6.63%) [5] - 主要减仓标的:快手-W(11.92%)、腾讯控股(10.29%)、哔哩哔哩-W(3.06%)、金蝶国际(2.91%) [5] 基金经理管理情况 - 基金经理倪斌从业6年317天,管理29只基金产品 [5] - 本季度表现最佳管理基金为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发起式(QDII)A,净值涨幅17.42% [5] - 任职期间累计回报5.78%,当前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在-0.29% [5][7] 市场环境与操作策略 - 二季度中国经济展现韧性,港股营业利润增速改善,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7] - 美联储降息周期利好港股,但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曾造成短期冲击 [7] - 基金管理策略聚焦降低跟踪偏离,保持90%以上股票仓位以拟合指数表现 [4][7] 同业产品对比 - 华安纳斯达克100ETF(QDII)规模98.86亿元,季度涨幅16.43%,重仓英伟达(8.53%) [6] - 华安恒生科技ETF(QDII)规模23.35亿元,季度跌幅2.79%,重仓小米集团-W(8.07%) [6] - 华安德国(DAX)ETF规模13.62亿元,季度涨幅14.75%,重仓SAP公司(12.8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