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icon
搜索文档
债务重组后如何站起来?旭辉控股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5-13 09:22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务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境内正积极推进百亿公司债整体重组 [1] - 境外重组方案主流选项是债转股,境内主流选项是以资抵债 [1] - 预计完成境内外大重组后信用债规模将缩减50%以上至300亿元内,存量债务久期延至9-10年,利率下调至可承受水平 [8] - 截至2024年末集团有息负债降至866亿元,较峰值压缩超30% [8] - 境外重组债务包括本金约44.9亿美元的12笔高级债、永续债和可转债,以及本金约23.1亿美元的13笔境外贷款,总计68亿美元 [9] - 境外重组已进入最关键阶段,5月7日公告"计划安排通知",6月3日召开债权人会议,6月26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核准聆讯 [9] 未来业务战略 - 将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稳定的收租业务、高度聚焦自营开发业务、大力发展房地产资管业务 [1][4] - 收租业务持有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线城市460亿元优质商业资产,2024年租金达到18亿元 [4] - 开发业务确立五大核心战略:深耕战略、精品战略、四好战略、竞争制胜战略、稳健经营战略 [4] - 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发展模式 [4] - 财务风控体系全面升级,建立更严格财务红线体系 [5] 核心能力与优势 - 保留"三全"核心能力:全链条赋能、全业态运营和协同能力、全国化网络 [5] - 具备25年经验沉淀标准化产品体系与整建制团队,覆盖募投建管退全周期开发能力 [5] - 整合物业、长租、商业等多业态运营经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5] - 深度布局长三角等经济圈,依托属地化资源实现多业态布局 [5] - 具备四大支柱:人才队伍建制、信念与坚守、积极应对转型、戈壁徒步沉淀的坚毅文化 [3]
掌舵人林中道歉背后:68亿美元“生死战”,旭辉能上岸吗?
贝壳财经· 2025-05-13 07:24
公司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近90%债权人支持 超过75%法定门槛 [4] - 重组涉及债务本金总额约68亿美元 涵盖12笔债券和13笔贷款 [5] - 债权人投票将于5月26日截止 最终结果预计6月3日揭晓 [5] 重组方案具体安排 - 方案分为短期削减债务 中期债转股及长期保本降息三类核心安排 [5] - 境外重组主流方式为债转股 境内主要为以资抵债 [5] - 债转股可优化资本结构 提供流动性退出机制及潜在增值机会 [5] 公司经营现状 - 2021年销售额曾达近2500亿元 2022年出现经营危机 [2][3] - 截至2024年末有息负债降至866亿元 较峰值压缩超30% [11] - 公司拥有百亿归母净资产 可规避资不抵债风险 [9] 重组后财务影响 - 信用债规模将缩减50%以上至300亿元以内 [11] - 存量债务久期延长至9-10年 利率降至3%以下 [11] - 相当于为企业注入490亿元流动性 [12] 未来发展计划 - 前两年修复资产负债表 2027年后逐步恢复投资能力 [12] - 转向低负债 轻资产 高质量发展路径 [13] - 聚焦收租业务 自营开发业务和房地产资管业务三大板块 [13] 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林中亲自参与谈判 推出第三版重组方案 [6][7] - 核心团队保持稳定 三年内完成27万套高品质房源交付 [10] - 公司将经历五个阶段发展 最终恢复盈利和分红 [10]
旭辉控股境外重组进入最关键阶段 董事局主席林中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证券日报网· 2025-05-13 03:44
公司重组进展 - 公司召开债权人电话会议系统阐述重组进展、未来战略及复苏路径展现出"活下来、站起来"的坚定信心 [1] - 境外债务重组历时近900天方案反复调整但各方最终达成共识 [1] - 境外债重组进入最关键阶段5月7日公告"计划安排通知"5月26日为托管指令截止日期6月3日召开债权人会议6月26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核准聆讯 [3]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明确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发展路径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商业地产持有业务、核心城市开发业务、房地产资管业务 [1] - 坚决摒弃"三高"模式(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 [1] - 境外债务重组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赢得经营窗口期 [1] 公司资产情况 - 公司权益后货值约1300亿元主要布局在北京、广州、成都、太原、重庆、武汉等重点城市 [2] - 持有物业资产估值约460亿元2024年贡献近18亿元租金 [2] - 核心城市优质可售资源及轻资产与商业持有业务为公司提供持续经营性现金流支撑 [2] 债务重组细节 - 境内外信用债占比70%均按市场化原则推进重组 [2] - 境外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境内债方面完成中票及CMBS债务重组正积极推进百亿元公司债整体重组 [2] - 预计完成重组后信用债规模缩减50%以上至300亿元以内存量债务久期延至9-10年利率下调至可承受水平 [2] - 建议债权人优先考虑"债转股"选项认为股票流动性优于有息债务且具价值想象空间 [3] 行业环境 - 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资产质量和现金流稳定性成为市场信心基石 [2] - 上海、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楼市销售持续回稳对拥有核心城市土储的企业形成有利外部环境 [3]
