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船防务(00317)
icon
搜索文档
中船防务(0031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10:11
股权交易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控股公司转让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将中船财务0.126%股权转让给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价款为人民币2,521.80万元[1] - 文冲船厂收到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支付的股权转让价款人民币2,521.80万元[2] 关联交易 - 中船财务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存款业务本期合计达到2,833,829.74万人民币,贷款业务本期合计为5,000.00万人民币,其他及银行授信业务最高额度为572,000.00万人民币[3] 财务状况 - 公司员工总数为5,162人,支付员工薪酬共计人民币4.46亿元[4]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4,406,899,173.92人民币,较2022年底下降了1,438,236,800.94人民币,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459,953,705.77人民币[5] - 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23,345,525,563.96人民币,较2022年底减少了1,015,824,499.61人民币,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405,335,641.33人民币,股东权益合计为20,115,991,674.40人民币[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为598.23亿人民币,營業總成本为594.12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82亿人民币[7]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8] - 公司已应用企业治理守则所载原则,除个别情况外,已遵守所有守则条文,将尽快选举新任董事长以满足企业治理守则要求[9] - 公司严格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相关约束条款,所有董事已确认在报告期内已完全遵守相关规定[10] 董事会变动 - 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陈忠前先生因退休原因辞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职务,尹路先生担任非执行董事及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1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原名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7日,于1993年10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2] - 公司于2015年4月8日向中船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用于购买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85%股权[13] 会计准则 - 本集团财务报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14] - 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列示,对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15]
中船防务(600685)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30 16:0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防务[1]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98.23亿元,同比增长40.06%[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下降33.09%[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9亿元,同比下降303.48%[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5.89亿元,同比增长8.71%[14]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产品包括军用舰船、海洋工程平台等[20] - 公司具备区域总装造船模式和多船型同时建造能力,产品优势明显[21] 2023年上半年业绩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82亿元,同比增加40.06%[2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13亿元,每股收益0.00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0.011元[2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03,497,437.82元,同比下降303.48%[26] 资产负债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增加51.27%[38] - 存货增加24.34%,合同资产增加67.03%[39]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6.81%,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加46.53%[41] - 应付票据减少42.63%[44] - 应付职工薪酬增加11,456.93%[45] -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107.34%[48] - 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18.83%[49] 风险及管理 - 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采取措施加强汇率走势分析、制定汇率风险防范方案,以及制定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案[62][63] - 公司存在在手订单违约的风险,将加强合同履约管理,提高船东的违约成本[64] - 公司订单式生产且建造周期长,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涨可能导致在建产品成本增长,公司将持续提效降本工作[64]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期末净资产为677,575.66万元,本期净亏损为5,375.60万元[59]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金属船舶制造、船舶设计服务等,期末净资产为891,998.66万元,本期净利润为2,065.71万元[59] - 华盛船舶国际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船舶租赁,期末净资产为3,154.05万元,本期净利润为1,401.12万元[60] 环保情况 - 公司环保情况良好,排放物符合相关标准,未出现超标情况[71] - 公司秉承“绿色造船、和谐发展”环保理念,通过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推动节能环保型高新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迭代升级[80] 公司治理及股东情况 - 公司治理情况良好,各级管理层职责明确,信息披露准确完整[104] - 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105]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8,614户,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为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41.70%股份[106]
