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股价大跳水,雷军刷屏
证券时报· 2025-09-26 09:19
小米集团股价表现及产品发布 - 9月26日小米集团股价大幅下跌8.07%至54.65港元/股 全天成交金额达233.5亿港元[2] - 股价下跌主要因市场短线资金兑现发布会预期 进行获利了结[1][2] -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至5999元 并推出小米汽车定制服务及家电新品[2] 小米集团战略及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雷军宣布自研手机SoC将坚持至少10年 投入至少500亿元[2] -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最惨车企" 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行动[2] - 公司过去五年经历艰难转身 在内外压力下重新思考发展方向[2] 机构对小米集团评级展望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认为小米17系列销售可能超预期[3] - 新产品配备创新后置屏幕设计 可能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3] 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大跌2.89% 恒生指数下跌1.35%[4] - 多家科技股显著下跌:地平线机器人和金山云跌超8% 金山软件跌超7% 中芯国际跌超5%[4] - 阿里巴巴、京东、快手、哔哩哔哩等跌幅均超3%[4] 港股市场流动性及估值展望 - 流动性宽松周期已行至中段 后续1-2年整体保持宽松环境[4] - 港股估值经历三年熊市后处于低位 当前修复至中上分位[4] - 外资持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评级 宏观流动性缓解有利于估值回升[4] 中国科技行业盈利表现 - MSCI中国指数成分公司2025年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长3% 营收保持平稳[5] - 非银行金融、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营收盈利表现最为出色[5] - 科技公司实现强劲盈利增长 管理层评论在所有行业中最为乐观[5]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观点 - 瑞银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评级 认为中国股市有进一步增长空间[1][5] - 家庭储蓄流入市场可能推动创新领域估值重估 如机器人技术[5] - 预计亚洲货币未来12个月兑美元平均升值4%[5]
午后突变!多个强势板块跳水回落
证券时报· 2025-09-26 09:0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 沪指跌0.65%至3828.11点 深证成指跌1.76%至13209点 创业板指跌2.6%至3151.53点 北证50指数跌近2%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1664亿元 较前一日减少2256亿元 [1] - 超3400只个股下跌 新股昊创瑞通首日收盘上涨190.8% 盘中最高涨幅达257% [1] - 港股恒生指数跌超1% 恒生科技指数大跌近3% 地平线机器人及小米集团跌超8% 小鹏汽车逆势涨逾5% [1] 医药板块表现 - 板块大幅下挫 广生堂跌近15% 向日葵及博瑞医药跌超10% 奥赛康跌停 翰宇药业跌超9% 药明康德A股跌近4% [2][3] - 博瑞医药近5个交易日累计跌近40% 公司声明经营正常且无重大变化 [4][5] - 港股凯莱英跌超7% 康龙化成及泰格医药跌超5% [6] - 下跌主因系特朗普宣布10月1日起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6] 半导体板块表现 - 板块显著回调 立昂微跌停 东微半导及概伦电子跌超6.8% 瑞芯微跌6.75% 芯原股份跌6.6% [7][8][9] - 立昂微此前连续3日涨停 公司提示非理性炒作风险及短期下跌风险 [10] - 政策面担忧特朗普政府拟要求芯片公司国内制造与进口比例1:1 否则面临100%关税 [9] 风电板块表现 - 概念股逆市活跃 威力传动20%涨停 华自科技涨超15% 太原重工及湘电股份等涨停 [11][12]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5.8亿千瓦 同比增长22.1% [13] - 机构认为海风开工加速推动业绩兑现 深远海项目及零部件产能紧缺提升议价能力 头部企业海外订单大幅增长 [14]
小米法务部公布侵权案件进展
财经网· 2025-09-26 09:08
网络侵权维权行动 - 公司长期遭受部分MCN机构和网络黑水军发布不实言论及恶意造谣诋毁 [1] - 公司以零容忍态度强化舆情监控并追责到底 坚决打击一切侵权行为 [1] - 公司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品牌商誉和用户名誉 [1] 法律维权工作进展 - 2025年至今已完成对16,465条舆情线索的法律评估 [1] - 重点监测网络账号231个 并对其中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 [1] - 部分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公司将适时公布进展 [1] 车主维权支持措施 - 部分小米车主无端遭受网络攻击 公司已协助车主进行维权 [1] - 目前已发起车主维权诉讼共计35件 [1] - 公司将持续重点关注此类网络侵权行为 [1]
客服回应小米背屏游戏壳
