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零售(00493)

搜索文档
国美零售(0049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0:01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75.6%至2.97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1.69亿元)[3][4] - 公司收入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296,62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3%[26] - 公司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97亿元,同比增长75.74%[53][54]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000万元,同比增长11.11%[53][55] - 归母净亏损收窄69.6%至13.4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44.32亿元)[3][4] - 公司六个月期间亏损人民币13.594亿元[11] - 公司归母净亏损为人民币13.46亿元,同比减少69.63%[53] - 公司税前亏损为人民币13.65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4.04亿元减少69.01%[64] - 公司归母净亏损为人民币13.46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4.32亿元减少69.63%,每股基本亏损人民币2.8分[66] - 每股亏损收窄至人民币2.8分(2024年同期:9.4分)[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所有者的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28元(亏损1,346,343千元 / 加权平均股数47,310,080千股)[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所有者的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94元(亏损4,431,909千元 / 加权平均股数47,205,472千股)[36] 其他收入及利得 - 其他收入大幅增长219.4%至7.1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24亿元)[4] - 公司处置附属公司利得为422,224千元人民币[26] - 公司其他收入及利得为人民币7.16亿元,同比增长219.64%[56] 成本和费用 - 公司销售存货成本为272,119千元人民币[27]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36,502千元人民币[27] - 公司经营费用为人民币5.12亿元,同比下降31.5%[53] - 公司营销费用为人民币1.3亿元,同比下降32.64%[57] - 公司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83亿元,同比下降30.87%[58] 资产减值及担保支出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拨回741万元(2024年计提减值损失92.71亿元)[4] - 公司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拨回人民币700万元,去年同期为损失9.27亿元[59] - 公司对破产子公司的财务担保支出为534,055千元人民币[27] 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52.6%至7505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4916万元)[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人民币0.75048亿元[1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0.75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0.49亿元增长53%[67]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人民币0.14亿元,投资现金流净流入人民币0.37亿元,筹资现金流净流入人民币300万元[73] - 公司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00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00万元减少85.71%[72] 债务和借款 - 流动负债净额扩大至386.2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379.59亿元)[7] - 总净负债增至220.31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206.21亿元)[8]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人民币386.268亿元[11]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418.251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233.576亿元[11]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33.639亿元,大部分已违约或交叉违约[1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3,357,628千元,较2024年末的23,087,992千元增加1.2%[4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6,294,702千元,占银行借款总额的99.9%[4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其他借款为人民币7,052,926千元,占其他借款总额的99.9%[42] - 公司到期应付可换股债券本金2.73742亿美元(约人民币19.596亿元)[16] - 公司负债与权益比率为106.05%,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币233.64亿元,亏损总额人民币220.31亿元[78] - 公司逾期计息银行借款本金人民币178亿元,账面净值人民币229亿元,涉及未决诉讼591宗金额人民币46亿元[74] - 公司有担保应付账款及计息借款分别为人民币3.39亿元和206.34亿元,以账面价值89百万物业及54百万投资物业作抵押[79] - 公司借款以物业及设备人民币26.16亿元、投资物业人民币41.21亿元、使用权资产人民币1.86亿元及联营公司投资人民币0.48亿元作为担保[81] 