中船防务(0031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4:49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9.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06%[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82亿元,同比增长40.06%[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59.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52] - 公司本期主营营业收入为5,888,197,544.3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54%[20] - 公司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为588.82亿人民币,较上期的416.08亿人民币增长41.5%[82]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5,982,333,803.04元,其中造船及相关业务分部收入为5,207,620,167.22元,占总收入的87.05%[87] - 公司本期对外交易收入合计为5,982,333,803.04元,同比增长40.1%[1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09%[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3亿元,每股收益0.009元[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9%[5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5,284.90元,同比下降33.1%[105]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净利润为20,143,968.81元,较2022年同期的23,938,795.78元有所下降[5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6.89%[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1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3.3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478,915.06元,同比增长636.9%[105] - 基本每股收益(Ⅱ)为0.0110元,同比增长633.3%[10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3.48%[3]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03,497,437.82元,较2022年同期的1,279,468,624.31元大幅下降[57] - 2023年半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425,920,100.97元,较2022年同期的7,825,976,243.19元有所下降[57] - 2023年半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1,028,624.04元,较2022年同期的-1,180,395,245.21元有所改善[58] - 2023年半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14,538,244.91元,较2022年同期的1,015,586,196.88元大幅下降[58] - 2023年半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544,935,700.59元,较2022年同期的1,156,050,901.29元显著减少[59] - 2023年半年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525,049,585.25元,较2022年同期的6,573,112,458.26元有所下降[59]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6,864.32元,较2022年同期的950,730.44元有所减少[60]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7,725,338.89元,较2022年同期的230,969,127.91元大幅下降[60]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57,279,245.71元,较2022年同期的231,828,875.95元显著减少[61] - 2023年半年度期末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96,936,420.44元,较2022年同期的298,768,299.17元有所增加[61]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468.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9.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1%[3] - 公司本期期末货币资金为9,891,953,817.90元,较上年期末减少33.22%[16] - 公司本期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939,799.96元,较上年期末减少83.46%[16] - 公司本期期末应收款项为1,632,835,180.14元,较上年期末增加41.48%[16] - 公司本期期末应收账款为1,615,659,264.38元,较上年期末增加51.27%[16] - 公司本期期末存货为5,413,145,291.23元,较上年期末增加24.34%[17] - 公司本期期末合同资产为3,832,164,584.23元,较上年期末增加67.03%[17] - 公司本期期末短期借款为1,605,943,583.33元,较上年期末减少44.26%[17] - 公司本期期末应付职工薪酬为136,349,582.75元,较上年期末增加11,456.93%[19]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人民币519,649.95万元,较期初减少6.81%,主要受联营企业其他权益变动影响[2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率为57.08%,较期初下降2.60个百分点[34]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2年底的148.1亿元减少至2023年6月底的98.9亿元,下降33.2%[44] - 应收账款从2022年底的10.7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16.2亿元,增长51.3%[44] - 存货从2022年底的43.5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54.1亿元,增长24.3%[44] - 合同资产从2022年底的22.9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38.3亿元,增长67.0%[4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从2022年底的49.1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72.0亿元,增长46.5%[45] - 合同负债从2022年底的119.8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130.3亿元,增长8.8%[46] - 递延所得税负债从2022年底的5.3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11.0亿元,增长107.5%[4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2022年底的155.9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169.5亿元,增长8.7%[47]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022年底的14.3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底的14.5亿元,增长1.3%[4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长期股权投资为67.