轻装上阵,旭辉(00884)债务重组打响关键战役!
智通财经网· 2025-05-12 10:18
境外债务重组进程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3日召开债权人会议推进境外债务重组最终落地 [1] - 境外债务重组支持率从2024年9月的31%升至11月的近90% [1] - 2025年3月与债权人小组就重组支持协议达成原则性一致 [1] 债务重组方案结构 - 境外重组方案包含9个选项涵盖多种期限票据和贷款类型 [2] - 选项2A为90%旧债规模转换为4年期零息强制可转债 [2] - 选项2B为60%旧债规模转换为可转债加30%新中期票据 [2] - 选择转股选项的债权人将共享3500万美元头部现金分三期支付 [2] 债转股优势分析 - 股票相比有息债务具有更高流动性和增值潜力 [3] - 境外债务占总有息负债比例约55%为行业最高之一 [3] - 债权人通过债转股成为股东后与公司利益高度一致 [3] - 公司拥有全业态运营先发优势和多元业态协同体系 [3] 财务结构优化效果 - 重组后净负债率将回归健康水平支撑稳定经营 [3] - 境内外信用债占总债务比例约70% [4] - 完成重组后信用债规模有望压降超50%至300亿元以内 [4] - 存量债务久期将延长至9-10年利率调整至可承受水平 [4] 行业环境与估值前景 - 国家推出系列救市举措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 [5] - 房地产板块估值底部已多次确认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5] - 公司PB值仅为0.15倍处于较低水平 [5] - 估值修复预期与行业周期转折形成共振 [5]
CIFI Holdings (Group) Co (00884)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5-12 10:00
纪要涉及的公司 CIFI Holdings (Group) Co (00884),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现状与危机应对 - 公司于4月23日收到香港法院召集令,计划6月3日举行方案会议,目的是更新业务运营情况、讨论离岸重组工作以方便债权人投票[1] - 董事长林忠表示在公司快速扩张时未充分管理风险致公司陷入困境,对合作伙伴致歉,但在900天离岸债务重组中双方达成共识[3][4] 公司生存与发展优势 - **生存基础**: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是关键前提,可改善资本结构和资产负债表;作为少数重组前仍有数百亿人民币归属净资产的民营开发商,债务重组后将保留足够净资产,避免破产风险[5] - **四大支柱**:过去三年保留核心团队,员工积极性获投资者认可;面对建设成本偿还和销售放缓挑战,保持竞争优势,交付项目获多项质量奖;作为领先民营开发商,积极利用全面能力稳定关键资本;多年培养的企业文化塑造员工韧性[6] - **重要基石**:受政府指导,过去三年交付27万套优质住宅物业,全国排名第八,高质量交付记录将成复苏重要基石[7] 业务模式转型与核心业务 - 摒弃高杠杆、高周转、高债务的不可持续模式,转向低债务、轻资产、高质量的可持续模式,聚焦高端住宅能力[8] - **核心业务**:一是管理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超460亿人民币优质办公和零售物业,年租金收入18亿人民币的租赁业务;二是聚焦核心城市的自主开发项目;三是利用公司优势大力发展的资产管理业务[9][10] 核心策略 - 区域聚焦,集中资源于核心市场;采用高端产品策略,专注打造高品质升级物业;实施“四好”策略,打造好房子、好服务、好社区、好生活的价值链;应用效率提升策略,通过精益管理和人工智能思维优化运营,重塑供应链;坚持稳健运营策略,强调质量和效率,更新财务和风险控制系统[11][12][13] 核心竞争力 - 全周期专业知识,25年经验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和完整开发团队;多元化运营能力,能跨房地产产业链运营协调,子公司在物业管理和租赁业务排名靠前;战略布局,在中国经济区有深厚根基,依托当地资源实现业务布局[14][15] 与其他民营开发商的差异 - 有息债务在头部民营开发商中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底为866亿人民币,无担保债务占70%,重组后未偿金额和净负债率将显著降低;在交付危机下,过去三年交付27万套住房,交付率95%,后续交付压力缓解,表现获政府认可;在行业转型中,有十年房地产产业链运营竞争力,为复合增长提供动力;保留核心团队,保存人力资本;团队心态积极,在行业调整期保持正常运营和稳定组织结构;有明确坚定的发展方向,各级达成强烈共识[16][17][18] 复苏阶段与挑战 - 目前处于修复资产负债表、恢复信用、保留运营资金并谨慎投资扩张、恢复盈利能力、恢复股息分配五个关键阶段,虽前路充满挑战,但管理团队有决心带领员工克服困难[18][19] 财务状况与重组价值 - 投资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周期已至低谷,公司可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市场典范,管理层稳定,看好股改和行业复苏后价值修复带来的潜在回报,倾向将债券全额转股;公司是整体重组前总资产仍超负债的少数民营开发商之一,2024年底股东权益超10亿人民币,归属土地储备价值约130亿人民币,投资物业估值约46亿人民币,2024年租金收入近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有息负债降至866亿人民币,较峰值降低30%[23][24] 债务重组情况 - 境内外无担保债务占比70%,离岸重组取得里程碑进展,境内中期票据和CMBS债务展期完成,100亿人民币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正在进行;离岸重组主要是债转股,境内是债换资产,预计重组完成后无担保债务规模减少超50%至300亿人民币以下,期限延长至9 - 10年,利率下调;有担保有息负债约260亿人民币,三分之一为商业物业贷款,三分之二为开发贷款,开发贷款随项目销售和交付偿还,通过提高投资物业运营效率可改善商业物业贷款LTV,获得更多再融资机会;整体重组将显著降低有息负债绝对值,改善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净资产,使净负债率恢复健康水平[25][26][27] 债转股建议 - 