财务成本和收入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逾期罚息为906,982千元人民币[29] - 公司财务成本总额为969,781千元人民币[29] - 公司财务收入总额为1,854千元人民币[30] - 公司本期所得税抵免为6,019千元人民币[32] 资产状况 - 存货减少20.2%至9558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1.20亿元)[7] - 公司存货金额为人民币0.96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1.2亿元减少20%,存货周转天数从231天降至71天[68] - 投资性房地产保持稳定为41.83亿元人民币[7] - 公司投资物业人民币41.21亿元作为抵押,人民币804.4万元被法院查封[47]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抵押账面净值人民币1.86亿元[47] - 公司物业及设备人民币1.96亿元、投资物业人民币0.08亿元及使用权资产人民币0.78亿元被法院查封[8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人民币77,308千元,较2024年末的91,375千元下降15.4%[36][37] 应付账款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应付账款总额为人民币4,832,542千元,较2024年末的5,107,155千元下降5.4%[39] - 公司应付账款为人民币48.33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51.07亿元减少5.37%,周转天数从6392天降至3257天[71] 投资和公允价值变动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损失为20,962千元人民币[27] 可换股债券 - 公司2020年向拼多多发行2亿美元可换股债券,初始转换价每股港币1.215元,全部转换可发行1,283,950,617股[45] - 公司2020年向JD.com发行1亿美元可换股债券,初始转换价每股港币1.255元,全部转换可发行621,513,944股[46] - 公司正与拼多多磋商解决2亿美元未偿还可换股债券[17] - 公司持有面值1亿美元2023年到期5%转换债券的剩余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87] 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与一家金融机构达成5.5亿元贷款的初步债转股安排[12] - 公司与两家主要供应商达成5.37亿元逾期应付账款的初步债转股协议[14] - 公司以1.05亿元出售联营公司21.6495%股权及发行1.2864亿股(每股1.24港元)结算部分债券[16] - 公司通过转让武汉物业及发行新股方式偿付1亿美元转换债券本息[87]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2]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8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聘用476名雇员[82] 业务运营和投资活动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事项[87]
恒生指数收跌1.27% 李宁、阿里健康、泡泡玛特跌超4%
金投网· 2025-08-28 08:59
主要股指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5201.76点,下跌1.27% [1] - 恒生科技指数报5697.53点,下跌1.47% [1] - 国企指数报9020.26点,下跌1.40% [1] - 红筹指数报4273.29点,下跌1.62% [1] 涨幅居前个股表现 - 商汤-W上涨9.42%至2.090港元,盘中最高触及2.190港元 [2] - 农夫山泉上涨7.01%至50.250港元,盘中最高达50.450港元 [1][2] - 蔚来-SW上涨4.36%至51.700港元,开盘价为53.550港元 [1][2] - 上海复旦上涨1.66%至34.360港元,盘中最高达38.820港元 [1][2] - 万国数据-SW上涨1.21%至33.420港元,开盘价为33.500港元 [1][2] - 携程集团-S上涨2.44%至525.000港元,与最高价持平 [2] - 康师傅控股上涨2.34%至11.800港元 [2] - 新鸿基地产上涨1.80%至93.350港元 [2] - 海螺水泥上涨1.16%至24.460港元 [2] 跌幅显著个股表现 - 碧桂园服务下跌10.57%至6.600港元,开盘价为7.400港元 [2] - 明源云下跌6.94%至4.020港元 [2] - 贝壳-W下跌6.63%至47.200港元,昨日收盘价为50.550港元 [1][2] - 平安好医生下跌6.54%至19.160港元 [2] - 奈雪的茶下跌5.03%至1.510港元,昨日收盘价为1.590港元 [1][2] - 石药集团下跌超5% [1] - 李宁、阿里健康、泡泡玛特下跌超4% [1] - 京东物流、周黑鸭、蒙牛乳业下跌超3% [1] - 周大福、东方甄选、猫眼娱乐、海底捞下跌超2% [1] - 波司登、海尔智家、工商银行下跌超1% [1] 行业板块异动 - 科技板块呈现分化走势,阿里巴巴-W、中兴通讯小幅上涨,腾讯控股、联想集团小幅下跌 [1] - 地产相关板块承压明显,万科企业下跌5.17%,新鸿基地产逆势上涨1.80% [2] - 消费板块表现疲弱,农夫山泉逆势大涨7.01%,蒙牛乳业下跌超3% [1][2]
国美零售(00493.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9 09:07
公司公告 - 国美零售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 [1] - 会议将审议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业绩情况 [1] - 会议将商议任何其他事项 [1]
国美零售(00493)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19 08:57
会议安排 - 国美零售董事会会议2025年8月29日举行[3] - 会议审议2025年上半年业绩情况[3] - 会议商议其他事项[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董事会含邹晓春等6名董事[4]
国美零售(0049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2:0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493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00 | HKD | | 0.025 | HKD | | 5,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00 | HKD | | 0.025 | HKD | | 5,0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5,000,000,000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國美零售控股 ...