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71.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递延所得税负债为10.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3%[5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1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6%[5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付账款为1.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3%[5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交税费为235.7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1%[5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44.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51] - 公司期末应付账款总额为52.69亿人民币,较年初的45.41亿人民币增长16.0%[77]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2.46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6.36亿人民币增长37.2%[79] - 公司期末净流动资产为10.61亿人民币,较年初的14.84亿人民币下降28.5%[80] - 公司期末位于本国(除香港)的非流动资产为11,848,565,084.48元,同比下降3.3%[114] - 公司期末位于香港的非流动资产为811,083,294.75元,同比增长1.1%[114] - 公司期末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659,648,379.23元,同比下降3.1%[114] 订单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承接造船订单73.26亿元,同比增长132.94%,完成年度计划的45.22%[1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手持订单合同总价约561.1亿元,其中造船订单合同总价约536.6亿元[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同比下降12%,其中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分别同比下降45.9%和18.1%,油船成交同比上涨398.3%[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71点,同比上涨9点,其中油船、散货船、集裝箱船和液化气船的价格指数分别为205点、164点、105点和187点[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中国船厂累计签约新船订单3003.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占全球市场份额67.9%[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金额同比减少17.2%,共成交45艘/座,金额56.1亿美元[11] - 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预计约为9000万载重吨[35] - 2023年海工装备成交额预计在220亿美元左右,略低于2022年水平[35] 员工薪酬与政府补助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支付员工薪酬共计4.46亿元,员工总数为5,162人[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到政府补助8,090,000元,其中财政贴息5,090,000元,首台套保险补贴3,000,000元[9] - 公司本期期末应付职工薪酬为136,349,582.75元,较上年期末增加11,456.93%[19] - 2023年半年度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79,544,945.28元,较2022年同期的402,197,049.84元有所增加[57] - 本期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为910,064.94元,与上期相同,且与收益相关[97] 环保与排放 - 黄埔文冲的甲苯平均排放浓度为0.157mg/m³,总量为8KG[26] - 文冲船厂的二甲苯平均排放浓度为11.68mg/m³,总量为849KG[26] - 黄船海工的VOCs平均排放浓度为4.17mg/m³,总量为509.52KG[27] - 文冲船厂的颗粒物平均排放浓度为2.91mg/m³,总量为1,714KG[27] - 黄船海工的COD平均排放浓度为20mg/L,总量为1,872.86KG[27] - 黄埔文冲的氨氮平均排放浓度为7.83mg/L,总量为1,180KG[27] - 黄埔文冲安装了6套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和5套粉尘处理设施[28] - 文冲船厂安装了8套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和7套粉尘处理装置[29] - 黄船海工安装了12套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净化处理装置和2套沸石转轮+CO净化处理装置[30] - 黄埔文冲、文冲船厂、黄船海工均持有《排污许可证》和《排水许可证》[3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2023年共召开了4次会议,全体董事均出席[42] - 公司原董事长因退休辞任,尚未选举新任董事[40]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52]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影响为-34,745,874.89元,较上期的-8,660,259.79元显著增加[99] 税收与财务费用 - 公司主要税种包括中国企业所得税(15%、20%、25%)、香港利得税(16.5%)及增值税(13%、9%、6%)[100] - 公司部分子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01] - 出口收入享受增值税免、抵、退政策,船舶产品退税率为13%,钢结构产品退税率为9%[102] -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03] - 公司利息费用本期发生额为60,050,142.80元,较上期减少10,670,013.13元,降幅为15.09%[91] - 公司利息收入本期发生额为202,806,848.14元,较上期减少27,760,500.61元,降幅为12.04%[93] - 当期所得税费用为-1,070,433.50元,较上期的39,442.00元大幅下降[98] - 递延所得税费用为-3,699,905.44元,较上期的-139,450.09元显著增加[98] 其他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9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84%[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8%,同比减少0.06个百分点[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9%,同比增加0.07个百分点[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752,667,838.40元,较2022年同期的-932,164,704.44元大幅增长[54] - 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746,884,300.97元,较2022年同期的-935,906,811.20元显著改善[54] - 2023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090元,较2022年同期的0.0134元有所下降[5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6,546,600.00元,与2022年同期持平[55] - 2023年半年度财务费用为-19,322,148.02元,较2022年同期的-12,564,904.12元有所增加[55] - 2023年半年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1,733,951,695.62元,较2022年同期的-947,884,824.31元大幅改善[56] - 