新京报· 2025-09-26 09:08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响 - 公司于9月25日新品发布会推出小米17系列及可搭配使用的背屏游戏复古掌机壳 引发网友热议并唤起00后童年回忆 [1] - 该背屏游戏手机壳需依赖官方专属无线充电手机壳实现功能 通过壳身触点与手机背盖接触自动供电 [1] - 手机壳自身耗电量极低 日常使用中几乎可忽略不计 但若手机没电则保护壳游戏功能无法使用 [1] 技术实现与产品特性 - 背屏游戏功能需搭配官方专属手机壳实现 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并通过物理触点传导电力 [1] - 产品设计采用复古掌机造型 瞄准怀旧游戏市场 与新款旗舰手机形成配件组合销售模式 [1]
港股收评:尾盘加速跳水!恒科指大跌2.89%,机器人概念股暴跌
格隆汇· 2025-09-26 09:01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35%至26,128.20点,下跌356.48点 [1][2]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89%至6,195.11点,下跌184.08点 [1][2] - 国企指数下跌1.49%至9,303.10点,下跌141.12点 [1][2] 科技股板块 - 小米集团-W下跌8.07%至54.65港元 [3][4] - 京东集团-SW下跌3.71%至132.50港元 [3][4] - 快手-W下跌3.26%至75.60港元 [3][4] - 阿里巴巴-W下跌3.20%至166.50港元 [3][4] - 百度集团-SW下跌1.90%至129.10港元 [3][4] - 网易-S下跌1.71%至230.40港元 [3][4] - 美团-W下跌1.66%至100.60港元 [3][4] - 腾讯控股下跌0.92%至644.00港元 [3][4] 重型机械板块 - 博雷顿上涨20.20%至46.18港元,与鸣阳矿业订立矿山电动化战略合作协议 [4][5] - 森松国际上涨8.58%至10.76港元 [4] - 佳兆业资本上涨7.07%至0.53港元 [4] - 三一国际上涨4.00%至7.54港元 [4] 风电与新能源板块 - 瑞风新能源上涨6.67%至0.80港元 [6][8] - 中国高速传动上涨5.45%至1.74港元 [6][8] - 金风科技上涨4.13%至13.36港元 [6][8] -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风电行业评级,行业自律推动价格和盈利能力转机 [7] 核电板块 - 中核国际上涨8% [7] - 中广核矿业上涨5% [7] - 中广核新能源上涨2% [7] - 铀现货和期货价格年内上涨约5%,核能复兴和AI革命推动需求增长 [7] 机器人概念板块 - 地平线机器人-W下跌8.49%至9.70港元 [9][10] - 微创机器人-B下跌7.64%至25.86港元 [9][10] - 速腾聚创下跌6.33%至39.98港元 [9][10] 半导体板块 - FORTIOR下跌8.22%至181.00港元 [10][11] - 中芯国际下跌5.01%至72.95港元 [10][11] - 贝克微下跌4.86%至53.80港元 [10][11] - 美国政府计划要求芯片企业本土生产与进口比例维持1:1,否则征收关税 [10] 生物医药板块 - 歌礼制药-B下跌10.17%至10.34港元 [12] - 四环医药下跌6.31%至1.47港元 [12] - 复星医药下跌5.82%至24.60港元 [12] - 三生制药下跌5.34%至29.08港元 [12] - 美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12]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105.4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3.66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31.74亿港元 [13] 行业板块涨跌汇总 - 银行板块上涨0.76% [3] - 线上零售商板块下跌2.89% [3] - 电讯服务板块上涨0.05% [3] - 消费性电讯板块下跌7.73% [3] - 地产发展商板块下跌2.39% [3] - 药品板块下跌2.54% [3] - 油气生产商板块上涨0.56% [3] - 能源储存装置板块下跌0.32% [3] - 半导体板块下跌3.53% [3] - 生物技术板块下跌2.83% [3]
雷军:和苹果竞争,是个漫长痛苦的过程
36氪· 2025-09-26 08:55
小米造芯历程 - 小米于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启动自研芯片 2017年发布首款芯片澎湃S1搭载中端机销量达60万台[3][23] - 2018年中断手机SoC研发因两个反直觉判断:应从高端而非中低端切入 且芯片团队不应与手机团队剥离[3][25] - 2021年初重启芯片研发 2024年成功研发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28][33][34] 战略转型与投入 - 2020年公司营收破2000亿但面临增长焦虑 启动半年50次复盘会确定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12][14][15] - 计划5年投入1000亿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15] - 同时推进造车和芯片两大项目 各需投入500-600亿 2022年因国际政治影响营收骤降15%[30][31] 团队架构调整 - 五年间重塑高管团队 保留两位联合创始人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高管 提拔朱丹等早期员工[17][19] - 工号54的工程师朱丹负责组建芯片团队并带队攻克玄戒O1[20][36] 竞争策略 - 手机市场份额六家厂商各占15%左右 中国市场被雷军称为"最离谱的市场"[8] - 放弃速胜策略 目标五年内年增1%份额至20%[9] - 对标苹果策略从参数转向体验 将小米16更名为小米17以体现竞争决心[5] 技术突破与里程碑 - 玄戒O1于2024年5月22日回片 一次流片成功 采用3nm工艺[33][34][35] - 芯片业务命名从"松果"改为"玄戒" 象征庄重承诺[37] - 公司成为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及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芯片的科技企业[11]