国美零售(00493) - 有关解决核数师无法表示意见之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季度更新
2025-07-30 11:49
债转股协议 - 与两家主要供应商达成约5.37亿元债转股协议,磋商条款[3] - 与技术服务提供商达成债转股协议,提供商继续服务[3] - 与金融机构就5.5亿元债转股安排达成协议,磋商条款[3][4] 债务清偿 - 与京东可换股债券偿还协议2025年7月17日生效,推进资产过户交割[4] - 向拼多多提供资产清单,拼多多评估尽调,公司持续磋商[4] - 与金融机构商谈还款或清偿方案,商讨历史债务解决办法[4] 未来展望 - 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首批债转股,恢复部分供应链运作[4] 资产处置 - 与成都物业潜在买家达成意向,准备文件等政府准许,款项偿债[5] 投资磋商 - 与潜在投资者磋商投资,截至公告日未签约束性协议[6]
格隆汇个股放量排行榜 | 7月5日





格隆汇· 2025-07-05 09:43
港股放量个股数据 量比显著个股 - 阳光能源(00757)量比达2.35,成交额124.74万港元 [2] - 长城汽车(02333)量比2.21,成交额5.03亿港元 [2] - 郑煤机(00564)量比1.92,成交额6958.45万港元 [2] - 万国数据-SW(09698)量比1.83,成交额4.02亿港元 [2] - 映恩生物-B(09606)量比1.78,成交额1.24亿港元 [2] 中高量比个股 - 中国能源建设(03996)量比1.70,成交额9394.70万港元 [2] - 亚信科技(01675)量比1.60,成交额6904.85万港元 [2] - 中国飞鹤(06186)量比1.40,成交额2.62亿港元 [2] - 锦欣生殖(01951)量比1.40,成交额4.24亿港元 [2] - 泉峰控股(02285)量比1.36,成交额2471.78万港元 [3] 低量比个股 - 快手-W(01024)量比0.89,成交额23.03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R(89988)量比0.91,成交额1130.69万港元 [3] - 赣锋锂业(01772)量比0.63,成交额2.20亿港元 [4] - 天齐锂业(09696)量比0.50,成交额6196.99万港元 [4] - 香港中旅(00308)量比0.32,成交额5.76亿港元 [4] 特殊成交额个股 - 三生制药(01530)成交额10.69亿港元,量比0.88 [3] - 信达生物(01801)成交额18.62亿港元,量比0.67 [4]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成交额6.51亿港元,量比0.88 [3] - 洛阳钼业(03993)成交额5.25亿港元,量比0.84 [3] - 银河娱乐(00027)成交额4.99亿港元,量比0.71 [3] 备注 - 数据覆盖超100家港股公司,量比跨度从2.35至0.15 [1][2][3][4][5] - 金融、新能源、医药、消费等多行业个股均有放量现象 [2][3][4]
黄光裕不肯下桌
商业洞察· 2025-06-29 09:29
核心观点 -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出狱后试图通过多元化战略复兴公司,但四年累计净亏损达388亿元,线上转型失败后转向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 [4][41][54] - 公司先后尝试电商平台、元宇宙、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热门赛道,但均未达预期目标 [17][26][49] - 线下业务急剧萎缩,营收从2017年787.5亿元降至2023年9.22亿元,被迫关停86%门店 [44][45][48] 线上业务转型 - 2021年将国美APP更名为"真快乐",转型全品类电商平台并重点布局家装行业,日活仅300万 [20][32] - 投入VR家装公司"打扮家"80%股权,计划开设10000家元宇宙超级店 [25][26] - 直播业务表现不佳,双十一直播间仅1500人观看,后升级为Channel F频道仍无起色 [29][30] - 2023年APP名称改回国美,宣告线上战略失败 [41] 线下业务调整 - 零售营收从2022年179.2亿元骤降至2023年9.22亿元 [44][45] - 2023年推出"即时零售"业务,提出"6311N"配送模式但竞争力不足 [49][52] - 2024年4月开设4.5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体验馆,吸引小米、问界等品牌入驻 [55][57] 管理层与执行问题 - 黄光裕管理风格与新时代团队存在冲突,导致人才流失 [71][72] - 2022年爆发员工集体讨薪事件,公司拖欠工资数月 [75] - 黄光裕曾套现20多亿元,但继续主导新业务开展 [78][79]
京沪两地汽车大卖场开门迎客,汽车新零售: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4 01:36
汽车新零售发展现状 - 阿里巴巴2016年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汽车新零售已探索7年,近期绿地云车汇和国美车市智能汽车体验馆相继开业[2] - "五一"期间全国80多个城市举办近百场车展,商务部监测零售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3.7%和10.5%,前4天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88亿元[3] - 北京市朝阳区发放1800万元汽车消费券,最高可省5000元,结合5月机动车指标释放刺激消费[3] 新零售模式创新实践 - 国美车市智能汽车体验馆总面积4.5万平方米,聚合30多个新能源品牌,形成"多品牌聚合+场景化体验+OMO运营"模式,计划3年内在全国落地50家[6][7] - 绿地云车汇强调线上直播为主结合线下试驾,首家旗舰店选址上海外滩中心,计划年内布局10家线下店聚焦核心城市市中心[8] - 