利润总额为13,435,756.83元,较上期的28,338,483.12元大幅下降[99] - 折旧与摊销合计为238,017,680.43元,同比增长15.3%[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已宣告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息14,135,063.78元,同比下降92.8%[107] 业务分部收入 - 造船及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7,717,425,611.63元,同比增长3.2%[111] - 钢结构工程营业收入为599,930,397.85元,同比增长6.3%[111] - 修船及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4,740,291.94元,同比增长29.0%[111] - 其他分部营业收入为335,459,726.96元,同比增长26.8%[111] - 公司本期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为4,664,665,295.58元,同比增长51.3%[113] - 公司本期来源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易收入为1,317,668,507.46元,同比增长10.9%[113] - 公司船舶产品收入为503.25亿人民币,较上期的258.94亿人民币增长94.4%[84] - 公司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57.09亿人民币,较上期的398.61亿人民币增长14.7%[85] - 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9.41亿人民币,较上期的11.04亿人民币下降14.8%[86]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名客户营业收入合计为3,531,171,411.63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59.96%,其中客户一贡献最大,占比41.25%[89] - 前五名供应商购货额合计为3,310,002,242.04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总额的59.66%,其中供应商一占比最高,为48.59%[90]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659,038,708.34元,较年初余额1,101,132,396.25元增长50.66%[68]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43,379,443.96元,计提比例为2.61%[70] - 1年以内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346,896,971.31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81.18%[68]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1至2年账龄的坏账计提比例为10%,2至3年账龄的坏账计提比例为30%[72] - 应收账款前五名欠款方期末余额合计为945,823,936.00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57.02%[7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5年以上账龄的坏账计提比例为100%[72]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本期计提金额为10,300,919.65元[73]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5,269,070,627.09元,较年初余额4,541,444,942.07元增长16.02%[76] - 应付账款中物资采购期末余额为2,873,281,886.38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54.52%[76]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为1,712,111,908.09元,较年初余额2,984,392
中船防务: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8-30 11:09
财报与会议时间 - 公司于2023年8月30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3] - 投资者可在2023年8月31日至9月6日16:00前提问[3][7] - 公司计划于2023年9月7日上午10:00 - 11:00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3][5][6] 会议信息 - 业绩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4][5][6] - 参加人员有董事、总经理等[6] - 投资者可在线参与说明会并会后查看情况[6][9]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是于文波,电话020 - 81896411,邮箱yuwb@comec.cssc.net.cn[8]
中船防务:中船防务H股公告_展示文件2022年度企业年度报告书
2023-08-17 09:38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 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 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H股股份代碼:00317) 展示文件 2022年度企業年度報告書 本公告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9A.50條而作出。 茲載列於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http://www.gsxt.gov.cn)上刊登之《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 限公司2022年度報告》(「2022年度企業年度報告書」),2022年度企業年度報告書是根據企業信息公示 相關要求進行的申報及公示,謹供參閱。 承董事會命 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秘書 李志東 信息公告 重点领域企业 Q 16602... 企业信用信息 | 经营异常名录 | 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请输入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 廣州,2023年8月17日 本公告公佈之日,本公司董事會的十位成員分別為:執行董事陳利平先生及向輝明先生;非執行 董事陳激先生、顧遠先生、任開江先生及尹路先生;以及獨 ...
中船防务:中船防务H股公告_董事会会议通知
2023-08-17 09:35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3年8月30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审议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计半年度业绩公告[3] 人员构成 - 公司董事会有十位成员[5] - 执行董事为陈利平、向辉明[5] - 非执行董事与独董各四位[5]
中船防务:中船防务关于参加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5-16 09:22
会议信息 - 会议于2023年5月23日14:30 - 17:30召开[2][6] - 会议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2][6] - 会议方式为现场交流、视频直播和网络文字互动[2][5][6] 提问安排 - 投资者可于2023年5月22日16:00前通过公开邮箱comec@comec.cssc.net.cn会前提问[2][6] 参会情况 - 公司将与中国船舶集团控股的其他11家上市公司共同参加说明会[3] - 本次是中国船舶集团举办的首次集体业绩说明会[5] 公司人员 - 董事、总经理为陈利平先生[6] - 董事会秘书为李志东先生[6] - 财务负责人为侯增全先生[6] - 独立董事为林斌先生[6]