股票流动性超有息债务且有较大升值潜力,债转股优化资本结构,为债权人提供灵活退出选择和未来价值增值机会;68亿美元债务成功重组后,债务结构更健康,为复苏奠定基础;债权人转股后利益与公司增长一致,增强管理层为主要利益相关者最大化价值的信心;公司在轻资产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在重组后释放价值[28] 离岸债务重组计划 - 目标是减轻债务负担、实现业务转型和重建信用,近90%范围内债务的债权人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RSA)[30] - **债务范围**:包括10只优先债券、1只永续债券、1只可转换债券和某些离岸贷款,本金总计68亿美元[31] - **方案选项**:提供五类选项,债权人可任选或组合选择,包括将部分债务转换为新零息债券或贷款、强制可转换债券、中期票据、长期票据或贷款等,方案通过多种信用增强措施保障债权人利益,控股股东将股东贷款转换为股权并暂停现金分红[31][33][35] - **时间表**:方案和同意征求投票已开始,托管指令截止时间为5月26日下午5点,账户持有人信函和贷款人代理表格提交截止时间为5月28日下午5点,方案会议定于6月3日晚上8点,制裁听证会定于6月26日在香港高等法院举行[36][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会议以中英文进行[2] - 公司子公司Everson Shai Services在物业管理领域排名靠前,业务覆盖超100个城市,管理面积3.5亿平方米;租赁品牌Lingyu管理13万套房屋,行业排名前四,成为地方政府盘活国有资产的核心合作伙伴[14][15] - 提醒不同类型债券持有人、贷款人及CD和parks持有人注意各自相关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且建议确认托管人是否有更早截止时间[38] - 如有疑问可联系公司财务顾问海通国际、法律顾问Linklater和信息代理Crow[39]
旭辉控股4月合约销售额17.2亿元人民币,1-4月累计合约销售额71.6亿元人民币。
快讯· 2025-05-09 11:07
旭辉控股销售业绩 - 4月合约销售额达17 2亿元人民币 [1] - 1-4月累计合约销售额达71 6亿元人民币 [1]
法院首次召集聆讯顺利通过 旭辉(00884)经营修复稳步推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00:44
债务重组进展 - 香港高等法院于4月23日作出颁令,公司计划在不晚于5月12日至28日期间开放债权人投票通道,并预计于6月3日召开债权人会议 [1] - 若重组方案在会议上获得通过,公司将于6月26日完成最终批准聆讯 [1] - 债权人会议的通知及相关计划文件将于5月12日前分发,债权人需立即采取行动保障权益 [1] - 自2022年11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以来,公司与债权人保持开放且建设性的沟通,历时近3年努力迎来曙光 [1] 债务规模与影响 - 公司境外债务本金规模为68.58亿美元,占24年末整体有息债务的55%,这一占比高于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 [2] - 重组完成后,公司整体债务规模将大幅下降,流动性压力显著缓解,资本结构持续改善 [2] 发展战略转型 - 公司董事局主席林中展望称,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公司战略转型关键年 [2] - 公司将全面转向"轻资产、低负债、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2] - 依托"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政策机遇及公司近20年形成的"全链条、全业态、全国化布局",积极寻求轻资产业务转型 [2]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08
公司业务覆盖与项目分布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四大区域: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及华南[10][13] - 公司在中国一线、二线及重点城市拥有代表性项目,如北京华熙旭辉LIVE • 五棵松、上海旭辉企业大厦等[16][17][18] - 公司代表性项目包括成都旭辉中心、武汉旭辉 • 千山凌云等[20][21][22] - 上海LCM置滙旭輝廣場可出租面積為131,937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50%[29] - 上海旭輝企業大廈可出租面積為56,036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100%[31] - 上海環創商務中心可出租面積為79,557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50%[31] - 合肥肥西旭輝Cmall可出租面積為79,538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100%[31] - 成都新都旭輝Cmall可出租面積為88,921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100%[31] - 北京五棵松項目可出租面積為277,530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50%,其中5期預計2025年竣工[34] - 溫州光輝之城總建築面積為424,026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49%,預計竣工日期為2024-2028年[37] - 六安旭輝中心總建築面積為302,743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70%,預計竣工日期為2023-2026年[37] - 淮安旭輝廣場總建築面積為301,210平方米,公司權益佔比100%,預計竣工日期為2023-2027年[37] - 太原尖草坪區三給片區SP1919-SP1924項目總建築面積1,221,029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35%[39] - 太原尖草坪區三給片區SP1925-SP1928項目總建築面積1,298,971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35%[39] - 臨沂星匯城總建築面積431,617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50%[39] - 