绿地集团成立新能源汽车出口公司,依托进博会构建国际化经营体系,目标打造百亿级出口平台[7]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汽车新零售模式从电商发展到直营店、商超代理、主题商业体、仓储+直播等多种形态[9] - 新零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品服务体验一体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率,注重智能化服务和定制化体验[9] - 消费者从关注价格转向关注品质体验和服务,传统4S店需数字化转型应对新零售冲击[10]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上海"五五购物节"推出6年来最大力度的汽车消费补贴,混动车首次纳入置换范围,燃油车置换补贴提升至1.3万元[4][5] - 2025上海车展与购物节同期举办,多款热门车型同步上市形成多重利好叠加效应[5] - 行业专家预计新零售市场份额将扩大,但传统经销商凭借成熟网络仍将发挥重要作用[11]
国美零售(0049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2:2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73,816千元,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391千元,资产总值为21,129,353千元,负债总值为41,750,053千元[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1,113百万元,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百万元[18][1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百万元[22]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为4.74亿元,同比下跌26.74%[44] - 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15.61%,较去年同期减少11.28个百分点[44] - 2024年经营费用为14.72亿元,去年同期为31.51亿元;财务成本净额为19.83亿元,去年同期为27.72亿元[4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亿元,同比增加15.63%;扣除非经营性项目亏损为12.38亿元,同比减少59.69%[44]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为4.74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47亿人民币减少26.74%[62]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为4亿人民币,占整体销售收入84.39%,毛利为7400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7.47%,毛利率为15.61%,较去年同期减少11.28个百分点[6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及利得为10.5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亿人民币增加75.83%[65] - 报告期内公司营销费用总计为2.8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6.75亿人民币减少83.10%[66] -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为11.89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4.76亿人民币减少19.44%[67] -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3.4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2亿人民币上升63.78%[69]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为36.8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5.42亿人民币上升138.98%[72]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费用及亏损为41.9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5.29亿人民币上升174.04%[74] - 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0.57亿元增加15.63%,每股基本亏损为24.6分,去年同期为22.3分[80] - 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00万元,2023年末为6600万元[81] - 报告期末存货金额为1.2亿元,较2023年末的2.02亿元减少40.59%,存货周转天数由245天减至147天[82] - 报告期末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为24.2亿元,较2023年末的31.24亿元减少22.54%[83] - 报告期末应付账款为51.07亿元,较2023年末的48.61亿元增加5.06%,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由4150天增至4559天[84]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为3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4100万元减少92.68%[87]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耗用现金净流量为1200万元,去年同期产生11.13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为2.53亿元,去年同期为3.73亿元;筹资活动耗用现金净流量为2.58亿元,去年同期为15.89亿元[8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与亏绌总额比率为112.45%,去年为264.28%;负债比率为109.74%,去年为81.63%[93] 