中船防务(600685)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7 16:00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中船防务营业收入为18.99亿元,同比增长68.2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亿元,不适用[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亿元,同比减少92.87%[4] - 总资产为461.7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65%[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53.6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41%[5]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包括政府补助、资金占用费、投资收益等,合计为5.02亿元[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58.90%,应收票据减少93.01%[6] - 营业收入增长68.27%,营业成本增长75.86%[7] - 研发费用减少35.31%,其他收益增加94.28%[7] 现金流量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外收入为1,011,927.74万元,同比增加79.94%[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779,439.99万元,同比减少92.87%[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181866287.85元,较2022年同期的5918065133.82元有所下降[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167820418.80元,较2022年同期的5813889655.39元有所减少[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600000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700000000.00元有所下降[17] 资产负债 - 2023年第一季度流动资产合计为25,701,712,905.91万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0,477,538,722.61万元,资产总计为46,179,251,628.52万元[10] - 2023年第一季度流动负债合计为20,477,538,722.61万元,非流动负债合计为20,634,650,669.79万元,负债总计为46,179,251,628.52万元[11]
中船防务(00317)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7 13:45
财务状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46,179,251,628.52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65%[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5,368,639,902.74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41%[3] - 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流动资产合计为25,701,712,905.91元,其中存货达到5,036,072,817.01元[12]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0,477,538,722.61元,较上一季度下降了157,111,947.18元[13] - 资产总计为46,179,251,628.52元,较上一季度下降了300,535,016.13元[13] - 流动负债合计为24,499,882,292.18元,较上一季度增加138,532,228.61元[14] - 非流动负债合计为3,174,412,725.51元,较上一季度下降了193,320,991.69元[1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8,504,956,610.83元,较上一季度下降了245,747,253.05元[14] 经营活动 - 本报告期營业收入为1,898,863,467.22元,同比增长68.27%[3] - 本报告期營业成本为1,803,181,205.07元,同比增长75.86%[7] - 本报告期研发费用为60,831,504.73元,同比减少35.31%[7] - 本报告期末应交税费为18,474,806.71元,较上年年末减少75.92%[7] - 營业总收入为1,898,863,467.22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0,413,712.82元[15] - 營业总成本为1,962,044,650.92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9,697,867.34元[15] - 營业利润为-62,385,711.36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570,006.86元[16] - 净利润为-52,149,413.71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075,596.05元[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779,439.99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18] 现金流量 - 本报告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216,779,439.99元,同比减少92.87%[3] - 本报告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2,278,655.8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90%[6] - 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至216,779,439.99元,受产品收款节点不均匀分布影响[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6,179,474.47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949,739,553.40元,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20] 其他 - 非經常性損益中,政府補助项目中首台套保险補贴为3,000,000.00元[6] - 股东信息显示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4,016,前十名股东中,HKSCC NOMINEES持股数量最多,达到589,239,818股[9] - 招商银行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6,737,847股,属于其他股东性质[10] - 本报告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至4,266,915.67元,主要因手持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8] - 本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达到2,483,584.44元,按账龄分析法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比增加[8] - 營業外收入同比增加至1,011,927.74元,主要来源于保险理赔净收入[8] - 營業外支出同比增加至768,002.78元,主要为罚款支出[8]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180,764,167.0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22,798,565.23元[16]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綜合收益總額为128,614,753.30元,较2022年第一季度有显著增长[17]