成都天府未來中心總建築面積406,735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33%[39] - 成都溫江旭輝Cmall總建築面積291,818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50%[42] - 烏魯木齊旭輝廣場總建築面積276,985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100%[42] - 貴陽烏當未來壹號總建築面積389,633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100%[42] - 鄭州空港時代總建築面積535,442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100%[45] - 昆明旭輝廣場總建築面積427,930平方米,公司應佔權益100%[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合同销售金额为336.8亿元人民币[58][61][64] - 公司2024年确认收入约为477.887亿元人民币,股东权益应占净亏损约为70.759亿元人民币[58][61] - 公司2024年股东权益应占核心净亏损约为58.25亿元人民币[58][61] - 公司2024年合同销售建筑面积为2,781,810平方米,平均售价约为12,106元/平方米[64][66] - 公司2024年按合同销售金额排名全国第31位[64][66] - 公司2024年完成交付约62,000套物业单位[67][70] - 公司2024年底总土地储备约为2,900万平方米[68][72]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477.8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5%,其中物业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下降38.6%至393.913亿元人民币[129][130][132] - 2024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10.6%至17.32563亿元人民币[129][130][132]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为404.2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3%[133][139] - 2024年毛利润为73.6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5%[134][140]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6.03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33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37][143] - 2024年营销及市场推广开支为14.0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138][14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43.51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0.271亿元人民币显著增加[147][150] - 公司2024年净亏损为70.75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9.833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152][155] - 公司2024年核心净亏损为58.2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9.328亿元人民币有所扩大[156] 各地区表现 - 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及华南地区分别贡献合同销售金额的26.8%、28.6%、31.0%和13.6%[96][98][103] - 一线及二线城市合同销售金额占比88.2%,三线城市占比11.8%[96][98][106] - 长三角地区物业销售确认收入为74.109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19.3%[115] - 二线城市物业销售确认收入为338.738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8.2%[118] - 长三角地区土地储备占比25.2%,环渤海地区占比29.1%,中西部地区占比37.3%[167][1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开发住宅、商务办公和商业综合体等多种物业类型[10][12] - 住宅项目合同销售金额占比86.8%,办公楼及商业项目占比13.2%[96][98][101] - 2024年物业销售确认收入为384.40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9.2%,占总收入的80.4%[109][113] - 2024年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为3,494,125平方米,同比下降21.1%[109][113] - 2024年物业销售确认平均售价为11,00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3.0%[109][113] - 住宅物业销售确认收入为363.209亿人民币,占总物业销售收入的94.5%[113]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及相关服务收入为17.5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4%[123][126] - 2024年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收入为66.3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125] - 公司2024年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为2,207,597平方米,其中已开始租赁的面积为1,880,091平方米[127] - 2024年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收入为66.