港股收盘 | 恒指收跌1.35% 特朗普关税施压医药股 小米集团-W发布会后跌8%
智通财经· 2025-09-26 08:4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35%或356.48点至26128.2点 成交额3236.74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跌1.49%至9303.1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2.89%至6195.11点 全周累计跌幅分别为1.57%/1.79%/1.58% [1] -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盈利能力较强 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稀缺 估值偏低 在AI产业趋势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或继续震荡上行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W跌8.07%至54.65港元 成交额233.47亿港元 拖累恒指137.07点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5999元) 雷军表示自研手机SoC需坚持10年且投入至少500亿元 [2] - 恒生银行涨3.23%至118.2港元 贡献恒指4.36点 蒙牛乳业涨2.87%至14.71港元 贡献恒指2.05点 中芯国际跌5.01%至72.95港元 拖累恒指27.22点 比亚迪电子跌4.87%至39.5港元 拖累恒指2.45点 [2] 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走低 阿里巴巴跌超3% 腾讯跌近1% 医药股承压(歌礼制药-B跌10.17%/维亚生物跌5.86%) 芯片股分化(华虹半导体涨超3%/中芯国际跌超5%) 苹果概念/机器人概念/光伏板块下挫 [3] - 风电股逆市上涨 金风科技涨4.13% 中国高速传动涨5.45%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风电行业通过自律实现反内卷 预计2025年初价格和盈利能力转机 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超110GW [4][5] - 核电股走高 中核国际涨8.91% 中广核矿业涨5.23%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铀价年内上涨约5% 因主要生产商减产及中国核电建设与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推动 [5][6] 热门异动股 - 新疆新鑫矿业涨32.43%至2.45港元 公司批准发行A股上市计划 委任申万宏源证券作为辅导机构 [7] - 嘉利国际涨33.33%至2.48港元 公司获纳入英伟达服务器机壳及机柜组件合格供应商名单 未来将交付更多AI服务器原型产品 [8] - 博雷顿涨20.2%至46.18港元 公司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协议 推进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在矿山应用 [9] - 小鹏汽车-W逆市涨5.03%至90.8港元 公司宣布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五国市场 与Hedin集团合作推出2025款G6/G9车型 [10] - 华虹半导体涨3.02%至68.25港元 高盛指出公司产能利用率超100% 正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预计影响2025年三季度业绩 [11]
港股收盘(09.26) | 恒指收跌1.35% 特朗普关税施压医药股 小米集团-W(01810)发布会后跌8%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8:4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35%或356.48点至26128.2点 成交额3236.74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49%至9303.1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89%至6195.11点 全周累计跌幅分别为1.57%、1.79%和1.58% [1] -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互联网、新消费和创新药等资产相对稀缺 尽管连续多月上涨但整体估值仍偏低 长期配置性价比高 在AI产业趋势和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 港股或继续震荡上行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W领跌蓝筹 下跌8.07%至54.65港元 成交额233.47亿港元 拖累恒指137.07点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5999元 雷军表示自研手机SoC需坚持10年并投入500亿元 [2] - 恒生银行上涨3.23%至118.2港元 贡献恒指4.36点 蒙牛乳业上涨2.87%至14.71港元 贡献恒指2.05点 中芯国际下跌5.01%至72.95港元 拖累恒指27.22点 比亚迪电子下跌4.87%至39.5港元 拖累恒指2.45点 [2] 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走低 阿里巴巴跌超3% 腾讯跌近1% 医药股承压 歌礼制药-B跌10.17%至10.34港元 维亚生物跌5.86%至2.41港元 泰格医药跌5.1%至44.66港元 荣昌生物跌4.67%至102港元 [3] - 风电股逆市上涨 中国高速传动涨5.45%至1.74港元 金风科技涨4.13%至13.36港元 大唐新能源涨2.29%至2.68港元 龙源电力涨1.68%至7.87港元 [4] - 核电股走高 中核国际涨8.91%至4.28港元 中广核矿业涨5.23%至3.22港元 [5] 行业动态 - 