中船防务(0031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09: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95亿元,同比增长9.63%[12][14][23][25][27][70] - 2022年扣除无关业务和不具商业实质收入后营业收入125.83亿元,同比增长9.86%[12][14] -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767.13%[12][15][27] -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0.79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0.28亿元[12][15]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4870元,同比增长766.55%[14][1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15亿元,同比减少53.84%[12][15][28][52] - 2022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5.88亿元,较年初增长0.41%[12][15]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5%,同比增加4.12个百分点[14][15] - 2022年末国有独享资本公积余额为5.21亿元[16] - 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 -0.0562元,同比减少0.0198元[14][15]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1.28亿元、31.43亿元、30.28亿元、54.96亿元,第四季度因造船季节性影响较前三季度大幅增长[17]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 1231.88万元、3122.55万元、484.07万元、6.65亿元,第四季度因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大幅增长[17]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3260.51万元、3468.36万元、2504.64万元、 - 1.07亿元,第四季度因联营企业地块补偿收益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为负[17][18]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0.39亿元、 - 17.59亿元、 - 19.66亿元、27.02亿元,季度间差异因产品收款和采购时点分布不均[17]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7.68亿元,主要包括联营企业地块补偿收益约7.3亿元等[19]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1亿元[19] - 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9.45亿元[19] - 首台套保险补贴、财政贴息、自产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涉及金额分别为2167万元、530万元、5.40万元,合计2702.40万元,属经常性损益[21]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期初余额为89.54亿元,期末余额为50.46亿元,当期变动为-39.08亿元,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为-3801.95万元[22] - 利润总额7.00亿元,同比增加5.85亿元,增长508.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加6.09亿元,增长767.13%[27] - 营业成本119.17亿元,同比增长13.74%;销售费用1.09亿元,同比下降17.58%;管理费用5.48亿元,同比增长13.17%[28] - 财务费用 -4.49亿元;研发费用5.76亿元,同比下降6.68%[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15亿元,同比下降53.84%;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4.7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22亿元[28] - 投资收益6.18亿元,同比增长1438.0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336.87万元,同比下降123.06%[28] - 信用减值损失2063.74万元;资产处置收益 -190.43万元,同比下降135.51%[28] - 营业外收入827.51万元,同比下降55.89%;营业外支出297.50万元,同比下降61.70%;所得税费用 -991.17万元,同比下降190.44%[28] -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为11.76亿元,上年同期为10.37亿元,同比增长13.48%[43] - 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合计7.83亿元,同比下降34.33%[49] - 销售费用累计发生1.09亿元,同比减少17.58%[49] - 管理费用累计发生5.48亿元,同比增加13.17%[49] - 研发费用累计发生5.76亿元,同比减少6.68%[49] - 财务费用累计发生 -4.49亿元,同比减少4.09亿元[49] - 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6.53亿元,同比增加59.55亿元[5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15亿元,同比减少23.50亿元,降幅53.84%[5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72亿元,同比增加68.54亿元[5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2亿元,同比增加13.88亿元[52] - 报告期内确认投资收益6.18亿元,同比增加5.78亿元[53] - 货币资金期末数148.1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1.87%,较上期期末增长54.95%[5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2987.3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6%,较上期期末下降99.09%[54] - 境外资产12.6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71%[55] - 报告期末集团受限货币资金折合人民币37.44亿元,质押应收票据折合人民币2246.98万元[56] - 报告期末集团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人民币55.76亿元,较年初增加人民币6.24亿元,增长12.59% [59] - 证券投资合计最初投资成本为290406.14万元,期初账面价值为545311.47万元,期末账面价值为488346.11万元[62]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7.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36%[70] - 2022年公司合同承接金额人民币14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70] - 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8亿元,计划承接合同人民币162亿元[70] - 2022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88,391,027.99元[14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造船产品营业收入78.80亿元,同比增长7.62%,毛利率下降12.77个百分点[34] - 中国(含港澳台)地区营业收入112.73亿元,同比增长1.62%,毛利率减少2.25个百分点[3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25.83亿元,同比增长9.86%,主营业务毛利8.19亿元,毛利率6.51%,同比减少2.98个百分点[35] - 船海业务收入占比71.17%,同比下降12.19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改装收入占比15.04%,同比增长13.96个百分点[35] - 造船业务收入78.80亿元,同比下降14.28%,毛利率7.62%,同比减少1.60个百分点[36] - 海工业务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202.01%,毛利率10.28%,同比增加9.59个百分点[37] - 