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128][1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具领导地位及受人尊敬的房地产企业[10][14] - 境外债务重组获88.54%债权人支持[78][82] - 境外债务重组进展顺利,88.54%的债权人已签署或加入重组支持协议[89][92] - 2024年累计55个项目入选房地产“白名单”,通过债务展期等措施改善现金流[89][92] - 2022至2024年累计交付约27万套物业单位[88] - 2022至2024年累计交付约27万套房产[91]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约为29,000,000平方米,应占建筑面积约为17,000,000平方米[10][1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超过180项已完工物业项目,未出售或未交付总建筑面积约为900万平方米[119][12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有120项开发中或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米[120][12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900万平方米,其中应占面积为1700万平方米[164][16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10.36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37.539亿元人民币减少19.8%[174] - 公司未偿还债务总额为866.538亿元人民币(2023年:922.811亿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计值占46%,外币计值占54%[175][178][179]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10.368亿元人民币(2023年:137.539亿元人民币),包括10.895亿元人民币的质押银行存款和45.082亿元人民币的银行监管资金[177] - 银行借款中74.544亿元人民币按固定年利率2.0%至9.0%计息,其余按浮动利率计息[176][179] - 2024年融资成本总额为55.66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2.1%,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为4.7%(2023年:4.8%)[180][182][183] - 外币风险敞口包括17.75亿元人民币的外币银行存款、176.318亿元人民币的外币借款、279.05亿元人民币的美元优先票据和13.108亿元人民币的港元可换股债券[181][185] - 公司提供按揭担保145.321亿元人民币(2023年:198.241亿元人民币),对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贷款担保93.876亿元人民币(2023年:98.432亿元人民币)[187][189][190] - 净负债与股本比率为145.6%(2023年:121.6%),负债资产比率为33.8%(2023年:30.6%),流动比率为1.0倍(2023年:1.0倍)[191][19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香港设有主要营业地点及总部[3][5] - 公司在中国及香港与多家主要银行有业务往来,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等[6][7][8] - 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0884[7][9] - 公司核数师为栢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7][9] - 公司获MSCI ESG評級BBB,並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46] 永升服务表现 - 公司旗下永升服务2024年收入增长4.6%至约68.411亿元人民币,利润增长10.0%至约4.78亿元人民币[69] - 永升服务2024年基础物业管理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合计达87.0%,毛利占比达94.8%[69] - 永升服务2024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占比降至8.8%,城市服务收入占比降至4.2%[69] - 永升服务2024年营收达68.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73] - 永升服务基础物业管理及社区增值服务营收占比87.0%,毛利占比94.8%[73] - 永升服务2024年利润增长10.0%至4.78亿元人民币[73] - 永升服务总合约建筑面积达3.50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8%[74][75] - 永升服务在管建筑面积达2.5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2%[74][75] - 永升服务2024年全年派息每股0.1843港元,派息率目标不低于50%[76] 公司治理与高管信息 - 公司房地产及相关业务在中国(含香港)拥有27,396名员工,其中2,100名从事房地产开发,25,296名从事物业管理及其他业务[192][194] - 公司员工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现金奖金和股权激励[195] - 执行董事兼主席林中先生拥有34年房地产行业经验[196][197] - 执行董事兼副主席林伟先生拥有29年房地产行业经验[198][200] - 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汝海林先生拥有多年房地产行政管理经验[199] - 林中先生持有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及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196][197] - 汝海林先生持有同济大学MBA及浙江大学EMBA学位[199] - 林中先生为公司主要股东茂福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196][197] - 林伟先生为公司主要股东茂福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198][200]