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品牌或专利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不适用于在美国建厂的公司 分析认为对港股创新药实质影响有限 更多是情绪冲击 [4]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风电价值链通过行业自律实现反内卷 2025年初实现价格和盈利能力转机 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超110GW 2028-2030年达约120GW [5] -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铀现货和期货价格上涨约5% 全球主要生产商削减产量 中国核电建设与AI数据中心推动需求强劲增长 [5] 个股表现 - 新疆新鑫矿业涨32.43%至2.45港元 公司批准开展发行A股上市工作 委任申万宏源证券作为上市前辅导机构 [6] - 嘉利国际涨33.33%至2.48港元 公司获纳入英伟达服务器机壳及机柜组件合格供应商名单 正致力于向英伟达交付更多原型产品 [7] - 博雷顿涨20.2%至46.18港元 公司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在矿山无人驾驶运输领域建立合作 推进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应用 [8] - 小鹏汽车逆市涨5.03%至90.8港元 公司宣布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五国市场 与Hedin集团达成合作 [9] - 华虹半导体涨3.02%至68.25港元再破顶 高盛指出公司产品均价呈下行趋势 但在产能利用率超100%支撑下开始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10]
TCL华星供OLED屏,小米17系列手机发布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6 08:40
处理器性能 - 全系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 CPU最高主频达4.6GHz GPU配备独立图形缓存 性能提升同时功耗降低[2] - 配备立体环形冷泵散热系统 散热性能较传统VC提升3倍 高负载及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2] 屏幕技术 - 小米17搭载6.3英寸OLED屏 采用全新M10发光材料及新型红色发光主材 分辨率2656*1220 支持120Hz刷新率 3500尼特峰值亮度[2] - 新型红色发光主材由小米-卢米蓝联合实验室研发 在效率、亮度和功耗方面实现对国际进口材料的超越[3] - TCL华星为小米17全系提供屏幕解决方案 Pro与Pro Max主屏及背屏由TCL华星独供 Pro Max实现OLED领域稀缺的Real RGB(超级像素排列技术) 画质清晰同时功耗更低[3] 电池续航 - 小米17配备7000mAh电池 Pro版电池容量6300mAh Pro Max版电池容量7500mAh[4] 摄影系统 - 小米17后置三摄 主配备1/1.31英寸光影猎人950传感器 50MP超广角+50MP浮动长焦 前摄50MP镜头[4] - 小米17 Pro搭载徕卡光影大师影像系统 首发光影猎人950L影像传感器 搭载LOFIC高动态技术 拥有16.5EV超高动态范围 光学镀膜大满贯[4] - 小米17 Pro Max在Pro版基础上搭载5X大底潜望长焦 进光量提升30%[4] 产品售价 - 小米17 12+256GB售价4499元 12+512GB售价4799元 16+512GB售价4999元[5] - 小米17 Pro 12+256GB售价4999元 12+512GB售价5299元 16+512GB售价5599元 16+1TB售价5999元[10] - 小米17 Pro Max 12+512GB售价5999元 16+512GB售价6299元 16+1TB售价6999元[10]
小米17系列首发登陆唯品会:国庆节前新机可到手,享12期分期免息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35
产品发布信息 - 小米17系列于9月25日晚在唯品会平台开启预售 包含小米17 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机型 现货将于9月27日正式上线[2] - 产品定价策略为小米17起售价4499元 小米17 Pro起售价4999元 小米17 Pro Max起售价5999元 平台提供12期分期免息服务[2] - 全系列首发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并运行小米澎湃OS3操作系统[2][4] 产品规格与创新 - 小米17标准版配备6.3英寸小尺寸直屏 采用1.18mm超窄四等边设计 屏幕比例为19.6:9 整机重量为191g[2] - 小米17 Pro Max采用革命性"超级像素"屏幕技术 清晰度媲美传统2K屏 同时功耗降低26%[2] - Pro系列创新配备妙享背屏 采用嵌入工艺增强一体感 支持自定义显示内容及后置摄像头自拍预览功能[4] - 小米17 Pro Max搭载徕卡三摄系统 包含5000万像素超大底主摄 17mm超广角镜头和支持5倍光学变焦的115mm潜望长焦[4] - 续航配置方面 小米17 Pro配备约6300mAh电池 小米17 Pro Max配备约7500mAh电池 均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4] 战略定位与市场意义 - 该系列被公司内部称为"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并被雷军视为"小米高端化5年的蜕变之作"[6]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小米与苹果对标 在高端市场进行正面决战的代表性产品[6] 渠道合作与用户画像 - 唯品会已成为小米重要合作伙伴 小米15系列和小米MIX Flip 2等热销机型均选择在该平台同步首发[7] - 唯品会平台数据显示 购买小米产品的用户中女性占比超过70% 成为消费主力群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