钢结构工程业务收入15.35亿元,同比下降6.27%,毛利率4.75%,同比减少5.93个百分点[38] - 船舶修理及改装业务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429.49%,毛利率0.53%,同比减少7.34个百分点[39] - 机电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38.64%,毛利率12.43%,同比减少24.09个百分点[40] - 国外市场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9.50亿元,增长263.36%,其中北美洲及非洲分别增长292.39%及2796.36%[40] - 造船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67.52万载重吨、32艘,同比均减少28.5%、13.5%[41] - 钢结构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20.11万吨,同比增长46.79%[41] - 海工产品业务板块直接材料发生7.62亿元,同比增加74.59%,加工成本发生3.14亿元,同比增加78.77%[44] - 船舶修理及改装业务板块直接材料发生4.64亿元,同比增加2412.60%,加工成本发生14.19亿元,同比增加1384.83%[44] 股东分红与利润分配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4,135,063.78元(含税),占本年度净利润比例为2.05%,剩余未分配利润954,983,515.14元结转至以后年度分配[5] - 公司2022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4,135,063.78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05%[1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413,506,378股,剩余未分配利润954,983,515.14元结转至以后年度分配[135] - 公司2022年度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35] -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38] - 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之和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50%[138] - 公司进行现金分红须满足当年度实现盈利,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依法提取公积金后,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值,且每股收益不低于0.05元等条件[139]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时满足现金分红条件[140] 公司股权结构与子公司情况 - 公司控股54.5371%的子公司为黄埔文冲[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股41.9170%的参股公司为广船国际[6]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61,918.32万元,公司持股54.5371%,期末资产总额3,229,004.22万元,净资产683,164.12万元,本期净利润18,640.48万元[64]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79,802.46万元,公司持股41.9170%,期末资产总额3,456,919.33万元,净资产979,640.14万元,本期净利润157,057.48万元[64]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42,017.85万元,公司持股100%,期末资产总额577,065.36万元,净资产210,722.99万元,本期净利润 -10,425.86万元[64]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利润49,248.70万元,净利润18,640.48万元[65]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利润953.75万元,净利润 -10,425.86万元[65]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利润128,295.95万元,净利润157,057.48万元[65]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净利润本期数18,640.48万元,上年同期数 -7,085.23万元,变动因资金存量和汇兑收益增加、财务费用下降[66]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本期数 -10,425.86万元,上年同期数5,354.45万元,变动因部分产品毛利率低无法覆盖费用[66]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净利润本期数157,057.48万元,上年同期数2,553.45万元,变动比例6,050.80%,因确认地块补偿收益约17.4亿元[66] 公司注册与上市信息 - 2020年4月2日,公司注册地址由“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南40号”变更为“中国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137号船舶大厦15层”[9] - 公司A股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简称中船防务,代码600685,变更前简称广船国际[10] - 公司H股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船防务,代码00317,变更前简称广州广船国际股份[10]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全球新造船市场成交量有所回落,成交价格保持高位;中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国内造船产业集中度高,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4] - 2022年1 - 12月全球成交新船订单1484艘、886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1% [57] - 2022年12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62点,同比上涨8点[57] - 2022年1 - 12月中日韩三国船厂承接新船订单8485.7万载重吨,全球市场份额之和约95.7%,中国占比54.1% [57] - 2022年全球成交海工装备125座/艘,同比增长43.7%;成交金额为235.2亿美元,同比增加135.1% [58] - 预计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约为7100万载重吨,同比下滑约20%[68] - 预计2023年全球海工装备新建需求总量有望达到260亿美元,同比提升约10%[68]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集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25] - 公司为控股型公司,实体企业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制造为主,实行个性化项目订单式生产[25]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3%,主要受生产效率和产量提升、完工产品按期交付影响[25] - 公司具备区域总装造船模式和多船型同时建造能力,建造技术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26] - 公司拥有11个省部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在多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船方面掌握核心技术[26] - 公司主营产品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占有率高,在支集箱船及疏浚工程船等市场有领先优势[26]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7.7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1.18%,