旭辉(00884)2024成绩单:持续降债 从轻出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3:06
文章核心观点 3月31日旭辉控股集团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 公司营收稳定 亏损收窄 交付成绩优异 多元业务发展良好 债务管理取得进展 2025年将转向“轻资产、低负债、高质量”发展模式 [1][8] 分组1: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89亿元 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减亏19.07亿元 亏损幅度连续两年收窄 毛利率为15.4%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连续3年为正 [1] 分组2:保交付成果 - 2024年在全国49个城市的95个项目交付6.2万套新房 2022 - 2024年在全国76个城市累计交付超27万套新房 整体交付率达95% [1] - 凭借交付成绩和品质追求 获“2023年中国楼市交付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2] - 2024年有55个项目获“白名单”融资支持 5个项目获新增融资放款 [2] 分组3:经营业务情况 - 地产开发业务稳定 签约金额336.7亿元 位列克而瑞百强销售榜单第31名 广州曜玥湾・铂森江海项目热销超12亿元 2025年3月昆明旭辉广场二期开工 [3] - 截至2024年末 总土储面积2900万平方米 总未售货值超2500亿元 一二线城市占比提升至81% [3] - 2024年持有物业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长10.4% 成都温江旭辉CMALL及长沙雨花旭辉里开业 [3] - 旗下永升服务2024年营业收入68.4亿元 同比增长4.6% 净利润4.8亿元 同比增长10% 新签业务饱和合同收入达16亿元 保持超50%派息率 [4] - 旗下瓴寓国际截至2024年末开业保障性租赁住房52000间 管理项目超60个 2024年6月上海松江西部科技园柚米社区开业 标志租赁产品理念升级 [4][5] 分组4:债务管理与转型 - 截至2024年底 债务总额降至2041亿元 有息负债从2022年末的1084.5亿元降至866.54亿元 [6] - 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就重组支持协议修订达成原则性一致 计划4月23日召开首次聆讯落实重组方案 [6] - 境内债运用注销债券等创新方案 简化债务关系 此前已推动多支境内债券展期 [7] - 2024年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为轻资产发展奠定基础 [7] - 2025年将全面转向“轻资产、低负债、高质量”发展模式 [8]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2:22
物业交付情况 - 2024年集团完成交付约6.2万套物业单位,2022 - 2024年共完成交付约27万套[2] - 2024年公司交付建筑面积约3,494,125平方米的物业,按年减少21.1%[54] - 2024年完成交付约6.2万套物业单位,2022 - 2024年累计完成约27万套 [63] 业务线收入情况 - 投资物业租金及其他相关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7.58亿元,按年上升10.4%[2] - 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66.395亿元,按年增加9.4%[2]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可呈报分部收入为4778874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183255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47%[22][23][27] - 2024年可呈报分部利润为454426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5154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7.46%[22][23][27] - 2024年销售物业已确认收入约为人民币384.41亿元,按年减少39.2%,占已确认收入总额80.4%[54]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及其他相关服务收入约17.58亿元,按年上升10.4% [60] - 2024年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收入约66.40亿元,按年增加9.4% [62] - 2024年已确认收入约477.89亿元,按年减少33.5% [66] - 2024年已确认收入总额为47788740千元,占比100%,较2023年的71832556千元下降33.5%,其中物业销售及其他物业相关服务收入39391258千元,占比82.4%,较2023年下降38.6%[67] 债务情况 - 未偿还债务约为人民币866.538亿元,连续三年下降,按年减少约人民币56.273亿元[2] - 境外债务重组取得进展,合计持有适用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88.54%的债权人已签订或加入重组支持协议[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若干银行借款、优先票据、可换股债券及应付利息分别约人民币183.31亿元、291.05亿元、13.11亿元及66.22亿元构成违约或交叉违约[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计持有适用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88.54%的债权人已正式签订或加入重组支持协议[12] - 