公司门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门店数目为163家,覆盖全国141个城镇[24][30] - 2024年公司运营的门店中,旗舰店3家、精品店1家、新零售店155家、城市展厅4家[30] - 2024年公司净减少门店910家,进入城市总数141个,其中一线城市13个、二线城市7个、其他121个[31] 公司业务模式与战略布局 - 2024年公司聚焦主业,推动以加盟和类加盟为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布局汽车流通领域[10] - 2024年底国美正式宣布战略布局汽车流通领域[37] - 首家国美智能汽车体验馆将集合30个左右新能源汽车品牌[37] - 公司以“轻资产、强运营、高科技”为核心,推进加盟、类加盟等新模式[35] - 公司国美汽车战略分三个阶段推进,包括打造卖场、拓展业务、开展售后及金融业务等[37] - 2024年4月国美无人零售生态业务供应商签约会举行,与50余家供应商签署合作协议[103] - 2024年5月乐活秀广州国美智慧城西塔商业项目试营业,总建面24万平米[104] - 2024年12月国美汽车战略发布会召开,首家体验馆集结约3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105] - 国美零零购目标改造千仓万店,布局百万网点,服务十亿用户[103] 公司债务化解与未来展望 - 新的一年公司将化解债务,拓展轻资产模式,在新增长点发力,有望重返稳健经营轨道[33] - 2024年公司年内清偿债务约12亿元人民币[34][35] - 公司通过出售和处置物流基地等非核心资产、协商债务转让转股等手段化解债务[34][35] - 公司管理层谨慎乐观预期2025年有更大范围和力度刺激政策,零售行业将筑底回升[38] - 公司未来将积极化解债务,加盟、类加盟力争签约量破千[101] - 2025年国家将采取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公司有望重返稳健经营轨道[101] 公司人员与股权相关信息 - 公司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8] - 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张大中现年76岁,自2011年3月10日起任职[108] - 执行董事邹晓春现年55岁,自2010年12月17日起任职[113] - 财务副总裁丁江宁现年46岁,自2021年起获委任[117] - 人力资源副总裁魏婷现年44岁,具有20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119] - 王高59岁,自2015年6月24日起任公司独立董事,还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20] - 雷伟铭54岁,在会计等领域有超30年经验,曾在多家香港上市公司任职[124] - 刘胤宏47岁,2004年加入律所,获多项法律界称号,2021年8月和2024年6月分别任两家公司独立董事[128] - 张栋49岁,2024年6月起任国美零售生态板块负责人,有丰富集团管理和创业经验[130] - 李俊涛59岁,自2012年3月起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分管零售板块经营系统工作,2015年获“十大营销人物”称号[130] - 李一冰45岁,现任集团信息技术副总裁,加入国美超10年,负责信息技术相关建设规划[131] - 2024年12月31日,魏婷持有公司股份54.4万股,王高持有100万股,持股百分比均为0.00%[157] - 2024年12月31日,独立受托人动用12.89亿港元购买15.06543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15%[164] - 2024年12月31日,黄先生和杜鹃女士分别持有49.23506602亿股股份,各占比10.28%[166] - 2024年12月31日,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持有33.15899938亿股股份,占比6.92%[166] 公司业务协议相关信息 - 2022 - 2024年总商品采购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为280亿元、350亿元、450亿元,报告期内总交易金额为0.001百万元[168] - 2025 - 2027年总商品采购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10亿元[169] - 2022 - 2024年总商品供应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为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报告期内总交易金额为65百万元[170] - 2025 - 2027年总商品供应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10亿元[171] - 2022 - 2024年物流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9亿元,报告期内总交易金额为0.03百万元[172] - 2025 - 2027年物流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3000万元[173] - 2022 - 2024年第一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9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 [174] - 2025 - 2027年第一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75] - 2022 - 2024年第二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9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14百万元 [176] - 2025 - 2027年第二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77] - 2022 - 2024年房地产开发管理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300百万元、400百万元、5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 [178] - 2022 - 2024年第一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80亿元、120亿元、150亿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009百万元 [179] - 2025 - 2027年第一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80] - 2022 - 2024年第二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100亿元、150亿元、200亿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02百万元 [181] - 2025 - 2027年第二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82] - 2022 - 2024年第一项线下展示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800百万元、1500百万元、25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 [183] - 2022 - 2024年售后服务协议年度交易金额上限(不含增值税)分别为3亿元、4亿元、5亿元,2022年总交易金额为零[185] 公司其他相关信息 - 2024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收入占比99.98%,县级城市收入占比0.02%[16] - 2024年第四季度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同比激增30%[38] - 2024年国内经济复苏步伐曲折,公司收入仍呈下滑趋势[34][43] - 2024年第四季度国家出台多项重大刺激政策,经济年末出现V型复苏势头[43] - 报告期内公司已清偿可转债2.5亿元,并与多个供应商和费用商就债务处置达成初步共识[52] - 截至报告期末,加盟和类加盟模式签约数超百家,推动毛利率明显提升[53] - 公司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董事会报告书及经审核财务报表[132] - 集团主要业务是以自营及平台方式在中国经营管理零售门店及在线销售网络,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内地[133] - 集团报告期内的收入分析载于第125至127页财务报表附注5[133] - 集团报告期内的业绩载于第68页综合损益表及69页综合全面利润表内[140] - 董事会不建议派發报告期内末期股息,因公司无可用作分配的储备且需满足资金需求[145][148] - 报告期内集团五大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不足30%[150] - 报告期内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1.32%,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占比64.19%[151] - 报告期内集团在中港两地直接慈善及其他捐款共2.1万元人民币[152] - 2018年9月12日公司采纳购股權計劃,自采纳以来未授出任何购股權[159] - 2025年3月31日,购股權計劃下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为21.55762742亿股,占采纳当日已发行股本10%[161] - 根据购股權計劃,可授出购股權涉及股份数不超采纳当日已发行股份10%[161]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各参与人士购股權涉及股份数不超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1%(主要股东等不超0.1%)[161] - 购股權計劃于2018年9月12日起10年间生效有效[163] - 2021年11月26日,公司子公司以年利率5%认购9亿元可换股债券,期限五年可延长两年[186] - 2021年4月7日租赁协议,物业总代价178.651577亿元,以发行股份支付175.7558195亿元,转让子公司股权支付2.8957575亿元[1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606名雇员,2023年为2196名[187] - 2024年5月28日,公司以每股1.24港元向债券持有人发行1.2864亿股换股股份,偿付1.45亿元债券[194] - 2024年12月31日,除财务报表附注31的可换股债券外,公司无尚未偿还的可换股证券等类似权利[195] - 报告期内,公司无根据上市规则第13.20条须披露的资料[196] - 集团退休金计划详情载于第133页财务报表附注9[189] - 承担详情载于第170页财务报表附注38[190] - 外汇风险详情载于第180页财务报表附注4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