2024年12月31日,若干银行借款、优先票据、可换股债券及应付利息分别约人民币183.31289亿元、人民币291.04995亿元、人民币13.10772亿元及人民币66.21675亿元构成违约或交叉违约[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债务总额约为866.54亿元,2023年同期约为922.81亿元[85] - 集团债务总额约46%以人民币计值,54%以外币计值;银行借款约74.54亿元按固定年利率2.0% - 9.0%计息[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外币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78亿元、外币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76.32亿元、美元优先票据约279.05亿元、港元可换股债券约13.11亿元[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按揭担保约为145.32亿元,2023年同期约为198.24亿元[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贷款担保约93.88亿元,2023年同期约为98.43亿元[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负债与股本比率约为145.6%,2023年同期约为121.6%;负债资产比率约为33.8%,2023年同期约为30.6%;流动比率约为1.0倍,与2023年持平[92] 财务关键指标对比(2024年与2023年) - 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477.8874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718.32556亿元[3] - 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73.62424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12.32674亿元[3] - 2024年年内亏损为人民币63.2556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86.78943亿元[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人民币0.68元,2023年为人民币0.86元[5] - 2024年投资物业为45,922,026千元,2023年为45,909,727千元,略有增长[6]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501,099千元,2023年为498,619千元,有所增长[6] - 2024年使用权资产为116,564千元,2023年为151,162千元,下降约22.9%[6] - 2024年无形资产为250,518千元,2023年为278,439千元,下降约10.0%[6] - 2024年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为12,710,783千元,2023年为15,050,426千元,下降约15.5%[6] - 2024年于合营企业的权益为15,657,565千元,2023年为16,739,077千元,下降约6.5%[6]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588,889千元,2023年为739,354千元,下降约20.4%[6] - 2024年递延税项资产为1,537,106千元,2023年为2,231,162千元,下降约31.1%[6] - 2024年持作出售物业为24,482,748千元,2023年为21,666,150千元,增长约12.9%[6] - 2024年拟作出售的开发中物业为60,449,992千元,2023年为96,603,349千元,下降约37.4%[6]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应计开支为52,918,947千元,2023年为52,373,963千元[7] - 2024年合约负债为21,777,740千元,2023年为48,545,013千元[7] - 2024年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为6,506,550千元,2023年为7,134,718千元[7] - 2024年应付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款项为24,277,535千元,2023年为24,541,833千元[7] - 2024年应付税项为7,168,184千元,2023年为6,611,028千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总计176,299,544千元,2023年为208,520,782千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956,298千元,2023年为9,297,438千元[7] - 2024年公司股东权益应占股本权益为12,665,086千元,2023年为20,229,281千元[7]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37,329,270千元,2023年为42,414,994千元[7] - 2024年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9,868,941千元,2023年为92,560,110千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东权益应占亏损净额约人民币70.76亿元[11]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开支)净额为 - 150239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852156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 - 60347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133673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融资成本为 - 43513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3027125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业绩为72660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1943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 - 8047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149693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 - 4439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77194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 - 2792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39833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 - 38415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400788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51,343千元,2023年为174,826千元[30] - 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亏损净额为321,771千元,2023年为622,769千元[30] - 2024年出售合营企业亏损净额为474,930千元,2023年为431,150千元[30] - 2024年政府补贴为55,904千元,2023年为123,053千元[30] - 2024年汇兑亏损净额为563,173千元,2023年为372,461千元[30]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开支)净额为 - 1,502,398千元,2023年为 - 852,156千元[30]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开支为 - 3,175,763千元,2023年为 - 3,219,103千元[31] - 2024年优先票据利息开支为 - 1,709,714千元,2023年为 - 1,561,180千元[31] - 2024年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利息开支为 - 513,826千元,2023年为 - 544,916千元[31] - 2024年融资成本为 - 3,027,125千元,2023年为 - 4,351,308千元[31]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本年度为11.19433亿元,2023年为20.33304亿元;2024年土地增值税为9.36005亿元,2023年为12.80068亿元[32] - 2024年核数师薪酬为750万元,2023年为951万元;2024年已售物业成本为341.11836亿元,2023年为546.12562亿元[32]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8047.1万元,2023年为1.49693亿元;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4439万元,2023年为7719.4万元[32] - 2024年公司股东权益应占亏损为70.75859亿元,2023年为89.83274亿元[34] - 2024年应收账款(客户合约)为41.42468亿元,2023年为39.6273亿元;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35715亿元,2023年为4.08447亿元[38]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为233.20321亿元,2023年为276.49402亿元;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15838亿元,2023年为5.71206亿元[38] - 2024年预付税项为1.575561亿元,2023年为1.199196亿元;2024年按金及预付款项为3.153978亿元,2023年为3.748667亿元[38] - 2024年流动资产项下金额为31.176648亿元,2023年为35.653422亿元[38] - 2024年末应收账款(经扣除拨备)为人民币37.3402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6.27015亿元[40] - 2024年12月31日,逾期账面总值为人民币2.03988亿元的应收账款计入集团应收账款余额,2023年为人民币1.67631亿元;其中逾期90日或以上且不视为违约的2024年为人民币1.9173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55463亿元[41] - 2024年应付账款为人民币267.2913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91.16347亿元[42] - 2024年应付票据为人民币3713.2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690.6万元[42]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为人民币171.8739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61.32091亿元[42] - 2024年应付利息为人民币66.2167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9.50341亿元[42]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为人民币26.76626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9.133253亿元[43] - 2024年度公司股东权益应占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70.75859亿元[46] - 2024年报表销售成本约为404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